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中国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_付海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3
C ontemporary TV
总第336期
CONTEMPORARY TV
随着手机、网络等新媒体的出现,中国纪录片传播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渐由传统的光盘、电视媒体以及国际文化交流等形式向互联网传播转变。新媒体除了拓宽中国纪录片跨文化传播的渠道外,还为其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与传播提供了有利的平台。
一、新媒体语境下中国纪录片跨文化传播的优势1.网络视频的兴起拓宽了传播的新渠道
从2008年良友纪录这一专门传播与发展中国纪录片的门户网站开通到现在,各大视频网站与门户网站陆续开放专门的纪录片频道,有效地提升了中国纪录片的影响力与受关注度。此外,为方便观众能够在第一时间找到自己喜爱的节目,综合性的视频网站往往将纪录片按照不同类型分为不同的专区。同时,专门的纪录片播放网站不仅有优质的纪录片资源,还向大众提供一些产业热点、政策信息以及互动平台等,使普通民众对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形式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不同的纪录片网站都有自己独特的品牌战略,例如央视纪录频道与中国纪录片网以其特有的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专业的纪录片资源库,专注于提供海量点播、独家纪录片资源等服务;优酷纪录片频道设置了“全民纪录”栏目,为网民自制纪录片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凤凰纪录片频道则坚守凤凰卫视文化与历史的传统优势,主要推广历史文化类纪录片。各有特色、类别清晰的纪录片门户网站与频道为网民搜索观看提供了方便,并逐渐形成了各自特有的用户群体。2.论坛、微博提供了交流传播的新平台
微博应用渐渐普及、用户量大增,纪录片的传播又增添了一个新渠道—140字附带图片或者视频链接的方式。知名纪录片创作者也纷纷开通微博与志趣相投的网友进行作品点评或创作心得交流等互动。拥有粉丝数量最多的新浪微博用户有Discovery纪录片、纪录片之家以及纪录片创作者陈晓卿等,微博这样一个拥有数亿用户群的社交网站为纪录片信息的发布、传播与交流提供了捷径,微博精准的搜索功能也便于用户查找。如此一来,视频网站实现了纪录片的即时点播,而微博则实现了纪录片的即看即议。另外,像CNEX网、CIFF网、良友纪录以及豆瓣小组、天涯社区、搜狐纪录片社区等各大纪录片资讯
网站与社区也在不断改进,如提供展映活动以及资源下
载链接等,甚至一些播放器还开设了弹幕功能,真正做到即看即交流,为纪录片观看者与创作者提供了很好的交互渠道。
3.新的媒体运营平台提供了创作的新系统继2013年“中国纪录片网”开播以来,中国纪录片出口交易、境外纪录片引进的有关平台也陆续推出,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纪录片跨文化传播平台的建设为我国纪录片行业水平与中国纪录片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起到推动作用。紧接着出现了用于纪录片资源整合的专项服务平台“纪录中国”,同名手机应用也随之发布,由此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云服务为基础的移动互联纪录片服务媒介率先通过手机客户端与PC端口的结合,利用O2O连通模式来整合纪录片的产业资源,构成优势互补的战略合作平台,为纪录片制作者、爱好者提供不同阶段的实践指导与投资良机,为纪录片的传播拓宽了空间,还为制作者提供了便捷的一体化服务。
二、新媒体语境下中国纪录片跨文化传播面临的困境1.新媒体下纪录片缺乏创新
尽管我国各大视频网站都设立了专门的纪录片频道,然而仍旧避免不了多数频道纪录片来源单一的局面,电视媒体、Discovery以及BBC热播的自然、科学、历史文化类纪录片常常占据各大纪录片频道的主页,视频网站的纪录片频道同质化现象严重。此外,新媒体环境下开设的一些纪录片制作栏目虽得到了许多纪录篇爱好者的青睐,然而这类纪录片多由网民通过手机设备、DV拍摄而成,画质、音响效果都存在严重缺陷,有不少是为了博人眼球对事件进行夸大、恶搞的片子,与纪录片的真实性原则严重不符,对于这类质量低俗的纪录片,视频网站并没有行之有效的管制手段。视频网站仅仅依靠点击率与关注热度为用户推荐纪录片,大量制作粗糙、内容低俗的纪录片长期居于纪录片频道的主页,致使一些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优秀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面临着严重的阻碍。
2.新媒体语境下中国纪录片形成产业
中国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离不开产业化平(下转78页)
新媒体◆付海恋
DOI:10.16531/ki.1000-8977.2016.04.031
2016年第4期
大的自由发挥空间。这些热播剧的音乐创作也因此更加宽泛自由。这些新鲜元素在音乐表现上已不再单纯局限于剧情,而是添加了很多时代语言,呈现出与时俱进的艺术特色。2012年热播剧《甄传》的音乐制作就体现出这种特色,音乐制作人刘欢巧妙地将传统音乐元素用现代制作手段进行表现,使这部剧中的原创音乐即符合古典美又呈现现代气息,更容易被观众接受。剧中片头、片尾主题曲采用古诗词加传统乐器演奏,剧情发展的场景音乐则利用现代混声技术,使音乐能对一系列场景进行诠释刻画,使剧情发展和人物塑造达到特有的艺术效果。
二、热播剧音乐原创模式及其多重艺术功能特点
1.原创音乐与热播剧之间的链接与拓展
当前,我国电视剧和原创音乐的创作发展已走上类型化道路,形成特点鲜明的不同流派。这种现状也促使风格趋同的电视剧题材和原创音乐形成特有的音画结合。以谍战剧为例,这些电视剧无一不是以紧张、刺激的故事情节和大量悬疑效果表现主题,再结合相应的原创音乐为观众带来感官上的刺激。这类谍战题材电视剧在音乐表现上注重音乐色彩的对比,根据剧情发展做到音乐的张弛有度,形成此类电视剧特有的音响艺术风格。另一类表现现实题材的热播剧由于贴近生活,其原创音乐在制作上非常注重表现生活元素。如《北上广不相信眼泪》中的片尾曲《我们不该这样的》等,都侧重将时代音乐融入剧情,突出时代特色,为剧情发展起到很好的润滑作用。
2.原创音乐的价值体现了观众对电视剧音乐的消费需求
热播剧与原创音乐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成为原创音乐发展的动力。在人们需要高品位电视剧时,原创音乐自身的价值和影响力得到市场的认同和制片方的青睐。很多热播剧的原创音乐,其自身价值和影响力已经完全脱离作为电视剧背景音乐的局限,其严谨的艺术架构和悠扬动听的音韵,已经能独立成为一部音乐精品。随着时代的发展,观众欣赏水平促进了电视剧制作水准的提高,高品质原创音乐也将会大量涌现,在带给观众美好体验的同时,也培养和提升了观众的审美能力。这一切都为热播剧和原创音乐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单位:长春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责编:刘原)
(上接63页)台的支持,而产业化运营的基本元素是中国纪录片产业化进程的必要前提。纪录片要实现产业化发展就要像其他产品一样,发展其相关产业链,完成生产、交换、交通与消费环节之间的关联。放眼我国的大型纪录片频道,绝大多数都属于自行生产、自行销售的模式,产品播出后直接流入磁带库,中间没有任何流通与消费环节。中国正处于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发表并传播自己制作的纪录片,除了视频本身的质量问题,这种“散户型”的纪录片加工与传播方式也是中国纪录片产业化发展的一大障碍。
三、新媒体语境下中国纪录片跨文化传播与发展的探索
1.进一步挖掘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纪录题材
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剧,世界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中饮食文化堪称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大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凭借轻松有趣的叙述方式与精美的画面,将中国不同地域特色的美食文化进行了传播,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饮食经验与日常饮食文化的变迁。《舌尖上的中国》不仅实现了中国多民族地域下不同饮食文化的传播,还有效提升了中国文化在国际中的影响力。新媒体的诞生为人们了解不同民族、地域中各具特色的中国文化提供了便捷的服务。中国纪录片创作者可以更加深入地挖掘具有中国历史文化底蕴的题材进行纪录片创作,为中国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打造良好契机。
2.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学习国外优秀制作技术经验
严重缺乏专业的纪录片创作者是制约我国纪录片跨文化发展的根本因素。我国不少高校都设有广播电视学专业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然而真正能够培养出纪录片创作人才的高校却寥寥无几。因此,中国纪录片跨文化传播需要纪录片创作人才的培养,还需要专业技术精湛的技术型人才。如央视纪录频道播出的纪录片多数为引进片,真正国内制作的纪录片能够在该频道播出的屈指可数。致使这一问题出现的直接原因就在于国内纪录片自产自销的“作坊”模式不能满足电视台播放的需求。因此,中国纪录片跨文化传播的发展在于制作技术的革新。
四、结 论
将新媒体与纪录片创作进行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以往纪录片的“播出难”问题,为中国纪录片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将具有中国特色的纪录片带进全球化的公共空间,也提升了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影响力。尽管新媒体语境下中国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存在诸多优势,但在发展上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对新媒体语境下中国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我们仍旧需要保持理性与科学发展的态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作者单位:南昌航空大学/责编:丁磊)
CONTEMPORARY 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