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国学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的意思是君子之道体现为四个方面,孔子有一个方面没有做到。√
×
从《中庸》一书中我们得知,孔子认为,只要具有了智、仁、勇三德,人就可以永久守住中庸之道。
√
×
《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这句话的意思是现在车马走在相同的轨道上,用同样的文字书写,行为有统一的价值观。
√
×
《中庸》“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参”的意思是“参加,参看”。
√
×
“天地位焉”,“位”可以理解为各安其位。
√
×
“素隐行怪”指的是寻找生僻的歪道理、做事不合常理欺世盗名之人。
√
×
“力行近乎仁”一句的意思是:身体力行去做某一件事,离仁就很近了。这是鼓励我们努力去做。
√
×
《中庸》:“果行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只要找到了正确的人生目标,即使天资不够聪明,通过后天的努力也能成功。
√
×
《中庸》中孔子说:“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这是与孔子在《论语》中所说的“信而好古”相违背的。
√
×
从《中庸》中可知,孔子是好古的,因此夏商周三代之礼,孔子选择了夏礼来遵从。
√
×
《中庸》一书认为,施行中庸之道的重要方法是慎独自修。
√
×
《中庸》:“明乎郊社之礼,褅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意思是:明瞭了祭祀之事,治理国家就变得容易了。
√
×
“天下国家可均也”,“均”的意思是平均。
√
×
“所求乎弟以事兄”,指的是“悌道”。
√
×
最早把《中庸》从《礼记》中抽出列为“四书”之一的是程颐。
√
×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就在于是否遵守中庸之道。
√
×
据《中庸》可知,孔子认为,“三年之丧”,天子可以不必遵守。
√
×
《中庸》:“燕毛,所以序齿也。”“燕毛”的意思是饮宴的时候以毛发的颜色来定座位,就是尊贤。
√
×
“博学之,审问之”,“审问”的意思是细心谨慎地向他人求教。
√
×
“君子之道费而隐”,意思是君子所行之道,广泛而深刻。
√
×
《中庸》:“诚者,自成也。”至诚之德,必须通过各种方式自我完成,是发自内心的。
√
×
“舜其大知也与”,“与”在此处是语气助词,表示感叹。
√
×
据《中庸》可知,孔子认为,孝道的最高表现是“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
√
×
按照《中庸》的说法,修养自身品德是君王统治天下需要做的三件大事之一。
√
×
从《中庸》一书中可知,孔子认为自己是能够长久执行中庸之德的人。
√
×
孔子认为,要想了解天下最根本的五种人际关系,只有“生而知之”一条道路。
√
×
“温故知新”这一成语出自《中庸》。
√
×
“君子素其位而行”一句的意思是君子总是按照自己所处的地位行事。
√
×
《中庸》认为,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化育万物的境界。
√
×
孔子认为人心相通,故南北人的刚强是差不多的。
√
×
《中庸》一书认为,“和”是事物最根本的存在状态;“中”是世人最高的道德标准。√
×
据《中庸》所知,诚实是获得上级和朋友信任的根本方法。
√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这四项是“择善”,找到自己应该笃行追求的目标。√
×
《中庸》一书认为,有才德的人,不管处于什么样的地位,都可以议定礼乐制度。
√
×
“择善固执”,意思是执着追求目标的人可能会变得顽固不化。
√
×
“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意思是达到广大精微的高明之境,要经由中庸之道。√
×
《中庸》:“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意思是:天地的大道,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
√
×
《中庸》:“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意思是:施行仁政的关键在于人,即人才是推行教化的关键。
√
×
“王天下有三重焉”,这句中“王”的读音是wàng。
√
×
“恐惧乎其所不闻”,表现出了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心理。
√
×
“自诚明,谓之();自明诚,谓之()。()则()矣,()则()矣。”
A.教性诚诚明明
B.性教明明诚诚
C.性教诚明明诚
D.性教诚明明诚
据《中庸》可知,孔子认为,治理天下国家有九种基本准则(“九经”),下列哪不属于“九经”之一的是:
A.修身
B.劝百工
C.柔远人
D.劝学
《中庸》中说,“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这“一言”指的是:
A.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B.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C.无不持载,无不覆帱
D.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下一句是
A.大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
B.四时并行,日月之代明。
C.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D.道并行而不相悖。
“天命之谓(),率性之谓(),修道之谓()。”横线上应该填入的词依次是
A.道;性;教
B.性;道;教
C.教;道;性
D.性;教;道
《中庸》第四章“知者过之,愚者不及”的意思是
A.知道的人超过了,愚蠢的人赶不上
B.知道的人认为(它)是错的,愚蠢的人赶不上
C.聪明的人超过了,愚蠢的人达不到
D.聪明的人实行过头了,愚蠢的人又达不到。
“故()之道,()然而日章;()之道,()然而日亡。”横线中应该填入的词语依次是
A.君子暗小人的
B.小人暗君子的
C.君子的小人暗
D.小人的君子暗
下列人物中,没被孔子赞为“大孝”、“达孝”的人是
A.舜
B.周文王
C.周武王
D.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