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曹邺《送进士下第归南海》原文、译文与赏析
高中语文新高考考点复习32 鉴赏古代诗歌的情感
![高中语文新高考考点复习32 鉴赏古代诗歌的情感](https://img.taocdn.com/s3/m/4869cce0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a1.png)
练案三十二鉴赏古代诗歌的情感一、对点练1.(2021·广西崇左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九)①杜甫今日明人眼,临池好驿亭。
丛篁②低地碧,高柳半天青。
稠叠多幽事,喧呼阅使星③。
老夫如有此,不异在郊坰④。
“安史之乱”后,民不聊生,以左拾遗身份任过京官的杜甫离职携眷西行,流寓秦州,写,代替书札寄给朝廷旧日同僚。
此为第九首,写秦州驿亭。
②丛篁:丛生的竹子。
③使星:指朝廷派遣出使吐蕃的使臣。
④郊坰:遥远的郊野。
诗人在尾联中情感直白,可谓喜忧参半。
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顾子敦①赴河东三首(其一)黄庭坚头白书林二十年,印章今领晋山川。
紫参可掘宜包贡②,青铁无多莫铸钱③。
劝课农桑诚有道,折冲樽俎④不临边。
要知使者功多少,看取春郊处处田。
顾子敦:秘书少监,掌管图书、国史实录等,元祐元年出任河东转运使。
②包贡:即进③铸钱:仁宗庆历初,诏江、饶、池三州铸铁钱助陕西经费,民苦之,后停罢,其患方息。
④折冲樽俎:原指诸侯国在宴席上制胜对方,后泛指在外交谈判上克敌制胜。
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对顾子敦赴任河东的情感态度。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利州南渡温庭筠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尾联诗人借范蠡辞官而去的典故,意在表达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望行人王建自从江树秋,日日望江楼。
梦见离珠浦①,书来在桂州。
不同鱼比目②,终恨水分流。
久不开明镜,多应是白头。
珠浦:即合浦,地名,在广西南部。
②鱼比目:比目鱼。
双眼在一侧,常喻形影不离的夫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诗表现了女主人公哪些思想感情。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九日蓝田崔氏庄杜甫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①,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2020届高考二轮语文查漏补缺:古代诗歌鉴赏题型专练(一)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考二轮语文查漏补缺:古代诗歌鉴赏题型专练(一)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75417902d276a201292e3b.png)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专练(一)1、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达成以下各题。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故人江海别 ,几度①隔山川。
乍见翻②疑梦 ,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 ,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 ,离杯惜共传③。
[ 注 ]①几度 :几年。
②翻 :反而。
③共传 :一同举杯。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剖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自从别后 ,数年不见 ,山川隔断 ,相会不易 ,首联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突出了分别长远,相见之难 ,此间的相思 ,自在言外。
B.久别相遇 ,乍见后反疑为梦幻,因分别太久而相互咨询年纪。
"翻疑梦 ", 把诗人惊诧、自责的神情表现得栩栩如生,十分传神。
C.结尾表面上是劝饮离杯,实质上倒是抒写伤别之情。
"更 " 字 ,点了然马上再次离其余伤痛。
" 惜" 字 ,表现出相互珍惜友情和流连忘返的离情。
D.诗人与老友久别重逢,悲喜交加 ,在孤灯下饮着离其余酒,流连忘返 ,表现出两人的友情及对友情的珍惜。
2.颈联中的“寒”和“暗”字有什么表达成效 ?请联合诗句进行赏析。
颈联中的“寒”和“暗”字有什么表达成效 ?请联合诗句进行赏析。
2、阅读下边的诗歌,达成以下小题。
野望(唐 )杜甫①②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③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碉堡,三城 ,与吐蕃临界 ,为蜀边要塞。
②南浦句:南浦 ,泛指送别之地。
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
③涓埃:细流与微尘 ,比喻细小。
1.以下各组词语不吻合对仗要求的一项为哪一项( )A. 第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B.第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C.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与“答圣朝”D.第七、八句中的“时极目”与“日冷清”2.从“吻合题目”的角度剖析本诗,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 )A. 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吻合“野”字。
B.第三、四句“国内”“天涯”吻合“野望“二字。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真题实战练习(含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真题实战练习(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0b92a67227916888486d7da.png)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真题实战练习【名师精选全国真题,值得下载练习】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
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③。
[注]①几度:几年。
②翻:反而。
③共传:一起举杯。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从别后,数年不见,山川阻隔,相会不易,首联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其间的相思,自在言外。
B.久别相逢,乍见后反疑为梦境,因分离太久而相互询问年龄。
"翻疑梦",把诗人诧异、自责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C.结尾表面上是劝饮离杯,实际上却是抒写伤别之情。
"更"字,点明了即将再次离别的伤痛。
"惜"字,表现出彼此珍惜情谊和恋恋不舍的离情。
D.诗人与老友久别重逢,悲喜交加,在孤灯下饮着离别的酒,恋恋不舍,表现出两人的情谊及对友谊的珍惜。
2.颈联中的“寒”和“暗”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颈联中的“寒”和“暗”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野望(唐)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
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
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B.第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C.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与“答圣朝”D.第七、八句中的“时极目”与“日萧条”2.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
2019届高考总复习语文课后习题:练案三十二鉴赏古代诗歌的情感
![2019届高考总复习语文课后习题:练案三十二鉴赏古代诗歌的情感](https://img.taocdn.com/s3/m/69e1026ba32d7375a517801b.png)
练案三十二鉴赏古代诗歌的情感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晚归山居刘沧寥落霜空木叶稀,初行郊野思依依。
秋深频忆故乡事,日暮独寻荒径归。
山影暗随云水动,钟声潜入远烟微。
娟娟唯有西林月,不惜清光照竹扉。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崔融①杜审言君王行出将,书记远从征。
祖帐连河阙,军麾动洛城。
旌旃朝朔气,笳吹夜边声。
坐觉②烟尘扫,秋风古北平③。
注①崔融:杜审言的朋友,时任节度使书记官。
②坐觉:安坐军中,运筹帷幄。
③北平:郡名,此处泛指北方边地。
这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闲居遣怀十首(其一)姚合①身外无徭役,开门百事闲。
倚松听唳鹤,策杖望秋山。
萍任连池绿,苔从匝地斑。
料无车马客,何必扫柴关。
注①姚合:玄宗时宰相姚崇的曾孙。
历官武功主簿、富平尉、万年尉。
宝应中,除监察御史,迁户部员外郎。
出为金州刺史,改杭州刺史。
后拜刑部郎中,迁户部郎中、谏议大夫、给事中。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望行人王建自从江树秋,日日望江楼。
梦见离珠浦①,书来在桂州。
不同鱼比目②,终恨水分流。
久不开明镜,多应是白头。
注①珠浦:即合浦,地名,在广西南部。
②鱼比目:比目鱼。
双眼在一侧,常喻形影不离的夫妻。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诗表现了女主人公哪些思想感情。
5.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杂诗十首(其四)张协朝霞迎白日,丹气临汤谷。
翳翳结繁云,森森散雨足。
轻风摧劲草,凝霜竦高木。
密叶日夜疏,丛林森如束。
畴昔叹时迟,晚节悲年促。
岁暮怀百忧,将从季主①卜。
注①季主:即司马季主,他是汉初长安著名的卜者。
《史记·日者列传》记载,宋忠和贾谊曾问他:“今何居之卑,何行之污?”他答道:“贤者亦不与不肖者同列。
故君子处卑隐以辟众,自匿以辟伦。
明月彩霞的诗句
![明月彩霞的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361940a4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92.png)
明月彩霞的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明月彩霞的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形容彩霞的诗词秦邮晚泊王纶水宿风餐第几程,落帆刚趁晚霞明。
(.)村醪小饮不成醉,明月推篷初欲生。
自愧菲才膺闲命,谁能高卧闭柴荆。
茫茫家国偏多感,静听渔榔断续声。
刘禹锡雨歇晚霞明,风调夜景清。
月高微晕散,云薄细鳞生。
露草百虫思,秋林千叶声。
相望1步地,脉脉万重情。
白居易千里故人心严肃,1端香绮紫氛氲。
开缄日映晚霞色,满幅风生秋水纹。
为褥欲裁怜叶破,制裘将翦惜花分。
不如缝作合欢被,寤寐相思如对君。
2.赞美“彩霞”的诗句有哪些1、8月105夜桃源玩月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译文金色的霞光从东面慢慢升起,月轮西斜,仙影远去,我还在频频回望。
只由于良辰美景难以再回来,以后到了中秋这天应当很惆怅吧!2、晚登3山还望京邑南北朝:谢朓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译文夕阳使飞耸的屋脊颜色明丽,京城内的屋宇凹凸不齐,历历在目。
残余的晚霞铺绽开来就像彩锦,澄清的江水安静得犹如白练。
3、晓日唐代:韩偓天际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际1时红。
直须日观3更后,首送金乌上碧空。
译文天涯霞光映入水中,1时水中映出的天际1片通红。
只要在泰山日观峰1直等到3更以后,就会发现第1轮红日被送上蔚蓝的天空。
4、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山色横侵蘸晕霞,湘川风静吐寒花。
远林屋散尚啼鸦。
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际。
月明千里照平沙。
译文山色浸染着傍晚的霞光,湘江水风平浪静秋花正开放。
远处的树林边散落着几户人家,乌鸦还在啼叫寻找着栖息的地方。
睡梦中曾走遍家乡的条条小路,酒醒后向南望才知有天际隔阻。
明月照射着千里广衰的沙原。
5、小重山·碧幕霞绡1缕红宋代:陈亮碧幕霞绡1缕红。
槐枝啼宿鸟,冷烟浓。
小楼愁倚画阑东。
黄昏月,1笛碧云风。
往事已成空。
梦魂飞不到,楚王宫。
上海市崇明县高一上学期语文经典40诗歌鉴赏题word含答案
![上海市崇明县高一上学期语文经典40诗歌鉴赏题word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1d903e27d3240c8447efc1.png)
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杨炎正①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
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
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
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
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
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
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
斜日,实写景物,点明时间。
B.“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
C.上片第六句以“万斛”状江水写愁,使用借代手法,将抽象无形之愁写得形象生动可感,表现愁情之多。
D.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寄寓田园之思。
2)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2.(题文)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①[宋]曾畿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注①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上。
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1)(小题2)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已久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
B.“不愁屋漏床床湿”引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且喜溪流岸岸深”引用杜甫《春日江村五首》:“春流岸岸深。
”C.颈联正面写一个“喜”字,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
D.颈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_阅读附答案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_阅读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32ce68b9f3f90f76c61bea.png)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阅读附答案送进士下第归南海答案曹邺数片彤霞映夕阳,榄君衣袂更移筋。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②每一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③。
应无惆怅沦波远,12玉楼④非我乡。
①南海:今广州佛山一代。
②上国:指京城。
③蓝关、湘浦:地名,均为朋友归南海必经之地。
④12玉楼:传说昆仑山有五城12楼,是神仙栖身的地方,多指隐居之所。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联写夕阳、彤霞,点明了送别的时间,诗人挽着朋友的衣袖举杯相劝,这一联情形相生,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一片密意。
B.“行人莫叹碧云晚”是劝路上行人不要由于暮云而叹气,借此表达对朋友的惜别之情;同时翻出新意,使朋友体会到友情的温情。
C.“每一年春草芳”一语双关,表面上写京城年年会有明媚的春光,暗含了京城科举考试每一年举办,及第的机会还有良多。
D.诗歌颈联对仗工整,承接上句“春草芳”,实写送别时的环境,雪过蓝关寒气减弱,虚写朋友南归会路过湘浦,语重心长:E.“应无惆怅沧波远”一句,是说朋友远涉江河,应当没有惆怅之情,给读者以轻盈之感,表达了丰厚的情义,别具一格:15.这首诗表达了哪些丰厚的情感?请结合全诗扼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4.B2分,D3分(B项,“路上行人”理解过错。
D项,诗歌颈联都是虚写,想象朋友的行程所经之地。
)15.①激励劝勉之情:诗歌领联劝勉朋友及第的机会良多,没必要为一次失败而低沉。
②关怀牵挂之情:颈联遐想友人经由蓝关以后,寒气减弱,穿着须注意;湘浦雁回,思念之情当会萌发。
③期冀、祝贺之情:尾联但愿友人没必要在江海沧波当中惆怅流连,不要作降生隐居之想,应当踊跃入世进取。
④惜别之情。
送别朋友时回家乡时,揽君衣袂,恋恋不舍。
(每点2分,答对三点可得6分。
意思对便可。
)。
2021年全国高考语文人教新版特色专题:诗词鉴赏——情感类-(讲义教师版)
![2021年全国高考语文人教新版特色专题:诗词鉴赏——情感类-(讲义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a9832aefa8114431b80dd880.png)
诗词鉴赏——情感类知识集结知识元情感类知识讲解一、考点解读在高考中,对古代诗词鉴赏之思想情感的考查往往占有很大比重,并且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考查,都可以牵涉到或落脚到对思想情感的考查。
2016年高考有5套试卷在这一考点单独设题,命题形式主要有:请分析这首诗的思想情感(内涵);请概括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归纳本诗的思想内容;阐述诗歌所表达的观点、态度、主张。
题型以主观题为主,个别省市有客观题的形式,分值在4-6分。
2017年高考仍会沿袭这些命题特点。
二、情感类型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感情原因标志语答题用语悲被贬贬谪、左迁【自己】孤独无奈苦闷归家、壮志难酬、报国无门【别人】人情淡薄、世态炎凉、奸臣当道、小人得志【社会】世事多舛、沧桑变幻、忧国忧民春逝春归、落花、落红【自己】孤独无奈苦闷【社会】对春天的挽留之意、对时光设问方式:①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②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④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变式问法:①这首诗反映出诗人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②有人评价这首诗××,也有人评价这首诗××,你的看法如何?③对比分析两首的内容和情感。
三、解题思路:第一步:根据诗歌描述内容,分析题中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第二步:揭示主旨,揭示情感一般采用“描写了……,抒发了……”的作答形式。
答题模板:技巧方法:1. 巧借注释,了解作者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
2. 抓显情语(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
3. 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情感。
4. 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不同类别诗歌鉴赏要领:①借景抒情诗,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把握其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②咏史怀古诗,要联系背景,领悟情感(感慨兴衰或寄托哀思或托古讽今);③托物言志诗,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志趣融于某种具体事物中,达到言志的目的;④山水田园诗,是诗人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⑤边塞征战诗,反映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或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或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⑥赠友送别诗,通过景物渲染离别时凄凉氛围,抒发难离或勉励之情;⑦闺怨诗,写闺房女子对丈夫久客不归的埋怨或对远在边地征戍的夫君的思念;羁旅行役诗,是流浪他乡的诗人通过眼见耳闻而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家乡的憧憬;⑧谈禅说理诗,是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诗句中,这类诗往往有不食人间烟火之空灵境界;⑨伤春伤别诗,是借对春光流逝抒发韶华易逝、壮志未酬的感慨,或表达对亲朋、好友、爱人的无限思念之情等等。
高二语文 寒假作业 精练:5 古诗词阅读
![高二语文 寒假作业 精练:5 古诗词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fc13886cf01dc281e43af00d.png)
寒假精练 5 古诗词阅读典题温故(福建三明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苏武庙温庭筠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②,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③不见封侯印④,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温庭筠:晚唐诗人。
晚唐国势衰颓,民族矛盾尖锐。
②甲帐:汉武帝所造的帐幕。
《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
甲以居神,乙以自居”。
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
④封侯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魂销”二字,真切传神地写出了苏武在异域渡过漫长岁月,骤见汉朝使者时,强烈复杂难以言表的激动心情。
B.颔联像两幅图画。
一幅是望雁思归图,表现了苏武在胡地对祖国的思念。
下一幅是荒塞归牧图,展现了苏武单调、孤寂的牧羊生活。
C.颈联写苏武在匈奴时与出使时的人事变换,流露出恍如隔世的感慨。
“非甲帐”意指不是武帝时的甲帐,隐含着对武帝的追思。
D.尾联运用多种手法:借代,用“茂陵”代指去世的汉武帝;化用,“逝川”是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化用而出。
15.诗题为“苏武庙”,但诗中实写苏武庙的文字并不多,而是大量运用虚写来呈现内容。
请问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答案】14.C15.好处:大量运用虚写,通过想象,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苏武出使时英气勃发的情景,苏武被扣留匈奴牧羊、思归的凄凉痛苦生活,以及回到汉朝后物非人也非、恍若隔世的感慨,以及对汉武帝的无限追思。
塑造了一个爱国忠君、富有高尚民族气节的汉臣形象。
思想情感:①抒发了作者对苏武的崇敬赞美之情。
②晚唐国势衰颓,民族矛盾尖锐,作者表彰民族气节,歌颂坚贞不屈、心向祖国,这是顺应时代的需要。
【解析】14.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 阅读附答案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 阅读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c58ee276a20029bd642d71.png)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阅读附答案送进士下第归南海答案 曹邺 数片红霞映夕阳,榄君衣袂更移筋。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②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③。
应无惆怅沦波远,十二玉楼④非我乡。
①南海:今广州佛山一代。
②上国:指京城。
③蓝关、湘浦:地名,均为朋友归南海必经之地。
④十二玉楼:传说昆仑山有五城十二楼,是仙人居住的处所,多指隐居之所。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写夕阳、红霞,点明了送别的时间,诗人挽着朋友的衣袖举杯相劝,这一联情景相生,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
B.“行人莫叹碧云晚”是劝路上行人不要因为暮云而叹息,借此表达对朋友的惜别之情;同时翻出新意,使朋友体会到友谊的温情。
C.“每年春草芳”一语双关,表面上写京城年年会有明媚的春光,暗含了京城科举考试每年举行,中举的机会还有很多。
D.诗歌颈联对仗工整,承接上句“春草芳”,实写送别时的环境,雪过蓝关寒气减弱,虚写朋友南归会途经湘浦,意味深长: E.“应无惆怅沧波远”一句,是说朋友远涉江河,应该没有惆怅之情,给读者以轻快之感,表达了丰富的情谊,别具一格: 15.这首诗表达了哪些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14.B2分,D3分(B项,“路上行人”理解错误。
D项,诗歌颈联都是虚写,想象朋友的行程所经之地。
) 15.①鼓励劝勉之情:诗歌领联劝勉朋友中举的机会很多,不必为一次失败而消沉。
②关怀牵挂之情:颈联遥想 友人经过蓝关之后,寒气减弱,衣着须注意;湘浦雁回,思念之情当会萌生。
③期冀、祝愿之情:尾联希望友人不必在江海沧波之中惆怅留连,不要作出世隐居之想,应该积极入世进取。
④惜别之情。
送别朋友时回故乡时,揽君衣袂,依依不舍。
(每点2分,答对三点可得6分。
意思对即可。
) 初秋夜坐 杨亿 明河如练出城隅,朱火西流暑气徂。
顾兔一轮浮月桂,流萤数点入烟芜。
迢迢宫漏传银箭,淅淅天风下白榆。
[精品]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
![[精品]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https://img.taocdn.com/s3/m/916fd75427284b73f2425075.png)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第Ⅰ卷一、古诗文阅读(54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
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闾里之侠皆宗.之宗:推崇B.稍壮,折节..读书折节:改变志节、行为C.方山子傥.见之欤傥:或许D.欲以此驰骋..当世驰骋:纵马奔跑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谁得而.族灭也B.余既耸然.异之杰然.特起,高百余尺C.晚乃遁于.光、黄间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D.呼余宿其.家其.皆出于此乎3.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隐字侠字乃一篇之主脑。
”请选出下面四组中全都是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3分)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⑥晚乃遁于光、黄间A.①②④⑤B. ①③④⑤C. ②④⑤⑥D. ②③④⑥4.下列各项是对文章的分析阐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武汉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经典40诗歌鉴赏题word含答案
![武汉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经典40诗歌鉴赏题word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15d645650e52ea551898b5.png)
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杏花王安石石梁度空旷,茅屋临清炯①。
俯窥娇饶杏,未觉身胜影。
嫣如景阳妃②,含笑堕宫井。
怊怅有微波,残妆坏难整。
(注)①炯:jiǒng,明亮。
②景阳妃:南朝陈后主的宠妃张丽华、孔贵嫔。
隋军攻破台城,陈后主与张、孔二人藏身于景阳宫井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联写石桥跨过空旷的水面,茅屋在清澈闪亮的溪水畔。
诗中的“空旷”“清炯”以暗喻的手法写水面,形象鲜明,诗意丰满。
B.颔联写俯看娇美艳丽的杏花,并没有觉得它本身比水中的倒影更美。
此联表明诗人更爱水中之影,营造出一种空灵玄妙的韵味。
C.尾联写水面的涟漪,将这位绝代佳人的容颜装饰弄得残破不堪,令人惆怅。
“残妆坏难整”将杏花写得形象生动且富有动态美。
D.此诗构思新颖,以“空旷”“清炯”写出水面如镜,为下文写杏花倒影之妩媚做了衬托和铺垫,并描绘了水面由静到动的过程。
E. 此诗虽咏临水之杏花,然不着一花、水字,有意避开正面描摹,而以空灵之笔写出杏花的风姿神韵,给人一种含蓄深邃的美感。
2)这首诗颈联是如何描绘杏花的?请简要赏析。
2.阅读下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下列对词中意象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薄雾浓云”勾画出一种暗淡阴沉天气,烘染出一种沉郁气氛。
这种阴沉沉的天气也笼罩在词人的心头。
B.“瑞脑”是一种香料,词人独自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出神,写出了她的满怀愁绪和百无聊赖。
C.“玉枕纱厨”写闺房陈设,同时点出秋夜就寝情状。
夜半凉意透帐,寒气侵骨,可知词人因怀人而彻夜失眠。
D.“暗香”指菊花的香气,菊花傲霜而开,暗示词人高洁的胸怀和脱俗的志趣,“暗香盈袖”给词人带来了快慰。
2)下列对“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销魂”,是愁的表现,“瘦”字,是愁的深化,它们与上阙的“愁”字呼应,使上下阕由浅入深,浑然一体。
语文二轮复习习题:第14~15题 古代诗歌鉴赏 新题大仓储 Word版含答案.doc
![语文二轮复习习题:第14~15题 古代诗歌鉴赏 新题大仓储 Word版含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cac91f77482fb4daa58d4be2.png)
第二大题第14~15题新题大仓储(教师专用)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本大题共2个小题,11分) 导学号 00774148送进士下第归南海①曹邺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②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③。
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④非我乡。
【注】①南海:今广州佛山一代。
②上国:指京城。
③蓝关、湘浦:地名,均为朋友归南海必经之地。
④十二玉楼:传说昆仑山有五城十二楼,是仙人居住的处所,多指隐居之所。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BD )A.首联写夕阳、红霞,点明了送别的时间,诗人挽着朋友的衣袖举杯相劝,这一联情景相生,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
B.“行人莫叹碧云晚”是劝路上行人不要因为暮云而叹息,借此表达对朋友的惜别之情;同时翻出新意,使朋友体会到友谊的温情。
C.“每年春草芳”一语双关,表面上写京城年年会有明媚的春光,暗含了京城科举考试每年举行,中举的机会还有很多。
D.诗歌颈联对仗工整,承接上句“春草芳”,实写送别时的环境,雪过蓝关寒气减弱,虚写朋友南归会途经湘浦,意味深长:E.“应无惆怅沧波远”一句,是说朋友远涉江河,应该没有惆怅之情,给读者以轻快之感,表达了丰富的情谊,别具一格。
[解析]B“路上行人”理解错误应指友人。
D诗歌颈联都是虚写,想象朋友的行程所经之地。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答:__示例:①鼓励劝勉之情:诗歌颔联劝勉朋友中举的机会很多,不必为一次失败而消沉。
②关怀牵挂之情:颈联遥想友人经过蓝关之后,寒气减弱,衣着须注意;湘浦雁回,思念之情当会萌生。
③期冀、祝愿之情:尾联希望友人不必在江海沧波之中惆怅留连,不要作出世隐居之想,应该积极入世进取。
④惜别之情。
送别朋友回故乡时,揽君衣袂,依依不舍。
__ [解析]答出一个要点给2分,给满6分为止。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南海旅次》诗词鉴赏
![《南海旅次》诗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7e5164a0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d5.png)
《南海旅次》诗词鉴赏《南海旅次》诗词鉴赏鉴赏,汉语词语,是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
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
下面是《南海旅次》诗词鉴赏,一起来看看吧。
《南海旅次》诗词鉴赏曹松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1、颈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颈联作一赏析。
(6分)2、请结合全诗主题,简要分析诗歌的尾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效果如何?(5分)参考答案1.(6分)颈联出句写晨景,随着城头凄凉的晓角声晨霜消尽;对句写晚景,伴着夜晚的残潮,明月复出。
描绘了一幅羁留之地日复一日的凄清画面。
(3分)颈联通过描写早角、残潮、霜、月等最能牵动归思的景色,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意境,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深切的归思之情。
(3分)2.(5分)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以含苞待放的百花比喻处于抑制状态的归心,每到春天都受到刺激,引起归思泛滥,就象被春风催开的百花,竞相怒放,不由自主。
(1分)生动贴切地表现出归思的纷乱、强烈、生生不已、难以遏止。
至此,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思归之情由上文几经婉转,终于得到了尽情的.倾吐。
(3分)翻译抒发内心的怀乡之情最好不要登上越王台,因为登高望远只会使内心的思乡情结更加无法排解。
我正在南海这个鸿雁无法飞到的地方客居,故园的音讯又有谁可以传达呢?城头的角声吹去了霜华,天已经亮了,护城河里尚未退尽的潮汐还荡漾着残月的投影。
长年郁结在心中的归思就像含苞待放的花蕾,年年春天一到便被催发开来。
注释越王台:汉代南越王尉佗所建,遗址在今广州越秀山。
裁:剪,断。
当:一作“逢”。
无雁处:大雁在秋天由北方飞向南方过冬,据说飞至湖南衡山则不再南飞了。
南海在衡山以南,故曰“无雁处”。
霜尽:此处指天亮了。
广州天气暖和,天一亮霜便不见了。
郭: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围墙。
荡:一作“带”。
【诗歌鉴赏】王昌龄《别陶副使归南海》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王昌龄《别陶副使归南海》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6ec8938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29.png)
【诗歌鉴赏】王昌龄《别陶副使归南海》原文翻译及赏析
王昌龄《别陶副使归南海》原文
回到南岳的梦想是海塔、广陵的新月和秋天的海亭。
宝刀留赠长相忆,当取戈船万户侯。
王长岭告别陶渊明副使返回南海
待更新
王长岭送别南海副使
《别陶副使归南海》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诗词作品,王昌龄是盛唐时享有盛
誉的一位诗人。
王昌龄的诗以三类题材居多,即边塞、闺情宫怨和送别。
《唐诗全集
》对昌龄诗的评价是“绪密而思清”,他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媲美,故
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
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
王长岭的边塞诗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
此外,它们还深刻地蕴含
着诗人对下层人民的人文关怀,反映了诗人广阔的视野和胸怀。
在写作风格上,王长岭善
于以景抒情,以景交融。
这是边塞诗中最常用的结构,但诗人用最简洁的技巧将视野扩展
到了这一情境之外,并将永恒的思想通过时间和空间浓缩到最朴素、最无色的主题中;最
具代表性的是“退出”。
王昌龄的诗词全集。
(全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练案32 鉴赏古代诗歌的情感(含解析)不分版本
![(全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练案32 鉴赏古代诗歌的情感(含解析)不分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4a2b91eb964bcf84b8d57b5c.png)
(全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案32 鉴赏古代诗歌的情感(含解析)不分版本鉴赏古代诗歌的情感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晚归山居刘沧寥落霜空木叶稀,初行郊野思依依。
秋深频忆故土事,日暮独寻荒径归。
山影暗随云水动,钟声潜入远烟微。
娟娟唯有西林月,不惜清光照竹扉。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崔融①杜审言君王行出将,书记远从征。
祖帐连河阙,军麾动洛城。
旌旃朝朔气,笳吹夜边声。
坐觉②烟尘扫,秋风古北平③。
注①崔融:杜审言的朋友,时任节度使书记官。
②坐觉:安坐军中,运筹帷幄。
③北平:郡名,此处泛指北方边地。
这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闲居遣怀十首(其一)姚合①身外无徭役,开门百事闲。
倚松听唳鹤,策杖望秋山。
萍任连池绿,苔从匝地斑。
料无车马客,何必扫柴关。
注①姚合:玄宗时宰相姚崇的曾孙。
历官武功主簿、富平尉、万年尉。
宝应中,除监察御史,迁户部员外郎。
出为金州刺史,改杭州刺史。
后拜刑部郎中,迁户部郎中、谏议大夫、给事中。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望行人王建自从江树秋,日日望江楼。
梦见离珠浦①,书来在桂州。
不同鱼比目②,终恨水分流。
久不开明镜,多应是白头。
注①珠浦:即合浦,地名,在广西南部。
②鱼比目:比目鱼。
双眼在一侧,常喻形影不离的夫妻。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诗表现了女主人公哪些思想感情。
5.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杂诗十首(其四)张协朝霞迎白日,丹气临汤谷。
翳翳结繁云,森森散雨足。
轻风摧劲草,凝霜竦高木。
密叶日夜疏,丛林森如束。
畴昔叹时迟,晚节悲年促。
岁暮怀百忧,将从季主①卜。
注①季主:即司马季主,他是汉初长安著名的卜者。
《史记·日者列传》记载,宋忠和贾谊曾问他:“今何居之卑,何行之污?〞他答道:“贤者亦不与不肖者同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
曹邺
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
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非我乡。
【诗词鉴赏】
诗人曹邺的作品似乎被他的民谣风名诗《官仓鼠》所掩盖,今人的一些选本多只选他的《官仓鼠》,或者加上他的《捕鱼谣》等二、三首。
其实诗人曹邺所存的一些咏史诗、赠别诗乃至写景诗,都有一些佳作。
其中一些作品亦曾受到历代读者的热爱。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一诗是曹邺送别诗的名作,晚唐诗人韦庄在他的著名唐诗选本《又玄集》中,选录了这首诗。
可见这首诗在当时就受到人们的欢迎。
景色明丽的初冬傍晚,夕阳斜照,天边飘着几片红霞,和夕阳相互映衬着。
诗人和即将南归的朋友,手挽着手,在路边设酒宴送别。
他们饮了一杯又一杯,送了一程又一程。
在轻快明丽的景色衬托下,友朋宴别的感情显得深情而明朗。
诗的后三联是关怀劝勉友人的诗句。
“行人莫叹碧云晚”借江淹“日暮碧云”之语,一是表示惜别,一是劝勉友人不必因为下第而感叹。
语气委婉舒缓,使失意的朋友感到友谊的温情。
“上国每年春草芳”承接前一句,进一步鼓励朋友,诗意仍然
是委婉含蓄。
“上国”是京城的代语,“每年春草芳”用暗喻手法,意思是京中每年都举行科举考试,中举的机会很多,正不必为一次失败而消沉。
这一句描绘了明丽美好的春光,对前途充满信心,给友人更大的鼓励与安慰。
颈联中诗人转而想念友人此行之前途。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情意深长。
南海,今广州、佛山一带,蓝关、湘浦是友人前往南海必经之地。
遥想友人经过蓝关之后,寒气减弱,衣着须注意;湘浦雁回,思念之情当会萌生。
这里既关怀友人漫长途程,又以体察入微的态度理解友人心情,给人如获知音的亲切感。
尾联以更深一层的劝勉作结。
十二楼,传说昆仑山有五城十二楼,是仙人居住的处所,此处借指出世隐居。
希望友人不必在江海沧波之中惆怅留连,不要作出世隐居之想,应该积极入世进取。
这里回应了“上国每年春草芳”一句,对友人充满了期冀、祝祷的真情厚意,使整首诗的含意更为超凡、脱俗。
古人送别诗,多是渲染别情的孤楚、悲苦,曹邺这首诗没有一般送别诗的悲叹,不仅仅沉浸在别离的凄苦中,它在色泽明丽的背景下,有安慰、有关怀、有理解、有鼓励、有期待..,意境鲜明、语气亲切委婉、格调清新明丽,是一首别具一格的送别诗作。
【作者简介】
曹邺(816~?)晚唐诗人。
字邺之。
阳朔人。
自小勤奋读书,屡试不第,流寓长安达10年之久。
大中四年(850)登进士,旋任齐州(今山东济南)推事、天平节度使幕府掌书记。
咸通(860~874)初,调京为太常博士,寻擢祠部郎中、洋州(今陕西洋县)刺史,又升吏部郎中,为官有直声。
咸通九年(868)辞归,寓居桂林。
平生擅长作诗,尤以五言古诗见称。
诗作反映社会现实,体恤民疾,针砭时弊。
著
有《艺文志》、《经书题解》及《曹祠部集》。
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曹邺与晚唐著名诗人与刘驾、聂夷中、于濆、邵谒、苏拯齐名,而以曹邺才颖最佳。
曹邺曾任郎中,刺史等官职,他的诗多是抒发政治上不得志的感慨,少数是讽刺时政,也有一些山水佳篇。
他写下了不少千古名诗,如《官仓鼠》:“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怨诗》(四首之一):“手推讴轧车,朝朝暮暮耕。
未曾分得谷,空得老农名。
”所有的这些诗,对官吏盘剥百姓的讽刺真是入骨三分。
曹邺在大中四年(650年)中了进士,惊喜之余,写下了《寄阳朔友人》:“桂林须产千株桂,未解当天影日开,我到月中收得种,为君移向故园栽。
”这诗反映了当时广西文化教育的现实,对广西的文化教育事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诗中他希望自己开个头,撒下种子,桂林今后能出更多的人才。
广西地方志,唐代中进士的第一人是梧州府的李荛臣(632年),由于梧州偏僻,李荛臣对广西的影响并不大,时隔两百余年,才出了第二名进士,这就是桂林府的曹邺。
而曹邺之后,临桂人赵观之(855),平南人梁嵩(925)等许多广西人都先后中了状元。
清代举人泗城教授王维新在《阳朔道中怀曹邺》一诗中说:“唐代文章原后起,岭西风气实先开。
”指曹邺不仅在晚唐全国的诗坛占有重要地位,而且还是广西地区诗风的开创人物。
曹邺以前,广西土生土长的文人未见史载,曹邺可以说是广西第一个著名诗人,他与同时代的曹唐(临桂人)一起,对广西地区的文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传曹邺少时曾在阳朔城北天鹅山下的一个岩洞中读书,这个岩就是现在的读书岩。
后人为了纪念他,曾在那里建曹公祠,曹公书院。
只可惜祠和书院已废,只有读书岩现在还是阳朔古迹。
曹邺曾迁居桂林城北的阜财坊,后迁莺坊。
唐末,桂林曾为曹邺建名贤坊,可惜这些胜迹都没能保存到今天。
曹邺出生山清水秀的阳朔,在阳朔留下了不少描绘山水的诗篇。
如《东洲》:
江城隔水是东洲,浑是金鳌水上浮。
万顷碧波分泻去,一洲千古砥中流。
诗中所说的东洲,又称金鰲洲,在城东漓江中,形状窄长。
傍晚,远望它宛如一条金色鰲溯游而上,为阳朔一景。
阳朔县城西隅,有屏风山,又称西山,也叫西郞山。
曹邺有《西郎山》诗一首:“西郎何事面西方,欲会东郎隔大江。
自古明良时一遇,东郎未会恨斜阳。
”而城东福利附近,又有一个如同人样,立于其上的小山,与西郎山遥遥相对,叫东郎山,曹邺作诗《东郎山》:“东郎屹立向东方,翘首朝朝候太阳。
一片丹心存万古,谁云坐处是遐荒。
”诗人借景抒怀抒发了被迫隐退,明君良臣不能常得的感慨,表现了诗人虽身处遐荒之地,仍丹心系念国事的高尚情操。
曹邺和刘驾等在创作中都致力于古诗和乐府,反对当时拘守声律和轻浮艳丽的诗风。
他的诗广泛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
如《捕鱼谣》:“天子好征战,百姓不种桑;天子好年少,无人荐冯唐;天子好美女,夫妇不成双。
”对最高统治者予以大胆的谴责和讽刺。
《官仓鼠》:“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不啻为贪官污吏写照。
又如《筑城》:“呜呜啄人鸦,轧轧上城车,力尽土不尽,得归亦无家。
”写出沉重徭役使农民家破人亡的惨状。
他的诗质朴洗炼,多采用民间口语,有些接近谣谚,而笔锋锐利,富有战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