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学入门 第一、第二章
第二讲__音韵学知识
韻書
韻書是“按照字音分韻編排文字的一種 書”,韻書可視為反切的總滙。 隋朝陸法言編成《切韻》一書,原本已亡 佚。現存流傳最廣、影響最大、最完整的 韻書是宋代在《切韻》基礎上官修的《大 宋重修廣韻》,簡稱《廣韻》。成書于宋 大中祥符元年(1008),距今已逾千年。
《廣韻》的編排體例
總體特點:以調統韻 編排分三個層次: 1.以調分卷:分為五卷(平聲字多,分為兩卷); 2.卷下分韻:上平28、下平29、上聲55、 去聲60、入聲34,共206韻; 3.韻下再列同音字組,稱為小韻,每個小 韻都注反切。
《廣韻》206韻舉例
《廣韻》共206韻,陽聲韻與入聲韻相配。 東董送屋——收-/-尾 江講絳覺——同上
脂旨至 咍海代
——隂聲韻;無韻尾 ——隂聲韻;收-尾
真軫震質——收-/-尾 桓緩換末——同上
侵寢沁緝——收-/-尾 談敢闞盍——同上
陽聲韻與入聲韻相配
語音的生理性質
發音器官 肺:發音的動力站 喉頭、聲帶:發音體 口腔和鼻腔:主要的共鳴器
音節、音素
音節:語流裏最自然的語音單位,對漢語 來說,一般一個漢字就是一個音節。 音素:對音節的構成成分進行分析,从音 色(質)角度劃分出來的最小語音單位。
例字 光 他 衣 聲母 韻頭 g t u 韻母 主元音 a a i 韻尾 ng
現代語音學常識
語音的物理性質:語音四要素 語音的生理性質:發音器官 音節、音素 元音、舌位 輔音 發音方法 發音部位 現代漢語元音、輔音系統
第二節 傳統音韻學基本知識
音韻學:研究漢語歷史語音系統的學問。 音韻學發展主要階段 音韻學四大分支 宋代三十六字母 《廣韻》206韻
《音韵学》课件第2章第2节
滂 p 敷 pf 舌尖前 齒頭 端t 透 齒音 五音 七音 舌面前 正齒 t 舌面後 牙音 知 徹 影 舌面後 喉音 舌尖中 半舌音 精 清 ts ts 舌面前 半齒音 照 穿
分析:
雙脣 脣齒
重脣 幫p 脣音 輕脣 舌尖中 舌頭 非 舌音 舌面前 舌上 pf
三.五音和七音(二)
“五音”和“七音”的實質: “五音”、“七音”不僅指發音部位,實 際上含有發音方法的内容
重脣 → 塞音:p幫組
輕脣 → 塞擦音:pf非組
(鼻音m、M除外)
舌音 → 塞音:t端組、知組
齒音 → 塞擦音、擦音:ts精組、t照
組
第二節
聲母
一.聲、紐、Biblioteka 母二.宋人三十六字母 三.五音和七音
四.清濁
四.清濁
清 全清 次清 全濁
濁 次濁
清 濁 (全清) (全濁)
分析:
滂 幫p p 非 敷 pf pf 端 t 透 t 知 徹 影 精 ts 清 ts 照 t 穿 不送氣 t 送氣
並b
明m
奉 bv
定d 澄
微M
泥n 娘
從 心s 邪 dz z 牀 審 禪 塞 .塞擦 鼻.邊.半 擦 d
5
可稱爲 可稱爲 可稱爲 可稱爲
幫母或幫紐 滂母或滂紐 並母或並紐 明母或明紐
p b m
第二節 聲母
一.聲、紐、字母
二.宋人三十六字母 三.五音和七音
四.清濁
二.宋人三十六字母
不可寫爲“并”
分析: 滂 幫組 幫 p 四 p 非組 字 非 敷 端組 組 知組 pf pf 五 精組 字 端 55 t,不讀 透 讀t 照組 組 55 t 見組 知 徹 四 影組 字
音韵学基础知识
音韵学基础知识一、《广韵》61平声韵:东冬钟江支脂之微鱼虞模齐佳皆灰咍真谆臻文欣元魂痕寒桓删山先仙萧宵肴豪歌戈麻阳唐庚耕清青蒸登尤侯幽侵覃谈盐添咸衔严凡祭泰夬废二、《广韵》34入声韵:屋沃烛觉质术栉物迄月没曷末辖黠屑薛药铎陌麦昔锡职德缉合盍叶帖洽狎业乏三、《广韵》35声母:四、宋人三十六:五、十六摄:喉音:影余晓匣牙音:见溪群疑通江止遇牙音:见溪群疑舌音:端透定泥蟹臻山效舌音:端透定泥来知彻澄娘果假宕梗知彻澄唇音:帮滂并明曾流深咸齿音:精清从心邪非敷奉微庄初崇山齿音:精清从心邪章昌船书禅日照穿床审禅唇音:帮滂并明喉音:晓匣影喻半舌:来半齿:日六、王力上古29韵部:七、王力上古32声母:之职蒸喉音:见溪群疑晓匣影支锡耕舌头音:端透余定泥来鱼铎阳舌上音:章昌船书禅日侯屋东齿头音:精清从心邪宵药正齿音:庄初崇山幽觉唇音:帮滂并明微物文脂质真歌月寒缉侵叶谈八、《中原音韵》19韵部表:东钟江阳支思齐微鱼模皆来真文寒山桓欢先天萧豪歌戈家麻车遮庚青尤侯侵寻监咸廉纤九、《中原音韵》25声母表:崩烹蒙风亡东通农龙工空仰烘邕宗从嵩钟充双儿章昌商戎十、十三辙韵目表中东江阳一七灰堆油求坡梭人辰言前发花乜斜怀来姑苏遥条(俏佳人扭捏出房来,东西南北坐)十一、王力上古30韵部所含《广韵》韵部表注:加[]的韵目指的是该韵在此部,但是该字并不在此部。
十二、等与中古声母关系1、一二三四等俱全的:影晓见溪疑来帮滂并明2、只有一二四等的:匣3、只有一四等的: 端透定泥精清从心4、只有二三等的: 知彻澄娘照穿床审5、只有三四等的: 喻(三等云,四等余)6、只有三等的:群禅日非敷奉微(合口)7、只有四等的:邪十三、等与《广韵》韵部关系表1、一等: 冬模泰灰咍魂痕寒桓豪歌唐登侯覃谈(16)2、一三等:东戈(2)3、二等:江佳皆夬删山肴耕咸衔(10)4、二三等:麻庚(2)5、三等: 钟支脂之微鱼虞祭废真谆臻文欣元仙宵阳清蒸尤侵盐严凡(25)6、四等: 齐先萧青幽添(6)十四、内外转与中古韵部内转通:东冬钟外转江:江止:支脂之微蟹:齐佳皆灰咍祭泰夬废遇:鱼虞模臻:真谆臻文欣魂痕果:歌戈山:元寒桓删山先仙宕:阳唐效:萧宵肴豪曾:蒸登假:麻流:尤侯幽梗:庚耕清青深:侵咸:覃谈盐添咸衔严凡其中:有开无合共四摄:效流深江有合无开共二摄:遇通开合都有共10摄。
音韵学课件
• “缔结”’的“缔”一字,过去有di和ti两读, • di的读音符合语音的历史演变规律。
• “缔”在《广韵》里属于去声齐韵。齐韵中 的“缔”字有很多同音字,如“弟、第、递、 逮、棣”等,既然它的同音字读di,它也应 该“dì”,这是符合一般规律的。 “机械”的“械”字,xì è、jì è,方言gàì ,在 某些方言中,现在的字典中采取了xì è。 古反切“械”为胡介切,古为“匣”母字, 匣母字在今音齐撮两呼的前面都已变为x了, 所以“械”字当读为xì è。将“械”读成jiè或 gài可能是受偏旁“戒”的影响。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第一章思考练习
• 1、什么是音韵学? • 2、什么是语音学? • 3、什么是今音学? • 4、什么是古音学? • 5、音韵学有那些功用?
第二章、音韵学对汉语 声母的分析
• • • • • 第一节、概说 第二节、关于声母的名称 第三节、对于声母的分析 第四节、《广韵》声母及声类 第五节、古今声母的演变
章太炎:
3 、音韵学与语音学
语音学
研究人类发音的生理基础和物 理基础。 语音学是对人类的发音进行客 观的描写,着重分析人类语音 的生理现象和物理现象,讲述 发音器官的作用,分析各种语 音的构成。正是由于这个缘故, 所以语音学又可以称为普通语 音学。它的作用在于训练人们 发音、听音、辨音和记音的基 本技能。而利用科学实验的方 法进行分析研究的语音学,叫 实验语音学。
梅县
j、q、x 普通话
• 原来普通话的j、q、x来自于古音的两个声母系统,一是g、k、 h,一是z、c、s当他们和开口呼和合口呼相拼时还是g、k、h, z、c、s,当他们和齐齿呼和撮口呼时就变成了j、q、x。
四、音韵学是建立汉 语史的前提
音韵学基础知识讲稿
音韵学基础知识讲稿上编汉语语音史第一章语音韵学基本术语一、音韵学概说音韵学又叫“声韵学”,是研究古代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结构系统及古今语音演变规律的一门科学。
我们所说的音韵学指的是汉语音韵学。
在传统的语文学中,音韵学与文字学、训诂学同列,均属“小学”(即为传统语言文字学)。
音韵学在五四以后,已经被列入了历史语言学的范畴,沦为我国乃至世界学术界研究汉语的一门关键的学科。
音韵学就是一门源远流长,文献多样、成就非常大的历史科学。
音韵学的研究对象是:罗常培先生在《旧剧中的几个音韵问题》中指出:“音韵学就是分析汉字或汉语里所含的‘声’、‘韵’、‘调’三种元素,而讲明它们的发音和类别,并推究它们的相互关系和古今流变的。
”汉语语音的发展,大致可以分成三个时期:即为上古、中古和近代三个时期。
第一就是上古音时期,即为周秦两汉时期(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200年)的语音系则1复;第二就是中古音时期,即为魏晋唐宋时期(公元200年至公元1200年)的语音系统;第三就是近代和现代音时期,即为元明清至当代将近七百年间的北方话的语音系统。
音韵学研究的就是每一个时期的声、韵、调系统是什么一种状况,都有了什么样的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出什么规律。
传统的音韵学包含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北音学几个门类。
古音事功甲骨文、金文中的韵文以及《诗经》的用韵人与自然声字为主要材料,考据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系统。
今音学是以《切韵》音系的韵书为重点对象,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汉语语音面貌。
等韵学就是做成若干图表,着重于分析汉语语音的声、韵、调结构,阐释汉语发音的原理和方法。
北音学就是现代学者以元代的《中原音韵》系统的韵书为材料,创建起至了研究近代(元明清)语音系统的北音学。
汉语音韵学比较难学的原因是:汉字不是拼音文字,我们从方块汉字中去寻找古代的读音是困难的。
古人在研究音韵学时,往往使用一些难懂的术语,而2且术语不统一。
有些学者套用阴阳五行等神秘思想来解释音韵学原理。
汉语音韵学PPT课件
通过喉头,振动声带,然后从鼻腔缓缓流出。例如“卖马”、“埋没”。
f [f]唇齿、清、擦音。 发音时上齿靠近下唇,中间留一条缝隙,
软腭和小舌翘起,堵住鼻腔通道,肺部呼出的 气流通过喉头,但不振动声带,气流经过口腔, 从唇齿的缝隙间摩擦而出。例如“风范”、 “分发”。
z [ts]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 发音时舌尖顶住上齿背,软腭和小舌翘起,堵住鼻腔通道,肺部呼出
d [t]舌尖中、不送气、清、塞音。 发音时舌尖顶住上齿龈,软腭和小舌翘起,堵住鼻腔通道,肺部呼出的气流
通过喉头,但不振动声带,到达口腔,然后舌尖突然离开上齿龈,气流爆出而发 音。例如“大胆”、“歹毒”。
t [t ]舌尖中、送气、清、塞音。 发音的情形与d[t]相同,只是爆破发音时气流较强。例如“贪图”、“推托”。 n [n]舌尖中、浊、鼻音。 发音时舌尖顶住上齿龈,软腭和小舌下垂,打开鼻腔通道,肺部呼出的气流 通过喉头,振动声带,然后从鼻腔缓缓流出。例如“哪能”、“难弄”。 l [l]舌尖中、浊、边音。 发音时舌尖顶住上齿龈,软腭和小舌翘起,堵住鼻腔通道,肺部呼出的气流 通过喉头,振动声带,到达口腔,从舌头的两边流出。例如“劳累”、“罗列”。
现代汉语语音系统
汉语的语音单位
汉语的语音单位主要有:
(一) 音素。音素是按照音质的不同划分出的最小的语音单位。音
素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与音高、音长和音强没有关系。它又是最
小的单位,不能再加分析。
(二) 音节。音节是说话时自然发出、听话时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
音片断。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
(三) 声母、韵母、声调。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如果音节开头
3、卷舌单元音韵母
发一个单元音,舌尖同时上卷的是卷 舌元音。由卷舌单元音充当韵母,一般 不同其他的声母相拼,而单独组成一个 音节。普通话中只有一个卷舌元音韵母 er,发音时舌头位于舌面央中不圆唇元 音[ ]的位置,同时舌尖翘起,带有卷舌色 彩。
音韵学课件
第一讲音韵学·绪论一导语/引言语言=语音+语汇+语法中国传统语言学= 文字+ 音韵+ 训诂音韵学,质言之,即中国传统语音学章太炎《国语学草创·序》有言:音以表言,言以达意,舍声音而为语言文字者,天下无有。
二什么是音韵学(一)音、韵→音韵《说文解字·音部》:音,声也。
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
宫商角徵羽,声;丝竹金石匏土革木,音。
从言含一。
凡音之属皆从音。
於今切。
《说文解字·音部》新附字:韻,和也。
从音員声。
…古用均。
音+韵→音韵两字连言,词汇化,指称中国古代语音,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事情。
(二)音韵学汉语音韵学,又称声韵学,是研究汉字的历史读音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或者说是研究古代汉语的音节结构、语音系统及其历史演变规律的科学。
1、音韵学的发展①古代典籍中对汉字读音的描摹:▪急言、缓言、急气、缓气、长言、▪短言、闭口、横口▪声同、声近、读若、读如②汉末至魏晋时期,反切的创制和音韵蜂出局面的形成:▪三国魏人李登的《声类》▪晋吕静的《韵集》,沈约的《四声谱》③汉魏六朝时期“音义”类著作的勃兴④中古音的代表韵书——《切韵》,《唐韵》,《大宋重修广韵》(36字母/等韵学的兴起)⑤反映近代口语语音系统的韵书——周德清的《中原音韵》⑥汉语古音学的历史发展——陈第的《毛诗古音考》(“叶音”说兴衰的历史轨迹:魏晋六朝的“协韵”——唐人继之——朱熹的“叶音”说)2、传统音韵学与现代音韵学▪传统音韵学主要有三个分支,即古音学、今音学和等韵学。
▪汉语的现代音韵学,是在继承传统音韵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现代语音学的理论和方法逐步建立起来的。
三、本课程内容的具体分布汉语音韵学的基本范畴及其概念•汉字的字音和汉语的音韵结构+国际音标IPA •反切•有关声母方面的概念•有关韵母方面的概念•有关声调方面的概念以《广韵》为代表的中古音系•《切韵》的产生、发展及其性质•《广韵》的版本和编排体例•展示《广韵》音系的等韵图•《广韵》的声韵系统•中古音系与现代普通话读音的比较•《广韵》反切的今音变读上古音研究概略•“协韵”说与上古音研究的开端•上古音研究的材料和方法•上古的语音系统•上古音知识的运用《广韵》以后的韵书与近代音研究•后出《广韵》系韵书与平水韵、词韵•《中原音韵》音系与反映近代音的韵书+ 近体诗格律四、音韵学之功用(见《音韵学概论》概括为六点。
音韵学基础doc
《音韵学基础》第一节概说一汉语语音的历史变化语音与语言的其他要素一样,无时无刻不在变化。
不过这种变化是缓慢的,只有积聚到一定程度时才能被感知。
汉语刚产生时的语音是什么样的?现在无从知道。
近代学者对有文献记载以来的汉语语音做了比较详尽的研究,各家得出的结论并不完全一致,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汉语语音古今差别很大。
古今汉语语音不同,可以从现代汉语方言之间的比较中窥测到一斑,因为语音的地域差别正是语音古今变异的遗迹。
现代学者对汉语语音演变的历史做了分期,其目的就是在汉语发展史上规定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共时语音系统,作为对语音进行研究的共同基础。
比较明确具体地提出汉语语音史分期的有三家:瑞典学者高本汉,我国学者罗常培和王力。
三家分期大同小异,但现在学术界多数学者沿用王力的分期。
五力把汉语语音史分为四期:1、上古期;公元3世纪以前;2、中古期,公元4世纪至公元12世纪;3、近代,公元13世纪至19世纪;4、现代,公元20世纪(“五四”以后)。
高本汉和罗常培的分期与王力的分期只有粗细之别,没有本质的不同。
多数学者之所以遵用王氏分期,是因为王氏分期有以下两个特点:其一,把语音发展史与语法、词汇发展中结合起来,也就是说,语音史的四期,同时也适用于语法史、词汇史的分期,而高氏、罗氏则主要是从语音史角度提出的分期;其二,王氏的四期分化较简单,概括性强,适用于一般语言文字工作者,高氏、罗氏分期比较细密,适用于专门从事语音史研究的工作者。
古代汉语课学习有关的历史语音常识,主要是为了解决文献阅读中的词义问题和更好地欣赏古代诗歌和韵文。
前者需要上古音知识,后者需要中古音知识,而学习上古音又必须以中古音为基础。
二音韵学与语音学音韵学(汉语音韵学)又叫声韵学,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同文字学、训诂学一样,是传统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音韵学和语音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在内容上是有分歧的。
语音学是对语音的客观描写,它对语音从生理属性和物理属性两方面去研究。
汉语音韵学基础(人大课件)
第二节 《广韵》的体例 广韵》 《广韵》是以四声为纲、韵目为纬而编排 广韵》 的一部韵书,共二六韵,所收字数为26194 的一部韵书,共二六韵,所收字数为26194 个。平声分五十七韵,上声分五十五韵,去 声分六十韵,入声分三十四韵。按平、上、 去、入四声分卷,因为平声又分“ 去、入四声分卷,因为平声又分“上”与 “下”,所以分为五卷。
第一章 音 韵 学
第一节 什么叫音韵学 音韵学是研究汉语语音各个时期的声、 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中 国一门传统的学问,是汉语语言学的一部 分。所以,音韵学又可称做历史语音学。
第二节 音韵学的功用 首先,掌握了汉语音韵学直接有助于汉语词汇学、 汉语语法学和汉语方言学的研究。 其次,汉语音韵学的研究成果,必然为普通语音学 提供新的资料。 再次,学习音韵学,有助于研究古文字学,有助于 整理古典文献。 最后,学习古典文学,特别是韵体文学,也少不了 音韵学的基本知识。
现在我们采用王力先生的主张,订古韵 为十一类三十部,它们是:(一)1.之部 为十一类三十部,它们是:(一)1.之部 2. 职部 3.蒸部(二)4.幽部 5.觉部 6.冬部 3.蒸部(二)4.幽部 5.觉部 6.冬部 (三)7.宵部 8.药部(四)9.侯部 10.屋部 (三)7.宵部 8.药部(四)9.侯部 10.屋部 11.东部(五)12.鱼部 13.铎部 14.阳部(六) 11.东部(五)12.鱼部 13.铎部 14.阳部(六) 15.支部 16.锡部 17.耕部(七)18.歌部 19.月部 15.支部 16.锡部 17.耕部(七)18.歌部 19.月部 20.元部(八)21.脂部 22.质部 23.真部(九) 20.元部(八)21.脂部 22.质部 23.真部(九) 24.微部 25.物部 26.文部(十) 27.缉部 28.侵部 24.微部 25.物部 26.文部(十) 27.缉部 28.侵部 (十一) 29.叶部 30.谈部 29.叶部 30.谈部
《音韵学》课件第1章第2
①西安話陰平讀21,陽平讀24,上聲讀53, 去聲讀55,因此:
西安話:我
53
是 西
55
21
安
21
人 。
24
②開封話陰平和上聲的調值正好和普通話相 反,因此:
開封話:媽
214
,我 要 騎 馬
55
!
且聼下回分解!
特點:
①聲帶不顫動或顫動, ②靠發音器官 對氣流形成的阻礙發聲, ③構成阻礙的 部位的肌肉比其他部位緊張, ④發出的 聲音不響亮。
區分:
①發音部位, ②發音方法。
發音部位 發音方法
脣音
舌尖音
雙脣 6.輔音(二)
不送氣
脣齒
前
中
後
舌 葉 音
舌面音
喉
前
中
後
音
p 輔音表 清 送 氣 p 不送氣 塞 b 濁 送 氣 b 不送氣 p 清 送 氣 周殿福發音 f p 塞 不送氣 f b 1984年9月 擦 濁 送 氣 v b 鼻 濁 v M 邊 濁
1.音節(一)
漢語音節結構⑴:
音質
音高
結構:輔音 + 元音 + 輔音 + 聲調
可以沒有 必須有
批 例:賓 pin55 pi55
因 in55
衣 i55
1.音節(二)
漢語音節結構⑵: 可以是複元音
結構:輔音 + 元音 + 輔音 + 聲調
只能是單輔音
衣 鴨 i55 i55 批 賓 pin55 pi55
分化 保留
4.聲調(五)
古今聲調的變化⑵
調值的變化:
中古
北京
第二章音韵学基本知识
一等韵:没有韵头,韵腹元音为[α][ə][o] 等后低元音。 二等韵:没有韵头,韵腹元音为[a][æ ]等前低元音。 三等韵:有韵头[i],韵腹元音为 [ε ]或无韵 头,韵腹元音为[i] 四等韵:有韵头[i],韵腹元音为前、高元音[e]. 需要说明的是: 目前,有分歧的是对四等韵的认识,自瑞典汉学家高本汉 以来,很多音韵学家认为四等韵有韵头i,而另外一些学者 则认为四等韵没有韵头i。王力《汉语史稿》、向熹《简明 汉语史》、唐作藩《音韵学教程》都采用第一种观点。本 课程也采用了这种观点。
寒雨连江夜入吴[u], 平明送客楚山孤[u]。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u]。(模韵) 去年寒食洞庭波, 今年寒食襄阳路[u] 不辞着处寻山水, 只畏还家落春暮[u]。(暮韵) 到了元代,归纳韵的条件有所改变,《中原音韵》19韵, 不论声调。
二、从研究语音的角度对韵母进行归纳 为了研究语音,音韵学家提出“摄”的概念来统帅《广 韵》 各韵。“摄”就是统摄的意思。归纳“韵摄”的条件比归 纳韵 的条件宽泛,不论韵头,不计声调,对韵尾的要求也不很 严格,凡是韵腹相同或相近,韵尾相同或部分相同的一组 韵为一摄。所谓韵尾部分相同,是指阳声韵的韵尾与其相 配的入声韵韵尾发音部位相同。如:
全浊,指的是带音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 次浊,指的是带音的鼻音、边音和半元音(有的 书将浊擦音归入次浊)。 课堂练习: 1、按七音分类写出三十六字母 2、音韵学的全清、次分析
一、从韵母第一个音素的角度对韵母进行分析, 音韵学家提出了“韵头”和“开口呼”“合口呼” 的概念。 1、韵头 现代汉语语音系统,韵头共有i[i]、u[u]、ü [y]3 个。根据多数音韵学家的研究,单纯的韵头在中 古时期只有i、u两个,今天的ü [y]韵头在中古还没 有。 2、开口呼与合口呼 在现代汉语中,共有开、齐、合、撮四呼,中 古汉语的韵母则只有开口呼和合口呼。合口呼是 指有韵头u,或以u作主要元音的韵母。其余的皆为
音韵学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音韵学的基本知识第一节汉语音韵结构特点学习音韵学,首先要分析汉字的字音,要了解汉语音韵结构特点。
使用拼音文字的印欧语言,分析语音一般以音素为分析单位。
汉字的语音分析以音节为单位。
什麽叫音节呢?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写下来也就是一个字,所以汉字是文字单位,也是语音单位。
特殊:有时有的词有轻音或儿化.传统音韵学分析字音的方法,一般是把每个字音分成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叫做“声”,後一部分叫做“韵”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是贯穿在整个字音上的,那就是音高,即字调。
一个字音一般都可以分析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语音学上,韵头又叫介音,韵腹也称主要元音,韵尾指收音。
汉字字音结构有八种情况。
从这八种情况可以看出以下特点:第一,每一个字音最多只能缺少三个成分;第二,韵腹(主要元音)和声调是每个字音必备的成分,不可缺少;第三,声母、韵头和韵尾,并不是每个字音非有不可的成分。
汉语音韵学上没有声母称作零声母。
(语言学上看成一个音位)这三点是现代汉语语音结构的基本原则和特点。
第二节反切“反切”是一种注音方法;它是用两个汉字注出另一个汉字的读音,也是古代对汉字字音结构的分析,已有科学的认识。
古代直行书写,反切的两个字一个在上,一个在下。
反切的基本原理:上字取声,下字取韵,调。
反切上字简称为切上字,反切下字简称为切下字,“?”称为被切字。
反切的原理跟拼音基本相同。
但是反切的拼音方法跟拼音文字(音素文字)的拼音方法不一样.早期反切用字都是任意的,只要与被切字同声母的字都可以拿来作切上字,只要与被切字同韵母的都可以拿来作切下字。
反切注音在汉字的注音法上是一大进步。
因为在汉魏以前,汉字注音一般都是采取打比方的方法,叫做“譬况”。
如《淮南子·地形训》:“其地宜黍,多旄犀。
”东汉高诱注:‘旄读绸缪之缪,急气言乃得之。
”如《淮南子·原道训》:“蛟龙水居。
”高诱注:“蛟读人情性交易之交,缓气言乃得耳。
”这种打比方的注音方法不准确。
音韵学
音韵学基础知识(一)○反切与韵书(一)古代注音方法:先秦时期,“士”们还没有意识到汉语音韵的特征,还不能把构成汉语音韵的基本要素—声、韵、调剖析开来。
汉语音韵的研究在汉代开始萌芽。
宋·郑樵在《通志·七音略》里批评他们:“汉儒知以说文解字,而不知有‘子’、‘母’,生字为母,从字为子,子母不分,所以失造字之旨” 。
◇古代注音方法:当时的学者对汉字的注音常采用一些粗疏的方法,主要有:1.直音:是借用音同的通晓字直接加以注音。
如《左传》:“次于陘”。
《经典释文》注“陘,音邢”2.读若:主要是借用音近的文字加以注音。
如《说文》:“趹,读若決水之決。
”3.譬况:是在借用音近的文字注音的基础之上,再加以文字说明。
如《吕氏春秋·慎行篇》:“崔纾之子,相与私闀。
”高诱注:“闀,读近鸿,缓气言之。
”又如《释名释天》:“风,兖司豫冀横口合唇言之,…氾也;青徐言凤,蹙口开唇推气言之,…放也,。
”4.反切:反切的产生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有直接关系。
受梵文的影响,魏晋学者终于懂得把汉字字音拆分为“声”、“韵”两部分,分别取两个与声韵相同的汉字加以标音。
反切上字代表声母,反切下字代表韵母。
反切注音方法无疑是当时最为先进的注音方法,它的产生为汉语音韵学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成为辨析声韵调的发音及其类别的重要依据。
何谓反切?“音韵展转相协谓之反,亦作翻;两字相摩以成声韵谓之切,其实一也.”如:红, 胡笼切攀, 普班切劝, 去愿切唐, 徒郎切刊, 苦寒切毁, 许委切音韵学基础知识(二)韵书简述:韵书,是汉魏以后,继反切注音法出现之后产生的一种字书。
它的编排体例是:凡同一韵的字收集在一起,用反切注音,并注明字义,再按照“韵”的先后排列,取其中一个代表字作为韵目。
以《广韵》东韵为例:东,东方也。
…德红切。
十七。
菄鸫倲蝀……同,齐也。
…徒红切。
四十五。
……古代韵书,本来是为方便写作诗文而编录。
由于它是当时汉字实际语音的书面描写,真实地保留了汉字在一定历史时期的语音面貌,因而韵书又成为研究古代实际语音的重要工具。
音韵学基础
• 今音學也叫今韻學,是以《切 韻》系韻書作為物件,研究南 北朝到隋唐時代的語音系統的; • 古音學也叫古韻學,是相對 “今音學”來說的,它研究的 物件是先秦兩漢的詩歌韻文, 而以《詩經》用韻為主要的根 據,並且結合形聲字,研究上 古時期的語音系統。
• 等韻學是以宋元以來的等韻圖作為 研究物件,最初僅是對中古韻書及 韻書中的反切的解釋,如現存最早 的等韻圖《韻鏡》、《七音略》, 基本上就是分析《切韻》系韻書的 反切所反映的語音系統的。 • 等韻圖是传统音韵学研究汉语发音 原理和发音方法的一種字音表,其 基本结構是橫列字母,縱分四聲、 四等,再把一個個的字依其發音填 入適當的格子裏。
• 近音學是以元代《中原 音韻》系統韻書和分析 近代語音的等韻圖為研 究物件的,也有人將之 稱為“北音學”。
二、漢語音韻結構的特點
傳統分析字音的方法一般有: 兩分法:聲、韻 三分法:聲、韻、字調。 四分法:起、舒、縱、收。 五分法:頭、頸、腹、尾、神
河岸國 代 標 有 衣 葉
河
聲母 [ x ] 韻母 韻腹 [ɣ] 韻尾 聲調 35
關於韻母的概念
清
明
杜甫
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淨客船。 繡羽銜花他自得,紅顏騎竹我無緣。 胡童結束還難有,楚女腰肢亦可憐。 不見定王城舊處,長懷賈傳井亦然。 虛沾周舉為寒食,實藉嚴君賣卜錢。 鐘鼎山林各天性,濁醪粗飯任吾年。
an 、ian 、iuan 、uan
韻母:指漢字字音中聲母後面的音素。 包括三部分:韻頭、韻尾、韻腹。 韻:指韻腹、韻尾,不包括韻頭。兩 個字只要韻腹、韻尾相同、聲調相同 就是同韻的字,可以在一起押韻,記 住同韻的字不一定是同韻母的字。
反切的局限性
• 第一,反切的上字、下字各家 用的很不統一,同是一個聲母, 它可以用很多字來表示。 • [t],“都”,“德”,“東” 如 • 《廣韻》中表示聲母[t]的反 切上字就有“都”、“丁”、 “多”、“當”、“得”、 “德”、“冬”七個字。
《声韵启蒙》原文全文
《声韵启蒙》原文全文
声韵启蒙
声韵启蒙是孩子研究语言和发音的重要基础。
通过声韵的研究,孩子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听力和发音技巧。
以下是《声韵
启蒙》的原文全文,供大家参考。
第一章:声的认识
声是我们通过嘴巴发出的音响。
声可以分为清音和浊音。
清音是通过开放的口腔发出的声音,例如“a”、“e”、“i”等。
浊音则是通过闭合的口腔发出的声音,例如“b”、“d”、“g”等。
第二章:韵的认识
韵是声音的基本单位,由声母和韵母组成。
声母是在韵母前面的辅音,例如“b”、“d”、“g”等。
韵母是由元音构成的,例如“a”、“e”、“i”等。
通过练声母和韵母的组合,孩子可以准确地发出各种音节。
第三章:声韵的训练
通过声韵的训练,孩子可以提高发音准确性和口语表达能力。
练清音和浊音的转换,可以帮助孩子区分不同的音素。
同时,通过练各种声母和韵母的组合,孩子可以掌握各种音节的发音。
第四章:声韵的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灵活运用声韵来进行语言表达。
通过掌握声韵,孩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研究语言,提高语言交流能力。
孩子可以通过朗读、复述和对话等方式来巩固声韵的应用。
总结
声韵启蒙是孩子语言学习的重要环节。
通过学习声韵的基本知识和进行声韵训练,孩子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发音技巧,从而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音韵学入门-第一、第二章
2、音韵学是研究方言、学习普通话的必备知 识
方言的调查离不开音韵学的指导。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写的《方言调 查字表》,采用的就是中古音系,目的在于 古今对照,说明今音特点的历史根据和演变 规律。
今音学是研究中古时期(隋唐时代)汉语声、 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
古音学是研究上古时期(先秦两汉)汉语声、 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
等韵学是用“等”的概念分析汉语韵母及声 韵配合规律的一门学问,它通过韵图的形式 展示某一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
后来又有“北音学”分支。
(二)音韵学的功用
1、音韵学是建立汉语史的前提 要建立汉语语音史,首先必须研究出汉语各
这些分类和定名大致都是一致的,也有不同 之处,如《韵镜》、《梦溪笔谈》、《经史 正音切韵指南》和《音切谱》都将声母分为 全清、次清、全浊和次浊四类;《四声等 子》、《切韵指掌图》分为五类,原因是将 全浊声母分成了全浊和半浊半清(指浊擦音 “邪”、“禅” )两类;《音学辨微》则分 为七类,它是将全清声母分为最清和又次清 两类,将全浊声母又分为最浊和又次浊两类, 将次浊声母又分为次浊和浊两类。
第二章
音韵学对汉语语音结构的分析和归纳
第一节 音韵学对汉语声母的分析
(一)关于声母的名称 1、声纽 2、字母 3、声类
唐守温三十字母
唇音 舌音
牙音 齿音
喉音
不、芳、並、明。 端、透、定、泥是舌头音。 知、彻、澄、日是舌上音。 见、溪、群、来、疑等字是也。 精、清、从是齿头音。 审、穿、禅、照是正齿音。 心、邪、晓是喉中音,清。 匣、喻、影亦是喉中音,浊。
音韵学重点整理
音韵学重点整理第一章总论一、音韵学1,什么是音韵学:又叫声韵学,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语音学和音韵学语音学是对语音的客观描写,从生理、物理属性两方面对语音进行研究。
主要有三个分支:发音语音学、声学语音学、听觉语音学。
还有所谓的实验语音学。
普通语音学。
音韵学是研究某种语言的语音和该语言语音系统中语音功能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音位学,包括研究某种语言历史上的语音变化等。
音韵总与一种具体的语言相联系,具有很强的民族特点,不可能有“普通音韵学”。
它们在观点、方法上也有不同。
音韵学侧重音类的划分,侧重语音系统的归纳整理;语音学则侧重于发音原理的分析。
3,音韵学的功用二、汉语语音的分期:研究汉语语音的历史情况,主要凭借书面文字材料。
根据文字材料性质,一般把汉语语音的历史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上古期:公元四世纪以前(晋代以前)对应语音上古音研究上古音的称之为古音学中古期: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中古音今音学近古期:公元十二世纪到十七世纪近代音北音学现代期:公元十七世纪到现代现代音现代音的研究一般包括在现代汉语里古代还有一种研究和分析汉语语音的专门学问——等韵学。
这样,汉语音韵学分为四个部门:古音学、今音学、北音学、等韵学。
严格来说,这只包括一半内容,只把几个代表时期横的面进行了剖析,属于共时的研究,都不研究汉语语音的发展规律。
对于语音发展规律的研究,形成了汉语语音史这个部门。
三、汉字标音方法:1,反切以前的标音方法:早期,直接口授法后来,形声字的偏旁曾经被当作识字的拐棍用过有明确文字记载的有譬况法(包括读若法)、直音法。
2,反切3,音位学标音法1913年开“读音统一会”时,经过多方商榷研究,得到两个系统:(1)1918年11月23日,公布“注音字母”四十文,取笔画最简单的汉字组成,是汉字形式的拼音字母。
(2)1928年9月26日,公布“国语罗马字”,用西方语言字母为汉字注音。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于1956年2月拟出《汉语拼音方案草案》,1958年2月由一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为正式方案推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音韵学是学习和研究古典文学的基础 中国古代诗歌很讲究节奏和押韵,富于音乐
感。特别是唐代的格律诗,为了极尽诗句乐 感的抑扬顿挫、曲折变化之妙,有意将平上 去入四声分成平仄两类,规定了严格的交替 格律。因此,如果没有一定的音韵学修养, 对古代诗歌就无法做到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欣 赏,学习不好,更谈不上研究。
“戛、透、拂、轹、揉”今释
戛:相当于塞音和塞擦音中的不送气音。 如: b、d、g、j、z、zh 透:相当于塞音和塞擦音中的送气音。如: p、t、k、q、c、ch 拂:相当于擦音。如:f、h、x、s、sh 轹:相当于边音。如:l 揉:相当于鼻音和半元音。如:m、n
清浊分析
据《隋书〃潘徽传》载,魏 李登的《声类》
这些分类和定名大致都是一致的,也有不同
之处,如《韵镜》、《梦溪笔谈》、《经史 正音切韵指南》和《音切谱》都将声母分为 全清、次清、全浊和次浊四类;《四声等 子》、《切韵指掌图》分为五类,原因是将 全浊声母分成了全浊和半浊半清(指浊擦音 “邪”、“禅” )两类;《音学辨微》则分 为七类,它是将全清声母分为最清和又次清 两类,将全浊声母又分为最浊和又次浊两类, 将次浊声母又分为次浊和浊两类。
中古时期,在同一摄内,汉语的韵母共分为
四个等。其中开口韵八 等的),简称“等呼”。这种分类出现很早, 在敦煌写本《守温韵学残卷》中就有“四等 轻重例”,说明在唐末之前就有了四等的存 在。在宋元时期的等韵图中,四等是通过四 个格子的形式去表示的。一二三四等分别被 排列在四个格子之中。
(一)韵部的归纳
归韵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韵腹相同或相近,
韵尾相同;韵头异同或有无不论。(2)声调相 同。
(二)摄的归纳
1、归摄的条件
归摄的条件宽得多,它不论韵头,也不 计声调,对韵尾的要求也不很严格,凡是韵 腹相同或相近、韵尾相同或部分相同的一组 韵即为一摄。所谓韵尾部分相同,是指阳声 韵韵尾与其相配的入声韵韵尾发音部位相同 。 2、十六摄
m、n、l、r
第二节 音韵学对汉语韵母的分析
(一)关于韵类
(二)对韵母的分析
1、韵头 2、开口、合口 3、等 4、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开
合
开口呼
齐齿呼 合口呼 撮口呼
洪音
细音 洪音 细音
开口 合口
四等
音韵学家同时从韵头、韵腹两个角度对韵母
进行分析,提出了“等”的概念。“等”就 是根据韵头、韵腹的状况对韵母的分类。 和现代汉语不同,古代分析韵母中的韵头和 韵腹时,则是将他们混为一体进行分类的, “类”的不同用“等”这个术语去表示。
3、音韵学是训诂学的重要工具 齐桓公与管仲谋伐莒,谋未发而闻于国。桓
公怪之。曰:“与仲父谋伐莒,谋未发而闻 于国,其故何也?”管仲曰:“国必有圣人 也。 ”……少顷,东郭牙至。……管子曰: “子邪?言伐莒者。”对曰:“然。”管仲 曰:“我不言伐莒,子何故言伐莒?”对曰: “臣闻君子善谋,小人善意。臣窃意之也。” 管仲曰:“我不言伐莒,子何以意之?”对 曰:“……日者臣望君之在台上也,……君 呿而不唫,所言者莒也。君举臂而指,所当 者莒也。”
汉语音韵学
第一章 导 论
(一)什么是音韵学
1、音韵学的性质 也称声韵学,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 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 是古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声、韵、调系统,是指某个历史时期汉语 声、韵、调的种类及声母、韵母的配合规 律。
2、音韵学的分类
传统音韵学分为三个部门,即今音学、古音
十六摄
1.通:东冬钟 2.江:江 3.止:支脂之微 4.遇:鱼虞模 5.蟹:齐佳皆灰咍祭泰夬废 6.臻:真谆臻文欣魂痕 7.山:元寒桓删山先仙 8.效:萧宵肴豪 9.果:歌戈 10.假:麻 11.宕:阳唐 12.梗:庚耕清青 13.曾:蒸登 14.流:尤侯幽 15.深:侵 16.咸:覃谈盐添咸衔严凡
2、十音和九音 3、戛透拂轹揉 4、清浊
五音和七音
五音的分法最早见于《玉篇》卷首所附《五
音声论》,其名称为:喉、舌、齿、唇、牙, 排列次序是所谓由内而外。还有一种排列法 是所谓由外而内,即唇、舌、齿、牙、喉。 《广韵》卷末所附《辨字五音法》的排列就 是这样。
所谓七音,是从五音的舌音中又分出一个半
中古三十六字母
唇音
舌音 齿音
重唇音 轻唇音 舌头音 舌上音 齿头音 正齿音
牙音 喉音 半舌音 半齿音
全清 帮 非 端 知 精 照 见 影
次清 滂 敷 透 彻 清 穿 溪
全浊 並 奉 定 澄 从 床 群
次浊 明 微 泥 娘
清
浊
心 审
邪 禅 匣
疑 喻 来 日
晓
第二章
音韵学对汉语语音结构的分析和归纳
(二)对声母的分析 1、五音和七音
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音韵学从韵尾的角度对韵母作出的分析
1、阴声韵:韵尾为元音或没有韵尾的韵。如:
ai、ei、iao、a、ia、ie等。
2、阳声韵:韵尾为鼻音的韵。如:an、en、
iang、am、im等。
3、入声韵:韵尾为塞音的韵。如:ap、it、ik
第三节 音韵学对汉语韵母的归纳
中古声母清浊示意图
发音方法旧名与新名
全清:不送气、不带音的塞音、塞擦音
和不带音的擦音。b、d、g、j、z、zh、 f、h、x、s、sh 次清:送气、不带音的塞音、塞擦音。 p、t、k、q、c、ch 全浊:带音的塞音、塞擦音以及擦音。
(普通 话无此类声母,南方方音中有。)
次浊:带音的鼻音、边音、半元音等。
和晋 吕静的《韵集》中已经有清浊的分别。 唐 孙愐的《唐韵〃序》中说:“切韵者,本 乎四声。……引字调音,各自有清浊。”
明确从清浊角度对声母进行分类的最早文献
是《韵镜》和无名氏的《四声等子》,其后 旧传司马光所撰的《切韵指掌图》、沈括的 《梦溪笔谈》、元 黄公绍的《古今韵会》、 刘鉴的《经史正音切韵指南》,清 江永的 《音学辨微》等书中都从清浊的角度对声母 进行了分类。
第二章
音韵学对汉语语音结构的分析和归纳
第一节 音韵学对汉语声母的分析
(一)关于声母的名称
1、声纽 2、字母 3、声类
唐守温三十字母
唇音 舌音
牙音 齿音 喉音
不、芳、並、明。 端、透、定、泥是舌头音。 知、彻、澄、日是舌上音。 见、溪、群、来、疑等字是也。 精、清、从是齿头音。 审、穿、禅、照是正齿音。 心、邪、晓是喉中音,清。 匣、喻、影亦是喉中音,浊。
气流阻碍方式、气流状况的分析
明方以智《通雅· 切韵声原》:初发声(塞、塞
擦不送气)、送气声(塞、塞擦送气、擦)、忍收声 (边、鼻、半元音)。
清钱大昕(江永、江有诰、陈澧):出声、送气、
收声。 清洪榜:发声、送气、外收声(擦、边)、内 收声(鼻、半元音)。 劳乃宣:戛、透、轹、捺。 邵作舟:戛、透、拂、轹、揉。
学和等韵学。 今音学是研究中古时期(隋唐时代)汉语声、 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 古音学是研究上古时期(先秦两汉)汉语声、 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 等韵学是用“等”的概念分析汉语韵母及声 韵配合规律的一门学问,它通过韵图的形式 展示某一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 后来又有“北音学”分支。
(二)音韵学的功用
1、音韵学是建立汉语史的前提 要建立汉语语音史,首先必须研究出汉语各
个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例如先秦时 期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如何,隋唐时期汉 语的声、韵、调系统如何,元明清时期汉语 的声、韵、调系统如何等等。
2、音韵学是研究方言、学习普通话的必备知
识 方言的调查离不开音韵学的指导。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写的《方言调 查字表》,采用的就是中古音系,目的在于 古今对照,说明今音特点的历史根据和演变 规律。 学习普通话,也需要一点音韵学知识。
就这两组韵的今音来看,开口呼中的二三四等韵已
没有什么区别,合口呼中的一等与二等、三等与四 等也已相混,但是在中古时期,二呼四等各自的读 音却是有区别的。清 江永在《音学辨微》中作了这 样的解释:“一等洪大,二等次大,三四皆细,而 四尤细。” 根据今人的研究,四等的差别主要体现在韵母有无 韵头及韵腹元音的音值上。
舌音,从齿音中又分出一个半齿音,合称为 七音。这种分法最早见于南宋张麟之重刊的 《韵镜》和郑樵的《通志〃七音略》。
九音和十音
到了南宋的《切韵指掌图》,又将七音中的
唇音分为重唇音和轻唇音,将舌音又分为舌 头音和舌上音,将齿音分为齿头音和正齿音, 将半舌音和半齿音合称为舌齿音,这样就成 了九音。 将半舌音和半齿音分列,即为十类,称十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