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幼儿的思维
简述皮亚杰前运算阶段幼儿思维的特点

简述皮亚杰前运算阶段幼儿思维的特点
皮亚杰是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提出了前运算阶段的概念,是指儿童从 2 岁到 7、8 岁期间的认知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
的思维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过分依赖实物:前运算阶段的儿童仍然依赖于实物来进行思考,思维仍然无法脱离实物的束缚。
比如,当儿童看到一个球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要用球来做什么,而不是联想到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2.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只能从自身的角度来
考虑问题,无法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他们无法理解别人的感受和观点,觉得所有人都像他们自己一样。
3. 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无法像成年人一样进
行可逆思考,他们的思考过程具有不可逆性。
比如,当儿童打碎了一个杯子时,他们可能会感到内疚和难过,但是当他们重新得到一个杯子时,他们可能不会记得之前打碎过一个杯子。
4. 不守恒性: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无法意识到物体的所有权和交
换性,他们无法理解物体的所有权和交换性。
比如,当儿童看到一个玩具时,他们可能会觉得这是他们自己的玩具,而不是意识到这个玩具可能是他们的父亲或母亲所拥有的。
5. 集中化思维: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具有集中化的特点,
他们难以理解综合化的概念。
比如,当儿童看到一个由多个积木组成的复杂形状时,他们可能会把它看作是一个简单的积木形状。
总之,前运算阶段是儿童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
儿童的思维特点主要表现为过分依赖实物、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思维具有不可逆性、不守恒性以及集中化思维等。
幼儿的思维特点主要表现是什么

幼儿的思维特点主要表现是什么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应当成为幼儿智育的基本目标。
那么幼儿的思维特点主要表现是什么?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幼儿的思维特点主要表现为什么,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的思维特点一、2~3岁儿童的思维特点2~3岁是由感知运算阶段向前运算阶段过渡的时期,儿童刚完成动作协调性的发展,喜欢在玩中认识和感知世界。
这一时期的儿童在思维加工能力上以认知、记忆为主,思维加工材料以图形为主。
这里所说的图形指幼儿通过感官能感知到的一切具体事物,如物体的大小、颜色、重量、软硬、香臭等,以及听到及自己说出的单词、句子等。
这时期的儿童喜欢玩弄、摔打、触摸物体来获取直接知识,并通过自言自语、重复他人话语等方式来发展词汇。
有研究指出,两岁左右的孩子出现词汇快速增长现象,经常能在接触单词一次后就大致掌握该词的准确意思。
在认知物体时,2-3岁孩子大多以兴趣为主,容易注意到新鲜、有趣且运动的物体;在记忆物体时,以无意义记忆为主,也就是说,他们的记忆是没有预定目的,也不会采取一定的记忆策略,而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记忆,这样的记忆带有片面性和偶然性。
这一阶段儿童另一显著特点是“自我中心认知解除”,儿童不再以为自己是整个客观世界的中心与主体,其它物体也不是因为自己的存在而存在。
二、3~4岁儿童思维特点3~4岁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初级阶段。
这一时期的儿童思维加工材料以图形为主、并初步涉及符号;思维加工能力还是以认知、记忆为主。
这一时期的儿童正处于幼儿园小班阶段,图形加工材料从其生活中的玩具向具体的学科知识转变,如比较常见且特点显著的几何图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代表常识的图片如“行人止步”、“有电危险”等,并开始数5以内的数。
值得欣喜的是,这时期的孩子在认识图形时,不再仅仅把其看作好玩的图片,而是能学着了解图片或者数字代表的物体,如能根据给出的数字“3”列出相应个数的物体。
认知、记忆特点与前一时期无明显区别,但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在成人引导下会产生有意记忆,如记住家长的名字、家里的电话号码等,记忆策略主要为复述,或者谐音记忆、编儿歌记忆等等。
《幼儿思维的发展导学案-幼儿心理学》

《幼儿思维的发展》导学案一、导入幼儿是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和成熟。
本节课将指挥同砚们深入了解幼儿思维的发展过程,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发展规律。
二、目标1. 了解幼儿思维的基本特点;2. 掌握幼儿思维的发展阶段和特征;3. 探讨如何增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三、导学过程1. 幼儿思维的基本特点- 幼儿思维具有直观性和感性性,他们更倾向于通过感觉和经验来认识世界;- 幼儿思维具有片面性和主观性,他们容易受到自身情感和经验的影响而产生主观判断;- 幼儿思维具有不可逆性,他们难以理解逆向推理和逆向思考的观点。
2. 幼儿思维的发展阶段和特征- 感觉运动阶段(0-2岁):幼儿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来认识世界,表现出直观性和感性性;- 前操作阶段(2-7岁):幼儿开始具备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但仍然存在片面性和主观性;- 具体操作阶段(7-11岁):幼儿能够进行简单的逆向推理和逆向思考,但仍然存在不可逆性。
3. 增进幼儿思维发展的方法- 提供丰富多样的感官刺激和体验,帮助幼儿建立更全面的认知体系;- 引导幼儿参与各种游戏和活动,培养其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和社交交往,增进其情感和社会发展,从而增进思维的全面发展。
四、总结幼儿思维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指导。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同砚们对幼儿思维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能更好地增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发展规律,更好地引导和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悉数内容,希望同砚们能够认真进修和理解,有任何疑问或意见都可以随时提出。
祝大家进修愉快!。
育儿知识:幼儿心理学:思维过程

思维过程
思维活动表现为对作用于人脑的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类、抽象、概括、系统化、具体化等具体过程。
其中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它贯穿于整个思维过程之中,其他过程都是由分析与综合派生出来的具体活动。
(一)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指在人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各个方面或个别特征的思维过程。
综合:是指在人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或个别特征结合起来进行思考的思维过程。
(二)比较
比较是在头脑中把各种事物或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之间的异同点的思维过程。
例如比较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三)抽象概括
抽象是在人脑中把同类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抽取出来,舍去其个别的、非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
例:从麻雀、杜鹃、啄木鸟、燕子、猫头鹰、等对象中抽出它们“有羽毛”共同特征,舍去会飞、有两只脚,嘴是尖的非本质特征,这就是抽象的过程。
概括是在人脑中把抽象出来的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的思维过程。
例:通过抽象得出结论:“有羽毛的卵生动物叫鸟”把这个结论推广到鸡、鸭、鹅同类事物中去的思维过程就是概括。
(四)具体化
具体化是人脑把经过抽象、概括而获得的概念、原理和理论,运用到某一具体对象上去的思维过程。
例:判断鸡是不是鸟类。
幼儿思维是什么幼儿思维能力训练内容

【导语】幼⼉是指1岁~3岁的孩⼦。
幼⼉⽆论在体格和神经发育上还是在⼼理和智能发育上,都出现了新的发展。
“幼⼉思维能⼒训练”就是利⽤图形、⾳像、动画等视觉、听觉信息,来引导幼⼉的学习积极性、语⾔表达能⼒及动⼿动脑能⼒。
以下是为⼤家准备的幼⼉思维是什么幼⼉思维能⼒训练内容,欢迎借鉴。
幼⼉思维是什么?思维属于⼼理活动的⾼级形式,是⼩⼉智能活动的核⼼。
幼⼉思维有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两种。
具体形象思维是根据事物的具体形象来进⾏联想的,即依靠感知和⾃⾝动作进⾏思维、离开动作思维就终⽌。
⽽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来进⾏,使思维具有⼀定的⽬的性、⽅向性和灵活性。
因此,思维是在感觉、知觉、记忆等过程的基础上产⽣,⼜远远超过这些过程,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特点,是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幼⼉思维训练实质在早期教育中,语⾔教育⽆疑应占据重要位置。
因为,幼⼉时期是语⾔发展的关键时期。
⽽且,在⼈的智⼒中,仅从语⾔和思维的关系来看:深刻的思维从形成到表达都必须借助语⾔这⼀⼈类独特的符号系统,语⾔的贫乏⽆疑会影响思维能⼒的发展。
如何利⽤多媒体课件所具有图形、⾳像、动画等教学信息的能⼒,来进⾏故事、诗歌、散⽂等教学活动,从⽽更好地培养幼⼉语⾔表达能⼒及形成灵活多变的思维⽅式,部分专家近年来作了初步探索和研究。
幼⼉思维训练内容(⼀)运⽤多媒体课件,诱发幼⼉学习的积极性美国⼼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幼⼉的特征是爱美、喜新、好奇、求趣,⼀切美新奇趣的东西,都能引起幼⼉极⼤注意,产⽣强烈的兴趣和表达欲望。
动画⽚是幼⼉最喜欢的电视节⽬,⽽多媒体课件鲜艳⽣动的画⾯、逼真悦⽿的⾳响,就像动画⽚⼀样最能激发幼⼉学习的兴趣。
使他们乐于表达、乐于交流。
这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致、有利于激发幼⼉学习兴趣的教育情境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幼⼉的语⾔学习包括对⼀系列声⾳的识别、再认和重现以及对语法规则的理解,⽽课件为幼⼉提供了⼤量的声⾳识别、再认和重现的机会,它们通过⾃⼰独特的传递⽅式在不同程度上使幼⼉萌发学习的动机,从⽽促使他们产⽣积极的内驱⼒。
《幼儿思维的发展导学案-幼儿心理学》

《幼儿思维的发展》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 掌握幼儿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
3. 能够运用知识帮助幼儿更好地发展思维能力。
导学内容:一、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和规律1. 幼儿思维发展具有阶段性:幼儿的思维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和成熟。
2. 幼儿思维是感性的和具体的:幼儿主要通过感觉和经验来进行思维活动,是比较具体的,缺乏抽象思维能力。
3. 幼儿思维是行为导向的:幼儿的思维活动主要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和满足自己的需求。
4. 幼儿思维是直观的和片面的:幼儿的思维倾向于直观、片面和感性,缺乏全面、系统和抽象的思维方式。
二、幼儿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1. 感觉期:出生至2岁特点:主要依靠感官接受事物,缺乏逻辑推理和思维能力。
任务:培养幼儿的感官觉知,提供丰富的感官刺激和体验。
2. 意象期:2岁至7岁特点:逐渐发展出形象思维,能够通过感性形象来认知事物。
任务:提供丰富的感官体验和经验,引导幼儿建立正确的意象和概念。
3. 具体概念期:7岁至11岁特点:开始具备逻辑思维和概念形成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分析。
任务:引导幼儿学会抽象思维,发展逻辑推理和概念形成能力。
4. 形成抽象思维期:11岁至15岁特点:具备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能够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
任务:培养幼儿的批判性思维,训练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导学任务:1. 根据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谈谈你的认识和体会。
2. 分析幼儿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指出每个阶段的特点和任务。
3. 通过实际案例或观察,总结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提出相应的教育方法和建议。
思考题目:1. 为什么幼儿思维发展具有阶段性?2. 如何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意象和概念?3. 在日常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学习后,可以选择网上下载更多相关资料,拓展幼儿思维发展的知识,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
第二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幼儿思维的发展阶段;2. 掌握幼儿思维的特点和表现;3. 能够运用适合的方法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儿童心理学理解儿童的思维与情感发展

儿童心理学理解儿童的思维与情感发展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科学,它关注儿童在认知、情感、社会互动等方面的成长和变化。
理解儿童的思维与情感发展对于儿童的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儿童的思维发展和情感发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
一、儿童的思维发展儿童的思维发展是指儿童认知能力的成长和变化。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我们可以将儿童的思维发展分为不同的阶段。
1. 感知和运动期(0-2岁)在这个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知和运动来认知世界。
他们能够通过触摸、品尝、咬嚼等方式来探索周围的物体,从而获得感知经验。
同时,他们也开始学会在空间中移动,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学习。
2. 前操作期(2-7岁)在这个阶段,儿童逐渐发展出具体的操作能力。
他们能够使用符号和象征性的思维,例如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此外,他们还能够进行逆向的思维,即反思已经发生的事情并考虑不同的结果。
3. 具体运算期(7-11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具备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能够进行具体的数学运算,例如加减乘除等,并开始了解逻辑推理和分类思维。
此外,他们还具备了理解和遵守规则的能力。
4. 形式运算期(11岁以后)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
他们能够进行符号化的推理和思考,并开始处理抽象的概念和问题。
他们具备了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能够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判断。
儿童的思维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每个阶段都对后续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基础作用。
教育者和家长应根据儿童的发展水平,提供适当的教育和刺激,以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儿童的情感发展儿童的情感发展是指儿童情绪和情感认知的成长和变化。
情感是人类与世界的关系,它涉及到个体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情绪和价值观。
儿童的情感发展具有以下几个关键的阶段。
1. 受孕期到出生期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情感主要表现在对生理需求的满足和与母亲的亲密关系中。
学前心理学的三种思维方式

学前心理学的三种思维方式
1.发展性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强调儿童的心理和行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因此,研究者需要考虑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和需求,以便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例如,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社交技能正在不断发展,因此教育者需要根据这些变化来设计适合他们的学习活动。
2.系统性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强调儿童的行为和心理问题是相互关联的,并且需要从整体上考虑。
例如,当研究者观察到一个幼儿表现出焦虑或抑郁情绪时,他们需要考虑这些情绪可能与幼儿的生活环境、家庭关系、身体健康等多种因素有关。
因此,研究者需要采用系统性的思维方式来分析这些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3.实证性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强调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假设和理论。
在学前心理学中,实证性思维方式可以帮助研究者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例如,通过实验研究可以确定某个游戏或玩具是否能够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实证性思维方式还可以用来评估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以及改进现有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幼儿心理学》课件 主题6 幼儿的思维

知识殿堂
一 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用来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掌握事物之间的 关系。思维是个体所具有的一种认识能力,它表现人的思考过程,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越来越多的 思维活动也逐渐促使了思想的产生和深化。思维是认知过程的高级阶段。
知识殿堂
四 思维的形式
概念、判断、推理是思维的3种重要表现形式。
概念
概念以词语掌握为标志,是人脑在表象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也是个体 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表现。
判断
判断是个体断定事物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或者思维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过 程。需要注意的是,判断不一定是正确的。例如,穿着朴素的人都是穷人,这个判断显然是 错误的。Fra bibliotek组织性
对原有经验进行重组和改造,以发现 事物的新特征和新关系。
推测 总结 改造
知识殿堂
3~6岁是幼儿言语迅速发展的时期,幼儿能用语言来描述周围的环境、事物,以及与他人交往的情况。 但该阶段幼儿的大脑仍处于发育阶段,思维方式较为简单,对事物及现象的判断和理解往往比较片面,做 不到综合考虑。幼儿的思维有如下特点。
演绎推理
从一般到个别,从普遍性原理推导出特殊性结 论的过程
由鸟有羽毛,而蝙蝠没有羽毛,推出:蝙蝠不是鸟
类比推理
根据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推断出其他两个类
由“大象和熊猫”这个示例,在“狮子、青蛙、燕子、金鱼、喜鹊”
似事物之间关系的过程
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措施

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措施一、认知特点幼儿时期是认知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之一。
幼儿的认知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
首先,幼儿的思维方式主要是运动感知。
他们通过触摸、视觉、听觉等感官渠道来获取信息,通过动手操作来加深对事物的理解。
其次,幼儿的思维活动主要属于感觉直观阶段。
他们对于事物的认识多以形象、直观的方式来进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
例如,他们无法理解时间的概念,经常将“早上”、“晚上”等词汇混淆。
再次,幼儿的思维活动比较片面。
他们往往只关注某一个特征,而忽视其他特征。
例如,当幼儿看一只红色的苹果时,他们往往只注意到它的颜色,而忽略了其形状、质地等其他特征。
最后,幼儿的思维活动主要以自我为中心。
他们往往无法站在他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容易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
例如,幼儿难以理解为什么其他人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与自己不同。
针对以上幼儿的认知特点,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教育措施来促进其认知发展。
首先,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感官刺激,通过观察、触摸、听音乐等方式,扩大幼儿对事物的感知范围。
其次,可以通过游戏等方式,让幼儿进行多样性的操作,帮助他们加深对事物的理解。
例如,可以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自由地制作一幅画,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再次,可以适当引导幼儿进行多角度思考。
例如,可以通过故事、图画等方式,展示不同角度对事物的看法,帮助幼儿逐渐理解其他人的观点。
最后,可以通过合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例如,可以让幼儿参与团队建设,让他们明白只有合作才能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社交能力。
二、情感特点幼儿时期是情感发展最为重要的时期之一。
幼儿的情感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幼儿情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
他们对于周围环境的变化会产生较强的情感波动。
例如,当幼儿离开父母时,他们可能会出现分离焦虑情绪。
其次,幼儿的情感表达方式相对单一。
他们往往通过哭泣、笑、咬手指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缺乏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
再次,幼儿的情感较为自私。
幼儿教育心理学考点:幼儿的思维

幼儿教育心理学考点:幼儿的思维幼儿思维发展的主要特征(一)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儿童最初的思维是直观行动的,然后出现具体形象的,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的思维。
直观行动思维,主要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
主要特点是:①思维是在直接感知中进行的;②思维是在实际行动中进行的;③典型方式是尝试错误,主观上无预定目的和行动计划。
具体形象思维依靠表象,即依靠事物在头脑中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这种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是在直观行动性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抽象逻辑思维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的思维,是通过概括、判断和推理进行的,是高级思维方式。
严格说,幼儿学前期只有这种方式的萌芽。
(二)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性1.直观行动思维儿童最初的思维是以直观行动思维为主。
直观行动思维是指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的思维。
直观行动思维的主要特征为:(1)思维依赖于一定的情境2~3岁的孩子直观行动思维表现非常突出;3~4岁幼儿身上也常有表现。
这种思维更多地依赖一定的具体情境,依赖于对具体事物的感知和对动作的概括。
(2)直观行动思维离不开儿童自身的行动这个思维阶段的幼儿,其思维只能在动作中进行,常常表现为先做后想,边做边想,动作一旦停止,他们的思维活动也就结束了。
2.具体形象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是指儿童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进行的思维,即依靠具体事物的表象以及对具体形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
3~六七岁儿童的思维,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
3.抽象逻辑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是指运用概念、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
它是靠语言进行的思维,是人类所特有的思维。
六七岁以后,儿童的思维开始进入逻辑思维阶段。
幼儿阶段只处在抽象选择思维的萌芽时期。
幼儿思维方面的特点及主要表现

幼儿思维方面的特点及主要表现幼儿思维培养在时间安排上要强调一个早字。
幼儿思维方面有哪些特点?如何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幼儿思维方面的特点及主要表现,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一)直觉行动思维在幼儿期继续发展婴儿期的思维是直觉行动的,他们的思维与直接感知和直接活动是分不开的,是在玩摆实物或玩具的活动过程中发展的。
他们边活动边思维。
不是想好再做,而是边想边做,在做的过程中想。
因此,婴儿的活动停止或转移,思维活动也就停止或转移。
幼儿初期的思维是直觉行动的。
当幼儿动手玩实物或玩具时,才进行思维。
三岁儿童的思维离不开手的点数,是随着具体事物的实际操作展开的。
(二)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幼儿期在直觉行动思维的基础上,具体形象思维开始发展了。
开始依据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联想来进行思维活动。
对4—5岁幼儿提问3加4等于几,他们大多会说不知道,而如果你问他们3块糖添上4块糖是几块糖,他们通过具体形象性思维会很容易想出答案。
(三)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菜花偶像逻辑思维是在具体形象性思维的基础上发展的,只有在积累了各种感性经验与表象的基础上,才能抽象概括出表象的本质属性。
3—4岁幼儿的思维是直觉行动思维,4岁幼儿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但他们理解的是生活中熟悉的和生活经验相联系的事情,时常依赖个别食物的具体形象,概括性很小;5岁幼儿思维时,依赖的表象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主要概括事物的外部特征,掌握具体概念。
6岁左右的幼儿,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能掌握较抽象、概括性较强的概念,如家具、蔬菜、交通工具等,开始理解事物发展的逻辑关系。
儿的思维发展表现出的特点幼儿思维是以婴儿阶段的思维为基础,在新的生活环境下,以言语发展为前提,发展起来的,具有形象性以及进行抽象思维的可能性。
表现为经验性、表面性、拟人性。
幼儿思维的明显特点单向思维如果你教给孩子1+1=2,但你千万别认为他已经懂得2-1=1,因为他只能从左边推到右边,不能从右边推到左边。
国家级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幼儿心理学基础 第六章 幼儿的思维

“词语开花”游戏
第二节 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变通性 幼儿能灵活地使思维从某一方面跳到另一方面,能举一反三、触类
旁通,具有迅速、及时变换对某一问题的研究角度的能力。
3.独特性 独特性也叫新异性,指幼儿能形成与众不同的独特见解,提出新的
观点、设想或方案。广为流传的“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也 正说明曹冲和司马光能够不受习惯性思维的影响,创新思维,用独特的 方法解决了常人解决不了的问题。
第六章 幼儿的思维
学习目标 ◆ 了解思维的概念和特征。 ◆ 理解幼儿思维发展的主要特征。 ◆ 理解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 掌握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1 第六章 幼儿的思维
第一节 思维概述 第二节 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 第六章 幼儿的思维
第一节 思维概述
一、思维的概念 二、思维的产生 三、思维的特征 四、幼儿思维发展的主要特征
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 力、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其中思维能力 是核心。
在日常生活中,每当遇到问题,幼儿往往会 说“让我想一想”或“让我想一下”。这里的 “想一想”“想一下”就是思维。
19 第 六 章 幼 儿 的 思 维
第二节 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有关研究表明,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与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有着本质的区别。科学家的创造是探究人类的未知,去发现和发明世界 上未知的东西及规律。而幼儿的创造主要是学习人类的已知知识。培养 幼儿良好的创造性思维是为幼儿的将来打好基础。
小朋友画完画以后,会问:你 喜欢我画的房子吗?
第一节 思维概述
1.幼儿前期思维的特征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设 计了著名的“三山实验”。他在 桌上放置三座山的模型,三座山 在高低、大小、位置上有明显差 异。实验时,先让一个3岁的幼儿 坐在一边,然后将一个布偶娃娃 放置在他的对面,如图所示。
幼儿的三大思维特点

幼儿的三大思维特点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积极开发幼儿的智力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未来。
幼儿的思维特点有哪些呢?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幼儿的三大思维特点,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的三大思维特点1、3-4岁处于直接行动思维(思维依靠动作)这种思维方式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
一个是:离不开思维的对象,东西不能离开,凭空不能思维。
第二:离不开操纵或摆弄实物的动作。
直接行动思维有个好处:它属于无意识思维,不太消耗能量,孩子不感到累.皮亚杰认为:若剥夺孩子的动作就会影响孩子思维的进程,思维的积极性就会降低。
动作对于幼儿的重要性:心理学有个简单的实验:在墙上挖个洞,洞后不断移过卡片,让你数数移过多少卡片。
如果要求你必须盯着它,什么都不做,你很快就数的出错了。
假如我给你一些豆子,数一个放一个豆子,或者用笔画一下,你就会发现正确率高多了,不容易出错。
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有动作伴随,注意更集中更长久。
所以动作对于小孩子很重要。
要想让幼儿注意保持集中就要围绕同一目标不断变化活动,一次活动时间不宜长,而且应让活动变化起来,在丰富的活动中,保持注意的集中和稳定。
2、4-5岁具体形象思维非常突出如果孩子大一些了,对事物的认识什么时候都离不开这些实际的东西,局限性就太大了,因为他身边能有多少东西,能玩多少东西?所以,不能只这样,若这样孩子就没有办法往前发展。
于是,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出现了,到了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的小孩子他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时就可以摆脱动作和动作对象,他们靠的是什么呢?我们把这个工具叫表象。
那么什么叫表象呢?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它的形象,心理学上认为,就是当一件事物不在,拿走了,你眼前并不存在这个东西的时候,但是你的脑子里面留了一个它的形象。
我们把这种形象就叫做表象。
表象分两大类,一类叫实物表象;另一种叫情景表象。
什么叫情景表象呢?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把这些实物的关系联系起来,靠着一定的动作来完成一件事情。
比如,孩子上幼儿园,那么从穿衣服到出门、上汽车、下汽车到幼儿园等一系列的情景。
1.8第七章 幼儿思维发展的主要特征(有答案版)

故选A。
(3)针对幼儿思维的特点去组织活动。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可以直
接感知的玩具和活动材料;为幼儿提供各种活动的机会;活动的开展坚持直观性原则;善于为
幼儿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幼儿思维水平的不断发展。故选ABCD。
(4)思维的基本特点有间接性和概括性。故选BC。
知识点精讲
知识点 幼儿思维发展的主要特征
象逻辑思维。 • 6、儿童最初的思维是以直观行动思维为主的。 • 7、3~6、7岁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 8、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主要表现的特点有:具体性、形象性、经验性、拟人性、
表面性、固定性。 • 9、幼儿掌握概念的三个阶段:直指型、列举型、功用型 。 • 10、从3、4岁开始,幼儿经常会问问题,好奇、爱问是幼儿思维活动的具体表现。 • 11、比较是在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进行的。比较是进行分类的前提。
不能按客观逻辑进行推理和判断。
知识点精讲
例4(单选题)幼儿掌握要领具有年龄特点。幼儿初期时,幼儿所掌握的实物概念主要是
他们想象的事物,给物体下定义多属于( )
A.实物型
B.列举型
C.直指型
D.功用型
【答案】C
【解析】幼儿初期时,幼儿所掌握的实物概念主要是他们想象的事物,给物体下定义多属
于直指型。
例5(单选题) 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人认识的高级阶段。( )
真题再现
案例1(参考答案) 请分析: (1)莉莉父母的态度和行为对吗?请从儿童思维发展的角度说明理由。 (2)请为莉莉的父母提出科学的教育建议。 【解析】 (1)莉莉父母的态度和行为是不对的。幼儿初期的思维还带有较大的直观行动性,他们的 思维离不开直接感知和行动,行动的目的性、计划性很差。莉莉正处于幼儿初期,她的行为 正好符合这一特征,因此是正常的。莉莉父母不了解幼儿初期思维的这一特点,提出了过高 的要求,莉莉是很难达到的。 (2)对莉莉父母的教育建议: ①依据心理发展规律,正确理解幼儿初期思维发展的特征。 ②创设情境,丰富玩具并提供实际操作机会。 ③循序渐进地提出行动目的性和计划性要求。 ④抓住合理时机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
幼儿心理学思维试题及答案

幼儿心理学思维试题及答案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学科,对于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来说,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对于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份幼儿心理学思维试题及答案,供参考。
一、选择题1. 幼儿期通常指的是哪个年龄段?A. 0-3岁B. 3-6岁C. 6-12岁D. 12-18岁答案:B2. 以下哪个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A.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B.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C.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D.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答案:C3. 幼儿期的自我意识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 语言能力B. 运动能力C. 社交能力D. 认知能力答案:D二、填空题4. 幼儿期的儿童在_________方面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答案:认知5. 幼儿期的儿童在_________阶段开始形成自我意识。
答案:前运算三、简答题6. 简述幼儿期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特点。
答案:幼儿期儿童的语言能力发展迅速,从简单的词汇和短句逐渐过渡到能够使用复杂的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同时,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从模仿成人语言逐渐发展到能够创造性地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7. 描述幼儿期儿童社交能力的发展过程。
答案:幼儿期儿童的社交能力从最初的亲子互动开始,逐渐发展到与同龄人的简单交流,再到能够参与更复杂的社交活动,如小组游戏和合作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学会了分享、轮流、遵守规则等社交技能。
四、论述题8. 论述幼儿期儿童情绪发展的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答案:幼儿期儿童的情绪表达直接而强烈,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相对较弱。
因此,教育者应该提供一个稳定和支持性的环境,帮助儿童学习情绪表达和调节的技巧。
同时,通过角色扮演和情绪识别活动,教育者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促进情绪智力的发展。
结束语:幼儿心理学思维试题及答案旨在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为幼儿教育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
幼儿心理学教案-幼儿的思维

(五)理解能力逐渐增强
1.对事物的理解主要依靠具体事物的形象
2.对事物的理解表面化、简单化、刻板化
课堂小结
幼儿思维的发展特点
(一)直觉行动思维在幼儿期继续发展
(二)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
(三)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四)判断和推理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1.以直接判断为主,间接判断开始出现;
讨论:妈妈做法错在哪?如何做有益儿童思维发展?
案例3
听同事说“芭比娃娃”非常好玩,于是,贝贝妈也给女儿买了一个。果真见女儿抱着芭比娃娃非常高兴,一边给她梳头,一边给她穿衣,一边不停地问“妈妈,这是什么娃娃?”妈妈刚开始很耐心地告诉她“这是芭比娃娃。”可是,这一天下来,她竟然问了十几次同样的问题。妈妈有些不耐烦了,冲着她大声地说:“告诉你,这是芭—比—娃—娃,记住了吗?”
A直觉行动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D创造性思维
3.“燕子低飞要下雨”反映了思维的()。
A直观性B间接性C概括性D创造性
4.“气象学家通过卫星云图和仪器检测等科学方法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这体现了思维的()。
A具体性B概括性C间接性D行动性
课后作业
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一件具体事例,分析自己的思维过程。
3.思维与言语
思维离不开言语,思维主要借助言语来实现,言语是思维的主要载体。
言语也离不开思维,只有通过思维,言语的各种功能才得以实现。
(二)思维的特性
1间接性:思维活动不反应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事物,而是借助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反映。
2.概括性: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幼儿思维的发展导学案-幼儿心理学》

《幼儿思维的发展》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能够了解幼儿思维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增进幼儿思维发展的方法和策略。
一、导入引导(5分钟)1. 通过展示幼儿的思维活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幼儿思维的特点。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幼儿思维的理解和看法。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什么是幼儿思维?- 幼儿思维是指幼儿在认识、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
2. 幼儿思维的发展特点- 幼儿思维具有感性、形象性、片面性、不可逆性和非逻辑性等特点。
3. 幼儿思维的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进修经验等都会影响幼儿思维的发展。
三、案例分析与讨论(30分钟)1. 案例一:小明在做拼图游戏时,总是无法正确组合。
- 请学生分析小明的思维特点,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方法。
2. 案例二:小红在进修数字时经常健忘数数的顺序。
- 请学生讨论小红的思维发展情况,思考可能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四、思维拓展活动(15分钟)1. 通过游戏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个思维挑战任务。
五、归纳总结(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幼儿思维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2. 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多加思考,培养自主思考能力。
六、作业安置(5分钟)1. 安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观察幼儿的思维表现,并写下自己的观察和分析。
2. 提醒学生复习本课内容,准备下节课的进修。
七、课后反思(5分钟)1. 整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教学亮点和不足的地方。
2. 记录学生的表现及反馈,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准备做好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对幼儿思维的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够掌握增进幼儿思维发展的方法和策略,为其未来的进修和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个特点之间的关系(补充)
幼儿以具体和形象的事物来进行思维,具体性和形 象性是具体形象思维的两大基本特点它们衍生了其 他四个特点,其他四个特点解释和进一步帮助幼儿 去记忆事物。我们用这样一句话来总结,幼儿通过 拟人的方式来记忆他们见过、听过的那些固化在事 物表面的突出特征,进而用用具体事物来解决问题
本节知识点总结回顾
1、两个重点:
(1)、思维的概念 (2)、具体形象思维的概念及特点
2、两个了解:
(1)、幼儿思维发展的阶段 (2)、幼儿思维特点
正能量
不要忘记开花,那是你还是 一颗种子的时候与生俱来的 梦想。
谢谢
(2)、特点: a、具体性:他在思考问题时,总是借助于具体
事物或具体事物的表象。头脑中必须要有事物的表象 。幼儿容易掌握那些代表实际东西的概念,不容易掌 握比较抽象的概念。
b、形象性:依靠事物的形象来思维。
具体性和形象性是具体形象思维的两 大基本特点
(2)、特点:
c、经验性:以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 d、拟人性:把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或一些物体当人来对待 e、表面性:根据具体接触到的表面现象来进行,往往 只是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不是事物的本质联系。 f、固定性(不可逆性):缺乏灵活,较为认死理
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 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 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二)特点:间接性、概括性
(三)作用:1、基础。思维活动幼儿 生活活动的基础
2、标志。思维的发展标 志着幼儿认知水平提高
3、促进。促进幼儿情感 、意志和社会性的发展
二、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
(一)直观行动思维(2至3、4岁) 1、定义:以直观、行动的方式进行思维
2、特点:(1)、依赖一定情景
(2)、离不开儿童自身的行动
(二)具体形象思维(3至6、7岁) (三)抽象逻辑思维(6、7岁以后)
三、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一)以具体形象性为主,抽象逻辑性开始萌 芽。 (二)概念、判断与推理的发展
封面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第七章
幼儿的思维
第一节 幼儿思维发展的主 要特征(一)
孟庆晨
教学重点 :思维的概念
教学难点 :具体形象思 维的特点
一、思维
(一)定义: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和概括的 反映,是人认识的高级阶段(重点)
补充:两对关系1、思维与感知觉的关系 2、思维与语言
知识回顾感觉和知觉的定义
(三)幼儿理解事物的特点
(一)以具体形象性为主,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难点)
1、幼儿初期(即3岁左右)仍具有一定的直观 行动性。 2、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
3、晚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心算的开始)
2、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
(1)、概念:具体形象性思维是运用已有的直观 形象解决问题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