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1)
2024年国考行测真题(公共科目)
2024年国考行测真题(公共科目)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2024年1月5日,在2024年游泳世锦赛花样游泳女子双人技术自选决赛中,中国队双胞胎组合()夺得金牌。
A.王柳懿/王芊懿B.王柳懿/王昭懿C.王柳懿/王纤懿D.王瑶懿/王芊懿【答案】:A2.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将于2024年()在京举办。
A.4月18日—25日B.4月18日—26日C.4月18日—24日D.4月18日—23日【答案】:B3.人社部等九部门1月25日发布通知,自即日起在全国开展2024年(),全力稳就业、保用工、促发展。
A.强学行动B.春风行动C.助学行动D.暖风行动【答案】:B4.2024年3月27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发射升空。
A.云海三号02星B.云海三号03星C.云海二号02星D.星海三号02星1/ 15【答案】:A5.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24年1月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工业重要的增长点,出口带动作用明显。
A.新能源汽车B.混合动力汽车C.自主产研汽车D.燃油汽车【答案】:A6.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进行的。
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每次经济危机发生期间总有许多企业因产品积压或因订单缺乏等致使其无法继续进行再生产而被迫倒闭,那些因产品积压而倒闭的企业主要是由于无法实现其生产过程中的()。
A.实物补偿B.增值补偿C.劳动补偿D.价值补偿【答案】:D7.中国戏曲主要是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
它起源于原是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歌舞艺术样式。
下列关于中国戏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变脸是川剧的绝活B.有“女子之戏”之称的戏剧是黄梅戏C.京剧四大流派创始人分别是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苟慧生D.评剧是在莲花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答案】:B8.“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A.男角B.男女均可C.女角D.儿童【答案】:A2/ 159.以下哪种情形,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办理有关行政许可的撤销手续?()A.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B.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C.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的D.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答案】:D10.某机关发文给一个下属机关,同意其启用新的印章,这体现了公文的()。
我国收入差距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分配制度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是目前我国社会比较突出,并引起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
从改革开放之初的绝对平均主义到注重效率、适当拉开差距、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到现在部分社会成员差距过大这样一个过程的转变,使我们认识到,绝对平均不利于提高效率,而收入差距过大,将影响社会公平,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当今天社会上出现个人收入差距过大,可能影响社会安定的时候,就必须对这个问题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一、目前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与不合理现象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总体上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分配制度坚持市场取向,不同收入群体的分布基本反映出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调节的作用。
科技含量高的行业和新兴产业、脑力劳动者、技术密集领域的劳动者以及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劳动者的收入正在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提高,城镇居民的收入分配有力地支持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城乡居民收入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应看到转型期急剧变动的社会结构及尚存欠缺的调节机制,使收入分配差距呈“全范围、多层次”扩大之势。
目前中国个人收入差距不合理表现在:(一)不同群体收入差距大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及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过大。
其中行业间收入差距与不同群体问差距过大情况呈加速化倾向。
普通职工,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以及私营企业的职工和农民工的劳动报酬不仅过低,而且增长慢,过大的收入差距,甚至使“平均工资”指标难以反映普通职工真实的收入增长情况。
更值得关注的是,收入扩大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加速,至今仍呈逐年扩大之势。
(二)劳动报酬分配太少资本分配太多、劳动分配太少,导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偏移。
据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社会发展研究室介绍,2003年中国劳动分配率(劳动报酬占CDP比重)为57.6%,2005年则降为41.4%,两年之内下降16个百分点。
城乡收入差距负面影响的实证研究及对策分析
第 四, 民收入长期上不去 , 农 不仅影响农村社会进步 , 也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目 。个人收入差距过 标
大 的现实是 诸 多不正 常 因素引起 的 , 引发社 会上 相 当一 群人 心理 失衡 , 利 于积 极健 康 的社会 风 气 的形 成 会 不
与和谐 社会 的构建 。 第五 , 导致农 村道 德滑坡 , 低俗 文化 盛行 。
9l 9 3. 18 9 l O. 1 441 7 . 1 4. 56 4 1 8. 61 3
1 1. 50 2 10 . 7o6 2 2 . 066 27 4 5 7.
3 6. 49 2 42 83. 0 48 38. 9 51 0. 6 3 54 25. 1
4 9. 3 8 4 52 9 . 5 0. 9 2 7 0. 5 6
1 8. 01 1 1 47. 2 2 1 09. 4 1 1 02. 5 7 1 79. 5 8
2 2o 9 .0 45 2 39 4 .9 94 2 54 4 .8 99 2 76 5 .9 6 8
缩小 阶段。其特 征是农 民收入 增长 快于 城镇
居 民收入的增长 。城 乡居 民收入差距 从 17 98
年 的 25 .7倍缩小 到 18 的 18 。 93年 .2倍
2 18 —9 9年 , 乡 收入 差 距 扩 大 阶 .9 4 1 8 城
段 。该 阶段 城镇 居 民收 入 增 长 速 度 超 过 农 村 居 民收入增 长 速 度 , 村居 民收入 增 长 速 农 度 有 所 下 降 。使 得 城 乡 居 民 收 入 差 距 从 18 93年 的 1 8 . 2倍 扩 大 到 18 99年 的 2 2 .9
(9 8=10 17 0)
l o. o 0 1 2. 1 7 1 9. 3 1
关于城乡收入差距的文献综述
关于城乡收入差距的文献综述[摘要]城乡收入差距作为一个中国普遍长期的现象,历来吸引着众多学者的视线,对其进行研究的文献举不胜举,而且这些研究逐步涉及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
各学派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成因、扩大的因素做出解释。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增长1城乡收入差距的成因在1950年,我国刚刚要进入工业化时期,就遭遇了朝鲜战争。
苏联的大型重工业大量投资在中国的军事装备的生产中。
这一时期,轻工业不发达,重工业是第一个崛起的,于是,产生了“资本排斥劳动”,不断追加资本增加却不增加劳动。
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进入工业化时期,资源有限,资本短缺,但是人口膨胀。
产业只能集中于城市,于是城市变成了资本集中的地方。
我国依靠从“三农”提取剩余,完成城市工业资本的原始积累,这就创造了城乡二元结构。
那么同时也就靠造就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异,城市化开始落后于工业化。
由于资金短缺,我国在生产方面大规模集中劳动力资源,劳动力替代资本。
后工业化过程的60年,我国有四次大规模的引进外部资金。
20世纪80年代,由于外债压力过大,邓小平同志允许地方直接引资,90年代,允许外商直接投资(FDI)。
每一次的外资资本进入都会导致中国的投资能力减弱,就业量减少,城市的失业人口向农村转移。
这就造成了农村的贫困(温铁军,2013)。
而有些学者认为,城乡收入差距仅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固有特征,林光彬(2004)认为城乡二元结构不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而城市和农村收入分配差距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层结构。
2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因素2.1城市偏向政策及制度因为我国的非农产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所以政府大多采取一些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来推动短期经济增长,但长期看来,这样的政策会让社会总体损失惨重,因为这会带来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陆铭,陈钊,2004;程开明,李金昌,2007)。
在多个方面,包括城乡交换、资源分配、再分配等各个领域。
城镇居民收入差异的实证分析——以山西忻州市为例
图1 描述了 17 20 9 8— 0 6年忻州市城镇居 民人均 可支配
第一 阶段 ,9 8 95年 , 17 —18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 价格 比较
收入的变化情况。从 图中可 以看到 ,9 8年 , 州市城镇居 17 忻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为 2 6元 , 5 之后逐年增 长,06年忻州市 2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8 1 ,9年总共增长 了 7 5 l4元 2 88
NO o) V2 ( 9
城镇居 民收入 差异 实证 析 的 分
以 山西忻州 市 为例
段 云霞
( 州师范学 院 , 忻 山西忻 州 ,3 0 0 040 )
[ 摘要 ] 以忻州市城镇 居民可支配收入 、 工资性收入和其他来源收入为研究对象 , 从不 同行业 、 同地 区以及不 同 不 经济类 型的角度, 进行横 向和纵向比较 , 出: 得 改革开放以来忻州市城镇居 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这其 中, 政策制度 的不完善 、 市场经济 日益繁荣 、 行业 间垄断和地 区间资源和 配置 结构的不 同, 是影 响忻州市城镇居 民收入 的差距 主 要原因。政府应该从 从政策体制 、 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等方面来对经济进行调控。
9(00 )
800 0
,
。
J
70 00
60 00
50 00
●一r I I一 一 . . - ● 一1r ’
—
l 0
O0
30 00 000 l 00( 1
c ≥
≤ 一
。
奇
毒
;
专 一
+
忻州市城镇居 民人均 可支配 收来自 图 1 17 2 0 9 8— 0 6年 忻 州 市城 镇 居 民人 均 可支 配收 入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那么,提高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生活,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
近年来,中央一直把提高农民收入放在各项经济工作中的重要位置,但由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形成原因复杂,解决难度较大,尽管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效果并不明显,而且有进一步拉大的现象。
论文百事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会影响到经济增长,会加剧经济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的混乱,不利于社会稳定,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要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首先必须探究当前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因素,以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
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现状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可以从多个方面反映出来。
(一)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2?s1,1995年为2.72?s1,2001年为2.92?s1,2003年进一步扩大到为3.23?s1,2005年约达 3.22?s1。
如果再将城市居民享受带有很大福利性成份的住房、医疗、教育、交通、以及公共服务等计算在内,剔除农民收入中不可计算的实物部分,以及用作生产资料的投入,我国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差距更是十分巨大,约达5?s1或6?s1。
据国际劳工组织发表的1995年36个国家的资料表明,城乡人均收入比一般小于1.6,只有三个国家大于2,我国就是其中之一。
可见,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经到了社会承受的极限。
(二)从基尼系数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社会公平程度严重失衡。
1978年前我国城乡居民收的综合基尼系数约在0.20~0.24之间,但此后城乡居民收入的综合基尼系数开始拉大。
1990年为0.343,1995年为0.389,2000年后达到0.417。
世界银行最新有关中国的发展报告预测,到2020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综合基尼系数将达到0.474,问题十分严重。
中国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和收入差距分析
中国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和收入差距分析祝伟;汪晓文【摘要】在计算基尼系数的基础上,文章得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收入基尼系数从1981年的0.095一直上升到了2003年的0.181,直到近年来,收入差距才开始略有缩小.文章从收入结构的视角研究了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首先利用1983-2008年较长时期的数据分析了农村居民收入结构的变化,发现从总体上而言,中国各地区农村居民的收入结构均表现出了农业收入比重减少,非农收入比重增加的明显趋势;然后运用基尼系数的分解方法实证分析了不同收入来源对于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工资性收入是差距促增的,是目前中国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最重要的原因,而家庭经营性收入者起着差距促减的作用,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不平等程度较高,但是由于其在总收入中的比例不高,对总的收入差距影响较小.最后,文章提出了缩小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期刊名称】《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年(卷),期】2010(020)004【总页数】6页(P137-142)【关键词】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收入结构;基尼系数【作者】祝伟;汪晓文【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经济学院,甘肃,兰州730000;兰州大学经济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36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高速的经济增长,居民收入水平得以大幅度提高。
1978-2008年,中国GDP年均实际增长91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年均增长711%。
改革开放使得中国农村普遍贫困的局面得到了根本性改变,但是不同地区间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也日益扩大。
197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省区(上海)和最低的省区(甘肃)的收入之比为2178,2008年,这一比值扩大到了4120。
地区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不仅影响政治和社会稳定,阻碍减贫进程,而且还会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社会差异城乡中国(上)的城乡对比
社会差异城乡中国(上)的城乡对比社会差异:城乡中国(上)的城乡对比城乡之间的差异在中国社会中一直存在,并且对国家的发展和个人的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城乡差异,分析城乡之间的对比情况,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人口分布差异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从上世纪末开始迅猛发展,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
这导致城市地区的人口密度迅速增长,而农村地区则面临人口减少的问题。
据统计,2019年底,我国城镇人口比重超过了60%,而农村人口仅占总人口的38%左右。
城市人口膨胀的原因主要包括就业机会、教育资源和医疗条件的优势,以及农民追求更好生活的愿望。
然而,城市中的居住成本、环境压力和竞争激烈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同时,农村地区由于缺乏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设施,人口老龄化和人才流失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二、经济发展差异城乡之间在经济发展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城市经济在工业、服务业等方面相对较发达,是国家经济增长的引擎。
高技术产业、金融、传媒等行业在城市中较为集中,大量高薪就业机会吸引了大批年轻人的涌入。
相比之下,农村地区的经济主要依赖农业和传统手工业,且存在技术落后和市场不稳定的问题。
农民收入也相对较低,生活水平较为落后。
此外,城市的物质文明和消费习惯对农村地区的影响也日益加深,这导致了城乡消费差距的扩大。
三、教育资源差异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环节,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一大瓶颈。
城市中的名校、优质教育资源较为集中,而农村地区的学校条件普遍较差。
教育投入不足、师资力量不强、教学设施落后,导致农村学生在教育机会和质量上与城市学生存在较大差距。
这种现象不仅制约了农村人口的个人发展,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进步。
四、社会保障差异社会保障是一项关系到人民群众福祉的重要政策。
然而,由于城乡发展差异,城乡社会保障水平也存在显著差异。
城市中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完善,涵盖了养老、医疗、失业等多个方面,为城市居民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福利保障。
中国境内外的人均收入差距分析
中国境内外的人均收入差距分析作为一个拥有庞大人口的国家,中国的人均收入差距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
然而,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也随之扩大。
本文将从国内、海外两个层面对中国的人均收入差距进行分析。
一、国内人均收入差距从区域角度看,中国不同省份和城市的人均收入水平差别较大。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769元,而北京市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6.9万元,其他一线城市如上海、广州、深圳等也在5万元以上,而一些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如新疆、云南、贵州、甘肃等,收入水平则只有不到2万元。
这种高收入和低收入的分化正在逐渐加剧。
此外,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目前,中国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60%以上,但在城市中仍然有很多农民工和低收入人群,而且他们的收入增速较低,很难跟上城市高速发展的步伐。
因此,城乡收入差距更加明显,这不仅影响了贫困地区的脱贫和农村地区的发展,也使得城市社会稳定面临较大的挑战。
二、海外人均收入差距中国在国际间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际经济合作也越来越频繁。
然而,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其人均收入水平处于较低的水平。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2018年数据显示,中国的人均收入为1.6万美元,排名仅在全球第68位。
与之相比,美国、德国、瑞士等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都超过5万美元,差距明显。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展现出了高度的韧性和潜力。
同时,中国还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通过国际贸易和西部开放,中国吸纳了大量外来投资和先进技术,推动了自身的经济发展和全球化进程。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相信中国的人均收入差距也会逐渐缩小,国际地位也会不断提升。
综上所述,中国境内外的人均收入差距分析不仅关乎国内经济发展,也关系到中国在国际间的地位。
2021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论文
中国收入差距论文篇1《浅谈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问题》摘要:当前,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拉大,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
其对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而由于各种原因产生的收入差距有合理的与不合理之分,不合理收入差距严重影响人们的心理平衡和社会的稳定。
解决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是关系到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大问题,必须作为全局的大事来抓。
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各种产生不合理收入差距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缩小中国不合理收入分配差距的对策。
关键词:收入差距;原因;对策;中国居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收入有了前所未有的增长。
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收入差距拉大、贫富逐步分化的趋势,收入分配不公平已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
从改革开放前的绝对平均主义到改革开放之初的注重效率,适当拉开差距,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到现在部分社会成员差距过大这样一个过程的转变,使我们认识到,绝对平均不利于提高效率,而收入差距过大,将影响社会公平,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当今社会上出现收入差距过大,可能影响社会安定的时候,就必须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那么,怎样才能够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呢许多学者、专家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取得了很多成果。
本文谈一点自己的认识。
一、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近几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社会成员收入差距不断扩大,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悬殊,收入分配秩序混乱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分配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既要重视并努力解决,又要进行科学分析。
造成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市场上的欺诈和投机行为。
由于中国建立市场经济的时间较短,存在法制不健全和管理不完善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不法分子,在利益的诱惑下,以钻法律空子和管理空子为手段获取收入,如偷税漏税,制假贩假,缺斤少两,坑蒙拐骗等。
它拉大了收入分配的差距,而且是明显的不合理的差距。
农村养老问题论文
农村养老问题论文从历史变革的过程看,我国的农村养老经历了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的过程,随着社会转型、城市化加速以及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发展,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我国农村养老的发展趋势,也是解决当前农村养老问题的现实选择。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农村养老问题论文,供大家参考。
农村养老问题论文范文一:浅谈转型期中国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的反思与前瞻论文摘要:伴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农村养老保障模式也在发生嬗变,面临严峻挑战。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从其基本价值的角度来看,应把包括农民在内的民生当作社会保障的最重要的目标,而不应该单纯从改革的工具理性的角度上过分强调其经济意义。
论文关键词:转型期;农村养老保障模式;民生保障中国农村养老保障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它的建设与发展,一方面决定于它所依赖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受政治、文化制度等其他社会环境的有力制约。
因此,梳理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变迁,明晰在社会转型期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所面Il缶的挑战,探讨农村养老保障模式未来趋向对保障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实现我国农村的稳定与发展乃至和谐社会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转型期中国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的现状与反思在我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社会经济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但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
社会转型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社会的两极分化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大量出现,其中占总人口约60.91%的农村养老社会保障问题变得尤为突出和紧迫。
以养老支持力的来源考量。
我国农民养老保障模式在社会转型期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家庭养老农村家庭养老模式从内容上看就是由自己、家庭成员I包括子女、配偶等威亲属网络履行对老人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职责。
在当前综合养老体系中,家庭养老是其中占主流和主导地位的养老方式。
据民政部统计,截止1999年6月,农村976%的老人靠家庭赡养,而依靠退休金生活、集体供养及敬老院的老人仅占7_34%,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70%以上与后代住在一起。
收入分配与协调增长:内蒙古居民收入差距分析与思考
I 2 0 1 0 1 7 6 9 8 . 2 l 2 0 1 1 2 0 4 0 7 . 6
5 5 3 0 1 2 1 6 8 . 2 3 . 2 0: 1 6 6 4 2 1 3 7 6 5 . 6 3 . 0 7: 1
关, 达到 2 0 4 0 8 元, 而农 村 牧 区人 均 纯 收 人 为 6 6 4 2元 ,仅 占城 镇 居 民人 均 可 支 配 收 入 的 3 2 . 5 5 %。 主要 表 现在 : 一 是从 城 乡居 民平均 收 入 增 长情 况看 ( 除个别 年 份 ) , 我 区城 镇 居 民可 支 配 收 入 高 于农 牧 民人 均 纯 收 入 增 长 速 度 。 2 0 0 1 ~2 0 1 1 年, 我 区城镇 居 民可支 配 收入 年均 增速为 1 5 . 3 1 %, 比农 牧 民人 均纯 收入 增速 提高 了 1 . 9个 百分 点 ,城乡居 民收入增 速不 同导 致
( 二) 地 区之 间的 收入 差距 。地 区之 间居 民
收入差距是地区差距 的最重要体现。这与该地 区的发展基础 、 资源禀赋 、 经济地理位置 、 改革 开 放 程度 以及 经 济 负 担 状 况 等 因 素有 着 密 切 的关 系 。改 革 开放初 期 , 我 区各 地 之 间居 民收 入差 距不 大 , 3 0多年后 , 随着 经济 的快 速发 展 , 内蒙 古 西部 地 区 的经 济 发 展远 远 高 于 中东 部 地区, 地 区差 距也越 来越 大 。 2 0 1 1 年, 我 区 中东
金 广
融 角
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 也是我 区统筹城乡一 体化 发展 的根本 目的 。 居 民收入 现状 改革 开放 以来 ,我 区经 济 持续 快 速发 展 , 经济 实力 显著 增 强 ,人 民生 活 水平 稳 步提 高 。 特别 是 近几 年 ,我 区居 民收 入 实 现 了快 速 增 长 。但 与此 同时 , 城 乡居 民收入 之间 、 不 同行业 收入 之 间 、 不 同地 区之 间 的收 入差 距 也在 逐渐 扩大 。
青海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
三、 青海省城 乡居 民收入差距 的实证 分析 ( ) 一 经济 因素 与青海省城 乡居 民收入 差距 相 关性分析 1 . 指标是否 线性相 关 检验 根据青海 省统计 年鉴 ,查找计 算 出 19 .07 青海省人均 95 0 年 2 G P 长率和 城市 化水 平 , D 增 并通 过做 敖点图来 分析我 们所 选取 的 各指标 之 间是 否有线性 相关关 系 , 出图 2 图 3 做 、
理论研究
商 品与质 量
口周艳春
( 燕山大学经管学院 河北秦皇岛 0 6 0 60 4)
21年7 l 00 月干
青海省城 乡居 民收入差距 的实证分析
摘 要: 青海省作为西部省 区, 乡居民之 间的收入分配差距 问题越来越严重, 城 这不仅影响青海省社会经济的发展 , 也影响青海省和谐社会的构 建, 因此, 小城 乡收入分配差距 , 高农牧 民收入成 为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本文首先从青 海省城 乡收入差距现状入手, 缩 提 采用统计资料 , 应用多 元回归方法对影响青海省城 乡居 民收入差距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 并提 出相应 的对策建议 。
关 键 词 : 乡居 民 收 入 差距 回归 分 析 城
青海省城 乡居 民收入差 距现状分 析 从 l 9 —0 7 , 9 52 0 年 青海 省城 乡居 民的收 入都在 不断增加 , 城镇 居 民的人 均可支 配收入 由 19 年 的 3 7 .5 95 7 9 元提 高到 2 0 年 的 8 07 12 6 6元, 3年间 累计增长 6 9 .1 , 长 了 1 2 。同期 , 0 7. 0 l 46 元 增 2 . 倍 7 乡 村农牧 民人均纯 收入 由 l9 9 5年的 12 . 0 9 7元提 高到 2 0 7 0 7年 的 2 8 . 元 , 3 间累计增 加 15 . 元 , 长 1 l 。 6 37 8 l年 64 1 增 0 . 倍 6 根据相关数据 , 我们计算 了 19 - 0 年青海省城 乡居 民的收 95 07 2 入差 和收入 比, 出图 I 做 。
高中政治人教版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省一等奖)
《经济生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同步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这是由客观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这里的“客观条件”是指(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状况③生产资料公有制在我国经济成分中占主体地位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样化的经营方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分配制度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①能够鼓励人们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以造福于人民②确认了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③体现了国家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④能促进社会分配公平和全民同步富裕的实现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3.下列属于按劳分配所得的是( )A.私营企业工人的工资B.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C.国有企业职工的工资、奖金和津贴D.公有制企业中工人的所有收入4.下列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它只适用于非公有制经济②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分配方式③它是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分配方式④它是凭借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而取得收入的分配方式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年08月13日湖北省出台《关于深化省管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启动该省国企负责人薪酬改革。
该方案规定国企高管应根据经营业绩获得适当的薪酬,标志着国企负责人薪酬及职务待遇管理进入务实阶段。
《关于深化省管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的实施有利于()①促进效率与公平的统一②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③消除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④完善分配体制机制,规范分配秩序A.①③B. ①④C.③④D. ②④6.从一个水龙头打水,有人用大桶,有人用小桶。
无论让谁先打,全部打完水的时间是一样的,因为水龙头的流速是一样的。
全优课堂高中必修一政治达标测试卷
全优课堂高中必修一政治达标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居民的消费受很多因素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①收入水平②物价水平③商品的质量④商品的外观、性能等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2、要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最根本的是要:A、发展经济,降低消费品的价格B、发展经济,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C、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的价值D、提高商品的质量,满足消费者的需要3、近年来,我国新的消费热点持续升温,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汽车、通信器材、商品房等一些新的消费热点升温。
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是:A、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B、近年来物价水平的下降C、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D、国家实行刺激居民消费的政策4、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的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居民耐用消费品的档次开始升级换代。
这:A、说明生产对消费具有决定作用B、表明家庭消费开始向享受型转变C、说明居民的消费水平明显提高D、意味着居民消费已达到小康水平5、从银行贷款购买住房到贷款购买汽车、电脑等耐用消费品,消费信贷已成为当今人们的热门话题。
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我国消费信贷仍然发展缓慢。
其主要原因是:①居民的收入和预期收入低②市场有效供给不足③人们的消费观念滞后、消费心理影响④市场经济是信息经济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6、按产品类型划分,家政消费,如请家教、保姆、维修等属于:A、产品消费B、劳务消费C、贷款消费D、租赁消费7、按交易方式不同,消费可以分为:①钱货两清的消费②贷款消费③劳务消费④租赁消费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8、按消费目的划分,消费可以分为:①贷款消费②生存资料消费③发展资料消费④享受资料消费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假日旅游越来越火爆。
这种消费属于:A、生存资料消费B、发展资料消费C、享受资料消费D、钱货两清的消费10、恩格尔系数是指食物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的比重。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政策的倾斜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1978年 改革开放后,中国实施了不平衡的地区发展战略,这种战略在政策 上的体现是沿海地区已得到了制度创新和对外开放的优惠,给沿海 地区带来了明显的先发优势,抑制了内陆地区的发展积极性。自 1980年以来,中国政府先后制定了旨在促进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政 策、法律和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经济特区和沿海14个港口城市减征、 免征企业所得税和工商统一税的暂行规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法》等。这些带有严重政策倾斜的法律法规形成了建国以来全面完 整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集中体现了中国在经济特区对海外投资者 的政策优惠,包括土地使用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和经营管理方 面的优惠政策。
2、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
(3)制度因素
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樊纲在《渐进改革的政治经济 学分析》一书中指出:“制度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 是决定经济效率和社会进步的最重要的因素。”邹东涛 更为直接地指出:制度是第一生产力,是推进生产力发 展的根本因素。可见,制度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 重要的作用。 中国自1978年以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由于各 地区体制转轨的程度不同,从而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的 不平衡。在所有制改革过程中,中国不同地区的改革进 程差异很大。
1、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表现
(3)省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2003年地区生产总值中,最高的广东达13625.9亿元,
最低的西藏只有184.5亿元,广东是西藏的74.7倍。2003 年地区生产总值指数(上年=100),最高的内蒙古有 116.8,最低的云南为108.6,相差8.2。2003年地区工业 总产值,前五位的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分别 为21513.5亿元、18036.7亿元、15380亿元、12864.2亿 元、10342.8亿元,后五位的西藏、青海、海南、宁夏、 贵州分别只有21.4亿元、247.9亿元、333.5亿元、352.8 亿元、977.6亿元,后五位都在1000亿元以下,前五位都 在10000亿元以上。
高三政治 经济生活【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学案
高三政治经济生活【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学案一、分配制度1.生产决定分配(1)现阶段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知识回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2)我国现行分配制度确立的客观必然性?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1)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原则,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地位。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3)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①客观必然性:由我国现实的决定的。
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基础__________________ ; 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作用(意义)?P59【特别提醒】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种收入,属于非按劳分配,因此,按劳分配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不都是按劳分配。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内涵: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2)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意义?【划线部分为教材变动的内容】(1)60页第一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让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2)60页第二段: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这有利于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特别提醒】工资收入不一定都属于按劳分配。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属于按劳分配,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的工资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二、效率与公平1.收入分配公平(1)含义:(2)收入分配公平的的意义(为什么)?(3)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①根本途径:大力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
②制度保证:③重要举措:【划线部分为教材变动的内容】61页正文第二段:④重要举措:【划线部分为教材变动的内容】62页第一段:【知识归纳】多角度分析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依据①社会主义本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城乡差距
...
现 在 ...
在城镇化的大背景下,近年来各地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 总体上优化了农村教育资源配置。
然 而 ...
一是城乡人口结构变化直接影响农村教育规划和布局结构; 二是学生上学交通安全存在隐患; 三是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不到位; 四是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了大量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
城乡差距之我见
城乡收入差距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目前,反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最主要指标分 别是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
家庭人均纯收入。同时,还可以通过城乡居民收入
比的差异和基尼系数相结合来分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 的差距!
城乡居民收入
1978至2012年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趋势显著,
城乡社保差距
1
项目差异大,城镇覆盖率远大于农村
2
水平差距大,城乡劳动者境遇不平等
社会保 障现状
3
城乡社保资金投入不平衡
4
城乡管理体制不统一
城乡居民社会保障缴费差异
城乡居民及家庭 1、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2、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3、失业保险 4、工伤保险 5、生育保险 农村居民及家庭 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部分试点地区)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部分试点地区) 3、无失业保险 4、无工伤保险 5、无生育保险
万辆,占10.2%。
三、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不到位
2010年全国3046个县级单位生均宿舍面积 9.9%
24.3%
65.8%
小于1平方米 小于2平方米 其他
数据来源《求是》
/zxdk/2012/201 223/201211/t20121127_196758.htm
收入数据分析调研报告(3篇)
第1篇一、调研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居民收入现状,分析收入分布特点,以及收入增长对消费、投资等经济活动的影响,本报告通过对大量收入数据进行分析,旨在为政府部门、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决策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以下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政策等。
2. 数据分析法:运用统计软件对收入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分组分析、回归分析等。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区或行业,深入分析其收入分配特点。
三、调研结果(一)居民收入水平1.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528元,同比增长5.2%。
2. 城乡收入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2022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46。
(二)收入分布1. 收入分组:将居民收入分为高收入、中高收入、中等收入、中低收入和低收入五个组别。
2. 收入占比:高收入组占比为10%,中等收入组占比为40%,低收入组占比为10%。
3. 收入增长:高收入组收入增长最快,中等收入组收入增长较慢,低收入组收入增长最慢。
(三)收入来源1. 工资性收入:工资性收入是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占比超过60%。
2. 经营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占比约为20%。
3. 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占比约为10%。
4. 转移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占比约为10%。
四、收入增长对经济活动的影响1. 消费:收入增长带动了消费需求的增加,促进了经济增长。
2. 投资:收入增长提高了居民的储蓄能力,为投资提供了资金支持。
3. 就业:收入增长有利于提高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促进社会稳定。
五、存在问题1. 收入分配不均: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均问题依然存在,高收入群体收入增长过快,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缓慢。
2. 地区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收入差距较大,城乡差距依然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0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1)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不断演化的过程。
详细分析了改革开放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问题.
关键词:城镇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收入差距
收入分配影响生产效率、民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稳定。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前,我国是一个收入分配均等化程度较高的社会,城乡居民不存在所谓的收入差距问题。
改革开放的30年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总体呈现先缩小再扩大的现象,可以划分成几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97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处于计划经济条件下,平均主义的原则主导着收入分配。
这种平均主义的收入分配格局不存在现在所讲的收入差距问题,实行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社会既没有效率,又制约了收入提高的可能性。
此阶段加大居民收入差距既是提高经济效益所必需的和必要的,也是发展与改革阶段不可避免的,这是飞跃性的进步.
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基尼系数。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基尼系数处于以下为收入分配高度均等;~之间为收入相对均等;~属于合理区间。
同时,国际上通常把作为
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为“差距偏大”,以上为“高度不平均”。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估计结果,1978年我国城镇基尼系数为,说明城镇内部居民收入差距非常低,农村基尼系数处在左右,比城镇基尼系数高个点,这一系数表明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比城镇高,但仍比较平等.
此时居民收入虽然比较均等,但实际上是共同贫穷,普遍贫穷.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号角———改革开放的列车正式启动.
1982年农村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体制改革,最有效地将农民的收入同他们的劳动成果挂起钩来。
这种经营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和劳动生产率,农作物产量增长迅速。
为了保障了农民的利益,政府也采取相应措施:对粮食等农副产品的收购价不断提高,对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生产资料诸如化肥、农药等的价格都下调,这些措施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收入。
与此同时,随着乡镇企业的蓬勃兴起,农民的收入来源渠道进一步拓宽。
农村的改革与发展增大了对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的需求,促使城市中这些部门得到相应发展,城镇居民收入来源扩大,收入有所增长,但增长幅度不大。
城镇居民的收入主要还是劳动收入,基本上
处于同一收入水平.
从1984年开始,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对国有企业先后实行了利改税、企业承包制等措施,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中,所有制结构发生多元化变革,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三资企业等非国有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在城镇,人均收入不断攀升,平均主义这个最大的分配不公问题得以解决,新的收入分配格局开始形成,发挥了收入分配的激励作用.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原则。
十三大还再次重申:当前深化改革的任务主要是围绕转变企业经营机制这个中心环节。
国有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同企业经济效益相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
加之非国有经济得到大力发展,城镇人均收入不断攀升.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中国经济又进入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高潮期。
国家加大了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改革力度. 1996年,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确立,生产要素市场逐渐发育,尤其是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的发展为资本投资开辟了新的渠道,多种经济成分获得了充分的发展,与此相适应,收入分配体制也有了更大突破.
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地位,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的制度得以具体化。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明确“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发挥了收入分配的激励作用。
由于劳动者个体之间的差异和占有要素的不平衡,收入差距自然会拉大,尤其是非劳动收入明显拉大了收入差距,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作者:未知本文来源于爬虫自动抓取,如有侵犯权益请联系service@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