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经济地理》第二章

合集下载

物流经济地理概论

物流经济地理概论

物流经济地理概论第一章概论1.掌握我国工业生产的含义及特点;2.了解我国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3.掌握我国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条件;4.掌握我国物流布局的基本原则;5.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各个要素;6.我国的动物资源的种类。

第二章农业物流地理1.掌握农业的含义及特点,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2.掌握我国农业生产的特点以及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历史过程;3.掌握各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产分布状况;4.掌握林业和牧业的生产分布情况;5.熟练掌握农业物流的特点。

第三章重工业物流经济地理1.了解我国煤炭和石油工业的发展过程,并掌握它们的地区分布特点;2.掌握我国钢铁生产的发展状况和我国主要钢铁生产基地;3.我国主要的机械工业基地、电子工业基地和机电产品基地的分布;4.理解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5.掌握重工业物流的发展现状,重工业与物流的关系。

第四章物流区域地理1.理解经济区域与物流区域之间的关系。

2.掌握物流区域环境的基本特征,3.了解区域管理的功能要素。

4.了解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

5.掌握中国三大经济带的基本特点。

6.熟悉中国经济特区的发展状况。

第五章水路交通运输与地理1.掌握水路运输的概念及特点;2.熟悉船舶的种类及特点;3.理解港口的主要功能及分类;4.掌握航线的分类及形成因素;5.能够理解并准确描述中国内河交通运输网络构成;6.能够全面掌握中国海运的主要航线及重要港口。

第六章铁路交通运输与地理1.掌握铁路运输的特点;2.清楚目前我国铁路运输网络的构成;3.熟悉铁路运输系统的基本要素:铁路线路、机车车辆、车站和信号设备;4.能够熟练说明我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的位置以及作用;5.熟知我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具体内容。

第七章公路交通运输与地理1.掌握公路运输的概念及特点;2.熟悉公路运输网络的构成;3.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某一个城市的公路交通网络的构成与特点;4.综合分析我国公路交通网络的特点。

01物流经济地理第一章概述PPT课件

01物流经济地理第一章概述PPT课件

已经形成五纵五横和东 北丁字型铁路运输网络
10
1.1.1什么是物流经济地理
从物流活动的内容来分析物流与经济地理的联系
采购
运输
装卸 搬运
仓储
流通 加工
包装
配送
物流中转站
运输枢纽布局 港口布局
2021/4/8
11
1.1.1什么是物流经济地理
从物流活动的内容来分析物流与经济地理的联系
采购
运输
装卸 搬运
物流经济 地理
经济与管理系
2021/4/8
1
1 第一章 概述
2021/4/8
2
目录
1.1
1.2
什么是物 生产力 流地理? 布局
1.3
物流布局 基本原则
1.4
物流业 概况
2021/4/8
3
1.1
物流经济地理 概念
2021/4/8
4
1.1.1什么是物流经济地理
回顾一下物流的 基本概念及物流 活动有哪些?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A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
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
实施的有机结合。(物流标准术语)
2021/4/8
B 物流活动组成:商品的运输、配送、仓储、
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以及相关的 物流信息处理等环节。
5
1.1.1什么是物流经济地理
如此,我国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
02 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多,许多资源人均占
有量居世界后列。
03 自然资源形势严峻。由于利用不当、管理不善,
自然资源遭到破坏和浪费的现象严重。
22

第1章(物流经济地理,清华版2015)

第1章(物流经济地理,清华版2015)
以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为支撑,进行地理信息的采集、 存储、检索和分析,科学管理空间和非空间地理数据的技术 系统。
❖ (视野扩展: GIS之历史与未来)
第四节 物流经济地理的研究方法
(三) 信息技术应用与分析方法
❖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是 一种利用定位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 它可以提供车辆的定位、防盗、反劫、行驶路线监控及呼叫 指挥等功能。
过调查找出答案,或根据已有文献和经验提出一些理论假设 通过调查数据来验证这些假设的真伪。 ❖ 2.公司案例调查法:根据一些擅长于企业定性研究的地理工 作者的经验,一般可选择所研究区域或所研究部门中的大型 企业进行访问研究。
第四节 物流经济地理的研究方法
(二)实地考察法
➢ 是学习物流经济地理的重要方法。 ➢ 是指组织者在考察某一经济地理环境下的物流要素时,派出工作
物流经济地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
学习内容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中国生产力布局与物流空间布局 • 第三章 中国工业物流地理 • 第四章 中国农业物流地理 • 第五章 中国商业物流地理 • 第六章 中国物流交通地理 • 第七章 国际物流经济地理
【学习目标】
第一章 绪论
• 了解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 明确学习物流经济地理的意义; • 掌握物流经济地理的研究方法; • 重点掌握物流经济地理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内容。
知识扩展:
物流网络:指建立在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之上的、以 信息网络为支撑、按网络组织模式运作的三大子 网有机结合的综合物流服务网络体系。
第二节 物流经济地理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内容
知识扩展:
经济腹地:是经济中心的吸收和辐射能力能够达到 并能促进其经济发展的地域范围。

《物流经济地理》全套精品教案

《物流经济地理》全套精品教案

授课教案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系(部):工商管理系
课程:《物流经济地理》
教师:
教研室:旅游管理
授课班级:物流管理101—103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

(完整版)物流经济地理---教学大纲

(完整版)物流经济地理---教学大纲

《物流经济地理》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物流经济地理2、课程英文名称:Logistics Economic Geography3、课程编号:0616314、课程类别:专业课5、课程性质:必修课6、适用层次:汉族专科7、适用专业:物流管理8、开课学期:49、学时:理论课学时4010、学分: 2。

5二、课程教育目标《物流经济地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等部门的生产布局理论和地域组织的形成、特征、结构、分类和分区等基本理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我国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相关要求.课程教学中做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的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物流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其功能在于使学生掌握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等部门的生产布局理论和地域组织的形成、特征、结构、分类和分区等基本理论。

并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物流问题。

本课程的重点是掌握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等部门的生产布局理论和地域组织的形成、特征、结构、分类和分区.第1章绪论本章教学内容:1。

1物流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1.1.1 物流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1。

1.2 物流经济地理的学科体系1。

2物流经济地理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研究方法1。

2。

1 物流经济地理的主要研究内容1。

2.2 物流经济地理的基本研究方法第2章生产力布局与物流空间布局本章教学内容:2。

1 生产力布局2.1.1 生产力布局概述2.1。

2 生产力布局的原则2。

1.3 生产力布局的演变与问题2。

1.4 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条件2.2 物流空间布局2。

2.1 物流空间布局概述2。

2。

2 物流空间布局的原则2。

2。

3 物流基础设施布局第3章农业物流地理本章教学内容:3.1 农业与物流3。

1。

1 农业生产的特点3.1.2 农业物流的概念和分类3.1.3 发展农业物流的意义3。

物流经济地理课件PPT课件

物流经济地理课件PPT课件
自然灾害
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对仓储设施 安全的威胁。
仓储设施规划与建设
设施布局
根据物品特性、运输需求等因素 合理规划设施布局。
设备配置
选用适当的存储设备、搬运设备 等,提高仓储效率。
信息技术应用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仓 储管理的智能化、自动化。
05 配送中心与地理环境
配送中心选址及影响因素
特点
综合性、地域性、动态性、社会 性。
物流经济地理研究内容
物流布局研究
包括物流网络布局、物流节点 布局、物流通道布局等。
物流条件评价
包括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技 术条件、社会条件等对物流活 动的影响评价。
物流与经济关系研究
包括物流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 用、物流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等 。
物流区域规划研究
包括物流区域划分、物流区域 发展战略制定等。
02 物流布局与地理环境
物流布局原则及影响因素
物流布局原则
合理性、经济性、可持续发展性
影响因素
自然资源分布、生产力布局、人口分布、消费水平和结构、交通运输条件、物 流技术
地理环境对物流布局影响
01
02
03
自然地理环境
地形、气候、水文、土壤、 植被等
经济地理环境
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 生产力布局、市场供需等
政治法律环境
包括政治制度、法律法规、国际关系等,对国际物流的政策环境、风 险防控等产生影响。
国际物流网络优化策略
节点优化
合理规划物流节点布局,提高节点间的连接性和 通达性,降低运输成本。
运输方式优化
根据不同货物特性和运输需求,选择合适的运输 方式组合,实现多式联运和无缝衔接。
ABCD

物流经济地理说课ppt课件

物流经济地理说课ppt课件
2)知识目标
✓ ①了解中国的物流环境和物流布局情况; ✓ ②掌握中国物流经济分区地理; ✓ ③掌握中国农业物流地理分布,包括种植业、林业、
畜牧业、水产业、土特产物流地理;
✓ ④掌握中国工业物流地理分布,包括重工业和轻工 业物流地理;
✓ ⑤掌握中国商业物流地理内容,包括商业布局的原 则和我国大宗商品的基本流向、中国商业中心分布、 中国对外贸易等内容;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教学反思
教学 手段
教学 方法
教学 内容
反思
学生 活动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反思一
教学内容
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该课程的
Product
教学必须摆脱传统地理学窠臼,不可拘泥 讲 于人文地理、风土人情知识的介绍,而应 授 紧紧结合国家物流和区域物流经济发展的
Product现实,借助对物流经济活动所涉及的流体、 载体、流向、流量、流程、流速和流效的 具体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研究我国 物流产业布局现状。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反思二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Pro、duc重t 视师生互动平台的建设。 如利用微信、微博等平台,因势利导,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积极思考。 二、案例库和习题库积极建设中。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物流经济地理

物流经济地理

绪论:物流经济地理学:是以地理学的观点,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分析物流现象,研究各种物流的地域布局问题的学科。

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同许多相邻学科存在密切的关系,并相互补充和借鉴,因而具有综合性特征。

物流经济地理的研究方法:企业调查及分析法、实地考察法、地理信息系统法第一章:环境:相对于某一中心,即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外部空间、条件和状况物流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经济环境、自然环境和与之相关的生产力布局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中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的、能被用来产生使用价值并影响劳动生产率的自然要素。

(它包括有形的水体、土地、动植物、矿产和无形的光、热等资源。

自然资源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是社会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要素,是人类生存的自然基础。

)中国现有林区按地域可划分三大区域: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其中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是中国主要的天然林生产基地。

生产力布局:亦称生产力布置,生产力在地理位置上的分布和配置,即在一定范围内(国家、地区、城市)生产力系统的空间分布和组合。

中国生产力布局的原则:经济性原则——统一计划原则、合理利用资源原则、减少不合理运输原则、发展生产地域分工原则;政治性原则:尽可能地平衡发展原则、减小城乡差别原则、巩固国防原则。

物流布局:既是一个过程,也可以理解为物流设施利用配置的一种状态。

完善物流网络布局,开发建设物流设施公共平台是推进现代物流发展的前提条件。

物流布局的基本原则:计划化原则、直达化原则、短距化原则、钟摆化原则、集中化原则、社会化原则、服务化原则、标准化原则中国物流业在东部地区已形成以沿海大城市群为中心的四大区域性物流圈格局:①以北京、天津、沈阳、大连、青岛为中心的环渤海物流圈;②以上海、南京、杭州、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圈;③以厦门、福州为中心的环台湾海峡物流圈;④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物流圈。

这四大物流圈以滚动式、递进式的扇面辐射形态,带动中国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激活和融通了全国范围的物流、人流、信息流。

物流经济地理第三版课后答案

物流经济地理第三版课后答案

物流经济地理第三版课后答案1、24.下列界线中,不是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的是( ) [单选题] * A.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B.1月份0℃等温线C.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正确答案)D.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2、日本是一个岛国,下列属于日本的岛屿是()*A、北海道(正确答案)B、本州岛(正确答案)C、澎湖列岛D、四国岛(正确答案)3、西北和青藏地区除了畜牧业外,其农业特点不正确的说法是()[单选题] * A.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属于灌溉农业B.青海省的重要农业区是雅鲁藏布江谷地(正确答案)C.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人们很好地利用了高山冰雪融水来发展农业D.雅鲁藏布江河谷主要农作物是青稞和小麦4、44.欧洲人的主要食物为()[单选题] *A.米饭和面类B.寿司和生鱼片C.牛羊肉和乳制品(正确答案)D.咖喱和土豆5、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单选题] *A、圣彼得堡工业区B、莫斯科工业区(正确答案)C、乌拉尔工业区D、新西伯利亚地区6、读东北三省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22~23题。

甲地区一月平均气温曲线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单选题] *A.地形(正确答案)B.冬季风C.纬度位置D.海陆位置7、每年5~10月,海南蔬菜产量锐减,主要原因是[单选题] *A.自然灾害多B.需求减少,播种面积减小(正确答案)C.气候干旱D.气候湿热8、4.美国需要大量进口的农产品是()[单选题] * A.小麦B.玉米C.大豆D.咖啡(正确答案)9、中南半岛上的大城市多分布在()[单选题] *A、山麓地带B、沿海地带C、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正确答案)D、河流中上游地带10、3.下列亚洲河流,注入北冰洋的是()[单选题] * A.长江B.印度河C.叶尼塞河(正确答案)D.湄公河11、俄罗斯地形以()为主[单选题] *A、山地B、平原(正确答案)C、高原D、丘陵12、14.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位于( ) [单选题] *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正确答案)13、西北地区代表性农作物的一组是()[单选题] * A.小麦、咖啡B.水稻、油菜C.瓜果、长绒棉(正确答案)D.甘蔗、茶叶14、俄罗斯的工业描述不正确的是()*A、俄罗斯是一个轻重工业都发达的国家(正确答案)B、圣彼得堡工业区是俄罗斯最发达的工业区(正确答案)C、莫斯科工业区是俄罗斯食品和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正确答案)D、乌拉尔工业区主要是以石油、钢铁等工业为主15、世界上热带和寒带大陆面积分布最广的大洲分别是[单选题] *北美洲、南极洲非洲、南极洲(正确答案)非洲、亚洲南美洲、南极洲16、13.亚洲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分布面积最广、季风特点最为典型的大洲。

《物流经济地理》第二章

《物流经济地理》第二章

教学内容
Teaching Content
2011—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
年份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粮食产量/万吨 57 121 58 985 60 194 60 703 62 144
教学内容
Teaching Content
我国之所以实现了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和粮食增产,除了政策支持外,主要有以下几 方面原因: (1)农业气象条件良好,灾害较轻。粮食主产省大于10℃积温、降雨量、累计日 照时数普遍高于往年。虽然南方部分地区因阶段性强降水、北方部分地区因出现干 旱等造成局部灾害,但全国农业气象灾害总体较轻。 (2)高产作物面积增加。 (3)农业科技支撑有力。 (4)农业生产措施得力。特别是在部分地区发生灾情后,多部门联动合作,加强 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有效减轻了灾害损失。据统计,因单产 提高增产粮食约221亿斤,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为76.9%。 (5)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由于种植棉花、油菜籽等费工费时,比较效益低,一些 地区调减棉花和夏收油菜籽的种植面积,扩大了冬小麦、玉米等粮食种植面积。 (6)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快速发 展,蔬菜、水果、茶叶和畜产品、水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治理工作成效明显。
教学内容
2.1.3
Teaching Content
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及其布局在整个产业链条中仍然处于薄弱环节。 另外,农业基础薄弱,中西部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仍较落后,由大量陡坡耕地所造成的 水土流失问题并未完全克服,大面积地域的土壤肥力和生产力下降,农业的品种结构和地 域布局不尽合理,农产品加工程度低。 2.2 粮食作物的生产与分布
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包括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薯类、大豆等,其中又以稻 谷、小麦、玉米分布最广、产量最多,三者共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86%以上。我国粮食作 物分布具有广泛而又相对集中的特点。

运输经济地理-教学大纲

运输经济地理-教学大纲

XX学院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XX 课程名称:运输经济地理课程性质:专业教育课程适用专业:物流管理课程负责人: XX 制(修)订时间: XX 专业负责人审核:专业建设委员会审核:XX年XX 月《运输经济地理》教学大纲课程代码:XX适用专业:运输经济地理执笔人: XX 适用学期:第七学期审核人:学时: 18 制(修)订时间:XX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运输经济地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专业基础理论课。

《运输经济地理》研究经济活动的地域系统,既包括各经济部门在地域上的布局,也包括各地区经济部门的结构、规模和发展,以及地域布局和部门结构的相互关系,涉及自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

本课程探讨交通运输业等部门的生产布局、地域组织形式。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以后做运输经济业务作好铺垫。

(二)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本课程物流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其功能在于使学生掌握交通运输业等部门的生产布局理论和地域组织的形成、特征、结构、分类和分区等基本理论。

并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运输经济问题。

本课程的重点是掌握交通运输业等部门的生产布局理论和地域组织的形成、特征、结构、分类和分区。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运输经济地理是一门综合性、逻辑性强,又与现实经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

因而,在教学中,首先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说明抽象的理论,将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到对经济活动实践的探讨和认识之中,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本课程要注意数学特别是《运输实物》《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运筹学》《地理学》等课程中基本的分析方法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在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学习中,《运输经济地理》课程起着引导学生入门及培养学生初步养成经济思维模式、具备基本经济技能的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经济的概念,掌握经济的普遍规律、重要的思想观点、经济的基本过程、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一般经济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物流经济地理第二版习题答案

物流经济地理第二版习题答案

物流经济地理思考题参考答案要点第1章1.物流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物流经济地理学是以地理学的观点,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分析物流现象,研究各种物流的地域布局问题的学科。

既包括各经济部门在地域商的布局,也包括个地区经济部门的结构、规模和发展,以及地域布局和部门结构的相互联系,具有综合性特征。

2.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领会现代物流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思考物流经济地理对物流产业的发展与布局的影响。

2006年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通过。

它第一次在如此重要的文件上,明确了物流产业的地位。

现代物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是降低生产和经营成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具体来讲:(1)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之一;(2)物流是企业生产的前提保证;(3)特定条件下,物流是国民经济的支柱;(4)物流现代化可以改善我国的经济运行,实现质量的提升;(5)一个新的物流产业可以有效改善我国产业结构。

物流经济地理学是以地理学的观点,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分析物流现象,研究各种物流的地域布局问题的学科。

它既包括各经济部门在地域上的布局,也包括各地区经济部门的结构、规模和发展,以及地域布局和部门结构的相互联系,具有综合性特征。

《规划纲要》这个大方针之下,如何实现物流产业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主要部门的整合、如何加快各区域物流中心的建设与规划等都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我们相信,物流经济地理学在这些方面均可以发挥其作用,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3.研究物流经济地理的方法4.试以一微观生产企业为例,分析物流在企业合理配置资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具体举例企业略,请同学们自己枚举。

关于物流在企业合理配置资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同学们可围绕以下观点作开放式回答:(1)物流为企业创造经营的外部环境。

大学物流经济地理_知识点

大学物流经济地理_知识点

种物流的地域布局问题的学科。

简答1-8-2学科性质:物流经济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它涉及自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等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它同许多相邻学科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相互补充和借鉴,因而具有综合性特征。

1-8-3核心内容:生产的地域系统布局,在部门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基础上,集合经济发展特点,吸收其他学科成果,用全新的物流经济理论,对其研究内容进行改革与创新,即创建了物流经济地理学。

1-8-5文件明确发展物流业P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第一次明确了物流产业的地位。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其理论依据是,现代物流业是跨经济领域,跨部门、跨地区的复合性产业,现代物流的发展虽然有不少是可以和其他经济领域、其他产业有一定差异和区别的“个性”领域,但是更多的是“共性”或者“通性”的领域。

1-8-6产业特点P8①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动脉系统,它连接社会经济的各个部分并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②物流产业通过对各种物流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实现物流活动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物流总成本的降低。

③物流产业可以为全社会提供更为全面、多样化的物流服务,并在物流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实现价值增值。

1-8-7物流业发展的重点P9①加强中心城市物流基础设施和管理系统的建设②加快物流企业改革步伐,按市场经济一般规律要求,组建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的大型物流企业③加快物流信息系统和标准化的建设④加强有关政策的研究经济渊源:①各类生产部门和企业所需要的空间条件上的差异性 ②地域空间上的各特定地区所具备的空间条件的差异性①统一计划原则②合理利用资源原则 经济原则 ③减少不合理运输原则 ④发展生产地域分工原则⑤尽可能地平衡发展原则政治原则 ⑥缩小城乡差别原则 ⑦巩固国防原则 2-6-3中国生产力布局的重心演变经历4个阶段P23以协调沿海与内地关系为主线, 以争取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速 工业布局由沿海向内地转移 度、宏观效益为目标,生产力 布局大幅度向东部地区倾斜 建设为中心,以备战和建设战略后方 施内陆地区 为基调,以工业布局为主体的生产力 发展战略 布局跳跃式向西推进④钟摆化原则⑧标准化原则③以厦门和福州为中心的环台湾海峡物流圈④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物流圈2-6-6物流基础设施P28现代物流是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与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

物流经济地理考试重点

物流经济地理考试重点

物流经济地理第一章我国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条件1、我国国土最东境至黑龙江省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会合处(东经135度05分),最西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东经73度附近)。

P12、土地资源是最重要、最基础的自然资源。

P33、全国各类用地面积:牧草地居前首、未利用土地第二、林地为第三、耕地为第四。

P44、人均水资源量在3000立方米以下为轻度缺水,在2000立方米以下的为中度缺水,正在1000立方米以下的为重度缺水,在500立方米以下的为极度缺水;水资源量折合径流深在150mm以下的为生态型缺水。

P65、我国著名的三大共生矿:①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矿②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③甘肃金川镍铜矿。

P76、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国总人口的91.59%是,世界上最多的民族。

我国人口分布是东部稠密,西部稀少;人口的产业结构上分布是,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流通和服务业。

P10重要思考题:第二章我国物流基本状况7、我国的物流布局:以沿海城市群为中心的四大区域性物流圈格局的形成:P12①以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和青岛为中心的环渤海物流圈。

②以上海、南京、杭州和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圈。

③以厦门和福州为中心的环台湾海峡物流圈。

④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物流圈。

中国内陆腹地的物流布局,以大城市为中心,以铁路为纽带,形成物流结点,我国的物流业经营分散,组织开幅度较低。

物流布局不合理,物流技术含量不高,物流分为横向联合薄弱。

8、物流布局的基本原则:①计划化原则:物流的组织管理要进行科学规划和计划。

实现物流合理化的首要条件。

②直达化原则:可以减少商品运送时间,创造时间价值,又可以降低物流费用支出。

物流企业组织物流合理化的主要形式或目标。

③钟摆化原则:④短距化原则;⑤集中化原则;⑥社会化原则;⑦服务化原则;⑧标准化原则。

P149、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以下方面:①外商投资企业(主体)②有新技术的企业,连锁经营企业和电子商务③部分国有大型企业。

物流经济地理复习要点

物流经济地理复习要点

物流经济地理是物流学和经济地理学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是介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随着国际贸易和物流业的不断发展,物流经济地理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物流企业的重视。

物流经济地理学逐渐成为研究工业生产布局、物流发展条件和规律的新兴学科。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的有机结合物流活动的组成:运输、配送、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相关的物流信息处理地理学是研究地表(包括大气层、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科学,•自然地理学—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作用。

•人文地理学—揭示人类活动对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影响。

经济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分支,是研究各国、各地区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生产力布局是各国、各地区经济活动的直接体现。

生产力布局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以及自然、技术、社会条件的改变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尤其是代表生产力水平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各经济部门和经济要素的空间组合向纵深化、复杂化和多样化的方向不断发展,成为生产力布局的必然趋势。

按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划分:地区物流(行政区域经济圈)国内物流国际物流物流的时空特征物流管理的任务可以概括为5个Rights:以最少的成本,在正确的时间、地点、条件下、将正确的商品送到正确的顾客手中。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物质运动过程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

物流不仅存在时间特征,而且具有向高价值区流动趋向。

物流合理化•运输线路•运输方式物流中心采购与原材料需要熟悉我国乃至全球农业、工业等产业的分布及各类产业的物流特点由于我国资源分布不均匀,原材料供应地和生产制造地往往会不在一个区域.这是物流活动始终伴随着工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原因. 运输综合运输网需要熟悉各类运输方式的特点及我国综合运输网的布局装卸搬运仓储物流中转站流通加工包装生产制造企业工业产业的布局配送商业企业影响商业中心布局的因素商业中心布局的原则及空间分布物流经济地理研究包含各地区物产分布、商品集散的中心和范围、贸易联系、货运情况等,着重研究商业的地域组织、市场区位、商业中心和腹地的经济联系、商品销售和居民的社会经济结构关系、商业活动的季节变化等。

《物流经济地理》课程标准

《物流经济地理》课程标准

《物流经济地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
物流经济地理
二、课程性质、学分、课时
物流地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随着物流业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是物流学和经济地理学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讲授物流地理中各种运输方式的布局及经济效用;物流地理在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及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区域布局;物流地理在各个经济区域的经济效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具备一定的物流管理技能。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现代物流高级技工专业。

本课程80学时,计5个学分。

(其中理论40学时,实操40学时)
三、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注重实用性,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了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培养更多的懂业务、会管理、善操作的专业人才,我们针对本校学生的特点,开设《物流经济地理》这门课程。

四、课程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掌握物流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及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具备解决物流活动过程中的各种基本问题的能力。

2.知识目标
具有从事物流管理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掌握物流地理应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理解物流地理的各种地域布局,以及在各个经济区域的经济效用。

3.素质目标
具有从事物流管理专业所必需的理论及实务操作应用的素质,具有继续学习、能独立获取新知识能力,具备分析和解决物流地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物流经济地理资料全

物流经济地理资料全

物流经济地理第一单元生产力布局一、生产力布局概述(一)生产力布局的概念与原则生产力布局亦称生产力配置,是指生产力在地理位置上的分布和配置,即在一定范围内生产力系统的空间分布与组合。

生产力布局包括工业布局、农业布局、商业布局和交通运输布局等,它们又决定着我国三大产业的布局。

了解:三大产业的划分第一产业为农业,包括农、林、牧、渔各业;第二产业为工业,包括采掘、制造、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分流通和服务两部分,共4个层次:①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饮食、物资供销和仓储等业。

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地质普查、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旅游、咨询信息服务和各类技术服务等业。

③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等业。

④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

生产力布局的原则:1、统一规划的原则2、合理利用资源的原则3、减少不合理运输的原则4、发展生产地域分工的原则5、平衡发展经济的原则6、缩小城乡差别的原则(二)我国生产力布局的现状第一产业:我国农业主要生产基地:东北松嫩平原、黄河中下游、江汉平原、成都平原、洞庭湖、鄱阳湖平原、江淮我国农业大省:吉林、河南、河北、四川、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山东、安徽、黑龙江第二产业:我国主要工业基地:辽中南地区、京津唐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第三产业:我国第三产业重心区域:环渤海区域:北京、大连、青岛、天津长江三角洲及江浙地区:上海、杭州、南京、宁波珠江三角洲及港澳: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珠海(二)我国生产力布局的现状:1、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经济重心区域2、生产力布局已经逐步向西部、内陆转移3、全方位开放布局及市场调节机制逐步形成4、重复布局与重复建设严重,区域产业结构趋同5、对环境的破坏造成发展的可持续性降低二、我国生产力布局的条件我国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条件:我国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和疆域、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特点我国的人力资源条件——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人口的城乡构成、人口的地区分布(一)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地理位置、疆域、温度带、季风、邻国、海岸线中国国土最东境在黑龙江省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会合处最西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东经73°附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
2.1.3
Teaching Content
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及其布局在整个产业链条中仍然处于薄弱环节。 另外,农业基础薄弱,中西部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仍较落后,由大量陡坡耕地所造成的 水土流失问题并未完全克服,大面积地域的土壤肥力和生产力下降,农业的品种结构和地 域布局不尽合理,农产品加工程度低。 2.2 粮食作物的生产与分布
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包括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薯类、大豆等,其中又以稻 谷、小麦、玉米分布最广、产量最多,三者共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86%以上。我国粮食作 物分布具有广泛而又相对集中的特点。
教学内容
2.2.1 粮食作物 一、稻谷
Teaching Content
我国是世界上种稻最早、产稻谷最多的国家。全国90%以上的稻谷产自秦岭—淮河以 南的南方地区。按自然条件和稻谷栽培制度及品种类型的不同,可将我国稻谷产地作如下 分类: 华南双季籼稻稻区。主要分布在广东珠江三角洲、汉江三角洲,福建闽江、晋江和九 龙江下游河谷盆地,广西浔江、郁江、贺江、桂江流域和柳江下游及我国台湾西部平原, 稻谷面积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80%以上,多实行双季稻与冬小麦、冬甘薯或油菜、冬绿肥 一年三熟轮作制度。 长江中下游单、双季稻区。主要分布在南岭以北,秦岭—淮河以南的各省份的全部或 大部分地区,稻谷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2/3,是中国最大的稻谷集中产区。
理论课时:4 实训课时:2
4.理解我国物流发展与农业 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案例:
Teaching Content
湖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路径 1. 湖南省农产品物流概况 湖南省农产品按品类分为粮食、油料、肉类、棉麻、瓜果、蔬菜、茶叶、水产品、乳制 品、竹木制品10个类别。湖南省农产品物流需求量大,需求主体分散。全省有农产品加工 企业4.8万家。其中,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达315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9 275个, 会员140万个,带动农户401万户,分别占全省农户总数的10%和28 .6%。湖南涉农产品物 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盈利能力弱。本次共统计涉农产品物流企业1 848家,82.16%的 物流企业总资产在500万元以下,67.04%的物流企业年物流服务总收入在500万元以下, 72.57%的企业利润率在8%以下。这1 848家物流企业在2009年总共提供了2 166.6万吨次农 产品的物流服务,与全省农产品总量的比值是41.83%。 2. 国外的主要发展模式 (1) 东亚模式也叫海岛模式,日韩是东亚模式的典型代表。生产主体小而多,以家庭农 户为主,由全国各地数十万计的农户进行生产,遍布全国的中介组织和批发市场作为中介 联系农户和消费者
教学内容
Teaching Content
三、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在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过程中,各地注重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经营 方式,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加工业,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发展壮大。 截至2010年10月底,我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上升到22.4万个,其中龙头企 业近9万家,带动农户1.03亿户,农户年均增收1 900多元。 目前,全国已初步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加工带,内蒙古的乳品、肉类和 羊绒加工,河南、河北的小麦和肉类加工,吉林的玉米和牛肉加工,黑龙江、湖 南的水稻加工,江苏、浙江、福建的茶叶加工,新疆的葡萄和番茄加工,山东、 山西的果品加工,沿海各省的水产品加工,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郊区的畜 禽、果蔬、乳品的精深加工等,这些农产品加工带发展势头旺盛,具有较大的市1.2 农业生产的地域性 地域性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特征之一。它是由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错在一起、对 土地等要素有特殊依赖性的特征所派生的。一般来说,各种动物、植物都有自己特定的 “适生环境”。它们同某种自然环境之间形成了一种特定的依存关系。由于各地自然环境 具有不同的特征,各自然区域往往具有明显的差异,使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表现出明显的 地域性。因此,需要科学地认识和发挥本地区的自然地理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 建立合理的农业劳动地域分工。目前,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摆脱传统农业的狭小圈子和 “小而全”的生产格局,向区域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20世纪90年代,农业发展和地域分布变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随着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的发展,30%~70%的农业劳动力向外转移。在沿海引入外资较多的农村,已将农业综合开 发与对外开放优势相结合,实现了农业投资多元化、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化、农产品特色化、 农业企业化,推动了国内外两种资源的转换,提高了农业竞争力和外向度。
教学内容
产品产称/年份 粮食/万吨 夏粮/万吨 早稻/万吨 秋粮/万吨 棉花/万吨 油料/万吨 糖料/万吨 肉类/万吨 水产品/万吨 木材/万立方米 烤烟/万吨 茶叶/万吨
Teaching Content
2006—2010年中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增长情况 2006年 49746 11381 3187 35178 673 3062 10987 8100 5250 7800 247 102 2007年 50150 11534 3196 35420 760 2461 11110 6800 4737 6974 239 114 2008年 52850 12041 3158 37651 750 2950 13000 7269 4895 7894 260 124 2009年 53082 12335 3327 37420 640 3100 12200 7642 5120 6938 280 135 2010年 54641 12310 3132 39199 597 3239 9682 7925 5190 7284 271 140
教学内容
Teaching Content
2.1 农业概述 2.1.1 农业经济发展及其结构演变
我国农业历史悠久,然而近代我国农业发展却很落后。自1979年以来逐步推行农村改革, 加之农业先进技术的使用,才使国内多数地区的农业经济获得较大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村进行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发 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也为农业结构调整营造了良好氛围。全国各地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促 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不断优化农业生产布局,统筹农业和农村各行业的协 调发展,从而提升了农业发展水平,促使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一、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品种和品质结构不断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以下简称“农业部”)的统计数据显示,自改革开放以来,各 地在推进结构调整中不断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主要农产品产量实现稳定增长。
教学内容
Teaching Content
3. 湖南省农产品物流模式与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模式的比较 现状与东亚模式类似。湖南省可用耕地378.56万公顷,人均耕地不足0.9亩,典型的人多 地少,自然资源不丰富。湖南省有1 402万农户从事农业生产,有401万户参与了农合组织 。总体而言,生产主体小而多,以家庭农户为主,2 158个各类农副产品市场负责中介联 系。 新兴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与西欧模式类似。最近几年,湖南省政府一直在鼓励农合组织 的发展和农地的流转,从而使得农户的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流转后的农村经营者规模越 来越大。全省共有9 275个合作经济组织,这种模式与西欧模式中的大规模生产与家庭农 业并存的情况相类似。 目前,湖南省农产品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批发市场不具有主导地位;直销比例低; 生产标准化程度不够;生产与加工的结合度不高等。 讨论题:结合湖南省农业物流发展的现状和特点,谈谈湖南省发展现代农业物流的路径 有哪些。
教学内容
Teaching Content
二、农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生产布局更趋合理
从种植结构看,1978—2007年,粮食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由80.3%下降到 68.9%,经济作物比重上升。 从农业结构看,种植业比重不断缩小,畜牧业、渔业比重持续上升。1978—2007年,在 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比重由80%下降到50.4%;畜牧业比重由15%提高到33%;渔业比重由 1.6%增加到9.1%。 同时,长期以来形成的“大而全、小而全”的农业生产格局不断被打破,农业区域化布 局、专业化分工的趋势逐步显现,主要农产品生产逐步向优势区域集中,农产品集中度不 断提高,一批各具特色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逐步形成。 据农业部统计,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的集中度分别达到80%、90%、66%、59%;棉花 生产已形成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和西北内陆棉区“三足鼎立”的格局,面积和产 量分别占全国的98.5%和98%;苹果生产基本形成渤海湾和西北黄土高原两大优势产业带, 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50.7%和63%;甘蔗优势区的生产面积和总产量占全国的63%和 72.4%。
课题2
Chapter 2 China
我国农业物流地理
Agricultural logistics geography in
教学内容
Teaching Content
知识目标
1. 了解我国农业经济发展 及结构演变的过程和特点;
技能目标
建议学时
1.结合本课题的学习,走访当 2. 掌握我国粮食作物的生 地农业生产部门,了解当地农 产特点与分布规律; 业生产发展情况;2.收集有关 资料,分析你所在地区农业物 3.掌握我国主要经济作物的 流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生产与分布特点;
教学内容
Teaching Content
东亚模式特点:①批发市场是主渠道。在这种模式下,批发市场的功能十分强大,涵 盖集散、价格形成、服务、计算和信息功能。②流通环节多,流通成本高。一般要经过两 个或两个以上的批发环节才能到零售商手中。③流通规范化、法制化、效率高。尽管流通 环节多,但是由于在批发市场环节采用拍卖、投标、预售、样品交易等方式,所形成的价 格公开、公正。④东亚模式通过建立农村合作组织,集体组织农产品的运销供应。 北美模式特点:①农产品直销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生产者或生产者团体在产地将产 品分级、包装处理后送往大型超市、零售连锁店或配送中心,这种直销方式减少了中间环 节,降低了流通成本。②产地市场集中。③终端批发市场分布在大城市。④流通渠道短、 环节少、效率高。 西欧模式特点:①农业合作社是农产品物流的中坚力量。农业合作社负责收购农副产 品,提供信息、科技、培训服务,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保护农民利益,为农户取得贷款 融资提供方便。②国家公益市场发挥着重要作用。③产加销一体化,且相关企业均在农村。 这种纵向一体化可以降低经营成本。④重视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统一的卫生和包装标准、 保证质量、讲究信誉,是西欧农产品商的共同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