构造地质学05第五章岩石力学性质

合集下载

岩石的力学性质指标

岩石的力学性质指标

岩石的力学性质
(强度性质)
模块六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
1.物理意义及定义式
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岩石在单轴压缩荷载作用下达到破坏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应力称为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

=
式中:
n Rc为抗压强度,MPa;
n P
为试件破坏时的荷载,MN;n A为试样断面面积,m²。

2.影响岩石抗压强度的因素
n矿物强度和胶结物强度;
n岩石空隙中的水;
n岩石的风化程度;
n“形状效应”和“尺寸效应”
n加荷速率
1.物理意义及定义式
破坏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应力,
称为岩石的抗拉强度。

=
点荷载法
间接试验拉伸破坏试验1.物理意义及定义式
直接试验
劈裂法
三、岩石的抗剪强度岩石的抗剪强度:
凝聚力C 内摩擦角φ岩石的抗剪强度指标:
岩石的剪切试验:n 是指岩石抵抗剪切破坏的最大能力。

抗剪断试验摩擦试验抗切试验
课程小结
n首先认识了岩石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三类强
度指标。

n了解到岩石的破坏是由于沿某方向上的应力超过对应的强
度而发生的。

n单轴抗压强度R c、抗拉强度R t、抗剪强度指标(凝聚力C和
内摩擦角φ)的物理意义、测定方法和影响因素。

回忆一下
岩石抗拉强度的室内测试,常采用哪种测试方法呢?
THANKYOU
谢谢观看。

构造地质学-岩石力学性质

构造地质学-岩石力学性质
矿物内部晶格未发生塑性变形: 物质在高压应力区溶解, 通过流体迁移,在低压区沉淀
有流体参与—塑性变形
六、颗粒边界滑移
很高的温度下的超塑性流动
岩石能干性差异的估测 (同构造背景)
1、有限应变状态的对 能干岩石有限应变小 非能干岩石有限应变大
2、劈理折射的对比 能干岩层中的劈理与岩层交角大; 非能干岩层中的劈理与岩层交角小
3、香肠构造的对比 能干岩层形成香肠构造; 非能干岩层为基质
4、褶皱形态的对比
能干岩层形成较大 的初始波长;
非能干岩层形成较小 的初始波长
第四节 岩石变形的微观机制
一、碎裂作用、碎裂流
1、碎裂作用: 沿断裂分布的岩石碎块进一步破裂和细粒化,
形成高度破裂的岩石碎块和粉晶集合体的过程
2、碎裂流: 差应力足够大时,高度破碎的岩石碎块和粉晶
重新破碎,粒径不断减小,相互之间产生相对摩 擦滑动和刚体旋转,该过程称之
二、晶内滑动、位错滑移
1、晶内滑动: 沿晶体一定的滑移系滑动 (某一滑移面的一定方向) 晶体大小保持不变, 滑动面间的距离不变,
未分解完的部分在中间为核,重新结晶的颗 在边缘构成幔,称之
静态重结晶:无应力作用,颗粒呈规则多边形 动态重结晶:有应力作用,颗粒定向排列
四、扩散蠕变(体积扩散蠕变、晶界扩散蠕变)
差应力作用下,物质迁移: 高应力作用边界物质损失, 低应力作用边界物质增加
无流体参与—固态扩散蠕变
五、溶解蠕变(压溶)
在长时期加载的请况下,岩石属于粘弹性体
第二节 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因素
(自学为主)
各向异性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 围岩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 温度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 空隙流体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 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时间因素

构造地质学复习笔记

构造地质学复习笔记

绪论地质构造: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他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

构造尺度的分类:一般分为巨型构造、大型构造、中型构造、小型构造、微型构造、超微型构造。

构造变形场可概括为六中:伸展构造、压缩构造、升降构造、走滑构造、滑动构造、旋转构造。

伸展构造:是水平拉什形成的构造,或垂向隆起导生的水平拉伸形成的构造。

压缩构造:是水平挤压形成的构造。

升降构造:是岩石圈或地幔物质垂向运动体现,表现为地壳的上升和下降,区域性的隆起和坳陷。

走滑构造:是顺直立剪切面水平方向滑动或位移形成的构造。

直立剪切面可以是区域剪切扭动形成的走滑断层,也可以是区域压缩引起的两组交叉走滑断裂。

滑动构造:滑动构造主要是重力失稳引起的重力滑动构造,也包括某些大型平缓正断层。

旋转构造:是指陆块绕轴转动形成的构造。

岩石圈可分为大陆岩石圈和大洋岩石圈。

大陆岩石圈包括地壳和软流圈以上的地幔顶部,地壳可分为上地壳、中地壳和下地壳。

上地壳又分为由沉积岩、火山岩和相应中、浅变质岩组成的盖层及结晶基底,后者包含花岗岩类侵入岩和片麻岩、结晶片岩等。

中地壳主要是闪长岩类岩石及物性上相近的片麻岩和部分片岩。

下地壳主要是玄武质的辉长岩类及相应的变质岩等岩石。

根据深度变化引起岩石物性物态的变化将构造层次划分为:表构造层次、浅构造层次、中构造层次和深构造层次。

构造观:是指对全球构造和岩石圈构造的总体结构、形成和演化、铸成构造的构造运动性质和动力来源的基本认识和观点。

构造叠加:指已变形的构造又再次变形而产生的复合现象。

构造置换:是岩石中的一种构造在后期变形中或通过递进变形过程被另一种构造所代替的现象。

构造继承:如果前期构造控制或影响了后期构造的形成和发展,后期构造保留了前期构造的某些主要特点,即为构造继承。

构造新生的两重含义:1、后期构造不受前期构造的影响或制约,形成一套在方位、几何形态、类型和样式上完全不同的构造;2、后期构造改造并使前期构造的一部分或全部卷入到后期构造之中,形成一套完全服从后期变形的全新构造。

构造地质学 05章-节理

构造地质学 05章-节理

2013-7-8
《构造地质学》-李强
21
雁裂节理的要素: 雁列带: 雁列节理和雁列脉成带状展
布的空间范围
雁列面: 穿过雁列带中各个单脉的中
心而平分雁列带的中心面叫雁列面。
雁列轴: 雁列面在雁列带横截面上的 迹线。 雁列角: 单脉与雁列脉之间的锐夹角 为雁列角。雁列角有两个高峰值, 一 个为45°左右, 属于张裂型节理; 另
2013-7-8
《构造地质学》-李强
8
④剪节理一般切割力较强,发育于砾岩和砂岩中的 剪节理,一般都会穿切砾石和沙粒等粒状物体。 ⑤典型的剪节理往往组成由两组不同走向的剪节理
构成的共轭“X”型节理系,这种节理系发育较
好时,则将岩石切割成菱形或棋盘格状。
2013-7-8
《构造地质学》-李强
9
“X”型共轭节理系将岩石切割成棋盘格式岩块
《构造地质学》-李强
19
三、特殊节理组合类型
雁列节理和雁列脉的要素及其特征: 左列和右列:
雁列节理或雁列脉在平面上有左列和右列两种型
式。当垂直节理走向观察时,远侧节理向左侧错列或
在左端重叠时,称为左列;反之,远侧节理向右侧错
列或在右端重叠时,称为右列。
2013-7-8
《构造地质学》-李强
20
右列型式的雁列脉
2013-7-8
《构造地质学》-李强
5
根据节理产状与褶皱轴方位之间的关系 纵节理: 节理走向与褶皱轴向平行的节理。 横节理: 节理走向与褶皱轴向直交的节理。 斜节理: 节理走向与褶皱轴向斜交的节理。
2013-7-8
《构造地质学》-李强
6
节理的成因分类: 可将节理划分为原生节理和次生节理两类:

岩石基本物理力学性质PPT课件

岩石基本物理力学性质PPT课件

岩石的变形指标
E
弹模
含或水E率t
d d
泊松比
含水 x率 y
剪切模量:G E
2(1 )
拉梅常数:
E
(1 )(1 2)
E
体积模量: Kv 3(1 2)
23
第243页/共36页
1.5 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
• 围压 •水 • 温度 • 加载速度(应变率)
24
第254页/共36页
围压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
岩块 非连续面
联合作用
岩体特性
岩块研究 成果丰硕
理论背景 试验基础
采样 试验设备
2
第32页/共36页
课程章节调整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 岩石的本构模型与强度理论 岩体力学性质 地应力 三大岩石工程--洞、坡、基
3
第43页/共36页
岩石的物理性质(Physical Properties of rocks)
砂岩
4~25
玄武岩 10~30 闪长岩 10~25
砾岩
2~15
石英岩 大理岩 白云岩
10~30 7~20 15~25
安山岩 片麻岩 板岩
10~20 5~20 7~15
灰岩
千枚岩、 片岩
5~20 1~10
Rt
1 25
~
1 4
Rc
13
第143页/共36页
岩石的抗剪强度
基本概念—正应力条件下施加剪切力,岩石能抵 抗的最大剪力
D点以后:破裂后阶段
典型的应力-应变曲线 第221页/共36页
21
岩石变形性质-体积变形
岩石的扩容
岩石在荷载作用下发生破坏之前产生体积膨胀大于体积压缩的非线性体积变形

【构造地质学】第5章 岩石力学性质

【构造地质学】第5章 岩石力学性质
粘弹性:既具有弹性,又能发 生粘性流动的材料,称为粘弹 性体,它所表现出来的力学性 质,称为粘弹性。
流体具有流动性,具有粘性。 岩石也具有流动性和粘性。只 是其流动速度比液体要缓慢得 多而不易觉察出来,从而说明 岩石的粘度较大。例如在常温 下,石灰岩的粘度约为冰川冰 粘度的1亿倍。
第二节 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因素
• 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
岩石力学性质是构造分析的基础
岩石是如何变形的?
实验室岩石变形实验
0.1MPa高温流变仪
样品装置示意图
实验试样及主应力图示
σ1 压 缩
σ2=σ3= 围压
σ3 拉 伸
σ1=σ2= 围压
差(异)应力(differential stress)σ=σ1-σ3
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
产生孔隙流体压力效应:地壳中流 体孔隙压力(静水压力)为静岩压 力的40%。在变形过程中孔隙压力 (Pp)的作用会抵消围压(Pc)的 作用,对变形实际起作用时有效围 压(Pe)Pe=Pc-Pp
有效压力(Pe)降低,使岩石易于 破裂,强度降低。
• 硅酸盐矿物在高压和高温条件下 的水弱化作用

[Si-O-Si]+H2O→ X→2[SiOH]
常温常压下一些岩石的强度极限
岩石
抗压强度 (MPa)
抗张强度 (MPa)
抗剪强度 (MPa)
花岗岩 148 (37-379)
3-5
15-30
大理岩 102 (31-262)
3-9
10-30
石灰岩 96 (6-360)
3-6
12-20
砂岩 74 (11-252)
1-3
5-15
玄武岩 275 (200350)
流体的粘性是指流体内部各流层之间相对滑动时,层面之间

构造地质学05第五章岩石力学性质

构造地质学05第五章岩石力学性质

变形控制因素
岩性控制因素
矿物、岩性、孔 隙度、岩体不均 匀程度 、流体 成分等
物理环境控制因素
P.T.t.ē.-应力、 温度、时间、应 变速率、流体压 力(Pf)、差异应 力(σ1-σ3)等
§1、一般实验条件下岩石变形行为 实验表明岩石变形一般经过三个阶段 弹性变形 塑性变形 脆性变形(破裂变形)
剪切 脆性
挠曲
压扁
流动 温度
韧性
熔融 围 压
岩石随P-T条件的变化而呈现 变形习性及相应的主要变形机制
显理 示想 了的 各地 构壳 造一 层段 次剖 构面 造, 样剖 式面
三.岩石变形的时间因素
在地质条件下,岩石变形是长期的,通常要 以百万年为单位,因此评价时间因素对岩石变 形的效应具有关键意义。
二、岩石随深度增大的影响
岩石处于地壳的深度不同,其变形环境有很 大不同,原因是围压和温度随深度而增大。
围压大——增加岩石极限强度,提高岩石的 韧性;温度升高,岩石强度极限降低,岩石易 于发生剪切流动。
因此自地表向下,随围压和温度的增加,岩 石由脆性逐渐变为韧性—粘性流动。因而岩石 的变形习性及变形机制随深度而变,这就是构 造层次的概念。与深度有关的环境因素主要就 是围压和温度。
第一期瞬时蠕变阶段:初
期应变速率大,而后变小。 应 代表延后的弹性蠕变变形, 变
第二期
Hale Waihona Puke 因为应力撤出(t1),直到 第一期
(t2)完成,弹性后效现象。
该期变形阶段之后,接着 就是应变速率De/dt 近于
De/dt 常量
破坏 第三期
常量,称为第二期稳态蠕
撤出应力
变。岩石应变速率最小,
呈塑性变形。应力撤出

第五章岩石的力学性质

第五章岩石的力学性质

应变强化:在重复施力作用下,岩石屈服应力增大的过程。也可定义为:在超过 屈服应力的塑性变形中,持续的变形需要不断增大的应力的变形行为,从而使应 力-应变曲线具有一个小的正斜率。 应变弱化:在重复施力作用下,岩石屈服应力减小的过程。也可定义为:在超过 屈服应力的塑性变形中,持续的变形需要越来越小的应力的变形行为,从而使应 力-应变曲线具有一个小的负斜率。
新晶体的形成:亚边界位错集中定向形成新不连续边界,并通过旋转使两侧晶格间 方位角大于10度,从而形成新的晶体边界,形成新的晶体。
重结晶:
晶体生长:小颗粒的新晶体具有高表面能-生长-降低表面能
晶内变形与应力的关系 (古应力测定) 位错密度: σ1-σ3 =A10-3ρ0.5 亚颗粒: σ1-σ3 = B103 d-1 重结晶颗粒: σ1-σ3 = C D-M
Sibson断层双层结构模式
岩石力学性质随地壳深度而变化,同一断层的变形行为在不同深度表现不同,浅部以产 生碎裂岩的脆性变形为主,深部以产生糜棱岩的韧性变形为主。其间的转换带为脆韧性 转换带,石英变形为主的岩石的转换温度为250~350℃ ,深度大约为10~15km。
第 五 节
岩 石 变 形 机 制
汶川地震造成的都江堰国堰宾馆墙上的X型破裂
弹性变形:应力-应变曲线为直线,应力与应变量成正比,除 去应力,岩石立即恢复原状。遵从虎克定律:σ = E e 。 屈服应力:当应力超过某一极限值,应力-应变曲线的斜率明 显减小,除去应力后岩石将不能完全恢复原状,该极限应 力值即为屈服应力。
永久变形:应力超过屈服应力,除去应力后岩石将不能完全恢复 原状,不能恢复的变形称为永久变形。 塑性变形:未失连续性(即不产生破裂)的永久变形,一般是由 物体内部质点化学键重新排列的结果,如动态重结晶、位错 滑动等。 完全塑性变形:在屈服应力作用下,岩石以韧性方式连续变形, 应力-应变曲线斜率等于零。 粘性变形:流体在应力作用下所表现出的一种永久变形。

岩石的岩石的力学性质

岩石的岩石的力学性质

岩石的1岩石的力学性质-岩石的变形岩石的强度:岩石抵抗外力作用的能力,岩石破坏时能够承受的最大应力。

岩石的变形: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态(形状、体积)变化。

岩石在荷载作用下,首先发生的物理力学现象是变形。

随着荷载的不断增加,或在恒定载荷作用下,随时间的增长,岩石变形逐渐增大,最终导致岩石破坏。

岩石变形过程中表现出弹性、塑性、粘性、脆性和延性等性质。

-1・5岩石变形性质的几个基本概念・1)弹性(elasticity):物体在受外力作用的瞬间即产生全部变形,而去除外力(卸载)后又能立即恢复其原有形状和尺寸的性质称为弹性。

・弹性体按其应力-应变关系又可分为两种类型:・线弹性体:应力-应变呈直线关系。

・非线性弹性体:应力—应变呈非直线的关系。

・2)塑性(plasticity):物体受力后产生变形,在外力去除(卸载)后变形不能完全恢复的性质,称为塑性。

・不能恢复的那部分变形称为塑性变形,或称永久变形,残余变形。

・在外力作用下只发生塑性变形的物体,称为理想塑性体。

・理想塑性体,当应力低于屈服极限时,材料没有变形,应力达到后,变形不断增大而应力不变,应力-应变曲线呈水平直线.・3)黏性(viscosity):物体受力后变形不能在瞬时完成,且应变速率随应力增加而增加的性质,称为粘性。

・应变速率与时间有关,->黏性与时间有关・其应力-应变速率关系为过坐标原点的直线的物质称为理想粘性体(如牛顿流体),・4)脆性(brittle):物体受力后,变形很小时就发生破裂的性质。

・5)延性(ductile):物体能承受较大塑性变形而不丧失其承载力的性质,称为延性。

・1・7岩石变形指标及其确定・岩石的变形特性通常用弹性模量、变形模量和泊松比等指标表示。

3)全应力-应变曲线的工程意义・①揭示岩石试件破裂后,仍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

・②预测岩爆。

・若A>B,会产生岩爆・若B>A,不会产生岩爆③预测蠕变破坏。

・当应力水平在H 点以下时保持应力恒定,岩石试件不会发生蠕变。

构造地质学电子版

构造地质学电子版

构造地质学电子版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构造地质学的内涵、构造尺度和构造变形场第二节地壳-岩石圈的层圈式结构和构造层次第三节构造观和褶皱幕问题第四节构造解析的基本原则主要参考文献第二章地质体的基本产状及沉积岩层构造第一节面状结构和线状结构的产状第二节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第三节软沉积变形第四节水平岩层不整合的构造意义和研究主要参考文献第三章构造研究中的应力分析基础第一节应力第二节应力场主要参考文献第四章变形岩石应变分析基础主要参考文献第五章岩石力学性质第一节岩石力学性质的几个基本概念第二节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因素第三节岩石的能干性第四节岩石变形的微观机制第五节岩石断裂准则主要参考文献第六章劈理第一节劈理的结构、分类和产出背景第二节劈理的形成机制和应变意义第三节劈理的观察与研究主要参考文献第七章线理第一节小型线理第二节大型线理第三节线理的观察与研究主要参考文献第八章褶皱的几何分析第一节褶皱和褶皱要素第二节褶皱的描述第三节褶皱的分类第四节褶皱的组合型式第五节叠加褶皱主要参考文献第九章褶皱的成因分析第一节纵弯褶皱作用第二节横弯褶皱作用第三节剪切褶皱作用第四节柔流褶皱作用第五节关于褶皱作用问题主要参考文献第十章节理第一节节理的分类第二节雁列节理和羽饰构造第三节节理脉的充填机制和压溶作用第四节区域性节理第五节岩浆岩体中的节理第六节节理的野外观测主要参考文献第十一章断层概论第一节断层的几何要素和位移第二节断层分类第三节断层形成机制第四节断层岩第五节断层效应第六节断层的识别第七节断层的观测第八节断层作用的时间性主要参考文献第十二章伸展构造第一节伸展构造型式第二节伸展构造模式第三节构造反转第四节伸展和挤压两种作用和两类构造对比主要参考文献第十三章逆冲推覆构造第一节逆冲推覆构造的组合型式第二节逆冲推覆构造的几何结构第三节逆冲推覆构造的扩展第四节逆冲作用与褶皱作用第五节逆冲推覆构造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第六节逆冲推覆构造的地质背景及其与滑覆和岩浆活动的关系主要参考文献第十四章走向滑动断层第一节走向滑动断层的基本结构第二节走向滑动断层的应力状态第三节走向滑动断层控制下形成的构造第四节区域剪切应力场引发的雁列构造和陆块旋转主要参考文献第十五章韧性剪切带第一节剪切带的基本类型第二节韧性剪切带的几何特征第三节韧性剪切带内的岩石变形第四节韧性剪切带的运动方向的确定第五节韧性剪切带的观察与研究主要参考文献第十六章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第一节面状和线状构造产状的测定方法第二节极射赤平投影的原理和方法第三节地质图的读图分析第四节基础性地质剖面图的编制第五节岩石有限应变测量的技术和方法第六节构造主应力方位的确定和古应力大小的估算第七节构造模拟与实验研究第八节计算机技术在构造地质学中的应用主要参考文献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构造地质学的内涵、构造尺度和构造变形场一、构造地质学的内涵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组成地壳的岩石、岩层和岩体在岩石圈中力的作用下变形形成的各种现象。

构造岩石力学性质与构造机制

构造岩石力学性质与构造机制

构造岩石力学性质与构造机制岩石力学性质与构造机制是地质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关注的是地壳构造如何影响岩石的物理和力学特性。

深入研究这一领域不仅可以加深对地质构造的认识,还能为构造地质学和岩石工程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在地壳构造的过程中,岩石的物理和力学特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岩石的力学性质决定了它的受力行为和变形特性,而构造机制则是导致岩石力学性质变化的根本原因。

首先,岩石中的构造元素对其力学性质产生着显著影响。

构造元素包括晶体、岩屑和间隙等。

晶体是岩石的基本构造单位,其尺寸和排列方式会影响岩石的强度和变形特性。

岩屑是岩石中的颗粒状物质,大小和形状的不同也会对岩石的力学性质产生明显影响。

间隙则是晶体和岩屑之间的空隙,它们的大小和分布对岩石的渗透性和蠕变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其次,岩石的物理性质如密度、孔隙度、韧度等也与其力学性质密切相关。

高密度岩石普遍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性,而低密度岩石则容易发生塑性变形。

孔隙度是岩石中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它对岩石的渗透性和承载力有着显著影响。

韧度则是指岩石的脆性与塑性行为的平衡关系,对其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质起着重要调控作用。

此外,构造应力是岩石力学性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构造应力是指地壳中岩石在构造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应力。

根据应力大小和方向的不同,岩石将呈现出各种力学行为,如拉伸、压缩、剪切等。

构造应力的变化会引起岩石的变形和破裂,从而影响地表地貌和构造演化。

在构造机制方面,地壳的变形主要有两种类型: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弹性变形是指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能够恢复原来形状和大小的一种变形方式。

塑性变形则是指岩石在外力作用下会产生永久位移和变形的一种变形方式。

这两种变形方式的产生与构造应力的大小和岩石的性质有关。

构造岩石力学性质与构造机制的深入研究对于构造地质学和岩石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在构造地质学中,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壳的演化过程和构造变形的规律,为地质灾害的预测和地壳动力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构造地质学 第五章 性剪切带

构造地质学 第五章 性剪切带
第五章
韧性剪切带
第一节、 剪切带的基本概念及类型
深度-温度、压力-岩石力学性质-构造层次-变形行为 随深度增加岩石由脆性变形经脆韧性逐渐过渡为韧性变形
断层由脆性断层过渡为韧性剪切带
剪切带:面状高剪切应变带
根据剪切带发育的温度压力等物理条件及其岩石的变 形机制,可分为: 1.脆性剪切带(即断层):地壳浅部低温条件下通过脆性 变形形成不连续构造(a)。 特征:具有明显不连续面,变形集中于不连续面,两盘位 移明显,两盘岩石几乎未变形,出现各种脆性断层构造岩 (碎裂岩、角砾岩、断层泥和假熔岩等)
(二)剪切带外的岩石受到均匀应变的韧性剪切带 (1)均匀应变与不均匀的简单剪切之联合(D); (2)均匀应变与不均匀的体积变化之联合(E); (3)均匀应变、不均匀的简单剪切和不均匀的体积变化之 联合(F)。
简单剪切 一般剪切
§3 韧性剪切带的识别
一、带状分布:长宽比大于5:1的强变形带,宽度变化大。 二、带内发育糜棱岩:糜棱岩一词原用以描述摩因断层带中 的细粒断层岩,认为是脆性机械摩擦破碎作用的产物。70年 代后定义为:韧性剪切带中通过晶体塑性变形形成的容纳大 应变的构造岩。
§2 韧性剪切带的简单几何关系
韧性剪切带的两个基本构造要素:两盘和两盘限定的强韧性 变形带。根据两盘和变形带的应变特征可将韧性剪切带分为 两类六种几何类型
(一)剪切带外的岩石未受变形的韧性剪切带 (1)不均匀的简单剪切(A);(2)不均匀的体积变化(B); (3)不均匀的简单剪切和不均匀的体积变化之联合(C)。
三、统一运动指向的不对称构造:两盘相对运动发生剪切, 剪切带内发生旋转变形形成具有指示运动方向的不对称构造。
四、与两盘相比具有明显强烈的应变,但不出现构造不连续 面,如有横过剪切带的标志层,其为连续变形体而不破裂。 如果韧性变形叠加了明显的同期不连续面,则是韧脆性断层。

构造地质学第五章

构造地质学第五章
变软化使岩石在屈服应力 下变软, 因而岩石变形所需 要的应力就减小, 即使在较 小的应力作用下, 也可产生 较大的变形。
时间
1、应变速率
应变速率降低,岩石的屈服极限降低,韧性增大
时间
2、蠕变与松弛
—概念
蠕变和松弛在低于岩石弹性极限下导致岩石发生塑性变形, 相当与降低岩石弹性极限,韧性增大
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各种因素
矿物与岩石一样, 温度升高, 其弹性极限和抗压强度明 显降低, 容易发生塑性变形。对磁黄铁矿在100MPa围压下 的变形实验表明, 在25℃时, 磁黄铁矿的强度极限为550MPa, 当温度升至200℃时, 矿物的弹性极限降至200MPa左右, 当 温度升至300℃以上, 只需几十MPa就可使磁黄铁矿发生显 著的塑性变形。
当岩石发生共轭剪切破裂时, 包含最大主应力s象限的共轭 剪切破裂面中间的夹角称为共轭剪切破裂角( )
最大主应力轴s作用方向与剪切破裂面的夹角称为剪裂角( )
二维应力状态的应力分析可知, 两组最大剪应力作用面与最 大主应力轴s1或最小主应力轴的夹角均为45°, 二剪裂面之间的 夹角为90°, 二剪裂面的交线是中间应力轴s的作用方向。
岩石变形的阶段
有关岩石在应力作用下的变形行为的多数资 料是通过岩石变形实验得来的, 岩石在外力的作用 下, 一般都会经历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变形 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依次发生, 但不是截然分开 的, 而是彼此过渡的。由于岩石力学性质不同, 不同 岩石的三个变形阶段的长短和特点也各不相同。
1、弹性变形
应力与应变呈非线形关系, 当外 力解除之后物体也不能恢复原状。 过A点后应力缓慢增加,一直到 B点,应力值达到最大值。
完全塑性变形:在屈服应力作用下,岩石以韧性方式连续变 形,其应力-应变曲线的斜率为零。

构造地质学第五章

构造地质学第五章

节理的分期:就是区分不同时期形成的节理的 先后关系。常利用切断错开,限制中止、相互切 错等现象。
节理切断错开现象
节理的限制中止现象
节理的相互切断错开现象
节理的配套:是找出反映区域构造应力作用的 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序次和不同级别的节理,将 它们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推导出区域构造应 力作用的方向。重要的是确定剪节理的共轭关系。
第二节 节理的分类
节理可分为原生节理和次生节理两种,前者是指在成岩过程中形成 的节理,后者则指在岩石形成以后由于某种原因而形成的节理。 次生节理包括构造节理和非构造节理。 构造节理是由构造运动形成的,也称内生节理。 根据力学成因,构造节理可分为:剪节理,张节理、压节理。 剪节理:由剪裂面进一步发展而成,一般是两组同时出现,相交成 “X”型,称共轭剪节理或“X”型剪节理。 张节理:在垂直于张应力的方向上,由于应力超过了岩石的抗张 强度而产生的脆性破裂面。 压节理:直接形成节理的应力只有剪应力和张应力两种,压应力 不能直接形成节理。但是,在水平挤压状态下形成的剖面“X”型剪节 理,作用到节理面上的应力可以分解为垂直节理面的压应力和平行节 理面的剪应力,故在剖面上的应力状态为压剪性,在平面上看,压应 力垂直于节理的走向线,其力学性质应属于节理。
第三节 剪节理与张节理的特征
剪节理的主要特征: 1、产状稳定,延伸较远,穿越岩性显著不同的 岩层时,其产状可能发生改变。 2、剪裂面平直光滑,可切过砾石等,可有少量 位移 3、剪裂面上常有擦痕、磨擦镜面。 4、剪节理一般发育较密,常密集成带。硬而厚 的岩石中的剪节理间距大于软而薄的岩石,剪节 理发育的疏密还与应力作用情况有关。
的 北 节 理 羽 列 现 象 陶 系 白 云 岩 中 出 现 奥 口 店 周 京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构造地质学第05章节理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构造地质学第05章节理

雁列轴: 雁列面在雁列带横截面上的迹
线叫做雁列轴。
雁列角: 单脉与雁列面之间的锐夹角为
雁列角。雁列角的大小对分析节
理的力学性质很有意义,根据实
测资料统计, 雁列角有两个高峰值,
一个为45°左右, 属于张裂型节理;
另一个为10°左右, 属于剪裂型节
理, 是由剪裂作用中与主剪切面成
小角度相交的微剪裂发育而成的。 aa’,bb’-雁列带,MM’-雁列轴,
(一) 节理的分期
1. 分期概念:区分不同时期形成的节理的先 后关系.
1) 目的:了解节理发育的一般规律,恢复古构造 应力场.
2) 依据:节理的相互交切关系,以及与相关地质 体的交切关系.
2021/4/22
第5章 节理
39
(一) 节理的分期
2. 依据节理组交切关系 进行分期:
1)错开关系:被错者先.
如:
a)追踪张节理:锯齿状.
2021/4/22
第5章 节理
17
b)单列雁行张节理. c)共轭雁行张节理.
2021/4/22
第5章 节理
18
6)张节理的尾端变化和连接形式: 多为不规则形态, 另 有树枝状、多级分叉、杏仁状结环.
7)在共轭剪裂带中形成的张节理多呈雁列状.
2021/4/22
3. 注意事项:节理的配套工作十分繁难复杂, 这项研究只宜在构造变动微弱、构造关系清楚 地区进行,原因:
1)节理是一种小尺度构造,成因多样,不仅构造作 用可以形成,非构造因素也可造成.
2)在漫长的地质时期中多次形成的节理又相互叠加、 改造、穿插、切割,使各次构造作用中形成的节理 的相互关系被破坏和掩蔽.
第5章 节理
19
(二) 节理的力学性质分类

构造地质学 第五章

构造地质学 第五章

中最大剪应力作用面不一致 夹角也不是90°
剪破裂不仅与剪应力有关,
而且与正应力有关
二、斜直线型莫尔包络线理论 表达式:
τ=τ0+μσn
τ — 剪破裂发生时的剪应力
τ0— 抗纯剪破裂极限(又称 岩石内聚力) 上式可改写成 τ=τ0+σn· tgυ
截距为τ0的直线方程
麻烦的“角”
υ——内摩擦角 ——剪裂角 2 ——共轭剪裂面之 间的夹角 ——主应力与截面法 线之间的夹角 2 =90°-υ =45°-υ/2 2 + 2 =180° ( + =90°)
减小的现象就是松弛。 岩石中各种地质构造主要是岩石蠕变的产物。
第三节 岩石变形的微观机制
一、脆性变形机制
微破裂作用
碎裂作用
破裂流
岩石中固有微裂隙引起应力集中,导致脆性破裂
二、塑性变形机制

岩石的塑性变形机制远比脆性变形机制复杂 绝大部分塑性变形是通过矿物单晶晶内滑动或粒
间滑动实现的

塑性变形机制有多种,包括晶内滑动和(低温)
二、岩石的变形行为

弹性变形阶段 塑性变形阶段
弹性极限

σ
强度(极限)

σy’ σy
断裂变形阶段
e1
e2
e
二、岩石的变形行为
同一岩石的强度,在不同方式的力的作用下差别很 大,下表中可知,岩石的抗压强度远大于抗张强度。
二、岩石的变形行为
根据材料在破裂前塑性变形的应变量可以把材料
分为脆性材料(5%)、韧性材料(>10%)、韧-脆性
增大围压的效应一方面增大了岩石的极限强度;另一 方面增大了岩石的韧性。
使固体物质的质点彼此接近,增强了质点的内聚力,从而使晶格 不易破坏,因而不易破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期瞬时蠕变阶段:初
期应变速率大,而后变小。 应 代表延后的弹性蠕变变形, 变
第二期
因为应力撤出(t1),直到 第一期
(t2)完成,弹性后效现象。
该期变形阶段之后,接着 就是应变速率De/dt 近于
De/dt 常量
破坏 第三期
常量,称为第二期稳态蠕
撤出应力
变。岩石应变速率最小,
呈塑性变形。应力撤出
。。。 二.摩尔包络线理论
摩尔发现:围压(正应力)的大小是影响剪裂 角大小的根本原因(围压大—θ大;围压小 —θ小)。因此,破裂线常为曲线(摩尔包 络线),其表达式:
n f(n )
该式是曲线方程式, σn,τn代表各种应 力状态下,在即将发 生剪破裂的截面上的 极限应力值。
不同围压下的大理岩破裂夹角的大小
De/dt 常量
撤出应力
t0 t1 t2
t3
时间
永久应变
t4 t5
松弛——保持应变不变,应力随时间而减小。 (相当于降低了岩石的弹性极限) (1)、应力随时间减小,松弛速度急剧下降。 (2)、应力经很长时间后可趋于一极限值
实践证明:在地质上岩石能否在很长时间的极 小差异应力下不断变形,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压 力条件,因为它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层或它具备 有利于蠕变之条件的地方,如某些强变形带中。
第五章 岩石的力学性质和变形习性
重点内容:弹性、塑性、断裂、脆 性、韧性变形概念;岩石变形的影 响因素;库仑-莫尔理论。
概述:
岩石在应力作用下变形时,同一变形条件下, 不同岩石的变形习性(行为)是不一样的。如
玄武岩、石英岩——弹性 灰岩、泥灰岩——弹塑性 泥岩、页岩——塑性等
但是岩石变形行为不仅取决于物体本身的性 质,而且还取决于压力P、温度T、时间t等物 理环境” 即变形控制因素。
θ
最大,应该沿此发生
破裂

σ3
σ2
σ3
共轭剪裂面
α =450 σ1 α
拉 σ3
σ3


修正后
σ1
共轭剪裂角2 θ=900- 剪裂角θ =450-/2
共轭剪裂角 σ1
实际上剪切破裂面与 主应力夹角小于450
0 n tan …(3)
若已测定了0 和,抗剪强度可以用此式求得。所以,
该线代表岩石受剪切时的破裂线。圆和切线D代表剪切
时间因素对岩石的力学性质与变形的影响有 三个方面。
1、应变速率的影响 施力快慢直接影响到岩石的变形行为。如沥 青、麦芽糖等韧性物质
快→脆性变形;慢→塑性变形 原因:在快速施力下,物质内质点无调整的机 会,在慢速下,质点可以重新调整而稳定。
2、 重复施力 多次施力、压,即是很小力,亦可引起材料的 破坏。(折断铁丝) 原因:多次施力,可使物体疲劳。
变形控制因素
岩性控制因素
矿物、岩性、孔 隙度、岩体不均 匀程度 、流体 成分等
物理环境控制因素
P.T.t.ē.-应力、 温度、时间、应 变速率、流体压 力(Pf)、差异应 力(σ1-σ3)等
§1、一般实验条件下岩石变形行为 实验表明岩石变形一般经过三个阶段 弹性变形 塑性变形 脆性变形(破裂变形)
应变硬化
σy>0 σy=0
在地质上主要研究塑性变形(如褶皱)和断裂变形, 如张裂和剪裂
应力莫尔圆 τ

a=45,(1-3) / 2

σ1
σ3
S2
α S1
τα
σ1
σ3 物理意义
D (σa τa)
τmax
τa
a
2a
0 σ3
B
C
σα
-τa 复习
D/
σ1

1)当=0时, =1,= 0
2)当=90时,=3,= 0;
σ1与面理 呈30°时,破裂所需差 异应力36×105 pa,
σ1与面理呈 90°(垂直), 破 裂所需差异应力为1000×105 pa 可以看出,岩石的各项异性对 岩石破裂时所需差异应力是不 同的。
岩石的能干性
用来描述岩石变形相对强度的差异。根据能干性的 差异分成能干的(强的)和不能干的(弱的)。意指在 相同变形条件下,能干的岩石比不能干的岩石不易发生 粘性流动。注意!能干性是相对的。
剪裂角大小与岩石所处温度、应力条件有关。 如页岩随围岩的增加, φ值逐渐减小,其包 络线成为一条弧形曲线。
摩尔包络线 D
D/ 摩尔包络线
θ
不同围压下岩石发生剪切 破裂时的莫尔包络线 A—砂岩;B—页岩
摩尔包络线给我们启示是:
1、 可以确定岩石在不同的σ1和σ3值下出现的稳定区 和非稳定区
2、 σ1和破裂面夹角θ随应力增加而增大,因而围压 增大(深度越大) θ越趋于450.越接近地表,则角 度越小
剪节理照片举例
900
菱形结环式构造 共轭剪裂角小于900
棋盘格式构造
砂 岩 中 的 共 轭 剪 节 理


▲内蒙古九神庙
山 岩
板岩中的共轭节理


?σ1在什么位置
剪 节

长江之源格拉丹东主 冰川前缘冰舌---共扼剪裂
图片可见,在野外经常看到的不是棋盘格式构 造,而是剪裂角常常小于450,这个现象有不 同解释,提出了许多剪裂理论。
3)当=45或135时,= 最大 为 (1-3) / 2,即主应力差一半; (4)当1=3,= 0时,均压无剪应力 在 三维状态中,当1= 2 = 3 时,为静水压力。
莫尔圆周上的任一点D的坐标代表其法 线与1轴成角的截面上的正应力和剪 应力值,它们取决于两个主应力的大 小以及截面与1轴的夹角大小有关。 应用: 已知两个相互垂直的应力, 就可以做出莫尔园,从而确定该点应 力状态;同样,已知一点的两个方向 主应力的大小和方位,也能将该点的 应力状态确定。
σy=0
完全塑性材料。没
有载荷,变形继续
增大。
如果超过屈服点,继 续塑性变形,需施加 更大的应力超过屈服 应力,这个过程称应 变硬化或加工硬化。 经过一段应变硬化的 塑性变形后卸载,应 力-应变曲线回到e2 表明总的永久变形。
应变硬化
σy>0 σy=0
如果将同样应力继续 加上去,应力-应变 曲线则沿以前路径回 到塑性变形P位置上 ,好像增大了弹性范 围和增高了屈服应力 (σy/)。因此应变 硬化可以看作屈服强 度随递进变形而连续 升高。
0 n …(2)
:断裂极限剪应力;0: n 0时的抗剪强度
(即岩石内聚力); n剪切面上正应力,为摩擦系 数,即直线方程的斜率;因= tan (2)可改写为 :
0 n tan … (3)
该式为库伦剪切破裂准则关系式,为内摩擦角。
实际的破裂面 理论上破裂面
/2
σ1
/2
理论上450剪应力
一、库伦剪切破裂准则 所谓准则,指的是基本条件是什么,库伦指出, 假定材料的破坏,取决于最大剪切应力,按照 这个理论建立的条件是:
τmax= τ0 …(1)
τ0为抗剪强度极限
理论上,破裂面应沿最大剪应力面产生,形成棋 盘格式构造。剪裂角< 450?
库伦解释是岩石抗剪强度与剪应力和正应力有 关,因此将(1)式改为:
剪切 脆性
挠曲
压扁
流动 温度
韧性
熔融 围 压
岩石随P-T条件的变化而呈现 变形习性及相应的主要变形机制
显理 示想 了的 各地 构壳 造一 层段 次剖 构面 造, 样剖 式面
三.岩石变形的时间因素
在地质条件下,岩石变形是长期的,通常要 以百万年为单位,因此评价时间因素对岩石变 形的效应具有关键意义。
韧性:它的确定不依赖于岩石的强度,指在岩石破裂 前有更高的应变,或是岩石没有显示脆性状态之前能够 承受较大应变的能力。有人认为应变量要大于10%的材 料,叫韧性。
如何确定哪些岩层能干,哪些是不能干的呢?可以 根据构造特征的观察来确定,并排出能干性的大小顺序 。
确定能干性差异常见的几种方法:
①有限应变状态的对比。在同一条 件下,能干岩石比不能干的岩石 发生的有限应变小些。(通过应 变测量得出)
§2、岩石的脆性破坏
从力学分析来看,断裂分为张裂和剪裂。前者 垂直拉伸方向,后者是呈450斜交挤压方向。
张裂面平行最大应力轴(σ1) σ1与剪切面夹角450,剪应力τ
垂直最小应力轴(σ3)
最大,理论上应该沿此面剪切破裂
共轭剪裂面
剪裂角α =450
σ1
σ1
α
σ3 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σ3
σ3

σ3
张裂面
σ1
2α σ1 共轭剪裂角(包含σ1的象限,夹角900)
3.蠕变:在应力长期的时间作用下,岩石 也会发生缓慢的永久变形,这种与时间相关的 变形称为蠕变。
弹性蠕变——可以恢复变形 永久蠕变——不能恢复变形
玻璃在常温常压下为脆性,但英国古老教堂的窗户玻 璃,因经受几百年的重力作用,造成上薄下厚,表明 发生了塑性变形。
蠕变实验: 应力开始作用(t0),岩石经历了短暂弹性应变阶段。
应变硬化 P′
如果在撤去应力后过了一段时间再增加应力,则 新的屈服点一般低于以前的塑性曲线(红色曲线)
3破坏阶段:
当应力超过一定值时, 岩石再继续变形,就会 以某种方式发生破坏— 破裂,此时的应力值称 为岩石的极限强度(或 强度)。 岩石在破裂前塑性变形 在5%以下,称为脆性, 若塑性变形超过5%,则 称为韧性。
方位和应力状态,
破裂线
破裂线外是破裂区。
破裂区 D
稳定区
破裂线内是稳定区,
σ1与剪切面夹角 θ取决于内摩擦角
θθ
σ3
σ1
的大小。即越大,
θ越小,
D/
破裂线
实验得出不同的岩石内摩擦角是不同的,脆性 岩石的内摩擦角大于韧性岩石的内摩擦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