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学入门 第一、第二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些分类和定名大致都是一致的,也有不同
之处,如《韵镜》、《梦溪笔谈》、《经史 正音切韵指南》和《音切谱》都将声母分为 全清、次清、全浊和次浊四类;《四声等 子》、《切韵指掌图》分为五类,原因是将 全浊声母分成了全浊和半浊半清(指浊擦音 “邪”、“禅” )两类;《音学辨微》则分 为七类,它是将全清声母分为最清和又次清 两类,将全浊声母又分为最浊和又次浊两类, 将次浊声母又分为次浊和浊两类。
中古三十六字母
唇音
舌音 齿音
重唇音 轻唇音 舌头音 舌上音 齿头音 正齿音
牙音 喉音 半舌音 半齿音
全清 帮 非 端 知 精 照 见 影
次清 滂 敷 透 彻 清 穿 溪
全浊 並 奉 定 澄 从 床 群
次浊 明 微 泥 娘
清
浊
心 审
邪 禅 匣
疑 喻 来 日
晓
第二章
音韵学对汉语语音结构的分析和归纳
(二)对声母的分析 1、五音和七音
舌音,从齿音中又分出一个半齿音,合称为 七音。这种分法最早见于南宋张麟之重刊的 《韵镜》和郑樵的《通志〃七音略》。
九音和十音
到了南宋的《切韵指掌图》,又将七音中的
唇音分为重唇音和轻唇音,将舌音又分为舌 头音和舌上音,将齿音分为齿头音和正齿音, 将半舌音和半齿音合称为舌齿音,这样就成 了九音。 将半舌音和半齿音分列,即为十类,称十音。
(一)韵部的归纳
归韵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韵腹相同或相近,
韵尾相同;韵头异同或有无不论。(2)声调相 同。
(二)摄的归纳
1、归摄的条件
归摄的条件宽得多,它不论韵头,也不 计声调,对韵尾的要求也不很严格,凡是韵 腹相同或相近、韵尾相同或部分相同的一组 韵即为一摄。所谓韵尾部分相同,是指阳声 韵韵尾与其相配的入声韵韵尾发音部位相同 。 2、十六摄
汉语音韵学
第一章 导 论
(一)什么是音韵学
1、音韵学的性质 也称声韵学,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 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 是古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声、韵、调系统,是指某个历史时期汉语 声、韵、调的种类及声母、韵母的配合规 律。
2、音韵学的分类
传统音韵学分为三个部门,即今音学、古音
气流阻碍方式、气流状况的分析
明方以智《通雅· 切韵声原》:初发声(塞、塞
擦不送气)、送气声(塞、塞擦送气、擦)、忍收声 (边、鼻、半元音)。
清钱大昕(江永、江有诰、陈澧):出声、送气、
收声。 清洪榜:发声、送气、外收声(擦、边)、内 收声(鼻、半元音)。 劳乃宣:戛、透、轹、捺。 邵作舟:戛、透、拂、轹、揉。
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音韵学从韵尾的角度对韵母作出的分析
1、阴声韵:韵尾为元音或没有韵尾的韵。如:
ai、ei、iao、a、ia、ie等。
2、阳声韵:韵尾为鼻音的韵。如:an、en、
iang、am、im等。
3、入声韵:韵尾为塞音的韵。如:ap、it、ik
第三节 音韵学对汉语韵母的归纳
源自文库
十六摄
1.通:东冬钟 2.江:江 3.止:支脂之微 4.遇:鱼虞模 5.蟹:齐佳皆灰咍祭泰夬废 6.臻:真谆臻文欣魂痕 7.山:元寒桓删山先仙 8.效:萧宵肴豪 9.果:歌戈 10.假:麻 11.宕:阳唐 12.梗:庚耕清青 13.曾:蒸登 14.流:尤侯幽 15.深:侵 16.咸:覃谈盐添咸衔严凡
和晋 吕静的《韵集》中已经有清浊的分别。 唐 孙愐的《唐韵〃序》中说:“切韵者,本 乎四声。……引字调音,各自有清浊。”
明确从清浊角度对声母进行分类的最早文献
是《韵镜》和无名氏的《四声等子》,其后 旧传司马光所撰的《切韵指掌图》、沈括的 《梦溪笔谈》、元 黄公绍的《古今韵会》、 刘鉴的《经史正音切韵指南》,清 江永的 《音学辨微》等书中都从清浊的角度对声母 进行了分类。
中古时期,在同一摄内,汉语的韵母共分为
四个等。其中开口韵有四个等,合口韵也有 四个等,合称为“二呼四等”(也有称二呼八 等的),简称“等呼”。这种分类出现很早, 在敦煌写本《守温韵学残卷》中就有“四等 轻重例”,说明在唐末之前就有了四等的存 在。在宋元时期的等韵图中,四等是通过四 个格子的形式去表示的。一二三四等分别被 排列在四个格子之中。
中古声母清浊示意图
发音方法旧名与新名
全清:不送气、不带音的塞音、塞擦音
和不带音的擦音。b、d、g、j、z、zh、 f、h、x、s、sh 次清:送气、不带音的塞音、塞擦音。 p、t、k、q、c、ch 全浊:带音的塞音、塞擦音以及擦音。
(普通 话无此类声母,南方方音中有。)
次浊:带音的鼻音、边音、半元音等。
“戛、透、拂、轹、揉”今释
戛:相当于塞音和塞擦音中的不送气音。 如: b、d、g、j、z、zh 透:相当于塞音和塞擦音中的送气音。如: p、t、k、q、c、ch 拂:相当于擦音。如:f、h、x、s、sh 轹:相当于边音。如:l 揉:相当于鼻音和半元音。如:m、n
清浊分析
据《隋书〃潘徽传》载,魏 李登的《声类》
2、十音和九音 3、戛透拂轹揉 4、清浊
五音和七音
五音的分法最早见于《玉篇》卷首所附《五
音声论》,其名称为:喉、舌、齿、唇、牙, 排列次序是所谓由内而外。还有一种排列法 是所谓由外而内,即唇、舌、齿、牙、喉。 《广韵》卷末所附《辨字五音法》的排列就 是这样。
所谓七音,是从五音的舌音中又分出一个半
3、音韵学是训诂学的重要工具 齐桓公与管仲谋伐莒,谋未发而闻于国。桓
公怪之。曰:“与仲父谋伐莒,谋未发而闻 于国,其故何也?”管仲曰:“国必有圣人 也。 ”……少顷,东郭牙至。……管子曰: “子邪?言伐莒者。”对曰:“然。”管仲 曰:“我不言伐莒,子何故言伐莒?”对曰: “臣闻君子善谋,小人善意。臣窃意之也。” 管仲曰:“我不言伐莒,子何以意之?”对 曰:“……日者臣望君之在台上也,……君 呿而不唫,所言者莒也。君举臂而指,所当 者莒也。”
第二章
音韵学对汉语语音结构的分析和归纳
第一节 音韵学对汉语声母的分析
(一)关于声母的名称
1、声纽 2、字母 3、声类
唐守温三十字母
唇音 舌音
牙音 齿音 喉音
不、芳、並、明。 端、透、定、泥是舌头音。 知、彻、澄、日是舌上音。 见、溪、群、来、疑等字是也。 精、清、从是齿头音。 审、穿、禅、照是正齿音。 心、邪、晓是喉中音,清。 匣、喻、影亦是喉中音,浊。
4、音韵学是学习和研究古典文学的基础 中国古代诗歌很讲究节奏和押韵,富于音乐
感。特别是唐代的格律诗,为了极尽诗句乐 感的抑扬顿挫、曲折变化之妙,有意将平上 去入四声分成平仄两类,规定了严格的交替 格律。因此,如果没有一定的音韵学修养, 对古代诗歌就无法做到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欣 赏,学习不好,更谈不上研究。
m、n、l、r
第二节 音韵学对汉语韵母的分析
(一)关于韵类
(二)对韵母的分析
1、韵头 2、开口、合口 3、等 4、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开
合
开口呼
齐齿呼 合口呼 撮口呼
洪音
细音 洪音 细音
开口 合口
四等
音韵学家同时从韵头、韵腹两个角度对韵母
进行分析,提出了“等”的概念。“等”就 是根据韵头、韵腹的状况对韵母的分类。 和现代汉语不同,古代分析韵母中的韵头和 韵腹时,则是将他们混为一体进行分类的, “类”的不同用“等”这个术语去表示。
(二)音韵学的功用
1、音韵学是建立汉语史的前提 要建立汉语语音史,首先必须研究出汉语各
个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例如先秦时 期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如何,隋唐时期汉 语的声、韵、调系统如何,元明清时期汉语 的声、韵、调系统如何等等。
2、音韵学是研究方言、学习普通话的必备知
识 方言的调查离不开音韵学的指导。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写的《方言调 查字表》,采用的就是中古音系,目的在于 古今对照,说明今音特点的历史根据和演变 规律。 学习普通话,也需要一点音韵学知识。
就这两组韵的今音来看,开口呼中的二三四等韵已
没有什么区别,合口呼中的一等与二等、三等与四 等也已相混,但是在中古时期,二呼四等各自的读 音却是有区别的。清 江永在《音学辨微》中作了这 样的解释:“一等洪大,二等次大,三四皆细,而 四尤细。” 根据今人的研究,四等的差别主要体现在韵母有无 韵头及韵腹元音的音值上。
学和等韵学。 今音学是研究中古时期(隋唐时代)汉语声、 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 古音学是研究上古时期(先秦两汉)汉语声、 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 等韵学是用“等”的概念分析汉语韵母及声 韵配合规律的一门学问,它通过韵图的形式 展示某一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 后来又有“北音学”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