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素》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常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
——卤素
(舒小平四川省广安市武胜职业中专学校 )
【教材】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高教社化学(通用类) 中第二章第一节。【课时安排】2个课时
【教材分析】
该教材力求把教学、求知、做事和生产实践结合在一起,体现了职业教育“做中学、做中教”的指导思想。
由非金属和金属组成的材料,是世界上四大类材料之一,是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学好化学基础的相关知识,对医药和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尤为重要。从教材体系看,它是前一章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延伸,从研究方法看,氯气是典型的非金属,本节学习化学特有的科学方法“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影响其存在制备和应用”,通过卤族元素性质比较,对以后研究其它同族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具有指导意义。从教育目的看,由于本节课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在知识和思想教育的同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科学态度,力求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能描述氯气的物理性质。
(2) 掌握氯气与金属,非金属,与水以及碱的反应
(3) 认识卤素单质的性质及递变规律;掌握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认识卤素单质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卤素单质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
✧能力目标
(1)在自主探究氯气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乐于探索的求知欲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2)通过实验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认识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养成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严谨细致的作风。
✧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自然科学的兴趣,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的及独立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氯水的成分,氯气与强碱的反应;卤素性质的比较。
【教学难点】探究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以及次氯酸的漂白作用;卤素性质
的比较。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中职一年级学生
本次课授课对象为中专层次机械加工专业学生,具有以下特点:学生学习过
程中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但自控力稍差,做不到专心听课;课堂上能积极参与讨论,踊跃发言,但阐述能力稍差,观点概述往往不准确;能围绕设定的问题积极思考,但发现问题的能力稍差。结合本节内容难度不大,但知识点多且琐碎的特点,我会在教学中注意直观性、互动性和启发性,使全体学生能保持较大的学习兴趣,本着肯定鼓励的原则,使他们对课堂学习充满期望和信心。【教法与学法】
由于中职学生是从”应试教育”中分离出的一批弱势学生,文化基础较差、恐惧排斥化学的学习,认为化学太难,其实他们只是缺少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也许改变一种方法,枯燥的学习也会变得豁然开朗。因此为了克服传统理论教学教师空洞说教,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弊端,我以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理念为指导,围绕教学目标,在分析教学内容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我选择以下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1.演示法:通过实验、相关图片及视频资料,获得生动的表象,激起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其对知识点比较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掌握。
2.探究法:围绕教学目标和要求,创设情境,步步激疑启思,引导学生利用所学解决问题,使学生逐层探索获取知识,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归纳法:通过归纳可以梳理明确知识点,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更为清晰。
4.练习法:通过练习,及时巩固知识点。
(二)学法
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的需要确定“学法”如下:
1.类比法:通过类比,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2.观察法:创设情景,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和步骤,使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观察、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3.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解决疑难。通过讨论,学生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同时还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和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多媒体实验教学;实验仪器及药品:新制氯气、新制氯水、有色纸片、试管、酒精灯、溴水、碘水、NaBr溶液、KI溶液、淀粉等;液溴及
碘实物。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反思:本节内容多、实验多、现象明显,操作比较简单,可以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基础差别大,教学中采用循序渐进的办法,大面积提高学生能力。应从实验多这一特点出发,训练学生实验能力,强化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设计实验方面的发展。具体操作是采用开放式教学,由结构决定性质,学生根据结构推断其化学性质,然后用实验进行验证,再根据现象分析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