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结构与原理 第4章_动力电池系统
《新能源汽车技术》教学课件 第4章 混合动力汽车
4.1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
4.1.3混合动力汽车的智能控制系统
发动机和混合动力系统都分别有各自的ECU和控制软 件,将它们集成在混合动力车辆中后,利用CAN总线将它 们连接起来,实现信息共享和统一指挥。
4.1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
实现了当混合动力系统工作时,发动机按混合动力系 统供电电子装置的指令工作。当混合动力系统关闭或有故 障时,发动机按油门踏板指令工作。
+
4.1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
通过在混合动力汽车上使用电机,使得动力系统可以 按照整车的实际运行工况要求灵活调控,而发动机保持在 综合性能最佳的区域内工作,从而降低油耗与排放。混合 动力汽车就是在纯电动汽车上加装一套内燃机,其目的是 减少汽车的污染,提高纯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
4.1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
4.1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
混合动力汽车常用的动力电池包括飞轮电池、超级电 容、电化学电池和燃料电池等。电池一般是作为混合动力 汽车的辅助能源,只有在汽车起动发动机或电动机辅助驱 动时才使用。
4.1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
1.飞轮电池 飞轮电池是一种以动能方式储能量的机械电池,包括
电机/发电机、功率转换、电子控制、飞轮、磁浮轴承和 真空壳,具有高功率能量比、高功率、长寿命和环境适应 性好。
混合动力汽车
4.1 结构 4.2 分类和工作原理 4.3 普锐斯发动机 4.4 普锐斯底盘 4.5 故障诊断与排除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世界各国对改善环保的呼 声日益高涨,各种各样的 电动汽车脱颖而出。但是 电池技术问题阻碍了电动 汽车的应用。现实迫使工 程师们想出了一个两全其 美的办法,开发了一种混 合动力装置的汽车。所谓 混合动力装置就是将电动 机与辅助动力单元组合在 一辆汽车上做驱动力,辅 助动力单元实际上是一台 小型燃料发动机。
第四章 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
组通过的线电流值。
额定转速
在额定电压输入下以额定功率输出时对应的电机最低转速。
额定功率
额定条件下,电机轴上输出的机械功率。
峰值功率
在规定的时间内,电机允许输出的最大功率。
最高工作转速 相应于电动汽车最高设计车速的电机转速。
最高转速
在无带载条件下,电机允许旋转的最高转速。
额定转矩
电机在额定功率和额定转速下的输出转距。
整车控制器(VCU)根据驾驶员意图发出各种指令,电机 控制器响应并反馈,实时调整驱动电机输出,以实现整车的 怠速、前行、倒车、停车、能量回收以及驻坡等功能。电机 控制器另一个重要功能是通信和保护,实时进行状态和故障 检测,保护驱动电机系统和整车安全可靠运行。
第四章 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
2.电动汽车对驱动电机性能的要求
由于存在电刷、 换向器等易损件, 所以必须进行定期维护 或更換。
第四章 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
2.新能源汽车直流电动机的性能要求 (1)低能耗性
为了延长一次充电续驶里程以及抑制电动机的温升、 尽量 保持低损耗和高效率成为直流电动机的重要特性 。 近年来, 由 于稀土系列永磁体的研究开发, 直流电动机的效率已明显提高, 能耗明显减低。 (2)环境适应性
直流电动机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电机时, 与在室外使用时 的环境大致相同, 所以要求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密封的问题, 防止 灰尘和水汽侵入电动机, 另外还要考虑电动机的散热性能。
第四章 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
(3)抗振动性 由于直流电动机具有较重的电枢, 所以在颠簸的路况行驶时,
车辆振动会影响到轴承所承受的机械应力, 对这个应力进行监 控和采取相应的对策是很有必要的。 同时由于振动, 很容易影 响到換向器和电刷的滑动接触, 因此必须采取提高电刷弹簧预 紧力等措施。
第4章-动力电池系统PPT优秀课件
负极活性物质
电解质
电池的组成部分
隔膜 外壳及导电栅
汇流柱
极柱
安全阀
2
铅蓄电池的结构
图6-6 单体铅蓄电池的结构 1—单格电池 2—盖 3—负极接线柱 4—电解液加入口 5—外壳 6—电极连接板 7—负极板 8—隔板 9—正极板 10—沉淀物存储槽 11—外隔板 12—极板连接板
13—单格电池正极接线柱 14—单格电池负极接线柱 15—活性物质 3
30
Manley Stanley Whittingham
1941年出生,于牛津大学BA (1964), MA (1967), 和 DrPhil(1968)学位,目前就职于宾汉姆顿大学。Dr. Whittingham是发明嵌入式锂离子电池重要人物,在与 Exxon公司合作制成首个锂电池之后,他又发现水热合成 法能够用于电极材料的制备,这种方法目前被拥有磷酸铁
(1)一般以电池单位容量或能量的成本表示。 (2)单位为:元/(A.h)或元/(kW.h)。
15
13、放电制度:电池放电时所规定各项条件。
(1)放电电流:放电时电流的大小,通常用放电率表 示,即放电时的速率,有时率和倍率两种。 时率:以放电时间(h)表示的放电速率,即以一定 的放电电流放完额定容量所需的时间(h),常用C/n表 示。 倍率:在规定时间内放出其额定容量所输出的电流值。 数值上等于额定容量的倍数。如:3C放电。 (2)放电终止电压:放电时,电压下降到不宜再继续 放电的最低工作电压。
4
5
几种蓄电池的种类及外形。
图2-11 蓄电池的类型
6
4.1.2 动力电池的基本参数
1、端电压和电动势
(1)端电压:动力电池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电位差。 (2)开路电压:没有负载情况下的端电压。 (3)负载电压:接上负载后处于放电状态下的电压。 又称工作电压。 (4)终止电压:电池充放电结束时的电压,分为充电 终止电压和放电终止电压。 (5)电动势(E):组成电池的两个电极的平衡电极 电位之差。
Unit4-纯电动汽车基本结构与原理(2015版本-新能源汽车结构与原理)教程
新能源汽车结构与原理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QIN LingUnit 4 Structure & Theory for EV 4.1 What’s New EV?→Definition & Type4.2 Why to develop New Energy Vehicles?→Reason & Need4.3 What’s the future for New EV?→Current & Development4.1 Induction4.1 Induction 4.2 EV 传动系参数设计4.2 EV 传动系参数设计4.4 BMS for EV4.4 BMS for EV 4.3 EV 行驶里程4.3 EV 行驶里程4.5 EV 经济性评价指标及行驶能耗4.5 EV 经济性评价指标及行驶能耗4.6 EV 数据采集系统4.6 EV 数据采集系统Unit 4 Structure & Theory for EV4.7 EV 实例4.7 EV 实例4.1.1 EV 分类4.1.1 EV 分类4.1.2 EV 组成及原理4.1.2 EV 组成及原理4.1.4 EV 特点4.1.4 EV 特点4.1.3 EV 驱动系统布置形式4.1.3 EV 驱动系统布置形式4.1 Introduction4.1.5 EV 关键技术4.1.5 EV 关键技术4.1.1 电动汽车驱动原理的分类电动汽车(EV ):主要以动力电池为能量源、全部或部分由电机驱动的汽车。
4.1 Instruction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EV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 )混合动力电动汽(HEV )插电式(PHEV )非插电式4.1 Instruction 4.1.1 电动汽车驱动原理的分类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性能比较:4.1.1 EV 分类4.1.1 EV 分类4.1.2 EV 组成及原理4.1.2 EV 组成及原理4.1.4 EV 特点4.1.4 EV 特点4.1.3 EV 驱动系统布置形式4.1.3 EV 驱动系统布置形式4.1 Introduction4.1.5 EV 关键技术4.1.5 EV 关键技术4.1 Instruction 4.1.2 组成及原理典型EV组成款图4.1 Instruction 4.1.2 组成及原理三个子系统:1、电驱动子系统:电子控制器、功率转换器、电机、机械传动装置和驱动车轮。
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电动汽车的动力传动系统由电动机、电池组和电控系统组成。
其工作原理如下:
1. 电动机:电动汽车采用交流电动机或者直流电动机作为动力源。
电动机通过
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车辆前进。
电动机有多种类型,包括永磁同步电动机、异步电动机等。
2. 电池组:电池组是电动汽车的能量存储装置,通常采用锂离子电池或者镍氢
电池。
电池组将电能储存起来,供电给电动机使用。
电池组的电能储存能力决定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3. 电控系统:电控系统负责控制电动汽车的动力传递和能量管理。
它包括机电
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驱动控制系统等。
电控系统根据车辆的需求,控制电动机的输出功率和转速,以及管理电池组的充放电过程。
工作过程如下:
1. 驱动控制系统接收驾驶员的指令,包括加速、减速、停车等操作。
2. 驱动控制系统根据指令调节电动机的输出功率和转速。
通过改变电动机的电
流和电压,控制电动机的转矩和转速。
3. 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通过传动系统传递给车轮,驱动车辆前进。
4. 电池组提供电能给电动机。
当电池组的电能不足时,电动汽车需要进行充电,将电能存储到电池组中。
总之,电动汽车的动力传动系统通过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车辆前进。
电池
组提供电能,机电控制器控制电动机的输出功率和转速。
电控系统实现对电动汽车的动力传递和能量管理的控制。
电动汽车工程手册第4 卷动力蓄电池
目录1. 电动汽车工程手册第4卷动力蓄电池概述2. 电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3. 动力蓄电池的分类与特点4. 动力蓄电池的管理系统5. 动力蓄电池的安全性能和环境适应性6. 动力蓄电池的充电技术与电池寿命7. 动力蓄电池的未来发展趋势1. 电动汽车工程手册第4卷动力蓄电池概述随着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交通工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而动力蓄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电动汽车的性能、续航能力以及安全性等方面。
本卷主要针对动力蓄电池的基本原理、技术发展、应用特点以及未来发展进行深入探讨和阐述,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提供一本全面、权威的参考资料。
2. 电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电池技术一直是汽车工程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
自从发明以来,电池经历了铅酸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等技术的不断演进和应用。
随着材料科学、储能技术的不断进步,电池体积逐渐减小,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得到显著提高,电池技术的应用范围也日益扩大,从传统的汽车启动电池到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以及储能系统领域都有所应用。
3. 动力蓄电池的分类与特点动力蓄电池根据电化学系统的不同,可以分为铅酸蓄电池、镍氢蓄电池、锂离子蓄电池等。
不同类型的电池具有各自特点,例如铅酸蓄电池成本低廉但能量密度低,镍氢蓄电池能量密度较高但成本也较高,而锂离子蓄电池成本适中并且能量密度高。
动力蓄电池的充放电特性、循环寿命、安全性能等也有所区别,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做出合理选择。
4. 动力蓄电池的管理系统由于动力蓄电池的复杂性以及其对电子系统、传感器系统的高要求,因此需要一个完善的管理系统来确保其正常运行。
动力蓄电池的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充放电控制、温度控制、电压平衡、状态估计等方面。
其中,充放电控制主要保证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温度控制则是确保电池在不同环境温度下都能正常工作。
电压平衡和状态估计则有助于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
新能源汽车结构与检修课件-第四章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
机械效率
在额定运行时电机轴上输出的机械功率与电机在额定运行时电源输入
到电机定子绕组上的功率之比值。
电机及控制器整 电机转轴输出功率除以控制器输入功率
体效率
温升
电机在运行时允许升高的最高温度。
(2)各种驱动电机的基本性能比较
项目 功率密度 过载能力(%) 峰值效率(%) 负荷效率(%) 功率因数(%) 恒功率区 转速范围(rpm) 可靠性 结构的坚固性 电机的外形尺寸 电机质量
却很大,因此产生一定的主磁通所需要的励磁电流较大, 一般为额定电流的20~50%。励磁电流是无功电流,励 磁电流较大是异步电动机功率因数较低的主要原因。为
提高功率因数,必须减小励磁电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 减小气隙长度。异步电动机的气隙大小一般为0.2~1.5 mm左右。
(5)小型化、轻量化 直流电动机的转子部分含有较大比例的铜, 如电枢绕
组和换向器铜片, 所以与其他类型的电动机相比, 直流电 动机的小型化和轻量化更难以实现。 目前可以通过采用 高磁导率、 低损耗的电磁钢板减少磁性负荷, 虽然增加了 成本, 但可以实现轻量化 。
(6)免维护性 对于电刷, 根据负荷情况和运行速度等使用条件的不
直流电动机 低 200
85-89 80-87 ------------4000-6000 一般
差 大 重
三相异步电动机 中
300-500 94-95 90-92 82-85 1:5
12000-20000 好 好 中 中
永磁同步电动机 高 300
95-97 97-85 90-93 1:2.25 4000-10000 优良 一般
他励
并励
串励
图4-6直流电机的励磁方式
复励
直流电机励磁绕组所耗功率虽只占整个电机功率的1~3%, 但其性能随励磁方式不同产生很大差别,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也大不相同,如图4-7所示
动力电池结构与原理
动力电池结构与原理
动力电池是指用于驱动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等的储能装置,其结构和原理如下:
一、结构
动力电池一般由多个单体电池串联组成电池组,同时需要配备电池管理系统(BMS)等外部辅助设备。
单体电池通常采用
锂离子电池、锂聚合物电池或钴酸锂电池等化学体系,电池组由多个单体电池组成串联或并联,供电时通过车载充电装置或能量回收系统进行充电,输出时通过电驱系统驱动电动汽车等设备运行。
二、原理
动力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将化学反应过程转化为电能输出。
当电池组内的正负极连接之后,一定数量的电子从负极通过电解液和隔膜流到正极,与正极内的离子发生反应,形成新的化合物,并释放出电子并回到负极。
在此过程中,电子流的方向始终从负极到正极,形成了电流输出并驱动电动汽车等设备运行。
动力电池的性能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单体电池的材料品质、设计和制造工艺、电池组的结构和管理系统的质量等。
为了提高动力电池的性能,需要不断改进上述因素,并进行系统优化和安全性控制。
电动汽车动力部分结构的原理及维修注意事项(一)
电动汽车动力部分结构的原理及维修注意事项(一)作者:暂无来源:《汽车维修与保养》 2017年第11期周晓飞汽车维修工,市青年岗位能手;1998年从事汽车维修行业至今,出版汽车相关图书多部。
一、动力电池1. 三元电池三元电池是以钴酸锂、锰酸锂或镍酸锂等化合物为正极,以可嵌入锂离子的碳材料为负极,使用有机电解质的电池。
动力电池总成安装在车体下部,动力电池的组成部件包括:各模组总成、CSC采集系统、电池控制单元(BMU)、电池高压分配单元(B-BOX)、维修开关等部件。
2. 电池管理系统(BMS)电池管理系统(BMS)能够对动力电池组总电压、总电流、每个测点温度和电池单体的电压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并进行故障诊断、剩余电量比(SOC)计算、短路保护、漏电监测、报警显示、充放电模式选择等。
BMS可以将动力电池相关参数上报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VCU)由VCU控制动力电池的充电和放电功率。
3. 动力电池系统结构(1)电池单体电池单体是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基本单元装置,包括电极、隔膜、电解质、外壳和端子等,并被设计成可充电。
(2)电池模组电池模组是将一个以上的电池单体按照串联、并联或串并联方式组合,且只有一对正负极输出端子,并作为电源使用的组合体,如图1。
(3)电池单元电池单元由数十个电池单体或电池组串联在一起,构成一个电池单元。
由数个电池单元串联在一起,构成动力电池总成。
(4)CSC采集系统每一个电池单元有多个CSC采集系统,以监测其中每个电池单体或电池组单体电压和温度信息。
CSC采集系统将相关信息上报电池控制单元(BMU)并根据BMU的指令执行单体电压均衡。
(5)电池控制单元(BMU)电池控制单元安装于动力电池总成内部,是电池管理系统核心部件,电池控制单元(BMU)将单体电压、电流、温度及整车高压绝缘等信息上报整车控制器(VCU)并根据VCU 的指令完成对动力电池的控制。
(6)电池高压分配单元电池高压分配单元安装在动力电池总成的正负极输出端,由高压正极继电器、高压负极继电器、预充继电器、电流传感器和预充电阻等组成。
纯电动汽车学习入门(三)——动力电池系统(上)
◆文/北京 李玉茂纯电动汽车学习入门(三)——动力电池系统(上)李玉茂 (本刊编委会委员、特约编辑)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认证资深工程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应用与服务分会特聘专家,从事汽车维修工作40余年,在大众车系电控系统故障诊断领域经验丰富。
现任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汽车技术应用系顾问,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师资培训基地汽车专业专家。
(接2021年第8期)一、单体锂电池1.组成与分类单体(Cell)也称电芯,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最小单元,单体锂电池由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外壳等组成,如图1所示。
锂电池按正极所用材料分类,有钴酸锂L i x C o O 2、锰酸锂Li x MnO 2、镍酸锂Li x Ni O 2、磷酸铁锂Li x Fe PO 4、三元锂Li(CoMnNi)O 2。
三元锂是钴、锰、镍按一定比例混合,这些锂化合物材料是晶状体结构材料。
负极材料为石墨,充电后成为锂-碳层间化合物Li X C 6。
液态锂离子电池的正极与负极之间是隔膜和电解液,隔膜只允许锂离子Li+往返通过,阻止电子e-通过,在正负极之间起到绝缘作用。
固态锂离子电池的隔膜、电解液由聚合物电解质膜代替, 聚合物可以是干态,也可以是胶态,目前大部分采用聚合物胶体电解质膜。
2.形状与包装单体电池的形状有方形、圆柱形、板状等,如图2所示。
方形又分方形叠片式、方形卷绕式;圆柱形又分圆柱叠片式、圆柱卷绕式。
包装类型有硬包、软包,硬包使用钢壳、铝壳,软包使用铝塑。
电动车大多采用方形硬包电池,特斯拉采用18650电芯, 18表示直径为18mm,65表示长度为65mm,0表示圆柱形电池。
笔记本电脑、手机采用板状软包电池。
锂单体电池标称电压3.7V ,一般正常电压范围3.2~4.2V 。
磷酸铁锂单体电池标称电压3.2V ,一般正常电压范围2.7~3.7V 。
比亚迪公司推出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如图3所示,电芯长度可大于2m,宽度大于10cm,厚度不到2cm,优点:①电池能量密度比传统电池增加1/3以上;②材料成本降低1/4左右;③电池体积小,可为车辆节省空间;④电池重量轻,降低自身重量的能源消耗,续航里程增加。
m3.2 动力电池系统结构与原理
锂电池单体电芯结构
单体电芯一般由正极、 负极、隔板、电解质 及外壳等构成。锂离 子电池的正极是含有 锂离子的金属氧化物 组成,负极一般是石 墨构成的晶格。
纯电动汽车构造与检修
单体电芯原理
充电
放电
当使用电池进行放电 时,嵌在负极碳层中的锂 离子脱出,又运动回到正 极。回到正极的锂离子越 多,放电容量越高。我们 通常所说的电池容量指的 就是放电容量。
动力电池结构
纯电动汽车构造与检修
动力电池箱
纯电动汽车构造与检修
动力电池模组
纯电动汽车构造与检修
电池管理系统
纯电动汽车构造与检修
辅助元器件
纯电动汽车构造与检修
内容回顾
锂离子电池单体电芯的分类、结构和原理 动力电池系统的结构
纯电动汽车构造与检修
纯电动汽车构造与检修
单体电芯原理
在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过 程中,锂离子处于从正极→负 极→正极的运动状态。如果我 们把锂离子电池形象地比喻为 一把摇椅,摇椅的两端为电池 的两极,而锂离子就象优秀的 运动健将,在摇椅的两端来回 奔跑。所以,专家们又给了锂 离子电池一个可爱的名字摇椅 式电池。
纯电动汽车构造与检修
动力电池系统结构与原理
纯电动汽车构造与检修
学习目标
熟悉锂离子单体电芯的结 构和原理
掌握动力电池系统的结构。
图1 电动汽车底盘解剖 纯电动汽车构造与检修
锂电池分类
按正极材料分: 三元锂电池(镍、钴、锰) 钴酸锂电池 钴酸锂电池 锰酸锂电池 磷酸铁锂电池
按外形形状分: 方形 圆柱形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结构与检修 4-3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检测及充电管理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检测与维修》
充电模式介绍: 2)充电模式2(充电宝)的充电条件,明确只采用单相交流充电,即家用充电不 考虑三相交流充电的方式。 明确要求: 使用16A插座时,交流供电电流不能超过13A;最大充电功率限制在2.86kW 使用10A插座时,交流供电电流不能超过8A; 最大充电功率限值在1.76kW 影响 我司的模式2缆上保护盒在设 计中就已经考虑了功率限制。 基本满足国标的新要求。 为了使用安全等原因,家用充 电的速率就是慢于公共充电的 速率。
1、下电模式
在下电模式下,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的所有高压继电器均处于断开状态;低压控制电源处于不供电的 状态,只有动力电池内部控制器的低压常供电有静态维持电流。
2、准备模式
准备模式时,系统所有的接触器均处于未吸合状态。当系统接受外界启动钥匙ON档信号、整车控制器 、电机控制器、充电插头开关等部件发出的硬线信号或受CAN 报文控制的低压信号后,动力电池管理系统 的控制初始化、自检完成后电池管理系统进入下一步上电模式。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检测与维修》
充电桩 供电接口
供电插座 桩端充电枪
车辆接口
车端充电枪 车端插座
电动车
S3处于 断开状态
与接地导通 9V PWM
充电桩端连接完毕,车辆端充电枪连接CC CP端子接触,检测点3会检测到与接地之间的电阻为RC+R4的阻值时, 判断为充电枪为半连接状态
31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检测与维修》
取出某个电芯的电压值,控制板上的测量电路把检测到的每个电芯的电压值比较、运算、判
断,看看电芯一致性是否符合要求。放电时单个电芯达到放点截止电压,停止放电。充电时 单个电芯达到充电截止电压,停止充电。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结构与检修 4-1动力电池系统的结构组成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检测与维修》
10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检测与维修》
从控盒(电芯电压及温度采集)
11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检测与维修》
12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检测与维修》
2.1主控盒
主控盒是一个连接外部通讯和内部通讯的平 台,主要功能如下:
1.接收电池管理系统反馈的实时温度和单体电压
加热系统:保证电池系统在低温时能充电;
5
高低压输出接插件:电池系统对外输出能源的电气接口;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检测与维修》
电池包工作电路原理图
6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检测与维修》
7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检测与维修》
一、动力电池系统的结构组成
一个完整的动力电池系统主要由动力电池模组、电池管理系统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缩写为BMS)、辅助元器件及 动力电池箱体等四部分组成。 1、动力电池模组(电池pack) 电池模组是由几颗到数百颗电池芯经由并联及串联所组成的组 合体,例如北汽EV160纯电动汽车的电芯组成方式是1P100S,即采用 了100个磷酸铁锂单体电池串联在一起组成了车辆的动力电池模组; 而北汽EV200纯电动汽车的电芯组成方式是3P91S,即该电池包是由3 个三元单体电池并联组成一个模块,再用91个这样的模块串联成一 个整体,构成了动力电池总成。(字母P表示并联,字母S表示串联)
19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检测与维修》
二、动力电池管理系统(BMS)的功能
电池管理系统(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BMS)是对电池 进行监控和管理的系统,通过对电压、电流、温度以及SOC等参数 采集、计算,进而控制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实现对电池的保护,提 升电池综合性能的管理系统,是连接车载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的 重要纽带。对于新能源车辆而言,通过该系统对电池组充放电的有 效控制,可以达到增加续驶里程,延长电池使用寿命,降低运行成
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是电动汽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它承担着对动力电池温度进行有效监控和调节的重要任务,保证了电池的稳定工作和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本文将结合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对其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解析。
一、结构组成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通常由以下几大部分组成:1. 散热系统散热系统是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散热器和风扇的配合,将电池内部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保持电池的正常工作温度。
散热系统通常采用先进的材料和设计,以确保高效的散热效果。
2. 冷却系统冷却系统则是对动力电池进行降温的重要部分,其包括制冷剂循环系统和冷却媒介循环系统。
通过制冷剂的循环和冷却媒介的流动,冷却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电池的工作温度,提高电池的工作效率。
3. 控制系统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中的控制系统则是系统的“大脑”,它通过传感器对电池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对散热系统和冷却系统进行智能调节。
控制系统通常采用先进的控制算法和技术,以确保对电池温度的精准控制和调节。
4. 热绝缘材料热绝缘材料是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中的重要辅助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减少电池内部热量对外部环境的影响,同时也能够提高电池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热绝缘材料通常采用高效的绝缘材料和设计,以确保对电池内部热量的有效隔离和控制。
二、工作原理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通过散热系统和冷却系统对电池的温度进行监测和调节,以确保电池的工作温度始终保持在一个安全和高效的范围内。
具体而言,其工作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温度监测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首先通过传感器对电池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以获取电池当前的工作温度。
2. 散热调节当电池温度超过设定的安全范围时,散热系统会自动启动,通过散热器和风扇将电池内部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从而降低电池的工作温度。
3. 冷却调节当电池温度仍无法降至安全范围时,冷却系统会自动启动,通过制冷剂循环系统和冷却媒介循环系统将电池的工作温度降至安全范围内。
介绍纯电动汽车的电驱动系统结构及原理
介绍纯电动汽车的电驱动系统结构及原理电驱动系统是纯电动汽车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由电机、电池、电控系统和传动装置等多个部件组成。
本文将从电驱动系统的结构和原理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电驱动系统的结构电驱动系统一般由电机、电池、电控系统和传动装置组成。
1. 电机:电驱动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负责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汽车行驶。
电动汽车常用的电机类型包括交流异步电机、永磁同步电机和开关磁阻电机等。
2. 电池:电驱动系统的能量来源,通过储存化学能将其转化为电能供电机使用。
目前常用的电池类型有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
3. 电控系统:电驱动系统的控制中枢,负责监测和控制电机的工作状态,实现对电机的启停、转速调节和能量回馈等功能。
电控系统通常由控制器、传感器和通信模块构成。
4. 传动装置:电驱动系统将电机的转动力量传递给车轮,使汽车运动。
传动装置根据不同的车型和性能要求,可以采用单速传动、多速传动或无级变速传动等不同的结构形式。
二、电驱动系统的原理电驱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电池提供电能,电控系统控制电机的工作,电机驱动传动装置将动力传递给车轮,从而使车辆运动。
1. 电能供应:电驱动系统的能量来源是电池,电池通过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电池的电能储存可以通过充电桩、太阳能电池板等方式进行。
2. 电机工作:电控系统检测车辆的工作状态,并根据需求控制电机的启停和转速。
电控系统通过控制器对电机进行控制,实现电机的正转、反转和调速等功能。
3. 动力传递:电机通过传动装置将动力传递给车轮,从而推动车辆运动。
传动装置根据不同的车型和性能要求,可以采用不同的传动形式,如齿轮传动、链条传动和无级变速传动等。
4. 能量回馈:在制动和减速时,电驱动系统可以通过电机的反向工作将动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电池中,以实现能量的回收和再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电驱动系统是纯电动汽车实现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电池提供电能,电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电控系统控制电机的工作,传动装置将动力传递给车轮,从而实现纯电动汽车的驱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环保性高
相对于传统的铅酸电池、镍镉电池甚至镍氢电池废弃可能造成的
环境污染问题,锂离子电池中不包含汞、铅、镉等有害元素,是 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电池。
4.2.2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工作原理
图4-3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4.2.3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失效机理
造成锂离子电池容量衰退的原因主要有:
(1)正极材料的溶解 (2)正极材料的相变化
(2)正极材料的相变化
一般认为,锂离子的正常脱嵌反应总是伴随着宿主结构摩尔体积
的变化,引起结构的膨胀与收缩,导致氧八面体偏离球对称性并 成为变形的八面体构型。这种现象叫做Jahn-Teller效应(或J-T扭 曲)。在 电池中,J-T效应所导致的尖晶石结构不可逆转 变,也是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之一。J-T效应多发生在过放电阶段; 在起始材料中加入过量的锂、掺杂Ni、Co、Al等阳离子或者S等阴 离子可以有效的抑制J-T效应。
4.1.3 动力电池分类
(1)按电解液种类分类
(2)按工作性质和储存方式分类 (3)按电池所用正、负极材料分类
(1)按电解液种类分类
① 碱性电池:电解质主要以氢氧化钾水溶液为主的电池,如碱
性锌锰电池(俗称碱锰电池或碱性电池)、镉镍电池、氢镍电池 等。 ② 酸性电池:主要以硫酸水溶液为介质的电池,如铅酸电池。 ③ 中性电池:以盐溶液为介质的电池,如锌锰干电池、海水激 活电池等。 ④ 有机电解液电池:主要以有机溶液为介质的电池,如锂离子
第4章 动力电池系统
4.1 动力电池简介
4.2 锂离子动力电池 4.3 其他电池 4.4 动力电池管理系统 4.5 动力电池组的使用寿命 4.6 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与回收
4.1.2 动力电池的基本参数 4.1.3 动力电池分类
4.1.1 动力电池的基本结构
动力电池分类
图4-2 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分类
4.2 锂离子动力电池
4.2.1 概述
4.2.2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工作原理 4.2.3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失效机理 4.2.4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性能 4.2.5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应用
4.2.1 概述
锂离子电池根据正极材料的不同,分为钴酸锂锂离子电池、锰酸锂锂离子电池、磷
•电池内阻不是常数,在放电过程中由于活性物质的组成、电解液浓度和温度的变化以及放电 时间而变化。电池内阻包括欧姆内阻和电极在电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极化内阻,两者之和 称为电池的全内阻。 •欧姆内阻主要由电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的内阻及各部分零件的接触电阻组成。 •极化内阻是指化学电源的正极与负极在电化学反应进行时由于极化所引起的内阻。它是电化 学极化和浓差极化所引起的电阻之和。极化内阻与活性物质的本性、电极的结构、电池的制 造工艺有关,尤其与电池的工作条件密切相关,放电电流和温度对其影响很大。
(13)放电制度
放电制度是电池放电时所规定的各种条件,主要包括放电速率(电流)、终止电压和温度等。
① 放电电流:放电电流是指电池放电时电流的大小。放电电流的大小直接影响电池的各项性 能指标,因此,介绍电池的容量或能量时,必须说明放电电流的大小,指出放电的条件。放 电电流通常用放电率表示,放电率是指电池放电时的速率,有时率或倍率两种表示形式。 ② 放电终止电压:电池放电时,电压下降到不宜再继续放电的最低工作电压称为终止电压,其 值与电池材料直接相关,并受到电池结构、放电率、环境温度等多种因素影响。
⑴端电压和电动势 端电压:动力电池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电位差。动力电池在没有负载情况下的端电压叫开 路电压。动力电池接上负载后处于放电状态下的电压称为负载电压,又称为工作电压。电 池充放电结束时的电压称为终止电压,分为充电终止电压和放电终止电压。图4-2所示为 电池的充放电曲线,由图可知电池的充放电结束时都有一个电压极限值,充电时的电压极 限值就是充电终止电压;放电时的电压极限值就是放电终止电压。 电动势(E):组成电池的两个电极的平衡电极电位之差。
(11)抗滥用能力
指电池对短路、过充、过放、机械振动、撞击、 挤压以及遭受高温和着火等非正常使用情况的 容忍程度。
(12)成本
电池的成本与电池的技术含量、材料、制作方 法和生产规模有关,目前新开发的高比能量、 高比功率的电池,如锂离子电池,成本较高, 使得电动汽车的造价也较高。开发和研制高效、 低成本的电池是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
(3)电解液的分解
(4)过充电造成的容量损失 (5)自放电 (6)SEI界面膜的形成 (7)集流体的腐蚀
(1)正极材料的溶解
以尖晶石为例,Mn的溶解是引起可逆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Mn
的溶解沉积造成正极活性物质减少;溶解的Mn游离到负极时会 造成负极SEI(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 SEI)膜的不稳定,被破坏 的SEI膜再形成时会消耗锂离子,造成锂离子的减少。Mn的溶解 是尖晶石锂离子电池容量衰减的重要原因,在这一点学界已经基 本达成共识,但是对于Mn的溶解机理却存在多种不同的解释。
图4-1
电池的基本结构
4.1.2 动力电池的基本参数
(1)端电压和电动势 (2)容量 (3)内阻 (4)能量与能量密度
(5)功率与功率密度
(6)荷电状态 (7)放电深度 (8)循环使用寿命(Cycle (9)自放电率 (10)输出效率 (11)抗滥用能力(12)成本 (13)放电制度
4.1.2 动力电池的基本参数
(3)循环寿命长
目前,锂离子电池在深度放电情况下,循环次 数可达1000次以上;在低放电深度条件下,循 环次数可达上万次,其性能远远优于其他同类 电池。
(4)自放电小
锂离子电池月自放电率仅为总电容量的5~9%, 大大缓解了传统的二次电池放置时由自放电所 引起的电能损失问题。
(5)无记忆效应
无记忆效应
•电池是一种把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直接转变成直流电能的装置。要实现化学能 转变成电能的过程,必须满足如下条件:
•⑴必须把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的氧化过程(在负极进行),得到电子的还原过程 (在正极进行),分别在两个区域进行。 •⑵两电极间必须具有离子导电性的物质。 •⑶化学变化过程中电子的传递必须经过外线路。 •为满足构成电池的条件,电池需包含以下基本组成部分:正极活性物质、负极活 性物质、电解质、隔膜、外壳以及导电栅、汇流体、端子、安全阀等零件。电池基 本结构如图4-1所示。
(9)自放电率
自放电率是指电池在存放时间内,在没有负荷 的条件下自身放电,使得电池的容量损失的速 度,用单位时间(月或年)内电池容量下降的 百分数来表示。
(10)输出效率
电池实际上是一个能量存储器,充电时把电能 转变为化学能储存起来,放电时再把化学能转 变为电能释放出来,供用电装置使用。电池的 输出效率通常用容量效率和能量效率来表示。 电池的容量效率指电池放电时输出的容量与充 电时输入的容量之比,电池的能量效率指电池 放电时输出的能量与充电时输入的能量之比。 通常,电池的能量效率为55~75%,容量效率为 65~90%。对电动汽车而言,能量效率是比容 量效率更重要的一个评价指标。
(3)内阻
•电流通过电池内部时受到阻力,使电池的工作电压降低,该阻力称为电池内阻。由于电池内 阻的作用,电池放电时端电压低于电动势和开路电压。充电时充电的端电压高于电动势和开 路电压。电池内阻是化学电源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影响电池的工作电压、工作电 流、输出能量与功率等,对于一个实用的化学电源,其内阻越小越好。
(4)能量与能量密度
① 能量是指电池在一定放电制度下所能释放出的电能,单位常
用W· h或kW· h表示。电池的能量分为理论能量和实际能量。 ② 能量密度是指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电池所能输出的能量, 相应地称为质量能量密度(W· h/kg)或体积能量密度(W· h/L),也 称为质量比能量或体积比能量。在电动汽车应用方面,电池的 质量比能量影响电动汽车的整车质量和续驶里程,而体积比能 量影响到电池的布置空间。
(3)电解液的分解
锂离子电池中常用的电解液主要包括由各种有机碳酸酯(如PC、E
C、DMC、DEC等)的混合物组成的溶剂以及由锂盐(如 、 、 等)组成的电解质。在充电的条件下,电解液对含碳电极具有不稳 定性,故会发生还原反应。电解液还原消耗了电解质及其溶剂, 对电池容量及循环寿命产生不良影响。
(6)环保性高
(1)工作电压高
钴酸锂锂离子电池的工作电压为3.6V,锰酸锂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电压为3.7V,磷酸铁锂锂离 子电池的工作电压为3.2V,而镍氢、镍镉电池 的工作电压仅为1.2V。
(2)比能量高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理论比能量可达200以 上,实际应用中由于不可逆容量损失,比能量 通常低于这个数值,但也可达140,该数值仍 为镍镉电池的3倍,镍氢电池的1.5倍。
图4-2
电池充放电电压变化曲线
(2)容量
或表示。 理论容量:假定电池中的活性物质全部参加电池的成流反应所能提供的电量。 理论容量可根据电池反应式中电极活性物质的用量,按法拉第定律计算的活性物 质的电化学当量精确求出。 法拉第定律指出: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时,在电极上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的量 与通过的电量成正比。数学式表达为
(7)放电深度
放电深度(Depth of Discharge, DOD)是放电容 量与额定容量之比的百分数,与SOC之间存在 如下数学计算关系:
(8)循环使用寿命(Cycle
循环使用寿命是指以电池充电和放电一次为一 个循环,按一定测试标准,当电池容量降到某 一规定值(一般规定为额定值的80%)以前, 电池经历的充放电循环总次数。循环使用寿命 是评价电池寿命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5)功率与功率密度
① 功率是指在一定的放电制度下,单位时间内电池输出的能量,
单位为W或kW。 ② 功率密度又称比功率,是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电池输出的功 率,单位为W/kg或W/L。比功率是评价电池及电池包是否满足 电动汽车加速和爬坡能力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