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经理学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森林经理实习报告

森林经理实习报告

森林经理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作为一名森林经理专业的大四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应用水平,我于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X月XX日在凉水林场进行了为期XX个月的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和掌握森林经理的工作内容和方法,以及实际操作技能,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单位与实习内容实习单位:凉水林场实习内容:1. 林业生产条件的调查与分析:包括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地质及土壤等方面的调查。

2. 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估:包括树木种类、树龄、树高、胸径等数据的采集和整理。

3. 林业经营与管理:学习林业规划、造林、护林、采伐等经营与管理知识。

4. 森林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了解森林保护政策、法律法规和技术措施,参与森林保护实践活动。

5. 实习期间的其他相关工作。

三、实习过程及收获1. 林业生产条件的调查与分析通过实地考察,我了解到凉水林场位于东经1285320,北纬471050,总面积6394ha。

林场距火车站-林业城镇26km,现有公路交通,交通便利。

林场的山脉属于小兴安岭南部达里带领的东坡,场内地形复杂,最高山位于林场北部,海拔707.3m。

一般坡度在10-15之间,北坡缓而长,南坡陡而短,常在25以上,甚至达到40。

本区主要河流是永翠河,其最大分支之一贯穿整个林场中心。

在地质及土壤方面,林场地质结构是以古代的沉积岩和结晶岩、花岗岩及花岗斑岩为主。

林场土壤有三大类:灰粽壤、草甸土、沼泽土,其中灰粽壤分布面积最广。

2. 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估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森林资源的调查与评估工作。

通过实地测量和数据整理,我掌握了树木种类、树龄、树高、胸径等数据的采集和整理方法。

同时,我还学会了使用森林资源调查仪器,如测高仪、测径仪等。

通过这项工作,我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 林业经营与管理在林业经营与管理方面,我学习了林业规划、造林、护林、采伐等经营与管理知识。

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林场的造林设计和实施工作,了解了造林的基本流程和技术要求。

森林经营学实习报告

森林经营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森林资源的日益减少和生态环境的恶化,森林资源的合理经营与保护已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提高我们对森林经营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我们选择了森林经营学作为实习课程。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深入了解森林资源的现状、森林经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森林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2023年X月X日至X月X日实习地点:XX省XX市XX林场三、实习内容1. 森林资源调查在实习期间,我们首先进行了森林资源调查。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了解了林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植被类型、土壤条件等基本信息。

调查过程中,我们使用了样方法对森林的树种组成、树高、胸径、蓄积量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利用遥感影像分析了森林资源分布情况。

2. 森林经营规划根据森林资源调查结果,我们参与了森林经营规划的制定。

规划内容包括:确定森林经营目标、制定森林经营方案、选择合适的森林经营措施等。

在规划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森林经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森林抚育、造林、采伐等。

3. 森林抚育实践在实习期间,我们亲身体验了森林抚育的各个环节。

包括:林分清理、抚育间伐、施肥、病虫害防治等。

通过实践,我们掌握了森林抚育的操作技能,了解了森林抚育对提高森林质量和产量的重要性。

4. 森林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实习期间,我们还学习了森林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实习成果1. 理论知识的提升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森林经营学的基本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2. 实践能力的提高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亲身体验了森林经营的实际操作,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3. 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实习期间,我们与同学们共同完成了各项任务,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实习体会1. 森林资源的重要性通过实习,我们深刻认识到森林资源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森林经理实习报告

森林经理实习报告

森林经理实习指导姓名:_______杨强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3125307079_________专业班级:_____12级林学__ __小组成员: _吴腾秀,张永强,曹远,林方辉,湛晓珅,李兴文,王珊珊,林世宙,赖金莉指导老师:_____ 郑德祥副教授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2 0 1 6 年01月森林经理实习报告一、总则(一)目的:通过本次实习要求掌握小班勾绘、小班调查、小班面积计算、基本图的绘制、林相图的绘制、林班调查簿的编制等项基本技能。

(二)内容:1、完成福州森林公园小班勾绘与调查。

2、绘制福州森林公园某生长点林相图。

(电子版)3、绘制福州森林公园某生长点基本图。

(电子版)4、)利用角规调查、样圆调查分别对木荷林(用材林)、马尾松混交林(用材林)、杉木混交林(用材林)、竹林、荔枝林(经济林)分别调查,统计立木株数、树种组成、优势木、年龄组成、郁闭度、材积、蓄积、经营规划情况调查。

(三)准备工作:1、人员配备:每班分为三个小组,每组6人,由教师轮流指导。

2、仪器与工具:每组应有手持罗盘、测高器、工具包、记录夹、三角板、皮尺各一、角规片、测径尺各二。

每人自备铅笔、橡皮、小刀。

3、图面资料与其它。

(1)福州森林公园某万分之一地形图(每人一张)。

(2)福州森林公园某生长点基本图。

(3)小班一览表(每小组一张)。

二、林地区与调查(一)小班区划1、小班区划的依据(二)小班调查小班调查的方法很多,本次调查采用角规辅助目测法。

1、调查的项目(1)树种组成:组成的比例以断面积为主(而用角规绕测的每公顷断面积来计算),幼林按株数计算。

(2)郁闭度:目测断定记至0.1。

(3)现有密度:利用株行距推算。

(4)年龄:人工林尽可能记实际年龄,对解放前的人工林、天然林,可按龄级记载,龄级用目测判定。

(5)优势高:按每100m2选一株的原则,在每一个角规目测点半径为8米的样圆内选测2株最高的立木,在人工混交林内,分别树种记载,在天然异龄林内可不测优势高,小班平均优势高,按各点的面积比例成数,将各点的优势高加权平均。

森林经理学实习心得体会

森林经理学实习心得体会

森林经理学实习心得体会尊敬的导师、亲爱的同学们:您们好!随着森林经理学实习的圆满结束,我感到十分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实习心得体会。

这次实习不仅让我对森林经理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对我的专业成长和个人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一、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之前,我通过课堂学习和文献阅读对森林经理学有了初步的了解。

我了解到森林经理学不仅涉及到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和利用,还包括森林生态、经济、社会功能的全面规划和管理。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森林资源调查实习的第一阶段是对指定区域的森林资源进行调查。

我们使用罗盘仪和测距仪进行定位,记录树木的种类、胸径、树高等数据。

2. 数据分析与处理调查结束后,我们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评估森林资源的现状。

3. 森林规划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参与了森林规划的制定,包括树种的选择、林分结构的调整、森林更新的计划等。

4. 森林经营方案的实施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们参与了森林经营方案的实施过程,包括植树、疏伐、抚育等实际操作。

三、实习中遇到的挑战1. 技术应用实习中,我遇到了一些技术应用上的挑战,如地形图的识别、测量工具的使用等。

通过不断实践和向导师请教,我逐渐克服了这些困难。

2. 数据处理数据分析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统计学方面的知识还不够扎实。

为此,我利用业余时间加强了相关知识的学习,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应用。

3. 团队协作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在森林规划和经营方案的制定过程中,我们小组成员之间需要密切配合,共同解决问题。

四、实习心得与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习让我认识到,理论知识是基础,但只有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2. 持续学习的重要性实习中遇到的挑战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森林经理学的学习者,我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3. 团队合作的力量实习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力量。

在团队中,每个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共同完成复杂的任务。

森林经理实习心得(精品4篇)

森林经理实习心得(精品4篇)

森林经理实习心得(精品4篇)森林经理实习心得篇1在过去的三个月里,我有幸在一家大型森林经理实习,体验了一次充实而有意义的学习之旅。

这次实习是一次全面的学习体验,从森林资源的管理到野生动物的保护,我都得到了深入的学习。

我参与了森林巡视,负责记录树木的生长情况,观察并记录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帮助管理团队进行森林火灾防控等工作。

此外,我还参与了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水源保护等,让我对环保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验。

通过这次实习,我认识到森林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我们作为经理,需要维护森林生态平衡,保障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我学习到了如何与人沟通和协作,解决实际问题,这些都是我在学校无法学到的。

实习期间,我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例如,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我需要更深入地了解相关知识和法规。

此外,我也意识到自己在沟通和协调方面的技能还有待提高。

这次实习对我个人、学习和职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森林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

我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实习经验让我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的职业挑战。

总的来说,这次实习是一次宝贵的学习经历。

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我深刻认识到森林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并期待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为保护森林资源贡献自己的力量。

森林经理实习心得篇2在绿色的画卷中探索——我的森林经理实习之旅实习心得在刚刚过去的暑假,我有幸在一家专注于森林资源管理的公司实习,开始了我的森林经理实习之旅。

这段经历不仅让我对森林资源管理有了深入的理解,也让我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这次实习的地点位于美丽的长白山脚下,公司提供了一间小屋作为我的住所。

每天早晨,我都会被屋后森林里的小鸟唤醒,开始我的一天。

我的主要工作是参与森林资源的调查和评估,以及制定和执行森林经营的计划。

这个工作并不轻松,但是每当我看到自己的努力带来的改变,心中都充满了满足感。

大四森林经理实习报告

大四森林经理实习报告

大四森林经理实习报告森林经理学设计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林学院实习时间:2014.11.2~2014.11.6凉水林场森林经理设计说明书一、凉水林场林业生产条件(一)地理位置凉水林场位于东经128°53′20″,北纬47°10′50″。

总面积6394ha,南北11km,东西6.25km,林场距火车站-林业城镇26km,现有公路交通,交通便利。

(二)自然环境1、地形地势林场的山脉属于小兴安岭南部达里带领的东坡。

场内地形复杂,最高山位于林场北部,海拔707.3m。

一般坡度在10°-15°之间,北坡缓而长,南坡陡而短,常在25°以上,甚至达到40°。

本区主要河流是永翠河,其最大的支流之一贯穿整个林场中心。

2、土壤地质林场地质结构是以古代的沉积岩和结晶岩、花岗岩及花岗斑岩为主。

林场土壤有三大类:灰粽壤、草甸土、沼泽土。

灰粽壤分布面积最广,各种原始红松林和破坏后生成的次生林下,均有分布。

灰粽壤呈酸性至微酸性反应,透水一般良好,表层腐殖质含量高,具有良好的团粒结构,含有多重营养元素,土壤肥力高,适于林木生长。

草甸土分布于林间隙地,生长着繁茂的草甸植物,土壤腐殖质层深厚,肥力高,适于开垦种植蔬菜或粮食作物。

沼泽土发育于林区低湿地段,地表经常或间隙积水,山麓谷地云冷杉林、落叶松林下的土壤属于这一类。

3、气候林场气候夏季温凉多雨、冬季严寒干燥。

年平均气温0.5℃,最高在7月为19.2℃,最低在1月为-21.4℃。

年平均最高气温7.5℃,最高出现在7月为24.6℃;年平均最低温-6.6℃,1月份为-29.0℃。

年平均温差53.6℃。

林场内的主风向为西风和西南风,全年西南风占优势,风速年平均为1.3m/s,最大风速为10.0m/s,林内平均风速比林外小4倍左右。

林场全年平均降水量734.7mm,多集中在夏季为443.4mm,占全年降水量的60%。

森林经营学实习报告

森林经营学实习报告

森林经营学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森林经营学作为一门重要的林业科学,对于培养林业人才、提高森林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加深我对森林经营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本次实习报告围绕森林经营学展开,旨在通过实践锻炼,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实习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们参加了为期一周的森林经营学课程培训,学习了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林木培育、采伐利用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实习地点——某国有林场的基本情况,包括林场的地理位置、面积、树种组成、林分状况等。

2.实习过程(1)森林资源调查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分组进行了森林资源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林地利用状况、林木生长状况、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土壤类型等。

通过实地调查,我们对林场的资源状况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

(2)规划设计根据实习所学知识和林场实际情况,我们分组进行了森林经营规划设计。

规划内容包括:林分结构优化、林木培育措施、采伐利用方案等。

我们通过讨论,形成了一份完整的规划设计方案,并进行了汇报。

(3)林木培育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参与了林木培育实践活动。

包括松土、浇水、修枝、施肥等。

通过亲身操作,我们掌握了林木培育的基本技能,提高了对森林经营工作的认识。

(4)采伐利用在采伐利用环节,我们参观了林场的人工林采伐现场,了解了采伐工艺、木材加工和林产品销售等情况。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念,认识到合理采伐的重要性。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对森林经营学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操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调查和评估森林资源,如何进行森林经营规划设计,以及如何进行林木培育和采伐利用。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于今后从事林业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实习还使我认识到森林经营工作的重要性。

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经营工作不仅关系到森林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还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

森林实习心得

森林实习心得

森林实习心得篇一:森林经理学实习心得体会篇一:森林经理学实习心得森林经理学实习心得与此同时,使我感触最深的是实习中,大家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尤其是最初的小班区划和树干解析部分,完全不是一两个人能完成的。

因此组员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是我们顺利完成这次实习的关键,使我深深体会到要完成一件大事,与同学、同事乃至以后的科研搭档之间的积极合作是非常重要的,这将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笔财富。

总之这次实习使我们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社会生产实践中,两者相结合,为以后的工作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后,衷心感谢老师们在这次实习中给我们的谆谆教诲。

篇二:森林经理实习报告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森林经理学实习专题报告学生姓名:专业名称:林学年级:2009级学号:090410102指导教师:郑德祥教师职称:副教授二o一二年十二月一、实习目的通过本次实习要求掌握小班勾绘、小班调查、小班面积计算、基本图的绘制、林相图的绘制、林班调查簿的编制等项基本技能。

二、实习时间2012年12月28日-2012年12月29日森林公园外业作业2013年1月4日土地利用专题图的提取及专题图的制作三、实习单位福州森林公园田家炳707四、实习主要内容1、福州森林公园某生产点的小班勾绘与调查。

1、小班区划1.1小班区划的依据小班划分的主要依据:地类、林种、树种或树种组龄级(龄组)、郁闭度(疏密度),立地类型、地位级(立地指数)、林权等。

(1)土地类别:可分为林业用地和非林业用地。

①林业用地:a)有林地:天然林:郁闭度在以上(不含)天然起源的林分。

天然更新(包括萌芽)的杉木、马尾松、阔叶树幼林,尚未郁闭,每亩株数80株以上分布均匀,有成林希望的应划为杉木、马尾松或阔叶树幼林。

人工林:人工造林(南方三年、北方五年)或飞机播种(南方五年、北方七年)后,生长稳定,成活率不低于合理造林株的85%,或保存株数低于此标准,但生长稳定分布均匀有成林希望,又达到当地成材时的最终保留株数的,或郁闭度达以上的林分。

森林经理学实习报告(共五则)

森林经理学实习报告(共五则)

森林经理学实习报告(共五则)第一篇:森林经理学实习报告《森林经理学》习报告实一、实习目的及内容目的:通过课程实习,使我们了解和掌握小班区划及调查、标准地调查、小班空间数据库设计与建立、林相图制作等的技术及方法。

内容:(1)小班区划(外业);(2)小班调查(外业);(3)标准地调查(外业);(4)小班空间数据库设计与建立(内业);(5)林相图制作(内业)。

二、林班、小班区划原则和方法1、区划原则林班:(1)林班区划原则上采用自然区划或综合区划方法;在地形平坦、地物点不明显的地区,可以采用人工区划方法。

林班面积一般为100~200hm2。

自然保护区、高山林区和生态公益林集中地区的林班面积根据需要可适当放大。

林班区划线应相对固定,无特殊情况不宜更改。

国有林业局、国有林场和林业经营水平较高的集体林区,应在有关境界线上树立不同的标牌、标桩等标志。

对于自然区划界线不太明显或人工区划的林班线应现地伐开或设立明显标志,并在林班线的交叉点上埋设林班标桩。

小班:(2)小班区划时,小班划分应尽量以明显地形地物界线为界,同时兼顾资源调查和经营管理的需要考虑下列基本条件:①权属不同;②森林类别及林种不同;③生态公益林的事权与保护等级不同;④林业工程类别不同;⑤地类不同;⑥起源不同;⑦优势树种(组)比例相差二成以上;⑧VI龄级以下相差一个龄级,VII龄级以上相差二个龄级;⑨商品林郁闭度相差0.20以上,公益林相差一个郁闭度级,灌木林相差一个覆盖度级;⑩立地类型(或林型)不同。

2、区划方法(1)使用1:10 000比例尺QuickBird卫星影像图和地形图,在室内按照小班区划的10个基本条件,在纸质影像图或地形图上进行小班界的初步勾绘;(2)完成对小班界的初步勾绘后,设计调查路线,沿路线采用对坡观察与深入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到现地核对、修正小班界,直至完成对整个林班内所有小班界线的勾绘,最终在纸质影像图或地形图上画出各小班的界线,并对各小班进行编号,如1,2,3…。

森林经理学实习报告

森林经理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我对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理论与实践的认识,培养我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我参加了为期两周的森林经理学实习。

本次实习在XXX森林公园进行,实习期间,我跟随指导老师学习了森林资源调查、森林经理规划、森林培育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并参与了实际操作。

二、实习内容1. 森林资源调查实习的第一阶段,我们学习了森林资源调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进行了以下工作:(1)林班区划:根据地形、土壤、植被等条件,将森林划分为若干个林班。

(2)小班区划:在林班内,根据地形、土壤、植被、树种组成等条件,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小班。

(3)样地设置:在每个小班内,设置样地,用于调查树木的生长状况、林分结构、生物多样性等。

(4)样地调查:对样地内的树木进行测量,包括树高、胸径、冠幅等指标,并记录相关信息。

(5)数据处理:将调查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森林资源现状。

2. 森林经理规划在掌握森林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学习了森林经理规划的基本方法。

实习期间,我们进行了以下工作:(1)森林资源评价:根据调查数据,对森林资源现状进行评价,分析森林资源的优势和不足。

(2)森林经理目标制定:根据森林资源评价结果,制定森林经理目标,包括森林资源保护、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等。

(3)森林经理措施制定:为实现森林经理目标,制定相应的森林经理措施,如树种选择、林分结构调整、抚育间伐等。

3. 森林培育技术实习的最后阶段,我们学习了森林培育技术。

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进行了以下工作:(1)树木修剪:学习树木修剪的基本原理和技巧,提高树木的生长质量和产量。

(2)施肥技术:学习施肥的基本原理和技巧,为树木提供充足的营养。

(3)病虫害防治:学习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理和技巧,保护森林资源。

三、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取得了以下收获:1. 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堂上学到的森林经理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了我的专业技能。

森林培育和森林经理综合实习报告

森林培育和森林经理综合实习报告

森林培育和森林经理综合实习报告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森林培育学和森林经理学综合实习报告班级: 2012级林学3班姓名:学号:指导老师:王华田小组成员:成绩: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目录一、前言1. 林业的地位和作用林业是培育、经营、保护和开发利用森林的事业. 它是提供木材和多种林产品的生产事业, 又是维护陆地生态平衡的环境保护工程.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

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

做好林业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为加快林业发展实现山川季美的宏伟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我们必须管理好现有林,扩大新造林,抓好退耕还林,优化林业结构,增加森林资源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增加林产品有效供给增加林业职工和农民收入。

林业在维持生态平衡、净化空气、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必须保护好天然林、野生动植物资源、湿地和古树名木,努力营造好主要流域沙地边缘沿海地带的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和堤岸防护林林,努力绿化好宜林荒山、城乡周围及道渠两旁努力建设好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花卉等商品林基地,努力发展好森林公园,城市森林和其他休憩性森林,同时还要加快林业结构调整部分,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加快林业管理的体制和经营机制的创新,调动各方面发展林业积极性,来实现林业的快速健康地发展。

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服从或服务于国家总体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地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其物质产品和生态服务功能日益增长的需要,并真正实现林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2. 森林培育学和森林经理学及其发展现状森林培育是以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它是林业生产的基础和纽带,是林业重大工程的核心也是关键,同时也是林业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因为森配在林业中的作用重大,故必须做好森林培育工作。

森林经理学实习心得体会

森林经理学实习心得体会

森林经理学实习心得体会1500字我曾经在一个森林经理的实习岗位上工作了一段时间,这段实习经历给了我很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在这里,我将分享我在实习期间学到的一些重要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学到了管理和领导团队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森林经理,要确保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和沟通顺畅,以实现最佳的工作效率和绩效。

我学会了如何设置明确的目标和期望,并为团队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以帮助他们达到这些目标。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谦虚地倾听团队成员的想法和建议,以便更好地指导他们。

其次,我学到了如何进行有效的项目管理。

在森林管理领域,有许多不同类型的项目需要处理,例如森林病害处理、采伐计划和火灾风险评估等。

我学会了如何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并合理分配资源和时间,以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我还学会了如何评估项目的风险和挑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

另外,我还学到了如何与各种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在森林经理的工作中,需要与政府机构、企业和社区进行合作,以达到可持续发展和保护森林的目标。

我学会了如何建立和维护积极的关系,以便在日常工作中获得合作和支持。

我还学会了如何与不同背景和需求的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以确保他们的声音被听到并得到回应。

此外,我还学到了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的重要性。

在我实习期间,我发现很多问题和挑战是需要团队合作才能解决的。

我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并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我还学会了如何灵活应对变化和适应团队成员的不同工作风格和能力。

最后,我学到了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森林经理,需要独立工作和自我驱动,同时不断学习和发展自己的技能和知识。

我学会了如何制定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和行动步骤,以实现这些目标。

我还学会了如何寻找学习机会和培训,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总体而言,我的森林经理实习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管理森林资源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技能和知识,如团队管理、项目管理、利益相关者合作和问题解决等。

森林培育和森林经理综合实习报告

森林培育和森林经理综合实习报告

森林培育和森林经理综合实习报告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森林培育学和森林经理学综合实习报告班级: 2012级林学3班姓名:学号:指导老师:王华田小组成员:成绩: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目录一、前言1. 林业的地位和作用林业是培育、经营、保护和开发利用森林的事业. 它是提供木材和多种林产品的生产事业, 又是维护陆地生态平衡的环境保护工程.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

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

做好林业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为加快林业发展实现山川季美的宏伟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我们必须管理好现有林,扩大新造林,抓好退耕还林,优化林业结构,增加森林资源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增加林产品有效供给增加林业职工和农民收入。

林业在维持生态平衡、净化空气、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必须保护好天然林、野生动植物资源、湿地和古树名木,努力营造好主要流域沙地边缘沿海地带的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和堤岸防护林林,努力绿化好宜林荒山、城乡周围及道渠两旁努力建设好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花卉等商品林基地,努力发展好森林公园,城市森林和其他休憩性森林,同时还要加快林业结构调整部分,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加快林业管理的体制和经营机制的创新,调动各方面发展林业积极性,来实现林业的快速健康地发展。

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服从或服务于国家总体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地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其物质产品和生态服务功能日益增长的需要,并真正实现林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2. 森林培育学和森林经理学及其发展现状森林培育是以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它是林业生产的基础和纽带,是林业重大工程的核心也是关键,同时也是林业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因为森配在林业中的作用重大,故必须做好森林培育工作。

森林经理学实习心得精选

森林经理学实习心得精选

森林经理学实习心得精选
经过这为期一周的实习,我较为全面地了解了整个森林资源经营治理的内容和办法,从林班,小班的区划及调查,抽样技术调查,树干解析到最后的森林资源统计,别但这样,还将测树学、林业遥感和森林经理学等课程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我对整个经理调查有了系统地认识。

但我也认识到自身的不少咨询题,首先是理论知识掌握得别够坚固,用到的时候方知别够,如地形图的识别等方面;还有,可能是由于这方面的实习太少的原因吧,在小班区划时有点盲目,划分出的小班部分界限别明显,所以调查时也浮现了一些咨询题。

如有时取的样点别够典型,造成我们的数据别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只是经过这次的实践经验,在未来的实践、工作中会吸取教训,加以克服的。

与此并且,使我感触最深的是实习中,大伙儿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尤其是最初的小班区划和树干解析部分,彻底别是一两个人能完成的。

所以组员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是我们顺利完成这次实习的关键,使我深深体味到要完成一件大事,与同学、同事乃至未来的科研搭档之间的积极合作是特别重要的,这将成为我人一辈子道路上的一笔财宝。

总之这次实习使我们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社会生产实践中,两者相结合,为未来的工作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后,衷心谢谢老师们在这次实习中给我们的谆谆教诲。

森林经理实习报告

森林经理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森林经理作为林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愈发显得重要。

为了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深入了解森林经理的工作内容和方法,我于2021年7月至9月期间在XX林业有限公司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二、实习单位及实习内容1. 实习单位:XX林业有限公司2. 实习内容:(1)森林资源调查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森林资源调查工作,学习了森林资源调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①收集森林资源数据:通过现场测量、遥感影像分析等方法,收集林分结构、林分蓄积、林分面积等数据。

②编制森林资源调查报告: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编制森林资源调查报告。

(2)规划设计在规划设计方面,我参与了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学习了以下内容:①了解森林经营目标:根据森林资源状况和市场需求,确定森林经营目标。

②制定森林经营措施:根据森林经营目标,制定合理的森林经营措施,如树种选择、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等。

③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将森林经营措施进行汇总,编制森林经营方案。

(3)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在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我参与了以下工作:①了解森林资源保护政策:学习国家及地方森林资源保护政策,了解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②森林资源保护措施:了解森林资源保护措施,如封山育林、人工造林、森林防火等。

③森林资源利用:学习森林资源合理利用的方法,如木材采伐、林产品加工等。

三、实习过程及收获1. 实习过程实习期间,我按照实习计划,积极参与各项实习活动。

在森林资源调查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全站仪、GPS等仪器进行测量,掌握了遥感影像分析的基本方法。

在规划设计方面,我参与了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了解了森林经营的目标和措施。

在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我了解了森林资源保护政策,学习了森林资源保护措施。

2. 实习收获(1)提高了专业技能:通过实习,我对森林经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从事林业相关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森林经理学实训总结报告

森林经理学实训总结报告

一、前言森林经理学是研究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

为了更好地理解森林经理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我们组织了一次为期两周的森林经理学实训。

本次实训内容丰富,涵盖了森林资源调查、森林区划、森林经营管理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本次实训的总结报告。

二、实训目的与意义1. 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森林经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2. 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掌握森林资源调查、森林区划等基本技能。

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调能力。

4. 了解我国森林资源现状,增强环保意识。

三、实训内容与过程1. 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森林资源调查:学习森林资源调查的方法、技术,掌握森林资源调查报告的编写。

(2)森林区划:了解森林区划的原则、方法,掌握森林区划图的绘制。

(3)森林经营管理:学习森林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了解森林经营方案的制定。

(4)森林可持续经营:掌握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原则、方法,提高环保意识。

2. 实训过程(1)前期准备:在实训开始前,我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了解实训基地的基本情况、收集相关资料、制定实训计划等。

(2)实地调查: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分组进行了实地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森林资源类型、分布、面积、蓄积量等。

(3)数据整理与分析:将调查数据整理成表格、图表,并进行统计分析。

(4)撰写调查报告:根据调查数据,撰写森林资源调查报告。

(5)森林区划:根据调查结果,绘制森林区划图,并分析区划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6)森林经营管理:结合森林资源现状,制定森林经营方案。

四、实训成果与收获1. 成果(1)完成了森林资源调查报告。

(2)绘制了森林区划图。

(3)制定了森林经营方案。

2. 收获(1)加深了对森林经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2)掌握了森林资源调查、森林区划等基本技能。

(3)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

(4)增强了环保意识,认识到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五、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1. 存在的问题(1)理论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

朗乡森林经理学实习报告

朗乡森林经理学实习报告

森林经营管理学综合实习报告摘要2014年7月中旬,我们林学专业在东折凌河林场开展了森林经理学实习。

本次实习我们对所学的森林经理学相关内容进行了系统的实践。

具体包括森林区划、小班调查、森林资源统计分析、树干解析、朗乡林业局参观,主体部分是小班区划调查。

通过这些调查及参观我们了解东折棱河森林的各种经理学计测学特征,从相关的数据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小班调查计算估计林班的整体蓄积,通过资源清查数据分析了解整个林场经营状况,同时为合理经营和生产也提出了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森林经理测树学小班1前言1.1目的和意义(1)熟悉熟悉林区的森林分布和生长特点;(2)掌握林分调查(标准地、样地、角规)方法和技能;(3)掌握树干解析的外业工作与内业工作的内容及方法;(4)熟悉森林区划方法,掌握小班调查的内容和方法;(5)学会森林资源抽样调查的基本方法;(6)完成森林资源统计分析,掌握森林资源统计分析方法;(7)调查森林经营单位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林业经营历史状况,掌握林业生产条件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1.2实习内容(1)森林区划(2)林班、小班蓄积抽样调查(3)森林资源统计(4)森林经营单位林业生产条件调查(5)林分结构调查(6)树干解析(7)参观朗乡林业局(苗圃、刨花板厂、森林防火指挥中心、现代化温室苗圃)2实习地点的概况2.1地理位置东折凌河森林经营所位于朗乡林业版图的东南部,西邻西折凌河林场,南与头道沟森林经营所、二道沟森林经营所接壤。

东北与大西北岔林场相依,据局址最近公路望建路54公里。

地理坐标是东经129°02′33.4″,北纬46°41′39.7″,施业区总面积7039公顷。

2.2气候当地气候属北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区,受太平洋季风和西伯利亚高冷季风影响,冬季寒冷、干燥,延续时间长,夏季湿润、凉爽、短促,年平均气温0.4°,无霜期95~105天,年积温1900°~2200°,年降水量平均为670mm左右。

森林经理学课程实习报告郭岑

森林经理学课程实习报告郭岑

1设计地区(d e)基本情况自然概况1.1.1地理位置临安市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处于北纬29°56′—30°23′,东经118°51′—119°52′.市境东连余杭区,南接富阳、桐庐、淳安县,西毗安徽省(de)歙县,北邻安吉县和安徽省(de)绩溪、宁国县.市域东西长约100公里,南北宽50公里,土地总面积平方公里.1.1.2地形地貌临安市地形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点位于西部(de)清凉峰,海拔1787.4米;最低点处于东部(de)青山街道石泉村,海拔仅9米,相对高差达1778米.地貌类型有中山、低山、丘陵、平原四类.中山分散分布在昌北西部、昌化西南部及临目北缘,海拔高1000米以上,面积约占%;低山主要分布在西部、北部及中山边缘地带,海拔高1000米以下,面积约占%.丘陵广布全市,相对高度在100米以下,面积约占%;河谷平原分布在东部青山一带及昌化、於潜、临安城区周围,面积约占%.1.1.3地质土壤境内(de)地层由入侵岩和火山岩组成,基岩主要有花岗岩、流纹岩、凝灰岩、石灰岩、白云岩、千纹岩、砂岩、页岩等.土壤有红壤、黄壤、岩性土、山地草甸土、潮土和水稻土6个土类,15个亚类,34个土属,64个土种.红壤土壤土层较厚,土壤肥力中等,适生各种乔木、竹子等用材树种和茶、桑、果等各种经济树种.黄壤土壤土层厚,腐殖质积累较多,是自然肥力较好(de)林业土壤,适生耐寒抗风(de)乔木、灌木、竹子等树种.岩性土土壤质地较粘重,保肥性较好,矿物质含量较丰富,土壤肥力尚好,但蓄水能力较差,适生山核桃、柏木、枫香、桑等耐碱(de)用材、经济树种.山地草甸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密生禾本科,莎草科植物.潮土土壤土层深厚,质地轻,养份含量偏低,造林宜选枫杨、杨、柳、水杉、池杉、樟、楝、桑等树种.水稻土是各种土壤经过长期水耕熟化而形成(de)一种农业耕作土壤.1.1.4水系临安市境内有长江和钱塘江二大水系分布,主要溪流有:中苕溪、南苕溪、昌化溪、天目溪.中苕溪位于市境东北部,境内段长31.5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南苕溪位于市境东部,境内段长55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昌化溪位于市境西北部,境内段长93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天目溪纵贯市境中部,境内段长58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山塘水库本市现有山塘水库5067个,总蓄水量40009万立方米.1.1.5气候属中亚热带北缘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日照充足,降水充沛,四季分明.全市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920小时,年平均气温16℃,多年平均降水量1613.9毫米,降水日158天,年平均相对湿度82%.灾害性气候主要有:春播期低温阴雨、倒春寒和晚霜冻;初夏梅汛期暴雨洪涝;盛夏干旱、台风和暴雨;秋季低温冷害;冬季寒潮、冰冻和大雪等.1.1.6森林植被1.1.6.1植被类型临安市森林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东部亚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亚地带,浙皖山地青冈、苦槠林栽培植被区,天目山、古田山丘陵山地植被片.全市植被类型和植物区系复杂,可分针叶林、阔叶林、灌丛、草丛、沼泽等6个类型和40个植被群系.1.1.6.2植被分布临安市植被具明显垂直分布(de)层次性.海拔250米以下低丘坡地以人工植被为主,主要分布有茶、桑、果、竹、杉、马尾松等树种组成(de)经济林或纯林和混交林;海拔250—800米(de)低山丘陵地为天然次生植被和人工植被并重,主要分布有青冈、苦槠、木荷、麻栎、紫楠、栲类、杉木、马尾松、毛竹等树种组成(de)常绿阔叶林、针叶、针阔混交林.社会经济临安市隶属杭州市管辖,距杭州市中心50公里.现设15个镇,7个乡,4个街道办事处,290个村民委员会.交通以公路为主,通车公路里程居全省首位.全市劳动力425500人,其中农村劳动力占全市劳动力(de)%.生产总值亿元,列全国“百强县”第75位.森林资源1.3.1森林覆盖率全市森林覆盖率%.1.3.2林业用地面积根据临安市2004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全市林业用地面积3915702亩.其中:有林地面积占林业用地面积(de)%;疏林地占%;灌木林地占%;未成林造林地占%;苗圃地占%;无立木林地占%;宜林地占%;辅助生产林地占%.1.3.3林木蓄积全市活立木总蓄积量8300101立方米,其中:乔木林林分蓄积占活立木总蓄积(de)%;疏林蓄积占%;四旁树蓄积占%;散生木蓄积占%.1.3.4乔木林全市乔木林面积2761154亩、蓄积8230576立方米,占有林地面积%;占活立木总蓄积(de)%.按优势树种(组)分:优势树种(组)面积(亩)面积比例(%)蓄积(立方米)蓄积比例(%)松木 599644 2568549杉木 658520 2701895柳杉 1821 13542 柏木 15228 66121 阔叶树 1042517 1793667按龄组分:龄组面积(亩)面积比例(%)蓄积(立方米)蓄积比例(%)幼龄林 1614207 2638868中龄林 650634 2744936近熟林 316179 1713438成熟林 165099 1017567过熟林150****5767 1.3.5竹林全市竹林面积844684亩.其中:毛竹林面积324547亩,占竹林面积(de)%,立竹量561777百株,亩均立竹量173株.杂竹面积520亩,占竹林面积(de)%.1.3.6经济林全市经济林面积509002亩.其中乔木经济林443424亩,占%;灌木经济林占%.按树种分:山核桃占经济林总面积(de)%;板栗占%;其它乔经树种占%;茶叶占%;油茶占%;其它灌经树种7892亩,占%.1.3.7野生动植物资源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7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36种、省级保护动物有47种.野生植物资源丰富,约有3000余种,其中:种子植物2500余种.有重要价值或列为国家保护(de)种子植物121科641种,列为国家保护(de)植物有35种.1.3.8森林景观资源临安市森林覆盖率高达%.境内有天目山和清凉峰两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十五处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小区等名胜景点.主要森林景观:①垂直地带性森林景观②森林季相景观③珍稀特有物种生境景观④湿地景观.⑤复合景观.林业经营状况1.4.1森林经营管理机构临安市林业局成立于1977年7月,局下属单位有森林警察大队、林业技术服务总站、森林病虫害防治站、等11个单位.全市从事林业人员有万人.1.4.2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实施了百万亩生态公益林工程、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工程等一批生态建设项目.全市区划界定实施重点公益林面积万亩,建立生物多样性各类自然保护区15个和森林公园1个.荣获“亚太地区森林经营杰出范例”和“浙江省生态公益林建设一等奖”等荣誉.1.4.3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第一产业:已建成乔木用材林基地面积万亩,立木蓄积量万立方米;建成材用毛竹基地万亩,立竹量万株;竹笋基地万亩;各类经济林基地万亩.第二产业:形成了“东竹西木(果)”(de)加工格局,竹加工有竹笋、竹地板等,木材加工有家具、细木工板,果品加工以山核桃为主.1996年和1999年被国家林业局(部)命名为“中国竹子之乡”、“中国山核桃之乡”.1.4.4森林经营形式临安市80年代初实行山林承包责任制,开展山林定权发证; 1994年推行林业股份合作制;1998年建立和完善山林流转机制;2001年在浙江省率先开展了延长山林承包期、核发林权证工作.目前集体所有(de)森林(含疏林)主要有集体、合作、个人三种经营形式.1.4.5森林保护1.4.5.1森林防火设施临安市是浙江省9个重点林区县(市)之一,全市范围均属一类森林火险等级区域.已建林火隔离网络总长2336公里,林火监测嘹望台11座,远程视频监控点17个.1.4.5.2森林病虫害防控临安市设有市级日本松干蚧、松毛虫、竹卵圆椿、经济林病虫害等市级测报点6个,乡镇测报点13个,村级测报点83个,松材线虫病常年疫情监测点7个,初步形成了一个多层监测预报体系.1989—2005年全市森林病虫害防治率达%,防治效果达95%.1.4.6林业信息化建设已建立市、片、乡镇三级信息化管理体系,实现全市联网.2004年应用3S技术,完成了全市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任务,满足林业现代化建设对森林资源地理空间数据(de)网络化需求.目前,生态公益林体系管理、森林资源档案日常管理、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管理、林政管理档案、林业工程项目、森林病虫害档案等多种信息资源,初步实现了数字化管理.2森林资源特点检查调查材料2.1.1 调查簿(de)数据更正将小班调查卡片整理成册,即调查簿.调查簿是森林经理调查(二类调查)最基本(de)成果之一,也是设计(de)原始资料之一.调查簿包括调查簿封面(附录1)和小班调查因子一览表.根据调查簿进行森林资源(de)统计和分析,并设计经营措施.如果调查簿有错误,将影响后续统计、分析和一系列(de)设计成果.因此,在使用调查簿数据之前,必须对调查簿进行仔细检查与整理.检查、整理调查簿时应注意以下各项:(1)调查簿中各栏(de)填写是否正确,有无缺项及错误不清之处;(2)小班(细班)株数和蓄积量计算是否正确;(3)小班(细班)林分蓄积量不应包括疏林地与散生木(de)蓄积量;(4)郁闭度用十分法表示.有林地(包括毛竹林)小班取一位小数,疏林地小班取二位小数.灌木林、杂竹林覆盖度用百分数表示,取整数;(5)各小班地类确定是否正确;(6)复层林(de)小班蓄积量应分别林层计算;(7)汇总各小班(de)材料,之后对调查簿封面(附录2)进行统计、填写.2.1.2 龄组(de)划分按上述1~6点要求检查小班调查因子一览表,并按主要树种不同对有林地小班(细班)(de)龄级进行龄组(幼、中、近、成、过)划分.森林资源统计与分析2.2.1各类森林资源统计表为了掌握调查地区(de)森林资源特点,需要编制各类森林资源统计表,包括:各类土地面积统计表、各类森林、林木面积蓄积统计表、林种统计表、乔木林面积蓄积按龄组统计表、用材林面积蓄积按龄级统计表、经济林统计表、竹林统计表、灌木林统计表、乔木树种面积蓄积统计表(附录2:附表1~附表9).其中,森林覆盖率=有林地面积和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面积之和占土地总面积(de)百分率.林木绿化率=有林地、灌木林和四旁树占地面积之和占土地总面积(de)百分率.2.2.2各优势树种平均调查因子计算在商品林或公益林中,各优势树种(de)统计数据是分析鉴定森林资源、组织森林经营类型、确定主伐量(de)重要材料.因此,需要分别商品林和公益林,对各优势树种,按龄级、地位级、郁闭度、自然度等调查因子统计汇总,计算平均调查因子.2.2.2.1平均年龄(de)计算1、杉木平均年龄(de)计算表1-1 杉木各龄级平均年龄表2-1 杉木各龄级面积杉木(de)平均年龄=∑(平均年龄×面积)÷总面积=10215÷666=≈15(年).2、马尾松平均年龄(de)计算表1-2 马尾松各龄级平均年龄表2-2 马尾松各龄级面积马尾松(de)平均年龄=∑(平均年龄×面积)÷总面积=1715÷65=≈26(年). 3、栎类平均年龄(de)计算表1-3 栎类各龄级平均年龄表2-3 栎类各龄级面积栎类(de)平均年龄=∑(平均年龄×面积÷总面积=72140÷2526=≈29(年). 4、毛竹平均年龄(de)计算表1-4 毛竹各龄级平均年龄 表2-4 毛竹各龄级面积毛竹(de)平均年龄=∑(平均年龄×面积)÷总面积=13095÷3010=≈4(年). 2.2.2.2 平均地位级(de)计算首先,统计出优势树种各地位级(de)面积.然后,以加权平均法求得平均地位级. 1、杉木平均地位级(de)计算杉木平均地位级=,即为Ⅱ.2地位级. 2、马尾松平均地位级(de)计算马尾松平均地位级=,即为Ⅱ.0地位级. 3、栎类平均地位级(de)计算栎类平均地位级=,即为Ⅱ.2地位级.4、毛竹平均地位级(de)计算毛竹平均地位级=,即为Ⅱ.0地位级.2.2.2.3 平均郁闭度(de)计算以面积加权平均法求优势树种(de)平均郁闭度(次林层郁闭度加入主林层郁闭度中计算)1、杉木平均郁闭度(de)计算杉木平均郁闭度=(保留2位小数).2、马尾松平均郁闭度(de)计算马尾松平均郁闭度=(保留2位小数).3、栎类平均郁闭度(de)计算栎类平均郁闭度=(保留2位小数).4、毛竹平均郁闭度(de)计算毛竹平均郁闭度=(保留2位小数).2.2.2.4 平均自然度(de)计算1、杉木平均自然度(de)计算杉木平均自然度=,即Ⅱ.0级自然度(保留1位小数).2、马尾松平均自然度(de)计算马尾松平均自然度=,即Ⅰ.0级自然度(保留1位小数).3、栎类平均自然度(de)计算栎类平均自然度=,即Ⅰ.0级自然度(保留1位小数)4、毛竹平均自然度(de)计算毛竹平均自然度=,即Ⅲ.0级自然度(保留1位小数).2.2.2.5 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平均生长量和平均每公顷生长量(de)计算以优势树种各龄级(de)有林地面积除其蓄积量即得该优势树种及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各龄级(de)总蓄积被平均年龄除即得平均生长量,然后各龄级(de)平均生长量相加即得优势树种(de)总平均生长量.优势树种及各龄级(de)平均生长量被优势树种及各龄级(de)面积除即为平均每公顷生长量.表3-1 杉木平均每公顷蓄积量与平均生长量计算表3-2 马尾松平均每公顷蓄积量与平均生长量计算表3-3 栎类平均每公顷蓄积量与平均生长量计算2.2.3设计地区(de)森林资源特点设计地区各类土地面积与各类蓄积量(de)分配特点根据各类土地面积统计表(附表1)和各类森林、林木面积蓄积统计表(附表2),可以看出设计地区(de)土地总面积为亩,其中林业用地6969亩,占土地总面积(de)%;非林业用地面积亩,占土地总面积(de)%;森林覆盖率为%;林木绿化率为%.其中,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占%,灌木林地占%,四旁林地占%,未成林地占%.森林立木总蓄积量为10666立方米,有林地蓄积量为10613立方米,占总蓄积量(de)%,灌木林地蓄积量53立方米,占总蓄积量(de)%.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调查地区(de)森林资源非常丰富,森林覆盖率非常高,但是该镇(de)林业用地占地面积过多,单位面积(de)蓄积产量还不够均衡,而且经营结构较为单一,都以用材林为主,经济林和防护林比重偏低.2.2.3.2 林种结构特点根据林种统计表(附表3),可以得出设计地区林种类型有防护林、用材林和经济林三种,其中用材林为主要林种类型,其蓄积占总蓄积量(de)%,防护林蓄积占总蓄积量(de)%.在乔木林中,幼龄林和中龄林占了大部分,其中,幼龄林蓄积量占乔木林总蓄积量(de)%,中龄林占%,近熟林占%,成熟林比例最小,占%.2.2.3.3 乔木林有林地各优势树种(de)面积、蓄积按龄级分配特点从表4和乔木林面积蓄积按龄组统计表(附表4)可以统计分析得出,杉木龄级Ⅱ(de)面积和蓄积在各龄级中占了最大(de)比例,其中面积占杉木总面积(de)%,蓄积占杉木总蓄积(de)%;其余(de)Ⅰ龄级面积占%,蓄积占9%;Ⅲ龄级面积占%,蓄积占%;Ⅳ龄级面积占%,蓄积占%.马尾松龄级Ⅲ(de)面积和蓄积在各龄级中占了最大(de)比例,其中面积占马尾松总面积(de)%,蓄积占马尾松总蓄积(de)%;其余(de)Ⅰ龄级面积占%,蓄积占16%;Ⅱ龄级面积占%,蓄积占%;Ⅳ龄级面积占%,蓄积占%.栎类龄级Ⅰ(de)面积和蓄积在各龄级中占了最大(de)比例,其中面积占栎类总面积(de)%,蓄积占栎类总蓄积(de)78%;其余(de)Ⅱ龄级面积占%,蓄积占%;该调查地区没有处于第Ⅲ龄级(de)栎类;Ⅳ龄级面积占%,蓄积占%.表4 各优势树种面积、蓄积量按龄级分配表2.2.3.4 用材林面积蓄积按龄级分配特点根据用材林面积蓄积按龄级统计表(附表5),可知用材林总面积为5955亩,总蓄积为10025,其中集体用材林占大部分,%,个人仅占%.蓄积按龄级分配蓄积最多(de)是龄级Ⅱ,占用材林总蓄积(de)%;其次是龄级Ⅲ,占%;第三是龄级Ⅰ,占%.面积按龄级分配情况是,龄级Ⅲ(de)面积最大,占用材林总面积(de)%;其次是龄级Ⅰ,占%;第三是龄级Ⅳ,占%.2.2.3.5 经济林生产期分配特点根据经济林统计表(附表6),得出涉及地区经济林(de)树种有板栗、梨树、桃树、杨梅四种,总面积为亩.其中杨梅(de)占地面积最大,占总面积(de)%.乔木经济林处于产前期(de)树种为梨树,处于初产期(de)树种为板栗和桃树,处于盛产期(de)是杨梅.灌木经济林只有处于盛产期(de)林分.2.2.3.6 竹林特点根据竹林统计表(附表7),可知设计地区竹林(de)总面积为3101亩,其占林业总用地面积(de)%,毛竹林总株数为万株,其中壮龄竹占毛竹总株数(de)%,老龄竹占毛竹总株数(de)%.2.2.3.7 灌木林特点根据灌木林统计表(附表8),得出该设计地区灌木林面积共107亩,占林业用地面积(de)%,灌木林优势树种为人工茶叶.2.2.3.8 乔木树种面积蓄积分配特点根据乔木树种面积蓄积统计表(附表9),可以得出,杉木总面积666亩,总蓄积3013立方米,其中幼龄林蓄积占杉木总蓄积(de)%;中龄林占%;近熟林占%;成熟林占%.马尾松总面积65亩,总蓄积246立方米,其中幼龄林蓄积占马尾松总蓄积(de)7%;中龄林占%;近熟林占%;成熟林占%.栎类总面积2527亩,总蓄积7317立方米,其中幼龄林蓄积占栎类总蓄积(de)%;中龄林占%;成熟林占%.2.2.3.9 有林地中各优势树种(de)平均调查因子根据各优势树种平均调查因子计算结果,编制了设计地区各优势树种(de)平均调查因子表(如表5),从表可以看出,杉木(de)每公顷蓄积是各优势树种中最高(de),而栎类(de)平均生长量最高,说明目前各优势树种中,杉木具有最高(de)生产力,而栎类具有极好(de)经营前景.表5 各优势树种平均调查因子表2.2.3.10 森林更新、生长发育状况根据调查簿材料可以分析得出,设计地区各优势树种(de)更新情况(天然、人工)、生长发育情况及其发展前途还是很好(de),杉木、马尾松和栎类等乔木优势树种都经营良好,毛竹林也生长发育良好,多处于壮龄期,具有很好地发展前途.2.2.3.11林副产品及其他资源设计地区(de)林副产品及其他资源种类还是不够多,只有零星(de)灌木林茶叶和板栗、桃树、杨梅等经济林树种,建议该地区可以在栎类、马尾松、杉木林等林区实行林下经济,比如林经模式,林粮模式,林草模式,林禽模式等林下经济,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同时也可以增收额外(de)效益.3 确定森林经营方针与目标森林经营方针根据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设计地区(de)森林资源及其保护利用现状、经营特点、技术与基础条件等,我们确定了针对该地区(de)森林经营方针.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1)以生态建设为中心,产业发展为重点,科学技术为依托,多资源多功能综合利用;(2)实行分类经营,定向培育,集约管理(de)经营管理策略;(3)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提升经营效益,培育稳定健康(de)森林生态系统以及高效益(de)林业产业体系.(4)发展林下经济,合理利用森林空间资源,为农民增收致富.经营目标本经理期(de)经营目标是根据现有森林资源状况、林地生产潜力、森林经营能力和当地经济社会情况等综合确定(de).具体包括:(1)森林覆盖率:对疏林地和未成林区进行改造,将该地区(de)森林覆盖率从%提高至88%;(2)有林地面积:保持现有有林地面积(de)基础上,对未成林地进行改造,使其变成有林地;(3)林木年采伐量:合理确定各优势树种(de)年伐面积和蓄积,实现森林(de)永续利用;(4)森林资源结构优化调整:优化现有(de)林种结构、用材林树种结构和用材林龄组结构,加强抚育措施,使占有面积大部分(de)幼龄林尽快成长成可用(de)近熟林和成熟林;(5)长远目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在对资源进行利用(de)同时也对其进行保护,实现森林(de)可持续经营,保护林区(de)生物多样性保护,使森林健康与活力得以维持,对生态体系与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森林功能区划与分类经营根据临安市各区域自然地形地貌、森林植被、生态区位、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土地利用方式等(de)差异性,按照森林多种功能主导利用原则,划分森林功能区,例如:森林集水区、生态景观游憩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人文遗产保护区、森林灾害防控区、木质林产品经营区、非木质林产品经营区等.在功能区划(de)基础上,以小班为单元,按照森林分类经营(de)要求进一步划分公益林和商品林.公益林以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存物种资源、科学实验、森林旅游、国土保安等需要为主要经营目(de).商品林以生产木材、竹材、薪材、干鲜果品和其它工业原料等为主要经营目(de).4 森林经营规划森林经营规划是根据公益林和商品林主导利用功能(de)不同,按照适地适树、充分发挥林地生产力、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原则,组织森林经营类型,制定经营措施,对森林进行科学经营管理.森林经营类型组织根据二类调查资料和森林资源状况,按林种、树种、起源、立地条件及经营目(de)不同,以小班(细班)为单元组织森林经营类型.考虑生态重要性、林权、经营目标一致性等因素,将经营目(de)、经营周期、经营管理水平、立地质量和技术特征相同或相似(de)小班组织成经营类型.经营类型是基本经营单元和规划设计单元.公益林经营规划设计原则根据公益林经营目标(de)不同,分别确定经营技术与培育、管护措施,包括造林、抚育和更新改造等,维持和提高公益林(de)保护价值和生态功能.公益林(de)更新造林,应充分利用自然力进行生态修复.人工林应采取保护天然幼树、幼苗等措施,增强自然属性.公益林可以限量规划抚育间伐、低效林改造和更新采伐,引进乡土珍贵树种,提高公益林(de)经济产出潜力.商品林经营规划设计原则商品林经营规划应体现以市场为导向,在确保生态安全前提下,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实行定向培育、集约经营.4.3.1用材林用材林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考虑森林资源可持持续利用(de)结构调整.按林种—森林经营类型—经营措施类型进行组织,各项经营措施落实到每个森林经营类型,这些经营措施包括:更新造林、抚育间伐等.4.3.2经济林经济林规划应根据种植传统,因地制宜地选择果树林、食用原料林、林化工业原料林、药用林或其他经济林.根据市场需求、土地资源、产品质量、经营加工能力、储存能力及运输条件、名牌效应等因素确定经济林发展规模.按照名、特、优、新(de)原则,选择优先发展(de)产业.4.3.3生物质能源林生物质能源林经营可分为木质能源林和油料能源林两种类型.木质能源林经营应重点考虑当地居民(de)生活能源需求和当地生物质电能源生产(de)原料需求,选择高燃烧值(de)树种,规划经营规模.油料能源林经营应充分考虑就近加工(de)条件和能力,因地制宜地选择具有商业开发价值(de)树种,规划培育基地规模.经营措施设计。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实训心得体会范文5篇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实训心得体会范文5篇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实训心得体会范文5篇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实训心得体会精选篇1森林经理学实习心得通过这为期一周的实习,我较为全面地了解了整个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内容和方法,从林班,小班的区划及调查,抽样技术调查,树干解析到最后的森林资源统计,不但如此,还将测树学林业遥感和森林经理学等课程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我对整个经理调查有了系统地认识。

但我也认识到自身的很多问题,首先是理论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用到的时候方知不够,如地形图的识别等方面;还有,可能是由于这方面的实习太少的缘故吧,在小班区划时有点盲目,划分出的小班部分界限不明显,因此调查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如有时取的样点不够典型,造成我们的数据不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不过经过这次的实践经验,在以后的实践工作中会吸取教训,加以克服的。

与此同时,使我感触最深的是实习中,大家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尤其是最初的小班区划和树干解析部分,完全不是一两个人能完成的。

因此组员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是我们顺利完成这次实习的关键,使我深深体会到要完成一件大事,与同学同事乃至以后的科研搭档之间的积极合作是非常重要的,这将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笔财富。

总之这次实习使我们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社会生产实践中,两者相结合,为以后的工作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实训心得体会精选篇2实习心得实习心得正文:通过两周的认识实习,我受益匪浅,从以前的朦胧认识到如今较为清晰的感性认识;使我对所学的专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培养了我更加浓厚的专业兴趣;加深了对学过的课程的认识;深刻认识到科技的发展对通信工程的作用,了解当今电子行业现状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责任的重大。

参观体验老师积极组织我们参观了内蒙古网通综合业务体验馆,其位于如意开发区一纬路16号的体验馆。

网通公司员工热烈欢迎我院师生的到来并请专业讲解员作解说。

一层是公众商务用户体验馆。

解说员向同学们讲述了电信业的发展历史电话信号的传输流程并且介绍了网通公司的主要业务。

森林经理学实习报告

森林经理学实习报告

5.1 调查簿整理..................................................................................................................... 19 5.1.1 调查簿整理要求.................................................................................................. 19 5.1.2 调查簿封面.......................................................................................................... 19 5.2 面积求算......................................................................................................................... 19 5.3 小(细)班面积、蓄积登记......................................................................................... 19 5.4 森林资源统计表的编制................................................................................................. 19 5.4.1 编制森林资源统计表的要求.............................................................................. 19 5.4.2 表格统计说明...................................................................................................... 20 6. 图形矢量化与小班面积求算................................................................................................. 22 6.1 底图检查......................................................................................................................... 22 6.2 图纸扫描......................................................................................................................... 22 6.3 图纸预处理..................................................................................................................... 22 6.4 图像配准......................................................................................................................... 22 6.5 创建表层......................................................................................................................... 24 6.6 图形矢量化..................................................................................................................... 25 6.7 属性赋值和面积求算..................................................................................................... 25 6.8 生成统计报表................................................................................................................. 26 7. 林相图制作与输出................................................................................................................. 27 7.1 注记着色......................................................................................................................... 27 7.2 图纸整饰......................................................................................................................... 27 7.3 林相图输出..................................................................................................................... 27 8. 实习感悟.......................................................................................................................... 28 附录 小班因子调查一览表......................................................................................................... 37 附录 林相图................................................................................................................................. 4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经理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及内容目的:通过课程实习,使我们了解和掌握小班区划及调查、标准地调查、小班空间数据库设计与建立、林相图制作等的技术及方法。

内容:(1)小班区划(外业);(2)小班调查(外业);(3)标准地调查(外业);(4)小班空间数据库设计与建立(内业);(5)林相图制作(内业)。

二、林班、小班区划原则和方法1、区划原则林班:(1)林班区划原则上采用自然区划或综合区划方法;在地形平坦、地物点不明显的地区,可以采用人工区划方法。

林班面积一般为100~200hm2。

自然保护区、高山林区和生态公益林集中地区的林班面积根据需要可适当放大。

林班区划线应相对固定,无特殊情况不宜更改。

国有林业局、国有林场和林业经营水平较高的集体林区,应在有关境界线上树立不同的标牌、标桩等标志。

对于自然区划界线不太明显或人工区划的林班线应现地伐开或设立明显标志,并在林班线的交叉点上埋设林班标桩。

小班:(2)小班区划时,小班划分应尽量以明显地形地物界线为界,同时兼顾资源调查和经营管理的需要考虑下列基本条件:①权属不同;②森林类别及林种不同;③生态公益林的事权与保护等级不同;④林业工程类别不同;⑤地类不同;⑥起源不同;⑦优势树种(组)比例相差二成以上;⑧VI龄级以下相差一个龄级,VII龄级以上相差二个龄级;⑨商品林郁闭度相差0.20以上,公益林相差一个郁闭度级,灌木林相差一个覆盖度级;⑩立地类型(或林型)不同。

2、区划方法(1)使用1:10 000比例尺QuickBird卫星影像图和地形图,在室内按照小班区划的10个基本条件,在纸质影像图或地形图上进行小班界的初步勾绘;(2)完成对小班界的初步勾绘后,设计调查路线,沿路线采用对坡观察与深入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到现地核对、修正小班界,直至完成对整个林班内所有小班界线的勾绘,最终在纸质影像图或地形图上画出各小班的界线,并对各小班进行编号,如1,2,3…。

三、小班调查方法根据调查单位的森林资源特点、调查技术水平、调查目的和调查等级,可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进行小班调查。

在我国,常用的小班调查方法包括目测法、实测法、航片估测法和卫片估测法等。

(1)目测法:林业基层单位在实际调查中最常用的方法。

调查前,调查员要进行目测调查练习。

目测调查时,必须深入小班内部,选择有代表性的调查点进行调查。

为了提高目测精度,可利用角规样地进行实测,用以辅助目测,提高调查精度。

(2)实测法:在小班范围内,通过随机、机械或其它抽样方法,布设圆形、方形或角规样地,在样地内实测各项调查因子,由此推算小班调查因子。

(3)航片估测法:航片比例尺大于1:10 000时可采用此法。

先在室内对各个小班进行判读,利用判读结果和所编制的航空象片测树因子表估计小班各项测树因子。

然后,抽取5~10%的小班到现地核对,各项测树因子判读精度达到90%时通过。

(4)卫片估测法:当卫片的空间分辨率达到3m时可采用此法。

其技术要点包括建立判读标志、目视判读、判读复核、实地验证和蓄积量调查等。

本次实习本小组采用目测法和实测法对小班进行调查。

四、标准地调查方法(1)标准地选择标准地应能充分代表群落整体,选取林分的典型地块进行调查,使其能充分反映群落的真实情况;应避开林缘、林班线、防火线、路旁、河边及容易遭受认为破坏的地段;应在一个林分中选取,每块标准地内的林木特征和立地条件应一致。

本实习中,本小组设置了1个标准地进行调查。

首先选取典型地块确定为标准地的西南角点A,然后进行周界测量,确定标准地的范围。

(2)标准地大小标准地设置为方形,大小为20m×20m,面积为400m2,如下图所示。

20m(3)具体操作方法1)确定西南角点选取林分的典型地块,确定为标准地的西南角点A。

2)周界测量从A点开始,使用罗盘仪定向、皮尺量距,依次准确定位B、C、D点,并在四条边界处的林木用粉笔做标记,确定标准地范围。

(操作中应注意:用皮尺测量的距离应换算为水平距离,若存在坡度,应进行坡度改正;若两角点之间由于林木遮挡等原因不能实现一次引点,则需在中间设立若干测站)。

全过程须在“周界测量记录”表中记录,并将标准地所在位置画出示意图。

3)基本因子调查在20m×20m的标准地内,采用实测法和目测法相结合,进行标准地基本因子调查,填写“基本因子调查表”。

4)幼树更新调查在标准地西南角点A处2m×2m的小样方内,进行幼树更新调查。

主要内容包括:调查该小样方内更新幼树的树种、每个树种的株数、平均高度(精确到0.1m)、平均年龄。

调查结果填写“幼树更新调查表”。

5)每木检尺在20m×20m的标准地内,采用实测法,调查胸径≥5.0cm的所有林木。

调查内容及方法如下:a. 树号:依次对调查的每株林木进行编号,如:1、2、3、……。

b.方位角和水平距:调查员甲在某个角点(如:A点)上操作罗盘仪,待调查员乙调查至某株林木时,甲读取该角点至该林木的方位角(精确到1度),丙量取该角点至该林木的水平距离,精确到0.1m。

记录时注意:在“每木检尺记录表”中的“备注”栏记录调查该林木时的罗盘仪所在的角点。

c.树种:目测。

d. 胸径:使用测径围尺测量树高1.3m处的胸高直径,精确到0.1cm。

凡在胸高位置以下分叉的林木,应分别各按1株检尺;胸高位置处变形的林木,在其上、下部与胸高处等距离部位测径,取平均值。

e. 树高:目测,精确到0.1m。

f.枝下高:目测,精确到0.1m。

枝下高指从地面到第一层主分枝点的高度。

g.冠幅:用皮尺或标杆量测每株林木的最长、最短冠幅,精确到0.1m。

6)绘制标准地样木位置分布图根据标准地调查记录表中的“方位角”、“水平距”和平均冠幅(由长冠幅和短冠幅算术平均得到),使用三角板、量角器、铅笔等,在方格纸上绘制标准地样木位置图。

五、内业计算方法本次实习的内业计算包括小班因子计算和标准地计算。

(1)小班因子计算面积计算:由ArcView GIS 3.3计算得到,在电脑上用ArcView GIS 3.3划分小班后,按小班区域范围计算小班面积蓄积量计算:在形高表上根据调查的树木的胸径和年龄查得相应的形高值,利用蓄积计算公式得到小班的每公顷蓄积量,再由小班面积计算得到小班的蓄积量。

具体公式如下:V=g断×h ×fV总=V×S小班小班的地类、起源、林种、坡向、坡度、坡位、土壤类型、腐殖质厚度、立地类型、林层、可及度、优势树种、树种组成、草本种类、高度、盖度、郁闭度、权属等分别通过外业实测、目测和查阅相关资料得到。

(2)标准地计算计算林分的平均胸径和树高,公式如下:Dg=()ndi/2^H=(h1+h2+h3)/3h1、h2、h3为平均胸径径阶内的树高。

(3)小班空间数据库设计与建立A. 矢量图层的建立建立所调查林班内所有小班的矢量图层。

具体操作如下:1)启动ArcView GIS 3.3:开始→程序→ArcView GIS 3.3→ArcView GIS 3.3;2)加载数据:单击ArcView GIS 3.3左上方的数据加载图标(Add Theme),出现Add Theme界面,将路径定位到数据存储位置(d:\林学双外语09\林学双外语09\实验数据)后,在左侧数据列表窗口内列出可加载的矢量数据,单击选中“林班界_poly.shp”,OK,林班界矢量数据加载完成;再次单击数据加载图标,出现Add Theme 界面,在左下方的Data Source Types下拉列表中选择Image Data Source,将路径定位到数据存储位置(d:\林学双外语09\林学双外语09\实验数据)后,在左侧数据列表窗口内列出可加载的栅格数据,按住Shift同时选中“qb2009.img”和“地形图.img”,OK,影像图和地形图栅格数据加载完成。

3)显示数据:在View1左侧的图层列表区中单击选中各图层前面的复选框,显示图像,并可用鼠标按住拖放以调整各图层的叠放顺序(林班界_poly.shp、地形图.img、qb2009.img)。

4)调整显示效果:在View1左侧的图层列表区中左键双击林班界_poly.shp,出现Legend Editor界面,双击Symbol下的图例,出现Fill Palette界面,选择第1个图例样式(仅显示边界,不填充),设置outline的数值为3,Apply。

5)编辑图层:单击View1左侧图层列表区中的“林班界_poly.shp”,使该矢量图层“林班界_poly.shp”弹起,然后在ArcView GIS 3.3菜单栏Theme中选择Start Editing,此时,图层已处于可编辑状态;在图标栏中左键单击,长按住,出现下拉图标工具栏,选择,此时可对原林班图层进行多边形切割,按照外业绘制的小班边界,在“林班界_poly.shp”的图层上逐个绘制各小班的边界。

6)待完成所有小班的绘制后,在ArcView GIS 3.3菜单栏Theme中选择Save Edits,退出ArcView GIS 3.3。

B. 属性表的设计与建立1)设计属性表的数据结构:分析小班调查卡片中的“一、基本因子调查”(不涉及角规样地调查表的内容),设计属性表的数据结构,如表5所示。

表5 小班属性表数据结构设计字段名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小数位数县字符型12 -乡镇字符型12 -村字符型12 -林班数值型 2 0小班数值型 2 0地类字符型20 -起源字符型 4 -林种字符型20 -面积数值型 5 1……………………2)建立小班属性表:启动ArcView GIS 3.3,单击图标加载已完成小班界绘制的“林班界_poly.shp”图层,单击图标打开每个小班对应的属性记录;然后在ArcView GIS 3.3菜单栏Table中选择Start Editing,此时,属性记录已处于可编辑状态;在ArcView GIS 3.3菜单栏Edit中选择Add Field,按照如下图的小班属性表数据结构依次添加字段,并单击图标,在属性表中录入各项内容。

3)待完成所有小班属性信息的录入后,在ArcView GIS 3.3菜单栏Table中选择Save Edits,退出ArcView GIS 3.3。

C. 小班空间数据库的建立启动ArcView GIS 3.3,单击图标加载已完成小班界绘制和属性数据录入的“林班界_poly.shp”图层,在ArcView GIS 3.3菜单栏Theme中选择Convert to Shapefile,在出现的界面中设置输出路径,d:\林学双外语09\林学双外语09\实验数据,在File Name 栏输入文件名:小班空间数据库.shp,OK。

(4)林相图制作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启动ArcGIS 9.2:开始→所有程序→ArcGIS→ArcMap;2)加载数据:单击ArcGIS 9.2图标工具栏中的,在出现的Add Data界面中将路径定位到数据存储位置(d:\林学双外语09\林学双外语09\实验数据),按住Shift同时选中“林班界_poly.shp”和“小班空间数据库.shp”,Add;3)调整显示效果:在ArcGIS 9.2主界面左侧的图层列表区中调整图层叠放顺序,将“林班界_poly.shp”放在上面,“小班空间数据库.shp”放在下面;将“林班界_poly.shp”图层设置为仅显示边界,不显示填充,边界线条宽度为 2.0,颜色为黑色;将“小班空间数据库.shp”设置为显示填充,边界线条宽度为0.5,颜色为黑色;在图层列表区中右击“小班空间数据库.shp”图层,在出现的右击菜单中选择Properties,在Synbology选项卡中选择Catagories→Unique values,在Value Field下拉菜单中选择“小班号”,单击下方的Add All Values,OK;为每个小班多边形添加标注,标注信息为小班号,字体为Times New Roman,字号为14,加黑,颜色为黑色,O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