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体制备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脂体(又称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一二

微脂体(又称脂质体)

微脂体起源于1960 年代中期,Bangham博士等人首先提出,在磷酸脂薄膜上加入含盐分的水溶液后,再加以摇晃,会使脂质形成具有通透性的小球;1968年,Sessa 和Weissmann 等人正式将此小球状的物体命名为微脂体(liposome)并做出明确的定义: 指出微脂体是由一到数层脂质双层膜(lipid bilayer) 所组成的微小的囊泡,有自行密合(self-closing)的特性。微脂体由脂双层膜包裹水溶液形成,由于构造的特性,可同时作为厌水性(hydrophobic)及亲水性(hydrop hilic)药品的载体,厌水性药品可以嵌入脂双层中,而亲水性药品则可包覆在微脂体内的水溶液层中。如同细胞膜,微脂体的脂质膜为脂双层构造,由同时具有亲水性端及厌水性端的脂质所构成,脂双层由厌水性端相对向内而亲水性端面向水溶液构成,组成中的两性物质以磷酸脂质最为常见。微脂体的形成是两性物质在水溶液中,依照热力学原理,趋向最稳定的排列方式而自动形成。微脂体的性质深受组成脂质影响,脂质在水溶液的电性,决定微脂体是中性或带有负电荷、正电荷。此外,磷酸脂碳链部分的长短,不饱和键数目,会决定微脂体的临界温度(transition temperature, Tc),影响膜的紧密度。一般来说,碳链长度越长临界温度越高,双键数越多则临界温度越低,常见的DPPC(dipalmitoylphosphatidylcho line)与DSPC(distearoylphosphatidylcholine)的临界温度分别是42℃与56℃,而Eg g PC(egg phosphatidylcholine)与POPC(palmitoyl oleoyl phosphatidylcholine)的Tc 则低于0℃。临界温度影响微脂体包裹及结合药物的紧密度,当外界温度高于T c时,对膜有通透性的药物,较容易通过膜;此外,当外界温度处于临界温度时,微脂体脂质双层膜中的脂质,会因为流动性不一致而使微脂体表面产生裂缝,造

成内部药物的释出。在磷脂质内加入胆固醇,会对微脂体性质产生下列影响:增加微脂体在血液中的安定性,较不易发生破裂;减少水溶性分子对微脂体脂膜的通透性;增加微脂体的安定性,使其在血液循环中存在的时间较长。

微脂体可依脂双层的层数或是粒子大小,加以命名或分类:

(1) Multilamellar vesicle(MLV)是具有多层脂双层之微脂体,粒子大小介于100-1000 nm,特色是粒子内具多层脂质膜,一般而言,干燥后的脂质薄膜,直接水合后,即形成MLV,体积通常较为庞大,脂质含量较高。MLV 的脂双层数,一般在五层以上;小于五层的MLV 又称为oligo-lamellar liposomes 或pau cilamellar vesicle。

(2) Large Unilamellar Vesicle ( LUV) 则是单层脂双层所构成的微脂体,一般指1000 nm 等级(250-2500 nm 或更大)的微脂体,动物细胞便是一种LUV。(3) Intermediate-sized Unilamellar Vesicle (IUV) 也是单层脂双层所构成的微脂体,一般指100 nm 等级(25-250 nm)的微脂体。不过,目前一般文献已经很少使用IUV,而是将它并入SUV 中。

(4) Small Unilamellar Vesicle (SUV)是单层脂双层所构成的小微脂体,早期的分类指特定磷酸脂所能够成的最小微脂体(一般以超音波震荡制成)。如egg PC 以生理食盐水(normal saline) 水合的SUV 是15 nm;DPPC 则是25 nm。制备微脂体最传统的方法是薄膜摇振法。如今已经发展出非常多种制备微脂体的方法,包括:

1.) 薄膜摇振法(Thin film method; Hand-shaking method):又称做Bangham’s method,将脂质以有机溶剂如氯仿(chloroform)、甲醇(methanol)及乙醇(e thanol)等溶解,均匀混合后,利用旋转真空干燥机(rotary evaporator) 使圆底瓶

内的溶剂挥发之后,即可在瓶壁上形成均匀的脂质膜,在临界温度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将欲包覆物质的水溶液和脂质膜混合,用手左右摇动,将瓶壁上的脂质膜振下来,脂质在水溶液中即会自动形成MLV。

2.) 冷冻-再解冻(freez-thaw)、均质(homogenization)及超音波震荡法(sonication method):利用微脂体破裂后会再自行密合的特性,以机械性的力量均质或超音波震荡的方式,或者多次冷冻、再解冻的方式,造成微脂体的破裂及重组再密合,最后可形成大小较均匀的单层微脂体。

3.) 反相蒸发法(Reverse phase evaporation method):以有机溶剂溶解高浓度的脂质,快速混入对于脂质量而言体积极少的药品水溶液,将两者混合均匀后再以旋转真空干燥机使有机溶剂挥发,形成包覆率较高的微脂体。这种方法适合用来包覆较为稀少或是较珍贵的药品及蛋白质。

4.) 有机溶剂注射法(solvent injection)和清洁剂透析法(detergent dialysis):利用有机溶剂和清洁剂溶解脂质,与准备包覆的水溶液混合形成微脂体后,以透析法除去有机溶剂和清洁剂。

5.) 滤膜挤出法(Extrusion ):可将上述方法制成的微脂体,改变成所需粒径大小的单层微脂体。MLV或LUV置于挤压器(extruder)中,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的温度,以氮气或氩气加压,即能将粒径较大的微脂体挤成接近滤膜孔径大小的微脂体。重复挤压数次后,即可制造出所需粒径大小且粒径分布范围相当窄的微脂体。利用这种方法制成的微脂体可将粒径大小控制到一百奈米以下。

微脂粒在体内之举止,依其本身的型态、粒径、脂质组成、表面电荷及服用者的生理状况、投药部位等而有很大差异。微脂粒于静脉注射后,在血液中至少与两类血浆蛋白发生作用,1)所谓调理素(opsonins)可附着于微脂粒表面,促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