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性动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导读
当今社会,心理学几乎已成“热学”。林林总总冠以“心理学”之名的出版物不断更新着书店和读者的书架。心理学不再神秘,正日渐走近我们的生活。
在快速发展的当下,人们逐渐改变着自己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如何才能保持自身的健康身心和塑造健全的人格?当现代生活的压力在人与家庭、群体、社会的关系中注入了新的特征时,人们又该如何正确处理这些关系以达到彼此的和谐与适应?这些问题,都需要心理学给出答案。
本周我们将学习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艾略特•阿伦森的著作《社会性动物》,他是美国心理学会110年历史上唯一一位获得杰出著作奖(1975年)、杰出教学奖(1980年)和杰出研究奖(1999年)三项大奖的心理学家,而他的《社会性动物》被誉为“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圣经》”。下面我们进入本周的学习。
从本质上讲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那些生来离群索居的个体,要么不值得我们关注,要么不是人类。社会从本质上看是先于个体而存在的。那些不能过公共生活,或者可以自给自足不需要过公共生活,因而不参与社会的,要么是兽类,要么是上帝。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公元前328年
№2 社会性动物
亚里士多德说过,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
“社会性动物”意味着什么呢?来自老师的鼓励,会使小朋友的课堂反应更积极;一个人对他人的看法,会受到朋友们的影响;有奥运冠军代言的麦片,会受到更多人的欢迎;男朋友的绝交信,可能使女孩子情绪突变、暴饮暴食。
尽管以上列举的情境千差万别,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因素:社会影响(他人的想法或行为对个人所产生的影响)。
社会性影响的作用
社会影响如何对人产生作用呢?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九岁的小姑娘玛丽,看上去对家务很感兴趣,她总是帮妈妈整理餐桌、准备饭菜、打扫房间。玛丽的父亲认为“小女孩基因之中已经融入了家政的成分,不要听那些女权主义者胡言乱语”。“基因”的说法你相信吗?更可能的是,从幼儿时期开始,只要玛丽在烹饪、玩娃娃之类从传统看属于女性的事情上表现出兴趣,就会得到奖赏和鼓励,而她在拳击上的兴趣则不太可能受到同样的待遇。久而久之,她便真心地更加喜爱家务活儿了。
作者认为社会心理学的核心就在于“社会影响”。采用这一定义,我们将尝试对以上所举实例中的许多现象加以解释。比如人们是怎样受到影响的?为什么会受影响?这种影响是长久的还是短暂的?
大多数人都对诸如此类的问题感兴趣,因为所有人都是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度过绝大部分光阴的:被人影响着,也影响着他人。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人人都是业余的社会心理学家。那么也许你要问,既然有些道理是显而易见的,为什么还要费事儿去研究它?
为什么费劲研究显而易见的道理
有两个理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其一,人们经常高估自己,出现事后聪明偏差(这种偏见指的是一旦知道了某个事件的结果,人们倾向于高估自己的预测能力)。你一定听过“我早知道!我就说是这样!”之类的话,尽管事前对推测有犹疑,但事后人们几乎总是认为,当初自己就百分百确定。
其二,一些看上去显而易见的结果,经过仔细考察后被证实是错误或不完全正确的。比如,从自身经验出发,当我们无意中(背后)听到某人讲我们的好话时,我们会喜欢这个人。这一点已经被证明是正确的。但同样正确的是,如果我们无意中听到不完全是好话,有时我们
会更加喜欢这个人。
№3 实验研究
在我们尝试理解人类社会行为的过程中,专业社会心理学家比业余社会心理学家更具优势。不同于业余心理学家的等待事情发生,专业心理学家可以让事情发生——进行实验。实验不仅能在特定的情境下保持环境不变,还能排除干扰,使结论更加可靠。对实验有兴趣的人可以关注本书最后一章的内容“作为一门科学的社会心理学。”
另外,在开始我们的研究之旅前,还有一个观点需要解释:做出疯狂举动的人未必疯狂。社会情境会影响人们的行为,有时候这种影响具有巨大的压力,迫使人们做出近乎“变态”的行为。将这些人简单粗暴地视为精神病患者,认为他们跟正常人没有关系,并不能增加我们对人类行为的理解,因为“这些人”指的是大部分人。我们需要明白,一些情境性的变量,可能会导致我们大部分“正常成年人”,做出令人厌恶的事。我们应该去了解这些变量,弄清楚那些破坏性行为产生的过程。
相关的案例有著名的由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及其同事实施的“模拟监狱”实验。他们将一组正常、成熟又聪明的年轻人带到地下室装修成的模拟监狱中,这些年轻人被随机分配为囚犯、看守,然后进行角色扮演。但实验很快被终止了,因为短短六天,这些健康的年轻人,就迅速地陷入角色不可自拔:“囚犯”变得唯唯诺诺充满仇恨,“看守”变得疾言厉色以欺压囚犯为乐。人性中最病态、最丑恶的一面,以惊人的速度摊开在了人们眼前。
№4 从众行为概述
人是社会性动物,这就决定了我们的生活总是处于个人价值取向和社会要求遵从的价值取向之间紧张冲突的状态中。当人们选择跟随其他多数人行动时,从众行为也就产生了。
美国寓言作家詹姆斯•瑟伯曾描述过一个有趣的场景,形象地说明了从众的特点:街道上一两个人分别由于个人原因开始奔跑,不一会儿第三个人也加入了奔跑,随后几分钟,街道上几乎所有人都跑起来了,并且有人开始叫喊着“堤坝”、“堤坝决口了”……堤坝决口的事当然是子虚乌有,当所有人反应过来时,他们为自己的愚蠢感到尴尬。但是下一次,他们能保证不跟着跑吗?万一真的是堤坝决口了呢?
所以,从众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从众”这个词本身带着一些贬义,但是从众这种行为本身是很难界定其好坏的,因此我们需要强调,在下文提及“从众”时,是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只是指合作、顺从,而“不从众”指的是偏离、不顺从。
从众的好坏难以界定
从众的好坏之所以难以界定,是因为社会对从众和不从众的看法总是不一致的。有时不从众是令人讨厌的。在沙赫特所做的一项实验中,一组九个人针对一个案例进行讨论,其中三个人是事先安排好的实验助手(真正的被试不知情),在讨论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一个是合作者,总是赞同真正被试的意见;一个是偏离者,与真正被试的意见针锋相对;还有一个一开始站在偏离者一边,后来转向真正被试一边。结果发现,人们最喜欢合作者,最讨厌偏离者。这个实验说明,规范群体更喜欢的是从众者。不从众令人讨厌,甚至可能造成灾难——比如我突然厌倦了从众,打算在高速上反向驾驶。
从众可能造成灾难
但另一些情况下,从众也可能造成灾难。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发射几秒钟后爆炸。尽管此次发射遭到了来自工程师们郑重的警告,航天局的官员们仍然作出了发射的决定。是他们罔顾航天员的性命吗?更可能的解释是,一系列经济、政治和公共关系方面的压力,促使他们做出了发射的决定:以往的发射都成功了;普通公众热烈期待此次携带了平民的太空之行;航天局希望展示力量以获得资金投入……在狂热和充满外界压力的氛围中,发射的命令就“顺理成章”地下达了。
不难发现,群体决策时,往往会陷入群体思维中——在一个具有凝聚力的排他小群体中,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