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新能源对比与研究

合集下载

美国新能源政策、影响及对策

美国新能源政策、影响及对策

美国新能源政策、影响及对策孟浩【摘要】American new energy policies are being paid more attention all over the worl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its energy policies, its effects on U.S. science & technology, economy,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nd China are analyzed,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developing Chinese energy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are put forward from making good ready for energy industry transition,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replying climate change, making energy development strategy programming, innovating system, perfecting mechanism and strengthen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美国的新能源政策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分析其主要新能源政策的基础上,分析其对美国科技、经济、国际竞争与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从做好能源产业转型、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制定能源发展战略规划、创新体制、完善机制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我国发展能源技术与产业的对策.【期刊名称】《价值工程》【年(卷),期】2012(031)020【总页数】3页(P323-325)【关键词】美国;能源;新政策;影响;对策【作者】孟浩【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01+80 引言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强调科学技术的利用,保证美国在科学、技术和战略性领域的领先地位,无疑是美国历届政府科技政策的核心目标。

中美能源合作的进展与不足

中美能源合作的进展与不足

0目国 脑国 国题 图目 恩
文 /周云亨 杨 震
作 为全球两大能源生产和 消费 国 ,中国与美国在 安全 。从这个意义上说 ,中美两 国在 能源领域无 疑具
确保能源供应方面有共 同的利益与责任 ,也面临 同样 有竞 争关 系。但笔者 以为 ,倘若 摆脱传 统思维禁锢 ,
的挑战。 目前两 国国内生产总值 和能源消耗量超过世 进一步拓展 国际能源 战略内涵 ,使 其不仅涵盖确保 海 界总量 的 1 / 3 ,因能源消费导致 的碳排放量 超过世界 外 能源持 续、可靠供 应 ,而且也包 括引进 国外资金与
境 问题 。不论是 在近期还是在远期 ,中美两 国都面 临
具 体而言 ,美国和 中国在能源和环境领域的合作
着 既要保证 足够 可靠的能源供应 ,又要减少 因能源 生 机遇 ,源于双方利益和优势条件的互补关系 。美国是
产和 利用 带来的健康 、经济和环境 的负面 影响等共 同 现代石油工业的发源地 ,掌握 了一系列先进 的能源开
基金项 目 :中国博士后科 学基金项 目 ( 2 0 1 2 M 5 2 0 0 6 5 );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项 目 ( 1 2 C G J 0 0 9 )
2 0 1 3 . 3 圜
旎 吩
环 球 经纬
一 一
因此 ,如果能够发挥各 自所长 ,两国都 能赢得 良 域的对 话 内容包 括 清洁 能源 、石 油、 天然气 、核 电 好的回报。美 国的积极参与将为本国企业赢得可观的 和提 高能效等 。奥 巴马政府上 台后 ,加强能源与环境 贸易和投资机会 ,庞大的 中国市场将为美国企业创 造 领域合作仍是 中美 战略与经济对话 的重要议题 。双方
挑 战。
发与污染防治技术 。由于很早就开始大规模地开发和

中美两国能源消费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

中美两国能源消费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

起 步期 发 展期 成熟期 过渡期
是 否 可 供 永 续 利 用 ,即 能 源 现 在 消 费 的 增 加 是 否 会 减 少 对 它 知识时代 说 明: 能源 消费相 关 的重 要 的发 现 、 明 :8 1 , 英 ) 与 发 13 年 ( 法拉 将 来的消费 , 以分为可再生 能源和不可再 生能源 。 可 世界 上一 第 发现 电磁感 应 ;8 9年 , 美 ) 17 ( 爱迪 生 发明 电灯 ;8 5年 , 意 ) 可 19 ( 马 切能 源的初始来源 是核 聚变 、 核裂变 、 射性 源以及太 阳 系行 尼发 明无线 电报 机 ;8 2年 , 德 ) 塞 尔改进 内燃 机 , 使用 液体燃 放 19 ( 狄 并 星 的运 行 : 阳的热 效 应产 生风 能 、 能 和海 洋 能 ; 太 水 煤炭 、 石 料 油、 天然 气等化石燃料 间接来 自太 阳能 ; 生物 质能是植 物通过 光合作 用吸收 的太 阳能 。 首先 , 据人类 消费 的能 源种类不 同, 以将 人类 的能源 根 可 消费分 为三个阶段 : 1“ 物 能 源 时代 ” — 1 界 以 前 , 产 力 不 发 达 , 力 .生 — 8世 生 人 和畜力是 主要生产力 , 木柴等 生物在能 源消费 中居首 位 。 2“ 炭时代 ” — 1 纪 ,以蒸 汽机 为标志 的资产 阶级 .煤 — 8世 产业革命 促进 了煤炭 的大 规模使 用 ,8世 纪后 人类 文 明进 程 1 见表 1 1 ;9世纪 7 O年代 , 煤炭在 世界能 源消费结 构 中占 2 %; 4 电力进 入社 会经 济各 个领 域后 , 对煤 炭 的需 求 量猛 增 , 2 到 0
世 纪初达 9%。 5
3“ 油 时代 ” .石 —— 2 纪初 , 0世 内燃机 问世 , 汽车 、 飞机 制 造 业兴起 , 由于石 油具 有便宜 , 发热 量大 , 于储 存 , 输 、 易 运 使 用 方便 , 有利 于机器 、 设备 的发展等优 点 , 各工业 部 门 、 输业 运 相继采用 石油 为燃料 的动力装置 ,一些新 型军事 装置也 广泛 应用石 油为动力 , 致使石 油消费量显 著增加 。2 0世纪 5 0年代

中美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比较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中美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比较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中美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比较与中国的战略选择【摘要】中美之间的高新技术产业竞争日益激烈,中国在此竞争中的战略选择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对中美高新技术产业竞争现状进行分析,比较两国的发展趋势,深入探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中国的战略选择和对策。

结合中美竞争力比较的启示,提出了中国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建议,并探讨中国在这个领域的竞争优势。

通过这些分析,可以为中国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战略规划提供有力的参考和指导,助力中国在全球高新技术产业竞争中赢得更大优势。

【关键词】关键词:中美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比较、战略选择、现状分析、发展趋势、对策、未来发展方向、启示、建议、竞争优势。

1. 引言1.1 中美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比较与中国的战略选择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成为经济竞争的焦点。

中美两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重点分析中美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并探讨中国在这一领域中的战略选择。

美国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领先者,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

其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强大的创新能力,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

而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与美国仍有一定差距。

在当前国际环境下,中国需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步伐,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中国可以通过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强国际合作与开放,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等方式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中国还需谨慎选择战略定位,优化资源配置,制定长期发展规划,从而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2. 正文2.1 中美高新技术产业竞争现状分析目前,中美两国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从整体实力和产业规模来看,美国在高新技术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拥有众多知名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保持着全球领先地位。

而中国在高新技术领域也取得了长足发展,近年来以快速的速度迎头赶上,成为全球高新技术领域的重要参与者。

中美新能源 核心技术大PK

中美新能源 核心技术大PK

40
I N S I G H T
在中美贸易战的阴云下,电动汽车核心技术是美国遏制中国的一个重要环节。

美国限制中国投资美新能源企业,防止专利转移失去相关核心技术。

汽车电动化是新能源大趋势之一,电动汽车最重要的核心就是“三电技术”———电池、电机和电控。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的“三电技术”处于什么水平?在三电技术中,中国与美国到底谁更强?记者进行深入研究得出三个结论。

特斯拉Model S使用的就是钴酸锂18650电池,这种电池的生产技术成熟,电池能量密新能源汽车采用的电机主要有两种:电机PK:
中国电机技术优势明显。

中美能源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多案例对比研究

中美能源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多案例对比研究

分类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密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UD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论文中美能源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多案例对比研究学位申请人:卢丽华学科领域:会计硕士校内导师:胡俊南副教授校外导师:答辩日期: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和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华东交通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本人签名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华东交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本论文无保密内容。

中美能源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多案例对比研究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几年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各行各业都在号召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能源企业作为经济支柱之一,对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这就要求能源企业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更加规范化。

但是,中国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发展缓慢,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待提高;而美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与实践较早,披露的内容和模式等相对规范。

目前,中国能源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诸多不足。

通过中美能源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对比,提出适用于中国能源企业的建议。

本文首先介绍了环境会计的相关概念和所涉及的理论。

其次,本文从能源的石油、煤炭、电力中的主要细分行业分别选取了中国的中石油、神华集团、国家电网和美国的埃克森美孚、云峰能源、杜克能源作为样本企业,通过查阅样本企业2014年至2016年的年报、社会责任报告等,运用内容分析法和多案例比较法,分析比较样本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模式、内容以及程度,并进行质量评价。

中美两国电价、电力工业的比较

中美两国电价、电力工业的比较

中美两国电价、电力工业的比较关键词:中美电价、电力工业、电力结构、新能源中美两国在世界范围内有很大的国际影响力,两国经济总量分列全球第一、二位。

而电力生产关乎国计民生,更是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作为高效可靠的二次能源,电力对国家各行各业提供着支持和保障,是生产和生活得生命线。

由此可见电力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下面我们将对中美两国的电价、电力工业发展作出比较。

中国的电到底有多贵?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单纯的电价比较并不能反应真实的情况,实际上,物价的比较是需要结合本国的生产能力和人均收入情况来进行的。

国外品牌特别是高档消费品,国内确实贵得离谱,但公共交通和涉及人工、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服务,国外则贵很多。

比如理发,国外是国内的5 倍;地铁、公交,国外是国内的10 倍。

在中美价格的比较中,人们经常比较的是消费品,如服装、箱包、电子产品等。

这些消费品中,大部分在国内的价格比在美国的价格确实高一些,但很少有人比较教育、图书、音像、人工服务等,而这些产品和服务,美国要比中国贵很多。

价格比较是指每一种同质商品国内和美国实际价格按外汇牌价折算后进行的比较,这种比较是比较实在的。

比较的结果有的国内贵,有的美国贵,像高档消费品国内贵得离谱,这些都是实事求是的。

在物价对比的热议中,有的财经专家认为物价绝对不能孤立看待其高低,必须与国内居民收入对比,才能真实反映百姓对物价的承受能力。

确实,物价有一个承受能力的问题,美国百姓收入高,觉得物价都很低,可以尽情享受,提高生活水平;中国百姓收入水平低,觉得物价都很高,只能控制消费水平,生活水平就比美国低。

如果要求按百姓收入水平来定价,百姓收入水平高的物价定得高些,百姓收入水平低的把物价相应定得低些,让不同收入水平的各国老百姓都能尽情享受,显然是不可能的。

这是因为各个国家的商品价格是按价值规律和市场供求关系来定价,不可能按百姓收入水平来定价。

有的财经专家有着这样的论点,中国的电价比美国高十几倍。

从不同国家尤其美国新能源政策的角度看我国能源经济发展

从不同国家尤其美国新能源政策的角度看我国能源经济发展

从不同国家尤其美国新能源政策的角度看我国能源经济发展一、不同国家新能源及节能政策世界上对新能源开发的热情源自上世纪70年代出现的石油危机的刺激,众多市场化国家在开始制订有关新能源研发与示范性利用的政策。

在上世纪70年代在新能源政策方面走得更远的是美国、丹麦和西班牙,这些国家相继制订了新能源的投资激励政策、税收优惠措施、激励性关税政策。

在上世纪80年代,对新能源的政策基本上没有出现新的更为有效的措施,但是有更多的国家开始关注新能源的研发和利用,如法国、土耳其、韩国等制订了针对新能源的投资激励政策和税收优惠措施,而最先鼓励新能源研发与示范的一些国家,如德国则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早期开始高度重视新能源的发展,在投资、税收和关税方面均有激励性的政策措施。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新能源的开发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与其相关的政策措施更多,如可交易的许可证制度在荷兰、意大利、日本等国出现,而且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尤其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又称《京都议定书》)的形成和最终生效,使得新能源开发不仅仅是出于商业或者国家能源战略上的考虑,而是一种责任和义务,这都体现在数十个国家新能源政策的内容中(一)美国新能源政策改革的现状。

新能源政策计划实施至今,美国在能源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已初见成效,包括扩大近海油田的开发,增加了国内石油的产量,减少了美国油气的对外依存度。

自奥巴马就任总统以来,政府已累计投入105 亿美元发展国内高速铁路,这也是美国降低石油依赖的重要方式之一。

据美国能源信息署发布的《2012能源展望》,未来25年,美国煤炭发电比例将从2007年的49%下降到39%。

未来20~30 年里,奥巴马政府能源政策的实施将使美国成为新能源技术、节能产业、高端制造业和智能信息产业的全球领跑者。

(二)美国能源新政的实施对我国的影响。

首先,新能源战略对世界石油市场格局的影响将左右石油输出国组织的石油生产计划和国际石油价格,从而影响中国的石油进口。

中外能源合作模式比较研究的文献综述

中外能源合作模式比较研究的文献综述
对 州
百 家 论 坛
谷 满意
泸 州医学院 人文社科学院 泸州 6 4 6 0 0 0
中外能源合作模 式比较研究 的能 源合 作 模 式 比 较 从 国 内外 研 究现 也存 在着一定程度 的共 同性和互补性 。 其实 , 现阶段中美之 间 状来看还 不是很成 熟, 从 目前的学术研 究现状 来看 , 其研 究还 在清洁能源领域 已经建立 了较为成熟 的双边合作机制 ,并 在 存在缺 乏、 不 系统 , 甚至是不足的情 况。 国内和 国外研究都是 诸多领域已经签订了一些协议 , 并且在风能 、 太 阳能 、 清洁煤 、 集 中在几个方面 , 在合作模式的基础方面研 究较少 , 需要加 以 智能电网 、 电动汽车等领域都展开 了合作 , 并且有 了中美能源 研究。 政策对话( E P D ) 等相关机制。 这些研究虽然都涉及到 了当前 中 关键词 : 中外 能源合作模 式 文献综述 外能源合作模式的研 究 ,但是更 多的是 从某个 角度片面进行 研究 , 缺乏一个全 面角度 的深度理论探讨 , 更 是缺乏从应用角 度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关于 当前 中外能源合作模式 比较研究 ,从 目前 的学术研 二、 国外研 究现状述评 究现状来看 , 其研究还存在缺乏 、 不 系统 , 甚至是不 足的情 。 四 从 中国知 网以及 国家 图书馆等进行搜索可 以发现 ,目前 川石油天然气发展研究 中心在此方 面的研究做 出了一系列的 国外关于 当前 中外能源合作模式 比较研究也是 较为匮乏 的 , 探索 , 但是其研究 还是存在着不充分 的状况。 而且此研究更多 主要集 中在 以下几个方面 : ( 1 )拉美油气产业 发展影响因素 ; 的限于报纸 、 政府政策研究 以及相关 的调研报告等 , 学术研究 ( 2 ) 拉美 的“ 资源 民族主义” ; ( 3 ) 对拉美能 源“ 资源冲突 ” 的研 目前从 系统 、 科学的角度探讨这个 问题是较为缺乏 的 , 多是从 究 ; ( 4 ) 对油气合 同模式 的研究 。而对于 中外 能源合作模式 的 中外 能源合作角度去研究这个问题。从相关文献研究可 以看 研究主要是在 : ( 1 ) 中国原油进 口合作模式 ; ( 2 ) 中国国际能源 出, 目前关于此课题的研究 主要集 中在 以下几个方 面 : 1 、 对地 合作双边模式 ; ( 3 ) 中国国际能源合作双边模式等 等。这些 研 区之 间 的能 源合 作 机制 的 路径 和 模 式 进行 分 析 。 唐彦 林 究都是通过各种方式 深入探究 , 以及获得 了一定 的研究成果 , ( 2 0 0 6 )就东亚 的能源合作机制的路径 和模式进行 了研 究 , 认 也在 中外一些能源研讨会上提 出,并且 在一 些能源合作领域 为东亚需要建 立能源合作机制是 因为 当前世界石油市场价格 实践着 。 但就 目前 的研究状况而言 , 国外研究更多 的是从一个 和 国际形 势的变化 , 但 由于互信缺 失 、 以及其他因素影 响 , 使 方面的 问题进行研究 ,也有涉 及到 中外 能源合作模式 比较研 得合作机制建立存 在阻碍 ,这就需要在观念和机制建立 上进 究 , 但是 , 多是从单 方面 的角度进行研 究 , 也 就是从 中外能源 行努力 。 【 - I 唐彦林( 2 0 0 6 ) 还就 国际政治背景下东亚能源合 作机 合作或者其他的角度 , 将两者结合起来系统研究十分之少。 因 制 的构建进行 了研 究 , 这就 国际政治角度 , 这一机制 建立 的必 此 , 在一 点上 可借鉴之处不 多, 但是其对学术研究方法和途径 要性 、 可能性 和现实性 。 徐 向梅 ( 2 0 0 4 ) 认 为解决 东北亚区域 是 可以借鉴 的,这将大大丰富 以及更加科学 的进行 当前 中外 能源安全问题 的重要 途径就是建立 区域 的多边能 源合 作 , 但 能源合作模式 比较研究 , 有利 于研究深人 、 科学 的开展 。需 要 这种机制 的建立存在着有利和不利 的条件 ,而建立 这种机制 采取科学 的研究方法 ,进行科学的 比较研究才能指导 实践 的 的途 径就是东北亚 国家质检的能源政策协调 、将更多的 国家 改进。这也是解决我 国 目前能源 问题 的重要途径 。 纳入 此框架之 中和成立能源合作组织等。 、 国际能源合作 的 参考文献 : 实践与理论其对 中国的借鉴作用 , 徐斌 ( 2 0 0 9 ) 就 当今 的 国际 『 1 1 唐彦林.国际政治视 野下构建 东亚能源合作机制 的路 能源形势认 为需要建立 国际能源合作 机制 ,主要是通过合 同 径分析与模式选择f J 1 . 世界经济 与政治论坛 , 2 0 0 6 ( 4 ) . 执行这样 一个 角度进行研究和分析 ,这有利于 中国参与 国际 『 2 1 唐彦林.国际政治背景下东北亚多边 能源合作机 制的 社会的多边声誉机制 的建设 。 4 l J 3 、 通过国家合作 组织进行 多边 构建『 J ] . 西伯利亚研 究, 2 0 0 6 ( 4 ) 能源合作机 制的建立 , 陈小沁( 2 0 0 9 ) 对上 海合作组 织能源合 『 3 1 徐 向梅. 东北亚 能源安全形 势与 多边能源合作『 J ] . 国际 作机制化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这一组织 的能源合作也正 在从 石 油 经济 , 2 0 4( 0 1 0 ) . 双 边 合作 向着 多 边 合 作 的方 向转 变 。【 许 勤 华 和 王 红 军 徐斌. 国际能源机制的理论 与中国经验 : 一个合 同执行 J 1 .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 坛, 2 0 0 9 ( 1 ) . ( 2 0 0 9 ) 对 与中国 的关 系进行讨 论 , 1 6 ] 自1 9 8 9年开始 , 亚太 经 的分 析框 架『 合组织( A P E C ) 各经济体就在这一组织框架下进行 了诸 多的能 f 5 1陈小沁. 上海合作 组织能源合作机制化 问题初探『 J ] . 教 源合作 , 其 涉及 能源运输及基础设施建设 、 新 能源及 可再生能 学与研究 , 2 0 0 9 ( 9 ) . 『 6 ] 许勤华 ,王红军.亚太经合 组织多边 能源合作 与中国 源、 能源效 率和节能等等许多方面 , 并且在此框 架下已经形成 J ] . 现代 国际关系, 2 0 0 9 ( 1 2 ) . 相对系统 的能源合作机制。但是 这一合作 机制受到政治环境 『 『 7 1 李扬. 中美清洁 能源合作 : 基础 、 机制 与问题[ J 】 . 现代 国 等各种 因素 的影响 ,而且这一组织下的国家在能源方面 的需 2 0 1 1 ( 1 ) . 求 和条件差异也很到 , 这 就造成对这一机制 的需求是 不同的。 际关 系, 项 目来源 :四川省哲学社会 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一 四川石 中国也在参加这一框架下 的国际多边能源合作 ,并且在其 中 油天然气发展研 究中心资助项 目 【 编号 :川油气科 S K B 1 2 — 逐渐的获得 经验 。 4 、 对双边能源合 作进行研究 , 这主要 是国与 国或者国家与地 区之 间或者地 区与地 区之 间的能源合作进行 1 0) . 作者简介 : 谷满意( 1 9 8 0 . ) 。 男。 安徽凤阳人 。 现为泸 研究 , 李扬 ( 2 0 1 1 ) 对 中美之间的清洁能源合作的基础 、 机制和

中美两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对比研究

中美两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对比研究

中美两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对比研究能源安全、环境保护与汽车产业发展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缓解该矛盾的最优解决方案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美国、日本、欧盟国家和组织纷纷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

我国也明确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列为《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发展产业之一,以期凭借在借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创新,实现我国汽车制造产业的“弯道超车”。

虽然我国目前是全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但在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创新能力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本文通过对波特钻石模型理论的延伸,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性产业、企业竞争战略、知识吸收及创新能力、政策支持几个方面对中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行对比,以期通过比较发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为更多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本文在明确新能源汽车产业及其竞争力概念的基础上,首先对中美两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市场发展情况、政策支持及相关产业进行对比,发现在生产新能源汽车自然资源禀赋方面,中美两国都具备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禀赋短期不会限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在资本要素方面,通过对中美两国的金融环境及实际利率进行对比,发现美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拥有更发达的金融背景支持。

另外在高级生产要素方面,美国具备更加明显的竞争优势。

需求表现上,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具备更大的市场规模,且伴随着国外新能源汽车领先企业在中国的布局,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将会持续提升。

在相关及支持产业方面,受制于人口居住密集度较高,我国私人充电基础设施保有率仍比较低,但我国拥有更多的公共充电设施。

另外,在电池、电机和电控等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核心领域,我国正加速追赶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在政策支持方面,我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力度更大,且能够保障政策落实的连续和稳定,但仍需完善后续产业支持政策,帮助规避“后补贴”时代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风险。

中美能源产业政策比较及措施建议

中美能源产业政策比较及措施建议

中美能源产业政策比较及措施建议引言能源产业在中美两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美两国在能源产业领域存在着一些相似之处,也存在一些差异之处。

本文将对中美两国能源产业政策进行比较,并提出一些建议,以加强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和发展。

中美能源产业政策比较中美两国在能源产业政策上存在一些共同点和差异。

共同点1. 环境可持续发展:中美两国都致力于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 发展新能源:中美两国都在积极推动新能源的发展,例如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等。

3. 促进能源市场竞争:中美两国都通过市场手段促进能源市场竞争,打破垄断。

差异点1. 能源结构:中美两国在能源结构上存在差异。

中国主要依赖煤炭和石油,而美国则在天然气和页岩油产业上拥有竞争优势。

2. 政府角色:中美两国在能源产业中的政府角色存在差异。

中国政府在能源产业中起着主导作用,而美国更倾向于市场自主决定能源布局。

3. 技术创新:美国在能源技术创新方面表现出色,而中国在技术转化和应用上有较大潜力。

措施建议为了加强___产业的合作和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政策交流与对话:中美两国应加强政策交流,并就能源产业政策进行更多对话和合作。

通过交流和合作可以互相借鉴对方的经验,共同解决能源产业中的难题。

2. 推动技术创新合作:中美两国在能源技术创新方面应加强合作,共同研发新能源技术和解决方案。

通过技术创新合作,可以提升能源产业的科技水平,促进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3. 加强市场开放和竞争:中美两国应加强市场开放和竞争,打破行业垄断,为各类能源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这有助于推动能源产业的发展和提高能源效率。

4. 加强环境保护合作:中美两国应加强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共同应对能源产业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合作,可以推动能源产业向更加清洁、低碳的方向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结论中美两国在能源产业政策上存在一些差异,但也有相似之处。

通过加强合作和交流,可以促进中美能源产业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大国博弈:中美新能源竞合

大国博弈:中美新能源竞合

大国博弈:中美新能源竞合.txt-两个人同时犯了错,站出来承担的那一方叫宽容,另一方欠下的债,早晚都要还。

-不爱就不爱,别他妈的说我们合不来。

本文由木易小超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大国博弈:中美新能源竞合大国博弈:导读: 最终将在那些进军中国市场的美国新能源企业身上导读: 而美国的新能源战略,现实地逐一体现。

在中美新能源合作大幕即将拉开之前,从已经深入中国市场的美国光伏巨头 First Solar 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它在中国市场的野心和困顿。

2011 年 1 月,在中国贸易代表团访美之行中,中美在新能源领域达成的一系列合作,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此间,中美两国政府与企业签署了多项协议,总额逾 230 亿美元,其中仅清洁能源领域就超过 200 亿美元,范围涉及核电、风电、太阳能、水电、智能电网等多个领域。

“中美新能源合作空间巨大,并且在推动各自经济发展和改善环境方面都有极大好处。

”近日,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赵玉文表示,新兴可再生能源是世界关注的焦点,也是社会转型的关键,中美双方应当共同促进这一市场的发展。

赵玉文参加了第二届中美清洁能源务实合作战略论坛,这也是此次中国贸易代表团访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能源领域,中美双方的合作,已经开始从框架性协议进入到具体项目。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一系列具体项目的签订,标志着中美新能源合作开始正式进入实质性领域。

不过,在看好中美在新能源领域合作前景的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一战略领域,中美亦是直接的竞争对手。

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能源消费国,在全球新能源市场谋求话语权,对于中美两国来说,均具有极其重大的战略意义。

近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于宏源撰文称,“我们仍需要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美国政府把中国看成最强劲的经济竞争对手,随着中国在新能源领域日益领跑世界,中美新能源领域的合作潜力可能有限,新能源可能成为未来双方竞争和冲突的新领域”,“美国不会容忍中国在新能源革命中领跑世界,它势必从战略、贸易和技术标准等方面对中国的新能源发展进行遏制。

中美日电动汽车发展趋势及特点分析

中美日电动汽车发展趋势及特点分析

中美日电动汽车发展趋势及特点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电动汽车(EV)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交通方式,正受到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作为世界三大经济体和科技强国,中美日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旨在探讨中美日三国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分析其各自的特点,以期为全球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我们将概述电动汽车的发展背景,包括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环境保护需求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分别介绍中美日三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包括市场规模、产业链构成、技术创新等方面。

接下来,我们将对中美日三国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

这包括电池技术的进步、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以及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等方面。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各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政策导向和支持措施,以及这些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在特点分析方面,我们将重点关注中美日三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各自优势与不足。

例如,中国在电池制造和成本控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美国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方面表现出色。

日本则在汽车制造和品质控制方面有着深厚的底蕴。

通过对这些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各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路径和未来趋势。

本文将对中美日三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我们认为,未来的电动汽车产业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产业链协同和政策协同等方面的发展。

各国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电动汽车产业的繁荣与发展。

二、中国电动汽车发展趋势及特点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成为推动全球电动汽车产业进步的重要力量。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大力推动电动汽车的研发、生产和应用。

在此背景下,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日益明显。

在发展趋势方面,中国电动汽车正朝着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技术创新是推动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

中美在“绿色能源”领域有较量

中美在“绿色能源”领域有较量

能源革命”。 美 国之 所 以这 样 做 ,一 方 面 可 帮 助 摆 脱 对 外 部 能 源 的 展 ,因此极 可能引友一场 “
依 赖 , 面对 国 际 市 场上 的 高 价 能 源 , 维持 能 源 安 全供 应 ,
美国在 高科技 ,尤其是 清洁 能源 的新 技 术方 面具 有
保 证 充分 的 自主性 和 灵 活性 , 另 一 方 面 , 带动 美 国 经 济 新 很 强的优 势 ,我 国的优 势在于拥有全球清洁能源最大的市 的增 长 点 , 实现 生 产 方 式和 消 费 方 式 的转 变 , 继 续保 持 美 场 ,并且 整体 制造 成 本 相 对 低廉 ,要 充 分 利 用 这 一 历 史机
展 中 国家是 否 愿 意 ,如 果碳 排 放 对 气候 变化 的 影 响 确 定 , 低碳 全球 化 确 定 ,低 碳 将 成 为 未 来 经 济 发展 的 必然 模 式 。
中国寻找低碳 经济发展 的解决方案 ,也 可以为解决今后 印 度 的碳排放 问题做好 准备 ,因为 中国的低碳解决方案应该
和 环保 计 划 。奥 巴马 上任 之 后 ,迅 速 而果 断地 提 出 了经 济振 安 全 。
兴 计 划 ,以挽 救 困境 中的 美 国经 济 ,其 中能 源产 业 的 转 型
优 先 考 虑 发 展 太 阳 能 、 风 能 、 生 物 柴 油 和 地 热 能 技
和发展成为该计划的核心源、新 能源研发 大国 ,
考 虑 的 能 源 战略 之 一 。
奥 巴马 发 起 的 一 场 以 发 展 “ 低碳 经 济 ” 为核 心 的 “ 绿
色产业革命”正在北 美大陆悄 然兴起 ,其核心是 “ 能源新
能 早 在2 0 年8 ,奥 巴马 总 统 竞选 之 际 ,就提 出 了能 源 政 ” ,理 念 是 实现 美 国的 “ 源 独 立 ” ,确 保 关 国的 能 源 08 月

中美新能源战略比较研究

中美新能源战略比较研究
ye a r .Thr o ug h a na l yz i ng t h e U. S. ne w e ne r g y s t r a t e g i e s i n— d e p t h whi l e c o ns i d e r i ng Chi n a’ S s p e c i f i c s i t ua t i o n,t hi s
3. 中国人 民大 学环境 学 院, 北京 1 0 0 8 7 2 ;4. 中 国科 学 院大 学工程 教育 学 院, 北京 1 0 0 0 4 9 ) 摘 要 :最新 数据 显 示, 2 0 1 1年 美 国清 洁 能源 投 资 总额位 居 全球 第 一 ,这 一 成绩 的取得 ,很 大 程 度 上得 益于 美 国 能源部 2 0 1 1年发 布 的 2 01 1~2 0 1 6战略 规划及 一 系 列能 源投 资和新 能源 支持 计 划。本 文通过 对 美 国新 能源 战略进 行 深入 的研 究和 比较分 析 , 并结 合 我 国的具 体 国情进 行 借鉴 , 提
d e e pe n i nt e r n a t i o na l c o o p e r a t i on. Ke y wo r ds :Si n o— U S;Ne w e ne r gy;S t r a t e gy;Co m pa r a t i ve s t u dy
d o i : i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3 — 2 3 5 5 . 2 0 1 3 . 0 3 . 0 0 4
A bs t r a c t :The l a t es t f i g ur e s s ho ws t ha t U. S.w e n t ba c k t o t h e f i r s t p l a c e a ga i n by t he t o t al i n ve s t me n t vo l u me i n c l e a n e n e r g y s e c t or i n 2 0 1 1 .Thi s go o d s c or e i s l a r ge l y d ue t o t h e 2 0 1 1~ 2 0 1 6 S t r a t e g i c Pl a n ni ng a n d a

中美两国能源政策实践对比与分析

中美两国能源政策实践对比与分析

中美两国能源政策实践对比与分析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两个经济体,其近年来的能源政策实践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中美两国的能源政策实践进行对比与分析,为读者呈现一个全面的画面。

一、能源结构差异中美两国的能源结构存在显著的差异。

中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占比高达60%以上。

而美国的能源结构则以油气为主,其中天然气的比例不断增加,占比已经超过了煤炭。

中美两国的能源结构差异不仅在于主要能源的种类,还体现在其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上。

中国虽然近年来在可再生能源的投入上不断增加,但可再生能源在其总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仍然较低。

相比之下,美国的多元化能源政策更有利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其在非化石能源领域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二、能源政策方针中美两国在能源政策方针上也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的能源政策方针主要是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以及保障能源安全。

政府积极推进的“煤改气”政策、能效标准的逐步提高以及刺激可再生能源投资等都是其具体实施的措施。

相比之下,美国的能源政策方针更加多元化,既包括节能减排,也包括促进经济发展。

美国政府对能源市场的干预较少,更注重市场机制的自我调节和约束。

此外,美国注重能源的全球竞争力,加大对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开采力度。

三、能源政策实践中美两国的能源政策实践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在能源领域的投资规模极大,从2010年至2017年,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就超过了3000亿美元。

在清洁能源领域,中国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如2016年中国投资200亿美元建设风电、太阳能、水电等可再生能源项目。

同时,中国在核电、页岩气等新能源领域也有着明显的追赶潜力。

相比之下,美国的能源政策实践更注重非化石能源的发展。

特别是天然气领域的突破性发展,不仅使美国成为天然气生产全球第一,也让其渐渐脱离对石油的依赖。

此外,美国的新能源投资也是比较看重市场化作用的,通过税收刺激和行业自我调整等手段,来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中美PHEV能耗评价方法对比研究

中美PHEV能耗评价方法对比研究

中美PHEV能耗评价方法对比研究侯聪;王贺武;欧阳明高【摘要】[ Abstract] Th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fuel and electricity consumptions of 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 PHEVs) in both China and U. S is studied. Through the comparisons in terms of measurement regulations and indicator calculation, the inadequacies in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energy consumption in China are pointed out, in-cluding the lack of energy consumption label, the inability to test a blended PHEV range and the neglect of the effects of trip patterns on PHEV energy consumption etc. Finally a suggestion is put forward on enhancing the re-search on trip patterns to improve the current evaluation method of PHEV energy consumption in China.%研究了中国和美国对于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 PHEV)油耗与电耗的评价方法。

通过从测试标准与指标计算两方面进行对比,指出了我国现行PHEV能耗评价方法中的不足,包括PHEV能耗标签的缺失、不能获得混合式PHEV的续驶里程和未考虑出行特征对PHEV能耗的影响等。

中美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比较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中美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比较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中美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比较与中国的战略选择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技革命一直在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国家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中美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愈发激烈。

本文将通过比较中美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分析中国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探讨中国在竞争中的战略选择。

一、中美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比较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美两国一直处于竞争与合作的状态。

从制造业到互联网、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领域,中美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已经全面展开。

从多个角度来看,中美两国在高新技术产业上的竞争力存在一定的差距。

美国在高新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美国拥有世界一流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依靠其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美国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芯片制造等领域拥有领先地位。

美国的谷歌、苹果、微软等科技巨头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美国的风险投资体系完善,为创新企业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这使得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更加活跃和具有竞争力。

中国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

虽然中国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电子商务等领域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但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仍然面临诸多不足。

中国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还处于跟随模仿的模式,缺乏真正的自主创新。

而且中国在基础科学研究和核心技术上依赖程度较高,还远远落后于美国。

中美两国在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人才储备也存在一定差距。

美国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培养了大量世界级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这些优秀人才为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而中国在高新技术人才的储备上尚需大力发展,虽然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但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人才却偏少,这一短板制约了中国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发展。

中美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比较,美国处于领先地位。

而中国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研发投入、人才储备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这也使得中国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中美新能源贸易危机的影响及防范研究

中美新能源贸易危机的影响及防范研究
和2 2 . 8 6 %,其 中风 电产业和光 伏产业产品规模 比重 占到 了近 大的风 能市场 , 太阳能市场也极具潜力 。中国是仅次于美 国的
4 0 %。
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2 0 1 0 年, 中国有 1 0 %的能源消耗来 自 可再生能源 , 而2 0 2 0 年, 这一 比例可能将 达到 1 5 %。 因此, 中美
【 关键词】 中关新 能源贸易; 显性危机; 隐性危机


引言
长, 即使在 网络科技泡沫破 灭、 经济 出现衰退 以及 9 ・ 1 1恐怖袭
传统能源如石 油、 煤炭等所带来 的日益严重 的环境 污染和 击下的 2 0 0 1 年, 实际G DP还有 1 . 1 %的低增长 , 但是 2 0 0 8年实
源领域 的贸易关系 潜伏着 多重危机 , 并开始显性 化 , 其表现 以 抗。正是我国的开放政策体系没有涉及 到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 贸易摩擦 为主。2 0 1 0 年 1 O月 1 5日, 美国贸易代表办 公室公告 问题 , 导致我 国低成本高质量 的劳动力和有效生产管理等 形成
称, 应美 国钢铁 工人联合 会的 申请 , 美方将 按照 《 美 国贸 易法》 的巨大生产 能力面对的是有 限的市场空间 。 而从进入后危机时 第3 0 1 条款 , 对 中国政 府所制定 的一系列新能源政策和措施 展 代 ( 2 0 1 0  ̄2 0 2 0 ) 开始 , 我 国贸易结构 已悄然发 生变化 , 在外 贸 开调查。中国官方随 即于 1 0月 l 7日针对此调查给出了强硬回 政策上也 持续加强鼓励科 技创新 , 强化 自主产权 , 从而促进 贸 应,但美国政府 也在之后 的短 时间内又进一步启动了作为 3 0 1 易结构转型 。美国把矛头指 向中 国的新能源 , 反 映了美国企业 条款一部分的 3 0 2调查 ,中美双方 的新能源争夺 战愈演 愈烈 。 和政策制定者的一个忧虑 , 即一度局 限于鞋类和 自行 车等产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新能源对比与研究目录开题报告 (1)中文摘要 (6)英文摘要 (7)一选题的背景与研究的意义 (9)(一)选题的背景 (9)(二)研究的意义 (9)二新能源介绍 (10)(一)新能源的含义 (10)(二)新能源利用技术 (10)1、太阳能利用技术 (10)2、风力发电技术 (10)3、现代生物质能利用和技术 (10)4、海洋能源开发利用 (11)(三)新能源的现状及问题 (11)1、太阳能产业发展概括 (11)2、风能产业发展概括 (12)3、生物质能产业发展概括 (12)三中国与美国新能源发展情况 (13)(一)中国新能源发展状况 (13)1、我国新能源发展的必然性 (13)2、新能源发展情况概述 (13)(二)美国的新能源发展情况 (15)1、美国新能源发展必要性 (15)2、新能源发展情况概述 (16)(三)中美新能源发展比较 (17)1、相同点分析 (17)2、不同点分析 (17)四中美新能源政策比较 (18)(一)中国新能源政策的现状 (19)的地震、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近年频繁发生,人类的生存坏境持续恶化。

国家发改委徐锭明认为世界能源格局将从现在的“资源禀赋主导”变为“科学技术掌握”,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将替代石油、煤炭等常规能源,决定未来世界的格局。

世界各国均把新能源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在资金、政策上不遗余力的投入,气候、清洁能源领域正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胜利者将在未来的世界竞争中占据主动,失败者则会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行,被动地遵从世界经济新的竞争法则,举步艰难。

而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均把新能源作为国家战略新的支柱产业,但相对于传统能源行业,新能源经济的发展至今仍不成熟,尚缺乏独立发展的能力,需要依靠政府的扶持。

而两国在新能源领域有大量的共同诉求和发展中的互补性,国际贸易的发展历史证明了“合则双赢,斗则双输”。

所以通过对比研究应当认识到中美两国政府需认识到在新能源领域合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深入研究自身新能源发展状况和政策制度的合理性,相互合作,取长补短,推动新能源的制度健全,并通过制度变革来实现新能源领域合作的进一步深化。

(二)研究的意义中美两国是世界能源消耗量最大的两个国家,也是炭排放量最高的两个国家,两国在新能源经济领域变革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未来世界能源格局,未来地球气候状况走势。

同时通过对中美新能源的设立背景、具体内容和实施效果进行深入研究,找到我国在制度建设方面的不足并学习美国的先进经验,进而更加合理的对我国的新能源的推动起到更好的成果。

本文通过分析中美两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目的和发展策略,论证了合作的必要性,结合双方的发展现状,研究并寻找最优合作方式。

二、主要参考文献、资料,分析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本课题的主攻方向(一)参考文献1.杨元华.《奥巴马新能源政策透析》[J],《中国远洋航务》,2009(5),P18-20.2.刘琦.《中国新能源发展研究》[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0(1),P1-2.3.王廷康,唐晶.《美国能源政策的启示及我国新能源发展对策》[N],《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P7-11.4.曹崴.《美国核能战略的新动向及对中国核电发展的启示》[N],《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9(5),P75-79.5.金名.《奥巴马启动美国新能源战略》[J],《生态经济》,2009(9),P12-14.6.徐冬青.《世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与我国的政策取向》[J],《学海》,2009(6),P69-72.7.阿兰 V.尼斯,詹姆斯 L.思维尼.《自然资源与能源经济学手册》(第 3 卷)[M].8.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P56-70.9.道格拉斯 C.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变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10.江泽民《.中国能源问题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P12-25.11.马汝军.《能源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P34-35.12.董继斌.《能源社会学》[M].太原:书海出版社,2005,P32-50.13.林珏《.能源价格变动与经济安全》[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2009,P2-3.14.周鹤良.《电气工程师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15.于立宏.《能源资源替代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P106-107.16.崔民选.《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8)》[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P269-293.17.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P100-118.18.冯之浚.《中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化高峰论坛》[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P271-283.19.李金铠.《能源约束与中国经济增长研究理论与实证》[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P87-94.20.UNEP. Global Trends in sustainable energy investment 2010.21.Renewable Energy Plicy Network for the 21st Century(REN21).Renewable'sGlobalstatus report 2009 update.2009.22.Thompson, The applied theory of energy substitution in production[J]. EnergyEconomics, 2006,28(4):400-420.23.Douglas G. Baird, The Future of Law and Economics.24.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s.(1991).Compilation of selected energy-RelatedLegislation. Electricity,115.25.Description and Technical Explanation of the Conference Agreement of H.R.TITLE XIII . the“Energy Tax Incentives Act of 2005”,Prepared by the Staff of the Joint Committee on Taxation.26.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Policies to promote Non-hydro renewableenergy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elected Countries. Retrieved February 2005,from http:// /fuel renewable. html.27.IEA. World Energy Outlook 2006[R]. Paris.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2006.28.Goldstein S, Joshua, Huang Xiao Ming, Akan Burcu. Energy in the worldeconomy,1950-1992[J].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1997(41):240-260.(二)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我国发展新能源经济现状及问题研究方面,江泽民在2008分析了能源发展问题对我国的重要意义,国内外目前的能源形势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从国家战略层面高度,指出我国发展新能源的必要性及国家在节能减排上的潜力。

“同时,关于发展新能源经济必要性的论证中,Pouf Eric. Mort horst通过分析能源行业的过去、现在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说明了新能源对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作用,通过分析行业发展导致的生产成本的下降,阐明了新能源在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中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新能源政策现状方面,薛惠锋、土海宁介绍了《可再生能源法》发展目标、上网制度、差异电力定价、专项资金和费用折旧五种基本制度。

文章重点分析了《可再生能源法》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人大常委会针对实施中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案,通过整体规划、市场机制及财税等优惠政策拟补法条中的问题,并重点介绍了2009年人大常委会对《可再生能源法》修改的相关解释和说明。

从新能源发展的质量和数量两个方面入手,以法律法规、管理方式、战略方向为入手点,通过分析各国新能源政策形成过程,总结出一套新能源政策的形成机制,提出一套依据产品生产流程制订的政策:在生产前期应该增加融资便利、降低成本、激励研发;在生产过程中应制定规模限制、优化成本、鼓励技术持续进步的政策;在产品进入市场阶段应该规范市场的服务、调控价格、设立准入门槛;在消费阶段应通过税收刺激消费、规范配合制度和价格补贴政策等。

在美国新能源方面,通过分析2005年以来美国制定的《能源政策法》、《能源独立安全法案》、《美国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从国家战略、政策目标、制度健全、激励措施、执行方式上解析了美国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整体上的延续性和完整性,最后从国家能源安全的高度,指出我国需从战略高度在新能源领域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法制体系,提早进入碳交易市场,并占据主动地位。

关于美国碳关税方面,星野泉、崔景华2008年介绍了1975年开始美国颁布的与新能源税收相关的法案,2005年开始的税收改革过程,并详尽地介绍了对传统能源税收上增加和新能源的税收扶持,通过对比指出国内税收优惠体系对待完善,应该加强在新能源投资,增值税优惠等领域的优惠力度,同时提高传统能源的税务负担,考虑引入环境税和碳排放税,在发展中实现税收和行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同时在关于碳关税重要性的论证上,美国的阿兰·V尼斯2010年将经济学和能源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了空气、水、闲置土地也并非可再生能源,提出了可耗竭能源最优利用方式的函数论证方法以及能源、环境、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关系,通过对成本、能源价格、环境等要素的分析,提出了在新的能源环境关系体系下,碳税制度的必要性。

陈清泰、吴琏2010年详尽地介绍了美国新能源从法律法规、参数标准等行政手段和税收、贷款、基金支持等经济手段两个方面推动行业发展,最后指出美国新能源政策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从国家高度来制定新能源发展战略,提高全民对新能源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法律法规的制定要增强可操作性,减少口号;制订一套新能源发展的完整的政策体系;增加前期政府投资力度,推进行业技术、人才建设,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