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密度与三态变化
水的奇妙变化

水的奇妙变化水,是地球上最为普遍、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生命之源。
它既柔软而又强韧,可以表现出许多奇妙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水的奇妙变化,并探寻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水的三态变化。
水可以以固态、液态和气态存在,这是因为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在不同的温度下表现出不同的特性。
在低于0摄氏度的冰点以下,水会凝结为固态的冰,其分子会紧密堆积,形成规则的晶体结构。
而在0摄氏度至100摄氏度之间,水处于液态,分子之间仍然相对紧密,但受热能的影响而更为活跃。
当温度超过100摄氏度时,热能足够强大以至于分子间的吸引力不足以使水保持液态,水分子将获得足够的能量以逸散为气态的水蒸气。
水的三态变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观察到。
例如,当我们将冰块放在温暖的环境中,冰会逐渐融化为水,这就是固态向液态的转变。
而当我们将水煮沸时,我们会看到水变成了蒸汽,这就是液态向气态的转变。
这些变化的背后,是能量对水分子的作用。
而水的三态变化还伴随着其他一些有趣的现象。
当水凝结为冰时,它的密度会增大,这与大部分物质在凝固时的行为恰恰相反,这也是为什么冰能够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这种异常的行为称为水的密度逆转。
此外,水的升华现象也是非常特殊的。
水分子会从固态直接转变为气态,跳过液态阶段。
例如,当冰在干燥的环境中暴露时,冰会逐渐消失,这就是水的升华。
除了存在于常温常压下的三态变化,水还有一些其他特殊的性质。
其中之一是水的表面张力。
水分子之间存在着一种称为氢键的特殊相互作用力,使得水分子能够相互吸引并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表面。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水滴呈圆形,以及为什么水能够在某些表面上形成“水膜”。
水还具有很强的溶解性。
它能够溶解许多不同的物质,因为水分子的极性使其能够将其他极性物质分解并包裹其中。
这使得水成为生物体内许多化学反应和物质运输的重要介质。
此外,水还能够发生电离反应,产生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形成水的离子状态。
水还可以通过很多方式来储存和传递能量。
七年级科学水的密度与三态变化

气态水是水蒸气,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 积,分子间的距离很大,相互作用力很 弱,因此气态水可以充满整个容器。
液态水
液态水是常见的水的形态,没有固定的形状 ,但有一定的体积,分子间的距离比固态时 大,相互作用力较弱,因此液态水可以流动 。
三态之间转换条件及现象
熔化与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 化,熔化要吸热;物质从液态变 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
量m1。
3. 减去烧杯的质量,得到水的 质量m。
操作步骤详解及注意事项提醒
Hale Waihona Puke 014. 根据密度公式ρ=m/V,计算出 水的密度ρ1。
02
5. 重复以上步骤,分别测量不同 温度下的水密度,并记录数据。
操作步骤详解及注意事项提醒
01
注意事项
02
03
04
在实验过程中,需保持室内温 度和湿度的稳定,避免对实验
水密度特点
01
02
03
水密度随温度变化
在0-4℃范围内,水密度 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 4℃以上,水密度随温度 升高而减小。
最大密度温度
水在4℃时达到最大密度, 约为1000 kg/m³。
异常膨胀现象
水在0-4℃范围内存在异 常膨胀现象,即温度降低 时体积反而增大。
影响因素与变化规律
温度影响
水的密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随着温度变化,水分子间 的距离和排列方式发生改 变,导致密度变化。
热。
汽化与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汽化要吸热;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 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升华与凝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 升华,升华要吸热;物质从气态直 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要 放热。
27水知识点

27水知识点水是地球上最为常见的物质之一,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关于水的27个知识点,帮助你更好地了解水的特性和重要性。
1.水的化学成分:水的化学式为H2O,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
2.水的循环:水通过蒸发、降水和地下水循环在地球上循环流动。
这个过程称为水循环。
3.水的三态:水可以以固态(冰)、液态(水)和气态(水蒸气)存在。
4.水的密度:水的密度较大,因此冷水比热水更重。
5.水的热容量:水的热容量较大,因此它能够吸收和释放大量的热量而不引起温度变化。
6.水的沸点和凝固点:在常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凝固点为0摄氏度。
7.水的溶解能力: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可以溶解许多物质,如盐和糖。
8.水的表面张力:水具有较高的表面张力,使得水滴呈现球形。
9.水的透明度:纯净的水是透明的,可以使光线穿过。
10.水的pH值:纯净的水的pH值为7,是中性的。
11.水的酸碱性:当水中的氢离子浓度高于氢氧根离子浓度时,水呈酸性;反之,呈碱性。
12.水的冰融化:当冰受热时,会融化成液体水,这是由于冰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
13.水的蒸发:水在受热时会转化为水蒸气,这是由于水分子的热运动引起的。
14.水的凝固:水在受冷时会凝固成冰,这是由于水分子的热运动减缓导致的。
15.水的浸透性:水可以通过渗透进入土壤和岩石,从而形成地下水。
16.水的地质作用:水的流动和侵蚀作用可以形成河流、湖泊和峡谷等地质地貌。
17.水的生物作用:水对于生物生存至关重要,水是细胞内液体的主要成分,也是生物体养分的传导介质。
18.水的环境保护:水资源的保护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环境至关重要。
19.水的能量利用:水能可以转换成电能,被广泛用于发电和供应能源。
20.水的污染:水的污染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要加强水污染的防控工作。
21.水的健康效益:饮用适量的水对于保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有助于排毒和维持新陈代谢。
水的三态变化

水的三态变化1. 引言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生命存在的基础。
在自然界中,水可以出现三种不同的态:固态(冰)、液态(水)和气态(水蒸气)。
这些不同的态是由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能量变化所导致的,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工业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的三态变化,包括转化的原理、条件以及应用。
2. 固态 - 冰固态的水就是我们熟知的冰。
在低于0摄氏度的温度下,水分子的热运动会减缓,使得水分子能够逐渐排列成规则的结构。
这种排列结构对应于固态的特殊性质,如坚硬和不易变形。
冰的结构是由水分子以氢键相互连接而形成的晶格,每个水分子与其周围的四个水分子形成一个六角形。
2.1. 冰的转化当水的温度升高时,固态的冰会发生相变,并转化为液态的水。
这个过程被称为熔化,是由于给予了足够的能量,使得水分子的热运动增加,克服了相互之间的吸引力。
在标准大气压下,冰开始熔化的温度是0摄氏度。
但是,当外界施加压力时,水的熔点会下降,这是因为压力增加会使得水分子更加密集,增加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了熔点。
2.2. 冰的应用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食品和饮料行业,冰被用作保鲜食物、冷藏饮料的手段,同时也被用于制作冰淇淋和冷饮。
此外,在科学研究中,冰也是一种重要的材料,用以控制温度和产生低温实验环境。
在冰上滑冰和冰球运动中,冰的固态性质使得这些运动变得可能。
3. 液态 - 水液态的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形式。
在0摄氏度到100摄氏度的温度范围内,水的特性呈现液态。
液态的水具有流动性和可塑性,可以适应不同的容器和形状。
这是因为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使得分子可以相对容易地滑动和移动。
3.1. 水的转化当液态水的温度达到100摄氏度时,会发生另一种相变,液态水转化为气态水蒸气。
这个过程被称为沸腾。
在沸腾过程中,水分子吸收了足够的热量,克服了内部吸引力,从而脱离液体状态并变成气体。
沸点和熔点一样,也可以受到压力的影响。
简述水的三态变化

简述水的三态变化水的三态变化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自然现象,它是水的特性之一,也是水的本质特性之一。
水的三态是液态、固态和气态。
三态共存的特性,早在公元前200多年,古希腊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和历史学家庞蒂斯就发现了水的特殊性,他称它为“三体一体”。
液态水是水的最常见形态之一,它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液态水在20℃时就会被蒸发,当温度降到0℃时,液态水就会结成冰,这就是水的结冰状态。
液态水比冰更多地存在于大气中,主要存在形式为水汽。
水的结冰状态是水的固态,它的分子比液态水的分子更接近形成晶体结构,它有一定的尺寸和形状,因此它的密度也比液态水更高。
冰可以悬浮在水上,这是因为它的比重比水小,这是因为它的分子形状和空间连续性,使它拥有低密度。
水的气态不仅仅是水汽、冰雾和雾气,还有更广阔的含义。
只要水是以气体的形式存在,那么它就是水的气态。
当温度升高至100℃时,液态水就会转变成一种蒸汽,这就是水的气态。
水的气态中的水分子比液态水的分子更加分散,它的密度也比液态水小得多,这就是水的蒸发性质。
从物理角度来看,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与温度、压力和干物质浓度有关。
温度变化对水的三态之间具有极大的影响,当温度变化为100℃时,液态水会被加热到气态,同时当温度变化为0℃时,液态水会被冷却变为固态。
而压力也是影响水三态之间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增加压力可以降低水的沸点和凝点,可以使液态水的温度变高或变低,从而达到气态或固态。
最后,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还受到空气中的干物质浓度的影响。
当空气中的干物质浓度越高,水的沸点和凝点就越低,这会影响液态水的温度,从而影响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
总而言之,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受到温度、压力和干物质浓度的相互作用影响。
水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可以存在为液态、固态和气态,三态共存,是水特有的性质。
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对研究自然界各种现象,乃至人类的日常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探索发现水的三态变化

科学探索发现水的三态变化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在自然界中,水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这些态的转变是由水的温度和压力引起的。
以下将通过科学探索,深入探讨水的三态变化。
1. 固态水(冰)固态水是指水在较低温度下凝固成冰的状态。
当温度降低到0摄氏度以下时,水分子的动能减小,逐渐失去热能并接近静止状态。
在水分子之间形成强力的氢键,使水分子排列规则并结晶成固态水结构。
固态水具有密度较大、体积较小以及形成晶体结构等特点。
2. 液态水液态水是水在一般的常温常压下所处的状态。
当温度处于0摄氏度以上时,水分子的动能增加,氢键相对较弱,使得水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减弱。
液态水具有流动性强、可塑性好以及载体和反应介质的特点。
3. 气态水(水蒸气)水蒸气是水在高温下转变为气体的状态。
当温度超过100摄氏度时,水分子的动能大幅增加,氢键完全被破坏,水分子以气体形式呈现出来。
水蒸气具有体积大、扩散性强以及容易与其他气体混合的特点。
通过对水的三态变化的科学探索与发现,我们不仅了解了水的基本特性,还能更好地解释水在自然界中的现象和作用。
例如,当温度降低时,液态水分子的热能减少,逐渐接近固态水的状态。
这就是为什么冬天湖泊和河流会结冰的原因。
冰的特性使得其密度较大,因此冰浮在水面上,起到保护水下生物的作用。
另外,水在气态时形成的水蒸气,在大气中以云和雾的形式存在。
当温度下降时,水蒸气会冷凝成小水滴,并聚集在一起形成云朵。
这些水滴之间的碰撞和凝结最终形成雨水,为地面的植物和动物提供水资源。
除了自然界中的变化,我们还可以利用水的三态变化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
例如,利用水的沸点,我们可以将水加热至沸腾状态,蒸发掉其中的杂质,从而得到纯净水。
同时,水的冷凝特性也可以被应用于空调和冰箱等设备中。
总之,通过科学探索,我们深入了解了水的三态变化,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这种变化是由水分子的热能和氢键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九年级化学 水的组成

4.(2014秋•利津县校级月考) 叫化合物,如 ;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 的化合物叫氧 化物,如 ; 叫单质,如 . 5.(2013•邯郸县校级模拟)单质一定由同种元素组成,但由同种元素组 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判断对错) 6.(2013•邯郸县校级模拟)化合物一定由不同种元素组成,但由不同种 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 (判断对错) 7.(2012•济宁)用符号完成下列内容: (1)一种常见的单质 ; (2)一种常见的化合物 ; (3)一种常见的有机物 ; (4)一种常见混合物的主要成分 . 8.(2015•滑县一模)现有①合金、②高锰酸钾、③干冰、④液氧、⑤水 银(汞)、⑥澄清的石灰水、⑦氦气、⑧冰水共存物,其中属于化合物的 是 ,属于单质的是 .(填序号)
思达训练场 1、对在水的电解实验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D )
A.正极产生氢气 B.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的气体体积大 C.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1∶8 D.与电源正、负两极相连的试管内汇集的气体体积比为l∶2 2、 下图是某同学自己设计的装置:用大塑料瓶子截去瓶底,留 瓶口一段约8cm~10cm,瓶口配一胶塞由里往外塞紧。A、B两 极是用镀铬曲别针伸直做成,由塞子露头处连接导线。试回答: (1)其所用电源为 电,由图可知A端为 极。 (2)当A端相连按的试管中得到的气体是 ,可用 来检验。 (3)如果与B端相连的试管中气体的体积为8mL,则与A端相连接的 试管中气体的体积为 。
电解水试验
电解水试验
现象:
1、电极上出现了气泡
2、V
正,气体
:
V
负,气体
=1:2
科普揭秘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科普揭秘水的三态变化过程水的三态变化是指水在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能够以固态、液态和气态存在和转变的过程。
这个过程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也是人类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本文将科普揭秘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1.固态水:结晶与熔化固态水通常以冰的形式存在。
在较低的温度下,水分子的热运动减缓,无法克服分子间的吸引力而形成有序的固态结构。
这种有序结构具有规则的晶体形状,并且密度相对较大。
当水受热时,水分子的热运动增大,能够克服分子间的吸引力。
当温度升高到冰的熔点时,固态水开始熔化为液态水。
在熔化过程中,冰晶体逐渐分解,水分子的间距增大,密度减小。
熔点是固态和液态水共存的温度,对于水来说熔点是0℃。
2.液态水:沸腾与冷凝液态水是水的常态形式,它可以以液滴或水流的形式存在。
在常温下,水分子的热运动足够强大,能够部分克服分子间的吸引力。
液态水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和相对较低的密度。
当液态水受热温度增加,水分子的热运动迅速加剧。
当温度升高到水的沸点时,液态水开始沸腾转变为气态水蒸气。
沸腾是液态和气态水共存的温度,对于纯水来说沸点是100℃。
在沸腾过程中,水内部产生气泡,水分子逐渐转化为气态并释放为水蒸气。
与沸腾相反,冷凝是水蒸气凝结为液态水的过程。
当水蒸气遇冷时,水分子的热运动减缓,水蒸气逐渐凝结为液态。
冷凝过程常见于冷凝器中,例如汽车散热器中的冷却水冷却汽车发动机。
3.气态水:蒸发和凝结气态水是水以气体形式存在的状态,也是水分子热运动最剧烈的状态。
水蒸气具有高度流动性和极低的密度。
蒸发是指液态水表面分子从液体状态直接转变为气体状态的过程,蒸发速度与液态水的温度和空气中的湿度有关。
在液态水表面,热运动较强的水分子能够克服分子间的吸引力逃离液体表面进入气态。
蒸发过程中,水量减少,液态水温度下降。
与蒸发相反,凝结是指水蒸气分子从气体状态转变为液体状态的过程。
当水蒸气遇冷或遇到冷物体表面时,水蒸气分子的热运动减缓,无法克服水分子间的吸引力而凝结为液态水滴。
1-2水的密度和三态变化

A.产生微风
B.空气要大量吸热
C.有热量产生
D.从周围吸收热量
汽化与液化
汽化
蒸发:要吸热, 影响蒸 ①表面积大小
有致冷效果
发快慢 的因素?
② ③表 液现面 体象空 的或气 温实流 度验速
沸腾:分析理解实验现象
实验
共同 点
蒸发
沸腾 汽化
条件
发生位置 温度变化和吸放热量
任何温度, 开口
达到沸点, 不断加热
表面
内部和表 面同时
要吸热, 有致冷效果
继续吸热 温度不变
液化:白气是小水珠,水蒸气是无色的。还有哪些现象?
有什么规律? 气体遇冷液化成液态。
吸
固态
放
升华
热
熔化
汽化
液态
气态
凝固
液化
热
凝华
思考:物态变化的条件和规律? 物态变化时温度变化及吸收、放出热量的情况?
有微风的、寒冷的天气里树上出 现的针状雾凇是如何形成的?
实验研究:
研究水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天平、烧杯 量杯或量筒
随着水的体积变化,质量如何变化?
数据分析:
1、分析水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象,图线是一条_过__原__点__直_,线 这反映了水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_正_比。 2、所取水的体积由小变大时,相应水的质量如何变化?_也_由小变大
3、考虑到测量误差每次测量的水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是
雾凇
北方寒冷冬季的早晨,窗户玻璃上常会出 现“冰花”。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请你判断“冰花”是出现在玻璃的内侧还是外 侧?
内侧,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 到冷玻璃凝华而成。
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 外型象压紧的雪;
水的三态变化

水的三态变化水,是地球上最为常见的物质,也是支持生命存在的基础。
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可以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呈现出三种不同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这种状态的转变称为水的三态变化。
本文将详细探讨水的三态变化及其相关特性。
一、固态水——冰固态水,即冰,是水在低温下的状态。
当水的温度低于0摄氏度时,水分子会放慢运动,逐渐凝聚成规则的晶体结构,形成冰。
冰的晶体结构使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硬度。
冰在自然界中非常常见,例如冬天的湖面、雪山上的积雪等。
冰的存在对阳光的反射具有较高的反射率,使得冰面呈现出洁白的颜色。
冰具有比水密度大的特点,因此它会浮在水面上,这也是为何冰块会漂浮在水中的原因。
而在受到外界的力量作用下,冰可以破碎或融化成液态水。
二、液态水液态水是我们最为熟悉的状态,也是水最常见的状态。
当水的温度介于0℃和100℃之间时,它呈现出液态。
液态水具有流动性和粘性,能够在容器中自由流动。
水的分子在液态时会保持一定的距离和排列,通过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相互连接。
液态水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覆盖着地球表面的水域、地下水井等。
同时,液态水也是支撑生命发生和存在的重要媒介,生物体中绝大部分的化学反应都发生在液态水中。
三、气态水——水蒸气水蒸气是水的气态形式,当水的温度超过100摄氏度时,水分子会具有足够的能量突破液态的束缚,转化为气态。
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在自然界中十分常见。
例如,热汤散发的热气、湖泊和海洋表面的蒸发等。
水蒸气具有较低的密度和高的可压缩性,它会自由地混合于空气中,并可以在特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凝结成液态水。
除了直接从液态转变为气态,水分子还可以通过升华过程直接从固态转变为气态,例如干冰在适当的条件下会直接转变为二氧化碳气体。
水的三态变化在自然界中不断地发生,并相互转化着。
这种转化是由水的温度和压力条件的变化来驱动的。
总结:水的三态变化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分别对应冰、液态水和水蒸气。
水的三态变化在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发生,并且相互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水的三态及其变化

水的三态及其变化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生命存在的基础。
它以其独特的性质和多样的状态而闻名于世。
水的三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是水分子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表现形式。
本文将探讨水的三态及其变化,并深入探讨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首先,我们来讨论水的固态。
当水分子的温度降低到0摄氏度以下时,它们开始凝聚并形成冰晶体结构。
冰的分子排列非常有序,形成规则的晶格。
这种有序排列使冰具有特殊的性质,如膨胀性和浮力。
膨胀性意味着冰的密度比液态水低,因此它会浮在水面上。
这一性质在自然界中起到重要作用,如保护水下生物和维持湖泊的生态平衡。
接下来,我们转向水的液态。
当温度升高到0摄氏度以上时,冰开始融化,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
液态水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和适应性,这使得它成为生命存在的基础。
水的流动性使得它能够在生物体内传递营养物质和废物,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
此外,水的高比热容使其能够吸收和释放大量的热量,起到调节气温的作用。
这种特性使得水成为地球上各种气候和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我们来讨论水的气态。
当温度升高到100摄氏度时,液态水开始沸腾,水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以克服相互作用力,从而转变为气体状态。
水的气态被称为水蒸气。
水蒸气具有高度的扩散性和压力,这使得它能够在大气中传播和形成云雾。
水蒸气的存在对气候和天气起着重要的影响。
当水蒸气冷却时,它会凝结成液态水或固态冰,形成云朵或降水。
水的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到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当温度下降时,水从气态转变为液态或固态;当温度升高时,水从固态或液态转变为气态。
这种相变过程具有独特的热力学特性,如潜热和熔点。
潜热是指单位质量的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而熔点是指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
除了这些基本的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水还具有其他一些特殊的状态和变化形式。
例如,水在超过100摄氏度的高温下可以发生汽化,即直接从液态转变为气态,而无需经过沸腾。
水的三态变化与物态变化规律

水的三态变化与物态变化规律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特殊的物质,水具有独特的性质,最为著名的就是其三态变化:液态、固态和气态。
本文将介绍水的三态变化以及物态变化的规律。
一、液态(Liquid)液态是水最常见的状态,也是地球上最广泛存在的。
在常温下,水的分子间存在着一定的吸引力,形成了液体的结构。
液态水具有流动性、可塑性和密度较大等特点。
液态变化受到温度的影响。
当温度升高,水的分子运动加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减弱,液体逐渐变为气体,这个过程称为水的汽化。
而当温度降低,水的分子运动减缓,分子间的吸引力增强,液体逐渐变为固体,这个过程称为水的凝固。
二、固态(Solid)固态是水的一种物态,也就是冰。
在较低温下,水的分子运动减缓,分子间的吸引力增强,形成了规则的晶体结构。
固态水具有固定形状和体积、密度较大等特点。
固态变化同样受到温度的影响。
当温度升高,固体的分子运动加剧,分子间的吸引力减弱,冰逐渐变为液体,这个过程称为水的熔化。
而当温度继续升高,水的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分子间的吸引力进一步减弱,固体逐渐变为气体,这个过程称为水的升华。
三、气态(Gas)气态是水的无定形状态,也就是水蒸气。
在高温下,水的分子运动极为剧烈,分子间的吸引力可以被克服,使得水分子能够自由运动。
气态水具有无固定形状和体积、密度较小等特点。
气态水的形成过程称为水的蒸发。
当温度升高,水的分子运动加剧,越来越多的水分子离开液态转变为气态。
而当温度降低,气态水的分子运动减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增强,水分子逐渐凝结成液滴或冰晶,这个过程称为水的凝华。
物态变化的规律可以总结为:1. 加热和降温:温度是物质发生各种物态变化的重要因素,加热可以使物质由固态或液态转变为气态,降温则可以使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或固态。
2. 压力变化:压力是影响物态变化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高压可以使物质处于固态或液态,而在适当的压力下,物质可以处于气态。
水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

水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它存在于三种不同的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这三种态之间的相互转化是由于水分子的热运动引起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的过程。
一、固态水(冰)固态水即冰,是水在低温下凝固形成的。
当水分子的热运动减缓到一定程度时,它们会开始有序地排列起来,形成一个稳定的晶体结构。
冰的分子结构是由水分子通过氢键相互连接而成的。
冰的密度比液态水小,因此冰会浮在液态水的表面。
冰的熔化是指固态水转化为液态水的过程。
当外界温度升高时,冰的分子热运动增加,氢键逐渐断裂,水分子开始自由移动,形成液态水。
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直到所有的冰完全熔化为止。
二、液态水液态水是水最常见的状态,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到的水的形态。
液态水的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它们以高速运动并不断碰撞。
液态水的密度比冰的密度大,因此液态水会下沉。
液态水的沸腾是指液态水转化为气态水的过程。
当液态水受热升温时,水分子的热运动加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水分子逐渐脱离液体表面进入气相。
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直到液态水完全转化为气态水。
三、气态水(水蒸气)气态水即水蒸气,是水在高温下转化为气体的状态。
在气态水中,水分子的热运动非常剧烈,它们以高速运动并不断碰撞。
气态水的密度比液态水小,因此水蒸气会上升。
气态水的凝结是指水蒸气转化为液态水的过程。
当水蒸气遇冷时,水分子的热运动减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水分子开始聚集在一起形成液滴。
凝结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直到水蒸气完全凝结为止。
水的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在特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固态水、液态水和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而且转化速率相等。
这个过程被称为水的相变。
总结起来,水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是由水分子的热运动引起的。
固态水通过熔化转化为液态水,液态水通过沸腾转化为气态水,气态水通过凝结转化为液态水。
这种相互转化的过程在自然界中随处可见,也是地球上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的循环和水的三态变化

水的循环和水的三态变化水是地球上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物质之一,它存在于地表、大气和地下等各个环境中。
水的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不断被蒸发、凝结和降水的过程,而水的三态变化分别是指水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存在的液态、固态和气态。
本文将重点探讨水的循环和三态变化,并说明它们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一、水的循环水的循环是地球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循环过程,也被称为水圈。
它包括蒸发、凝结和降水三个主要步骤。
首先,太阳能使得水体表面的水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以气态的形式蒸发进入大气层。
其次,在大气中,蒸发的水蒸气随着气流的运动逐渐升高,遇到较低温度的空气而凝结成水滴或冰晶,形成云朵。
最后,云朵中的水滴或冰晶逐渐增大,重力作用使它们下落并降落到地表,形成降水,如雨、雪、露和冰雹。
降水后的水体可以通过下渗、蓄水、蒸发和流动等途径返回到大气层,从而完成水的循环过程。
水的循环在地球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是地球上淡水资源的重要来源之一。
通过水的循环,地球上的淡水能够得到再生和再利用,使得人类和其他生物能够持续地获得水资源。
其次,水的循环对调节地球的能量平衡和气候有着重要影响。
蒸发、凝结和降水过程中释放和吸收的能量能够影响大气的温度和湿度分布,进而影响气候形成和变化。
此外,水的循环还能够促进地球上的物质循环,将养分输送到陆地和海洋中的生物体内,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二、水的三态变化水的三态变化是指水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存在的不同状态,包括液态、固态和气态。
在常温常压下,水处于液态状态,即我们常说的水。
当温度降低到冰点以下,水会凝固成固体状态,即冰。
而当温度升高到沸点以上,水会变成气体状态,即水蒸气。
这三种状态之间的转变是由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变化所引起的。
液态是水最常见的状态,具有流动性和不定形。
在液态时,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足够克服分子的热运动,使得水分子能够自由流动并保持一定的密度。
液态水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包括地表的湖泊、河流和海洋等。
水的密度与三态变化

水的密度与三态变化第二节水的密度与三态变化教材分析水的密度、熔点、沸点、凝固点是水的重要物理性质,水的三态变化是水这一物质物理运动的一个方面。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知道水的特性和三态变化现象,以及我们科学探究中一些常用方法,以及物态运动中的能量变化。
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一、做好实验,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二、冰的熔化(水的沸腾),温度不变,但要吸热,这个问题学生生活经验中不清楚的应加以明确阐述;三、通过学习还必须让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密度的意义,知道水的密度是水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记住4℃时纯水的密度值;2.学会用天平、量筒测定水的密度;3.会描述冰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学会描述冰的熔化曲线,会从冰的熔化曲线确定冰的熔点;4.正确使用酒精灯加热,学习装置器材,观察水的沸腾现象,会根据实验数据描述水的沸腾曲线,会从水的沸腾曲线中确定水的沸点;5.知道水的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变化名称及各种状态变化中的能量变化;6.会描述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建立水的密度概念,水的三态变化;量筒、天平的操作和使用;数据记录、处理和分析。
教学难点:水的密度、三态变化教法指导一、授课思路1.以实验和讲解的方法进行教学,先由学生说出水的颜色、气味、味道;定性的明确:水的体积增加,重量也增加;定量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引出水的密度。
2.从实验得出冰的熔化、水的沸腾曲线,讲解熔点、沸点、凝固点以及熔化、液化、蒸发等变化中能量的变化。
3.采用学生生活经验自我小结与教师引导比较相结合的方式教学,比较升华与凝华及地球上水的循环。
二、教学准备1.学生实验:200ml纯净水、量筒、天平、胶头滴管、100ml干烧杯2只(每四人一组)2.演示实验:–8℃冰、温度计、酒精灯、火柴、铁架台(带铁圈)、扇子、干冷金属片、大试管、石棉网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量筒的使用,胶头滴管的使用;2.了解4℃时水的体积、质量的关系,初步学会实验数据的记录、处理和分析;3.了解水的密度概念。
初中物理加水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物理加水知识点归纳总结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了解和掌握有关加水的物理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对初中物理加水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一、水的性质1. 水的分子结构:水的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符号为H2O。
2. 水的三态:在常温常压下,水可以存在三种不同的态,即固态(冰)、液态(水),气态(蒸汽)。
3. 水的密度:水的密度为1g/cm³,在4℃时密度最大。
二、水的比热容和热容量1. 比热容:水的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的水温升高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约为4.18J/g℃(近似值)。
2. 热容量:热容量是指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水的热容量比较大,因此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够缓冲环境温度的变化,保持生态平衡。
三、水的沸点和凝固点1. 沸点:水的沸点是指在标准大气压下,液体状态变为气态状态的温度,为100℃。
2. 凝固点:水的凝固点是指在标准大气压下,液体状态变为固态状态的温度,为0℃。
3. 沸腾过程:当水温达到100℃时,水会开始沸腾,此时液体内部形成气泡状的水蒸气,这些气泡状的水蒸气随着上升,破裂进入空气中,所以产生冒泡现象。
四、水和固体的热交换1. 融化过程:当固态物质(如冰块)吸收热量时,其分子活动增加,固态物质逐渐熔化为液态物质(水),这个过程称为融化。
2. 凝固过程:当液态物质(如液态水)放出热量时,其分子活动减少,液态物质逐渐凝固为固态物质(冰),这个过程称为凝固。
3. 融化和凝固温度:融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是不变的,即融化温度等于凝固温度。
五、水的蒸发和凝结1. 蒸发过程:在大气压下,水分子在液体表面不断脱离,逐渐转化为气态水蒸气的过程,称为蒸发。
2. 蒸发与温度:蒸发速度与温度、表面积、风力等因素有关。
温度越高,蒸发速度越快。
3. 凝结过程:水蒸气在气体状态下吸收热量后,分子活动减缓,逐渐由气态转变为液态,这个过程称为凝结。
小学科学水的三态

小学科学水的三态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它存在于地球的大气中、土壤中和生物体内。
水的存在形态多样,主要包括液态、固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这三种状态的转变是通过调整温度和压力来实现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讨论水的三态以及它们的性质和应用。
一、液态水液态水是我们最为熟悉的水的状态。
当温度在摄氏零度以上时,水就处于液态。
液态水具有以下特点:1. 物质形态:液态水是无色、无味和无臭的液体,它不具备固态和气态的晶体结构和分子运动特点。
2. 对温度的敏感性:液态水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
当温度升高,液态水会膨胀,占据更大的体积;而当温度降低,液态水会收缩,占据较小的体积。
3. 物理性质:液态水具有流动性和黏稠度,可以流动,而且具有一定的表面张力。
液态水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我们使用的自来水、喝的饮用水以及洗涤用水都属于液态水。
液态水还可以用于冷却中央空调和工业机器,同时也是植物生长所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固态水固态水是在温度低于零度时形成的冰。
冰是水分子在低温下聚集并形成规则的晶体结构。
固态水具有以下特点:1. 物质形态:固态水具有固体的特征,形成规则的晶格结构,分子排列有序。
冰的晶体结构使其具备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2. 密度变化:与液态水相比,固态水的密度稍大,所以冰能够浮在液态水上。
3. 融化和凝固:当温度升高时,固态水会融化成液态水,而当温度降低时,液态水会凝固成固态水。
4. 化学性质:固态水的化学性质与液态水基本相同,只是由于分子排列的不同,固态水的物理性质会有所差异。
冰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我们可以用冰块来制冷食物和饮料,冰还是冰淇淋和雪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科研实验中,冰也常被用作对其他物质的冷冻保护。
三、气态水气态水是水的气体状态,也被称为水蒸气。
当水被加热到摄氏100度时,液态水转变为气态水。
气态水具有以下特点:1. 物质形态:气态水是无色、无味和无臭的气体,与空气混合后会变得透明。
2. 分子运动:气态水分子具有较高的能量,分子间的距离较大,分子运动自由度高,呈现出混乱无序的状态。
关于水的小知识

关于水的小知识水是地球上最为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生命的基本物质之一。
它不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还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关于水的一些小知识,希望能够增加大家对水的了解。
1. 水的特性水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其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由于水分子中氧原子的电负性较大,形成了部分离子性质,使得水具有良好的溶解能力。
这也是为什么水可以溶解许多物质,成为生物体内重要的溶剂之一。
2. 水的三态水可以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下存在三种不同的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当温度低于0摄氏度时,水会凝固成为固态冰;当温度在0摄氏度到100摄氏度之间时,水处于液态;当温度超过100摄氏度时,水会变成气态水蒸气。
这种三态的转变是物质状态改变的基本过程之一。
3. 水的密度水的密度是在大多数物质中最高的,也是1克/立方厘米。
这也是为什么冰比液态水的体积要大的原因。
当水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水分子之间形成了规则的晶体结构,使得冰的密度比水要小,因此冰可以浮在水面上。
4. 水的热容量水的热容量非常大,这意味着水吸收或释放热量时,需要相对较大的能量来改变其温度。
这也是为什么水能够调节气候和保持环境稳定的原因。
海洋和湖泊中的水具有很高的热容量,可以吸收太阳能量并保持水温的稳定。
5. 水的循环水的循环是地球上水分不断转化和再生的过程。
太阳能使得地表水蒸发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在大气中升华和冷凝,形成云和雨水。
雨水降落到地面上形成河流、湖泊和地下水,最终回到大海。
这种循环过程维持着地球上的水资源平衡。
6. 水的重要性水对于生物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它是维持生物体正常功能的基本物质之一,参与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和代谢过程。
水也是植物生长和养分运输的重要媒介。
此外,水还起着调节温度、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等重要作用。
7. 水的污染与保护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水污染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还危害了生态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水的密度与三态变化教材分析水的密度、熔点、沸点、凝固点是水的重要物理性质,水的三态变化是水这一物质物理运动的一个方面。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知道水的特性和三态变化现象,以及我们科学探究中一些常用方法,以及物态运动中的能量变化。
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一、做好实验,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二、冰的熔化(水的沸腾),温度不变,但要吸热,这个问题学生生活经验中不清楚的应加以明确阐述;三、通过学习还必须让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密度的意义,知道水的密度是水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记住4℃时纯水的密度值;2.学会用天平、量筒测定水的密度;3.会描述冰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学会描述冰的熔化曲线,会从冰的熔化曲线确定冰的熔点;4.正确使用酒精灯加热,学习装置器材,观察水的沸腾现象,会根据实验数据描述水的沸腾曲线,会从水的沸腾曲线中确定水的沸点;5.知道水的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变化名称及各种状态变化中的能量变化;6.会描述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建立水的密度概念,水的三态变化;量筒、天平的操作和使用;数据记录、处理和分析。
教学难点:水的密度、三态变化教法指导一、授课思路1.以实验和讲解的方法进行教学,先由学生说出水的颜色、气味、味道;定性的明确:水的体积增加,重量也增加;定量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引出水的密度。
2.从实验得出冰的熔化、水的沸腾曲线,讲解熔点、沸点、凝固点以及熔化、液化、蒸发等变化中能量的变化。
3.采用学生生活经验自我小结与教师引导比较相结合的方式教学,比较升华与凝华及地球上水的循环。
二、教学准备1.学生实验:200ml纯净水、量筒、天平、胶头滴管、100ml干烧杯2只(每四人一组)2.演示实验:–8℃冰、温度计、酒精灯、火柴、铁架台(带铁圈)、扇子、干冷金属片、大试管、石棉网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 初步学会量筒的使用,胶头滴管的使用;2. 了解4℃时水的体积、质量的关系,初步学会实验数据的记录、处理和分析;3. 了解水的密度概念。
二、教学过程引入:水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天然物质,地球上许多地方存在水。
老师分给每个小组一杯纯净的水,请学生观察这杯水的颜色、气味、状态。
师生归纳:板书:无色、无气味、常温下是液态 学生实验:比较不同体积的水的重量:先将一定体积的水倒入烧杯中,掂一下重量,再在同一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水,掂一下重量。
得出结论:(板书)水的体积增大,质量也增加。
教师讲解:测水的质量要用天平,如何用天平测水的质量? 学生回答、总结:教师讲解:测水的体积要用量筒,如何用量筒测水的体积? 学生观察:量筒的量程、分度值 教师讲解:量筒作用、读数方法。
学生实验:测水的体积与对应的质量值并记录; 填表:空烧杯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表中数据,在下坐标图上描点:实验次数 水的体积(毫升) 烧杯与水总质量 水的质量(克)质量/体积(学生填) 1 100 2 80 3 60 4 40 5 20数据处理及分析:设问:(1)所取水的体积由大到小,相应水的质量变化规律如何?(2)如果我们把每次测量的水的质量去除以体积会发现什么问题?这个比值约等于多少?从以上实验活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讲解:任意体积水的质量和它的体积之比是一个确定的量,这一比值反映了水的一种特性。
板书:水的质量和它的体积的比叫水的密度。
复习:1.水的密度(概念):水的质量和它的体积的比叫水的密度。
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水的密度的意义,记住4℃时水的密度;2.了解水密度的单位及单位之间换算;3.能解决日常生活中有关水体积、质量、水费的简单计算。
二、教学过程引入:我们发现一定体积水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是一定值,这个关系值称为水的密度。
师生归纳:质量单位常用的有吨、千克、克体积单位常用的有米3、分米3(L )、厘米3(ml)讲解:水的密度是质量与体积比值,那么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怎样?学生完成:若1厘米3水的质量为1克,则密度值和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1米3水的质量为1吨,则密度值和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空格处的数值和单位读出来:1克/厘米3 −−→−读作1克每立方厘米1吨/米3−−→−读作1吨每立方米讲解:常用单位克/厘米3和千克/米3 师生共同完成:33310000001100013米/千克101米千克厘米1克1⨯==(也就是1吨/米3)强调:科学量中的数值与单位相连(与数学计算中的数值与单位有所区别)国际单位制中水的密度为1.0×103千克/米3 水的密度是水的一个重要物理性质讲解:4℃时水的密度为1克/厘米3的意义:表示4℃时,1厘米3水的质量为1克(设问)那么在其它温度下,水的密度是否一定等于1×103千克/米3呢?教师展示并讲解:在一大约10ml 容积的试管中盛满水,再加热观察水是否外溢?如外溢说明什么问题?师生归纳:水外溢,说明10ml 容积(体积没变)的试管内水的质量减小;或是水的体积变大。
低温度时盛水质量多,加热升温后盛水质量小。
引导学生:由于水的密度是质量与体积比值,随温度不同会有变化 请学生阅读P10资料,P11曲线师生归纳:质量相同的水,4℃时体积最小,密度最大。
(概念)1千克纯水,4℃时水的体积最小,那么,体积质量最大,也就是4℃时水的密度最大。
练习1:请学生口算填表:已知4℃时水的密度为1克/厘米3练习2:若小红同学平均每天用自来水为120升,水费为1.5元/吨,则每月(按每月30天计算)应付水费多少元?(思考:你认为此题能计算吗?为什么?) 复习:1.水的密度是水一个重要的特性;2. 水的密度为1.0×103千克/米3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杯水倒出一半后,它的质量将__________,体积将___________,密度将_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一、学习目标1. 会描述冰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学会描绘冰的熔化曲线,会从冰的熔化曲线确定冰的熔点;2. 了解水的凝固点;3. 了解冰熔化(水凝固)中的能量变化;4. 学会酒精灯的使用及加热装置组装。
二、教学过程引入:自然界中天气变化很多,如下雨、下雪,冰雹。
冰雪会熔化成水;水会结成冰。
雨、雪、冰都是水,雨是液态,冰、雪是固态,还有气态的水汽。
板书:自然界水通常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设问:冰雪在什么条件下会熔化?而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呢?水发生状态变化时有什么规律? 板书:水的三态变化、熔化和凝固。
共同讨论:冰 水 水蒸汽引出概念:固态冰雪变成液态水叫冰的熔化。
液态水变成固态冰雪叫水的凝固。
实验:观察冰的熔化过程介绍:酒精灯的使用,加热装置的组装,温度计的放置 记录:讨论:绘制熔化曲线1.实验中为什么采用缓慢加热的方法?2.熔化曲线中平行于时间轴部分表示什么含义?3.冰开始熔化时的温度是多少?4.冰熔化过程中温度温度发生变化吗?5.冰熔化开始要用酒精灯加热,如不加热还会熔化吗? 师生共同归纳:-8℃的冰吸热,温度逐渐上升,当温度达到0℃时,冰开始熔化,如不加热,冰不熔化,加热,杯中冰逐渐减少,液态水逐渐增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始终为0℃,杯中的固态冰全部变成液态水后,再吸热,水温才会上升。
板书: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此时的温度叫固体的熔点,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0℃。
讲解:冬天水结冰叫凝固。
板书: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过程叫凝固,此时温度叫液体的凝固点;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为0℃。
冰熔化过程要吸热(要用酒精灯给它加热)---------温度不变 水凝固过程要放热------------------------------------------温度不变 复习: 1.冰 水熔化、凝固过程,温度不变。
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水的凝固点都是0℃。
2.俗语:“下雪不冷融雪冷”是什么原因?水的温度降低到0℃,就一定会结冰吗?加热时间(分)温度(℃) 状态 加热时间 温度℃ 状态 0 6 1 7 2 8 3 9 510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第四课时 汽化和液化一、学习目标1.能解释汽化现象,能根据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分析实际问题2.会对比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3.记住水的沸点,学会加热装置二、教学过程演示:沾有水的棉花在黑板上擦出一块水迹学生观察思考:过一会儿水迹逐渐减小至消失,为什么? 归纳、板书:水变化:液态 气态1.汽化形式:蒸发、沸腾(板书) ⑴蒸发教师举例:①引入新课时的演示 ②敝口容器中的水过一夜时间变少,甚至干涸③夏天,雨后公路很快干了 ④湿衣服晾干归纳概念: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叫蒸发(板书)特点:(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2)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3)是缓慢的汽化现象设问:平时晾湿衣服时,你是如何做的?这与水蒸发快慢有什么联系? 学生讨论总结:归纳(板书):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表面空气流速液体表面面积液体温度学生活动:取两支温度计,观察其示数是否相同?将其中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包一块浸有水的棉花,稍过片刻,再观察两温度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然后用扇子向两支温度计同时吹风,看有什么变化? 分析:涂有水的温度计示数下降是什么原因? 结论(板书):蒸发要吸热,有致冷作用巩固练习:游泳上岸后,被风一吹觉得冷,这是为什么? 2.沸腾: 学生分组实验:思考:(1)水沸腾前,加热过程中水温如何变化?水中气泡如何变化?(2)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加热,水温如何变化?水中气泡如何变化?汽化液化(3)水沸腾后,停止加热(温度计示数不变时)水是否沸腾?归纳(板书):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沸腾特点:温度必须达到一定值(这个叫沸点)沸腾条件:一是温度要达到沸点,二是必须继续吸热水沸腾时只吸热,但温度不变(板书)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为100℃(板书)汽化:吸热比较蒸发与沸腾(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而沸腾是在一定条件下才发生(2)蒸发时液体温度下降而沸腾时液体温度不变(3)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而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4)蒸发是缓慢的而沸腾是剧烈的相同点:都要吸热,都是汽化现象3.液化学生活动:水沸腾后,在试管口放一干冷的金属片,观察金属片上有什么现象?归纳(板书):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水蒸汽变为水的过程就是液化液化过程要放热,是汽化的相反过程讨论分析:(1)用口对着玻璃,长时间呵气,看到什么?你能解释吗?(2)人们喝热开水前,先向水面吹气,为什么?(3)有风的日子,只要把浸湿的手指放在空中,就可辨别风向?如何解释?第五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升华、凝华现象,解释日常生活中升华和凝华2.了解地球上的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教学过程:1.升华和凝华展示并思考(多媒体):北方冬天树枝上的雾松和屋顶、田野里的白霜师生归纳:水蒸汽直接变成固态现象凝华(板书):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现象凝华时要放热教师讲解:北方的严冬,将湿衣服凉在室外,衣服上的水结冰,这些冰虽没熔化,衣服也会变干升华板书: 固态气态凝华汽化(吸热)液化 (放热)凝华 (放热)熔化(吸热) 气态 液态 固态升华(板书):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 升华时要吸热归纳复习:冰、水、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物质的固态、液态、气态要相互变化及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板书: 解释:练习:(1)夏天,刚拿出冰箱的汽水瓶上会“出汗”(2)冰箱中的霜是如何形成的?(3)解释:冬天,刚倒出的热水表面冒“白汽”?夏天,剥去冰棍上的包装纸后也在冒“白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