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民俗简介
湖北大冶祭祀民俗当下样态考察——以宗姓接太公为例
湖北大冶祭祀民俗当下样态考察———以宗姓接太公为例徐 璨(汉江师范学院 文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0) [摘 要]在湖北大冶祭祀民俗中,“接太公”祭祀活动是这一地区庄重的祭祀民俗之一,祭祀的目的是为太公祝寿,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孝礼。
“接太公”活动主要有五个步骤,即修祠堂、造太公、接太公、守太公、送太公。
在当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接太公”仍有其得以延续的价值:抚慰价值、教化价值、凝聚价值。
在新时代具有新的意义。
[关键词]大冶祭祀民俗;“接太公”;当下样态;文化价值 [doi]10.19575/j.cnki.cn42-1892/g4.2019.01.002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34(2019)01—0006—05 祭祀是人们为求得福佑而进行的一种对祖先和鬼神表示纪念和崇拜的信仰活动,是一种具有独特内涵而又神圣的文化行为[1]。
在大冶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良好的经济基础和悠久的历史底蕴,造就了它独特的祭祀民俗。
每年除了在清明节和中元节进行祭祀活动以外,大年初二,人们会给祖先拜年,祭祀祖先。
同宗姓的人举行盛大的“接太公”活动为太公祝寿,以此来祭祀祖先,表达对祖先的敬仰,以祈得福佑。
“接太公”活动,在当地人心中意义重大,承载了许多其他祭祀活动所没有的东西。
笔者就大冶“接太公”这一祭祀民俗进行考察。
一、大冶“接太公”习俗 “接太公”是后人为太公祝寿而进行的祭祀活动。
“接”,实际上是把太公雕像从同宗姓的某一宗祠接至另一宗祠。
“太公”,又称为“太祖”,这里所接的太公,不是通常认为的在此姓氏中辈分较高的祖先,而是同宗姓中在历史上对国家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拥有一定的威望和声誉的先人。
现在所接的“太公”,大多取自宋朝及宋朝以前,这些被选作太公的人都是在历史中真实存在过的人。
“太公”选取的禁忌是,不能以一朝皇帝作为“太公”人物的选取。
例如,黄姓不可以黄帝作太公、李姓不可以李世民及其以后的李姓皇帝作太公。
大冶渔鼓艺术研究
大冶渔鼓艺术研究大冶渔鼓,是湖南省永州市大冶镇的一种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以鼓为主体,结合舞蹈、武术、杂技等元素,表现出浓郁的湘南民俗文化特色。
大冶渔鼓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被誉为“永州民间艺术的瑰宝”。
大冶渔鼓的外形为一个圆形的鼓面,大小不等,有的鼓面直径近米,鼓面用芦苇、马鬃和山羊皮制成,使用时用两根长棍子敲击,发出低沉有力、有节奏感的声响。
身穿红衣的渔鼓表演者在敲打渔鼓的同时,还配合着优美的身体动作和特色的歌唱,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
大冶渔鼓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的认为与当地丰富的水资源及渔业有关,有的认为与当地南狮有关,但无论起源如何,大冶渔鼓已经成为了永州及湖南地区重要的文化遗产。
在旧时,大冶渔鼓是渔民们农闲之余娱乐的一种方式,同时也被用来祈求风调雨顺和五谷丰登。
因为表演者大多是女性,所以也有“女夜千鼓”之说。
大冶渔鼓艺术的魅力在于融合了舞蹈、音乐、杂技以及文化传承元素。
在舞蹈方面,舞者的手脚动作、身体姿态、转身跳跃等动作在音乐和曲调的配合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韵律感;在音乐方面,渔鼓演奏的音乐节奏感强,能够让观众产生深刻的记忆和情感传递;在杂技方面,渔鼓表演者还会展示一些简单而特色的杂技动作,如旋风腿、空翻等。
最后,大冶渔鼓艺术还融合了文化传承元素,年轻的一代也在不断学习、传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艺术形式。
虽然大冶渔鼓经历了百年风雨,但是由于人才流动和新兴文化的冲击,如今这一艺术形式已经开始逐渐式微,需要得到更多人的关心和关注。
同时,也需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培养更多热爱大冶渔鼓艺术的年轻人,使得这一传统艺术形式能够通过时间的洗礼、历史的检验,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湖北大冶民俗文化分析1
湖北大冶民俗文化分析摘要:关键词:湖北大冶、青铜文化、民俗、移民文化大冶在湖北的东南部,是一块儿已被熔炉足足烧了三千年的宝地。
它重峦叠嶂,川河遍布,风景绝佳,是中国馆十大黄金基地、十大铜矿基地之一。
公元1031年前,南唐在此设置县治,取“大兴炉冶”之意,定县名为大冶。
明代开国皇帝朱洪武为了坐稳天下,获取大冶丰富的矿产资源,采取移民政策,把许多江西居民迁移至大冶,开采矿山,以铁为兵,强盛一时(《以铁为兵》)。
关于大冶,历朝历代留下许多为争夺矿产资源的故事,例如三国吴王孙权在此采矿铸剑;宋代抗金名将岳飞在大冶铸造岳飞剑等,这些故事大都质朴优美、想象丰富,具有浓郁的民族和地方特色。
经历史造化,成长于独特地理环境产生了特殊历史文化下的大冶民俗文化一、饮食习俗:“回碗礼”。
大冶人好客,待客热情周到。
贵宾临门,主人一般都要杀鸡,用鸡肉面条待客,面条下面还卧有几个白嫩的“荷包蛋”。
面对这一碗香喷喷、热呼呼的肉汤面,客人胃口顿开。
但是注意,千万不要吃个碗底朝天,而一定要留一点儿汤、一二个鸡蛋或鸡腿作“回碗”。
如果,客人吃完把空碗放下,那就表示主人小气,使客人还没吃饱,这当然会使主人难堪。
这就是当地流行已久的“回碗礼”。
回碗是客人对主人的感谢和回敬。
但“回碗礼”一般只限早和非正式用餐,如果是正餐招待,客人大可不必担心饿肚子。
主人必定用干净的筷子夹开鸡蛋,拽下鸡腿肉,执意劝客人多吃,这时客人就不需要“回碗”了。
在大冶乡下还有回请、回拜、回篮等礼俗。
大冶民间交往有礼有节,有来又往,乡风淳朴自然。
大冶“回碗礼”涉及到民俗里饮食禁忌的内容,中国是重视礼俗和禁忌的国度,有些言行尤其重视。
禁忌,是不许人们做某种行为或言行的规范。
它实际上是在强化和维系各种文化范畴的界限性,禁止人们随便模糊或逾越这种界限。
二、三、四、祭祀传统:乡民的“土主节”。
在鄂东南大冶的裹城里,山民们每年都要欢度一个奇特的民俗节日——“土主节”。
“土主节”是裹城一带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十八日,山民相邀上山,把供在山上的两尊红脸红袍的土主抬下山,称为“土主下天”。
大冶春节民俗
大冶春节民俗
大冶春节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人们在这个传统节日中,会进行一系列独特的活动庆祝。
其中最重要的民俗之一是贴春联。
春联是用红纸写上吉祥寓意的对联,一般贴在门上,寓意着迎接新年的好运和吉祥。
人们还会在贴春联的时候,挂上红灯笼和红纸剪纸装饰,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
除了贴春联,大冶春节还有传统的舞狮和舞龙表演。
舞狮和舞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冶春节不可或缺的节目之一。
舞狮和舞龙的表演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舞动的狮子和龙形象寓意着新年的吉祥和好运。
此外,大冶春节还有传统的祭祖活动。
在春节期间,家人会聚在一起,向祖先献上祭品,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祭祖仪式对于保持家族的凝聚力和传承家族传统非常重要,也是大冶春节的重要民俗活动之一。
此外,大冶春节还有燃放烟花爆竹、观灯笼展等传统活动。
烟花爆竹的燃放象征着驱除晦气,迎接新年的到来。
而观灯笼展则是一种欣赏节日美景的方式,人们可以在灯笼展中领略到各种精美的艺术作品。
综上所述,大冶春节的民俗活动丰富多样,贴春联、舞狮舞龙、祭祖、燃放烟花爆竹和观灯笼展等活动,都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和热烈庆祝的情绪。
大冶过年的风俗
大冶过年的风俗
大冶是湖北省重要的煤炭开采城市之一,过年时,当地人有很多独特的传统文化。
比如,大年初一,当地人将会举行庙会活动,把家家户户祭拜奉献给祖先;城市也会穿上节日的盛装,飞起烟花,为这个喜庆的节日增添非凡的气氛;人们也会互相拜年,祝愿大家新年快乐;在这一日,某些村庄还会举行迎财神的神游活动,唱舞手拉灯彩升空,希望家政更上一层楼,祈祷大家生活幸福美满。
以上便是大冶过年的风俗,一年一度发自内心的祝福,温暖这片神奇的土地。
大冶土特产金牛麻花:流传百年的家乡风味
大冶土特产金牛麻花:流传百年的家乡风味导读麻花,用油炸成的面食,北方称为油绳,南方称为麻花,在大冶一带则被叫作绞条。
简单的原材料制作出的小吃,色泽金黄、香酥焦脆,不光被当做日常的零食,还是饭桌上独特的菜肴,更是很多大冶人童年的味道。
百年麻花入选黄石非遗麻花的制作工艺比较简单,民间小作坊随处可见,但要想吃到正宗可口的,还得要去金牛镇上寻觅。
关于金牛麻花的由来,《阳新县志》中记载:金牛人“王瘌子”本名王贤珠,1898 年,11 岁的他去阳新油货铺当学徒,成年后独创了“王瘌子酥麻花”。
后来经他的手将这种小吃传回家乡金牛,再传向四面八方,慢慢地“王瘌子酥麻花”就衍变成了现在家喻户晓的“金牛麻花”。
近年来,大冶民俗文化工作者先后对金牛麻花的传播原因、制作工艺进行了考证发掘。
他们认为,古代金牛地处五县通衢的交通要道,来往客商络绎不绝,加之善于经商的“金牛客” 遍布五湖四海,金牛麻花也随着人们的迁徙流向四面八方。
早在清末民初,金牛人就在汉口、汉阳、武昌三镇的僻街小巷,开有数十家金牛麻花店。
一些在北京、上海、广州做生意的“金牛客”和在台湾、香港、南洋的海外金牛同胞,也常写信回家索寄金牛麻花。
凭借着悠久的制作历史、独特的配方和亲民的价格,2012 年4 月,金牛麻花成功入选黄石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适当火候保证口感香脆在金牛镇西街,记者见到了麻花店老板冯辉雄,他正在帮一名顾客往袋子里装麻花。
长长的店铺被分隔成两间,里间是厨房,外间是作坊兼杂货铺。
居中的一块长方形案板上,堆放着揉好的面团,右边的货柜上摆着几袋麻花,店铺外面是一口大铁锅,装着大半锅油,人一靠近,立马能感受到滚滚热浪。
“跟其它小吃相比,麻花用料十分平常,但真正想掌握好功夫和火候却比较难。
”冯辉雄告诉记者,要将精细面粉与食盐、矾、碱混合一起,再加水和匀揉搓成条状,洒上一点食醋后,成形、下锅、搅动。
“搓条要轻,下锅、出锅都要看准火候,油不能太红,要适时用冷油调油温。
大冶民俗简介
大冶民俗简介(一)乡风习俗1、春节习俗过春节的时间一般都是大年三十,即一年的最后一天。
吃年饭一般在大年三十,也有吃年饭在二十八九的。
拜年。
大年三十过完后,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拜年了,五伏以内的亲属都要相互拜年,拜年的形式是到对方家里去一下,送一点糕点和一两斤猪肉各种特产等。
并且拜年时间还有讲究,大年初一是给最尊敬的亲属或者亲戚拜年,如给爷爷奶奶、父母、丈人丈母等拜年,在这一天拜年表示对这个人最尊重。
大年初二是给过去一年家中有去世的人家拜年,如果谁家中过去一年有去世的亲属,那么这一天他的所有亲戚都要在这一天早上在他家族的祠堂里,给故去的人拜年。
这一天不能到过去的一年家中没有去世亲属的人家的家中去的,去了就是忌讳,是诅咒别人来年不好。
一般没有事的人大年初二不出门,遇上熟人也不拜年。
这为了避讳。
从初三开始,就是给除了上述两天以外的亲戚拜年了。
时间越靠后,表示亲戚关系越疏。
上灯。
大年三十和初一、初二以及正月的十五、这四天必须把家中所有的灯都点亮,到处都灯火一片。
据说这几天祖先会回家,因此点灯防止小孩受到祖先惊吓。
为了避邪还要在家里人的床头,衣、鞋、饭菜等直接与人相关的物品上放上一根大蒜。
在大年三十晚上家中男子还要去祖先坟上点上一盏灯,或送去祠堂。
游鼓锣。
即在上灯的那六天,村中所有的青少年打着鼓锣到每家每户门口,到的人家必须放鞭炮,鞭炮越长表示越热情,还把糕点和香烟招待游鼓锣的人。
2、婚嫁习俗订婚和结婚有一定的习俗,包括定亲、谢媒、亲家过门、女婿上门、报日、款媒、迎亲等程式。
定亲:由介绍人介绍,或男女双方自愿定亲。
谢媒:订婚时说合的媒人,有坐媒和跑媒之分,亲事一定,男女双方都要备办酒席,媒人坐首席,内外“三党”作陪,男方办早餐,女方办中餐,名为喝“毛准蛊”,表示婚姻已定。
当年腊月,男家还要差人给媒人送去礼物,以作酬劳。
次年正月,男女双方都要办春酒,名为喝“大准蛊”,表示谢媒之意。
亲家上门:男女双方亲事确定后,先是女方父亲到男方家作客,男方办酒席,请“三党”作陪,亲家坐首席。
土主会游神祝福庙会 鄂东南大冶果城里土主会的调查
土主会游神祝福庙会鄂东南大冶果城里土主会的调查鄂东南大冶的果城里,山民们每年春天都要欢渡一次土主会,这是一种游神祝福庙会习俗。
笔者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每年到时跟踪调查,先后发表了论文《果城里土主会的娱乐功能》、《太平军——民间保护神》、《果城里的印子粑》、民俗专题片《果城里的印子粑》等。
现将二十年来调查到的土主会民俗资料报告如下:一、土主会基本情况果城里位于湖北省东南部的大冶市境内,土主会,又名菩萨会、接土主老爷。
该庙会主要流传在果城里的二百多个村庄,是当地重要的娱神娱人盛典,也是一个传统节日。
主要活动是游神祝福。
每年农历二月十八,山民们把两尊红脸红袍的土主菩萨抬下山——土主下天,绕果城里所有村庄游一周,三月初三送上山——土主升天,历时半个月。
游村日程有着惯定的顺序,有一首民谣予以了概括:“十八郑十八,十九盛天久,二十到殷祖,二十一,水口歇,二十二,徐胜郑、张海一笔直,二十三,畈中间,二十四,查和泗,······”。
由此村到彼村,走的均为“之”字路,,锣鼓喧天,铳炮齐鸣,人山人海,好不壮观,村村都要举行祭典。
每到一村,一般停留一个多小时,最长的停留一天,各家各户用印子粑堆粑山供奉,同时,由各家各户出粑,堆公粑山。
历史上最高的粑山,曾高达丈余。
全村的大小粑山均以公粑山为中心,摆在宗堂内大厅中,供奉土主菩萨。
供品还有鸡、鱼、肉等。
人们祈求土主菩萨保佑来年农业丰收,岁岁平安。
还有婆婆领着儿媳妇跪拜土主,祈求添子添福,烧香还愿······,还愿在这里主要是给土主菩萨一件红袍子。
祭拜结束,将印子粑馈赠给亲友。
晚上,土主菩萨在哪个村子,晚饭后,该村的男女老少都聚集在正堂,观看“架菩萨”,并大声齐呼“哦火”以助兴,常常闹到深夜还不愿离去。
这些就是土主会文化活动的主要内容。
二、土主会的起源和性质土地会是怎样产生的呢?在果城里有很多美丽的传说,现选录两篇如下:(一)相传,唐代有个叫王明玉的文人,他做知县时,为官清正,替民作主,惩恶扬善,深受民众爱戴。
大冶过年的风俗
大冶过年的风俗随着每一年过年的来临,大冶的传统文化也随着节日的到来而得到复兴,许多独特的习俗历史渐渐浮现出来。
大冶过年久违地恢复传统文化,其习俗传承有着历史悠久的背景,而今又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连续性发展着,使这些习俗更加深入人心。
首先,大冶过年最为重要的习俗之一便是“剪灯笼”,剪灯笼是大冶人民早在明朝就开始有的一种以报喜庆、庆祝新春的活动。
新春之际,大冶的每家每户都会在门口悬挂色彩缤纷的灯笼,以此示意新春新禧,而“剪灯笼”灯笼本身也象征着新的一年的幸福美满。
此外,另外一种流行的大冶过年的习俗便是“穿新衣”。
为了示意大家对新年的欢迎,大冶人民在过年之前穿上一身新衣,将传统服饰与现代服饰融为一体,使传统服饰多了些新鲜感和活力。
而除了穿上新衣之外,在新年期间更会有人要求举行“换鞋子”活动,这便是为了每个人都能有一双新鞋迎接新年。
此外,大冶人民在新年期间还有一个习俗叫做“贴春联”,在新春到来之际,家家户户都要贴上一幅春联,贴在家里的门上,使家里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深深感受到新春的喜悦氛围,而且,大冶人民也有贴上英文春联的习俗,让新春活动多了几分时尚感。
同样,“新年祭祖”也是大冶人民过年最为重要的传统习俗,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大冶的人们会在大年初一将祭品摆好,给家人的灵魂们上香,以示尊敬,传承着庙宇的神圣,也传承着家庭的感情关系。
同时,在过年期间,大冶的人们也会吃一些特殊的饮食,如“大蒜烤鸭”和“地三鲜”等,而这些独特的食物也是传统中特有的,被用来庆祝新春的节日。
大冶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经历了无数个新春,也传承了一代又一代这么多独特的过年习俗,这些习俗也被认为是大冶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文化遗产,一直流传至今,其传统文化深刻地影响着大冶人民,而传统也被这一代又一代大冶人民所珍爱,并依旧流传至今。
大冶的风俗作文450字左右
大冶的风俗作文450字左右The customs of Daye are rich in history and tradition, reflecting the unique culture and lifestyle of the people in this region.大冶的风俗源远流长,反映了这个地区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customs in Daye is the annual Dragon Boat Festival, where people gather to watch exciting dragon boat races and enjoy traditional foods like zongzi.大冶最重要的风俗之一是每年的端午节,人们聚集在一起观看刺激的龙舟比赛,并品尝粽子等传统食物。
In addition to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another important custom in Daye is the celebration of the Spring Festival, which involves families coming together to enjoy special meals and exchange gifts.除了端午节,大冶还有一个重要的风俗就是春节的庆祝活动,家人们聚在一起享用特别的饭菜,并交换礼物。
Moreover, traditional folk performances such as lion dances and drum shows are also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cultural customs in Daye, adding vibrancy and excitement to various festive occasions.此外,传统的民间表演如舞狮和鼓乐也是大冶文化风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各种节庆活动增添生机和激情。
大冶市殷祖镇石谷英大屋文化礼堂
大冶市殷祖镇石谷英大屋文化礼堂一、石谷英大屋简介石谷英大屋(自然村)位于大冶市南部,距市区14公里,离殷祖镇2.5公里。
解放后,原属铜矿区建设公社五大队八生产队。
现隶属殷祖镇巴庄村第10和11 村民小组。
村庄姓石。
全村现有户、650人,村地总面积为1560亩,人均纯收入1.1万元。
主要种养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油料作物、蔬菜作物、花、草、树木)两大类,主要特色产业有园林古建。
主要特色美食有印子粑、苕粉肉和芋头圆子。
总之,该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美丽乡村,村内环境洁美,农房错落有致,民风淳朴,邻里和谐,文化底蕴深厚。
二、文化礼堂基本情况(一)名称明万历年间,公之六代孙文振(嘉靖进士)文扬、文拱(岁进士) 聚族人合议将谷英公之祖居辟为祖堂’以始祖碏公大义为镜,定名为《笃亲堂》。
《论语·泰伯篇第八》中记载:子曰:“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
”译成现代白话文大意是,孔子说:“在上位的人如果厚待自己的亲属,老百姓当中就会兴起仁的风气”。
笃:厚待、真诚。
亲:这里有双亲(父母)亲属之意。
石谷英以“笃亲”为堂号,是垂戒训勉后人要孝敬父母、厚待族人,弘扬族德、和宗睦族,促进宗族团结。
这些传统的宗族文化,和我们当今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
笃亲堂位于燕儿山下,伫立堂阶,纵眼四顾,东有太和、龙角二峰,西有天台、笔架两山,重峦叠嶂、环绕如城、仙山秀水、茂林修竹. 堂前陇畈四展,良田万顷,一港南北直奔、六庄点缀两傍,人杰地灵、稻香鱼肥、祖择福地,实乃宜居之基也。
(二)祠堂建设简况民国十九年《庚午》五修族谱告竣,迨后,族人家元、家勤家玉诸公将祖堂全部翻新。
公元一九六六年文化革命期间,祖堂文物遭劫、神龛被砸,神器被毁。
一九八八年(戊辰),族人庆斌.夕林等人组织阖族将祖堂修茸一新,其功显矣。
公元二零一四年(甲午)初,祖堂遭火烛焚毁。
年四月族人胜干、志宇,继明等倡重建祖堂。
老屋十组、十一组全员四百一十人踊跃集资,集资款合计一百零二万五千元整,捐资款合计四十余万元,总计投资一百五十余万元。
大冶民俗风情
我的家乡大冶我的家乡是湖北大冶,是有名的矿冶之都,在这里我要介绍一下大冶市的地方文化及民俗风情。
一矿冶名城历史背景古铜都大冶是中国青铜文化的发祥地。
早万年前,华夏先祖就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3200年前,大冶的先民们就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开采铜矿、冶炼青铜;1093年前,吴国武昌节度使秦裴就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设置大型采矿、冶炼机构青山场院;1031年前,南唐在这块文明的土地上设置县治,取“大冶炉冶”之意,定县名为大冶,经国务院批准,1995年1月1日撤县建市。
1982年2月23日,国务院公布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4年3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将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正式向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10年8月由湖北省政府主办,省文化厅、旅游局和黄石市政府共同承办了中国黄石首届国际矿冶文化旅游节。
二大冶的文化大冶的方言属于南方语系的赣语,可以说是中国最难懂的方言之一,韵母很多。
大冶的谚语是历代人民群众用精练的语言总结出来的关于生产生活的经验语言艺术。
谚语总是能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衍生,不断记得下时代智慧的烙印。
这里来举一些关于大冶谚语的例子。
由于大冶矿产丰富,因此有许多关于矿的谚语。
比如:“山上盛开铜草花,花下铜矿叫呱呱”,这句讲的是大冶铜矿的一个普遍现象,长着铜草花的地方下面就会有铜矿。
“青石煤,麻石铁”。
“进洞抽支烟,尝烟甜不甜”,这是指民间采孔雀石的探测方法,在坑道里抽烟有甜味附近就有孔雀石矿。
三大冶的旅游大冶的旅游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这里举两个详细的例子。
南山头革命根据地:南山头位于大冶市南部,东南接阳新县,西抵咸宁市,峻岭崇山连绵50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是大冶地区革命根据地,也是鄂东南地区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革命先辈彭德怀、徐向前、滕代远、何长工、李灿等,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
大冶市有名的革命将领余立金、马龙、饶惠谭等,从这里走上了革命征途。
大冶文旅简介
大冶文旅简介大冶文旅是指位于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的文化旅游资源。
大冶市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旅游。
以下将从历史文化、自然景观、人文风情等方面对大冶文旅进行介绍。
大冶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这里曾是古代冶炼铁器的重要地方,拥有悠久的冶炼历史。
大冶市还有着许多历史建筑和古迹,如大冶古城墙、大冶铁矿遗址等。
这些古迹见证了大冶市的历史变迁,也是人们了解大冶历史文化的窗口。
大冶市拥有壮丽的自然景观。
这里有着美丽的山川和湖泊,如大冶山、大冶湖等。
大冶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誉为“铁冶第一山”,其山势雄伟壮观,景色迷人。
大冶湖则是一个天然湖泊,湖水清澈见底,四周环绕着茂密的植被,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这些自然景观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享受大自然的好去处。
大冶市还有浓厚的人文风情。
这里有着独特的民俗文化和传统工艺,如大冶狮舞、大冶锡雕等。
大冶狮舞是一种古老的舞蹈形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展现了大冶人民的豪爽和热情。
大冶锡雕则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以其精致的雕刻和独特的造型而闻名,深受游客的喜爱。
这些人文风情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大冶市的文化底蕴。
在大冶文旅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和相关部门也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
他们加强了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了旅游服务质量,举办了一系列的文化旅游活动,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大冶市。
同时,大冶文旅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提升了居民的生活水平。
总的来说,大冶文旅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浓厚的人文风情吸引了众多游客。
大冶市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发展潜力在文化旅游领域崭露头角,成为湖北省乃至整个中部地区的热门旅游目的地。
未来,大冶文旅有望进一步发展壮大,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为当地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大冶民俗
《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大冶县志》注释[1]四月八日,采南烛叶作青精饭供佛。
探究:四月八日“浴佛节”青精饭又称乌米饭,用糯米染南烛叶之汁煮成的饭,颜色乌青,故称乌米饭。
早在上古时代已为养生者所服食,至唐代王朝更成为追求长生的道家辟谷服食的方剂,并因此而受到民间的青睐,唐诗中“青精饭”屡屡出现,至今在南方部分地区仍有遗风。
实际上南烛叶确实都有一定的药用功能,它的果实为镇咳药,根叶强筋活络,消炎解毒,南烛可以止泻,除风。
而各地区制作青精饭的其他植物差不多都有一定的药用功能。
大致是可以驱虫祛暑,强身健体等功效。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所记:“此饭乃仙家服食之法,而今释家多于四月八日造之,以供佛。
”每年四月8日相传为佛诞辰,被称为“浴佛节”,用山上的南烛叶(乌饭树叶)将糯米浸成乌色,将染过色的米煮成的饭叫乌饭,来供奉佛主,然后把供过佛的乌米饭给吃掉,会消灾消难。
青精饭习俗不仅在大冶地区存在,在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省份许多地区都存在着这种习俗,大致形成以长江为依据,在长江中下游形成一个区域带。
关于乌米饭的来历,民间有很多有趣的传说,各个区域都形成了自己版本的乌米饭传说。
版本一是释迦牟尼的弟子目连救母的传说,目连通过智慧让母亲在狱中吃到卖相不好营养美味的饭。
这个版本以目连救母的事迹,教育后人,孝敬父母,显示中国的孝文化和佛教文化。
版本二是孙膑依靠狱卒做的乌黑乌米饭活下来并报仇雪恨的故事。
这个版本将历史人物英雄融入传说中,正义一方得道多助战胜另一方,体现了人们传统的正义观,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价值判断对历史的看法。
第三个版本是布依族在远古时代烧山开荒时惹怒玉帝,牛王爱戴生灵篡改玉帝圣旨,教人们做乌米饭以平息玉帝怒气。
每逢四月八,布依族同胞为了暗示对玉帝的讥讽和对牛王的尊敬爱戴,用乌米饭敬牛王。
这个版本是农耕文化的产物。
第四个版本是佛生日以黑黍饭不落角祀之,中国奉教者率相仿效,遂成此俗。
湖北大冶民俗文化分析
荆楚大地,文化博厚,湖北大冶是古之吴头楚尾,是楚文化与世界青铜文化的发源地。
这块神奇的大地上蕴藏有大量的铜矿,现已发现古铜矿遗址一百多处,还有东周时期先后建造的三座古城:高河“鄂王城”、大箕铺“五里界古城”、金湖“草五咀古城”。
由于大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传统,大冶的民俗也十分丰富。
民俗文化包括:民风民俗、民间韵文、民间音乐、民间故事和民艺杂录。
它们奠基于民间文学采集的基础之上,可以说是民众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
本文就大冶常见的饮食习俗、婚嫁习俗、产育习俗与祭祀传统四个方面来介绍大冶民俗。
婚嫁习俗:“哭嫁”。
经过历史长河的源源滚动,祖籍赣西的大冶人有许多风俗习惯已受到周边习俗的影响,而有些习俗却完好保存了下来。
像大冶人结婚,一直沿袭的是赣西土家族的“哭嫁”风俗。
一般,姑娘在接到男方通报结婚的日子前十天半个月,就不会再出门做活儿。
而是在闺房架一方桌,置茶十碗,邀请亲邻儿女依次围坐,哭起嫁歌来。
哭是有规矩的:一般哭三五天,也有长达十天半个月的。
其主要内容为回忆母女情、诉说分别苦、感谢养育恩、托兄嫂照护年迈双亲,教女为人处世等。
哭有曲调,抑扬顿挫,是一门难度很大的哭唱结合艺术。
哭时以“嗡”、“蛮”、“啊呀呀”等语气词,一泣一诉,哀婉动人。
如“哭妹妹”:回忆与妹妹一起度过的好时光;又哭爷(音“伢”)娘:追诉母女情深;娘哭女:寄托着母亲对女儿的挂念和期望。
哭嫁习俗流传久远,反映了当地人至情至性的本色,女儿即将远门,那些晶透的泪珠是对母亲和故土的厚爱,母亲脸上泉涌的泪水是对女儿毕生的忠告和爱惜。
那般深情,只有大冶人自己了然于心。
产育习俗:“洗三朝”。
大冶的产育习俗也很有趣,就拿婴儿“洗三朝”来说。
在大冶一带民间传说,小孩是送子娘娘送来的,小孩出生后,她过三天要来看看。
如果小孩收拾得干干净净,人们喝喜酒、吃长面,表示这户人家疼爱小孩,她就放心了。
否则,她认为这家人不喜欢小孩,就要将小孩带走。
所以人们害怕送子娘娘带走小孩,就在小孩出生的第三天把小孩洗得干干净净,人们喝酒吃面庆贺。
大冶“接太公”的现代价值和未来发展
2019.04学教育探索者内容摘要:大冶“接太公”民俗是一种祖先崇拜文化,它既是一种民间信仰,又是一种心理需求。
“接太公”祖先崇拜文化的现代价值主要体现在祭拜价值、教化价值、凝聚价值等方面。
民俗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薪火绵延、世代相传并且历久弥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关键词:大冶祭祀民俗现代价值未来发展徐璨王雪涵大冶“接太公”的现代价值和未来发展祭祀之礼是一种对自然的崇拜,是一种对先人崇拜的礼典。
《礼记·祭统》中说到“礼有五经,莫重于祭”。
汉朝的郑玄曾为此做注为:“礼有五经,谓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也。
”[1]吉礼,即为祭祀的典礼,是五礼之首。
祭祀活动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虽然曾经历朝代更替,或被外来文化冲击,或销声匿迹,但是如今依旧鲜活。
经过历史洗涤而留存下来的事物必然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把“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项基本内容和战略任务。
祭祀活动所承载的文化功能可以顺应时代的发展,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发挥其积极的意义。
“文化礼堂,精神家园”是礼堂文化的标语。
湖北大冶祭祀民俗“接太公”,是祭祀活动中祖先崇拜的文化现象。
“接太公”祭祀活动的现代价值和未来发展值得我们关注。
一.大冶“接太公”现代价值对于“接太公”这种祖先崇拜文化现象,我们不应自惭形秽,也不应孤芳自赏,而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而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使其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正能量。
“接太公”祖先崇拜文化现象的现代价值,主要体现在祭拜价值、教化价值、凝聚价值这三个方面。
1.祭拜价值崇拜,是人类有史以来就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人们受现实社会生活困扰而寻求支持的一种精神需要。
[2]从整体来看,最初对祖先的崇拜活动都是以祈福禳灾为主要目的,“接太公”活动也不例外。
虽然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这是一种主观意识,但从客观作用来看,当宗族面临困境的时候,由“接太公”活动而引发的祖先崇拜能够赋予宗姓族人面对困境的勇气,使他们得到心理上的抚慰,在困境中还可以心怀希望。
大冶的风俗作文500
大冶的风俗作文500春节:大年三十,全家要一起吃团圆饭(一般早饭、中饭)、放鞭炮、贴对联(门神)、装灯结彩,晚上各家要烧大火,(俗语三十夜的火,月半夜的灯),全家围座守岁到子时,听动物声音,预示来年的时运与年景,但九十年代后逐步被春节联欢晚会所代替,晚上所有的灯都要点亮,要放鞭炮、烟花庆祝,关门时要放鞭炮、“紧门”(连续三天)。
大年初一,开门要放鞭炮,晚辈的媳妇要向长辈倒茶,晚辈要向长辈拜年,年轻人要到全湾各家拜年,新媳妇要全湾倒茶,各家要当即回1—10元钱,称为回礼。
长辈要对晚辈发红包,有时大年三十晚先发,为“压岁钱”,吃年饭前,主妇要备好贡品,祭祀祖宗、土地神等。
大年初二,一般不拜年,该日为新“亡人”,专门拜祭、纪念日,只有亲友上年去世了,亲友才能上门拜年,如不知的友人初二拜年了,就误犯了当地的禁忌。
元宵节: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在九十年代前,一般有花灯、龙灯、狮子等传统民间艺术节目到各湾演出,如玩龙灯,要提前下贴通知。
玩龙灯的来去要放鞭炮,迎接欢送,但九十年代后基本淡出,有时,接太公、唱太公戏,也逐渐兴起。
二月花招:农历二月十五日,为传统的吉日,一般为婚嫁首选日子,没有实质活动内容,并已淡化。
三月清明:农历二月或三月不等,阳历四月初为传统扫墓祭祀节日,各家外出人员从四面八方回家祭祖,近年更加突出,一般人们都在清明节前后立碑、扫墓,举行相关祭祀活动。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传统节日,九十年前,一般是年轻人小孩、妇女游玩、购物活动日,没有突出的纪念活动,年轻人找到对象后,要向岳母家送节,除衣物、肉食等外,特别不能少扇子,吃粽子、挂艾蒿、挂暮蒲是普遍的习俗,以往还有小孩挂雄黄的习惯。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即七月半,实为鬼节,各家都要烧包袱祭奠祖先、新亡人,要提前二天即七月十三日烧化,亲友也要送包袱(一般肉面、包袱、香、纸、鞭炮等),俗语有七月初一鬼门开,七月十五鬼关门之说。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传统节日,为团圆日,女婿要向岳母家送节,九十年代前,除吃月饼外,还有摸秋的习俗,即年轻人晚上到别人菜园去摘瓜果吃,主人不能干预责怪,实为一种游戏,现在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有时也寄月饼,预示家人团圆。
家乡的风俗600字作文六年级大冶
家乡的风俗600字作文六年级大冶说起我的家乡大治的风俗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现在春节快到了,我来给大家讲讲大治过春节的风俗吧!扫尘:二十四,扫房日。
腊月二十四,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
人家这样做是为了要把所有不高兴的事统统扫出门,祈求新的一年好运常伴!贴春联: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在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方等。
“门心”贴在门的中心部位;“框对”贴在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头的横木上……倒贴“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福”字指的是福气、福运,代表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一些人喜欢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爆竹: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但是小朋友们在玩爆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哟!拜年:大年初一,人们都早早起床,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漂漂亮亮,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长寿安康,长辈便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这就是我的家乡大治的春节风俗。
你们的家乡也一定也有许多独特的风俗吧?那就把你们家乡的风俗也结介绍给大家听听吧。
大冶“果城里土主会”古老习俗传千年
大冶“果城里土主会”古老习俗传千年
柯小杰
【期刊名称】《湖北画报:湖北旅游》
【年(卷),期】2013(000)003
【摘要】在大冶市南部有一个叫“裹城”,同时又叫作“果城里”的地方。
乍听
起来,这个名字有点令人费解。
原来,幕阜山脉绵延至此四面环山,形成一种天然的抱裹之势,把殷祖和刘仁八两个镇围在其中。
因此,人们就把这里叫做“裹城”。
【总页数】1页(P57-57)
【作者】柯小杰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3
【相关文献】
1.象征的世界——关于湖北大冶"土主会"阐释
2.利用土壤生态改良防治设施棚果土传病害技术研究
3.罗汉果土传病害拮抗真菌的筛选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4.罗汉果土
传病害拮抗细菌的筛选及鉴定5.梅里三千年德泽脉传公羊读经人——"泰伯吴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春秋公羊传》暑期密集型读书班"综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冶民俗简介
(一)乡风习俗
1、春节习俗
过春节的时间一般都是大年三十,即一年的最后一天。
吃年饭一般在大年三十,也有吃年饭在二十八九的。
拜年。
大年三十过完后,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拜年了,五伏以内的亲属都要相互拜年,拜年的形式是到对方家里去一下,送一点糕点和一两斤猪肉各种特产等。
并且拜年时间还有讲究,大年初一是给最尊敬的亲属或者亲戚拜年,如给爷爷奶奶、父母、丈人丈母等拜年,在这一天拜年表示对这个人最尊重。
大年初二是给过去一年家中有去世的人家拜年,如果谁家中过去一年有去世的亲属,那么这一天他的所有亲戚都要在这一天早上在他家族的祠堂里,给故去的人拜年。
这一天不能到过去的一年家中没有去世亲属的人家的家中去的,去了就是忌讳,是诅咒别人来年不好。
一般没有事的人大年初二不出门,遇上熟人也不拜年。
这为了避讳。
从初三开始,就是给除了上述两天以外的亲戚拜年了。
时间越靠后,表示亲戚关系越疏。
上灯。
大年三十和初一、初二以及正月的十五、这四天必须把家中所有的灯都点亮,到处都灯火一片。
据说这几天祖先会回家,因此点灯防止小孩受到祖先惊吓。
为了避邪还要
在家里人的床头,衣、鞋、饭菜等直接与人相关的物品上放上一根大蒜。
在大年三十晚上家中男子还要去祖先坟上点上一盏灯,或送去祠堂。
游鼓锣。
即在上灯的那六天,村中所有的青少年打着鼓锣到每家每户门口,到的人家必须放鞭炮,鞭炮越长表示越热情,还把糕点和香烟招待游鼓锣的人。
2、婚嫁习俗
订婚和结婚有一定的习俗,包括定亲、谢媒、亲家过门、女婿上门、报日、款媒、迎亲等程式。
定亲:由介绍人介绍,或男女双方自愿定亲。
谢媒:订婚时说合的媒人,有坐媒和跑媒之分,亲事一定,男女双方都要备办酒席,媒人坐首席,内外“三党”作陪,男方办早餐,女方办中餐,名为喝“毛准蛊”,表示婚姻已定。
当年腊月,男家还要差人给媒人送去礼物,以作酬劳。
次年正月,男女双方都要办春酒,名为喝“大准蛊”,表示谢媒之意。
亲家上门:男女双方亲事确定后,先是女方父亲到男方家作客,男方办酒席,请“三党”作陪,亲家坐首席。
岳父给女婿封“见面礼”,后由女家请客,过程相同,但见面礼要双倍。
女婿上门:由男方选择良辰吉日,由媒人〈介绍人〉领到女家上门,并随带一些礼物。
女婿回家时,女方也要“打发”礼物。
此外,从订婚到成亲前,每年四时八节,男方都要给女方送节礼,遇有红白喜事,男、女家互相送礼。
报日:娶亲之前,由男方向媒人提出,经媒人征得女家同意后,决定喜期,并用红纸写好“报日书”,送到女家,名曰“报日”。
报日时,男方一般要向女方送去食品、首饰、衣料等礼物,还要给女方的亲戚、亲房送去鲜肉和饼子等礼物。
到出嫁时,女方的亲戚、亲房都要回送衣料、钱物等。
报日后,由女方开出礼单,男方办齐礼品〈或礼金)送给女方,并要再次重谢媒人。
款媒迎亲前夕要盛款媒人,款媒是由男方办酒席,请媒人坐首席,由内外“三党”作陪。
餐后,男方将备办好的红纸包和香烟送给媒人,名为“谢媒”
抬嫁妆:嫁妆主要由女方备办,也有的由男方各办部分送到女家。
迎亲的头天或当天,媒人带领女婿和抬嫁妆人员到女方家,女方将箱子的锁匙交给女婿,女家为抬嫁妆的人“封礼”后,再把嫁妆抬往男方家里。
迎亲:迎亲喜日一旦选定,风雨无阻,不可更改。
亲属和伴嫁的人“哭嫁”。
第三天,新娘在新郎的陪伴下回娘家探亲,名为“回三朝”,但当天要返回婆家。
如果男、女两家相隔较远,也有“回六朝”或“回九朝”的。
过去,男女青年结婚,大多选择农历的二月花朝、四月八、八月中秋、腊月八等时日,现在在元旦节、三八节、五一节、国庆节结婚者较多。
3、饮食习俗
“回碗礼”。
贵宾临门,主人一般都要杀鸡,用鸡肉面条待客,面条下面还卧有几个白嫩的“荷包蛋”。
面对这一碗香喷喷、
热呼呼的肉汤面,客人胃口顿开。
但是注意,千万不要吃个碗底朝天,而一定要留一点儿汤、一二个鸡蛋或鸡腿作“回碗”。
4、产育习俗
“洗三朝”。
洗三朝源于一个民间传说,小孩是送子娘娘送来的,小孩出生后,她过三天要来看看。
如果小孩收拾得干干净净,人们喝喜酒、吃长面,表示这户人家疼爱小孩,她就放心了。
否则,她认为这家人不喜欢小孩,就要将小孩带走。
所以人们害怕送子娘娘带走小孩,就在小孩出生的第三天把小孩洗得干干净净,人们喝酒吃面庆贺。
这就是俗称“洗三朝”的由来。
5、民间禁忌
如大年三十那天米饭要做多点,年饭上必须有一条鱼,表示年年有余,而且这条鱼一般只看不吃。
过年期间吃饱了只能说“有了”,睡着了只能说是“享福”了,大年三十晚上不能摸地面,大年初一用过的水不能倒外面,必须倒在家里集中起来,等到初二那天再倒。
过年时期也不能扫地把垃圾倒出去,意思是要把财气福气积累起来不能扫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