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学一般检查
《诊断学》 第一节 血液一般检测
(1)嗜碱性点彩(basophilic stippling) :红细胞内含有细 小嗜碱性点状物质,是核糖体凝集而成的。有时与嗜多色性 并存,也可发现于有核红细胞胞质内。大量增多并呈粗颗粒 状点彩,多见于铅中毒,也可见于骨髓增生旺盛的其他贫血
8
如巨幼细胞贫血等。 (2)染色质小体(Howell-Jolly body) :红细胞内含有圆 形紫红色小体,直径约 0.5~1μ m,1 个或数个,是核的残余 物质, 亦可出现于晚幼红细胞中, 此小体多见于溶血性贫血、 巨幼细胞贫血、红白血病及其他增生性贫血。 (3)卡-波环(Cabot ring) :成熟红细胞内出现一条很细 的淡紫红色线状体呈环形或“8”字形,曾认为是核膜的残余 物。目前认为可能是纺锤体的残余物或是胞质中脂蛋白变性 所致。提示严重贫血、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铅中毒 及白血病等。 (4)有核红细胞(nucleated erythrocyte) :正常成人有 核红细胞均存在于骨髓之中,外周血涂片中除在新生儿可见 到有核红细胞外,成人如出现有核红细胞,均属病理现象。 主要见于:①各种溶血性贫血;②红白血病;③髓外造血, 如骨髓纤维化;④其他,如骨髓转移癌,严重缺氧等。 二、白细胞的检测 (一)白细胞计数 【参考值】 成人(4~10)×109/L;新生儿(15~20)×109/L;6 个月~2 岁(11~12)×109/L。 【临床意义】 白细胞总数高于正常值(成人为 10×109/L)称白细胞
9
增多,低于正常值(成人为 4×109/L)称白细胞减少。白细 胞总数的增多或减少主要受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影响,淋巴细 胞等数量上的改变也会引起白细胞总数的变化。白细胞总数 改变的临床意义详见白细胞分类计数中临床意义的有关内容。 外周血涂片,经 wright 染色后观察其形态,白细胞可分 为下列 5 种类型,即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 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各种类型白细胞的特点及其变 化的临床意义叙述如下: (二)白细胞的分类计数 【粒细胞】 1.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 在外周血中可分为中
血液的一般检查.ppt
临床意义
• 1.年龄 随年龄增长Hb可以有增高或降 低,这种生理变化和红细胞相似。
• 2.时间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在一天中的 一定时间内也存在着波动。上午7时出现高 峰,随后下降,这一生理现象机制尚未阐 明。
• 3.临床应用 血红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和 红细胞计数相似,但对贫血程度的判断上 优于红细胞计数。
───────────────────────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1~5
(0.04~0.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50~70
(2~7)
嗜酸性粒胞
0.5~5
(0.05~0.5)
嗜碱性粒细胞
0~1
(0~1)
淋巴细胞
20~40
(0.8~4)
单核细胞
3~8
(0.12~0.8)
中性粒细胞(N)的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 日内波动 精神、运动、严寒、暴热、妊娠等。
• RBC破坏增加: 溶血
• 丢失过多:
急慢性失血
血红蛋白(HGB)
是红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功能 是在红细胞中携带O2和CO2,将其运输至 组织器官和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参考范围 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 ~ 200g/L
贫血的分级 • 轻度:男性<120g/L;女性< 110g/L • 中度: <90g/L • 重度: <60g/L • 极重度: <30g/L
红细胞比积(HCT)
常用于帮助诊断贫血,以及进一步判断严重 程度。
参考范围:男:0.42~0.49L /L 女:0.37 ~ 0.48L/L
临床意义 (1)增高
1)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浓缩。 2)红细胞绝对性增多。 (2)减低:常见于各种贫血。
血液一般检测(白细胞)
20~40
单核细胞(M)
3~8
ppt课件
细胞名称
0.04~0.5 2~7 0.02~0.5 0~0.1 0.8~4 0.12~0.8
百分
6
临床意义
• 白细胞>10×109/L称白细胞增多;
< 4×109/L称白细胞减少。
• 白细胞↑or↓,主要受中性粒细胞的影
响,白细胞在生理或病理情况下均可 有变异。
• 参考值(白细胞计数):
成人
4-10×109/L
新生儿
15-20×109/L
6个月-2岁 11-12×109/L
ppt课件
5
白细胞分类计数
(%) 绝对值
中性粒细胞(N) 中性杆状核(st) 中性分叶核(sg)
1~5 50~70
嗜酸性分叶核(E) 0.5~5
嗜碱性分叶核(B) 0~1
淋巴细胞(L)
● 粒细胞减少症(granulocytopenia) 中性粒细胞<1.5 × 109/L
● 粒细胞缺乏症(agranulocytopenia) ★ 中性粒细胞< 0.5 × 109/L
ppt课件
11
中性粒细胞减少
1)某些感染 2)血液系统疾病 3)物理、化学因素损伤 4)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 5)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意义:它只出现在白血
病细胞中,故见到棒状小体 就可拟诊为急性白血病(急非 淋)
ppt课件
18
嗜酸性粒细胞(E)
参考值:0.5%~5%
作用:吞噬作用 形成吞噬体 与嗜酸性颗粒融合: 被
其中过氧化物酶氧化分解
ppt课件
19
嗜酸性粒细胞(E)
• 生理功能
–抑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
实验诊断学之临床血液学检验
临床血液学检验Ⅰ、血液一般检验----红细胞系统一、红细胞生成起源二、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1、男:RBC>6.0×1012/L,Hb>170g/L女:RBC>5.5×1012/L,Hb>160g/L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的【临床意义】⑴、相对增多:血浆容量减少血液浓缩⑵、尽对增多①继发性:非造血系统疾病,要紧环节是EPO增多代偿性增加:血氧饱和度低,组织缺氧所致生理性:新生儿、高原居民病理性:慢性心肺疾病、异常血红蛋白病非代偿性增加:无血氧饱和度低和组织缺氧肿瘤和肾病所致:肾癌、肝细胞癌、卵巢癌、子宫肌瘤、肾盂积水、多囊肾等②原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三、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1、贫血:男<120g/L,女<110g/L贫血程度:轻度:>90g/L中度:90-60g/L重度:60-30g/L极重度:<30g/L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的【临床意义】⑴、生理性减少: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妊娠中、后期〔血容量增加,血液稀释〕,老人〔骨髓造血减少〕⑵、病理性减少①生成减少骨髓造血障碍造血干细胞异常:再障骨髓浸润:急性白血病等缘故不明或多种机制:慢性感染、肿瘤、肝病、内分泌病等伴发的贫血细胞分化和成熟障碍DNA合成障碍:巨幼细胞贫血血红蛋白合成障碍血红素合成障碍:IDA珠蛋白合成障碍:海洋性贫血②破坏过多红细胞内在缺陷〔遗传性〕:遗球、红细胞酶缺陷的溶贫、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PNH 红细胞外在缺陷〔获得性〕:免疫性、机械性③失血急性失血慢性失血四、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定义】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残存多少不等的核糖核酸等嗜碱性物质。
用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进行活体染色,这些嗜碱性物质被凝聚沉淀并着色,在胞浆中呈现蓝色细颗粒状,颗粒间又有细丝状联缀而构成网状结构,故称网织红细胞。
血液学一般检验高频考点汇总(必背)
血液学一般检验高频考点汇总(必背)一、血液生理概要1、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其中血浆占血液的55%,血细胞占45%。
2、血液在加抗凝剂后分离出来的淡黄色液体称为血浆。
血液离体后自然凝固,分离出来的液体称为血清。
由于血液在凝血过程中会消耗某些凝血因子,如凝血因子Ⅰ(纤维蛋白原)、Ⅱ(凝血酶原)、Ⅴ、Ⅷ等,故血清中不含这些凝血因子,这是与血浆的主要区别。
3、血液的主要生理功能有:运输功能、协调功能、维护机体内环境稳定、防御功能。
4、血液的主要理化性质(1)血量:正常人的血液总量约为(70±10)ml/Kg体重,成人为4~5升,占体重的6%~8%。
(2)颜色:动脉血因氧合血红蛋白(HbO2)含量高而呈鲜红色,静脉血因还原血红蛋白(Hbred)含量高而呈暗红色。
严重CO中毒呈樱红色。
(3)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是由于红细胞表面的唾液酸带负电荷。
(4)黏滞性:黏度主要与HCT和血浆黏度有关。
血浆黏度主要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球蛋白有关,它们浓度越高,血黏度越高。
健康成人全血黏度为生理盐水的4~5倍,血浆黏度为生理盐水的1.6倍左右。
(5)比密:血液比密男性为1.055~1.063,女性为1.051~1.060;血浆比密为1.025~1.030,血细胞为1.090。
(6)渗透压:血浆的渗透压主要为晶体渗透压,与血浆中的晶体物质有关,特别是电解质。
正常人血浆渗透压为290~310mOsm (kg·H2O)。
(7)pH:正常人血浆pH为7.35~7.45。
二、血液标本的采集、送检、保存与处理1、采血的方法和部位:皮肤采血一人一针,WHO推荐成人使用左手无名指内侧。
婴幼儿选用足跟;静脉采血成人选用肘部静脉(压脉带不捆绑不超过1分钟)。
真空采血法是ICSH推荐的采血方法,也是临床常用的采血方法。
手工法做血常规时,采血的顺序依次为血小板、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型鉴定。
血液一般检查
血液一般检查
**临床意义: .白细胞增多:WBC>10×109/L, .白细胞减少:WBC<4 .0×109/L.
(一)中性粒细胞 (Neutrophil,N) 1.生成: HSC → CFU-GM → CFU-G →原粒细胞→早幼 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杆状核粒细胞→分叶核粒 细胞 2.功能:中性粒细胞的功能主要是防御和抵抗病原微生物的 侵袭,可通过趋化作用、变形功能、粘附作用、吞噬和杀灭病 原微生物
CFU 晚幼
血液一般检查
参考值: 红细胞 (RBC)
成年男性 (4.0 ~ 5.5)×1012/L 成年女性 (3.5 ~ 5.0) ×1012/L
新生儿 (6.0 ~ 7.0) ×1012/L
血红蛋白(Hb) 120 ~ 160g/L 110 ~ 150 g/L 170 ~ 200 g /L
血液一般检查
血液一般检查
[中性粒 细胞增多]
生理增多:下午、饱餐、情绪激动、剧烈运动、新生儿、 月经期等,为暂时性、无质量异常;
粒细胞白血病:AML、CML
异常增生 骨髓增殖性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性增多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MF
急性溶血:
急性感染或炎症:最常见的原因,以化脓性球菌最 明显
广泛组织损伤或坏死:外伤、烧伤、冻伤等
贫血的程度 轻度贫血 中度贫血 重度贫血 极重度贫血
Hb(g/L) 90~参考值低限 60~90 30~60 <30
血液一般检查
临床表现 无明显症状 体力活动时有症状 轻微活动有症状 休息时有症状
*贫血的分类 1.生理性减少:婴儿、儿童、孕妇、老人
2.病理性减少:根据病因和发病机理分类
病因及机理
一、红细胞生成不足
血液学一般检查
血液学一般检查血液学一般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通过采集血液样本来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
该检查可以提供许多有用的信息,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疾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血液学一般检查的意义、常用的检查项目和结果解读。
意义血液学一般检查可以提供关于患者身体状况的重要信息,可用于评估和监测许多常见疾病的进展,如贫血、感染、炎症和免疫系统问题等。
这些检查结果可以提供医生诊断的线索,并帮助确定治疗方案或监测治疗效果。
常用检查项目1. 血红蛋白(Hb)测定: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负责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血红蛋白测定可以评估贫血的程度,判断氧气的输送是否正常。
2. 红细胞计数(RBC)和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是携带氧气的主要细胞,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可以评估身体的供氧能力。
3.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关键成分,可以评估身体对感染的反应能力。
4.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参与止血过程,血小板计数可以评估出血和凝血问题。
5.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这些指标可以提供有关红细胞的大小、形态和含铁量的信息,有助于诊断贫血的类型。
6. 血液沉降率(ESR):ESR可以反映体内是否存在炎症或感染。
结果解读血液学一般检查的结果需要结合临床情况和其他相关检查来进行解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结果及其可能的意义:1. 低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可能指示贫血,贫血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营养不良、出血、慢性疾病或遗传因素。
2. 高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可能与血液浓缩有关,比如脱水或某些疾病。
3. 异常白细胞计数:高白细胞计数可能表示感染、炎症或某些白血病。
低白细胞计数可能是由药物副作用、病毒感染或骨髓问题引起。
4. 异常血小板计数:高血小板计数可能导致血液凝块形成的风险增加,低血小板计数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增加。
血液一般检验
3. 平 均 红 细 胞 血 红 蛋 白 浓 度 ( 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 指测定红细 胞比容时被压紧的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单位: g/L。
MCHC=Hb/Hct
血液分析仪法:能直接导出MCV,计算MCH 、MCHC
升高
升高 减低
正常/升 高
减低
减低 增加 增加
正常 减低 正常
减低 减低 减低
红细胞形态特征
正细胞正色素性贫 血 正细胞高色素性贫 血 大细胞高色素性贫 血 增生性贫血
小细胞高色素性贫 血 轻微低色素性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 血
意义
慢性肾病、慢性炎症、内分泌疾病、消化吸 收不良、恶性肿瘤 体外溶血、高脂血症、溶血性贫血
【检测原理】
手工法: 1.红细胞平均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
指每个红细胞平均体积的大小。单位:fl(1fl=1015L)。
MCV=HCT/RBC╳1015(fl)
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 指每个红细胞内平均所含血红 蛋白的量。单位:pg(1pg=10-12g)。
红细胞平均值计算的基本参数之一:利用RBC、Hb、HCT三个指 标可计算出红细胞的三个平均值,可用以进行贫血的形态学分 类。
重要的血液流变学指标:HCT升高表明红细胞数量偏高,可导致 全血黏度增加,可用于监测血栓前状态。
五、红细胞平均指数
由于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同原因造成的 贫血,其红细胞、血红蛋白下降的程度未必一致; 同时,不同数量、大小及形态的红细胞占全血容积 的比例也不尽相同。由此可见,RBC、Hb、HCT三个 参数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计算三者之间的关系, 可加深对红细胞的特征认识,进而为贫血的鉴别诊 断提供更多线索。
[诊断学] 临床血液学检测 血液一般检测
第 七 章
总结与展望
临床血液学检测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临床血液学检测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血液一般检测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价值
未来血液学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提高临床血液学检测水平的措施和建议
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
血液检测技术的创新与升级
提高血液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精准医疗与个性化诊断的结合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第 三 章
血液一般检测的标本采集和处理
静脉采血法
静脉采血法注意事项:采血前需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如保持空腹、避免剧烈运动等;采血时需选择合适的静脉和穿刺部位,并熟练掌握穿刺技术;采血后需及时送检并进行相应处理。
红细胞压积:正常值0.4-0.8,压积增高提示红细胞容量增加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白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值4-10×10^9/L
白细胞分类: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各类白细胞的功能和正常参考值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的临床意义
血小板计数
定义:血小板计数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血小板的数量
血液一般检测在疗效观察中的应用:通过定期复查血液一般检测指标,评估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
血液一般检测在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根据血液一般检测指标的变化,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和预后情况。
第 六 章
血液一般检测的注意事项和局限性
标本采集和处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采集时间: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血液采集,避免影响检测结果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临床血液学检测 - 血液一般检测
血液学一般检查
射比模式,开盖调0,闭盖调100;吸光度模式比色。
实验一
2.白细胞计数
[原理] 血液用白细胞稀释液(2%醋酸溶液)稀释,使红细 胞溶解,白细胞形态更加清晰后,充入血细胞计数 池,于显微镜下计数一定体积内的白细胞数,经换 算求出每升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
实验一 血液学一般检查
[内容] 血红蛋白测定(氰 化高铁血红蛋白测 定法) 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
实验一
1.血红蛋白测定---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 测定法
该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稳定可靠,试剂容易保 存等优点,被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 荐为参考方法,为我国测定血红蛋白首选方法。
0.450
171.8
0.550
209.9
135.5
0.455
173.7
0.555
211.8
137.4
0.460
175.6
0.560
213.7
139.3
0.465
177.5
0.565
215.6
141.2
0.470
179.4
0.570
217.6
143.1
0.475
181.3
0.575
219.5
145.0
0.20g 0.14g 1.0ml
蒸馏水
加至1000ml
上述试剂为淡黄色 溶液,贮存于棕色 瓶中室温保存,其 中非离子表面活性 剂可加速溶血,缩 短转化时间,防止 因血浆蛋白改变引 起的混浊
[操作]
1.取血红蛋白转化液5.0ml加入大 试管中。
2、血液一般检验
第二节 白细胞检查
白 细 胞 分 类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Nsg)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st) 嗜酸性粒细胞(E) 嗜碱性粒细胞(B)
N
粒细胞(GRAN) 白 细 胞
(LEU)
淋巴细胞(L)
单核细胞(M)
粒细胞增殖动力学各阶段
分裂池
1
成熟池、 2 贮存池
1/20
组织 5 固有池
3
4
循环池
(50%)
网织红细胞检测的目的: ①鉴别贫血的类型(增生性、非增生性、 增生增高性)。
②检查骨髓的功能。
③检测贫血的治疗效果。
④评估骨髓移植后、再生障碍性贫血细胞 毒药物诱导治疗后或EPO治疗后的红细胞 造血情况。
【检测原理】 1、普通显微镜法: 活体染料(新亚甲蓝或煌焦油蓝)的 碱性着色基团(+)可与Ret中RNA的磷 酸基(-)结合,形成蓝色的点状、线 状或网状结构。 2、仪器法: 流式细胞仪、Ret计数仪、血液分析仪等
还原血红蛋白(Fe2+)--99% 高铁血红蛋白(Hi)--1% 氧合血红蛋白(HbO2) 碳氧血红蛋白(HbCO,COHb) 硫化血红蛋白(SHb)
【检测原理】
HiCN法: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 在溶血标本中,Hb中的Fe2+被高铁氰化钾氧 化为Fe3+,Hb转化为Hi。Hi与KCN中的氰离 子反应生成HiCN,在540nm处的吸光度与溶 液中的浓度呈正比,根据测得吸光度可求 得Hb的浓度。 WHO和ICSH推荐的参考方法。
注意:
正常RBC可自然退化变性,即使
高质量的正常人血涂片,也可见
到变形或破碎的红细胞,但数量 很少,分布局限。
2、异常红细胞形态 在排除人为因素后,若血涂片中出 现异常形态红细胞且数量较多,往 往提示病理性改变。 常见的异常形态可分为红细胞大小、 形态、血红蛋白含量、结构和排列 异常。
诊断——血液学一般检查
•实 验 一
•[器材]
1.血细胞计数板,盖玻片 2.血红蛋白吸管(具有10µl
及20µl刻度) 3.1ml吸管,小试管,玻棒 4.光学显微镜
大方格内白细胞总数。(压线细胞计数原则:数上不数下,数左不
数右)
•实 验 一
6.计算:白细胞/L=(N/4)×10×106×20=(N/20)×109
式中N表示四个大方格内数得的白细胞总 数。 /4:为平均每个大方格(0.1mm3)稀释液 内 WBC数。 ×10:将一个大方格白细胞数换算为1µl 内的白细胞数。 ×106:1L=106µl。 ×20:为血液稀释倍数。
•白细胞计数区
•白 •白
•实 验 一
•白 •白
•计数池构造
•实 验 一
•低倍镜下的计数池大方格结构
•实 验 一
•低倍镜下的白细胞形态(10X10)
•实 验 一
•白细胞计数操作步骤
•实 验 一
[报告方式] 白细胞数(WBC):__×109/L [参考值] 成人: (4~10)×109/L 新生儿:(15~20)×109/L
诊断——血液学一般检 查
2020年7月22日星期三
1.血红蛋白测定---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测定法
该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稳定可靠,试剂容易保 存等优点,被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 荐为参考方法,为我国测定血红蛋白首选方法。
•实 验 一
•原
理
•血液在血红蛋白转化液中溶血后,血红蛋白
1.0ml
血液一般检查红细胞计数redbloodcellcount要求通过
第一章血液一般检查一、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要求]通过实习较熟练地掌握末梢采血技术,熟悉细胞计数板的结构及用法,能进行红细胞计数,并记住参考值、临床意义。
[原理] 一定量的血液,经一定量的等渗性溶液稀释后,充入血细胞计数室中,于显微镜下计数一定体积的红细胞,并求的每升血液内红细胞数。
[仪器试剂]1.血细胞计数板,为一特制的长方形硬质玻璃板,中间1/3部分具有“H”形漕沟,横漕沟上下的平台部分各深0.1mm,成为二个计数台(池),每台有一个计数区域,分为9个大方格,每一个大方格的面积为1mm2,四角的每个大方格又划分为16个中方格,供白细胞计数用。
中央的一个大方格用双线划分为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又划分为16个小方格,共为400个小方格,供红细胞计数用。
计数台之上覆以特制的盖片(厚度0.4mm、表面平直、质地较硬)后构成计数室。
每个大方格的体积是0.1mm3(1mm×1mm×0.1mm),参阅图1,2,3图1 血细胞计数池正面图图2 血细胞计数池侧面图图3 血细胞计数池划线2.容量准确的微量吸管(具有10 ul及20 ul刻度)3.红细胞稀释液(Hayem稀释液)氯化钠 1.0g硫酸钠(Na2SO4.12H2O) 5.0g氯化高汞 5.0g蒸馏水加至200ml过滤后备用此稀释液为等渗性溶液,比重较大,使红细胞易于悬浮,并有防腐作用。
4.光学显微镜。
5.消毒、穿刺用具为75%酒精棉球、干棉球、消毒刺血针。
[方法]1.准确加红细胞稀释2ml于一中号试管中,塞紧管口,并拭净血细胞计数板及盖玻片。
2.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被检人左手无名指尖侧腹部。
3.待酒精挥发后,由左手捏紧取血部位,以右手持消毒穿刺针快速刺入约2~3mm深。
拭去第一滴血后,用微量吸管准确吸血到10ul处,拭去管尖余血,将吸管插到稀释液中迅速的把血液放出,并用上清夜洗净洗管内残存血液,立即轻轻振荡混匀,用消毒干棉球按压穿刺伤口。
血液学检测指标
血液学检测指标人体的血液学检测指标是了解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各项指标,可以了解到身体的器官功能、营养状况、炎症反应、免疫状态等方面的情况。
下面将详细介绍几个常见的血液学检测指标。
1. 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血液中的一种蛋白质,负责携带氧气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通过检测血红蛋白水平,可以了解到人体的贫血程度。
贫血是指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常见的原因有营养不良、失血、慢性疾病等。
2.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主要参与止血过程。
通过检测血小板计数,可以了解到人体的凝血功能。
如果血小板计数过低,会导致出血倾向,而过高则容易形成血栓。
3.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检测白细胞计数,可以了解到人体的免疫状态和炎症反应。
白细胞计数过高可能代表机体有感染或炎症反应,而过低则可能是免疫功能低下。
4. 血糖:血糖是血液中的一种重要指标,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能量来源。
通过检测血糖水平,可以了解到人体的糖代谢情况。
血糖过高可能是糖尿病的表现,而过低则可能是胰岛素过量或胰岛功能异常。
5. 血脂:血脂是指血液中的脂肪物质,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
通过检测血脂水平,可以了解到人体的脂代谢情况。
血脂过高可能是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6. 肝功能指标:肝功能是指肝脏正常运作的能力。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等,可以了解到肝脏的功能状态。
肝功能异常可能是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的表现。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血液学检测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了解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预防一些疾病,保持身体的健康。
定期进行血液学检测是维护健康的重要一环,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起来,并提高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名词解释 -回复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名词解释-回复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是指通过实验室检测手段,对血液及其组成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一门医学技术。
它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疾病的诊断、病情的监测、疗效的评估以及预后的判断等。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血液一般检查:包括血细胞计数、红细胞形态检查、白细胞分类计数等。
2. 血液生化检查:如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等。
3. 出凝血功能检查:如出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
4. 血液免疫学检查:如自身抗体、肿瘤标志物等。
5. 血液遗传学检查:如染色体分析、基因检测等。
以上每一项检查都有其特定的临床意义,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临床血液学检验主要内容
临床血液学检验主要内容
临床血液学检验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项:
1.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生成动力学、形态学和细胞化学等的检验。
2. 止血功能、血栓栓塞、抗凝和纤溶功能的检验。
3. 溶血的检验。
4.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等。
5. 造血功能、免疫系统、肝脏代谢等放置的状况。
6. 炎症标志物,如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等。
这些指标能够体现人体是否处于炎症状态,如感染、疾病反应等。
7. 血液凝集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评估人体止血机制是否合理、血液流变学是否正常。
8. 病毒感染指标,如各种病毒的血清学指标,如HIV、乙肝病毒、C型肝炎病毒、风疹病毒、麻疹病毒等。
9. 肝功能相关检查,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等指标,了解人体肝脏的代谢功能,如肝功能是否正常、肝脏是否受损等。
这些检验可以提供关于人体生理状态和健康状况的信息,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血液学一般检查
57.3
0.250
95.4
59.2
0.255
97.3
61.1
0.260
99.2
63.0
0.265
101.1
64.9
0.270
103.1
66.8
0.275
105.0
68.7
0.280
106.9
70.6
0.285
108.8
72.5
0.290
110.7
74.4
0.295
112.6
吸光度 0.300 0.305 0.310 0.315 0.320 0.325 0.330 0.335 0.340 0.345 0.350 0.355 0.360 0.365 0.370 0.375 0.380 0.385 0.390 0.395
实验一
3.于722分光光度计上以转化液为 空白进行比色测定,波长540nm, 光径1.0cm。
4.通过标准曲线间接求出血液中Hb的含量
吸光度 0.100 0.105 0.110 0.115 0.120 0.125 0.130 0.135 0.140 0.145 0.150 0.155 0.160 0.165 0.170 0.175 0.180 0.185 0.190 0.195
K3Fe(CN)6
Hb
Hi+ CN-
HiCN
[器材]
[标本来源]
1.血红蛋白吸管,5ml吸管 EDTA-K2抗凝全血
2.大试管
或毛细血管采血
3.722分光光度计
[试剂]
血红蛋白转化液(文齐氏液):
氰化钾(KCN)
0.05g
高铁氰化钾[K3Fe(CN)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7.3
0.250
95.4
59.2
0.255
97.3
61.1
0.260
99.2
63.0
0.265
101.1
64.9
0.270
103.1
66.8
0.275
105.0
68.7
0.280
106.9
70.6
0.285
108.8
72.5
0.290
110.7
74.4
0.295
112.6
吸光度 0.300 0.305 0.310 0.315 0.320 0.325 0.330 0.335 0.340 0.345 0.350 0.355 0.360 0.365 0.370 0.375 0.380 0.385 0.390 0.395
2
3
4
[附]HiCN标准曲线绘制和K值计算:
将HiCN标准液倍比稀释(如50g/L、100g/L、150g/L、
200g/L) 后,在所用的分光光度计上 540nm处,光径
1.0cm,以转化液为空白测定各稀释度的吸光度。以标准
品血红蛋白含量为横坐标,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
曲线,或求出换算常数K(K=ΣHb/ΣA)。则通过待测标本
0.450
171.8
0.550
209.9
135.5
0.455
173.7
0.555
211.8
137.4
0.460
175.6
0.560
213.7
139.3
0.465
177.5
0.565
215.6
141.2
0.470
179.4
0.570
217.6
143.1
0.475
181.3
0.575
219.5
145.0
实验一
2.白细胞计数
[原理] 血液用白细胞稀释液(2%醋酸溶液)稀释,使红细 胞溶解,白细胞形态更加清晰后,充入血细胞计数 池,于显微镜下计数一定体积内的白细胞数,经换 算求出每升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
吸光度值查标准曲线或用K值计算血红蛋白浓度
(Hb=K×A)。
标准浓度 50 100 150 200
标准吸光度 0.120 0.260 0.400 0.530
250
200
200
150
150
浓度
100
100
吸光度
50
50
0
0.130 0.260 0.400 0.530
1
2
3
4
实验一
[报告方式] 吸光度: Hb:__g/L(小数点后留一位)
[参考值] 成年男性: (120~160)g/L 成年女性: (110~150)g/L 新生儿: (170~200)g/L [注意事项] 1.试剂因含氰化钾,虽浓度较低,但在配制、保存、
使用中需妥善。 2.标准曲线或K值,应定期检查、校准。 3.722分光光度计的使用:转化液作空白(可共用)。透
射比模式,开盖调0,闭盖调100;吸光度模式比色。
0.480
183.2
0.580
221.4
146.9
0.485
185.1
0.585
223.3
148.9
0.490
187.0
0.590
225.2
150.8
0.495
188.9
0.595
227.1
250
200
200
150
150
浓度
100
100
吸光度
50
50
0
0.130 0.260 0.400 0.530
1
实验一
3.于722分光光度计上以转化液为 空白进行比色测定,波长540nm, 光径1.0cm。
4.通过标准曲线间接求出血液中Hb的含量
吸光度 0.100 0.105 0.110 0.115 0.120 0.125 0.130 0.135 0.140 0.145 0.150 0.155 0.160 0.165 0.170 0.175 0.180 0.185 0.190 0.195
实验一 血液学一般检查
[内容] 血红蛋白测定(氰 化高铁血红蛋白测 定法) 白细胞计数 (White Blood Cell Count)
实验一
1.血红蛋白测定---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 测定法
该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稳定可靠,试剂容易保 存等优点,被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 荐为参考方法,为我国测定血红蛋白首选方法。
准 浓 度 (g/L)
比色杯直径 1cm 仪器号: 20000448
浓度
吸光度
浓度
吸光度
浓度
114.5
0.400
152.7
0.500
190.8
116.4
0.405
154.6
0.505
192.7
118.3
0.410
156.5
0.510
194.7
120.2
0.415
158.4
0.515
196.6
122.1
K3Fe(CN)6
Hb
Hi+ CN-Fra bibliotekHiCN
[器材]
[标本来源]
1.血红蛋白吸管,5ml吸管 EDTA-K2抗凝全血
2.大试管
或毛细血管采血
3.722分光光度计
[试剂]
血红蛋白转化液(文齐氏液):
氰化钾(KCN)
0.05g
高铁氰化钾[K3Fe(CN)6]
0.20g
无水磷酸二氢钾(KH2PO4) 0.14g
Triton X—100
1.0ml
蒸馏水
加至1000ml
上述试剂为淡黄色 溶液,贮存于棕色 瓶中室温保存,其 中非离子表面活性 剂可加速溶血,缩 短转化时间,防止 因血浆蛋白改变引 起的混浊
[操作]
1.取血红蛋白转化液5.0ml加入大 试管中。
2.用血红蛋白吸管吸取全血20µl, 轻拭管尖外余血,并准确调节血柱 液面至20µl。加入到准备好的血红 蛋白转化液底部,并用上清液吸、 吐两次洗净血红蛋白吸管内残余血 液,充分混匀,静置5分钟。
实验一
理原
血液在血红蛋白转化液中溶血后,血红蛋白被 高铁氰化钾[K3Fe(CN)6]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 (Hi),后者与氰离子(CN-)结合生成稳定 的棕红色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在特 定波长(540nm)和光径(比色杯内径 1.0cm)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吸光度,通过用标 准液制备的标准曲线,可求出血红蛋白浓度来。
血 红蛋白标
波长 540nm
浓度
吸光度
浓度
38.2
0.200
76.3
40.1
0.205
78.2
42.0
0.210
80.2
43.9
0.215
82.1
45.8
0.220
84.0
47.7
0.225
85.9
49.6
0.230
87.8
51.5
0.235
89.7
53.4
0.240
91.6
55.3
0.245
93.5
0.420
160.3
0.520
198.5
124.0
0.425
162.2
0.525
200.4
126.0
0.430
164.1
0.530
202.3
127.9
0.435
166.0
0.535
204.2
129.8
0.440
167.9
0.540
206.1
131.7
0.445
169.8
0.545
208.0
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