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百家争鸣PPT优秀课件1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精美课件(共33张PPT)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精美课件(共3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79c200bf18583d0496459c3.png)
孟子
荀子
儒 家
墨子 韩非子
庄子
墨 家
法 家
道 家
百家争鸣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 为数量多《汉书.译文志》上 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 法家、阴阳家、名家、杂家、 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 家。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许多问题亟 待解决,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 兵等,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 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
夏商西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8课 百家争鸣
“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 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 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 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易中天
自学导航
认真阅读教材第36.37页,找到下面问题的答案,并在课本中 及时作出标注。
1、老子和孔子生活在哪个时期,分别是哪个
儒家的发展
儒家档案
创始人 战国代表 孔子 孟子
荀子 主要思想 1.主张实行“仁政” 1.主张实行 “礼治” 2.“民贵君轻”
《孟子》 1. “施仁政,行王道。”
仁政
2.“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
民贵君轻
道家的发展
道家档案
创始人 老子 战国代表 庄子 主要思想 1.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和孔子的主要思想分别是 什么?
老子与道家学派
老子档案
姓名 李耳
主要思想 国籍 楚国 1.自然法则 年代 春秋 2.对立面相互转化,辩证法 学派 道家 3.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经典 著作 《道德经》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 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 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 以柔克刚,以弱胜强。
历史部编版《百家争鸣》ppt1
![历史部编版《百家争鸣》ppt1](https://img.taocdn.com/s3/m/398084a86c175f0e7cd137c3.png)
姓名: 孔子 学派: 儒家
①政治主张:核心是“仁”,主张以 德治国,反对苛政
思想主张:
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
②教育 教育方法: 因材施教 思想 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 温故知新
相关著作:《论语》
历史部编版《百家争鸣》ppt1
历史部编版《百家争鸣》ppt1
姓名: 墨子 学派: 墨家
《教育论坛》 孔子 《人与自然》 庄子 《爱心世界》 墨子
理由
军事家,《孙子兵法》
提倡法治 大教育家,创办私学 提倡顺其自然,和谐相处 主张兼爱、非攻
历史部编版《百家争鸣》ppt1
百家争鸣: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 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学派之间相互 抨击、相互影响、形成思想文化的繁 荣局面被称为“百家争鸣”
历史部编版《百家争鸣》ppt1
历史部编版《百家争鸣》ppt1
姓名: 老子 学派: 道家
思想主张:
①顺应自然 ②世间的事物都有对 立面,可以相互转化
③“无为而治”
相关著作: 《道德经》
①主张“兼爱”“非攻” 思想主张: ②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
③提倡节俭 相关著作: 《墨子》
历史部编版《百家争鸣》ppt1
历史部编版《百家争鸣》ppt1
姓名: 孟子
学派: 儒家
①主张实行仁政 思想主张:②“民为贵,社稷次
之,君为轻” ③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 争 相关著作: 《孟子》
历史部编版《百争鸣》ppt1
历史部编版《百家争鸣》ppt1
历史部编版《百家争鸣》ppt1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历史部编版《百家争鸣》ppt1
历史部编版《百家争鸣》ppt1
《老子出关图》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百家争鸣》PPT课件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百家争鸣》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c79d668eefdc8d376ee32bc.png)
阅读下列材料:
孟子曰:“省刑罚、薄税敛”。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材料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 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思 想 发挥孔子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
知识归纳:
仁政:提出“政在得民”
主要思想
孟子
民本:提出“民贵君轻”
评价: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有利于缓和 阶级矛盾,促进生产发展,具有进步 意义,影响深远。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
孔子
孟子 荀子
仁的思想
爱人
仁政 仁义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足食…民信之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儒学思想中哪些具有现实意义?
教育理论: 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 伦理道德: 孝、仁义、诚信等(社会主义荣辱观
仁、德治、民本思想等(取消农业税 维护社会稳定: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勿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荀子
阅读下列材料:
天行有常,不为尧 存,不为桀亡。
君者,舟也;庶人 者,水也。水则载舟, 水则覆舟。
——《荀子》
材料反映了荀子的什么思想?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等
知识归纳:
荀子
主要 思想
政治:主张“仁义” , “君舟民 水”
哲学:“天行有常”、“制天命而 用之”等唯物思想
材料二: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儒欲也家。二者不可得
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材料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道知善家之为善,斯
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材料四: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法义而家丧其国,
是仁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
孟子曰:“省刑罚、薄税敛”。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材料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 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思 想 发挥孔子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
知识归纳:
仁政:提出“政在得民”
主要思想
孟子
民本:提出“民贵君轻”
评价: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有利于缓和 阶级矛盾,促进生产发展,具有进步 意义,影响深远。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
孔子
孟子 荀子
仁的思想
爱人
仁政 仁义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足食…民信之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儒学思想中哪些具有现实意义?
教育理论: 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 伦理道德: 孝、仁义、诚信等(社会主义荣辱观
仁、德治、民本思想等(取消农业税 维护社会稳定: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勿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荀子
阅读下列材料:
天行有常,不为尧 存,不为桀亡。
君者,舟也;庶人 者,水也。水则载舟, 水则覆舟。
——《荀子》
材料反映了荀子的什么思想?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等
知识归纳:
荀子
主要 思想
政治:主张“仁义” , “君舟民 水”
哲学:“天行有常”、“制天命而 用之”等唯物思想
材料二: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儒欲也家。二者不可得
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材料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道知善家之为善,斯
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材料四: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法义而家丧其国,
是仁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
历史课件部编版《百家争鸣》教学课件1
![历史课件部编版《百家争鸣》教学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a50f0b4458fb770bf78a55a4.png)
基础,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 争鸣课 件 (共23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 争鸣课 件 (共23张PPT)
古为今用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
8通过了解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学习 他不畏 困难的 坚强意 志和为 阿拉伯 民族统 一与幸 福而奋 斗的远 大抱负 。
9.掌握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联 系当今 考试的 实际培 养分析 问题的 能力; 学生对 唐朝人 衣食住 行的时 尚和博 大宏放 的精神 面貌的 了解, 感知科 举制度 的创新 对社会 进步的 促进作 用;想 象唐朝 人的生 活,培 养学生 丰富的 想象力 。
材料二:(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
获敛……百姓饥寒而死者,不可胜数。——非攻
材料三:尚贤者,政之本也。……虽在农与工肆 之人,有能则举之。
——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 ——《墨子》
三、百家争鸣 2、儒家学派
《孟子》
三、百家争鸣 2、儒家学派
归纳孟子的思想: 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百家”泛指数量多; “争鸣”指争论和辩难;
“百家争鸣”是指春 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 的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 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百家争鸣
三、百家争鸣
1、墨家学派
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
《墨子》
①主张:“兼爱”、“非攻”
② 提倡:节俭
材料一: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
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兼爱
儒家 孟子
主张“仁政”;“民贵君轻”;
战国 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 争鸣课 件 (共23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 争鸣课 件 (共23张PPT)
古为今用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
8通过了解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学习 他不畏 困难的 坚强意 志和为 阿拉伯 民族统 一与幸 福而奋 斗的远 大抱负 。
9.掌握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联 系当今 考试的 实际培 养分析 问题的 能力; 学生对 唐朝人 衣食住 行的时 尚和博 大宏放 的精神 面貌的 了解, 感知科 举制度 的创新 对社会 进步的 促进作 用;想 象唐朝 人的生 活,培 养学生 丰富的 想象力 。
材料二:(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
获敛……百姓饥寒而死者,不可胜数。——非攻
材料三:尚贤者,政之本也。……虽在农与工肆 之人,有能则举之。
——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 ——《墨子》
三、百家争鸣 2、儒家学派
《孟子》
三、百家争鸣 2、儒家学派
归纳孟子的思想: 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百家”泛指数量多; “争鸣”指争论和辩难;
“百家争鸣”是指春 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 的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 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百家争鸣
三、百家争鸣
1、墨家学派
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
《墨子》
①主张:“兼爱”、“非攻”
② 提倡:节俭
材料一: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
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兼爱
儒家 孟子
主张“仁政”;“民贵君轻”;
战国 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08课百家争鸣-1-课件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08课百家争鸣-1-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0e37374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97.png)
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
后世影响极大。
三、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产生的含义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 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相互 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2、主要思想派别、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百家”主要指 哪些学派?各派代 表人物有哪些?
2
、 主
儒家
要
兵家
思
想 派
墨家 道家
别 、
法家
代
表
孔子
人 物
老 子
及
孙武
其
思
墨子
想
孟子
韩非子
庄子
墨家学派创始人
主张“兼爱”“非攻” ,希望人们互助互爱, 反对以大欺小、倚强凌 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 义战争。
《墨子》书影
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亚圣 孟子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1、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对 一切战争;
• 名丘,字仲尼,
• 春秋末期鲁国人,
• 儒家学派创始人,
• 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大 教育家,中国思想文化 的主要代表人,世界历 史文化名人之一
2、思想核心
核心思想是 “仁”
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主张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 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3、政治思想
主张“以德治国”; 爱惜民力,体察民情
2016年秋最新人教版七上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八课 百家争鸣
学习目标导航
1
掌握老子开创额道家学派以及他的主要思想主张
2
掌握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以及 他在思想、教育领域的重要成就
百家争鸣优质课件(部编版)1
![百家争鸣优质课件(部编版)1](https://img.taocdn.com/s3/m/8eb74f78b90d6c85ec3ac6ea.png)
乙
这可是我的老本行,不管是修房子的人还是住房子 的人,都应该身体力行在领导者的指挥下添砖加瓦。
大厦将倾,急有何用,大厦已倾,扶有何用;随遇
丙 而安即可。若无此大厦,就无此烦扰。依我看,还
不如以天为盖地为庐来得潇洒!
颓颓将倾了,留有何用!不如干脆推倒重建新的,
丁 国君命令众人,监督众人认真修建,敢滥竽充数,
春秋
儒 孔子
仁;有教无类; 以德治国;恢复西周制度
战国
战国 战国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 儒
荀子
“礼治”
道 庄子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
墨 墨子
“兼爱”;“非攻”;节俭; “尚贤”
战国
法 韩非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思想 之辩
面对社会剧变,如何治理国家
春秋
儒 孔子
仁;有教无类; 以德治国;恢复西周制度
材料五
民之饥,以其上食 税之多;民之轻死,以 其上求生之厚;民之难 治,以其上之有为。
——《道德经》
无为而治
材料六 福兮,祸之所倚; 祸兮,福之所伏。
——《道德经》 顺应自然
64岁重返卫国
被嘲丧家犬
5658岁回离到开鲁国
匡城桓受魋困挑衅
周
游
绝粮七日
流落到黄河一带去了…
——《论语·微子》译文
礼崩乐坏
假设你是当时的周王室\诸侯\卿大夫, 想想这些急剧的变化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
孔子 没落的贵族 墨子 卑微的工匠 韩非 高贵的王族
先秦诸子百家主张
生活 主要 代表 时代 派别 人物
主要主张
春秋
道
老子 万物有其对立面且可转化;顺应自然; 无为而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3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6520bb219e8b8f67d1cb92b.png)
3. 地位
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 大教育家 。
2
孔子像
孔子和儒家学说
思想和政治主张【阅读P37第二自然段】 1、核心思想:“仁”,提出“仁者爱人”,并将“仁”作为处
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标准和道德规范。
2、孔子在政治上推出西周的政治制度,主张 以德治国 ,要求统治
第二单元
早期国家的产生 和 社会变革
温故知新 1 早期国家的产生
温故知新 2 社会变化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 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 期,同时也是一次社会大 变革的时期。结合所学知 识,这一时期的变化表现
在哪些方面?
经济方面
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 用进一步推广
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
A 老子 B 庄子 C 墨子 D 孟子
5、“百家争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异常活跃的局面。其中强 调用“法令、权术和威势”加强统治的学派是,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面对春秋战国局 势,你认为哪一学派 的主张对当时的统治 者来说最有用?
1994
《
世
界 遗 产 名 录 》
年 山 东 曲 阜 孔
庙
、
孔
林
、
孔
府
入
选
百家争鸣
3
趣味百家
孔子说:我仁;
孟子说:我义;
老子说:我以柔克刚;
庄子说:我顺其自然;
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
孙子说:战场上见高低;
百家争鸣
3
何谓“百家争鸣”?【阅读教材P39倒数第 2 自然段】
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孔子创办私学,
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
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 大教育家 。
2
孔子像
孔子和儒家学说
思想和政治主张【阅读P37第二自然段】 1、核心思想:“仁”,提出“仁者爱人”,并将“仁”作为处
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标准和道德规范。
2、孔子在政治上推出西周的政治制度,主张 以德治国 ,要求统治
第二单元
早期国家的产生 和 社会变革
温故知新 1 早期国家的产生
温故知新 2 社会变化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 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 期,同时也是一次社会大 变革的时期。结合所学知 识,这一时期的变化表现
在哪些方面?
经济方面
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 用进一步推广
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
A 老子 B 庄子 C 墨子 D 孟子
5、“百家争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异常活跃的局面。其中强 调用“法令、权术和威势”加强统治的学派是,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面对春秋战国局 势,你认为哪一学派 的主张对当时的统治 者来说最有用?
1994
《
世
界 遗 产 名 录 》
年 山 东 曲 阜 孔
庙
、
孔
林
、
孔
府
入
选
百家争鸣
3
趣味百家
孔子说:我仁;
孟子说:我义;
老子说:我以柔克刚;
庄子说:我顺其自然;
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
孙子说:战场上见高低;
百家争鸣
3
何谓“百家争鸣”?【阅读教材P39倒数第 2 自然段】
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孔子创办私学,
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
部编版百家争鸣PPT标准课件(初中历史)1-PPT精美课件
![部编版百家争鸣PPT标准课件(初中历史)1-PPT精美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fd5fc219e31433238689379.png)
①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 基人,被称为“亚圣”。 ②唐代后,《孟子》被 当做经典。南宋朱熹将其列为“四书”之一。
孟 子 的 重 义 轻 利 思 想-----义利观
春秋战国时期,私营手工业崛起,私商成为商人的 主体。传统的道德和眼前的利益发生冲突。
重义轻利: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是对君比孔臣子、的民“共克同己遵复礼守”的?东西。 术:君主驾驭群臣的方法
(神秘、决策、御臣) 势:君主的权势、权威。
法、术、势三者结合,势是前提。
反对儒家“是古非今”的历史观,认为社会 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主张变法革新。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
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
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 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 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三、 “百家争鸣” 的影响
1、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
对后世 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 百家思
文化学 准则(仁与礼、仁政等); 想,共
墨子 年代: 战国 生平 地位:墨家的创始人
国籍: 鲁国 著作:《墨子》
墨 子 的 思 想 学 说
墨子 的影响
“兼爱”或“仁”对比孔子的“仁”? 非攻: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
反映了小生产者,要求平等、厌恶战争,希望 有安定生产生活环境。
尚力、尚贤 对比孔子的“礼”?
反映了劳动人民主张自食其力、反对不劳而获
(五)兵家
军事思想: 强调要懂得战争的规律,
注意利用和创造有利于已的 形势,重视人的作用。
孟 子 的 重 义 轻 利 思 想-----义利观
春秋战国时期,私营手工业崛起,私商成为商人的 主体。传统的道德和眼前的利益发生冲突。
重义轻利: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是对君比孔臣子、的民“共克同己遵复礼守”的?东西。 术:君主驾驭群臣的方法
(神秘、决策、御臣) 势:君主的权势、权威。
法、术、势三者结合,势是前提。
反对儒家“是古非今”的历史观,认为社会 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主张变法革新。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
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
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 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 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三、 “百家争鸣” 的影响
1、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
对后世 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 百家思
文化学 准则(仁与礼、仁政等); 想,共
墨子 年代: 战国 生平 地位:墨家的创始人
国籍: 鲁国 著作:《墨子》
墨 子 的 思 想 学 说
墨子 的影响
“兼爱”或“仁”对比孔子的“仁”? 非攻: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
反映了小生产者,要求平等、厌恶战争,希望 有安定生产生活环境。
尚力、尚贤 对比孔子的“礼”?
反映了劳动人民主张自食其力、反对不劳而获
(五)兵家
军事思想: 强调要懂得战争的规律,
注意利用和创造有利于已的 形势,重视人的作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共25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共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39ce6404afe04a1b171de79.png)
——《礼记·檀弓下》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论语·八佾篇》
古时一佾8人,八佾就是64人,据《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 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
大教育家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论语·述而》
(1)首创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 局面,主张“有教无类” ;
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针对性的教育他,凡 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 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请教父兄后再做。
(2)主张“因材施教”,发现和总结了许多教 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主张 启发式教学;
➢ 孔子55岁起周游列国14年,游说诸侯,希望大家遵 守周礼,讲仁、信,重建社会秩序,结果处处碰壁。
B. 主张“兼爱”、“非攻” C.历史是进步的,后代总要胜过前代 D.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C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 B.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C.《论语》是孔子的著作 D.孟子主张实行“仁政”
战国时的儒家 代表人物:孟子
1)主张实行“仁政”,“民为贵”、“君为轻”。 2)强调个人的修养。推崇“威武不能屈,富贵不
能淫,贫贱不能移”的精神。 3)后世把孔子和孟子合称孔孟。
孟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目标导学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中文名:孔丘 别名:孔子、仲尼、圣人 国籍:春秋·鲁国 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 职业: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成就:开创儒家学派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论语·八佾篇》
古时一佾8人,八佾就是64人,据《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 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
大教育家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论语·述而》
(1)首创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 局面,主张“有教无类” ;
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针对性的教育他,凡 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 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请教父兄后再做。
(2)主张“因材施教”,发现和总结了许多教 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主张 启发式教学;
➢ 孔子55岁起周游列国14年,游说诸侯,希望大家遵 守周礼,讲仁、信,重建社会秩序,结果处处碰壁。
B. 主张“兼爱”、“非攻” C.历史是进步的,后代总要胜过前代 D.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C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 B.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C.《论语》是孔子的著作 D.孟子主张实行“仁政”
战国时的儒家 代表人物:孟子
1)主张实行“仁政”,“民为贵”、“君为轻”。 2)强调个人的修养。推崇“威武不能屈,富贵不
能淫,贫贱不能移”的精神。 3)后世把孔子和孟子合称孔孟。
孟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目标导学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中文名:孔丘 别名:孔子、仲尼、圣人 国籍:春秋·鲁国 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 职业: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成就:开创儒家学派
(部编)《百家争鸣》ppt优质课件
![(部编)《百家争鸣》ppt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8e67bb369eae009591becda.png)
墨子的兼爱是不分亲疏远近、尊卑贵贱,是一视同 6.下列内容不正确的是(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仁的博爱。这种爱没有任何附加条件,源于人性本善的 读一读,你能知道关于老子的哪些信息呢?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年楚国人,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6.下列内容不正确的是( ) 但由于他们出身平民,担心孔子不会收他们的孩子为徒弟?为此他们担心不已。
教育主张:有教无类
教育主张:有教无类
贵族子弟:孟懿子 司马牛 贫穷卑微:颜回 闵子骞 子路 家境富裕:子贡 冉有 天资聪颖:颜回 子游 子夏 相对愚钝:曾参 子路
官学
私学
促进了教育在 民间的发展
学生为王室和贵族 有教无类,不分出身
学在官府
学在民间
教育成就: 因材施教
承认学生个性的差异 和程度的高低,主张 在统一的培养目标之 下,注意因材施教。
整理编订文化典籍
《诗经》
《尚书》
《周礼》
《春秋》
春秋后期
鲁国 儒家
仁,仁者爱人
以德治国 推崇周礼
有教无类 ......
因材施教
《春秋》
儒家创始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西周
老孔 子子
东周
?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1 BC475 BC770
∣
∣
∣
∣
铁
商
秦
器
鞅
道 是 万 物 本 原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年楚国人,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年楚国人,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那个妇人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以前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 ”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 贵族子弟:孟懿子 司马牛 (一)有一次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闻讯回家,看见焦土断垣(yuán),急切地问:“伤人了没有?”对财产的损失只字未提。 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高峰 贫穷卑微:颜回 闵子骞 子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仁的博爱。这种爱没有任何附加条件,源于人性本善的 读一读,你能知道关于老子的哪些信息呢?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年楚国人,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6.下列内容不正确的是( ) 但由于他们出身平民,担心孔子不会收他们的孩子为徒弟?为此他们担心不已。
教育主张:有教无类
教育主张:有教无类
贵族子弟:孟懿子 司马牛 贫穷卑微:颜回 闵子骞 子路 家境富裕:子贡 冉有 天资聪颖:颜回 子游 子夏 相对愚钝:曾参 子路
官学
私学
促进了教育在 民间的发展
学生为王室和贵族 有教无类,不分出身
学在官府
学在民间
教育成就: 因材施教
承认学生个性的差异 和程度的高低,主张 在统一的培养目标之 下,注意因材施教。
整理编订文化典籍
《诗经》
《尚书》
《周礼》
《春秋》
春秋后期
鲁国 儒家
仁,仁者爱人
以德治国 推崇周礼
有教无类 ......
因材施教
《春秋》
儒家创始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西周
老孔 子子
东周
?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1 BC475 BC770
∣
∣
∣
∣
铁
商
秦
器
鞅
道 是 万 物 本 原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年楚国人,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年楚国人,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那个妇人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以前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 ”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 贵族子弟:孟懿子 司马牛 (一)有一次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闻讯回家,看见焦土断垣(yuán),急切地问:“伤人了没有?”对财产的损失只字未提。 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高峰 贫穷卑微:颜回 闵子骞 子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17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1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1c21a1d1711cc7930b7163d.png)
春秋战国是一个大变 革的时代,政治、经济、 思想都在发生着变化……
第8课 百家争鸣
一、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老子有 两个可能的身分,一是老聃,一是老莱 子。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哲学家,老 聃曾担任守藏史(藏书室室长)。著有 《道德经》一书,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 作,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 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 史载孔子曾向老子请教关于礼的问题。 到了唐朝武宗时期老子被定为是三清尊 神之一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但是 早期的道士却认为老子是太清神的手下。 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2、主要思想派别、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百家”主要 指哪些学派?各 派代表人物有哪 些?
2、
主 要
儒家
思
兵家
想
派 别
墨家 道家
、 代
法家
表
人
孔子
物 及
老 子
其
思
想
墨子
孙武
韩非子
孟子
庄子
派别 代表人 时期
思想主张
儒家 孟子 荀子
战国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君为轻, 社稷次之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核心思想
政治想
教育思想
核心思想是 “仁”;提出 “仁者爱 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主 张将“仁”作为 处理人与人关系 的最高行为准则
主张“以 德治国”; 爱惜民力, 体察民情; 反对苛政 和任意刑 杀
创办私学,广收门 徒;——教育对象 “因材施教”善于 启发学生思考问 题;——教育理念 老老实实、谦虚好 学;——学习态度 温故知新;——学
战国 主张实行礼制,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 道家 庄子 战国 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第8课 百家争鸣
一、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老子有 两个可能的身分,一是老聃,一是老莱 子。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哲学家,老 聃曾担任守藏史(藏书室室长)。著有 《道德经》一书,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 作,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 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 史载孔子曾向老子请教关于礼的问题。 到了唐朝武宗时期老子被定为是三清尊 神之一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但是 早期的道士却认为老子是太清神的手下。 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2、主要思想派别、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百家”主要 指哪些学派?各 派代表人物有哪 些?
2、
主 要
儒家
思
兵家
想
派 别
墨家 道家
、 代
法家
表
人
孔子
物 及
老 子
其
思
想
墨子
孙武
韩非子
孟子
庄子
派别 代表人 时期
思想主张
儒家 孟子 荀子
战国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君为轻, 社稷次之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核心思想
政治想
教育思想
核心思想是 “仁”;提出 “仁者爱 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主 张将“仁”作为 处理人与人关系 的最高行为准则
主张“以 德治国”; 爱惜民力, 体察民情; 反对苛政 和任意刑 杀
创办私学,广收门 徒;——教育对象 “因材施教”善于 启发学生思考问 题;——教育理念 老老实实、谦虚好 学;——学习态度 温故知新;——学
战国 主张实行礼制,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 道家 庄子 战国 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部编)《百家争鸣》ppt优秀课件
![(部编)《百家争鸣》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344abb0b307e87100f6965f.png)
“百家”主要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等;
——《论语·雍也》
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A.老子 B.庄子 C.墨子 D.孟子
你认为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3.以“礼”治理国家 ——《论语·颜渊》 3、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的思想家是( )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
后一点。” 13(1)儒家,“仁”。
7、2007年9月,以“走进孔子. 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 而合。
思考 孔子这样做,体现了他怎样的教育思想?
孔子曾周游列国,游说诸侯,希望大家 遵守周礼,讲仁、信,重建社会秩序。
文化方面:
5、在校园文化节的主题演讲会上,小明同学引 用了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一句名言“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这位思想家是 ( )
A.老子 B.庄子 C.墨子 D.孟子
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 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 思想家的主张不谋 而合。这位思想家是( )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儒
家
中文名:孔丘 别名:孔子、仲尼、圣人 国籍:春秋·鲁国 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 职业: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成就:开创儒家学派 代表作:《论语》
政治方面:
1.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①“仁者爱人”
“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②“克己复礼”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随。
当马上就去做。”学生们觉得奇怪,同样一个问题,为 3、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的思想家是( )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在耻且格。
——《论语·雍也》
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A.老子 B.庄子 C.墨子 D.孟子
你认为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3.以“礼”治理国家 ——《论语·颜渊》 3、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的思想家是( )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
后一点。” 13(1)儒家,“仁”。
7、2007年9月,以“走进孔子. 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 而合。
思考 孔子这样做,体现了他怎样的教育思想?
孔子曾周游列国,游说诸侯,希望大家 遵守周礼,讲仁、信,重建社会秩序。
文化方面:
5、在校园文化节的主题演讲会上,小明同学引 用了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一句名言“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这位思想家是 ( )
A.老子 B.庄子 C.墨子 D.孟子
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 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 思想家的主张不谋 而合。这位思想家是( )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儒
家
中文名:孔丘 别名:孔子、仲尼、圣人 国籍:春秋·鲁国 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 职业: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成就:开创儒家学派 代表作:《论语》
政治方面:
1.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①“仁者爱人”
“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②“克己复礼”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随。
当马上就去做。”学生们觉得奇怪,同样一个问题,为 3、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的思想家是( )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在耻且格。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共28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共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de4e204ccbff121dd368367.png)
4.影响 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
正统思想
材料一:《论语》记载:“孔子对学生不 分贫富贵贱,比较贫寒的学生只要交得 起十条干肉就可以接受教育。” (1)材料一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材料二: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 针对性的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 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 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请教父兄后再做。 (2)材料二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理念? 因材施教
把复习旧知和探求新知相结合(温故知新) 把学习和思考相结合。(学思结合)
三.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 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许多思想家从 各自的阶级利益出发,著书立说,到处 游说,对这场大变革发表见解,形成了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 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1.战国时期各派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学派 人物 思想主张
2.百家争鸣的意义
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 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 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 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古为今用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
墨家的兼爱非攻---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考考你!
1.伴随中国的和平崛起,全球兴起了
一股中国文化热,如全球祭孔。孔子
创立了儒家学派,其思想核心是( ) A.“仁”的思想 B.“兼爱”的思想 C.“非攻”的思想
D.“无为”的思想
2.“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 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 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 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 克服不足。”这体现出孔子的教育方 法是( ) A.以“德”教化人 B.有教无类 C.因材施教 D.当仁不让
部编历史《百家争鸣》(完美版)PPT课件
![部编历史《百家争鸣》(完美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b693bf86137ee06eff918a1.png)
孔子周游列国
“颠簸流离,游说列 国,惶惶如丧家之犬 不可终日。”
孔子仁礼治国方案为什 么不被统治者采纳呢?
1.(2009·山东基能·42)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
D 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 )
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一、百家争鸣的原因
(二)百家争鸣的原因
1、经济:
铁犁牛耕使用,促使井田制崩溃, 和生产力大发展(物质基础)
根
本
2、认政识治::分诸封侯制争、霸宗(法环制境崩自溃由;)王室衰微、
原 因: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社
3、阶级: “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
会
大
4、文化:私 学学术下兴移起:(造“学就在大官批府文”士到)“学在民间” 变 革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 字子舆,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儒 家代表人物。相传师承子思。著有 《孟子》,文章说理畅达,长于论 辩。元代追封他为“亚圣”。
2、儒家思想继承者——孟子(亚圣)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1)思想主张
A、政治思想: “仁政”(核心)
▲“不以仁政,不能平天下” ▲“施仁政于民,省刑法,薄赋敛,勿夺农时
(1)思想主张
③政治思想: ① 主张礼法并用、王霸并重(法表礼里)
君舟民水(民本);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 亦覆 舟”
④经济思想: 强本节用、开源节流、鼓励农业
(2)评价:先秦思想集大成者,开创了法家学
派,其哲学思想代表了先秦唯物主义的最高水平。
荀子
材料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 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 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 可镂。
(部编)《百家争鸣》ppt完美课件
![(部编)《百家争鸣》ppt完美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ced09e5f18583d0486459ca.png)
第8课 百家争鸣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生平
名况,号卿。战国时赵国人。战国 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战国时期的思 想家、教育家。
思想主张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 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著作 《荀子》
《荀子》书影
第8课 百家争鸣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道家学派代表人 庄 子
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
百家争鸣
孟子 儒家
荀子
战国 战国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孟子》
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荀子》
道家 庄子 战国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庄子》
法家 韩非子 战国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韩非子》
墨家学派代表人
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
百家争鸣
第8课 百家争鸣
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开创了民间自由讲学的先河,一个中国 学术思想史的黄金时代便开始出现,它光芒四射, 灿烂夺目,成为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最富丽的时代。 这个“黄金时代”指的就是“百家争鸣”时期。
——《中华史纲》
三、百家争鸣
1、何谓“百家”?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这里主要指的是战国时
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 史称“诸子百家”,即各种思想学派。
“法与时移”、君主应该凭借权力 和威势,保证法令的贯彻执行, 以巩固君主的地位。
《孙子兵法》
孙膑
战国时期
《孙膑兵法》
一、老子
道家 老子 姓李,名耳,春秋末期楚国
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主要著作:《老子》也称《道德经》 主要思想:
(1)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且能互相 转化; (辩证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版部 编版【 部编版 】百家 争鸣PP T优秀 课件1
兵家
代表人物:春秋末期军事家孙武 《孙子兵法》奠定了
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
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版部 编版【 部编版 】百家 争鸣PP T优秀 课件1
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版部 编版【 部编版 】百家 争鸣PP T优秀 课件1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孔子 春秋 提倡“仁” 儒家
孟子 战国 “仁政”;“民贵君轻”;反对兼并战争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节俭
老子 春秋 事物包含对立的两方面 道家
庄子 战国 人应该顺其自然
法家 韩非 战国 建立中央集权;以法治国
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版部 编版【 部编版 】百家 争鸣PP T优秀 课件1
孔子学说与《论语》 《论语》由其弟子整理,
记载了孔子的言论的书。 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
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 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 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 深远的影响。
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版部 编版【 部编版 】百家 争鸣PP T优秀 课件1
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版部 编版【 部编版 】百家 争鸣PP T优秀 课件1
学说集中在《老子》又称《道德经》 一书中。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
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 人,其学说被记录在《道 德经》里。
老子学说的核心是 “道”。主张任何事物都 有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 相互转化。
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名丘, 字仲尼,春秋时 期鲁国人,儒家 学派创始人。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私人讲学;
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 会秩序。
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版部 编版【 部编版 】百家 争鸣PP T优秀 课件1
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版部 编版【 部编版 】百家 争鸣PP T优秀 课件1
战国时的道家
代表人物:庄子 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
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 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第8课 百家争鸣
新课导入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 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 兴起。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领域有哪些主要 的代表人物?出现了怎样的繁荣景象?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 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 斗艳的局面。
学习目标 1. 掌握老子、孔子的生活年代及其思想主张。 2. 知道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3. 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和影响。
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版部 编版【 部编版 】百家 争鸣PP T优秀 课件1
文化成就: 孔子在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
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 想作出巨大贡献。
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版部 编版【 部编版 】百家 争鸣PP T优秀 课件1
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版部 编版【 部编版 】百家 争鸣PP T优秀 课件1
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版部 编版【 部编版 】百家 争鸣PP T优秀 课件1
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版部 编版【 部编版 】百家 争鸣PP T优秀 课件1
法家
代表人物:战国末期韩非子 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
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 制统治。
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版部 编版【 部编版 】百家 争鸣PP T优秀 课件1
51岁从政; 55岁起周游列国14年; 68岁返鲁从教、整理文献; 73岁去世。 他从教40余年,三千弟子,72贤人,一生坎坷, 无权无势,仅凭才学、道德、精神赢得弟子深情爱戴。
思想主张: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 “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 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 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墨家学派
创始人: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
墨家学派创始人,他的 言行记录在《墨子》一书中。
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版部 编版【 部编版 】百家 争鸣PP T优秀 课件1
优秀家 争鸣PP T优秀 课件1
战国时的儒家
代表人物:孟子 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
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版部 编版【 部编版 】百家 争鸣PP T优秀 课件1
课后练习
1.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形
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其中
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的主张是( B )
A.无为而治
B.兼爱、非攻
政治主张:
他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 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 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
教育成就:
他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 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 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 育在民间的发展。
他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教 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 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百家争鸣
背景: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
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 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 百家”。其中,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 的影响最大。
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版部 编版【 部编版 】百家 争鸣PP T优秀 课件1
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版部 编版【 部编版 】百家 争鸣PP T优秀 课件1
不要过分盘剥人民;还提出“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 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并反对一切非正 义的战争。
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版部 编版【 部编版 】百家 争鸣PP T优秀 课件1
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版部 编版【 部编版 】百家 争鸣PP T优秀 课件1
代表人物:荀子 主张实行“礼治”,
老子
姓李,名耳,又称 老聃(dān) 春秋时期楚国人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主张: 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 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 以相互转化的。 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其学说记录在《道德经》一书里。
政治主张: 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
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主要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