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对联_初中说明文
说明文阅读之漫话对联

【精读精练】漫话对联/金虎①对联,大家都不陌生。
中华大地妙联佳对俯拾即是:“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是镌刻在岳阳楼上的名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是古代劝学的佳对;“虽然毫末技术,却是顶上功夫”是理发店的妙联……可见,生活处处有对联。
②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由上联和下联构成。
若有横批,应对对联内容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对联通常粘贴或悬挂在门上或壁间的廊柱上。
③根据内容和用途来划分,常见的对联有节日喜庆联、婚丧嫁娶联、名胜古迹联、自勉联、题赠联等。
④对联源于何时?可远溯先秦。
那时人们在大门上挂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认为能压邪。
这种桃木板便叫“桃符”。
相传五代后蜀君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之“题桃符”,即最早的春联,亦即最初的对联。
宋代在门上张贴对联成为一种风俗。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这一民俗的形象反映。
对联的真正鼎盛是在明清两代,到了康乾盛世,对联艺术日臻完善,涌现出纪晓岚、袁枚等对联高手。
晚清还出现了一些对联知识专著,如《楹联丛语》等。
进入20世纪,对联日益呈现出勃发繁荣的景象。
⑤对联的内容丰富多彩,对联的历史源远流长。
那么如何撰写对联呢?⑥首先,要根据对象和场合,选择清新流畅的语言,表达有意义的内容。
例如:“无声润物三春雨,有志育才一代功”可以送给辛勤的园丁;“枝头喜鹊歌新曲,雪里梅花报早春”适合春节传达喜气;“皓月描写双燕影,寒霜映出并头梅”经常出现在结婚喜庆时。
⑦其次,撰写上下联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必须相连,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两联字数须相同,相同位置词语的词性应相同或相近,但不能出现“四海”对“五湖”之类的词义雷同情况,更不宜有“石”对“石”这样的同字相对;句式结构形式要相同,彼此对称;字音声调平仄相对,使对联念起来有一种音乐美。
说明文阅读的主要试题类型浅谈

说明文阅读的主要试题类型浅谈导读:说明文阅读的主要试题类型:一、内容概括题型五、说明方法运用题型二、结构分析题型六、语言品析题型三、信息提取概括题型七、材料链接题型四、词句理解题型八、开放拓展题型说明文阅读主要试题类型示例及答题技巧归纳一、内容概括题型【题型分类】1、对某一段或某几段内容的概括 2、对相关内容的概括 3、给概括出的内容找对应段落【题型示例】例1:05年北京市语文中考课标B卷“人禽流感”第16题第②要说明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人禽流感存在着人人相传的迹象,并造成人员死亡。
例2:05年北京市语文中考A卷(海淀卷)《话说海淀》10. 选文第(1)段主要说明了____________;对明清直至建国前夕海淀水乡美景、园林发展和文化遗迹进行介绍的是第______段到第_______段。
(4分)——“海淀”地名的由来和历史变迁例3:《植物也有“喜怒哀乐”》(《中考复习指导》P68)4、科学家认为植物有同情心的两个例子是什么?请概括叙述。
•第1个例子:小虾遇难,植物的“情感曲线”有变化。
•第2个例子:见到掐断植物的“罪犯”,植物的“情感曲线”有大的波动。
【方法技巧】1、找段落中心句或关键句;2、结合段落中说明特征或几方面的说明内容进行概括。
3、结合标点,尤其注意有分层作用的分号、句号,归纳层意,并进行综合概括。
4、对语段中的关键词、句,摘要联合,并简明的表达。
二、结构分析题型【题型分类】1、着眼全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说明对象的;2、能否调换段落的顺序;3、某一段落在全文的作用,或能否删去某段;4、判断说明的顺序 (较少出现《指导》 P70—2 )【题型示例】例1:《漫话对联》(《指导》P66)• 2、文章主要介绍了对联的哪些知识?请简要概括出来。
•介绍了对联的定义、种类、起源和发展、写法、意义与影响。
例2 区0611期中测评《说屏》19、仔细阅读全文,根据提示概括出2—4段的说明内容——文章各段依次介绍了屏“巧”的总特点、屏的功能、屏的分类、屏的放置【方法技巧】1、答这种题型,首先要对每一段的内容了解,并能对其进行归纳和概括。
说明文知识

-说明文基础知识一、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1、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如《中国石拱桥》;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地,如《统筹方法》等。
2、以其介绍的客观规律及其知识体系的不同:自然科学说明文、社会科学说明文3、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的不同: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
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三、说明顺序:——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1、时间顺序,即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事物的发展变化常用这种顺序。
例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在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从外到内、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四周到中央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诸如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等,多用这种顺序。
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3、逻辑顺序,即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解说。
具体表现在:①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②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③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④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⑤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⑥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等。
例如《食物从何处来》就是以逻辑顺序说明事物的。
又如:《向沙漠进军》一文,讲了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方法,人类向沙漠进军的方法,从现象到本质说明,运用了逻辑顺序。
《苏州园林》运用了整体到部分的说明顺序。
四、说明文的结构方式:(一)总分式结构:““总—分—总”式、总(概括)—分(具体)”式、“分—总”式。
(二)递进式结构: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个别到一般、结果到原因等等。
(三)并列式。
例如,《苏州园林》一文采用了“总——分”式结构。
五、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画图表、引资料(8种)•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1)下定义:即指明某一名词概念的含义。
关于对联的说明文

关于对联的说明文
对联,也被称为楹联或对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通过精炼、对仗、韵律和意象等手法,传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对联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桃符,而到了明清时期,对联已经发展到了鼎盛阶段。
对联的特点在于其工整、对仗和意义深刻。
在形式上,对联通常由上下两句组成,两句的文字数量相等,结构相似,平仄相对,韵律和谐。
在意义上,对联要求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寓意深远,发人深省。
对联的种类繁多,应用广泛。
根据用途,可以分为春联、婚联、寿联、挽联等;根据形式,可以分为正对、反对、流水对等。
在各种场合,如节日庆典、婚丧嫁娶、宗教仪式等,都可以见到对联的身影。
对联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艺术价值,更在于其文化内涵和教化功能。
对联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和人文精神,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表达了宽容和坚韧的品质;“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表达了对正义和奉献精神的崇尚。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文化的多元化,对联这一传统文化形式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联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始终不会改变。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学习和欣赏对联,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艺术素养,更能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精神内核。
总之,对联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它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具有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内涵。
通过对联的学习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素养和文化修养。
关于对联的说明文

关于对联的说明文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独特形式。
它是用相对联的方式,对对称、短小、富有节奏感的文字进行艺术加工,以表达抒情、赞美、祝福等情感。
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对联源远流长,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联的形式通常是左联和右联,左右相对呼应,形成一个整体,具有一定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在写对联时,要求文字简练、精炼,言之有物,富有意境和情感。
因此,对联的创作不仅考验作者的文字功底,更需要丰富的内涵和灵感。
对联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可以用于春节、婚庆、生日等各种节庆活动中,还可以作为装饰品出现在家庭、办公室等场所。
对联不仅仅是一种美学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在对联的创作与欣赏过程中,往往能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通过对联,人们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更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因此,对联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简练的文字、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在当代社会,对联依然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它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情感表达的方式。
希望在未来的岁月里,对联能够继续传承下去,为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说明文的概念和说明方法

说明文的定义说明文是以说明作为主要的表达方式,介绍事物的性质、特点(特征)或阐述事理的一种文体。
阅读一篇说明文首先要把握住说明的对象和说明对象的特征。
说明的对象往往是一个名词(或相当于名词的短语),说明对象的特征往往用形容词来概括(或相当于形容词的短语)。
说明文的中心句由说明的对象加上说明对象的特征来构成。
说明文的中心句有全文的中心句和自然段的中心句之分。
中心句的位置往往在全文或整个自然段的开头或结尾。
中心句又叫总说。
除了中心句之外的句子叫支撑句。
支撑句又叫分说。
支撑句是以举例子、列数字、作诠释的方式对中心句进行说明的。
说明文三要素:内容的科学性、说明的条理性和语言的准确性。
1.内容的科学性: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给读者以正确无误的认识。
2.说明的条理性:按时间顺序写和记叙文相似;按空间顺序写需注意观察点,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按逻辑顺序写要注意摸清各部分的内在联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
3.语言的准确性: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语言简明,说明严密。
二、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文的结构有三种形式:1、总说――分说2、分说――总说3、总分――分说――总说三、说明文的分类按说明的对象来分,说明文分为实体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种。
以事物作为说明的对象,重点在于说明事物是“怎样”的,介绍事物的性质、特征,把一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区分开来的说明文就是实体说明文。
以事理作为说明的对象,重点说明事理是“怎么样”和“为什么这样”的,把抽象的、难于理解的事理说得清楚明白的就是事理说明文。
按说明文的语言风格,说明文可以分为平实语言的说明文和生动语言的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两种。
四、说明方法1、下定义:就是用准确的、简明的语言来说明事物的特征、揭示事物的本质,使这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区分开来的一种说明方法。
春联说明文600字

春联说明文600字春联,又叫“春贴”“对联”“门对”,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也是华人们过春节的重要标志。
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致的文字描绘奇妙形象,抒发奇妙愿望。
下面是我整理的春联说明文600字,欢迎大家阅读共享借鉴。
春联说明文600字1日落日升,斗转星移,回首往昔,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系念和玄想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
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进展到今日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风俗。
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奇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
这种风俗延续了一千多年。
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
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房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
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亲热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看了对春节贴对联风俗的介绍,我不禁感叹中国文明文化的博精深,对于春节贴对联,在明代朱元璋的那个时期,朱元璋指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需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
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气。
如今的我们,对过往的风俗总是一无所知,只是知道外表的潜意思,但是我们对于深层次的还是有待学习。
听,家家户户贴起了对联,那对联上的字龙飞凤舞,承载了多少百姓对新年的期望,和对上一年辛苦劳作的欣慰。
春联说明文600字2每年过年,我们家都会回农村过年,而在农村,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这是风俗,也是习惯。
写对联初中作文(精选10篇)

写对联初中作文写对联初中作文(精选10篇)写对联初中作文1春节即将来临了,我知道大家一定非常喜欢过春节。
因为大家可以贴春联、看春节联欢晚会、走亲访友……记得去年春节快来临时,我在家里学写对联,我站在一旁看大人们写对联,只见他们手拿一支毛笔,在墨水里蘸了蘸,然后就在红纸上写了几个大字。
具体内容我已记不清了。
那一幅对联写得非常工整,我见了就对伯父说:“能教我写对联吗?”我清楚地记得伯父问:“你会用毛笔吗?你知道应该怎样写对联吗?”我摇了摇头说:“不会。
”于是他又说:“你今年又长大了一岁,居然连毛笔都还不会使用,趁着这个机会,我就教你几招吧。
”听了伯父的话,我高兴地跳了起来。
伯父告诉我,写字时身子要坐直,不要趴在桌子上。
然后又详细地告诉我应该怎样使用毛笔。
听了伯父的一番话,我终于学会了使用毛笔的一些最为基本的方法。
接着伯父又让我写了几个字给他看看。
我写了五个字:“我最爱中国”。
写得歪歪扭扭,大概是刚使用毛笔吧!伯父见了笑了笑:“字倒是写得不错,就是笔画不直。
”于是伯父又教导我:“写每个字时并不是要用同样的力量,在写每个字时,用的力量要有轻重变化,这样写出来的字就更有变化,看起来也更美观。
伯父说完还示范地写了几个字让我模仿。
看着伯父写的字,就是挺舒服。
我照着伯父的样子试着写了几个字,还真有进步,比刚才写的看上去要好多了,我开心极了。
伯父还告诉我,写字要经常训练,多去模仿名贴。
写得多了,字就越写越好看。
在这个春节,我初步学了点写毛笔字的技巧,真是比得了压岁钱还更高兴,还更实惠。
写对联初中作文2“今年春节看我的!”我大声对家人们说。
当天晚上我就开始动手了。
我跑去书房,拿来墨汁,倒入砚台里。
这时,墨汁散发出的香味早已轻轻飘出,把正在看报的爷爷吸引了过来。
“诶呦,你在写对联呢吖!我跟你讲,我年轻的时候也写过对联。
我虽然没正经学过,但邻居来请我,我也不得不写呀……”说到这,爷爷那满是皱纹的脸上不免也露出了得意而又灿烂的笑容。
对联说明文作文500字

对联说明文作文500字I. "英文回答,"When it comes to couplets, I believe they are a unique form of Chinese poetry that is both beautiful and meaningful. Couplets are a traditional art form in China, often displayed during the Chinese New Year to bring good luck and blessings to the household. These couplets are usually composed of two lines of poetry that are parallelin structure, with each line containing the same number of characters.For example, a common couplet for the Chinese New Year might be: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This couplet expresses the joy of spring and the beauty of nature, wishing for prosperity and happiness in the coming year.II. "中文回答,"说到对联,我觉得它们是一种独特的中国诗歌形式,既美丽又富有意义。
对联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常常在春节期间展示,以给家庭带来好运和祝福。
这些对联通常由两行诗组成,结构平行,每行含有相同数量的字。
例如,一个常见的春节对联可能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个对联表达了春天的喜悦和大自然的美丽,祝愿新的一年里兴旺和幸福。
对联说明文200字

关于“对联”的说明文--------------------------------------------------------------------------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楹联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一说起源于桃符。
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对联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骈文与律诗是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
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
因而对联所用句式,除了律诗句式、骈文句式外,还有古体诗句式、散文句式、仿词曲句式。
不同句式适用格律不同、宽严不同。
其中律诗句式平仄要求最严,古体诗句式则除了对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
明洪武年间(1368年-1399年),在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238-250年)。
在铁十字架上又铸有艺术精美的对联云:“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
”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
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汉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对联作文-专业文档!

对联作文关于对联作文集锦6篇对联作文篇1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说起对联,我有一种说不出的喜爱。
我眼中的对联是高雅、博才,富有很深的含义。
说起贴对联来,我更是喜爱至极,两只小手被对联染得红红的,心里却偷偷乐着,别提多高兴了。
大年三十早上,爸爸大声喊:“快起来了,今天贴对联了!”一听贴对联,我从被窝里赶紧爬起来。
吃完饭,我们就贴起对联来。
首先我从书房拿来双面胶,我和爸爸分工做,他贴对联,我贴福字,爸爸人高马大,很顺利地把上联、下联和横批贴了出来。
但我看到对面的门上的福字是倒过来贴的时候,我疑惑的看了看爸爸,对爸爸说:“对面的贴错了福字,怎么会是倒过来的呀?”爸爸说:“福倒!福到!是要倒着贴的。
”“哈哈,我明白了。
”于是在爸爸的帮助下,我马上贴好了“福”!我和爸爸站在大门外,欣赏着我们的杰作,红彤彤的对联映在我们的脸上,新年的气氛马上呈现出来了,邻居家的鞭炮声此起彼伏。
过春节了!我们全家人的心情多么快乐啊!我祝爸爸妈妈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就像对联横批所说的那样,祝我们全家万事如意!对联作文篇2今天是腊月28日,家家户户开始贴春联了。
隔壁伯伯家贴的是“一帆风顺平安日,万事如意锦绣春。
”他们家门的中间还贴了个金光闪闪的“福”字。
过了一会儿,我家也开始贴春联了。
我拆开对联,放到桌子上,并涂上了胶水交到妈妈手上,妈妈站在凳子上,小心翼翼地拿着春联往门上贴。
我连忙跑得远远的,帮忙看着贴的位置是否在中间。
“左了,往右。
”“右了,往左。
”“高了,往下。
”“低了,往上。
”然后我仔细地看了看,不高也不低,不左也不右,位置刚好在中间了我就高叫了一声“好!可以贴了!”等妈妈一贴好,我高声地读着:“财进家门万事兴,福临宝地千秋盛。
”我们大概贴了十几分钟后,终于把家里所有的门口贴完了对联。
我迷惑不解地问妈妈:“妈妈,为什么过年要贴春联呢?”妈妈告诉我说:“因为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传说,有一个怪物,它每到除夕之夜,就要吃很多的人,这个怪物名字叫做‘夕’。
对联(2007河南开封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

对联(1)对联,也称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其特点是一副两联,字数相等,形式相称,内容相连,声律协调,对仗严谨,而且可贴,可镌,可吟。
(2)对联的渊源应该远溯到桃符。
(3)传说,远古的时候,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其下有神荼、郁垒二神,主管查看万鬼,遇到为祸作祟的鬼,就用芦苇绳索捆起来喂老虎。
(4)玉帝见他俩除害有功,便封他们为专惩邪恶的神仙。
后来,人们一到春节为祈求平安、消灾免祸,就在家门前立大桃人:左神荼,右郁垒,还画老虎,悬挂苇索。
(5)以后,为了简便,就把桃人改为桃板,在板上画神像,或写“神荼”、“郁垒”两神名字,悬挂在门的两边。
这就是“桃符”--最原始的春联。
(6)以上传说,虽然带有迷信色彩,但与对联的产生却有着渊源关系。
春联是对联中的一类,正式写春联,还是从后蜀孟昶(chǎng)的“新春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起始。
因为他觉得挂桃板、悬门神来驱邪没有新意,就写了上面这副对联。
这就是我国第一副春联,距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7)从对联的发展来看,对联源于偶句、律诗,少数源于骈文,而又脱离了古诗词独立形成一种民族文学形式,所以对联不同于“修辞知识”中的“对偶艺术”。
凡对联均系对偶,而对偶并不等于都是“对联”。
对而不联或联而不对者,绝不是对联。
(8)对联发展到了明清两代,各类对联数量很多。
明太祖朱元璋爱好对联,曾亲自为臣民撰联,联坛代表人物有解缙等。
清代,大批联家出现,梁章钜(jù)著有《楹联丛话》系列。
(9)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发以来,楹联文化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壮大。
各种楹联活动广泛参与到经济活动中去,同时,它为抵制丑恶文化起到了重大作用。
23. 本文说明的对象是()A. 对联B. 对联在我国文化发展中的作用C. 我国最早的春联D. 对联的渊源及其发展演变的过程24. 对联的渊源是()A. 偶句、律诗B. 神荼、郁垒C. 桃符D. 祈求平安、消灾免祸25. 谈谈你对文中加横线语句的理解。
对联说明文作文500字

对联说明文作文500字中文回答,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由两句对仗的诗句组成,通常用来庆祝节日或者表达美好的祝愿。
对联常常出现在春节期间,人们会在门上贴上对联,以祈求新的一年能够平安幸福。
对联的写法非常讲究,需要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和诗词功底。
而且,对联的内容要求对仗工整,意义深刻,不仅需要有诗意,还要有寓意。
English answer: Couplets are a 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rt, consisting of two lines of poetry that areoften used to celebrate festivals or express good wishes. They are often seen during the Chinese New Year, whenpeople paste them on their doors to pray for a peaceful and happy new year. Writing couplets requires a certainliterary accomplishment and poetic foundation. The contentof the couplets needs to be well-structured, with profound meanings, not only poetic, but also allegorical.中文回答,对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它起源于民间,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传统文化形式。
对联的形式丰富多样,既有七言对联,也有五言对联,还有横批对联等等。
对联的内容也多种多样,有的是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的是寄托对家国情怀的热爱,有的是对未来的祝福和期许。
总之,对联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对联说说明文作文

对联说说明文作文说起对联,这玩意儿可真是咱中华文化里的一颗璀璨明珠。
咱老百姓过年过节,或者遇上啥喜庆事儿,都爱贴上一副对联,图个吉利,添点喜气。
就拿过年来说吧,每到大年三十,我家那可真是热闹非凡。
一大清早,全家老小就开始忙活起来,贴春联那可是重中之重。
我爸总是站在门口,手里拿着那副红彤彤的春联,左瞅瞅右看看,嘴里还念念有词:“这上联得贴左边,下联贴右边,可别搞反喽!”我呢,就在旁边给他递胶水、拿刷子,忙得不亦乐乎。
我记得有一年,我爸买回来一副特别有意思的春联。
上联是“天增岁月人增寿”,下联是“春满乾坤福满门”,横批“吉祥如意”。
我当时就问我爸:“这对联啥意思啊?”我爸笑着说:“傻孩子,这上联说的是时间一年年过去,咱人的岁数也长了,可也希望能更长寿更健康;下联呢,是说春天来了,到处都充满了生机和福气;这横批嘛,就是希望咱家一整年都顺顺利利,吉祥又如意!”我听了,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贴对联的时候,那讲究也不少。
我爸先把旧的春联小心翼翼地撕下来,然后用刷子把门框上的灰尘清扫干净。
接着,他在春联的背面涂上一层厚厚的胶水,站在凳子上,让我在下面给他看位置。
“左边高了,右边低了,再往上一点,好,好,就这样!”我扯着嗓子喊。
终于,对联贴好了,我站在门口,看着那红彤彤的春联,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除了过年,结婚的时候对联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参加过我表姐的婚礼,那婚礼现场布置得那叫一个漂亮,到处都是鲜花和彩带。
而门口那副对联更是引人注目。
上联是“红梅吐芳喜成连理”,下联是“绿柳含笑永结同心”,横批“百年好合”。
这对联把新人的喜悦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都写了进去,让人看了心里暖暖的。
还有一次,我去一个古镇游玩。
那古镇的大街小巷里,到处都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对联。
有一家茶馆门口的对联特别有意思,上联是“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下联是“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碗酒来”。
这对联把人生的忙碌和辛苦都写了出来,可又告诉人们要懂得在忙碌中寻找快乐,享受生活。
对联说说明文作文

对联说说明文作文
嘿,大家好呀!今天我想和你们聊聊对联这玩意儿。
你们知道对联吗?那可真是超级有趣的东西呢!就好像是文字在玩游戏,而且是特别好玩的那种游戏。
过年的时候,我家就会贴上红彤彤的对联,一下子就感觉特别有年味了。
对联贴在门上,就像是给家门穿上了一件漂亮的新衣服,可神气啦!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爷爷一起去逛集市,那里有好多卖对联的。
我好奇地问爷爷:“爷爷,为什么对联有长有短呀?”爷爷笑着说:“傻孩子,对联就像人一样,有高有矮呀,但都有自己的用处呢。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对联上面的字也都不一样呢,有的写着祝福的话,比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哇,这是在祝愿别人幸福长寿呢!还有的写着关于春天的,“春风送暖入屠苏”,读起来就感觉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
而且,贴对联也有讲究呢!上联要贴在右边,下联要贴在左边,可不能贴错了哟,不然就闹笑话啦!有一次我还看到邻居叔叔把对联贴反了,我赶忙跑过去告诉他,他还夸我聪明呢,嘿嘿,我心里可美啦!
你们说,对联是不是很神奇呀?它就像一个小小的魔法盒,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祝福和美好。
我真的好喜欢对联呀,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啦!这就是我对对联的看法,你们觉得呢?。
话说对联_初中说明文

话说对联_初中说明文人人都知道对联是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之一。
对联有:春联、喜联、寿联、挽联等。
同学们,你们对对联的知识了解多少呢?让我来告诉你吧!首先说说对联的来历吧。
从前,有一个鬼蜮的世界,中间有座山,山上有一颗大桃树,桃树上有一只金鸡。
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蜮。
为了避邪,人们制作了一个桃符,后来他们又在上面写字,在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上,显得很喜庆,这就是我国对联最早的形式之一。
接着就说说对联的特点吧。
一:对联的字数相等,一般最短四字,长可达数百字。
二:对联的词性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
三:对联的结构相应。
四:对联的平仄相对,尤其是上下联的尾字,平仄要交错,传统习惯是”仄起平收“。
最后是对联的种类。
对联有四种,分别是:一、对偶形式: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等。
二、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三、用字技巧:引字复字、叠字、偏旁、析旁、数字等。
四、逻辑结构:并列、转折、1————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选择、因果。
下面,我来给你讲一个关于对联的有趣小故事吧!从前,有一个大财主,他非常小气。
一天,他的儿子也考上了科举,于是他们家大摆酒席庆祝一下,在家里大财主说:”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
"他的儿子在外边说:“父当官,子当官,父子皆当官。
”老百姓们听了很生气,有一个才子笑一笑就走了。
下午大财主把他们的对联贴到了大门上。
晚上,他们都睡觉了,那个才子溜到他们家门前,用毛笔改了几笔。
第二天,人们在大财主家门前哄笑,不一会,大财主出来了,看了一眼门上的对联,上面写着:“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父当棺,子当棺,父子皆当棺”,一下子气晕了过去。
同学们,你们说这则关于对联的小故事是不是很有趣?可见对联是我们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之一。
啊!对联,你不仅能表达喜庆,而且给我们带来了乐趣。
初中一年级叙事作文-话说对联_900字

话说对联_900字关于《话说对联_900字》,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在大门上贴副红字对联,是乡下人每年春节必不可少的事。
家家户户在除夕这天下午,在大门两侧贴上一副对联,寓意着来年家里能像对联上所写一样快乐,平安地度过新的一年。
这个寒假姐姐到我家来玩,我两在一边说起新年来,说着,说着我们就谈到了对联。
说起对联,它又称楹联,因古时挂于楼堂的楹柱而得名,又有偶语、俪辞、联语、门对等通称,以对联称之则始于明代。
这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一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就了中华民族徇丽多彩的艺术独创。
姐姐胸有成竹地说:“小妹,你知道对联可分为哪四种吗?”“什么?四种?老姐,你——”我吃了一惊,无语了。
“不知道了!哈哈,我来说吧:又谐音,数字,叠字……”“喂,老姐我的意思是你搞错了吧!对联怎么可能只有这四种呢?明明有十三种。
”我打断了姐姐的话,奇怪地问“什么?十三种,你说说看,我不信。
”姐姐一脸怀疑地说,“说就说,谁怕谁啊!”我优哉游哉地说,“你听仔细了,有拆字联、反复联、缺字联、谐音联、数字联、谜语联、叠字联、顶真联、回文联、同音联、标点联、修辞联和哑联。
嗯,刚好十三个,不信自己查资料。
”“不,不查了。
我服,我服小妹,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的呢?”姐姐好奇地问,“背呀,多看看小学生知识大全,自然就会了。
”我一本正经的回答。
这时,姨妈妈走进来,笑着说:“你们说的我都听到了,下面你们都来说说有关对联的是吧,也可以是对联的故事。
”“哈?对联就是对联,还有什么故事。
”姐姐一脸不解。
我插上去说:“我知道:古时候,有一位教书先生走在街上看见一个在路边看书的女孩不时地挠着后背,这位先生有意卖弄起自己的文采,‘挠挠痒痒,痒痒挠挠;不闹不痒,不痒不挠;越挠越痒,越痒越挠’。
对联作文600字汇编七篇

对联作文600字汇编七篇对联作文600字汇编七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对联作文600字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联作文600字篇1春联,原名叫桃符,是为了驱凶避邪才贴在门上的。
到了明代桃符才改叫春联,明太祖宣布每家每户都要贴上一幅“春联”,朱元璋亲自出门去查看老百姓有没有贴“春联”,他路过一户人家,看见没有“春联”,一问才得知这是一户阎猪的的人家,不识字,没法贴“春联”,朱元璋想了想,为那户人家提了一副“春联”,叫“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这样的“春联”,经明太祖提倡此后贴春联就成为了我们过年的习俗。
我和爸爸开始贴春联了,我帮爸爸拿着下联,他贴着上联,这副联叫“出入平安行好运”,“吉祥如意福满堂”。
然后我又撕掉了家里其他门上的对联,贴上了崭新崭新的,看起来我们家现在真的是焕然一新啊!大年农历28日是民间贴对联的日子,家家户户都忙着贴对联。
爸爸让我帮他贴对联,我爽快地答应了,因为我有一篇贴对联的作文,正好搜集这样的素材。
爸爸让我先把对联拿到客厅里,他端来了自己熬的浆糊。
妈妈把浆糊抹到了对联的背面,然后爸爸把它拿起来贴到墙上。
我一看这么好玩,就说:“妈妈,我来抹浆糊吧”妈妈说:“好啊!”我担心粘不牢,往对联的背面抹了很多浆糊,结果对联都湿透了。
爸爸拿起对联,浆糊不停地往下掉,对联也变得不听爸爸的话了,乱粘,有的地方还被扯烂了。
贴出来的对联,皱巴巴的,一点也不平整,很难看。
妈妈说:“浆糊抹得太多了,只在边上点几下就行了。
”在妈妈指点下,我没有涂太多的浆糊。
爸爸先把对联上面粘好,然后用笤帚把对联从上往下轻轻扫开,对联就平整地粘在墙上了。
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很快贴好了对联。
看着那张不平整的对联,我想:贴对联看起来这么简单的事,里面也有这么多的学问呀!对联作文600字篇2新年到,放鞭炮,家家户户都贴上了红通通的对联,有许多人家的对联是买的,可是今年我家的对联不是买的,而是我自己写的。
对联说明文

【顺义】(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5-17题。
(10分)①成语,就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
中国的成语是一种最为古老的活化石,历经千年仍然被广泛地使用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各种语境当中,堪称奇迹。
②成语有两大特点,一是字有?出身?,字字皆有本。
成语所用的每一个字都是有根据的,都是有它独特的用意的,所以它不需要使用成语的人随便改动它。
例如?半面之交?这个成语曾遭到了质疑,理由是:既然?交往?过,至少得见?一面?,怎么能见半面呢??半面?是不可能的。
因此这个成语被好多人改为?一面之交?来用,还说?半面之交?不可能,这就与成语的本源有抵触了。
此语出自《后汉书·应奉传》,应奉是东汉时期的一个官员,他的特点是?凡所经履,莫不暗记,读书五行并下?。
有一次他坐车上街走到中途他让车夫停车,自己跳下车来走到路边正在修车的一个老者跟前说:?老先生您还记得我吗??老者赶紧站起身来说:?先生我并不认识您!?应奉说:?我叫应奉,三十几年以前您到我们家修过车呀!当时是管家接待的您。
但是您修完车找不到管家就到我的书房,‘开半户出半面视我’呀!(也就是把门开一个缝露出您的半张脸看我,我一抬头您就走了)所以我和您可以称得上有半面之交啊!?成语?半面之交?就是从这件事提炼出来的,后来用来表示?彼此见过面但交情不深?。
所以这?半面之交?确有史实作根据,不是?不可能?。
此外要是表现?交情不深?,那么?半面?比?一面?应该说是更有表现力,所以改为?一面?也不好。
③二是语出?经典?,语语皆典型。
每一个成语都有丰富的内容,与同类词语比较,成语的意思最具代表性。
下面通过一个成语故事说明这一特点。
成语?至理名言?是从《明史·后妃列传》中提取出来的,讲的是朱元璋拿到元朝的传国玉玺后,听了妻子马皇后的一番劝告,很受感动,叹息着说?至言也?(真是至理名言啊!)。
有关对联作文集合九篇整理

有关对联作文集合九篇整理有关对联作文集合九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生疏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依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谈论文。
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我整理的对联作文9篇,仅供参考,期望能够帮忙到大家。
对联作文篇1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汉语文学艺术形式,为社会各层人士所喜闻乐见,作文第一次写对联。
如今,科技进展,人们已经把对联这种传统文化渐渐忘却了。
为了继承这种写对联的文化,今日,我第一次亲自用毛笔写对联。
我写的对联属于春联。
所以,我买来了几张正规的红纸。
毛笔、墨水家里都一应俱全。
但是,我还需要公公来指导我写春联。
我把红纸折成四格写横批,再把另外两张红纸折成七格写春联。
我又把每一个格折出“十”字形的田字格,没两下功夫就折好啦。
我一看,每一个格子的大小相同,每一个格子都隐模糊约的呈现出“十”字形的痕迹,刚合适!我感到称心如意。
这时公公走过来了,我对公公说:“公公,你来教我写春联吧!”公公毫不迟疑地答应了。
我选了一幅对联:“吉星高照平安宅,财神永驻幸福家,学校六年级作文《作文第一次写对联》。
”横批是“吉星高照”。
选好春联后,我就立刻提起毛笔在红纸上写了起来。
公公见到我焦急的样子,便对我说:“不要焦急,要一笔一划,渐渐写才能写好,”话音刚落,我已经把第一个字写好了,这个“吉”字写得歪歪斜斜的,非常难看。
公公看了我的字后,皱着眉头,严厉地对我说:“你怎能这么任凭呢?要美观大方才行!”我听了公公的话后,刚才轻松的心情一会儿变得紧急起来,就像被压在一座大山下,喘不过气来。
我又提起笔,当心翼翼地写了起来,以免写错。
很快,我就把第一张对联写好了。
公公看了我写的第一张对联后,和颜悦色地说:“字还可以,可是字不端正,也不太美观。
”公公说完,我便开头写其次张对联了,这是我心里的那块大石头仍旧放不下来。
公公好像看出了我担忧的样子。
便笑眯眯地对我说:“不用怕,心要安静下来。
”公公教我每个字应当怎么写好,在公公的指导下,我写好了“财”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话说对联_初中说明文
人人都知道对联是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之一。
对联有:春联、喜联、寿联、挽联等。
同学们,你们对对联的知识了解多少呢?让我来告诉你吧!
首先说说对联的来历吧。
从前,有一个鬼蜮的世界,中间有座山,山上有一颗大桃树,桃树上有一只金鸡。
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蜮。
为了避邪,人们制作了一个桃符,后来他们又在上面写字,在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上,显得很喜庆,这就是我国对联最早的形式之一。
接着就说说对联的特点吧。
一:对联的字数相等,一般最短四字,长可达数百字。
二:对联的词性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
三:对联的结构相应。
四:对联的平仄相对,尤其是上下联的尾字,平仄要交错,传统习惯是”仄起平收“。
最后是对联的种类。
对联有四种,分别是:一、对偶形式: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等。
二、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三、用字技巧:引字复字、叠字、偏旁、析旁、数字等。
四、逻辑结构:并列、转折、选择、因果。
下面,我来给你讲一个关于对联的有趣小故事吧!
从前,有一个大财主,他非常小气。
一天,他的儿子也考上了科举,于是他们家大摆酒席庆祝一下,在家里大财主说:”父进士,子
进士,父子皆进士。
"他的儿子在外边说:“父当官,子当官,父子皆当官。
”老百姓们听了很生气,有一个才子笑一笑就走了。
下午大财主把他们的对联贴到了大门上。
晚上,他们都睡觉了,那个才子溜到他们家门前,用毛笔改了几笔。
第二天,人们在大财主家门前哄笑,不一会,大财主出来了,看了一眼门上的对联,上面写着:“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父当棺,子当棺,父子皆当棺”,一下子气晕了过去。
同学们,你们说这则关于对联的小故事是不是很有趣?可见对联是我们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之一。
啊!对联,你不仅能表达喜庆,而且给我们带来了乐趣。
希望我们能把这一传统的文化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