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系列调研报告之江阴
图片记录华西村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迁史
图片记录华西村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迁史2008-11-14 10:11:41来源: 新华网华西村原来的面积是0.96平方公里,刚好是国土面积的千万分之一。
在这块土地上,“老书记”吴仁宝苦心经营数十年,造就了一个极具标杆意义的农民乐土——“天下第一村”,吴仁宝本人也藉此成为众人眼中的不老传奇。
如果说当代中国自1978年以来的巨变是一个尚在延续的“大故事”,那么江苏省江阴市的华西村就是其间人们不得不翻看的篇章。
在这个篇章里,它有着足够精彩的曲折和悬念。
一方面,人们艳羡并诧异这个苏南小村庄所取得的非凡经济成就;另一方面,人们更费解于数十年潮起潮落风云变幻中,华西村何以能屹立潮头“红旗”不倒。
这是华西村昔日仅有的一家小商店(1969年5月摄)。
新华社发(陈宝金摄)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改革开放30年来,实现了发展、美丽、幸福“三大变”,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村庄,发展成农工商并举、年营业收入达450亿元,户户住别墅,家家有汽车,人均存款超过百万元的“天下第一村”。
目前,大华西村面积达35平方公里、村民3.5万人。
这个眼前富饶美丽的村庄在60年代建村时,面积只有0.96平方公里、人口667人,集体积累1764元,人均分配只有53元。
这组反映华西村历史的照片,再现了这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当时生产、生活的情景,纪录了华西人几十年来艰苦创业,由穷变富、由弱变强的历程。
改革开放30年:在美丽的华西村做幸福的华西人一名女工在华西精毛纺厂工作(10月28日摄)。
华西精毛纺厂现有员工1800余名,形成了年产中高档精纺呢绒8000多个品种的生产能力。
新华社记者王颂摄村民们来自不同地方,但都扎根在了这一片土地——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
这个在1961年只有667人的小村庄,通过组合周边村庄,引进外来人才,今天已发展成为拥有 3.5万村民的“大华西”。
村民们在华西的钢材、纺织、生态农业、旅游业等多种产业中各尽其能,用各自的劳动实现了村集体的共同致富。
改革开放30年来家乡具体变化的社会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30年来家乡具体变化的社会调研报告摘要:在暑假时间里,我在8月4日至8月10日,通过和村里老人面谈以及和村里干部座谈的形式,充分了解了改革30年以来,我的家乡所发生的巨大的变化,同时发现了伴随着家乡的迅速发展,一些问题例如家乡环境污染问题和孩童管教问题逐渐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在和村干部认真讨论,以及网上查阅相关了资料后,为了更好实现家乡的可持续发展,我向村干部建议了针对这些问题,作为家乡人的我们所应该有的态度以及所应该采取的行动。
通过这次的社会调研,我不仅仅增进了对自己家乡的认识,还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自己,学到了很多在学校里所学不到的东西。
关键词:改革开放家乡变化问题建议8月4日至8月10日,在这一个星期里我从村里老一辈人的口中了解到了瑶琼村近30年的变化。
瑶琼村位于晋江市磁灶镇,它随着晋江这个城市的快速发展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磁灶镇现在正在力图打造一个大规模的生产加工基地,而在这里面有着瑶琼村很大的功劳,是瑶琼村淳朴的村民用自己的辛勤劳动造就了这个伟大的成绩。
在这7天里,我拜访了村中老一辈的人,在他们眼中,瑶琼村的变化是巨大的。
以前,村里没有水泥路,至多就只有柏油路,而且非常的少见,但现在水泥路随处可见。
在30年前,全家能够吃饱是非常困难的,但现在吃饱已经是最基本的事情,而且还能够买一点别的东西来丰富自己的生活。
以前,在瑶琼村中基本没有工厂的存在,每个人都是以务农为主,但现在瑶琼村的工厂到处可见。
这表明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中的人都开始了自己的小事业,虽然工厂不算大,但这让村中人民的生活更加丰富。
每个人都为了自己的事业去奋斗。
我也拜访了瑶琼村的领导干部,他们也认为瑶琼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介绍瑶琼村的一些情况,让我更了解自己的家乡。
虽然家乡的变化让我对家乡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但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环境污染问题,家庭教育问题等等,对此我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具体情况如下:一、调查目的:了解家乡30年来改革开放的变化和由此产生的一些问题。
关于赴江阴学习考察的分析报告
关于赴江阴学习考察的报告————————————————————————————————作者:————————————————————————————————日期:2关于赴江阴学习考察的报告按照市政府统一安排,5月13日至17日,区委常委、副区长李家玉带领区经贸局、区国土资源分局、部分镇办和重点企业负责人一行15人,赴江苏省江阴市重点就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
期间,考察组听取了江阴市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经验、经济强镇——华士镇工作经验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介绍,并进行了互动交流,实地参观了经济强村——周庄镇三房巷村工业园区及农民新村、天下第一村——华西村、中国500强企业阳光集团、海澜集团、全国农村康居示范工程——新桥镇新桥花园等现场教学点。
17日晚,考察组召开了学习考察座谈会,结合这次学习考察,大家谈体会、找差距、议发展,普遍认为江阴市思想解放程度高、办法措施多、落实力度大,确实做到了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许多方面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通过学习考察,考察组进一步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一、江阴市发展的主要特点江阴属长江三角洲的苏南地区,总面积988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19.45万,其中城区面积51平方公里,人口45万。
全市下辖16个镇,302个行政村,外来人口约60万。
2006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80亿元,财政总收入140亿元,工业销售收入2953亿元,实现工业利税24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02元,农村人均纯收入9411元,2006年末,全市城乡人均储蓄存款28423元。
概括起来,江阴市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一)快——发展速度快。
江阴原来经济并不发达,人民并不富裕。
1978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343元,江阴340元,全国农村人均收入134元,江阴125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江阴经济迅速发展,工业销售收入70年代10年增加10个亿,80年代10年增加100个亿,90年代每年增加80个亿,进入21世纪每年增加300-500个亿。
江阴各个镇发展情况汇报
江阴各个镇发展情况汇报近年来,江阴各个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下面,我将对江阴各个镇的发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澄西镇。
澄西镇位于江阴市东南部,是江阴市的重要农业基地。
近年来,澄西镇加大了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广了高效农业生产技术,农业产值不断增加。
同时,镇政府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休闲,为当地农民增加了额外收入。
其次,我们来看看周庄镇。
周庄镇地处江阴市中部,是江阴市的工业重镇。
近年来,周庄镇紧紧围绕“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发展方向,大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同时,镇政府还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力度,推动工业与环保协调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接着,让我们关注一下新桥镇。
新桥镇地处江阴市西北部,是江阴市的商贸物流中心。
近年来,新桥镇紧紧围绕“商贸兴镇、物流强镇”发展目标,加大了对商贸物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了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同时,镇政府还加强了对市场监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商业环境,提升了镇域经济的竞争力。
最后,让我们来关注一下华士镇。
华士镇地处江阴市东北部,是江阴市的特色小镇。
近年来,华士镇以传统手工艺为特色,大力发展了手工艺品制作和旅游业。
镇政府积极扶持手工艺品生产企业,推动了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创新。
同时,镇政府还加大了对乡村旅游业的扶持力度,打造了一批特色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综上所述,江阴各个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希望各个镇能继续发扬成绩,不断探索创新,为江阴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江阴发展民营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在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航道里 ,江阴属下 的一艘 市场分 工 日益细化、 高度专业化 的大背景下 , 多元化投资 艘资 产在几 亿 、 十几亿 、 几十亿 的“ 企业 航母 ” 正开 足马 的风险不 断增大。现在江阴很多企业家 已经意识到这一 力, 乘风破浪全速前进 , 撑起江 阴经济高速持续健康发 点 ,由原来的盲 目地多元化投资逐步转变为理性的多元 支 展 。十 几年来江 阴民营经 济“ 异军突起 ” 与岁月争分夺 化投资。 , 例如 , 阴利港镇有一家私营化工企业主要 以生 江
心竞争 力 , 自己最擅 长的 , 做 把企业最核心 的部分做 好 、 7 8 , 4 件 占专利 申请总量的比重达到 1%。正是依靠 自主 4 做优 、 做强。例如 , 江阴双良集团 , 当时为了扩大规模 , 没 创新和科技进步 ,江 阴成为了全 国乡镇企业 的重要发 源
有经过科学论 证和充分 的市场调研 就上 了许多新项 目, 地 , 并一直领跑县域经济的发展 ; 正是依靠 自主创新和科 这不但没有给企业 增加利润 ,反而带来 了不少负担 。最 技进步 ,江 阴铸就了由 3 2家上市公 司组成 的江 阴板块 ,
终 , 良集 团只有忍痛割爱放 弃新项 目, 双 把重点 、 心放 形成了独特 的江阴现象 ; 重 正是依靠 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 , 在优势项 目上 , 做好 中央空调 , 今天江阴双 良集团成为 了 江 阴成为全 国改革开放 3 年来 l 个 典型地 区之一 , 0 8 江 亚洲最大 的中央空调生产基地。 阴成为了科学发展观 的先行者。江阴的民营企业成功地
江 阴现象吸引着人们 的眼球 ,在外地人眼里江阴似 “ 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通过分散投资来降低 投 乎 富得 流油 , 时间江 阴逐渐 显山露 水 、 一 声名远播 , 江阴 资风险。然而实践证 明, 种多元化的投资 , 这 不但降低 了
农村变化心得体会
篇一:关于农村改革的心得体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学习心得姓名:周婷学号:a08110171院系:经济管理学院班级:国贸1101班任课教师:李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二零一三年四月关于农村改革的心得体会从大二上学期开始我们便开始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而今大二的下学期也即将翻过篇章。
通过这一年的学习,我对很多原来并不怎么了解的关于中国的历史进程、改革开放以及如何更好更快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等问题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这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学习。
上周老师在讲解社会主义改革这一章的课堂上给我们放了一个关于“中国第一村”华西村的改革之路的纪录片,看得几乎让我们所有的同学都被华西村那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惊叹。
改革开放30年来,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实现了发展、美丽、幸福“三大变”,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村庄,发展成农工商并举、年营业收入达450亿元,户户住别墅,家家有汽车,人均存款超过百万元的“天下第一村”。
而分析华西村改革的成功原因,除了它的社会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以及它有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的好带头人吴仁宝外,我想它成功的基础还是在于我国在1976年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吧。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变化,我想每一个人都会发出“改革开放真真切切地改变了广大农村过去的旧面貌,为农村的建设带来了历史性的指导意义。
”的感慨。
尤其对于广大的老百姓来说,如果没有三十多年前的改革开放,他们的生活一定不会有“芝麻开花——节节高”的提高。
记得小时候在听爷爷讲他们以前的生活时,经常会被爷爷的话所震惊,因为爷爷总是说他们那个时候经常穷得没饭吃,有时有野菜吃就很不错了,那时候好多人都是被饿死的,住的基本也全是草房子或是泥屋子?而自从国家实行了改革开放以来,家里似乎就在不知不觉中奏起了一只欢快的“变奏曲”,家里的那个泥屋子在改革开放后不久就被推翻,变成了用水泥砌成的砖瓦房,每天爷爷和奶奶在生产队里干活,爸爸和姑姑放学回来就做好饭,偶尔还有肉丰富大家的菜肴,温饱问题基本已经不用担忧,后来家里还添置了一台黑白的电视机,而“变奏曲”依然在欢快地演奏着?到了我这一代,日子就更幸福了,黑白电视机在彩电的出现下不得不退出,冰箱、洗衣机也都紧跟彩电其后登上生活的舞台,初三那年,我们一家又从原来的砖瓦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
考察江阴调研报告
考察江阴调研报告江阴调研报告一、引言江阴市位于中国江苏省南部,地处太湖之滨,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要的商业港口和交通枢纽。
本次调研旨在探索江阴市的经济发展以及旅游资源等方面的情况,以便进一步了解和推动该地区的发展。
二、经济状况江阴市是中国东南地区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
近年来,随着江阴市的工业化进程加速,该市的GDP迅速增长。
目前,江阴市的经济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尤其是纺织、电子和机械制造等行业占据着重要地位。
此外,江阴市也是全国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吸引了大量的金融机构和企业。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江阴市的产业结构仍然较为单一,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还有待加强,同时也存在着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挑战。
三、旅游资源江阴市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江阴古运河景区。
这里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此外,江阴市还有许多其他的旅游景点,如瘦西湖、美崇山等,这些景点各具特色,可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然而,我们也发现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例如一些景点的设施和服务还不够完善,旅游产业的综合配套服务有待进一步强化。
四、城市规划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江阴市政府正在大力推进城市规划的工作。
目前,江阴市正计划建设多个新的城市区域,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
作为旅游城市,江阴也将加大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提升旅游品质和服务体验。
此外,江阴市政府还注重保护环境,努力构建绿色、低碳的城市模式。
我们认为这些城市规划举措对于江阴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五、投资机会基于我们对江阴市的调研和了解,我们认为该地区具有丰富的投资机会。
首先,江阴市的制造业发展迅速,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
因此,在相关领域进行投资是非常有前景的。
其次,江阴市的旅游业也具有潜力,对于景点的开发和旅游设施的建设均有投资空间。
此外,由于江阴市正在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相关的科技创新和研发项目也是投资的好选择。
看无锡改革开放30年无锡经济发展无锡历史悠久,是吴文化的发源地
看无锡改革开放30年无锡经济发展无锡历史悠久,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民族民工业的发源地,也是当代乡镇工业的发源地,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区域性交通枢纽和著名旅游胜地,是长江三角洲的特大城市之一。
改革开发30年来,和其他城市一样,无锡的经济发展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跨越式发展:一、无锡市的基本经济状况改革开放以来,无锡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至2007年底,全市GDP3585亿,在全大中城市中排列第九位,人均GDP9800美元。
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第六位。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07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0万元。
参照联合国粮农组织标准,无锡市民的生活水平总体已由小康向富裕迈进。
当前,全市人民正在实施富民强市战略,到201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二、无锡市的工业概况及乡镇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无锡市的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效益继续提高。
改革开发以来,无锡是中国乡镇工业的发源地,乡镇工业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对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现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历史的贡献。
同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也加速农村工业化建设步伐。
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无锡出现了一批上市公司,通过融资渠道为本地区经济发展解决了资金来源。
个体私营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革开放以来,无锡的私营个体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实力迅速壮大。
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农村城镇化进程农业结构调整有突破,粮经比例为5:5。
通过科技兴农、科技兴牧、科技兴菜、建设农业示范园,增强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吸引三资发展龙头企业,建立特色化、优质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基本形成了以青梅、板栗、银杏及优质茶叶、笋用林为主的林特产业;以生猪、奶牛、肉鸭为主的优质畜禽产业;以中华绒螯蟹、甲鱼、青虾为主的特种水产业;以设施栽培为主的精细蔬菜产业等为五大主导产业。
江苏省江阴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江苏省江阴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2014级文化产业管理223号潘越【内容摘要】:本文对江阴市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进行分析,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江阴;旅游;开发;保护旅游业广泛涉及娱乐、文化、商贸等产业,成为一种综合性的经济状态。
为了更好推动江阴市旅游业发展,并更好地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在1月30日至2月4日,参观了江阴市博物馆及其他景点并阅读了一些文献。
一、调查内容1、概况江阴古称暨阳,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也有2500多年,是吴文化的源头。
据调查,全国人文旅游资源50个景型中,江阴市有23个;历史遗产类旅游资源更加突出,全国21个景型中,江阴就有14个。
江阴旅游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1998年国内旅客111万人次,到1999年为220万人次,整整翻了一倍。
改革开放以来,一批经济强村和企业的迅速发展壮大、长盛不衰,创造了城市发展的奇迹,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村企文化旅游的特色资源。
江阴市的人文历史古迹、自然旅游景观种类繁多,现代旅游景点开发、建设也较快。
近年来,政府也逐渐深入挖掘旅游资源,优化整合旅游项目,旅游开发的成效明显。
2、人文历史古迹资源江阴历史遗留下的古迹有370余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95处,其中江阴滨江要塞旅游区被评为国家级4A级景区。
20世纪90年代,江阴高城墩遗址、祁头山遗址、南楼遗址和佘城遗址4个重大的考古新发现,揭开了江阴厚重的历史面貌。
漫长的历史也留下了众多古墓,现存的有梁敬帝墓、古酒圣杜仲宁墓、徐霞客墓、吴季札墓、楚春申君黄歇墓等等。
江阴市保存较好的宗教建筑有始建于宋初的文庙古建筑群,北宋兴国年间的兴国寺塔。
江阴市也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始建于明代的黄山炮台旧址、原国民党要塞司令部、江阴市渡江战役纪念馆等给人们留下了军事旅游价值。
东晋王羲之书换鹅碑、明代晴山堂石刻和始建于北宋初万春园(今中山公园)墨华榭碑廊、嘉庆训谕碑等成为江阴市文化发展的重要物证。
江阴经济模式之我见
江阴经济模式之我见知道江阴,最先来自于小学课本中的华西村,对比那时候的生活环境,华西,等同于天堂。
记得年前,一个常年在全国各地跑的兄弟聊天,说,出了江苏省,可能没有人知道无锡、常州,但是,几乎无人不知江阴。
在全国,江阴的知名度甚至超过了苏锡常。
江阴,这个水陆面积加起来,不到950平方公里的县级市,创造了超过全国二百五十分之一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奇迹,为我们所惊讶、钦佩。
随着这几年在江阴的工作生活,对江阴,有了更多的了解。
闲暇之余,简单研究了下江阴经济的发展史,发现他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上世纪70年代末以及80年代,借着邓少平南巡的春风,江阴,以吴仁宝为首的一大批农民企业家勇于破除计划经济的束缚,大力发展民营、个体经济,使江阴的经济水平连续上台阶,华西村、长江村就是在那时候闻名于全国;第二阶段:上世纪90年代末本世纪初,产业升级、规模经济开始凸现。
随着其他地区的不断发展,江阴的优势正在减少,在这个时候,江阴人发现,依据原有的模式,已经很难再有所发展,企业是很多,但是很零散,很难在与外面的企业竞争中获得优势。
此时,在本地政府的引导下,江阴的企业进行了产业重组。
1,以村为单位,组建企业集团。
整合供应链,重组产能,对外竞争时,不再是一个又一个的小厂,而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集团。
今天,江阴的很多村,本身就也是集团公司了,长江、三房巷、倪家巷、华宏、华西、周西...2,国有、集体企业改制。
江阴作为一个经济大县,几个大型的国有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企的机制已经不再适合市场的需要,而且这些企业还垄断了很多资源,限制了民企的发展,因此,国企改制被放到了很高的位置,“红星”等大型国企就是在那段日子被改制完成的;3,产业升级。
一些低附加值、高能耗的产业逐渐转型。
如纺织,在90年代末本世纪初,那时候江阴的缫丝厂、纺丝厂还是很多的,但是纺织供应链下游的这些企业,附加值已经很低,江阴政府及时作出了规划调整,企业要么做上游高附加值的产品,要么就进行产品转型。
江阴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
江阴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一、引言江阴市作为江苏省无锡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地理位置优越,位于长江下游,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江阴的房地产市场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本次调研报告旨在分析江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现状、主要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投资者和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二、市场发展现状1.市场规模江阴的房地产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江阴市的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了xxx万平方米,同比增长了xx%。
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占比最大,约占总销售面积的80%以上,商业用房和办公用房销售面积分别占比xx%和xx%。
2.价格水平目前,江阴的房地产价格水平较为稳定。
不同区域和类型的房屋价格存在一定差异,但整体上价格相对合理。
以住宅为例,江阴市的二手房平均价格为每平方米xxx元,新建商品房平均价格为每平方米xxxx元。
3.市场供需情况江阴房地产市场供需平衡。
根据市场调查,目前江阴市的房屋供应充足,同时市场上也存在一定的需求。
年轻人和刚需群体是市场主要消费群体,他们对房屋的需求较为迫切。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功能的增强,商业和办公用房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三、存在问题1.房地产调控政策近年来,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断收紧,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较大。
政府加大了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力度,通过限购、限贷等措施来控制市场过热的现象。
这些政策的实施对于一些有购房需求的居民来说,增加了购房的难度和压力。
2.市场泡沫风险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部分投资者参与炒房行为,房地产市场存在一定的泡沫风险。
一些房地产项目虽然价格较高,但由于地理位置和配套设施等因素吸引了一些投资者,存在投资过热的可能。
3.市场监管不到位在江阴房地产市场中,部分开发商和中介机构存在违规操作的情况。
虚假宣传、捂盘惜售等问题屡屡发生,这给消费者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的公平和稳定。
2024年江阴房地产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江阴房地产市场规模分析1. 引言江阴作为中国江苏省的一个重要城市,房地产市场一直是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本文旨在对江阴房地产市场的规模进行综合分析,包括市场规模的发展历程、主要指标分析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2. 市场规模的发展历程江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2.1 崛起阶段在改革开放初期,江阴的房地产市场处于起步阶段。
政府鼓励外资进入,并加大土地供应,吸引开发商进入江阴进行房地产开发。
市场规模逐渐扩大,房产销售和产值呈现稳定增长态势。
2.2 高速增长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江阴房地产市场经历了高速增长阶段。
投资者的炒房热情高涨,各种房地产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土地价格不断攀升,房价也快速上涨。
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成为江阴经济的重要支柱。
2.3 调控阶段由于过快的房价增长和投机行为的泛滥,政府在近年来加大了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
引入限购政策、限贷政策等措施来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市场规模的增速有所放缓,但仍保持着稳定的增长态势。
3. 主要指标分析3.1 房地产销售额房地产销售额是衡量市场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江阴房地产销售额自2000年以来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2019年,江阴房地产销售额达到X亿元,较上年增长X%。
3.2 土地成交额土地成交额是反映市场供需关系和土地价格的指标。
通过分析江阴土地成交额,可以看出市场的活跃程度。
数据显示,江阴土地成交额在过去几年稳定增长,2019年达到X亿元,较上年增长X%。
3.3 房价指数房价指数是反映市场价格水平的指标。
江阴的房价水平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供求关系、宏观经济状况等。
根据数据显示,江阴的房价指数在过去几年持续上升,但增速有所放缓,2019年房价指数为X,较上年增长X%。
4. 未来发展趋势4.1 市场调控政策的继续考虑到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和防范风险,预计政府在未来仍将持续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
通过进一步加强限购、限贷等政策手段,调整市场价格,维护市场稳定。
江阴基本情况
江阴基本情况地理位置江阴位于北纬31°40′34″至31°57′36″,东经119°59′至120°34′30″。
北枕长江,有长江公路大桥与靖江市相连,南近太湖,有锡澄高速公路与无锡市相接,东接常熟、张家港,西连常州,地处苏锡常“金三角”几何形中心,交通便捷,历来是大江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和江海联运、江河换装的天然良港江阴市总面积987.5平方公里,陆地面积811.7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75.8平方公里,其中长江水面56.7平方公里。
沿江深水岸线长达35公里。
城市建成区为50.1平方公里。
2005年,江阴市有16个镇,305个行政村,7 102个村民小组;7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4个居民委员会。
云亭、霞客、周庄等镇29个行政村进行调整优化试点,撤并自然村102个。
江阴市政府所在地在澄江镇。
【居民生活水平】2005年,江阴市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23 955元,比上年增长18.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 113元,增长17.60%;农民人均纯收入8 539元,增长11.29%;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24 851元,增长16.34%。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3.9%,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3%。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2.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61.3平方米。
【居民就业】2005年末,江阴市从业人员67.79万人,比上年增长1.50%。
其中第一产业8.91万人,减少2.55%;第二产业38.75万人,增长1.71%;第三产业20.13万人,增长3.00%。
年末城镇职工有9.86万人,其中国有单位职工4.60万人,城镇集体单位职工0.77万人,其他经济类型单位职工4.49万人。
城镇私营个体企业从业人员9.13万人。
全年新增本地劳动力就业1.96万人,其中增农村劳动力就业1.36万人,完成目标的104%。
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1.16万人,完成目标的116.2%;青壮年农民接受职业技能培训覆盖率达73.4%;低收入户家庭劳动力免费人均技能培训达到2.03次;接受“星火”计划职业培训人数达1 800多人次。
江阴历史文化概况分解
江阴历史文化概况分解江阴市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北端,是中国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以下是对江阴历史文化概况的分解:一、历史背景1.古老文明:早在5000多年前,江阴就有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居住,是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2.建制沿革:春秋时期,江阴为吴国辖地,战国时为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地,唐初置江阴县,后历经变革,至明清时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3.抗战时期:江阴在抗战期间曾是江南抗日游击战争的中心,也是新四军的重要根据地。
4.改革开放:自改革开放以来,江阴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工业基础,迅速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
二、文化特色1.吴文化:作为吴文化的发源地,江阴保留了大量与吴文化相关的历史遗迹和文化传统,如:吴歌、吴语、吴地音乐等。
2.红色文化:江阴的红色文化在中国具有重要地位,这里曾发生过著名的“江阴要塞起义”,留下了丰富的革命历史遗迹。
3.工商文化:江阴有着悠久的工商传统,这里曾产生过许多著名的民族工商企业,如:马蹄酥、海澜集团等。
4.军事文化:江阴自古就是军事重镇,曾发生过著名的“江阴保卫战”,是中国抗战的重要战场之一。
5.教育文化:江阴的教育事业自古以来就非常发达,境内有多所著名学府,如:江阴中学、华西村大学等。
三、重要景点与人物1.景点:(1)江阴古城:是江阴最古老的地方,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和历史遗迹。
(2)要塞风景区:位于江阴市区东南,因拥有独特的山水资源而闻名,其中的“江阴十二景”更是脍炙人口。
(3)华西村:曾经的“天下第一村”,是中国农村发展的样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现代化的村庄建设。
(4)黄山湖公园:黄山湖公园位于江阴市区以南,湖水清澈,景色优美,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
2.人物:(1)黄歇:战国时期春申君,曾任楚国丞相,是江阴最早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2)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学者,其著作《日知录》对后世影响深远。
总结报告-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史上的里程碑 精品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史上的里程碑16年前,中共中央文件印发了伟大的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视察南方谈话。
就是在这个谈话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实践经验,分析了当时国内外形势,回答了广大干部群众关心的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
江苏认真学习贯彻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许多事情至今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一1992年是江苏治理整顿基本完成后转入正常发展的头一年,同时又是江苏遭遇特大洪涝灾害后全面恢复生产的重要一年。
当时江苏的经济形势,一方面,国民生产总值稳定增长,农业大灾后仍获得好收成,工业增长速度较快,外向型经济发展良好,市场产品丰富,商品供应充裕;另一方面,许多因素制约经济发展,国民经济长期积累的深层次问题亟待进一步解决。
一些基本经济关系没有理顺,经济运行机制的不合理,引发通货膨胀的潜在因素仍然存在。
国际经济形势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为江苏发展多元化的外经、外贸、外资工作提供了机遇,但按照国际规范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我们还有许多方面不适应。
江苏是以加工工业为主的省份,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在生产投入和物资分配等方面,指令性计划部分比例较小,许多工业产品竞争力不强。
加上1991年洪涝灾害,省财政困难很大,赤字扩大,严重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十年规划、八五计划的实施。
在政治思想领域,当时有人发表文章,要重提阶级斗争,把经济发展中所采取的改革措施,当作是资本主义的东西进行批判。
不少改革开放的举措被指责为“和平演变的温床”,说股份制改革试点是“私有化潜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企业承包是“瓦解公有制经济”,引进外资是“做外国资产阶级的附庸”等等。
就在江苏经济发展处于困难与机遇同行、挑战和希望并存的关键时刻,小平同志为我们作了一次针对性很强的重要谈话。
那是1992年2月20日的下午,小平同志从上海返回北京,经过南京时作短暂停留。
根据中央办公厅的通知,要我去火车站看望小平同志。
我立即通知了当时任省长的陈焕友同志一起去车站。
2024年江阴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
江阴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江阴市的房地产市场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市场状况、现状和未来趋势,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2. 市场概况江阴市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下辖的县级市,是一个经济发达地区。
房地产市场在过去几年内经历了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投资者。
目前,江阴市的房地产市场主要以住宅楼盘为主,但商业地产也逐渐增长。
3. 市场需求分析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江阴市的房地产市场需求仍然稳定。
主要需求来自年轻家庭和投资者。
年轻家庭希望购买自己的住房,而投资者则希望通过投资房地产获取回报。
此外,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商业地产和写字楼的需求也在增加。
4. 市场供应分析江阴市的房地产市场供应相对充足,尤其是住宅楼盘。
大型开发商在江阴市开展了多个项目,提供了丰富的产品选择。
此外,近年来也涌现出一批小型开发商,增加了市场的竞争。
5. 市场价格分析江阴市的房地产价格相对稳定。
市场上的住宅楼盘价格取决于地理位置、楼盘设施和市场需求等因素。
商业地产和写字楼的价格也较为合理。
6. 市场发展趋势江阴市的房地产市场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增加产业地产:随着城市发展,产业地产的需求呈增长趋势。
政府可以通过发展产业地产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提升住宅品质: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增加,住宅楼盘的品质标准将提升,开发商应注重产品的设计和质量。
•拓展商业地产:商业地产市场的前景广阔,开发商可以考虑投资商业地产项目以满足市场需求。
•加大推广力度:开发商应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提高项目知名度,并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广告宣传。
7. 建议基于以上市场分析和发展趋势,我们向江阴市的房地产开发商提出以下建议:•多样化产品:开发商可以推出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提升品质:注重产品的设计和质量,与高品质建筑和材料供应商合作,提升楼盘的品质和竞争力。
•加强市场推广:加大推广力度,利用市场营销手段提高项目知名度和吸引力。
•持续关注市场反馈:关注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根据反馈做出及时调整和改进。
江阴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若干情况的调查
算 内财政收入超 1 0 0 亿元 , 中一般 预算 收入 超 4 其 5 亿元 。与经济快速发展 同步而来 的是农 民的口袋 满
了 。 到 的实 惠 也 越 来 越 多 。一 批 又 一 批 的 农 民搬 得
产 总 值 7 0 元 , 业 产 品 销 售 收 入 20 6亿 工 30亿 元 , 预
先作为第一 一目标 , 把致 富群众作为第一责任 , 好戏连
台地不断推 出爱 民、 民措施 , 富 真正使改革开放的成
果 惠及 全 体 农 民 。
自古 以来 , 土地一 直被广 大农民视为关 乎生存 、
同 富 裕 如 从 2 0 年 开 始 , 西 村 相 继 带 领 周 边 01 华
几年前 , 江泽 民同志在江阴华西村考察时 , 看到
华 西 村 农 民 家 家 都 是 5 0 方 米 左 右 的 别 墅 , 百 0平 几
万元 的存款 , 还有小汽车 , 连声称赞 , 华西农 民幸 福 、 幸福 、 真幸福 。在江阴农 村, 民们过上 了富裕 的生 农
土地后的生存保 障 问题 江阴市 想农 民所想 、 急农 民所急 , 按照市镇两级 财政 托底保 障和村 组合理 负 担的办法 , 累计筹措 8 O亿元 资金作保 障 , 出台了《 江
阴 市 被 征 地 农 民基 本 生 活 保 障 暂 行 办 法 》 《 阴市 和 江 历 次 被 征 地 农 民基 本 生 活 保 障 暂 行 办 法 》一 揽 子 解 , 决 了 自解 放 以来 历 次 被 征 地 农 民 的基 本 生 活保 障 问
进 了新 房 , 少 村 统 一 安 装 了 彩 电 、 调 。许 多 村 不 空
改革开放30年18个典型地区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30年18个典型地区调研报告去年12月中旬到今年3月中旬,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组成调研组,就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开拓成功发展之路问题到全国有关地区进行专题调研。
一、调研背景和基本情况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推动当地经济实力、人民生活、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实践基础上开拓出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这些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组成部分,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生动诠释。
在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深入分析全国一些地方的成功发展之路,系统总结他们的实践经验,对于深刻认识当代中国的发展规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的十七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调研对象选择上,我们既注重具有典型意义、又注意把握地区平衡,主要依据是所选地方从当地实际出发走出了一条成功发展之路,积累了重要发展经验,体现了科学发展要求,而不单纯以地区生产总值多少为依据。
经过认真综合比较,调研组最后选择了以下18个地方。
东部地区10个:上海市浦东新区、江苏省昆山市、江苏省江阴市、浙江省义乌市、浙江省温州市、福建省泉州市、山东省威海市、山东省寿光市、广东省深圳市、广东省东莞市;中部地区3个:安徽省芜湖市、江西省吉安市、湖南省长沙县;西部地区3个: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云南省丽江市、甘肃省定西市;东北地区2个: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黑龙江省绥芬河市。
这18个地方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发展成就都很突出,走出的发展路子也都有鲜明特色。
这18个地方中,有率先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地区,有发挥后发优势、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快速崛起的地区,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通过埋头苦干实现脱贫致富的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有突出重围、实现经济振兴的老工业基地,等等。
江阴港
1978年,改革开放春潮席卷神州,开启了一个伟大复兴的历史新时期,也激发出千年古港——江阴港的勃勃生机。
30年改革开放,30年激流勇进。
从此,江阴港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驶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口岸开放:开启腾飞之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使古老的江阴口岸焕发了青春。
1992年5月20日,江阴港正式对外国籍船舶开放,成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
被尘封已久的江阴口岸,正式向世界敞开了大门。
同年5月31日,北美洲圣文森特籍7000吨级“苏祥号”货轮装载5300吨出口钢材,前往泰国,成为江阴港正式对外开放后靠泊江阴港的首艘外轮。
江阴港终以开放港的身份,跻身于长江开放口岸之林,成为长江上第六个对外开放港口。
1994年1月8日,江阴口岸实现了国际航行船舶独立查验,口岸生产秩序有序推进。
在江阴市口岸办的协调下,口岸综合管理工作走上正轨。
海事、海关、边防、出入境检验检疫、长江引航等口岸各部门充分履行各自职责,紧紧依托江阴港口平台,发挥工作合力,创新服务举措,积极为江阴地方经济发展“推波助澜”。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的颁布实施,2004年10月,江阴市口岸办与市港务管理局(2005年2月更名为市港口管理局)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工作机制,港口口岸的发展合力得到加强。
近年来,江阴市口岸办、港口局以“营造一流环境、建设一流口岸”为目标,一手抓口岸管理与协调,一手抓港口建设和发展,全面提升港口口岸竞争力。
为进一步提高口岸部门积极性,江阴市口岸办、港口局落实口岸专项发展资金,建立工作考核奖励机制,组织各类文明共建活动,口岸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
同时,江阴市市口岸办、港口局加大港口管理力度,严把港口岸线规划关、工程建设关、经营准入关、作业安全关、保安履约关,不断规范港口工程项目的申报审批、评估验收工作,港口口岸朝着和谐、稳定的发展方向迈进。
港口建设:竞争实力不断提升1992年7月,江阴港务局筹资4000余万元对2号码头进行扩建改造,仅用4个月时间,即把原100米长的5000吨级码头扩建成150米长的1.5万吨级码头?熏从而结束了江阴港公共型码头无万吨级泊位的历史。
新形势下对江阴经济转型升级的调研与思考
新形势下对江阴经济转型升级的调研与思考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江阴市的经济也受到了深刻的影响。
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和迅速转型,江阴市的经济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适应市场和社会的要求,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成为了江阴市新形势下面临的重大问题。
1. 江阴市的经济发展现状与问题江阴市是一座发达的县级城市,位于江苏省中部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江阴市的经济发展以纺织、钢铁、化工、机械制造等行业为主,其中江阴纺织占了全国的1/3。
但是,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转型和产业升级,江阴市的传统产业遭遇了诸多挑战,市场需求不断下降,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产能过剩严重等问题日益突出。
同时,江阴市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其他问题。
首先,江阴市的创新能力不足,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低,缺乏核心技术。
其次,传统产业重复建设严重,竞争激烈,资源浪费严重。
最后,江阴市对于新兴产业的关注度不够,投资力度不足,导致市场占有率低,发展潜力未能充分释放。
2. 江阴市的经济转型升级思路与措施面对上述问题,江阴市应该采取有力的经济转型升级措施,以适应市场和社会的要求。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推进产业链改造和升级。
以提高江阴市的产业附加值、增加税收和就业机会为目标,针对传统产业的问题和缺点,加快推进产业链的改造和升级,发挥优势,提升质量和效益。
同时,注重合作共赢,加强与其他地区和企业的合作,互相支持和帮助,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2)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建立健全国家和地方的科技政策扶持系统,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转化,加大对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扶持力度,提高经济适应能力。
深入推进“双创”行动,创新创业机制和平台,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
(3)加大绿色发展的力度。
实施生态产业和绿色发展方案,鼓励并扶持环保产业的发展,支持企业转型升级。
在发展新产业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高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举旗帜科学发展——改革开放30年系列调研报告(3)科学发展的先行者——江苏省江阴市经济社会发展调查中国特色发展之路课题赴江苏省江阴市调研组【提要】改革开放30年,江阴大胆探索,创新实践,不失时机地抓住了3次大机遇,与时俱进地坚持体制创新,坚持不懈地做强民族企业,坚定不移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遗余力地构建民生工程,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之路,使当地的经济社会、人民生活、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编者按:改革开放30年,江苏省江阴市从乡镇企业起步,在每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始终明确自身的历史定位,准确把握中央的发展战略,将国家大政方针、外部环境变化与江阴的实际紧密结合,找准发展突破口,不断实现新飞跃,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之路,以大企业集团迅猛发展和成批上市而被誉为“华夏A股第一县”,以华西“天下第一村”为样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名扬全国,成为“苏南模式”的象征。
江阴的发展历程充分说明,只要立足科学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敢为人先,不失时机地抢抓发展机遇,因地制宜地创新发展理念,就能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把比较优势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竞争优势,为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江阴位于长江三角洲苏锡常地区几何中心,是一个曾被誉为“江之尾海之头”的滨江港口城市。
江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已有7000年人类生息史、5000年文明史和2500年文字记载史。
地域面积988平方公里,长江岸线35公里,户籍人口120万。
一、30年来的发展变化改革开放30年来,江阴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显著:一是经济发展突飞猛进。
1978年—2007年,江阴地区生产总值由4.3亿元上升到1190.56亿元,年均增长21.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63美元上升到13627美元,年均增长20.5%;财政收入由8836万元上升到190.5亿元,年均增长20.4%。
2007年,一般预算收入达82亿元,在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连续5年位列第一。
二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978年—2007年,一、二、三次产业比例由26∶55∶19,调整为1.5∶63∶35.5,其中第一产业占比虽然明显下降,但增加值却年均增长了10%。
三是对外开放全面拓展。
1978年—2007年,进出口总额由219万美元扩大到110亿美元,年均增长34.2%。
2007年,实际利用外资60亿美元,境外投资额达1亿多美元。
曾被评为全国乡镇企业出口创汇五强县。
四是企业规模日益壮大。
1978年—2007年,江阴大中型工业企业由1家发展到146家,其中营业收入超百亿企业10家。
2007年,在境内外上市企业达22家,数量居全国县级单位首位,被誉为华夏A股第一县。
五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1978年—2007年,江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341元和199元提高到21013元和10641元,年均分别增长15.3%和14.7%;城乡居民人均储蓄余额由18元提高到30708元,年均增长29.3%;2007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2岁;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公交,公路总里程3397公里,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六是社会发展全面协调。
1978年—2007年,每万人拥有医生由8人增加到25.7人,年均增长4.1%;人才总量由2.7万人增加到24.6万人,年均增长7.9%;小学、初中、高中和高等教育入学率分别由97%、80%、19%和7%增加到100%、100%、95.7%和58.7%。
江阴共获得全国科技先进市、全国文化模范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首批生态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市、中国最佳经济活力魅力城市、首届十大“中国和谐名城”等79项全国性荣誉称号。
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在改革开放30年来的每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江阴都能始终准确把握中央的发展战略,并将中央的政策、国内外环境变化与江阴的实际紧密结合,不失时机地抢抓机遇,及时确定、调整和更新发展理念。
坚持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大胆探索、顺应民意,使江阴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实现新飞跃,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之路。
其做法和经验主要有:(一)不失时机地抓住了3次大机遇1.抓住了改革开放初期发展经济的机遇,实施了全面推广经济承包责任制,在社队企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以工补农的发展战略。
掀起了全民大办工业的创业高潮,使乡镇企业如同燎原之火,从而实现了工业发展的第一次飞跃,实现了由农业县向工业市的历史性跨越。
这种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现象曾被作为“苏南模式”的典型,引起了国内理论界的高度关注和研究。
2.抓住了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以后快速发展的机遇,提出了大力发展民营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思路。
尤其针对当时中央确定的加快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有利契机,江阴及时提出接轨国际首先接轨上海尤其是接轨浦东开发开放的思路,大力兴办与上海产业对接配套的民营企业和合资企业,走出了一条民营企业的技术、管理、市场与外地外资企业相对接的发展路径,呈现了由集体经济为主转向集体经济、民营经济、外向经济三足鼎立的态势,到2007年,公有制经济、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9.7%、49.8%和20.5%,实现了江阴由工业市向经济强市的跨越。
3.抓住了21世纪推动科学发展的机遇,提出了富民增收、生态绿化、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发展理念。
实施了优化经济结构、保护修复生态环境、加大节能减排降耗、增强自主创新、发展品牌战略、完善全民社保、建立城乡居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倡导社会诚信等一系列得力措施,促使了江阴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2005年末,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全面小康达标,实现了由经济强市向小康达标市的跨越。
(二)与时俱进地坚持体制创新改革开放30年,是江阴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30年,江阴体制机制创新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1.从跨江联动到港城互动。
21世纪初,适逢江苏省委和省政府加快沿江深度开发和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有利契机,江阴大胆突破行政区划限制,与隔江相望的靖江市实施联动开发,创立了全国第一个跨行政区划的联动园区——江阴经济开发区靖江园区,开创了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先河。
2005年,江阴又实施了港城一体化发展战略,打破原有“四镇两办”的行政区划,设立了临港新城,完成了港口吞吐量由2005年的5万标箱到2007年的30万标箱的跨越,从沿江工业为主转变到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并驾齐驱,实现了港口的发展带动城市的发展。
2.从资本经营到战略经营。
资本经营造就了“江阴板块”和“江阴现象”,促进企业通过上市募集资金实现了规模化的发展。
战略经营则是将城市作为一个经营整体来运作。
将城市建设的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全部推向市场,通过层层严格招标的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
目前,江阴的体育中心建设、干线公路建设、垃圾发电厂运营、城乡污水处理厂网建设都成功地运用了这种经营模式,成效十分显著。
3.从政府包办到社会共建。
对社会事业建设的投入,从以往单一依靠政府向政府与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合作转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提供政策、引导舆论的方式,组织和利用社会各种资源,共同实现社会事业建设和发展投入的多元化、多样化。
如今,江阴的国际教育模式、农民医疗保险模式、繁荣城乡文化、城市生态绿化建设和管理等,都是通过利用社会各种资源共建、捐建、认养、认管、转让冠名权等形式完成的。
近5年累计吸纳社会资本28亿多元。
(三)坚持不懈地做强民族企业为全面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江阴不断引导企业走高质量、高效益、高科技、集约化、节约型、低消耗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促使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到2007年,江阴民族企业所创造的产值已占经济总量的79.5%。
1.优化企业结构,引领企业上档次。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江阴就开始运用先进技术改造纺织、冶金、化工、机械等传统企业,促使了冶金行业“普转优”、纺织行业“低转高”。
到2001年,乡镇企业和大型企业就已基本完成改制。
企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生了一大批技术含量高、创利水平高、劳动生产率高的行业巨头,成为江阴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
目前,江阴有集团企业155家,其中国家级集团46家,省级集团84家。
2007年,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3290亿元,10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295家企业销售收入超亿元,16家企业上缴税金超亿元。
2.推动自主创新,打造民族品牌。
2005年末,江阴就成立了江苏省首家由30所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和江阴58家重点骨干企业及高新技术创业园组成的区域产学研战略联盟。
通过技术引进、项目孵化、交流合作等形式,促进企业对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强力推进企业品牌、产品标准、知识产权和技术专利战略,并设立风险投资基金,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如今,江阴涌现出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市场独占鳌头的龙头企业和冠军产品,有48种产品市场占有率名列国内第一,有86家企业参与国标和行标的制定,每年专利产品都达1000多件。
2007年,江阴科技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8%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达26%。
探索出了一条创新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企业发展模式,使企业成功实现了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从加工制造向研发创造、从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的转变,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从产品到产业、从品牌到标准的演变,实现了从“江阴制造”到“江阴创造”的飞跃。
3.强化企业培训,提升企业家素质。
从1985年开始,江阴就多次免费组织企业管理者参加国内外培训和到著名企业考察,引导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使企业在经营、管理、技术、市场等方面加快与国际接轨。
进入新世纪以来,江阴每年都组织企业家到国内和世界500强企业学习考察,并邀请国内外有关专家对企业进行绩效管理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业务培训。
从2006年开始,江阴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经费实施“百名企业家创新培训计划”,组织企业家赴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定期培训。
从而拓宽了企业家的视野,提升了企业家的综合素质,增强了企业竞争能力。
4.全方位服务企业,降低企业办事成本。
江阴市委和市政府历届领导对企业都有着非常强烈的服务意识,极力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一是实施全过程服务。
从企业用地、立项、注册、贷款、生产、技改、销售、改制、上市等各个方面,政府都给予周到的协调和服务。
二是实施一站式服务。
早在上世纪末,江阴就在全国率先成立了行政服务中心,使企业待审批项目全部进入一条龙、一站式、一单制的服务超市,极大地降低了企业办事成本,提高了企业经营效率。
三是实施分类别服务。
针对企业发展的不同特点,江阴建立了市领导、相关部门与企业挂钩制度,实施分类指导,对大企业集团实施“一企一策”、对优势成长型企业实施聚焦服务、对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