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教师展示原始地球的图片。
教师播放化学进化过程的flash 动画
学生看图描述原始地球的环境,生命诞生的条件。
学生利用flash开展交互活动。学生完成拼图和排序的操作。
教师截取导入视频“原始地球“的关键画面,展示出来学生分析。
教师制作flash动画,加强学生对进化历程的直观认识。
探究
教师播放“米勒实验“视频和中国合成胰岛素实验视频。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准备---利用互联网,学生课前查阅生命起源的假说,提高学生的搜集整理资料能力。
2、导入---以网络下载并剪辑后的“原始地球“视频情景导入课题,激发兴趣、做出铺垫。
3、活动---通过翻题板形式,随机确认各自的辩论观点,展开辩论,了解各假说,确立观点。
学生观看视频,分析得出生命化学进化的实验证据。
网络下载视频,并适当剪辑。
建构
师生共建概念图
利用触发器功能制作ppt翻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翻版和补充,梳理本节知识。
评价
课堂达标测试题
限时完成、同桌互批
实物投影展示规范答卷,鼓励性评价
七、教学特色
1、充分利用的网络资源。学生课前搜集、课上交流有关生命起源的各种假说,关于生命起源的新证据等,培养学生收集网络资料的能力、交流表达的能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教师从网络下载相关视频,进行剪辑和整合,截取图片并制作flash动画和多媒体课件。
2、充分利用了信息化教学技术。如视频的剪辑播放、flash动画、动画拼图和排序、设计翻题版、概念图的制作、多媒体实物投影的展示活动等等。
3、加强师生的交互活动。通过flash的交互活动和师生共建概念图,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生命的起源初中生物教案
生命的起源初中生物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生命的起源理论,了解不同的假说和证据,并能够分析这些证据并表
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目标:
1. 了解不同的生命起源理论;
2. 掌握重要的生命起源证据;
3. 能够分析生命起源理论的优缺点,形成自己的观点。
教学内容:
1. 生命的起源理论:进化论、创世论、化学进化论等;
2. 生命起源的证据:化石记录、分子生物学证据等;
3. 生命起源理论的争议和讨论。
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以问题引导: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引起学生思考。
2. 教学:教师简要介绍不同的生命起源理论,并引导学生讨论各自的看法。
3. 活动:学生小组合作,通过资料搜索和讨论,研究生命起源的证据,并展示结果。
4. 总结:教师总结生命起源的理论和证据,并帮助学生评价各种理论的优缺点。
5. 提出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哪种生命起源理论更具说服力?为什么?教学评价:
1. 学生小组展示和互动评价;
2. 讨论中表达思考和观点;
3. 作业:写一篇文章,分析自己对生命起源理论的看法并陈述理由。
扩展活动:
1. 生命起源实验:模拟原生生物的实验;
2. 参观科学博物馆,了解更多的生命起源证据;
3. 小组辩论:辩论不同的生命起源理论。
教学资源:
1. 课本资料;
2. 网络资源;
3. 科学实验器材。
3.1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内容:本教学内容属于人教版生物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中的第一节,具体内容包括:神创论没有事实依据;巴斯德实验推翻了“自然发生说”;科学家普遍认同“化学进化学说”。
本节内容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地球上的生命从哪里来?(二)教材中的地位和功能:地球上的生物丰富多彩,形态万千,它们都是由最初的原始生命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演化而来,生物之间有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
本章内容是在“生物的生殖和生长发育”和“遗传和变异”两章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是学习后续知识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有关生命起源的知识一直是学生非常感兴趣、想探索的话题。
学生在小学就接触过关于生命起源的相关知识,有些同学听说过神创论,还有些同学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源于宇宙,但对最原始的生命是怎样出现的?宇宙中的最原始生命是如何出现的却不甚清楚。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同生物学的结论都来源于实验证据,并且具有一定的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知道有关生命起源的假说,认同海洋化学起源说这一假说,并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生命起源奥秘的热情。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神创论”、“自然发生说”和“海洋化学起源说”等有关生命起源学说的主要观点(2)描述多数学者公认的“海洋化学起源说”的大体过程2•能力目标:(1)比较关于生命起源的一些观点,评价它们的科学性;提升处理信息的能力。
(2)分析巴斯德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分析米勒实验装置及结果,学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逐步提高。
(3)学习科学家利用证据和逻辑进行科学推测的方法3•态度情感价值观:(1)分析科学实验成果确立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的观点,感受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相信科学拒绝迷信。
(2)学生能够认同化学进化论的观点。
(3)学生能够认同科学研究和人的认识是逐步深入、不断发展的过程。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的基本理论。
2. 让学生理解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过程。
3. 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1.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理论。
2. 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1.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2. 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过程的详细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理论和过程。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多媒体设备。
2. 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第一章:生命的定义与特征1.1 生命的定义1.2 生命的特征第二章: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理论2.1 原始地球环境2.2 化学进化论2.3 智能设计论第三章: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过程3.1 生命的起源过程概述3.2 生命的起源过程详细解析第四章:生命的起源与进化4.1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的关系4.2 生物进化的证据与机制第五章:地球上生命的多样性5.1 生物分类与生物多样性5.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六、生命的起源与地球科学6.1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6.2 地球生命的宜居条件6.3 地球科学在生命起源研究中的应用七、天体生物学与生命起源7.1 天体生物学的概念7.2 宇宙中生命的可能性7.3 地外生命探索的进展与挑战八、生命的奇迹与生命科学的未来8.1 生命的奇迹:极端环境中的生命8.2 生命科学的未来:合成生物学与人工生命8.3 生命科学的伦理与责任九、实验与探究:模拟生命起源9.1 实验设计:从无机物到有机物9.2 实验操作:实验室模拟原始地球环境9.3 结果分析与讨论:探索生命起源的可能性10.1 生命的起源:一个未解之谜10.2 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生命的定义与特征:理解生命的本质和特征是探讨生命起源的基础。
学生应掌握生命的基本特征,如新陈代谢、生长、繁殖、适应环境的能力等,并能够区分生命与非生命的界限。
八年级下册第一节《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f.课后反思:教师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4.教学评价设想: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讨论、实验等,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b.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形式,了解学生对生命起源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教学提供反馈。
3.拓展阅读作业:
a.推荐学生阅读与生命起源相关的科普书籍,如《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等,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b.观看与生命起源相关的纪录片,如《生命之源》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生命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化历程。
4.思考题作业:
a.针对本节课的难点内容,设计若干思考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如“原始生命的诞生需要满足哪些条件?”“生物大分子合成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难?”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以下是本章节的具体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生命的多样性图片,引发学生对生命起源的好奇心。
2.基本概念:讲解生命起源的基本学说和证据,如化学进化论、深海热液口假说等。
c.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激发他们的内在学习动机。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以问题导入: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生命是如何在地球上诞生的吗?”引发学生对生命起源的思考。
2.图片展示:展示地球生命的多样性图片,包括原始生命形态、古生物化石等,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和丰富性。
《生命的起源》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1节《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3.尝试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推测。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尝试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推测。
【教学难点】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尝试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推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建议播放视频:【情境素材】生命的发生和发展。
【学生】观看视频。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就教材第2页的3个问题展开讨论。
【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全班交流、讨论。
【教师】总结、评价。
二、讲授新课(一)生命是自然发生的吗?【教师】介绍“自然发生论”的基本观点。
【学生】认真听讲,思考“自然发生论”是否可靠。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页内容,概述雷迪的实验过程和结论。
【学生】阅读教材。
【教师】小结雷迪的实验过程和结论:实验过程:在四个无盖的瓶里放进不同的动物肉块;同时,在四个带盖的瓶里也放进肉块,并用石蜡密封瓶口。
雷迪看到,一群苍蝇在开口的肉块周围活动,随后的观察发现苍蝇产下了卵。
过一段时间后,开口瓶里的腐败肉块生蛆,而蜡封瓶里的腐败肉块没有生蛆。
实验结论:蛆是由苍蝇的卵孵化的。
实验改进:雷迪改用纱布代替石蜡封住瓶口,空气能够进去,但苍蝇飞不进去。
结果,网罩的瓶里腐肉不能生蛆,无网罩的瓶里腐肉生蛆。
【教师】雷迪去世后,人们在用显微镜观察腐肉时,发现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
于是,又有人认为,虽然肉眼可见的生命不能自然发生,但是肉眼看不见的生命还是可以自然发生的。
为了继续研究生命能否自然发生的问题,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进行了著名的“鹅颈烧瓶”实验。
播放演示动画:【知识探究】巴斯德的实验,指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概述巴斯德的实验过程和结论。
【学生】观看动画,结合教材,概述巴斯德的实验过程和结论。
【教师】小结巴斯德的实验过程和结论:实验过程:巴斯德在鹅颈瓶中放入培养液后灭菌。
经过较长的时间后,鹅颈瓶中的培养液没有变质,也没有产生生命。
生命的起源教案初中生物
生命的起源教案初中生物
年级:初中
教案标题:生命的起源
教学目标:
1. 了解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及其演化过程。
2. 掌握生命起源的几种理论。
3. 讨论生命的起源对生物学研究的影响。
教学重点:
1. 生命的起源及其演化过程。
2. 生命起源的几种理论。
教学难点:
1. 探讨生命的起源的复杂性。
教学准备:
1. 准备PPT演示文稿。
2. 生命起源的几种理论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生命的起源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分享观点(15分钟)
1. 讨论生命的起源的几种理论,如生命泡说、原核生命说、共生说等。
2.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生命起源的看法,并就不同理论进行讨论。
三、PPT讲解(15分钟)
教师通过PPT演示,介绍生命起源的几种理论及其证据,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命的起源。
四、小组讨论(15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根据所学知识,讨论并总结生命的起源对生物学研究的影响。
五、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的学习任务和思考问题。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探讨生命的起源在今后的生物研究中的意义。
2. 可探讨生命起源的新理论及其研究进展。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生命的起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加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好奇心,也激发了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幼儿园生命的起源教案
幼儿园生命的起源教案教案主题:幼儿园生命的起源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生命的起源,并认识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区别。
2. 能够通过亲身体验、观察和实验等方式初步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分类、繁殖等。
3. 能够通过学习实践,培养爱护生命的意识,发展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什么是生命?2. 人类与其他生物的不同。
3. 生物的基本特征。
4. 生物的分类。
5. 生物的繁殖方式。
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2. 问题解决法3. 观察法4. 实验法教学资源:1. 《生命的起源》绘本2. 电脑、投影仪、PPT3. 实验器材:分别放一些豆子、米饭、玉米、花生入不同的杯中。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引起幼儿们对生命的认知和好奇心。
2. 引导幼儿们关注自己和身边的各种生物,问:你们身边有哪些生物?它们和我们有什么不同?3. 出示绘本《生命的起源》问:你们知道书名的意思吗?生命从哪里来的?二、探究(25分钟)1. 通过启发性问题让幼儿们自主思考:什么是生命?我们怎样才能知道一种物体有没有生命?2. 通过实验让幼儿们了解“生命”的特点,引导幼儿们观察、探究并发言,实验结果呈现出来时,引导幼儿们描述出每种食物的变化,帮助幼儿们理解干粮发芽与其他物质的不同之处。
3.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生物的图片,引导幼儿们鉴别它们的共同特征和不同之处,并带领幼儿们认识并了解生物的分类。
三、总结与归纳(15分钟)1. 通过展示实验结果让幼儿们回顾刚刚的实验内容,总结出“生命”的基本特点。
2. 教师提问:干粮为什么会发芽?如何让植物长得更健康?并得到幼儿们的解答。
3. 引导幼儿们学习生命的分类。
四、评价(5分钟)1. 通过教师评价和幼儿们自评的方式,评价幼儿对于生命的观念有没有变化?认知水平是否提升?探究能力是否增强?五、课后拓展1. 自然观察:干粮发芽后的变化,植物生长的周期和方式等。
2. 课外阅读:《奇妙的植物》,《春蚕秋蝉》,《动物世界》等。
生命的起源教案
生命的起源教案教案一课程名称:生命的起源教时安排:2节课教学目标:1. 理解生命的起源是如何形成的;2. 掌握一些重要的生命起源理论;3. 认识生命起源的关键环境条件。
教学内容与方法:第一节课:1. 导入(5分钟):- 引入学生对生命起源的问题,让他们思考并谈谈他们对生命起源的理解;- 引入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如细胞、遗传等。
2. 了解进化论(15分钟):- 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解释物种适应和适者生存的概念; - 介绍一些进化的证据,如化石记录、共同祖先等。
3. 讨论最早的生命形式(20分钟):- 简要介绍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 分组讨论最早的生命形式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并理由支持自己的观点。
4. 认识重要的生命起源理论(15分钟):- 介绍现已有的主要生命起源理论,如化学进化理论、RNA 世界假说等;- 引导学生了解这些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实验依据。
5. 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命起源研究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第二节课:1. 复习(5分钟):- 复习上节课介绍的生命起源理论和关键概念。
2. 认识关键环境条件(15分钟):- 介绍关键环境条件对生命起源的影响,如水、温度、化学成分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条件对生命起源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如何相互作用。
3. 阐述自然选择的作用(20分钟):- 讲解自然选择的概念和原理;- 引导学生思考自然选择在生命起源过程中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4. 探索生命起源的未知(15分钟):- 引入一些目前尚未解答的生命起源问题,如生命起源地点、第一次遗传机制的形成等;-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假设来解答这些未知问题。
5. 总结与讨论(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分享自己的思考。
教学辅助与评估:1. 使用多媒体工具展示相关图片、视频和实验结果,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起源的过程;2. 利用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生命起源概念的理解和对问题的思考能力。
生命的起源教案
生命的起源教案
教案名称:生命的起源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命的起源及其重要性;
2. 掌握生命起源的不同理论;
3. 探讨生命起源的未解之谜。
教学准备:
1. 地球演化的介绍资料;
2. 图片、视频素材。
教学步骤:
引入活动:(5分钟)
1. 向学生介绍生命的起源是指生命从简单的有机物发展演化到复杂的有机体的过程。
2. 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生命是如何起源的?
主体活动:(30分钟)
1. 向学生介绍生命起源的不同理论:原核生物起源理论、原始生物细胞有核糖体RNA起源理论、化学演化理论等。
2. 分组讨论每种理论的依据、证据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3. 展示图片和视频素材,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各种理论。
巩固活动:(10分钟)
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生命起源的未解之谜。
2. 邀请几组学生分享讨论结果,并辅导学生探索更多未解之谜。
3. 通过互动问答的形式,复习课堂所学内容。
拓展活动:(10分钟)
1. 鼓励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生命起源的新理论。
2. 邀请有关领域的专家或科学家来学校讲座,向学生介绍最新的生命起源研究成果。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到了生命的起源及其重要性,并学习了生命起源的不同理论。
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问答,激发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时间限制,对复杂理论的解释和讨论可能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延展。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教案生命的起源
幼儿园教案生命的起源幼儿园教案:生命的起源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命的起源;2.认识生命的基本特征;3.掌握生命物质组成的基本要素。
二、教学内容1.生命的概念;2.生物界的分类;3.生命物质组成的基本要素。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1)活生生的小动物(幼儿展示宠物或转播某些生物的图像);(2)导师:这是什么?(让孩子们回答)(3)导师:这些小动物都有什么共同点?孩子们可以先说说看。
2.生命的概念(1)导师介绍什么是“生命”;(2)问孩子们,身体里有什么?大家都有,起码存在什么截然不同吗?(以此来让孩子感到“生命”基本不同于无机物质。
)3.生物界的分类(1)感性认识动植物的不同之处;(2)介绍生物界的分类。
4.生命物质组成的基本要素(1)介绍组成生命的物质;(2)通过图片展示,让孩子们进一步认识和记住细胞、分子、元素等基本要素。
5.概括上面学到的新知识(1)让孩子回忆一下生命的特征,以及生物界的分类;(2)让孩子们逐一讲述组成生命的物质;6.案例分析(1)介绍一些古代神话或科学家的观点来让孩子们更深入的认识生命;(2)通过图片展示,让孩子们了解生命的最小单位-细胞。
7.游戏环节(1)将孩子们分成两组;(2)通过展示图片提供一些对于不明物的描述,让孩子们逐一猜测,以此来锻炼认知能力。
8.结尾(1)简单回顾学到的新知识;(2)鼓励孩子们加深自己的学习并提出问题。
四、教学评价1.通过幼儿们对于活生生的小动物基本的认知,引发他们对于“生命”概念的深度思考;2.通过生物界的分类,来让孩子们认知世界的多样性;3.通过游戏环节,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
五、教学资源1.幻灯片;2.动物、植物图片展示;3.游戏环节相关图片。
生命的起源教案
生命的起源教案生命的起源教案导语:生命的起源一直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将围绕生命的起源展开讨论,从地球的形成、原始生命的诞生、进化论等方面进行探究,帮助读者了解生命的起源。
一、地球的形成地球的形成是生命起源的基础。
据科学家研究,地球诞生于约46亿年前,形成过程经历了原始星云的演化、行星的凝聚和地壳的形成。
在地球形成初期,地球表面温度极高,大气中充满了火山喷发释放的气体,无法维持生命的存在。
二、原始生命的诞生原始生命的诞生是生命起源的关键。
据科学家的研究,原始生命可能在约40亿年前出现于地球上的海洋中。
在地球形成后的几百万年里,海洋中出现了最早的有机物质,如氨基酸、核苷酸等。
这些有机物质可能通过闪电、火山喷发等自然力量的作用,形成了复杂的有机分子,进而产生了原始生命。
三、进化论的解释进化论是解释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理论。
根据进化论,生命起源于原始的单细胞生物,经过长时间的演化和进化,逐渐演变成多样化的生物形态。
进化论认为,生物的进化是通过自然选择和适应环境的过程实现的。
适应环境的生物将更有可能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从而传递优势基因,使物种逐渐进化。
四、生命起源的其他理论除了进化论,还有一些其他理论试图解释生命的起源。
例如,泥浆理论认为生命起源于泥浆中的有机物质;外源论认为生命可能来自外太空,通过陨石等载体传播到地球上。
这些理论虽然有一定的依据,但目前仍然存在争议。
五、生命起源的意义生命起源的研究不仅是对人类认识自身的一次探索,也对人类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生命起源,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和演化规律,为生命科学、医学等领域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此外,生命起源的研究还有助于人类对地球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六、结语生命的起源是一个复杂而神秘的问题,科学家们通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逐渐揭开了一些谜底。
然而,关于生命起源的问题仍然有很多未解之谜,需要更多的科学研究和探索来解答。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生命的起源》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生命的起源》教案教案名称:《生命的起源》活动目标:1. 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理解生命的独特性。
2. 初步理解生命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3. 培养对生命的尊重和珍爱。
活动准备:1. 多媒体设备:播放生命的起源动画或视频。
2. 教学材料:各种生物的图片、模型或者实物,如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3. 学习资料:简单易懂的生命起源科普读物。
活动过程:一、导入1. 教师引导孩子们观察教室里的动植物,引发他们对生命的思考。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动植物是怎么来的吗?”二、新知传授1. 教师播放生命的起源动画或视频,简单介绍生命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2. 展示各种生物的图片、模型或者实物,让孩子们认识不同的生命形态。
3. 讲述一些关于生命的故事,帮助孩子们理解生命的独特性和珍贵性。
三、互动环节1. 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生物,讨论它的特点和生活习性,然后分享给大家。
2. 角色扮演:让孩子们扮演自己喜欢的生物,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感受生命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四、总结1. 教师带领孩子们回顾今天学到的知识,强调生命的起源和演化是一个漫长而神奇的过程。
2. 引导孩子们认识到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都值得我们尊重和珍爱。
五、拓展活动1. 鼓励孩子们回家后与家长一起阅读关于生命起源的科普读物,进一步了解生命科学知识。
2. 设计一个“我爱生命”的主题画展,让孩子们用画笔描绘出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活动反思: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本次教学的效果,包括孩子们的理解程度、参与度以及活动设计是否合理等,以便于下次改进。
教学设计2:7.3.1生命的起源
第一节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获取知识,乐于探究.基于此,在教学中一方面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注意科学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二)能力目标:1.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整理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三)情感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地球上的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渐演变来的,生命是物质的,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和宇宙观的教育。
2.通过介绍我国在探索生命起源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法能有效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在多次讨论中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充分说明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
在教学中,及时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来回答,引起他们思维的碰撞。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设计,有关多媒体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你知道生命是由什么进化而来的吗?关于生命的起源,同学们可能听说过许多不同的传说,大家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这也是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生命起源的问题。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知识点一:生命起源的几种假说:教师:关于生命起源你知道哪些假说?你有哪些证据?学生:1.神创论:上帝创造万物,最后创造人(圣经故事);女娲造人(我国)。
2.宇宙发生说:(宇生论)人们发现陨石中含有构成生命的元素,因此有人说生命是从天外飞来的。
生命来自宇宙空间别的星球,证据:陨石坑。
3.自然发生说:(自生论)生物是从非生物环境中自然发生出来的。
3.1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内容:本教学内容属于人教版生物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中的第一节,具体内容包括:神创论没有事实依据;巴斯德实验推翻了“自然发生说”;科学家普遍认同“化学进化学说”。
本节内容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地球上的生命从哪里来?(二)教材中的地位和功能:地球上的生物丰富多彩,形态万千,它们都是由最初的原始生命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演化而来,生物之间有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
本章内容是在“生物的生殖和生长发育”和“遗传和变异”两章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是学习后续知识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有关生命起源的知识一直是学生非常感兴趣、想探索的话题。
学生在小学就接触过关于生命起源的相关知识,有些同学听说过神创论,还有些同学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源于宇宙,但对最原始的生命是怎样出现的?宇宙中的最原始生命是如何出现的却不甚清楚。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同生物学的结论都来源于实验证据,并且具有一定的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知道有关生命起源的假说,认同海洋化学起源说这一假说,并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生命起源奥秘的热情。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神创论”、“自然发生说”和“海洋化学起源说”等有关生命起源学说的主要观点(2)描述多数学者公认的“海洋化学起源说”的大体过程2•能力目标:(1)比较关于生命起源的一些观点,评价它们的科学性;提升处理信息的能力。
(2)分析巴斯德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分析米勒实验装置及结果,学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逐步提高。
(3)学习科学家利用证据和逻辑进行科学推测的方法3•态度情感价值观:(1)分析科学实验成果确立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的观点,感受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相信科学拒绝迷信。
(2)学生能够认同化学进化论的观点。
(3)学生能够认同科学研究和人的认识是逐步深入、不断发展的过程。
生命的起源_教学设计
生命的起源【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②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及新的研究进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生命起源问题的探讨与资料分析,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和推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积极探索科学的精神和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②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敢于怀疑的思维品质。
【教学方法】我根据自己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本校学生实际,主要突出了几个方面:一是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二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就是把教和学的各种方法综合起来统一组织运用于教学过程,以求获得最佳效果。
在整个教学设计尽量做到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触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思维教学代替单纯的记忆教学。
三是注重渗透数学思考方法。
让学生在探索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素质。
因此,对本节课设计如下教学程序:情景导入→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引导分析→得出结论→应用于实践→概括总结【教学过程】(一)导入首先联想生物的进化过程和不同时期地球上的生物,再提出问题:最早的生物从哪儿来呢?即原始生命是哪里来的?生命又是怎样发展的呢?再引入新课——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二)新课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三个组,每组提供一个资料并创设几个和资料相关的问题,由学生代表写在黑板上面,要求学生根据资料共同探讨得出答案。
第一组资料:原始地球表面想象图通过问题①描述原始地球的特征,培养学生科学的想象能力;②这种情况是科学家自己看到的吗?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③地球上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在大气成分有什么明显不同,现在的地球会不会再形成原始生命?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④原始海洋是怎样形成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组资料:米勒设计的实验装置通过①米勒实验证明的什么?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②凭此结果,可以对生命的起源做出怎样的推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初中生物书生命的起源教案
初中生物书生命的起源教案学科:生物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生命的起源理论。
2. 掌握生命起源的重要实验和证据。
3. 能够解释生命起源的可能机制。
教学重点:1. 达尔文的进化论2. 籍贯生命实验3. RNA世界假说教学难点:1. 理解不同的生命起源理论。
2. 掌握生命起源的相关实验和证据。
3. 理解RNA世界假说及其在生命起源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生命起源实验材料3. 实验报告模板4. 视频资源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一幅描绘生命起源的图片,让学生猜测这幅图代表的是什么。
2.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起源是怎样的一个过程。
二、概念讲解(15分钟)1. 介绍不同的生命起源理论,如达尔文的进化论、籍贯生命实验和RNA世界假说。
2. 讲解各种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实验依据。
三、实验展示(20分钟)1. 展示生命起源实验,每个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2.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尝试解释实验结果。
3. 分组讨论实验的意义和启示。
四、深化研究(15分钟)1. 观看相关视频,了解研究生命起源的方法和进展。
2. 小组合作,撰写生命起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和结论。
五、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享各自的实验报告,讨论不同生命起源理论的优缺点。
2. 互相提问,澄清疑惑,加深对生命起源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内容,准备小测验。
2. 提醒学生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并按时交作业。
评估方法:1.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情况。
2. 实验报告的质量和准确性。
3. 小测验的成绩。
3-1生命起源教案
导入:我们已经知道人类是由400万年前的古猿进化来的,那么古猿从哪里来的呢?生命是如何起源?生物又怎样进化呢?第三章:生物的进化(板书)广袤宇宙有无数的星体然而只有我们蔚蓝的地球母亲孕育了千姿百态的生命。
这些生命是怎样来到这地球上的呢?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板书)关于生命起源问题,多少年来一直是科学家在探索的问题,并且至今仍然存在多种有关生命起源的说法。
一、人类探索(板书)1、神创论2、自然发生说3、宇宙生命论4、化学进化论、到目前为止,地球上的第一个生命是如何出现也没有给出定论,科学的推测要有确凿的证据,严密的逻辑和丰富的联想和想像。
大多数学者认可的就是“化学进化说,即地球上的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漫长的化学进化过程,逐渐演变而来的。
二、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板书)1、原始地球---46亿年前1)原始大气的成分有:水蒸气、甲烷、氢、氨2)基本条件:①物质条件--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②能量条件--宇宙射线、紫外线、闪电等;③场所条件--原始海洋。
原始海洋是地球上最初产生的有机物的汇总场所,有机高分子的形成,多分子体系的组成,以及原始生命的诞生都是在原始海洋中进行的,而海水能阻止强烈的紫外线对原始生命的破坏杀伤作用。
所以说,原始海洋是生命的摇篮。
经过人类不断的研究探索,现代科学家认为:原始地球形成于46亿年前。
这时的地球温度极高,原始大气中无氧气,也无臭氧层。
在这种条件下,紫外线、闪电、宇宙射线可以直接作用于原始大气中的各种气体成分。
经过长期的作用,原始大气中的一些气体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
以后,地球表面温度逐渐降低。
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集成雨降落到地面上,汇集在地球表面的低洼处形成原始海洋。
原始大气中的有机物也随着降雨汇集到原始海洋中。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原始海洋状况:含有有机物,营养丰富;有一定温度;没有多少盐分、矿物质(矿物质是长期冲刷岩石由江河带来的),所以有人称原始海洋是一锅营养丰富的热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内容:
本教学内容属于人教版生物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中的第一节,具体内容包括:神创论没有事实依据;巴斯德实验推翻了“自然发生说”;科学家普遍认同“化学进化学说”。
本节内容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地球上的生命从哪里来?
(二)教材中的地位和功能:
地球上的生物丰富多彩,形态万千,它们都是由最初的原始生命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演化而来,生物之间有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
本章内容是在“生物的生殖和生长发育”和“遗传和变异”两章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是学习后续知识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有关生命起源的知识一直是学生非常感兴趣、想探索的话题。
学生在小学就接触过关于生命起源的相关知识,有些同学听说过神创论,还有些同学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源于宇宙,但对最原始的生命是怎样出现的?宇宙中的最原始生命是如何出现的却不甚清楚。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同生物学的结论都来源于实验证据,并且具有一定的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知道有关生命起源的假说,认同海洋化学起源说这一假说,并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生命起源奥秘的热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神创论”、“自然发生说”和“海洋化学起源说”等有关生命起源学说的主要观点
(2)描述多数学者公认的“海洋化学起源说”的大体过程
2.能力目标:
(1)比较关于生命起源的一些观点,评价它们的科学性;提升处理信息的能力。
(2)分析巴斯德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分析米勒实验装置及结果,学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逐步提高。
(3)学习科学家利用证据和逻辑进行科学推测的方法
3.态度情感价值观:
(1)分析科学实验成果确立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的观点,感受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相信科学拒绝迷信。
(2)学生能够认同化学进化论的观点。
(3)学生能够认同科学研究和人的认识是逐步深入、不断发展的过程。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
(1)否定自然发生说
(2)原始条件下的生命的化学进化过程
2.教学难点:原始条件下的生命的化学进化过程
巴斯德鹅颈瓶实验
海洋化学起源说生,微生物是可以自然而然发生的?
提问: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讲述:1860年法国的科学家巴斯德设
计了著名的“鹅颈瓶实验”
演示图片:
思考:
1.为什么要将瓶内的肉汤煮沸?
2.静止后放置数天结果怎样?
3.如果把细长的玻璃管从根部打断
后,静止一段时间会怎样?
4.为什么瓶口处有细长弯曲的玻璃
管时,瓶内的肉汤不变质?
5.巴斯德的实验结论是什么?
过渡:虽然巴斯德的实验彻底否定了
“自然发生说”但是这也使得我们对
于生命起源的问题又回到了起点,生
命究竟从何而来呢?
演示图片:火山喷发……
提问:人们通过研究认为原始地球的
大气主要成分为氨气、氢气、甲烷和
水蒸气与现在截然不同这对我们有
何启示呢?
讲述:通过研究科学家提出了生命起
源三部曲:无机物生成有机小分子;
有机小分子形成有机大分子;有机大
分子形成原始生命体。
设问:在原始地球环境下,无机物是如
何形成有机物的呢?
演示:米勒实验
思考:
1. 向装置内通入水蒸气、氨气、甲
烷、氢气等的作用是什么?
2. 装置中的电极作用是什么?
3.如何模拟原始海洋?
4.经过一周持续不断的反应和循环,
米勒得到了20种有机物,其中含有
11种氨基酸,由此能得出什么结论?
设问:那么无机小分子能否合成无机
回答:不同意
回答:
1.煮沸后杀死瓶内的微生物
2.瓶中的肉汤没有变质
3.瓶中的肉汤会变质
4.弯曲而细长的玻璃管,组织了
空气中微生物的进入。
5.肉汤中的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中,既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
自发地产生新生命,实验彻底否
定了“自然发生说”。
观看图片
思考
听讲
思考
回答:
通过雷迪实
验、巴斯德实
验的分析,学
生能够认同
生物学的观
点来源于实
验研究,
分析米勒实
验,介绍我国
科学家的研
究工作,一方
面学生能够
认同化学进
化论的观点,
同时形成民
族自豪感静止后
五.板书
研究生命起源的方法:科学推测
物质条件:原始大气
条件能量条件:紫外线、雷电、高温等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环境条件:原始海洋
证据:弥勒实验
过程:原始大气成分简单有机物复杂有机物原始生命
结论: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