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绪论(第1、2章)

合集下载

第1讲(绪论)

第1讲(绪论)
(2) 第一蒸发器送出的溶液浓度。
第一讲
W1
W2
F0=5000kg/h 蒸发器1 F1
x0=0.12
x1
蒸发器2
F2 x2=0.3
为求蒸发器1送出的 溶液浓度怎么办?
对盐作物料衡算:
对总物料作衡算: 解得:
F0 x0 F1x1
F0 W1 F1
F0=5000, x0=0.12,W1=0.3 两个方程, 两个未知
第二讲
本章小结
1.了解化工原理的研究对象和单元操作的分类。 2. 熟练掌握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方法。 3. 熟练掌握单位换算方法。
重点:物料衡算与能量衡算方法及单位换算 作业:P9:4
东北石油大学
化工原理
衡算的步骤:
画流程示意图
确定衡算范围
确定衡算基准
列衡算式
衡算的范围
衡算的对象
整个生产过程或其中的一部分
某一设备 系统中的所有物料
原则:包括未知数 已知量最多
某一个组分
Company Logo
第一讲
画流程示意图
确定衡算范围
确定衡算基准
列衡算式
例:在两个蒸发器中,每小时将5000kg的无机盐水溶液从12 %(质量%)浓缩到30%。第二蒸发器比第一蒸发器多蒸出 5%的水分。试求:
化工原理来源于实践,又面向实践,应用于实践; 是化工技术工作者的看家本领。
为什么要学 ?
第一讲
§1.1 化工过程
例:聚氯乙烯塑料的生产过程
乙炔
吸收 提纯
氯化氢 提纯
加成反应 反应器
单体合成
聚合反应 聚合釜
单体精制 聚合
脱水
传热 传质
干燥
反应热 传热

绪论、第一、第二章知识要点

绪论、第一、第二章知识要点

▪绪论知识要点:▪什么叫政治制度?▪政治制度: 英文Politicoalinstitution,简单地讲是指在特定社会中,为了保障国家的利益和社会的稳定而设定的机构、组织,制定的政策及措施。

▪政治制度的内容:▪(1)关于国家本质的规定▪(2)关于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规定▪(3)关于国家结构制度的规定▪(4)关于国家各类具体政治制度的规定▪(5)关于基层民主政治制度的规定▪政治制度的功能作用(1)规范政治权力的运作▪(2)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3)维护社会的稳定发展▪(4) 保障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政治制度的特征:▪第一,历史性。

▪第二,阶级性。

▪第三,权威性。

▪第四,层次性。

▪第五,稳定性。

▪国体和政体:国体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是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即一个国家的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它表现为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统治阶级内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和最根本的政治制度。

我国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决定和制约着其他一切政治制度,体现在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和其他具体政治制度之中,并且贯穿这些制度的全过程。

政体即政权的组织形式,着重从横向上配置国家权力,确定国家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及其相应机构之间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有哪些基本内容?▪它们包括: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宪法制度,政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元首制度,国家行政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选举制度,以及基层自治与民主制度等。

▪学习、研究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意义▪(1)了解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内容。

▪(2)进一步认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立的历史必然性,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自觉坚持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思修》复习绪论、第一章、第二章

《思修》复习绪论、第一章、第二章

绪论我们正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三个意味:1、意味着中国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2、意味着中国在世界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3、意味着中国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新时代(新时代是理解当前所处历史方位的关键词)的含义:1、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2、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3、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发时代;4、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5、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三、中国梦的含义:1、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2、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

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大学生应以有理想、有本领、又担当为根本要求,务实综合素质基础,着力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为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用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时代新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一、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1、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2、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3、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

二、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制素养(新时代大学生的基本素质)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属性所持的立场观点一、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人的属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是人的物质前提;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2、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3、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人生须认真:1、明确生活目标和肩负的责任,既要清醒地看待生活,又要积极认真地面对生活;2、责任心;3、把握人生中最基本的东西;4、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问题。

第一章绪论1-2章n

第一章绪论1-2章n

医药数理统计方法
• 样本(sample)(或叫个体individaul)
– 统计研究中最基本的单位,要有代表性,能客 观的反映总体 – 随机原则
• 资料:在确定总体后,研究者则应对每个观察 单位的某项特征进行测量和观察,这种特征称 为变量。对变量的测量值称为变量值(value of variable)或观察值(observed value),也称资料。
医药数理统计方法
五、医药学研究中统计方法的运用
• 以正确的方式收集数据 • 描述数据的统计特征 • 统计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医药数理统计方法
六、学习注意事项
• 了解基本概念、掌握理解基本原理,能够 正确运用理论知识逻辑推理。 • 对待公式态度:
– 不强调背公式,不要过分追究公式来源,掌握 公式应用范围应用条件
医药数理统计方法
•变异(variation)
–在同一个总体内,各个个体所表现出来的 参差不齐性。
•参数和统计量
–参数(总体量):用来描述和表达总体的数量 特征指标。 –统计量:用来描述和表达样本数量特征的 指标。
医药数理统计方法
总体 数量平均水平 均数µ 均数µ 和集中趋势 变异大小和 离散程度 标准差σ 标准差σ
二、(样本)直方图(histogram) 、(样本) 样本
医药数理统计方法
三、频数分布表的作用:
(1) 揭示资料的分布类型和分布特征 (2) 描述资料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描述资料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3) 便于发现某些特大或特小的可疑值。 便于发现某些特大或特小的可疑值。 (4) 样本容量较大时,可用各组段的频率作 样本容量较大时, 为概率的估计值,便于进一步分析统计。 为概率的估计值,便于进一步分析统计。

材料力学课件第一章绪论1-2

材料力学课件第一章绪论1-2
ε称为M点沿x方向的线应变或简称为正应变。
也记为εx 。 (重点掌握)
同理可定义εy , εz 。 线应变,即单位长度上的变形量, 为无量纲量,其物理意义是构件上一点 沿某一方向(相对)变形量的大小。
正交线段MN和ML经变形后,分别是 M' N'和M' L' 。变形前后其角度的变化是:
L' L
N'
弹性体—内力特点 内力是变形引起的物体内部附加 力,内力不能是任意的,与外力引起 的变形有关,还必须满足平衡条件。
(3)分布内力系向截面的形心简化得 截面的合内力主矢FR与主矩MC。
m
z
x
C m
y
内力主矢FR与内力主矩MC按一定的坐标系 (空间)分解成内力分量FN( MX矢量表示)与 截面垂直,FSy, FSz ( My , Mz矢量表示)与截 面相切。
应力量纲 1 Pa = 1 N/m2
[力] / [长度]2
单位— Pa (帕) ( Pascal帕斯卡) 1KPa = 103 Pa 1MPa = 106Pa 1GPa = 109 Pa
材料力学
常用单位
重点掌握
5
变形与应变的概念
对于构件上任“一点” 材料的变形, 只有线变形(线段伸长,缩短)和角变 形(两线段夹角的改变)两种基本变形, 它们分别由线应变和角应变来度量。
平面表示 L Δy L′
N′ Δx
M
N
M′
Δx+ Δu
变形前
变形后
L'
Δy+Δv
MN的绝对变形 M ' N ' MN u
L N'
Δy
M'
Δx

《区域经济学》(绪论,第1、2章)马工程

《区域经济学》(绪论,第1、2章)马工程

第二节 主要内容
3.区域决策 区域决策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如何组织区域经济活动,也就是 选择何种增长模式的问题;二是所选择模式的支持系统,也就是如何支 持所选增长模式正常运行的问题。区域经济支持系统,包括三个方面的 内容:一是为保障区内经济正常运行所必要的政策支撑,二是为鼓励区 内外厂商向某种产业部门或区内某些地区投资而采取的激励政策和措施 ,三是为纠正市场失灵而提供的政策支持。
4.经济活动空间聚集机制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规模收益不变和完全竞争假说,无法解释经济 活动空间聚集现象。为此,克鲁格曼等学者以迪克西特和和斯蒂格利 茨的理论为基础,建立了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为解释经济活动空间聚 集做出了贡献。随着这些基本理论的突 破,区域经济学进一步趋向于 成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区域经济学理论框架。
市或城市体系。
第一节 主要内容
2、西方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古典区位理论 核心观点:理想的厂商区位是生产和分配过程中所需运输里程最短 和运输货物重量最少的地点。 主要研究厂商选择何种地点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输成本问题。
2.新古典区位论 核心观点:理想的生产区 位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厂商或生产部门的生 产成本,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地点。 主要研究以市场规模为中心的利润最大化问题。
第一节 主要内容
3. 20世纪90年代到十八大之前:区域经济学理论和 实践活动获得蓬勃发展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区域经济学研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首先,提出了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其次,研究和布局了西部大开 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再次,区域经济研 究重点转移到区域协调发展。
4.中共十八大以来:实施新时期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阶段 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十九大提 出了新时期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 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推进“四大板块”战略和“三个支撑带”战略 ;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 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 转移人口市民化;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学前教育学--第一、二章讲义+笔记

学前教育学--第一、二章讲义+笔记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学前教育(13、16名词解释)主要是指对0—6岁儿童,也就是从胎儿期到进入小学前的儿童所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学前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前教育是所有能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心理发展的活动,如看动画片,做家务,同伴交往和旅游等;狭义的学前教育专职托幼机构(早教机构,幼儿园)对幼儿实施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

学前教育在我国属于学校教育系统,具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所没有的优点,如组织性、规划性和系统性等,学前教育虽属于我国学校教育系统,但其教育对象又有别于其他教育阶段的教育对象,学前教育阶段的儿童有其特殊需要,他们与家庭社会紧密相连,正因如此,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全面把握学前教育的含义,显得尤为重要。

2.学前教育学(15年名词解释)不同的学科研究,不同的领域,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教育科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并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根据年龄阶段的划分,教育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几个阶段,各个教育阶段都有具体的内容规律和特点。

学前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其教育对象包括胎儿、婴儿(0-3岁)和幼儿(3-6岁)。

学前教育学以教育学、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学前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学前教育的理论基础、学前阶段儿童的发展特点与教育、幼儿园教师、托幼机构的环境、学前教育课程、学前儿童游戏、学前儿童德育、托幼机构与家庭社区的联系、幼小衔接、学前教育理论流派、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3.观察法(14名词解释、15简答)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收集一手资料最直接的手段,是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础。

观察法指在自然条件下,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对所要研究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的一种方法。

观察法的特点有客观性、能动性、目的性。

观察法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观察法的常用方法有:实况记录法、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时间取样法、事件取样法、行为检核法。

第1讲(绪论)

第1讲(绪论)
化学-元素的发现,新化合物的结构确定。 物理-物质的物理性质研究。 生物-样品前处理 化工-试剂和化工产品纯化 医学-治疗血友病的血液制剂。 药学-药理毒理实验,新药开发 材料科学-超纯硅 环境-污水处理(沉淀),垃圾分类(磁力分离法) 石油-除苯汽油(吸附、萃取),石油精炼(蒸馏)。


[(C2H5)2OH]+[FeCl4]的亲溶剂(疏水)势能驱使Fe3+进入乙醚相;
亲溶剂势能远大于浓度差化学势,所以,Fe3+进入乙醚相
1.3 分离过程的本质
结论:
分离有时是自发过程、混合有时也不能自发进行;
总自由能决定体系是趋向分离、还是趋向混合,即: G总=势能项+熵项=µ i+RT lnai 均相体系中只存在浓度差 自发混合。 非均相体系中除浓度差外,还存在各种相互作用(势能) 各组分趋向于分配在低势能相。(自由能降低)
3. 回收率的测定方法
利用标准参考物质(标准样品)、合成样品、分析过的样品、标 准加入法
1.5 分离方法的评价
富集倍数
富集倍数=待分离组分的回收率/基体回收率
对富集倍数的要求—视样品中组分的最初含量
和所用检测技术灵敏度的高低而定。
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检测方法无需富集;通常
富集100-1000倍即可。

1. 2. 3. 4.
分离富集技术的特点
分离对象种类繁多(所有天然和合成物质) 分离目的各不相同(检测、制备、定性定量) 分离规模差别很大(g级吨级) 分离技术形形色色(过滤、萃取、离心)
5. 应用领域极为广泛(生物医药、石油、化工)
1.1 分离科学及其研究内容
分离科学的研究内容
分离过程的共同规律
1.2 分离科学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获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的免疫学家



1901年 1908年 1913年 1919年 1930年 1951年 1960年 1972年 1976年 1977年 1980年


E.A.V.贝林(德国人)从事有关白喉血清疗法的研究 P.埃利希(德国人),E.梅奇尼科夫(俄国人)从事有关免疫方面的研究 C.R.里谢(法国人)从事有关抗原过敏性的研究 J.博尔德特(比利时人)有关免疫方面的一系列发现 K.兰德斯坦纳(美籍奥地利人)发现血型 M.蒂勒(南非人)发现黄热病疫苗 F.M.伯内特(澳大利亚人),P.B.梅达沃(英国人)证实了获得性免疫耐受性 G.M.埃德尔曼(美国人),R.R.波特(英国人)研究抗体的化学结构和机能 B.S.布卢姆伯格(美国人)发现澳大利亚抗原 R.S.雅洛(美国人)放射免疫分析法 B.贝纳塞拉夫,G.D.斯内尔(美国人),J.多塞(法国人)从事细胞表面调节免疫反应的遗传 结构的研究 1984年 N.K.杰尼(丹麦人),G.J.F.克勒(德国人),C.米尔斯坦(英国人)确立有关免疫抑制机理的 理 论,研制出了单克隆抗体 1987年 利根川进(日本人) 阐明与抗体生成有关的遗传原理 1990年 J.E.默里,E.D.托马斯(美国人)从事对人类器官移植、细胞移植技术的研究 1996年 P.C.多尔蒂(澳大利亚),R.M.青克纳格尔(瑞士人)提出MHC限制性,即T细胞的双识 别模式
不适宜的免疫应答可导致免疫性的疾病。
免疫应答的类型
1.固有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或天然免疫)
生物种群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是机体抵抗病原体 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特点: 生而有之;人人都有;(无明显个体差异)
无特异性;(作用范围广,并非针对特定抗原) 无免疫记忆性;
在早期抗感染中发挥主要作用.
组成:皮肤、黏膜屏障; 固有免疫细胞及效应分子
克隆选择学说
1、带有不同抗原受体的免疫活性细胞克隆预先存在于机体内, 不同克隆的细胞具有不同的抗原受体,抗原与相应的抗 原受体发生互补结合后便选择性地激活了这一克隆, 使它扩增并产生效应细胞或大量抗体。
2、胚胎期淋巴细胞未成熟,与自身组织相遇后,识别自身
组织抗原的淋巴细胞克隆都受到抑制,这些克隆作为禁 忌克隆被清除或无能,形成自身耐受。
中枢免疫器官 (一 )骨髓
1.骨髓的结构与造血微环境 2.骨髓的功能
---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体液免疫应答发生场所。 是血清抗体的主要来源,因此骨髓既是中枢免疫 器官又是外周免疫器官。
法氏囊(Bursa of Fabricius)
Bruce Glick and Charlie Chang
本章重点内容
1、免疫的概念、功能和类型 2、牛痘苗的发现和使用有何重大的意义?
三、免疫器官和组织(P12)
免疫系统的组成:
• 免疫器官 • 免疫细胞 • 免疫分子
免疫器官(Immune organs)
也称淋巴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 成熟或定居及介导免疫应答的场所。
•中枢免疫器官 •外周免疫器官
1.免疫诊断:快速、敏感、特异
2.免疫预防:人工免疫,如接种疫苗
3.免疫治疗:生物治疗
二、免疫学发展简史
1.经验免疫学时期
*牛痘预防天花 (英国Edward Jenner) --开创“人工自动免疫” 先河
2.科学免疫学时期
*白喉抗毒素血清疗法(von Behring&Kitasato) --开创“人工被动免疫” 先河 *克隆选择学说 (Burnet)
最后一例天花病人于 1976年在索马里被治愈, 其后未再发现。
WHO于1979年10月26日 正式宣布全世界消灭天花。
每 月 发 病 人 数
2.科学免疫学时期
*1876年前后 多种病原菌被发现 用已灭活及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疫苗,预防多种传染病,使疫苗得以广泛发 展和使用. *1900年前后 抗原与抗体的发现 揭示出“抗原诱导特异抗体产生”这一免疫学的根本问题,促进了免疫化 学的发展及抗体的临床应用. *1957年前后 细胞免疫学的兴起 人类理解到特异免疫是T及B淋巴细胞对抗原刺激所进行的主动免疫应答过 程的结果,理解到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不同效应与协同功能. * Burnet克隆选择学说的提出
3、现代免疫学时期
从基因活化的分子水平,理解抗原刺激与淋巴细胞应答类型的内在联系与机制
1、抗原识别受体多样性的产生 1978年发现抗体基因重排是B细胞抗原识别受体多样性的原因 2、信号转导途径的发现 3、细胞程序性死亡途径的发现 CTL表达FasL,靶细胞表达其受体Fas 4、造血与免疫细胞的发育 免疫细胞——多能造血干细胞——神经干细胞 5 应用免疫学的发展 DNA疫苗、基因工程制备重组细胞因子、免疫细胞治疗、 完全人源抗体及口服自身抗原预防自身免疫疾病
(二) 胸 腺
1.胸腺的结构 2.胸腺的功能 --T细胞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免疫调节 --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DiGeorge综合症)
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一门学科。
医学免疫学(Medical Immunology):
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有关疾病的免疫学 发病机制、诊断和防治的一门生物学科。
基础免疫学
临床免疫学: 抗感染免疫;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 免疫缺陷; 肿瘤免疫; 移植免疫等.
免疫学的应用:
免疫的概念
—— 指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
物,实现免疫防卫,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生 理功能。
抗原性异物(如病原体及其有毒代谢产物,异种动、植物蛋白质, 体内衰老细胞、肿瘤细胞等)
免疫的功能
功能 免疫防御 免疫自稳 免疫监视
生理性(有利) 病理性(有害) (免疫性疾病)
防御病原微生物 超敏反应/免疫 侵害 缺陷 消除损伤或衰老 自身免疫病 细胞 清除复制错误/ 细胞癌变/持续 突变细胞 病毒感染
3天
5天
7天
历史上天花曾经肆虐
※ 3000年前在古代中国,印度和埃及的古医书及僧侣
经文中,就有了天花这种急性传染病的相关记录。
※ 公元前l160年统治古埃及的法老拉美西斯五世,从 其木乃伊考证出他面部就有天花疤痕。 ※ 公元三~四世纪罗马帝国出现大规模天花流行,饱受 天花的肆虐。
The mummified head of Ramses V (died 1157 BCE) with rash that is probably the result of smallpox
教学资料(学习方法、课件、习题等) 校园网:网上教学
第一讲
绪论(第1、2章,P1)
[目的要求]
1.掌握免疫的现代概念和功能。 2.熟悉免疫应答的类型及特点。 3.了解免疫学发展史。 4.熟悉免疫系统的组成。 5.掌握淋巴细胞再循环和归巢。
一、概论
免疫( immunity )的起源
Immunitas:免除劳役,引申为“抵抗再感染”
Robert Koch 1843-1910, Nobel Prize in 1905 for his work on tuberculosis, Anthrax, Cholera, Tubercule bacillus
*抗体的发现、应用及细胞免疫的研究 1、抗体的发现 德国学者Behring和日本学者 北里于1890年在Koch研究所应用 白喉外毒素给动物免疫,发现在 其血清中有一种能中和外毒素的 物质,称为抗毒素。将这种免疫 血清转移给正常动物也有中和外 毒素的作用。这种被动免疫疗法很 快应用于临床治疗。Behring于 1891年应用来自动物的免疫血清 成功地治疗了一个白喉患者,这 Emil von Behring 1854 - 1917, Nobel Prize in 1901 for demonstrating that 是第一个被动免疫治疗的病例。 circulating antitoxins against diphtheria 为此他于1902年获得了诺贝尔 and tetanus toxins conferred immunity. 医学奖。
2、抗原的结构与抗原特异性 Landsteiner(1910)等人首先应用偶氮蛋白的人工结合 抗原,研究抗原-抗体反应特异性的化学基础开始的。认识到 决定抗原特异性的是很小的分子,他们的结构不同,使其免疫 原性不同。 3、抗体是免疫球蛋白 20世纪30年代,通过电泳证明,抗体是γ-球蛋白 4、抗体是四肽链结构 1959年,Porter 和Edelman对抗体结构进行研究证明 5、超敏反应 6、免疫耐受的发现 7、Burnet克隆选择学说及其对免疫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Smallpox is a an acute contagious disease caused by the Variola major virus. It is one of the most devastating diseases known to humanity. It killed as many as 30% of those infected. Between 65–80% of survivors were marked with deep pitted scars (pockmarks), most prominent on the face. Blindness was another complication.
*病原菌的发现和疫苗使用的推广 Pasteur:创立巴氏消毒法、制备鸡霍乱、炭疽、狂犬疫苗; Koch: 提出病原菌致病的概念
Louis Pasteur 1822-1895, Father of immunology, attenuated bacteria and viruses as vaccine against anthrax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