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级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大纲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目标(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与能力掌握物理专业知识、技能以与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了解物理学开展的历史和最新开展动态;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性质和根本理念;熟悉《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目标、根本容和教学要求;掌握物理教学的根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二)物理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教学容特点和《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针对初中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根底、学习需要与个体差异等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利用教学资源,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能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合理设置作业。
(三)物理教学实施能力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能依据物理学科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掌握物理教学的根本形式和策略,能有效组织多样化的教学,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能指导学生进展科学探究和研究性学习;能适时地对教学容进展归纳总结;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应优化教学。
(四)物理教学评价能力掌握物理教学评价的根本方法,能恰当地对学生的学习进展评价;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能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开展;了解教学反思的根本方法和策略,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展反思,提出改良教学的思路。
二、考试容模块与要求(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1.物理专业知识(1)掌握与初中物理密切相关的大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以与原子和原子核物理的根底知识。
(2)掌握初中物理的知识和技能,能运用物理根本原理和根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3)掌握物理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了解物理学开展的历史和最新开展动态。
2.物理教学知识(1)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性质、目标和根本理念,熟悉《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2)了解物理教学原那么,认识物理教学过程的根本特点与其规律,熟悉初中物理常用的教学方法。
教师资格证书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大纲笔试部分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一、考试目标(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及能力掌握物理专业知识、技能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熟悉《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目标、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二)物理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针对初中生的认知特征、知识基础、学习需要及个体差异等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利用教学资源,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能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合理设置作业。
(三)物理教学实施能力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能依据物理学科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形式和策略,能有效组织多样化的教学,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能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研究性学习;能适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
(四)物理教学评价能力掌握物理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能恰当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能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教学的思路。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1. 物理专业知识(1)掌握与初中物理密切相关的大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以及原子和原子核物理的基础知识。
(2)掌握初中物理的知识和技能,能运用物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3)掌握物理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
2.物理教学知识(1)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基本理念,熟悉《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2)了解物理教学原则,认识物理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及其规律,熟悉初中物理常用的教学方法。
2024年高中物理教师招聘考试大纲
2024年高中物理教师招聘考试大纲的具体内容会根据不同省份的教育部门制定的考试要求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考试大纲会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 考试目标与要求:考查考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
同时,也会考查考生对中学物理课程相关的大学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的掌握程度。
2. 考试范围与内容:考试范围通常包括中学物理内容、大学物理内容和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内容。
中学物理内容会依据最新的课程标准,如《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大学物理内容可能包括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等基础理论,以及普通物理基本实验和近代物理基础知识。
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内容则涉及教学目的、教学原则、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
3. 考试形式:考试通常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试卷分值和题型(如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论述题、教学设计题、教学案例分析题等)会根据具体考试大纲而定。
4. 试题难易比例:试题难度通常会有一定的分布,如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题的比例。
建议考生关注当地教育部门或招聘单位发布的最新考试大纲,以获取最准确的考试信息。
同时,可以参考历年的考试大纲和真题进行复习准备。
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初级中学)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一、考试目标(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及能力掌握物理专业知识、技能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熟悉《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课程目标、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二)物理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要求,针对初中生的认知特征、知识基础、学习需要及个体差异等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利用教学资源,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能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合理设置作业。
(三)物理教学实施能力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能依据物理学科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形式和策略,能有效组织多样化的教学,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能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研究性学习;能适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
(四)物理教学评价能力掌握物理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能恰当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能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教学的思路。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1.物理专业知识(1)掌握与初中物理密切相关的大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以及原子和原子核物理的基础知识。
(2)掌握初中物理的知识和技能,能运用物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3)掌握物理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
2.物理教学知识(1)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基本理念,熟悉《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
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大纲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目标(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及能力掌握物理专业知识、技能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熟悉《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目标、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二)物理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针对初中生的认知特征、知识基础、学习需要及个体差异等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利用教学资源,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能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合理设置作业。
(三)物理教学实施能力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能依据物理学科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形式和策略,能有效组织多样化的教学,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能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研究性学习;能适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
(四)物理教学评价能力掌握物理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能恰当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能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教学的思路。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1.物理专业知识(1)掌握与初中物理密切相关的大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以及原子和原子核物理的基础知识。
(2)掌握初中物理的知识和技能,能运用物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3)掌握物理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
2.物理教学知识(1)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基本理念,熟悉《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2022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真题(高级中学)
2022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真题(高级中学)2022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真题(高级中学)单选题(共8题,共8分)1.已知心电图记录仪纸带移动的速度是2.5cm/s,下图所示是仪器记录下来的某人的心电图,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O.5cm,由此可知此人()。
A.心率约为75次/minB.心率为125次/minC.心脏每跳动一次所需时间约为0.75sD.心脏每跳动一次所需时间约为0.6s2.如图所示,一焦距为的凸透镜,主轴和x轴重合。
x轴上有一光点位于透镜的左侧,光点到透镜的距离在和2 之间。
若将此透镜沿戈轴向右缓慢平移 2 的距离,则在此过程中,光点经透镜所成的像点将()。
A.一直向右移动B.一直向左移动C.先向左移动.接着向右移动D.先向右移动,接着向左移动3.假设有一颗行星,其直径与月球相同,密度为月球的2倍。
若发射一卫星绕该行星运动,其轨道半径是“嫦娥一号”绕月轨道半径的一半,其质量与“嫦娥一号”相同,则该卫星()。
A.所受的向心力是“嫦娥一号”的2倍B.所受的向心力是“嫦娥一号”的4倍C.周期与“嫦娥一号”的相同D.周期是“嫦娥一号”的1/44.某电场的电场线分布情况如图所示,一个负电荷沿虚线从M点移到N点。
根据这个电场线分布图得出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5.在图所示的电路中,L1、L2、L3三个不同规格的灯泡恰能正常发光,已知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电阻为r。
若将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向左移动,则三个灯泡的亮度变化情况是()。
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6.如图所示,实线是沿x轴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虚线是这列波在t=0.05s时刻的波形图。
已知该波的波速是80cm/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列波有可能沿x轴正向传播B.这列波的波长是10cmC.这列波的周期是1.5sD.t=0.05S时刻,x=6cm处的质点正在向上运动7.用某种频率的紫外线分别照射铯、锌、铂三种金属靶,从铯中射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2.9eV,从锌中射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1.4eV,铂没有光电子射出,比较这三种金属逸出功的大小,正确的是()。
教师资格证书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大纲笔试部分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一、考试目标(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及能力掌握物理专业知识、技能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熟悉《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目标、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二)物理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针对初中生的认知特征、知识基础、学习需要及个体差异等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利用教学资源,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能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合理设置作业。
(三)物理教学实施能力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能依据物理学科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形式和策略,能有效组织多样化的教学,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能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研究性学习;能适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
(四)物理教学评价能力掌握物理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能恰当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能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教学的思路。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1. 物理专业知识(1)掌握与初中物理密切相关的大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以及原子和原子核物理的基础知识。
(2)掌握初中物理的知识和技能,能运用物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3)掌握物理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
2.物理教学知识(1)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基本理念,熟悉《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2)了解物理教学原则,认识物理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及其规律,熟悉初中物理常用的教学方法。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年)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在以下关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B、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C、光从水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
D、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以下关于电场力做功和电势能关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电场力对正电荷做正功,电势能增加。
B、电场力对负电荷做正功,电势能减少。
C、电场力对电荷做功,电荷的电势能一定减少。
D、电场力对电荷做负功,电荷的电势能一定增加。
3、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经过时间t后速度达到v。
如果将物体的质量加倍到2m,那么在同样的时间内,该物体的速度将是:A. v/2B. vC. 2vD. 4v4、两个点电荷相距r时产生的库仑力大小为F。
若其中一个电荷的电量变为原来的四分之一,同时它们之间的距离减半,则新的库仑力大小会是原力大小的多少倍?A. 1/2B. 1C. 2D. 45、在下列关于力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B、力是物体静止的原因C、力是改变物体形状的原因D、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6、在下列关于能量转换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摩擦生热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发电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C、太阳能电池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D、热机是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7、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恒定的拉力F作用,从静止开始运动,假设摩擦力为f,经过时间t后,该物体的速度v为多少?t)A.(v=F−fmB.(v=(F−f)t)t)C.(v=F+fmD.(v=Fmt−f)8、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q1和q2相距r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为F。
如果保持q1不变,而将q2加倍,并且使它们之间的距离变为原来的两倍,那么新的作用力大小F’是多少?A.(F′=2F)B.(F′=F)F)C.(F′=12F)D.(F′=14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第一题简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及其对物理教学的影响。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高中)
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高级中学)注:1.2018年教师资格笔试国家统一考试报名在9月4日开始,一周左右报名时间;2国家陆续实行教师资格统一考试,提高教师认定门槛,加大了考试难度,笔试通过率只有30%左右;“国考”的笔试单科成绩有效期为2年,意味着,考生第一次通过一门,还有一年半的时间考出其他科目。
超过两年还未通过,原成绩作废。
3.想考证的小伙伴抓紧时间准备吧!备考的同学请认真看下下面的考试大纲,作有针对性的复习,预祝考试成功!主页中有2017年的国考考试真题,建议下载熟悉题型。
4.教师资格考试合格后,考入正编教师每年根据自己所教学科,按程序申请新科目的教师资格证,无需再进行笔试和面试。
一、考试目标(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及能力掌握物理专业知识、技能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理解高中物理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熟悉《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二)物理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特点,针对高中生的认知特征、知识基础、学习需要及个体差异等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利用教学资源、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能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合理设置作业。
(三)物理教学实施能力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能依据物理学科特点和高中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掌握物理理论与实验教学的组织形式和策略,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能有效组织多样化的教学;能适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
(四)物理教学评价能力了解物理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特点,掌握基本的评价方法,能恰当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能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教学的思路。
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大纲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目标(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及能力掌握物理专业知识、技能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熟悉《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目标、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二)物理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针对初中生的认知特征、知识基础、学习需要及个体差异等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利用教学资源,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能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合理设置作业。
(三)物理教学实施能力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能依据物理学科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形式和策略,能有效组织多样化的教学,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能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研究性学习;能适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
(四)物理教学评价能力掌握物理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能恰当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能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教学的思路。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1.物理专业知识(1)掌握与初中物理密切相关的大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以及原子和原子核物理的基础知识。
(2)掌握初中物理的知识和技能,能运用物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3)掌握物理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
2.物理教学知识(1)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基本理念,熟悉《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教师资格证书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大纲笔试部分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一、考试目标(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及能力掌握物理专业知识、技能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熟悉《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目标、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二)物理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针对初中生的认知特征、知识基础、学习需要及个体差异等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利用教学资源,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能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合理设置作业。
(三)物理教学实施能力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能依据物理学科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形式和策略,能有效组织多样化的教学,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能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研究性学习;能适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
(四)物理教学评价能力掌握物理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能恰当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能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教学的思路。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1. 物理专业知识(1)掌握与初中物理密切相关的大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以及原子和原子核物理的基础知识。
(2)掌握初中物理的知识和技能,能运用物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3)掌握物理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
2.物理教学知识(1)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基本理念,熟悉《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2)了解物理教学原则,认识物理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及其规律,熟悉初中物理常用的教学方法。
(完整word版)教师资格考试大纲《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一、考试目标(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及能力掌握物理专业知识、技能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熟悉《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目标、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二)物理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针对初中生的认知特征、知识基础、学习需要及个体差异等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利用教学资源,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能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合理设置作业。
(三)物理教学实施能力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能依据物理学科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形式和策略,能有效组织多样化的教学,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能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研究性学习;能适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
(四)物理教学评价能力掌握物理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能恰当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能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教学的思路。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1. 物理专业知识(1)掌握与初中物理密切相关的大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以及原子和原子核物理的基础知识。
(2)掌握初中物理的知识和技能,能运用物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3)掌握物理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
2.物理教学知识(1)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基本理念,熟悉《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2)了解物理教学原则,认识物理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及其规律,熟悉初中物理常用的教学方法。
教师资格证书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大纲笔试部分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一、考试目标(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及能力掌握物理专业知识、技能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熟悉《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目标、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二)物理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针对初中生的认知特征、知识基础、学习需要及个体差异等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利用教学资源,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能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合理设置作业。
(三)物理教学实施能力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能依据物理学科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形式和策略,能有效组织多样化的教学,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能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研究性学习;能适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
(四)物理教学评价能力掌握物理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能恰当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能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教学的思路。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1. 物理专业知识(1)掌握与初中物理密切相关的大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以及原子和原子核物理的基础知识。
(2)掌握初中物理的知识和技能,能运用物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3)掌握物理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
2.物理教学知识(1)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基本理念,熟悉《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2)了解物理教学原则,认识物理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及其规律,熟悉初中物理常用的教学方法。
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教师资格证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物理
第一部分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第一章物理教师职业素养考纲要求:1.了解中学物理教师专业化内涵、过程及类型。
2.了解中学物理教师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专业情意等素养。
、物理教师专业化(一)教师专业化教师职业化从经验化、随意化到专业化,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
现在要求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
1966 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案》中,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做出了明确说明,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地持续的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
”1.专业与职业专业:根据科学分工或生产部门的分工把学业分成的门类。
专业化:专业化是一个社会学概念,其含义是指一个普通的职业群体在一定时期内,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
教师专业化: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己的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职业: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职业与专业比较表总的来说,教师专业有以下特征:(1 )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2 )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
(3 )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
(4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2.教师专业化的意义和作用(1 )在职业化道路上,促使教师从一般的道德要求向教师教师专业精神发展。
(2 )在专业知识和能力上,促使教师从“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
(3 )在劳动形态上,促使教师从“教书匠”到“创造者”。
3.教师专业化的过程和类型(1 )教师专业化的过程调整磨合期——前三年调整磨合期教师的特征:能基本适应班主任工作的要求;初步了解课程标准内容;基本熟悉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能基本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能独立指导活动小组活动;能主动接受高水平教师的指导。
高级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2025年)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关于物理课程的教育目标,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B.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C. 增强学生忧国忧民的民族情感D. 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以下哪项教学活动不适合用于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A. 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B. 结合实验,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C. 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度D. 将物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知识3、在以下关于光现象的描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现象包括镜面反射和漫反射C、光的折射现象中,入射角大于折射角D、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4、在下列关于物理量的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A、1 m/s = 3.6 km/hB、1 kg = 1000 gC、1 N = 1 kg·m/s^2D、1 J = 1 N·m5、在物理学中,当两个点电荷之间的距离减半时,它们之间的库仑力会如何变化?A、减半B、增大1倍C、增大4倍D、增大到原来的16倍6、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A、完全由教师指导,学生被动接受B、教师提供背景知识,学生独立完成实验C、教师提出问题和指导,学生自主设计探究方案并进行实验D、学生自由讨论,教师不对探究过程进行任何指导7、在物理学中,以下哪个定律涉及到力和加速度的关系?A、牛顿第一定律B、牛顿第二定律C、牛顿第三定律D、牛顿第四定律8、下列关于波的描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A、波的传播方向是垂直于其振动方向B、所有类型的波都能在真空中传播C、纵波不能在固体中传播D、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第一题请结合物理学史,简述伽利略在力学领域的主要贡献,并说明其对现代物理学的意义。
2023上教师资格《高中物理学科》
一、教师资格考试的重要性教师资格考试是对一名教师是否具备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条件和专业素养进行全面考核的制度性考试。
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国家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的需要。
通过教师资格考试可以更好地检验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对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2023年高中物理学科教师资格考试内容1. 考试范围:《高中物理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
2. 考试内容:《高中物理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等内容,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等。
3. 考试要求:(1)具备扎实的物理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物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相关实验技能;(2)具备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技能,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科学素养;(3)具备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能够独立完成高中物理教学任务,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三、备考建议1. 熟悉教学大纲:考生首先要仔细阅读《高中物理学科教学大纲》,了解考试的范围和内容要点,明确备考的目标和重点。
2. 系统复习基础知识: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非常重要,考生应该系统复习力学、热学、电磁学等相关知识,做到知识点全面、准确掌握。
3. 多做真题练习:高中物理学科的教师资格考试对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有一定要求,考生可以通过做真题练习,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4. 学会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师资格考试不仅考察考生的理论水平,还会考察考生的实际教学能力,考生需要学会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能力。
四、备考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 合理安排时间:备考期间,考生要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学习和休息的平衡,避免出现学习疲劳。
2. 注意心态调整:考试紧张情绪会影响考生的发挥,考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遇到问题及时调整心态,保持平和心态,有利于发挥出最佳水平。
3. 关注政策动态:政策更新可能会对考试内容和要求产生影响,考生要及时关注考试动态,确保备考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
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
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包括课程、教学设计、评价及专业素养等方面的考查。
考生需具备高中物理学科的知识,包括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
考生需要了解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课程标准和教材,具备设计和组织实验活动的能力。
评价及专业素养方面,考生需要了解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教学评价的技巧和方法,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和与学生家长沟通的能力。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及能力
掌握物理专业知识、技能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理解高中物理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熟悉《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二)物理教学设计能力
能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特点,针对高中生的认知特征、知识基础、学习需要及个体差异等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利用教学资源、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能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合理设置作业。
(三)物理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能依据物理学科特点和高中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掌握物理理论与实验教学的组织形式和策略,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能有效组织多样化的教学;能适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
(四)物理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物理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特点,掌握基本的评价方法,能恰当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能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
进教学的思路。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
1. 物理专业知识
(1)掌握与高中物理密切相关的大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以及原子和原子核物理的基础知识。
(2)掌握中学物理知识和技能,能运用物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3)掌握物理学思想、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
2.物理教学知识
(1)理解高中物理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基本理念,熟悉《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
(2)了解物理教学原则和方法,认识物理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及其规律,掌握高中物理概念、规律和实验等内容的教学基本要求。
(3)熟悉物理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具备物理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教学评价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设计
1. 分析物理教材
(1)能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和教材,分析教学内容,确定其在高中物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2)能结合高中生认知水平、已有知识与技能基础分析教材,确立教学重
点与难点。
2. 确定物理教学目标
(1)理解“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含义。
(2)能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已有基础和发展需求,确定并准确表述具体的教学目标。
3. 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
(1)能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高中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2)能根据教学实际,合理选择、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
4. 设计物理教学过程
(1)能根据物理教学过程的特点和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
(2)能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
(三)教学实施
1. 课堂学习指导
(1)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能依据物理学科特点和高中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学习。
(2)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
2. 课堂教学组织
(1)掌握物理理论与实验教学的基本形式和策略,能有效组织多样化的教学,尤其是探究式教学与研究性学习。
(2)能适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3)能恰当选用教学媒体,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四)教学评价
1.物理学习评价
(1)能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正确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2)能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帮助学生了解物理学习状况,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
2. 物理教学评价
(1)能依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倡导的评价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恰当体现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甄别等功能。
(2)能运用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
三、试卷结构
模块比例题型
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40% 单项选择题计算题
教学设计27% 教学设计题教学实施20%
案例分析题教学评价13%
合计100% 单项选择题:约27% 非选择题:约73%
四、题型示例
1.单项选择题
(1)一束单色光斜射到厚平板玻璃的一个表面上,经两次折射后从玻璃板另一个表面射出,出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侧移了一段距离。
在下列情况下,出射光线侧移距离最大的是
A .红光以300的入射角入射
B .红光以450的入射角入射
C .紫光以300的入射角入射
D .紫光以450的入射角入射
(2)两个平行放置的大金属板M 和N 处于静电平衡状态,四个表面的电荷面密度从左到右依次为4321σσσσ、、、,如图示。
不考虑边界条件,则有
A. 3241σ-=σσ=σ,
B. 3241σ=σσ=σ,
C. 3241σ-=σσ-=σ,
D. 3241σ=σσ-=σ, 2.计算题
(1)法拉第曾提出一种利用河流发电的设想并进行了实验研究。
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两块面积均为S 的矩形金属板,平行、正对、竖直地全部浸在河水中,间距为d ;水流速度处处相同,大小为v ,方向水平;地磁场磁感应强度的竖直分量为B ,水的电阻率为ρ;水面上方有一阻值为R 的电阻通过绝缘导线和电键K 连接到两金属板上。
忽略边缘效应,求: ①该发电装置的电动势; ②通过电阻R 的电流强度;
③电阻R 消耗的电功率。
(2)如图示,某人从井中提水。
水桶离开水面时装有10.0kg 的水,由于漏水,水桶每升高1.00m 要漏去0.20kg 的水。
求:人匀速地将水桶从水面提升10.0m 到达井口时所做的功。
3.案例分析题
某教师为了了解学生对电路、安培力、左手定则等知识的综合掌握与运用情况,设计了若干检测题,其中第5题如下。
检测结果不少学生选择了C 选项。
[题目] 在图示的电路中,每节电池均相同,当电键S 分别置于a 、b 两处时,若导线MM '与NN '之间的安培力的大小为a f 、b f ,则可判断这两段导线
A .相互吸引,b a f f >
B .相互排斥,b a f f >
C .相互吸引,b a f f <
D .相互排斥,b a f f <
针对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学生答题错误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答出2个即可)? (2)针对其中由物理知识方面导致的错误,创设一个问题情境,用于帮助学生
学习。
4.教学设计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高中物理《物理1》某教材“自由落体运动”一节内容节选
材料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与“自由落体运动”相关的“内容标准”
“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
“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
“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普通高中高一学生,课前已掌握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简要分析材料一内容在“自由落体运动”一节中的作用
(2)完成材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并说明设计思想。
(不少于300字)
凡标注来源“山东教师考试网(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教师资格证考试网)”的所有相关资料,转载请保留版权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