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
《陶行知教育名篇》的读书笔记(精选5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的读书笔记(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f12c666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7c.png)
《陶行知教育名篇》的读书笔记《陶行知教育名篇》的读书笔记(精选5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书笔记吧。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陶行知教育名篇》的读书笔记(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陶行知教育名篇》的读书笔记1最近又一次读了《陶行知文集》,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
通过反复体会,我深切感受到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的不足之处,开始认识到自己的确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
下面简要地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首先,用爱心去对待学生,传递给学生一份爱心。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体现了真挚的师爱。
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
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给我很大的启示:我们也要像陶先生那样,用伟大的爱心去滋润无数颗童心,培养出无数颗爱心。
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他们可能在某个方面不如别人,但在另一方面却胜人一筹。
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来判断一个学生,把“差生”视为“朽木”,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还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
即老师想到的,教师想到了,父母未想到的,教师也想到了。
教师要做学生的“亲人、朋友和导师”关心学生的每一个部分。
当然,爱里有严,爱里有教育。
陶先生为学生竭力改善生活条件时,绝不可浪费,看到学生出现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时,及时送上关怀与指导。
作为现代的教师,更应多教给孩子一点谦让、宽容、仁爱;多灌输一点理想、道德、情操;多一份理智和引导,这样学生在承受师爱的过程种找到前进的路,学会爱父母、爱他人、爱家庭、爱学校、爱祖国,心中充满爱。
《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教育读书笔记
![《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教育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a84f3632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bd.png)
《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教育读书笔记《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是一本由中国教育家陶行知所著的教育经典。
陶行知被誉为东方教育巨子,他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书旨在为教师提供一本有关教育的全面指南,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应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并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首先,本书强调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终身能力为目标。
陶行知指出,在传统教育中,学生只是被教育而缺乏自主能力和创造力。
因此,教师应该关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
其次,陶行知提出了“理念教育”的概念。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和价值观。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学生。
陶行知强调,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情感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此外,陶行知还阐述了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兴趣。
他认为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因此,教师应该创造有趣和丰富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本书还介绍了一系列的教育方法和技巧。
陶行知提倡“活动教学”,即通过组织各种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他还提出了“因材施教”,强调教学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进行。
此外,陶行知还探讨了教学中的评价和反馈问题,提出了一些有关评价和反馈的原则和方法。
总之,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对教师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他强调培养学生的终身能力,注重人格和价值观的培养,强调学生的体验和兴趣,提倡多种教学方法和技巧。
读完《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我深深意识到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能力。
《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教育读书笔记
![《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教育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982903ff5335a8103d22003.png)
《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教育读书笔记第一篇:《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读后感《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这本书中,强调了生活教育理论体系和生存教诲,《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读后感。
陶行知给生活教育下的定义是:“生存教诲是生存原有,生存所自营,生存所必须的教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存之变革,生存无时稳定,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诲的意义。
生活教育的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关键基石。
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原理之一:“生活即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诲是生存所原有,生存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以生存为中央的教诲。
……过什么生存即是受什么教诲。
”原理之二:“社会即学校”陶行知以为,“不运用社会的气力,便是无能教育;不相识社会的必要,即是盲目的教诲。
”他提倡“社会即学校”,就是要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冲破鸟笼式的学校束缚,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任其自由飞翔,把学校中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中去,读后感《《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读后感》。
原理之三:“教学做合一”根据陶行知的表明,教学做合一是生存征象之阐明,即教诲征象之阐明。
“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要领凭据做的要领,事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教。
”生存教诲教学生做人,提倡的是布衣教诲,普及教育;生活教诲把智识与操行,头脑与举动,课内与课外,做人做事与读书相联系;生活教育重在运用、发明、创造,提倡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生活教育要求把整个的社会当作学校;生活教育主张以儿童为中央,以儿童的生活为中心;生活教育提倡的是开放、发展、创造的教育……读这本书,反思本日的教诲,不难发现,尽管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理念已经有70多年的汗青,尽管我们的教育改革已经推进了那么多年,但我们真实的课堂教学离陶先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还差的很远!第二篇:读《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心得读《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心得单位:李家台学校姓名:黄生军性别:男职称:中一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巨大的教育家。
2024年《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
![2024年《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5556374a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5f.png)
上课时,我们要时刻观察学生,看哪些学生在做小动作,哪些同学说小话,哪些同学思想抛锚,哪些同学专心听讲,从而有的放矢对待他们。在讲课中及时用眼神与他们交流,眼神中流露的可以是微笑,可以是激励,可以是严厉,也可以用提问方式使他们停止不符合课堂秩序的行为,从而跟上课堂步伐,继续学习。
①平等待生,不“居高临下”。教师和学生谈心不能摆师长架子,不可厚此薄彼,而要一视同仁。我与学生谈心时常进行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才能真正了解其内心世界,从而及时准确地教育和引导他们。
②要讲知心话,不“空洞说教”,与学生谈心要讲真话、实话。每个学生都有其学习和生活的圈子,有喜、怒、哀、乐。因此,要从学习和生活地每件实实在在在的小事上去理解关心学生,与学生真心实意的融通,这样学生才易于接受,乐于接受。
首先,陶先生提出“教学合一”。
“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陶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社会即教育”,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大自然里,使它们任意飞翔。把学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里,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这样的学校才是学校,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陶先生主张远离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脱离实践的知识是虚的,不实用的。今天我们的教学提倡生活化、人文化,也正是陶老先生的理念,学习离不开生活,学习就在生活之中,学生活中的问题,已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所努力做到的。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如何教学生学。教学一方面要老师负指导的责任,另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每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教师应不断研究,才能时常找到新理,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如今,新课程倡导的也正是这种教育理念。
2023年《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15篇
![2023年《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4324f46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f5.png)
2023年《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15篇《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1作为一名教师,我多次阅读《陶行知文集》这本书,每读一次,都会有新的体会和感受,在简简单单的字里行间中,我看到了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教育的解读和感悟。
其一: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所以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渊博的知识、学识,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不仅要有一桶水,还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
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我们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展自己的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在教学中要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创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认真学习,努力钻研,积极探索,一点一滴地积累知识与经验,循序渐进地提高自己,做一名合格的老师。
当然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任务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人生学习榜样。
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教师好比海上的灯塔,百花园中的园丁,人生道路上引人向上的人梯。
教师,永远是一种崇高的职业。
作为教师,既然已经站上了人民教师的这个讲台上,就要热爱教师职业,尊重自己的职业,真正做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其二: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告诉我们教育的初心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而不是单纯性的知识性的教育。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教育,从微不足道的小事说起,一片树叶、一条小溪、一束阳光、都是拿来做学问的的依据。
处处依据实情,依据大自然和独个人物某个年龄段所特有的现象与特质来给我们读者举一反三,从而达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如果我们平时在教学中都能使用上像陶先生的生动活泼的举例,那么我们的课堂就会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氛围也会生动有趣许多,这便在无形中使生活成为教育。
小学教师教育名著读书笔记范文5篇
![小学教师教育名著读书笔记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3a5cfca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55.png)
小学教师教育名著读书笔记范文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合同协议、学习总结、生活总结、工作总结、企划书、教案大全、演讲稿、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e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information,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 learning summary, life summary, work summary, plan, teaching plan, speech, composition, work plan, other information, etc.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小学教师教育名著读书笔记范文5篇大家能够在读完一本书后用心起草一篇读书笔记,撰写一篇读书笔记可以加深人们对书上理论的领会。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精选3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c1e1f4ca8114431b90dd86c.png)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精选3篇)《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那么如何写读书笔记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整理的《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1读了先生《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一本书,读书中我深深感受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是多么的匮乏,的确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了。
再联系二十年来的教学实践,收获良多。
一、“立德树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强调了“德”的重要性。
陶先生也非常强调“德”的重要性。
从陶先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教师的殷切期望。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这是陶先生众多名言中流传最广的两句。
陶先生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作为教师,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陶先生的“每天四问”为人们提供了进德修业的参考,当作一面镜子,时刻对照自己,必然可以见出每一个人身体健康上有着大的进步,学问上有着大的进步,工作效能上有着大的进步,道德品格上有着大的进步,显出水到渠成的进步。
作为教师,教书育人,以德为首。
师德的好坏影响学生的发展。
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生活态度、一言一行,一笑一颦等都必然会影响到学生。
一个教师的师德决定着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思想教育、政治方向和教师在教书育人中所起作用的大小。
因此,教师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务必充分认识到立德树人的重要性、时代性、思想性和高尚性。
二、“处处有教育”教育不单指课堂上,更不能局限于班主任的班会课上。
教育应是全方位的,处处有教育。
陶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
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学生教育专著读书笔记五篇
![学生教育专著读书笔记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38bf197f51e79b89690226aa.png)
学生教育专著读书笔记范文一最近,读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读这本书,反思今天的教育,不难发现,尽管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理念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尽管我们的教育改革已经推进了那么多年,但我们真实的课堂教学还是那样像陶先生所描述的“传统教育”,离他倡导的“生活教育”还差的很远!首先,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十六年的教育下来,等于一个吸了烟的虫;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面黄肌瘦,弱不禁风,再加上要经过那些月考、学期考、毕业考、会考、升学考等考试,到了一个大学毕业出来,足也瘫了,手也瘫了,脑子也用坏了,身体的健康也没有了。
大学毕业就进棺材,这叫做读书死,生活教育不教学生自己吃自己,而教学生做人。
生活教育反对杀人的种种考试,教人读活书、活读书。
由此,作为一名教师要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就要时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不断进取,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
”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周围时刻充满着变化。
一个有强烈使命感的人,应有一种危机感。
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被社会所淘汰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心怀进取心,下苦功夫学。
正如陶先生说的那样:“学习,学习,学习,学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们要虚心的跟一切人学,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小孩学,跟朋友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要学的专,也要学的博。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永远牢记陶先生的教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学生教育专著读书笔记范文二作为一名教师,我一向在为做一个称职的、优秀的教师而不懈地努力着,自认为只要成绩提高上去了,班级管理好了就是称职的教师、优秀的教师。
而拜读了《教学勇气》一书后,我的心震撼了,好象黑暗中摸索的行人看到了指路的明灯;我的心豁然开朗,一些沉睡的教育琐事突然之间苏醒,以前和此刻的一些困惑也能在那里找到共鸣,因为《教学勇气》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审视到了最最真实的“教师心灵”。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笔记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b75c34f2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26.png)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笔记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笔记如何写了哦。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书笔记头疼,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笔记篇1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
按照他的思想,生活即教育就是说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其次,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
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
只有在生活中,我们的教育才具有鲜明性,脱离了实际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说教。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进棺材才算毕业。
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
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笔记篇2最近,我学习了陶行知教育名著,通过学习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名篇论著,让我受益匪浅.一、教师把课设计得紧凑合理。
学困生一直是任课老师很头疼的问题,通过学习陶先生的教育名著,我觉得:有些学习困难学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很多,却往往事倍功半,这是受到了不当的学习方法或不良的学习习惯的影响。
《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读书笔记
![《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df0cc60128ea81c759f57859.png)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一生致力于改变中国教育落后的现状,他放弃优厚的待遇,选择了关切底层人民群众的教育。
《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这本书重点阐释了陶行知先生对与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全书无不洋溢着先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信仰”一词,是这本书留给我的深刻印象。
“生活即教育”是先生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
教育的根本动力就是生活,而教育又可以改造生活。
想做好教育,就要成为一个尊重生活,有坚定信仰的人。
教育改革的大潮下,出现了个别教师追名逐利,好高骛远的现象。
一名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一身清净,一心育人。
名利诱惑在前时,要提醒自己不忘初心。
为人师者的幸福,不应该是金钱满贯,声名在外,而应该是“此生教诲学子无数,老来只盼桃李满园”的高尚品德。
如果只是将教师这个职业当做谋生的手段,想“混一口饭吃”,想“安逸稳定过一生”,这种心态注定在教育事业中失败无疑。
倘若我们每个人都像陶行知一样,用长远的眼光看待教育,将它当做一件光荣且伟大的事情,以一颗热血沸腾的心将知识灌溉学生心田,我们的教育未来将是何等光明璀璨。
那些经过老师感化变得聪明好学的孩子,那些在老师影响下终生为人善良的孩子……育人者一生最自豪的事情,就是自己的悉心关照,呵护了无数人的成长,造就了他们的正直与善良。
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陶行知教育文集的教师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
![陶行知教育文集的教师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4cbf1c3e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71.png)
陶行知教育文集的教师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陶行知教育文集的教师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
千万不能认为读书笔记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陶行知教育文集的教师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陶行知教育文集的教师读书笔记1暑假期间我读了《陶行知名篇》这个书感触很深陶行知提出的教育学生既强调了教育的现实功能又关注了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人。
"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之一只要学生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不要做那种虚假的不切实际的人。
不希望学生进入学校就好象进入了一个舞台把自己伪造成一个老师喜欢的孩子。
没有错误没有缺点就好象在舞台上表演的演员只会背台词不能抒发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
可想而知这样的学生出来思想束缚没有创造性怎能为人类造福呢!陶行知说教育生活即"做合一"也就是说教学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要"知行合一"。
的确这样做才能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做一个社会有用的人。
可是如今孩子个个是家里的宠子是家长的掌上明珠家长误认为只要我的孩子一心读好圣贤书就什么都强。
比如我班一年级学生放学后要求值日生留下来扫地就有年轻家长觉得不可思议认为在学校来只读书识字接受知识才是教育让他的孩子放学后扫地就想不通了。
因此导致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什么家务活理书包理自己的房间一切生活都有家长代替包办。
久而久之使孩子逐渐养成了懒的习惯失去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意识劳动观念单薄助人为乐的思想缺乏。
如我女儿原先单位的同事他们去西藏旅游他姓韩在旅途中大包小包全是父亲一个人背18岁的儿子两手空空不知道帮父亲分担一下更不知道帮助别人。
后来是他老爸叫了他快帮叶阿姨拎一包才知道去帮助别人。
你说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存在问题还有的孩子只会读书不会做事如去年我和同学聚会我的同学讲到了他的朋友有个儿子就喜欢读书大学毕业了让他参加工作他说:"工作太怕了我还是继续读研究生吧!"家长问他为什么儿子回答:"怎么与别人说话交流这个人际工作太难了还是读书好读书只有我一个人。
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随笔6篇
![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随笔6篇](https://img.taocdn.com/s3/m/eccd8df2ccbff121dc368347.png)
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随笔6篇读一本好书,如沐春风,能给人带来非同一般的感觉。
以下是整理的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随笔,供您阅读,参考。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随笔1读了《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一书,深深被陶行知先生的求真、创新的教育思想所惊叹。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经过八十多年的考验,在今天看来仍然是先进的、具有生命力的。
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教师没有爱就不能教育学生。
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
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
没有对学生的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
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
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
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难童,他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
”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
当然,爱不是放纵,爱里有严,爱里有教育,陶行知为学生竭力改善生活条件时,又嘱之以俭朴为美德,绝不可浪费,特别是看到学生出现了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时,就及时送上关怀与指导,这样学生在承受师爱的过程中找到前进的路。
作为现代的教师更应如此。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
民主的教师必须要有虚心、宽容、与学生同甘共、跟民众学习、跟小孩子学习、肃清形式和先生架子、师生的严格界限等。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地位是平等的,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宽容对待学生。
教师应尊重学生,重视在课堂中创设民主、和谐的情境,使师生达到情感交融,对每个学生都充满了爱,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
关于《陶行知教育名篇》教师读后感三篇
![关于《陶行知教育名篇》教师读后感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94fea811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41.png)
关于《陶行知教育名篇》老师三篇《陶行知教育名篇》老师1闲暇我有幸拜读了《陶行知教育文集》,他的很多教育思想、理念对我们今天的教学有很大启发。
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是那么的贫泛,感受到自己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积累。
记得有这样一那么漫画。
一幅图:学校开学了,学生带着长方形,正方形,六边形等等各种形状的脑袋进入学校。
另一幅图:他们毕业后,一个个带着圆形的脑袋从学校走出来。
这个漫画是对传统的应试教育极大的挖苦--把学生当作被动承受知识的容器,陶爷爷形象的把传统教育比喻为吃人的教育。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让我感受到了在教育教学中让学生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让学生读死书,让他们以考试分数为目的,以分数来分学生的好坏。
例如老师以传受知识为已任,学生以承受知识,应付考试为追求的目的。
生活教育他那么教人做人,他要教人生活。
安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他第一就注重安康,他反对杀人的各种考试。
这是我们如今所追求的教育,新课标中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活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自主。
他倡导"动手理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现代学习方式,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开展的多么的重要。
现代的教育必须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的上获得和蔼开展。
"教得法子必须根据学得法子",学生怎样学就怎样教。
这里所指的实际出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学生的知识程度和承受程度;二是指合适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各人的文化程度、道德修养、天赋才能和各年龄段的心理程度各不一样,老师必须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
补偏救弊。
长善救失,这是素质教育的的根本要求。
陶行知指出:"怎样学学就怎样教,学得多也就教得快。
学得少就教得少,学得快就教得快,学得慢就教得慢。
"由此得知,陶行知把教和学的关系翻过来,不是传统的老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而是学生的学决定老师的教;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承受才能来确定;教学过程不取决于老师的主观意图和外界加的压力,而应该取决于学生的快慢程度。
读书笔记《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
![读书笔记《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https://img.taocdn.com/s3/m/3632263dc77da26924c5b07d.png)
读书笔记《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意识到所进行的教育探索,有不少地方是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相吻合的。
从本学期开始,我们明确提出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践行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理念”。
要践行这一教育理念,首先要对这一理念有正确地认识,不能“挂羊头卖狗肉”,这就要求我认真研读有关陶行知的教育理论。
《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就是我选择研读的第一本书。
1.生活教育理论体系生活教育的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
他给生活教育下的定义是:“生活教育是生活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到处是生活,到处是教育。
这是一个由生活教育的目的、原理、原则和基本途径构成的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具体表现为一个目的、三大原理,七条原则,七项措施。
1)生活教育的目的:生活教育是“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的提高、进步而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大众为生活解放而办的教育”。
2)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原理之一:“生活即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
……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
”其主要精神有:第一,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是满足人生需要,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服务的。
第二,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第三,教育的意义是生活的变化,因而生活教育的内容是伴随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发展的。
第四,生活教育是一种终身的与人生相始终的教育。
原理之二:“社会即学校”陶行知认为,“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要,便是盲目的教育。
”他指出,传统教育在“学校与社会中间造了一道高墙”,学校好比是一个“大鸟笼”。
提倡“社会即学校”,就是要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冲破鸟笼式的学校束缚,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任其自由翱翔,把学校中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中去。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f7a2bc2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77.png)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曾有人说:“一个没有读过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国做教师呢?”今天拜读了陶公的教育名篇,激发了本人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与实践的更大的热情,现把所读、所想、所悟记录下来。
陶行知,毛泽东赞扬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宋庆龄赞颂他是“万师表。
”他在1943年,创办了《生活教育》周刊。
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在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了“教学做合一”教学理论的提出,在宏观上阐明怎样教,怎样做,怎样学,教、学、做、应交互运用合三为一,本文所要阐述的是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下,如何实施启发式教学,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与当代的教学思想相融合,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发展教育途径提供有利的依据。
陶行知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做是中心,在做上教,在教上学,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的方法。
他说:“是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做,教而不做,不能算教,学而不做,,不能算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他以为,做是教学的中心,任何事情脱离了实际不去操作实践,也就失去了学习的真正意义。
这种理论的提出,在宏观上给我们指出了教育发展的道路,明确了才是教学的根本,也是唯一的出发点。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提出了把教学当做一件事,在总体方面提出了怎样教、怎样学、怎样做,提出了总的教学方向,却没有提出在什么时机,什么状态下去教去做去学。
陶行知之所以能够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与其他长期和研究及教育是不可分割的。
陶行知先生一生受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影响很大。
约翰〃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与教育家、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实用主义教育的创始人,美国人也称他为:“创立美国教育学的重要人物。
”杜威在自己的教育理论中,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多方面描述了教育本质问题。
他关于教育本质的论点,基本上用三句来概括,这就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改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笔记《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
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读书笔记《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
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意识到所进行的教育探索,有不少地方是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相吻合的。
从本学期开始,我们明确提出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践行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理念”。
要践行这一教育理念,首先要对这一理念有正确地认识,不能“挂羊头卖狗肉”,这就要求我认真研读有关陶行知的教育理论。
《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就是我选择研读的第一本书。
1.生活教育理论体系
生活教育的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
他给生活教育下的定义是:“生活教育是生活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到处是生活,到处是教育。
这是一个由生活教育的目的、原理、原则和基本途径构成的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具体表现为一个目的、三大原理,七条原则,七项措施。
1)生活教育的目的:
生活教育是“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的提高、进步而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大众为生活解放而办的教育”。
2)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
原理之一:“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
……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
”其主要精神有:第一,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是满足人生需要,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服务的。
第二,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第三,教育的意义是生活的变化,因而生活教育的内容是伴随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发展的。
第四,生活教育是一种终身的与人生相始终的教育。
原理之二:“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认为,“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要,便是盲目的教育。
”他指出,传统教育在“学校与社会中间造了一道高墙”,学校好比是一个“大鸟笼”。
提倡“社会即学校”,就是要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冲破鸟笼式的学校束缚,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任其自由翱翔,把学校中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中去。
原理之三:“教学做合一”
按照陶行知的解释,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
“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又是一种生活之三个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
”“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教。
”陶行知对教学做合一的效用作了归纳阐释:要想营利人类全体的经验必须教学做合
一方为最有效力;生活教育就是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不但不忽视精神上的自动,而且因为有了在劳力上劳心,脚踏实地的“做”为它的中心,精神便随“做”而愈加奋发。
3)生活教育七大原则:
陶行知在《生活教育之物质》一文中提出:生活有六大特质,即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
结合其他教育名篇,可以确定生活教育的七大原则,即:实践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前进性原则;全民性原则;终生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全面性原则。
4)生活教育七项措施:
第一,要改造城乡教育,以培养学生“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活本领;
第二,要普及全民教育,以达到个个识字,人人明理;
第三,要普及科学教育,推广现代科学技术;
第四,要改革旧的传统教育内容和方法,“教人发明生活工具,创造生活用具,运用生活工具”;
第五,创办新型的试验学校,探索教育改革新路子;
第六,要培养一大批立志改造社会,改造乡村的新型教师队伍,他们是一批“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是一批“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爱满天下”,“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人;
第七,创造适合国情,适合生活需要的大教育体系,使社会与学校打成一片,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打成一片。
2.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的区别
陶先生在《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有什么区别》一文中,非常精辟地对两者进行了比较。
1)传统教育是吃人的教育
首先,它教学生吃自己。
传统教育教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它消灭学生的生活力、创造力;它不教学生动手、用脑。
在课堂里,不许提问;好一点的,在课堂里允许提问了,但不许学生到大社会里、大自然里去活动。
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十六年的教育下来,等于一个吸了烟的虫;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面黄肌瘦,弱不禁风,在加上要经过那些月考、学期考、毕业考、会考、升学考等考试,到了一个大学毕业出来,足也瘫了,手也瘫了,脑子也用坏了,身体的健康也没有了。
大学毕业就进棺材,这叫做读书死,也就是教学生自己吃自己。
其次,教学生吃别人。
传统教育教人劳心而不劳力,它不教劳力者劳心。
更明白一点,就是教人升官发财,发谁的财呢?就是发农民工人的财。
因为只有工人才是最大多数的生产者,他们吃农民、工人的血汗,生产品使农民、工人自己不够吃,就叫做吃人的教育。
2)生活教育与传统教育完全相反
首先,生活教育不教学生自己吃自己,而教学生做人。
生活教育反对杀人的种种考试,教人读活书、活读书。
其次,生活教育也不教学生吃人,不教人升官发财。
生活教育只教中国的民众起来做自己的主人,做人中人。
在其他教育篇章中,也不时可以看到陶先生关于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的比较。
比如说:
传统教育注重的是人才教育,而生活教育提倡的却是平民教育,普及教育;
传统教育把教育和训育分离开,生活教育却把智识与品行,思想与行为,课内与课外,做人做事与读书相联系;
传统教育以文化为中心,偏重传授文化知识,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而生活教育重在运用、发明、创造,提倡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
传统教育使学校与社会脱节,生活教育则要求把整个的社会当作学校;
传统教育只讲“天理”与“礼教”不讲“人欲”和“自由”,而生活教育却追求“天理”与“人欲”“打成一片”;
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而生活教育却主张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的生活为中心;
传统教育坚持的维持性教育,而生活教育提倡的却是开放、发展、创造的教育……
读这本书,反思今天的教育,不难发现,尽管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理念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尽管我们的教育改革已经推进了那么多年,但我们真实的课堂教学还是那样像陶先生所描述的“传统教育”,离他倡导的“生活教育”还差的很远!
利用假期时间,根据个人的教学情况和面临的实际问题,拜读了《优秀是教育出来的》以及《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等学术作品。
读完之后顿觉收益匪浅,在这些书中,作者力图将学生如何学习以及教师如何有效地教导学生、管理课堂的方法和信息提供给教育工作者,使我们能更易于把握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学发展趋势,有效地形成和学生的互动,共同成长。
在研读《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一书时,作者多次强调了学生的优秀是教育出来的,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天赋和可塑性,只要让他们置身于教育的氛围中,只要让他们感觉到是被需要、被爱的,即使是问题学生也能培养好的修养”。
在这本书中,作者可谓是站在教师的角度,推心置腹的和我们在讨论一个个教学管理中常会遇到的问题,细致地帮助每一位阅读者从问题入手剖析平时
的管理。
一遍通读,仿佛也在经历着一次重新认识自己、审视自己的过程。
试问自己的工作中有没有在匆忙的工作中停下来看一看自己,看一看你为工作的付出是不是有效的教育手段…在阅读中,发现原来在面对同样问题时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解决方法,开拓了新的思路,使原来觉得无从下手解决的问题处理起来也有章可循。
不仅如此,书中所提供的55个细节从微处入手,却是处处切中要害,就像是为我们的教师管理提供了工作指南,如良好的学习习惯、社交礼仪、社会公德等方面的细节,将这些教育的细微之处罗列出清单,提醒我们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注意自己怎样以身作则,帮助我们在孩子的德育中一一落实。
实际上,我们在教育的课堂管理中,更加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偶发事件,教师如何处理这些事件,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直接影响到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一书特色鲜明,描述了如何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规律,帮助教师整合各种经验,在课堂上做出明智的教育决策,成为优秀的教育者。
作者提出身处教育改革浪潮中的教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有意识的教学”,需要对教育心理学原理有更清醒,透彻的认识,明智地运用于实践,改善教学。
大量案例的分析深入浅出,倡导教师在大多数时候应当着眼于学生个体本身的差异,试图从学生自身寻找教育的切入点,尤其是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
特别是作者对特殊学生群体的深入研究,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领会到,只有帮助营造适宜于特殊学生的教育环境,才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一书通读,“用爱团结集体,用策略组织课堂”的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从中收益非浅。
教师通过广泛的阅读,拓宽专业知识,获得深厚的学识和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有助于充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有助于教师用更广阔的视野来思考和实践新课程,用更为厚实的文化底蕴来支撑教育教学,用更完善的人格魅力去熏陶和感染下一代。
古语说得好:“腹有诗书气自华”。
教师只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知识人”,才能领略到“教育者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