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教案精品
词语的理解及运用教案
![词语的理解及运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7c8878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bc.png)
词语的理解及运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并理解本节课所学的词语。
2. 培养学生运用词语进行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汉语词语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本节课的词语:快乐、悲伤、高兴、兴奋、沮丧、愉快、轻松、紧张、烦恼、安慰。
2. 分析每个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3. 通过实例练习,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这些词语。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并理解所学的词语。
2. 难点:学会正确运用这些词语。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定情景,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词语。
2. 举例法: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词语的用法。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词语。
2. 讲解词语:分析每个词语的意思和用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实例练习:给出具体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词语进行表达。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以及他们对于词语学习的热情。
2. 小组讨论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按时完成作业,以及作业的质量。
七、教学拓展:1. 词语游戏:设计一些词语游戏,如接龙、拼字等,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所学词语。
2. 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词语进行写作练习,可以是短文、日记或故事。
3. 词语墙:在教室里设立一个词语墙,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词语贴在墙上,并简单解释原因。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难。
2.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下的学习情况和遇到的困难。
3. 自我反思: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九、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
词语理解与应用教案
![词语理解与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d92b07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86.png)
词语理解与应用教案教案标题:词语理解与应用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解释不同词语的含义。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词语进行语言表达和写作。
3. 学生能够运用词语进行阅读理解和写作。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解释不同词语的含义。
2.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词语进行语言表达和写作。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2.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和相关词语的示例。
3. 学生准备纸笔。
教学过程:步骤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示例句子引发学生对词语理解与应用的兴趣,并与学生进行简要的讨论。
步骤2:词语理解(1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词语,并给出简单的定义和示例句子。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和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
步骤3:词语应用(20分钟)教师给学生分发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根据上下文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或完成句子。
学生在完成练习题的同时,教师可以逐个解释答案,并与学生讨论解题思路和词语的应用。
步骤4:阅读理解与写作(20分钟)教师给学生分发一篇短文,要求学生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学生在阅读短文的过程中,要注意理解词语的含义,并将其应用到回答问题中。
完成阅读理解后,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词语进行写作练习,可以是写一篇小短文或完成一个写作任务。
步骤5:总结与反馈(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词语,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反馈。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来检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应用情况,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词语拓展练习作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积极运用所学词语进行写作或口头表达。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的词语理解与应用能力。
可以通过口头表达、书面作业和小测验等形式进行评价,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中考专题复习: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含教案
![中考专题复习: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含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3d71b26294dd88d1d26b4d.png)
【知识梳理】
知识讲解
词类与熟语知识要点
词类与熟语
(一)词类
分类
解说
示例
按
构
词
方
式
语素
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单位,是构词的成分,分为单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
略
成
语
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或词组。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一个词的语言单位。
守株待兔
自相矛盾
谚
语
指多年流传下来的表达民俗的简练而又形象的语句,不少谚语是社会斗争经验或生产知识的总结。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惯
用
语
是口头上常用的习惯用语,大多是三个音节的动宾短语,一般能拆开,在动词与宾语之间可以插进其他成分。
2.词义范围的大小。例如“事件”与“事故”,“事件”范围大,“事故”范围小。
3.词的感情色彩。例如:“教诲”和“教训”,“教诲”是褒义词,“教训”是中性词。“人”和“家伙”,“人”没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家伙”含有轻蔑的感情色彩。
4.词的语体色彩。例如:“吓唬”与“恐吓”,前者是口语,后者是书面语。“黎明”与“拂晓”,前者是一般用语,后者是特殊用语。
吹牛皮、泼冷水、敲竹杠、走过场
歇
后
语
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由前后两部分构成,有时只说前半部分,后半部分省略,所以叫歇后语。
瞎子点灯——白费蜡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格
言
简练而含义深刻并具有教育意义的警句。
初三语文词语解释教案词义辨析与词语用法
![初三语文词语解释教案词义辨析与词语用法](https://img.taocdn.com/s3/m/88698147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3d.png)
初三语文词语解释教案词义辨析与词语用法1.引言语文学习中,词语解释是培养学生准确理解词义的重要环节,也是学习词语运用的基础知识。
本教案旨在帮助初三学生通过对词义的辨析与词语用法的学习,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及表达能力。
2.词义辨析2.1 辨析近义词2.1.1 安详与安宁安详:形容人的神情或环境的宁静平和。
安宁:形容人的心情或环境的平静宁谧。
【例句】老人因孩子们的关心而脸上露出了安详的笑容,整个家庭都充满了安宁的气息。
2.1.2 举止与神态举止:指人的动作及态度。
神态:指人的神情表现。
【例句】小明在演讲比赛中的自信举止赢得了观众的喝彩,同时他的神态也充满了自信。
2.2 解释词语2.2.1 词义解释节俭:指在物质生活上节省,避免浪费。
隐约:形容事物的形象模糊或声音不清晰。
【例句】父亲一直告诉我要节俭,不要浪费食物和时间,因为隐约的未来需要我们珍惜每一分资源。
2.2.2 造句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课后作业的词语,用不少于5个句子进行造句,并在下节课提交。
3.词语用法3.1 词性辨析3.1.1 表示方位的词语上、下、左、右用作副词表示方位时,一般是无后置成分,用作后置修饰时,带有后置成分。
【例句】他向左转了一下,右手拿着行李往下走。
3.1.2 动词与形容词动词: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可接宾语。
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或状态的词,不可接宾语。
【例句】这本书内容很有意思,我看了一整天都没有停下来。
3.2 用法辨析3.2.1 虚词“的”和“地”的用法区别的:用在修饰名词或代词的前面,起形容词性语法作用。
地:用在与句子相关的副词、介词或动词后面,起副词性作用。
【例句】这是我妈妈买的花。
她慢悠悠地走回家了。
3.2.2 能与会的用法区别能:能做、能够做,强调能力。
会:具备技能或知识,能熟练运用。
【例句】他虽然会做很多菜,但是不一定能把每道菜都做得好吃。
4.总结与小结通过本次教学,初三学生们对词语解释、词义辨析和词语用法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初三语文词语解释教案词义辨析与词语搭配
![初三语文词语解释教案词义辨析与词语搭配](https://img.taocdn.com/s3/m/c1f05d5a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3a.png)
初三语文词语解释教案词义辨析与词语搭配课堂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初三语文中常见词语的准确解释。
2. 辨析并正确运用词义相近的词语。
3. 学会合理搭配词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准确解释初三语文常见词语。
2. 辨析词义相近的词语。
3. 能够正确运用词语搭配。
三、教学内容:1. 词义解释解释以下初三语文中常见词语的含义:1) 文化:指一定历史条件下人类特定社会群体所创造出来的思想体系、学问风尚等综合。
2) 习俗:指在特定的地区、社会群体中流传已久、代代相传的行为规范。
3) 传统:指历史上形成并经长期发展、一直延续至今的制度、习惯、信仰等。
4) 研究:指对事物进行系统的分析、探究和推理,以求获得对事物真实本质的认识。
5) 观点:指个人或团体对于事物或问题所持有的看法或立场。
6) 主题:指作文、文章、演讲等的中心思想、内容或核心主导思想。
7) 风格:指作品或文体表现出来的个性化特点、独特的气质。
8) 人物:指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具体人类形象。
9) 意义:指事物内在的或超越其表面现象的价值和意思。
10) 新颖:指与众不同、独具特色的。
2. 词义辨析与搭配通过辨析以下词语的不同之处,并合理运用于例句中:1) 忠诚与忠心2) 引人注目与显眼3) 优点与长处4) 聪明与聪慧5) 积极与主动例句:1) 他对国家毫无保留的奉献表现出了他的忠诚/忠心。
2) 她身穿一身鲜红的衣服,在人群中非常引人注目/显眼。
3) 这项工程的设计考虑到了各种情况,它的优点/长处在于它的灵活性。
4) 她年纪虽小,但思维敏捷且聪慧/聪明。
5) 这孩子做事总是积极/主动,不需要别人提醒。
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解与练习结合,通过解释词义与辨析词义相近的词语进行学习。
2. 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词语含义的理解,并运用于例句中实际操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学生已学过的相关词语,引发学生思考和回忆。
2. 解释词义:依次对上述词语进行简明扼要的解释,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教案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e93ece50e2524de4187e09.png)
1、了解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地理解;
2、联系生活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章中有关生词和新生词语在语境中的恰当意义;
教 学 过 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参与方式
一、考点指津
从考试内容来看,通常涉及以下四个方面的知识:①理解、掌握基本篇目中的常用词语,做到会读、会写、会解释、会运用;②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③辨析一些同义词、反义词;④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能辨析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例5】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你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③忽视语境,不分范围。
【例6】只要你设身处地,到抗震救灾第一线去,你就不能不为我们子弟兵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
【例7】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二、考点呈现。
(1)汉字书写考查的类型:①根据拼写,直接写出汉字;②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写出相应的汉字;(2)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成语的运用考查的知识点:①了解成语的感情色彩,能辨析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②理解成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4)成语误用知识归纳:
①望文生义,故意曲解。
【例1】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负众望,结果落选了。
④违情背理,不合逻辑。
“不合逻辑”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
【例8】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⑤混淆情感,褒贬不分。
例9】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例10】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初三语文教案词语解释与运用
![初三语文教案词语解释与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a4de016c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90.png)
初三语文教案词语解释与运用教学目标:
1. 掌握常用语文词语的解释和运用方法;
2. 提升学生语文词汇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语文词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
1. 词语解释与辨析;
2. 词语运用与拓展。
教学过程:
一、导入(15分钟)
1.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如通过一个小故事、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提问学生对课堂主题的初步认识,激发学生思考与参与。
二、知识讲解(30分钟)
1. 讲解常用语文词语的解释与辨析,可以通过对一些常用词语进行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词语的具体意思和使用场景。
2. 引导学生运用上述词语,构造新的语句,在实际应用中加深对词语意义的理解。
三、练习与活动(40分钟)
1. 针对学生的词语掌握程度,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要求学生根据具体句子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或进行词语辨析。
2. 分小组进行词语运用的游戏,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巩固词语的正确使用。
四、课堂总结(10分钟)
1. 要求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词语和运用方法;
2.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或问题,进行讨论解答。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相关词语运用的作业;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提高词语积累量。
六、教学反思(5分钟)
1. 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估和总结;
2.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并制定下节课的教学计划。
(以上为教案体例,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本文举例为“初三语文教案词语解释与运用”,注意避免出现原题目,同时呈现整洁美观的排版。
)。
词语的理解及运用教案
![词语的理解及运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b23045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f4.png)
词语的理解及运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词语,并能够正确理解其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词语进行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
3.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乐于积累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选取了五个词语,分别是:津津有味、随心所欲、千奇百怪、五颜六色、自言自语。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五个词语的正确意义及用法。
2. 难点:培养学生能够在实际语境中灵活运用这些词语。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感受和理解词语。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正确运用词语。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词语,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词:介绍本节课的五个新词语,讲解其意义和用法。
3. 实例演示: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感受和理解新词语。
4.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新词。
5.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新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心得。
6.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正确运用新学词语。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新词语的认知。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9. 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练习反馈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新学词语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形式,评估学生对新学词语的运用能力。
3.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七、课后作业:1. 抄写本节课的五个新词语,每个词语抄写五遍。
2. 运用本节课学到的词语,写一段话,描述自己的一天。
3. 选择一个新词语,查找一个例句,明天在课堂上分享。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行词语接龙游戏,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反应能力。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题一 词语理解与运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题一 词语理解与运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a82d73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ba.png)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题一词语理解与运用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题一词语理解与运用,主要让学生通过复习词语理解与运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材内容涵盖了九年级下册的主要词语,包括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等,以及它们的用法和搭配。
通过复习,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类词语,并能在实际阅读和写作中正确运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词语理解和运用能力。
但在复习阶段,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较为复杂或易混淆的词语用法和搭配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学生进行重点辅导,帮助他们巩固和提高词语理解与运用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九年级下册的主要词语,包括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等,并理解它们的用法和搭配。
2.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使他们在实际阅读和写作中能够正确运用各类词语。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复习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九年级下册的主要词语,并能在实际阅读和写作中正确运用。
2.难点:对一些复杂或易混淆的词语用法和搭配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词语的用法和搭配。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提高词语理解与运用的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练习题等。
2.提前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他们预习。
3.准备教学课件和板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词语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九年级下册的词语,为新课的复习奠定基础。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本节课要复习的主要词语,包括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等,并简要讲解它们的用法和搭配。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内的词语操练。
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向其他小组展示本组的词语运用成果。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教案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2accd5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3c.png)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并理解本节课所学的词语。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生词语进行口语表达和书写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词语讲解:本节课将讲解五个词语,分别是“高兴”、“快乐”、“喜欢”、“热爱”、“世界”。
2. 词语练习:通过各种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词语,提高运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词语的含义、用法和搭配。
2. 练习法:通过各种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词语。
3.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五个词语。
2. 讲解词语:分别讲解“高兴”、“快乐”、“喜欢”、“热爱”、“世界”的含义、用法和搭配。
3. 练习巩固:设计各种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词语进行口语表达和书写。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五、课后作业:1. 抄写本节课所学的五个词语。
2. 用所学的词语造句,并写在日记中。
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对问题的思考能力。
2. 练习成果评估:检查学生练习册和作业本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开展词语接龙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的词语。
2. 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的词语进行创作。
3. 推荐学生阅读有关词语的书籍或文章,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八、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词语的图片、例句和练习题。
2. 练习册:提供相应的练习册,供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和课后巩固。
3. 作业本:为学生提供作业本,用于记录学生的课后作业和评估结果。
九、教学建议:1. 注重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水平,因材施教,给予个别辅导。
2. 创设情境:通过生活实例和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词语。
词语的理解及运用教案
![词语的理解及运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4e143b87c24028915fc3c8.png)
词语的理解及运用教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对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词语做到会读、会写、会解释、会运用。
2、能够对同义(近义)词进行区别和辨析。
3、结合具体语境对词语进行动态的理解与感悟。
词语的理解及运用相关解读:新课标对现代文阅读的评价要求是,“具体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正确理解常用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理解和分析一篇文章的基础。
词句理解指的是,根据阅读文章的具体语境,通过推断、分析等方法,正确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重要句子的含意。
这是中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之一。
中考回望:例1:2001年深圳中考第10题“研究人员发现真正能产生扬尘的是一些干旱农田和退化牧场”句中的“一些”能不能去掉?为什么?(3分)答:不能(1分);因为使用"一些"这一修饰限制成分,准确地说明了产生扬尘的只是部分干旱农田和退化牧场,不是所有干旱农田和退化牧场都产生扬尘。
(2分)。
例2:2001年深圳中考第15题①年复一年,奇迹总是带着音响和香味从我身边经过,我爱着、祈求着这种奇迹--却始终没有理解;现在,奇迹已在眼前,但我却没有看见它是如何来临的,我看不到幼芽的外衣如何裂开,看不到第一道温柔的泉水如何在阳光下微微颤动。
②突然间,到处是一片繁花似锦,树上点缀着明晃晃的叶子,或者是一朵朵泡沫般的白、公花,鸟儿欢唱着在温暖的蓝天上划出一道美丽的弧形。
A 虽然我不曾亲眼目睹奇迹是如何来临的,但是奇迹确实已经变成了现实,枝叶繁茂的树林形成了拱形,远处的山峰在发出召唤。
B 去尽情享受新一年的春天吧!③我觉得,每一个新的春天总比上一个更为美丽,但是也总比上一个消逝得更为迅速。
从前,我还是一个孩子时,那时的春天多么的漫长,简直是没有尽头!而今年的春天却多么的__________________;春天匆匆的脚步,让我追寻这瞬间的奇迹。
第15题:第一段最后一个词“颤动”用得生动、传神。
词语理解与运用教案
![词语理解与运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53c630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c4.png)
词语理解与运用教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的内容为词语理解与运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词语的基本概念与特点;2. 学会词语分类及常见汉字词义的拼音读音;3. 能够发现词语的内涵与外延,并掌握常见词语的正确使用方法;4. 掌握词汇拼写与用法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素质。
【三、教学重点】1. 词语的内涵与外延;2. 常见词语的正确用法。
【四、教学难点】1. 词语的外延与内涵的理解;2. 词语的多义性与歧义性的分辨。
【五、课时安排】本教学设计为一学时,具体时间安排如下:1. 词语的基本概念与特点(20分钟);2. 词语分类及常见汉字词义的拼音读音(20分钟);3. 词语的内涵与外延(30分钟);4. 常见词语的正确用法(30分钟)。
【六、教学方法】本教学设计采取“讲授+演示+互动”的教学模式,其中,讲授环节及演示环节由教师主导,互动环节则由学生自主组织与合作完成。
【七、教学步骤】一、词语的基本概念与特点1. 让学生回忆下一期中学过的相关概念2. 引导学生认识词语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二、词语分类及常见汉字词义的拼音读音1. 根据“意思的不同,词语的分类”为主线,引导学生体会和理解相关概念2. 常见汉字词义的认识和拼音读音的学习三、词语的内涵与外延1.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内涵和外延2. 以常见词语为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辨别内涵和外延四、常见词语的正确用法1. 利用学生通过网络自行搜索和收集常见词语的材料2. 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地使用常见词语【八、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掌握课堂上所学内容的情况,并督促学生把缺乏的知识弥补补齐;2. 总结课堂上的不足之处,对有待改进的地方进行调整和完善。
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教案设计
![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6068f37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56.png)
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教案设计教案标题: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教案设计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词语进行表达和写作。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
2.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词语进行表达和写作。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运用多个词语进行连贯的表达和写作。
2. 学生能够理解词语的词义辨析。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词语卡片。
2. 教师准备多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例句。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词语卡片,让学生猜测这个词语的意思。
2. 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个词语的含义。
步骤二:词语理解(15分钟)1. 教师出示多个词语卡片,让学生分组合作,根据词语的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2. 学生将理解的词语写在小黑板上,教师帮助学生纠正。
步骤三:词语运用(20分钟)1. 教师出示多个例句,让学生根据上下文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2. 学生将填空的词语写在小黑板上,教师帮助学生纠正。
步骤四:词语辨析(15分钟)1. 教师出示两个或多个近义词,让学生分组合作,根据上下文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2. 学生将填空的词语写在小黑板上,教师帮助学生纠正。
步骤五:巩固练习(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篇短文,让学生根据上下文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2. 学生将填空的词语写在小黑板上,教师帮助学生纠正。
步骤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词语,并复习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 教师布置相关的词语练习作业,以巩固学生的词语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自行查找相关的词语例句,扩展自己的词汇量和词语运用能力。
2.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词语进行写作,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九年级语文词语解释教案
![九年级语文词语解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cc7c45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32.png)
九年级语文词语解释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并正确运用词语解释的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词汇运用能力。
教学准备:1. 确定要教授的词语,例如:繁华、淹没、伴随、绽放等。
2. 准备相关的例句和图片以辅助学生理解。
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新词教师可以通过出示图片或讲述实际事例的方式引入新的词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 词语解释教师给学生分发课前准备好的解释材料,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解释,理解其中的含义。
Step 3 例句理解教师展示准备好的例句,并带领学生解读其中的含义。
学生可以提问,教师也可以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思考。
Step 4 学生解释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词语,编写自己的词语解释。
鼓励学生使用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同时可以提供参考答案作为辅助。
Step 5 学生呈现每个小组轮流呈现他们的词语解释,其他同学可以提出问题或给予评价。
教师及时纠正错误,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词语。
Step 6 拓展运用要求学生将所学词语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可以是对任意话题的写作。
鼓励学生使用适当的词语解释,提高作文的表达能力。
Step 7 总结反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包括新词的掌握情况、自己的理解和使用情况等。
学生也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
Step 8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作业可以是选择题、填空题或写作练习。
通过以上教学步骤,学生能够在理解词语基本含义的基础上,将词语运用到实际的语境中,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和词汇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既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使学习过程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三语文复习教案词语的深入辨析与运用
![初三语文复习教案词语的深入辨析与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eb026d4e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04.png)
初三语文复习教案词语的深入辨析与运用初三语文复习教案:词语的深入辨析与运用第一部分:词语的深入辨析一、动词辨析1. 友谊与爱情,佳宾同维系。
友谊中的“维系”应为什么词语?答案:维系解析:动词“维系”表示坚持、保持某种状态或关系。
这句话中,表达的是友谊的维持与坚持,因此选用“维系”。
2. 那位艺术家一生致力于创作,他的作品感染了无数人。
此处的“感染”是否恰当?答案:感染解析:动词“感染”可以表示通过沟通、交流或作品等引起情感、思想或行为上的改变和影响。
在这句话中,艺术家的作品对人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使用“感染”是准确的。
3. 虽然他们从未见过面,却彼此互相关心。
这句话中,“关心”的应该用什么词语代替?答案:关心解析:动词“关心”表示对他人的状况、利益等表示关切、体贴。
这句话中,两个人彼此关心对方,因此使用“关心”是合适的。
二、形容词辨析1. 这幅画的颜色非常鲜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此处的“鲜明”是否适当?答案:鲜明解析:形容词“鲜明”表示颜色、音调等明亮、鲜艳、清晰等特征,与“强烈的视觉冲击”相符,因此使用“鲜明”是准确的。
2. 这场比赛激烈异常,双方你来我往、相互攻防。
这里的“激烈”是否符合语境?答案:激烈解析:形容词“激烈”表示程度高、强度大,用于描述比赛等竞争性活动,与“双方你来我往、相互攻防”的情景相吻合,因此使用“激烈”是正确的。
3. 他的表现十分活跃,班上的同学都对他刮目相看。
这里的“刮目相看”是否准确?答案:刮目相看解析:动词短语“刮目相看”表示因对某人的行为、表现等而产生新的看法、评价。
这里指的是同学们对他的表现感到惊讶并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因此使用“刮目相看”是准确的。
第二部分:词语的运用一、词语搭配1. 安全意识是一种自我保护的_______。
答案:觉悟解析:根据句子提供的语境,“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之间具有因果关系,表示在意识到安全问题后,自我保护的意识觉醒或增强。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教案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868678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e4.png)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并理解本节课所学的词语。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词语进行口语表达和书写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汉语词语的兴趣和敏感度。
二、教学内容:1. 词语的定义与分类。
2.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3. 词语的辨析与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本节课所学的词语,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 难点: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词语进行口语表达和书写。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词语的定义、分类和用法。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词语辨析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任务驱动法:布置相关的口语表达和书写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词语。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简单的口语交流,引导学生关注词语的使用。
2. 新课内容:讲解本节课所学的词语,包括定义、分类和用法。
3. 词语练习:进行相关的词语辨析和练习,巩固学生的理解。
4. 口语表达任务:布置一个简单的口语表达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词语进行交流。
5. 书写任务:布置一个简单的书写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词语进行写作。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通过课堂参与、练习完成情况和任务成果来进行。
2. 关注学生在口语表达和书写中的准确性、流畅性和创造性。
3.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巩固所学词语。
2. 组织词语竞赛或游戏,增加学生对词语学习的兴趣。
3. 鼓励学生进行词语创新,如创作短文、故事或诗歌等。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提供丰富的词语学习内容。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练习材料:准备相关的练习题和任务,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九、教学进度安排:1. 每节课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新词语的学习和练习。
2.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3. 在一个学习阶段结束后,进行一次全面的复习和评估。
初三语文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教案
![初三语文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102f07360cba1aa911da31.png)
2014年上云龙中学九年级语文复习教案主备人吴声云执教者上课时间月日第周星期课题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计划课时 1教学目标1.掌握近义词的辨别,能够运用到解题中2.学会正确运用关联词语教学重点近义词的辨析和关联词语的运用教学难点近义词的辨析一.导入新课二.考点分析中考对词语的考查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词语的解释、近义词的辨析、关联词语的选用、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运用词语写一段话等。
常考题型主要有两种:填空题、选择题。
词语考查素材主要源于课文注释及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
2014年中考对词语的考查将仍然包括词语的解释、近义词的辨析、关联词语的选用、成语的运用等。
考查形式上还将以填空题、选择题为主。
其中部分省市会结合所选阅读材料,考查对词语的选择与运用。
三.[2013·陕西] 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历史________(蕴藏蕴含蕴蓄)着兴盛衰亡的深刻哲理,历史图片展《复兴之路》让我们深切体会到:道路决定命运,发展才能自强。
(2)莫言认为:创作必须和个人经验相结合,这样才有可能写出人物栩栩如生、语言丰富多彩、结构________( 别开生面别出心裁别具匠心)的文学作品。
四.方法总结(一)辨析近义词1.从词的构成上分析。
如“周密——严密——精密”,其辨析重点在“周、严、精”三字上,“周”意在全,“严”意在紧,“精”意在细。
2.从词语意义上辨析。
辨析过程中,可根据语意的轻重来判断,如“优良——优秀”,语意前轻后重;也可根据范围的大小来判断,如“战役——战争”,范围前者小而后者大,又如“教学——教育”,范围前者小而后者大。
3.从词语的感情色彩上辨析。
如“鼓励——鼓动”两词,前者是褒义词,后者是贬义词;又如“机智——狡猾”,前者是褒义词,后者是贬义词。
4.从语体色彩上辨析。
一般地说,口语表达比较亲切、和谐,书面语表达则严肃、庄重。
如“妈妈——母亲”,前者是口语表达,较亲切,后者是书面语表达,较庄重;又如“惦记——思念”,前者用于口语,后者用于书面语。
初中词语运用 教案
![初中词语运用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9819a3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d2.png)
初中词语运用教案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语文教学中,词语的运用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他们在阅读和写作中更加得心应手,本节课将针对初中生词语运用能力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量的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热爱语文、主动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1. 词语的含义与分类2. 词语的运用方法3. 词语的辨析与搭配4. 实践练习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词语,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词语的含义与分类教师简要讲解词语的含义、用法和分类,帮助学生系统地认识词语。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 讲解词语的运用方法教师分析一些典型的词语运用实例,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运用方法。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区分词语的用法和搭配,提高他们的运用能力。
4. 实践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运用所学词语。
练习题可以包括填空、改写、造句等类型。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必要的指导和鼓励。
5.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拓展阅读材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6.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可以包括抄写、背诵、练习等类型。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 练习成果:评估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检查他们对词语运用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作业、测试成绩等,分析他们的学习效果。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相信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掌握词语运用技巧,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会更加得心应手地运用词语,为沟通和表达提供便利。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教案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fbf208580216fc700afda8.png)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与运用课内外常见的词语;2、了解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辨析常见的同义词、多义词、反义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及表达效果;教学重点:了解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辨析常见的同义词、多义词、反义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及表达效果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试题类型探究(一)、关联词的辨析选用关联词有两种:一种是单独的关联词,如“那么”、“因而”等;另一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而形式的关联词,如“因为……所以……”、“即使……也……”等。
使用最多的是第二种形式即成对出现的关联词。
成对使用的关联词,每一对都表示特定的语法关系,它们的搭配是固定的,不能随意调换。
不管是哪一种形式,要正确选用,均需借助对句意的把握。
例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泸州油纸伞作为一项民间工艺,太追求时尚,失去了油纸伞本身的文化韵味,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文化元素,会拥有更多的消费者,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A. 因为所以即便也B. 如果那么即使也C. 如果就只有才D. 因为所以不但而且(二)、结合语境辨析选用词语解答这类题,首先要辨析选项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然后读懂语段或语句的意思,二者结合,综合考量,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1)香港今日的______归根到底是香港同胞创造的,也是同祖国内地的发展和支持分不开的。
(2)秋天像一个穿着金色裙的仙女,她用轻飘的衣袖______去了太阳的焦热,将明亮和清爽______给大地。
A.繁荣扫抛B.繁荣拂撒C.繁华拂抛D.繁华扫撒(三)、解释词语的语境义把握好词语的语境义,要本着“词不离句”的原则加以分析推敲,才能准确地理解。
词语理解运用教案
![词语理解运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be4033eefdc8d376ee32a4.png)
中考总复习——词语理解运用教学知识与技能:1、了解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2、辨析常见的同义词、多义词、反义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3、联系生活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章中有关生词和新生词语在语境中的恰当意义;4、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教学过程与方法:多媒体教学,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1、了解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地理解;2、联系生活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章中有关生词和新生词语在语境中的恰当意义;3、正确运用成语。
课时:3课时学习过程:正确理解与运用课内外常见的词语;了解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辨析常见的同义词、多义词、反义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及表达效果;联系生活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章中有关生词和新生词语在语境中的恰当意义;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一、词语的意义包括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本义是指词的起源义,即词的最初的意义。
1、如“钢铁”中的“铁”指: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引申出来的并经过推演发展而产生的意义。
2、如“手无寸铁”的“铁”指:比喻义是以词的本义或引申义的比喻用法而形成的意义。
3、如“铁证如山”的“铁”比喻:1、金属元素。
2、刀枪等。
3、坚定不移。
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为将物资及时送到灾区,政府开辟了绿色通道。
(指方便快捷的途径、优惠政策等)B.为了满足人们健康的需要,厂家纷纷推出了绿色食品。
(指绿颜色蔬菜)C.“明星学院”吸引了不少的阳光少年。
(指活泼、富有生气的少年)D.教育厅要求各高校实行阳光招生。
(指公开、公平、公正的招生)“绿色”本指绿颜色,这里的“绿色食品”指的是符合环保要求,无公害、无污染的食品。
故答案选B。
例2[2011·绍兴] “给力”,毫无疑问是当今最流行的网络热词,在使用过程中它被不断赋予新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2013·陕西] 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历史________(蕴藏 蕴含 蕴蓄)着兴盛衰亡的深刻哲理,历史图片展《复兴之路》让我们深切体会到:道路决定命运,发展才能自强。
(2)莫言认为:创作必须和个人经验相结合,这样才有可能写出人物栩栩如生、语言丰富多彩、结构________( 别开生面 别出心裁 别具匠心)的文学作品。
四.方法总结
(一)辨析近义词
1.从词的构成上分析。
如“周密——严密——精密”,其辨析重点在“周、严、精”三字上,“周”意在全,“严”意在紧,“精”意在细。
【关键字】教案、教案、语文
2014年上云龙中学九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主备人
吴声云
执教者
上课时间
月 日第 周星期
课 题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计划课时
1
教学目标
1.掌握近义词的辨别,能够运用到解题中
2.学会正确运用关联词语
教学重点
近义词的辨析和关联词语的运用
教学难点
近义词的辨析
一.导入新课
二.考点分析
中考对词语的考查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词语的解释、近义词的辨析、关联词语的选用、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运用词语写一段话等。常考题型主要有两种:填空题、选择题。词语考查素材主要源于课文注释及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
2.从词语意义上辨析。
辨析过程中,可根据语意的轻重来判断,如“优良——优秀”,语意前轻后重;也可根据范围的大小来判断,如“战役——战争”,范围前者小而后者大,又如“教学——教育”,范围前者小而后者大。
3.从词语的感情色彩上辨析。
如“鼓励——鼓动”两词,前者是褒义词,后者是贬义词;又如“机智——狡猾”,前者是褒义词,后者是贬义词。
五.
教学后记:
4.从语体色彩上辨析。
一般地说,口语表达比较亲切、和谐,书面语表达则严肃、庄重。如“妈妈——母亲”,前者是口语表达,较亲切,后者是书面语表达,较庄重;又如“惦记——思念”,前者用于口语,后者用于书面语。
5.从语法功能上辨析。
在辨析过程中根据搭配的对象来判断,如“颁布——颁发”两词,“颁布”通常和法律、法规、条例等词相搭配,而“颁发”侧重于授予、发出,对象通常是证书、奖品等。还可根据造句的习惯来判断。如“就义——献身”,可以说“英勇就义”,也可以说“英勇献身”,而“献身革命”就不能说成“就义革命”。
(二)填充关联词语的方法
1.所填关联词语要符合语句表达的具体内容,语句结构所表达的是怎样的意义关系,就选取与之相应的关联词语。
2.在运用和填充关起意义和关系上的混乱。
3.如果要求填充的题是由几个复句组成的较长的文字,那么就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总观全题,分清这段文字有几个复句、几个分句;二是在总观的基础上再推敲同一复句中各分句的意义关系、复句与复句的层次关系,根据不同的关系,选出不同的关联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