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中2017届高三(上)开学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7届重庆市重庆一中高三上开学摸底考试文综试题
重庆一中高2017级高三九月摸底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阅读大西洋沿岸两个海湾地区略图。
完成1~3题。
1.甲图中M河与乙图中N河比较A.含沙量:M小于NB.水位季节变化:M大于NC.补给方式:M为雨水,N为积雪融水为主D.结冰期:M短于N2.关于P河流的地理意义说法正确的是A.河网密布,向心状的水系B.促进了高低纬热量的交换C.径流量大,促进冰川移动D.促进该流域内陆水的更新3.关于两海湾附近气候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海域受暖流影响,乙海域受寒流影响B.常年多雾是两海湾的共同特征C.甲海湾附近风力弱,乙海湾风力强D.两海域都受西南风影响,降水多4.该地表层岩石A.岩石致密坚硬B.有气孔和填充物C.可能蕴藏煤炭D.大理石资源丰富5.图中槽谷主要是由A.风力侵蚀形成B.内力挤压褶皱弯曲而成C.断裂抬升形成D.内力作用与流水共同作用下图是世界某区域地形水系图。
读图,完成6~7题。
6.下列属于图中平原区域特点的是①红壤分布广泛②沼泽众多③河流航运价值大④春季河流突发洪峰⑤地广人稀⑥货运以公路为主A.①②③B.②④⑥C.②⑤⑥D.②④⑤7.该区域平原地区是重要的商品性小麦生产基地,其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是A.水资源短缺B.积温较低C.劳动力不足D.人口稠密下图是北半球某区域某时刻等值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8~9题。
8.若该图表示等压面,P地气压为1020hpa,Q地为950hpa,则A.P地为低压,比Q地气压高B.Q地为高压,比P地气压低C.甲地为晴天,气温日较差大D.甲地为阴天,气温日较差小9.若该图为1010hpa等压面坡度分布图,其中数值甲>乙>丙,则A.甲地风力为最大B.乙地风力为最大C.丙地风力为最小D.甲乙丙风向一致某地农业生产原来以木本经济作物、耐旱农作物和饲养牲畜相结合(三位一体);种植业、果木和牧业在地域空间上彼此分离;农田多依靠休耕来恢复地力。
重庆市高三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I)卷
重庆市高三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2017·武威模拟)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这种真挚隐于字里行间,所以作者笔下所描绘的一切才那么宛然美丽,富有灵气;文字才那么清丽畅达,珠圆玉润。
②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成长的终身老师。
如何维持老师身份的新鲜感,大家莫衷一是,互不相让,这使得年轻的父母们无所适从。
③近年,葡萄酒酒庄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但是近年这些酒庄或者关门或者大打特价牌,这标志着酒庄销售已经进入理性期,接下来更需要从业人员苦心孤诣。
④我市家电市场促销氛围意兴阑珊,促成这个氛围的是卖场主打“以旧换新”和“家电下乡”,再一个就是“低价促销”。
⑤金庸就是倚马可待天天写时评的报人,他以“左手写社评,右手写小说”而闻名于世。
⑥网络用语是语言文化在网络时代的发展结果,但井喷很容易鱼龙混杂。
这些生造词,既不是社会生活的需要,也无益于人际交流,最容易产生网络对文化的负面效应,所以,必要的规范和禁止无可非议。
A . ①⑤⑥B . ①③⑥C . ②③⑥D . ③④⑥2. (2分) (2018高一下·灌南月考) 下列各句中,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 在不同风格的作品中,有的感情汹涌澎湃,有如奔腾在草原上的野马;有的感情含而不露,就像朦胧月下的荷花。
B . 在莽莽苍苍的原野,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支正在覆灭的船队,而那丛生的荒草,便是海藻,杂陈的乱石,便是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
C . 于是,我从记忆的树上摘下一片叶子,写下了《扳着指头数到十》这篇小说。
D . 我拥抱着夏日的黎明,惊醒那温馨而生动的气息,美丽的花朵睁眼凝望,黑夜的轻翼悄然翔起。
3. (2分)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正确的一项是()20世纪30年代末在上海,有一位诗人见到艾青时,激动地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纳河,埃及有尼罗河……________!”________。
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秘密★启用前重庆一中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第I卷1至6页,第II卷7至8页。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机读卡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丁忧与守制古代作品中,时有关于某官丁忧、某官守制的记述,如《儒林外史》第四回:“先母见背,遵制丁忧”,《寓圃杂记》:“成化初,(陈)缉熙守制于家”,等等。
什么是“丁忧”呢?《尔雅·释诂》:“丁,当也。
”《日知录·期功丧去官》注:“古人凡丧皆谓之忧。
”可知丁忧是值丧、居丧的意思。
丁忧一词源于《书经·说命》:“王宅忧”。
王宅忧就是商王居父丧,宅忧就是丁忧。
古时候,不管是兄弟丧、姊妹丧,还是从父母丧、从兄弟丧,都可以称之为“忧”。
只是到了后来,丁忧才特指遭父母丧或承重祖父母丧(所谓承重,是指长房长孙)。
《日知录·奔丧守制》上说:“《记》曰:奔丧者自齐衰(丧服)以下。
以是古人于期功之丧无有不奔者。
”“期”,指一年的丧服,可见古人遇有祖父母丧、伯叔父母丧、兄弟姊妹都要奔丧。
陶渊明《归去来辞》自序“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职”即是一例。
后来又将奔丧限制在期服(即一年的丧服)的范围之内。
至明朝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才废除了期年奔丧的制度,认为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均为一年的丧服,如果都让奔丧守制,有的一个人连遭数丧,或者道路数千里,那就会导致居官日少,更易频繁,旷官废事,于是决定“今后除父母及祖父母承重者丁忧外,其余期服不许奔丧。
”自此以后,相沿成习,奔丧丁忧仅限于父母丧或陌生祖父母丧。
那什么是守制呢?所谓守制乃是指遵守居丧的制度,其主要内容是:一、一般人要谢绝应酬事务,做官的则要解除职务,在家守孝二十七个月(不计算闰月)。
部分重点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起点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宋词中的帘,品种繁多,状态各异,就前者言,有珠帘、绣帘、画帘、翠帘等等;就后者言,有卷帘、开帘,低帘、高帘,下帘、上帘,疏帘、重帘,等等.帘的原始功能在于遮蔽和阻隔,但这种“遮"和“隔”又有其特殊性,它既不像“侯门一入深如海”那样遥不可及,也不像“墙里秋千墙外道”那样难以逾越。
可以说,帘之妙处正在于它的隔未全隔,而通未全通,也可以说是隔犹未隔,通犹未通,只看当事人的心态和感觉如何,这便预示帘的阻隔功能具有喜剧性与悲剧性的双重内涵.以词人常用的“隔帘看未真”一句为例,就可以产生两种感受截然相反的心理。
第一,乐观的视角:虽然隔帘看未真,但毕竟是看到了,这是何等的幸福和慰藉;第二,悲观的视角:虽然隐隐约约看到了,然而毕竟得不到真切实在的接触,这又是何等的痛苦和折磨。
当人与人(通常是帘内的女子和帘外的男子)隔帘相对时,二者就入了一种微妙的情境中。
帘内的世界对帘外人言,就成了一种神秘幽深的存在,但这一存在对他而言又是那样的近在咫尺却不可接近,那样地引人入胜却不可触摸。
而帘外的世界对帘内人而言,则隐喻着一种美丽然而难以预测的诱惑,一种与当下生存不同的别一样的激情与热烈。
在她内心深处,不管是接受还是抗拒,那样一种隐密的渴望已经被点燃.此时的帘,不仅隔开两个人的身,似乎也隔开了他们的心,至少帘外的人是这样认为的。
帘内的人对这帘外人的态度是不很明朗的,道是无情又似声声呼唤,道是有情又似诸多推拒。
有时候,帘内人虽然在场,却未出场,即她只是作为一种现实的存在,却未表现出任何情感的波动,这对帘外人来说,似乎更成为一种“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惆怅。
如舒亶《减字木兰花·蒋园口号》,帘内的她,既不知道自己的存在曾经装点过他春日的记忆,也不知道自己的离去触动了一份敏感的心情。
她凌波微步地来,亦是行云流水地去,对于帘外的他来说,显得这转瞬间的相遇犹如一场迷离的梦。
还有一种特殊场景,即帘外人与帘内人二者之中有一个是不在场的,也就是说有一方是缺席的。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Ⅰ卷)(解析卷)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1.(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
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
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
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
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
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
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2017年重庆市高考语文试题与答案(word)
2017年重庆市高考语文试题与答案(word版)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重庆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 精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共150分。
考试用时l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第1至第4题、第10至第12题、第17至19题时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其余各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汉字自从成了汉语的书面符号,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
从甲骨文所记录的商周编年史,毛公鼎的篆文所镌刻的嬴秦的历史,先秦诸子的论辩和散文,汉代的《史记》《说文》,直到康乾盛世所刻的九百卷、近五万首的《全唐诗》和近八万卷的包括经史子集的《四库全书》,浩瀚的典籍集聚了一代又一代文化精英的思维逻辑和艺术创造。
中国作为古典文献的大国,其文献数量或质量都无愧为上乘。
汉字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它的生命力来自它的内部结构。
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结构体,在形音义之中,表意是它的主体功能。
隶变之后字形稳定少变,占汉字大多数的形声字,表意的形旁相对明确,表音能力较差。
稳定的形、义使它超越了标音能力的缺陷,尽管古今汉语和南北方言语音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还能“由文知义”。
于是,隔代的人可以共享书面阅读,异地的人可以借助文字沟通。
不同的民族虽有各自的语言,用汉字书写的书面语,都被大家尊为共同的文化载体。
唐代之后的一千年间,《切韵》系韵书作为标准音,通过科举取士普及全国,形成了“文读”的字音类别,使古今南北的字音差异保持着多多少少的对应,使操着不同口音的人都认同统一的汉语。
满族入关统治中国三百年,正是处在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变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华文化达到鼎盛的时期,《四库全书》和《红楼梦》所标志的文言和白话也登上了顶峰。
重庆市高三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D卷
重庆市高三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 (2017高二下·南阳期末)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只有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才能阻止劣质食品甚至有害食品登堂入室,真正确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②未来五年,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亿万人民将勠力同心,奋勇拼搏,去实现全面小康的梦想,中华民族百年复兴的宏伟蓝图将在不远的未来展现在世人面前。
③想当年,老师慧眼识英才,为资助他这个贫寒弟子,差点影响了自己的儿子出国深造,这样的恩德,他自然没齿不忘。
④每天清晨起床后取蜂蜜一至两勺,用温水冲服,空腹饮用,长此以往,不仅能滋阴润肺,而且可排毒养颜。
⑤在“唱响白河”文艺晚会上,舞蹈、歌曲、小品、相声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演员们那姹紫嫣红的服饰也为晚会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⑥几十年来,青灯黄卷,吃了多少苦,付出了多少心血,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如今,付出总算有了收获,一部研究中国古代民俗文化的巨著即将付梓。
A . ①③⑤B . ②④⑤C . ①④⑥D . ②③⑥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由于美国民主、共和两党未能解决就新财年的政府预算分歧达成一致,联邦政府的非核心部门于10月1日起被迫关门。
B . 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埃,井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
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C . 我市图书馆每年都有一次卖旧书的盛会,每次我都能在一堆堆五花八门的书中淘到如金子般珍贵的书,并因此而兴奋。
D . 由白先勇改编、苏州昆剧团演出的青年奋斗版《牡丹亭》,全国巡演近百场,场场98%以上的座位爆满,赢得了年轻人对昆曲的关注。
3. (2分) (2017高二上·益阳期末)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 . 承蒙您看得起我,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我,遗憾的是我资历尚浅,能力有限,只能敬B . 昨天,小贺到小张家做客。
2017届重庆一中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及答案
秘密★启用前2017年重庆一中高2017级高三上期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卷2017.1本试题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号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概不给分。
第Ⅰ卷一、(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是()A.摈.除(bìn)瞥.见(piē) 水蒸气擢发难数B.祛.暑(qū)揶.揄(yē)天然气熙熙攘攘C.诤.言(zhèng)新正.(zhēng)泊来品词不达意D.巷.战(xiàng)顷.刻(qīng)水龙头殒身不恤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 重庆市近日对全市驾校教练员进行了考试,考试的结果让人大跌眼镜....:有40%的教练员不合格。
B. 安全生产的措施落实了,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了,黄河中下流地区现在出现了天空明净、绿树葱郁、河清海晏....的喜人景象。
C. 近年来,在中国,志愿者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即使不是所有志愿者都出类拔萃....,但绝大多数都已具备志愿服务的专业精神。
D.《中国最强音》节目一推出,就受到各方诟病。
有人认为,简单地模仿电视台同类节目并不一定会产生好的效果, 邯郸学步....只会丢掉自己的长处。
3.依此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在我看来,钱理群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堂吉诃德。
他在人们没有发现问题的地方发现了问题,在太平之景中意识到了危机。
,。
他常常以真诚的、大胆的姿态冲向风车,。
他自觉地把生命难题与社会难题转化为一种理论的难题,,。
①他带着忧患之心面对众生,但热情之高超出常人②他热情之高超出常人,带着忧患之心面对众生③给我们留下悲壮的形影④我们看到他悲壮的形影⑤但这些难题没有给他退缩的理由,反而有着解析的冲动⑥但他有着解析的冲动,这些难题没有给他退缩的理由A.①③⑤B.②③⑥C. ①④⑤D. ②④⑤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阅读下文,完成4-6题。
【重庆一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语文试卷-答案
重庆一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语文试卷答案1.(1)~(3)CDB2.(1)~(3)BCD(4)①每次文选郎外出,总有人在半道上将他拦住,替别人求官,得不到满足就恶言相加(就说他的坏话),或者把他赶走。
(“邀”“于半道”“恶声”“或”各1分,句意1分。
)②(朝廷)将他抓进(投入)监狱,判处赵南星赔偿赃款一万五千两银子。
赵南星家里一向贫穷,亲友进行了捐助,才将官司了结。
(“系”“坐”“素”“竣”各1分,句意1分。
)3.(1)雅致(儒雅)、安贫、慈善(雍和、慈爱)、好客。
(2)离别时的环境,浅水野航,白沙翠竹,月色如洗,环境清新幽谧。
诗人离开时,已经天色向暮,明月初上,可见主客相见之欢。
“才”,刚刚;“恰”,正好。
这两个字流露了作者的心情:似乎一切都很称心如意。
4.(1)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重点字:御、辩)(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重点字:羞、谀)(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重点字:陟、臧)5.(1)AB(2)1.纪律严格。
2.师容温厉。
3.讲台布置井然有序。
(3)1.学生时代,曲襟背心,表现出英俊与豪气。
2.留学时代,燕尾洋装,表现出这一时期渴慕西洋文明和对西洋艺术的热情。
3.教师时代,布衣布鞋,表现作为教师的整洁朴素的之美。
(4)教育:温而厉的师风,培养了许多著名的画家和音乐家。
戏剧:他创办的“春柳社”,就是中国最初的话剧社。
宗教:他潜修律宗,使这一断绝百年的佛教传统得以复兴。
被佛门奉为“重兴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
艺术:广有所能,各有建树。
情怀:年轻时豪气满胸,爱国热情炽盛。
品质:凡事认真,勇猛精进。
6~8.ABB9.①“蒸”这种烹调方式更值得推崇②所有的菜都是可以“蒸”的③上锅蒸的蔬菜体积不要太大10.此农场物质循环利用的过程是这样的:果园的底层空间为蚯蚓养殖提供场所,养殖的蚯蚓又能为鸡场提供饲料,鸡场所产生的粪便融入土壤为蚯蚓提供养料的同时,经蚯蚓分解后能增加土壤肥力,最后为果树提供营养,如此循环利用。
重庆一中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半期试题含答案
重庆一中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半期试题(含答案)秘密★启用前2016年重庆一中高2017级高三上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卷2016.1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共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第1至第4题、第7题、第10至第12题、第14题、第17至19题时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其余各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的户口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诸国征战,人口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赋税、夫役、兵丁皆出于人口。
秦国在商鞅的主持下,率先建立了严密的户口登记制度,“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禁止民众自由迁徙,“废逆旅”“使民无得擅徙”,人民不得已外出住店,必须持有官方开具的介绍信,否则。
客人和店家一起治罪。
秦国由此获得了强大的财税汲取能力和全民动员能力,在争霸中胜出。
秦末,刘邦的军队攻进咸阳,诸将忙着抢金银财宝,萧何则抢先收缴了秦王朝的户籍档案。
“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也,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汉代继承了秦朝的全民户口登记制度,将全国的地主、自耕农、雇民、佣工、商人,全部编入国家的户籍,叫做“编户齐民”。
国家要求各县在每年的仲秋,都要进行“案比”,更造户籍。
户籍的登记信息包括户主姓名、性别、年龄、身份、籍贯,家庭成员的数量、性别及与户主的关系,财产(包括奴婢数目)等等,然后县衙将各户户籍造册上报郡国,郡国汇总又上报朝廷,朝廷则设立“计相”与“户曹”,管辖全国户籍。
从法律意义上说,所谓“编户齐民”,是指所有编入户籍的大汉居民,不论东西南北,不分男女老幼,都是国家的公民。
重庆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重庆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答案1.B2.D3.B4.C5.(1)在情节方面,买糖是整篇小说重要的情节,让前文的情节顺理成章,也为后文小美跳楼的情节做了铺垫和打下了伏笔。
(2)在人物性格塑造方面:最能突出儿子的冷漠自私封闭和父亲的无条件的宽容。
(3)在主旨方面:呼应了标题,也升华了小说对沉溺网络现象的人性警醒的主旨。
6.(1)合理。
从人物的性格上分析:儿子性格的冷漠、自私、封闭会产生后边选择当看客的必然结果。
从情节设计上分析:开头父子交流全靠网络的情节,到买糖情节的铺垫和伏笔,使最后结尾儿子当看客的情节出现顺理成章。
从主旨上分析:通过对“宅男”沉溺网络现象的聚焦,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人性冷漠的警醒。
(2)不合理。
人物性格上分析:儿子本性的天真,单纯,有对美好爱情追求的渴望与执着。
产生看客结果应该是偶然因素产生。
从情节上分析:中间对儿子和小美相识相爱情节的描述,表现了儿子和小美的爱情的真挚。
最后跳楼情节的出现应该是作者为了形成出乎意料之外的结尾,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而故意设计出来的。
从主旨上分析:这种对美好事物的毁灭主题,歪曲了人们对真善美以及真挚爱情的追求。
是对现实社会绝对化极端化的片面看法,不符合大众对美的评判标准。
7.B(3分)8.(4分)(答出2点3分,3点4分)(1)对生活风趣幽默。
自称一拨就倒,部级就是不急。
(2)对爱情专一。
妻子死后拒绝再娶。
(3)对名利淡泊、豁达、洒脱。
不喜人称他爱新觉罗氏,对博导副部不在乎。
(4)对病痛生死超脱达观。
要求别人对他搞活体告别。
9.(5分)(答出2点3分,3点5分)外因:(1)家学:显赫的家族福荫和良好的家学渊源,培养了启功书法学习的浓厚兴趣。
(2)名师:少年时期大家名师的指点为他的知识和技艺才打下了坚实的根基、并得到了系统的培养。
(3)家人:表舅不让题字的小事触发了启功极强的自尊心和内省力并把它转化为学习的内动力。
内因:(1)自我的奋发立志(2)性格的大度豁达,对名利和生死的超脱。
重庆市一中2017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2017年重庆一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现代文阅读1.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古代女子以黛画眉,故称黛眉。
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全宋词》中“眉”字出现的次数达到一千五百零九次。
从审美学上来看,眉毛在人的面庞上的作用不容忽视,往往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
在一首诗词作品中,对于眉黛的描写,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
“层波潋滟远山横,一笑一倾城”(柳永《少年游》)描写了一个漂亮的歌女,眉毛像远山一样,眼波流转,千娇百媚。
“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晏几道《生查子》)也是通过描写远山眉、细柳腰,向读者展示出了女子的美貌。
宋人认为,眉毛是很好的表现情感的工具。
通过对眉黛的描写,还可以表现委婉细腻的情感。
宋代词人陈三聘在《鹧鸪天》中写道“春愁何事点眉山”,把女子画眉和春愁结合在了一起。
同样用眉黛来表示愁情的,还有如“金缕歌中眉黛皱。
多少闲愁,借与伤春瘦”(石孝友《蝶恋花》)以及“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贺铸《忆仙姿》).可以看出,宋词中关于眉的描写,很多时候都和“愁绪”这个意象联系在一起。
眉黛代表女子,以眉而写愁绪,体现了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
欧阳修的《诉衷情•眉意》中有这样的词句:“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远山”指的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远山眉”,即眉毛细长而舒扬,颜色略淡。
古人常以山水来表达离别之意,歌女画眉作“远山长”,表明了她内心的凄苦之情,因为她“自有离恨”,故而将眉毛画作远山之形。
“花黄”也称“花子”“额黄”,是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
它用彩色光纸、绸罗、云母片、蝉翼、蜻蜓翅乃至鱼骨等为原料,染成金黄、霁红或翠绿等色,剪作花、鸟、鱼等形,粘贴于额头、酒靥、嘴角、鬓边等处。
《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为“对镜贴花黄”,说明南北朝时期,在脸上贴装饰物,已然成为一种风尚。
宋代上层妇女也继承前代遗风,在额上和两颊间贴金箔或彩纸剪成的“花子”。
重庆一中高三上学期开学语文试卷有答案
重庆一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自然无往而不美。
何以故?以其处处表现这种不可思议的活力故。
照相片无往而美。
何以故?以其只摄取了自然的表面,而不能表现自然底面的精神故。
艺术家的图画、雕刻却又无往而不美,何以故?以其能从艺术家自心的精神,以表现自然的精神,使艺术的创作,如自然的创作故。
“自然”是美的,这是事实。
自然的美终不是一切艺术所能完全达到的。
你看空中的光、色,那花草的动,云水的波澜,有什么艺术家能够完全表现得出?所以自然始终是一切美的源泉,是一切艺术的范本。
艺术最后的目的,不外乎将这种瞬息变化,起灭无常的“自然美的印象”,借着图画、雕刻的作用,扣留下来,使它普遍化、永久化。
什么叫做普遍化、永久化?这就是说一幅自然美的好景往往在深山丛林中,不是人人能享受的;并且瞬息变动、起灭无常,不是人时时能享受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艺术的功用就是将他描摹下来,使人人可以普遍地、时时地享受。
艺术的目的就在于此,而美的真泉仍在自然。
“自然”本是个大艺术家,艺术也是个“小自然”。
艺术创造的过程,是物质的精神化;自然创造的过程,是精神的物质化;首尾不同,而其结局同为一极真、极美、极善的灵魂和肉体的协调,心物一致的艺术品。
罗丹深明此理,他的雕刻是从形象里面发展,表现出精神生命,不讲求外表形式的光滑美满。
但他的雕刻中确没有一条曲线、一块平面而不有所表示生意跃动,神致活泼,如同自然之真。
罗丹真可谓能使物质而精神化了。
罗丹的雕刻最喜欢表现人类的各种情感动作,因为情感动作是人性最真切的表示。
罗丹和古希腊雕刻的区别也就在此。
希腊雕刻注重形式的美,讲求表面的美,讲求表面的完满工整,这是理性的表现。
罗丹的雕刻注重内容的表示,讲求精神的活泼跃动。
所以希腊的雕刻可称为“自然的几何学”,罗丹的雕刻可称为“自然的心理学”。
自然无往而不美。
普通人所谓丑的如老妪病骸,在艺术家眼中无不是美,因为也是自然的一种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重庆一中高三(上)开学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9分)1.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自然无往而不美。
何以故?以其处处表现这种不可思议的活力故。
照相片无往而美。
何以故?以其只摄取了自然的表面,而不能表现自然底面的精神故。
艺术家的图画、雕刻却又无往而不美,何以故?以其能从艺术家自心的精神,以表现自然的精神,使艺术的创作,如自然的创作故。
“自然”是美的,这是事实。
自然的美终不是一切艺术所能完全达到的。
你看空中的光、色,那花草的动,云水的波澜,有什么艺术家能够完全表现得出?所以自然始终是一切美的源泉,是一切艺术的范本。
艺术最后的目的,不外乎将这种瞬息变化,起灭无常的“自然美的印象”,借着图画、雕刻的作用,扣留下来,使它普遍化、永久化。
什么叫做普遍化、永久化?这就是说一幅自然美的好景往往在深山丛林中,不是人人能享受的;并且瞬息变动、起灭无常,不是人时时能享受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艺术的功用就是将他描摹下来,使人人可以普遍地、时时地享受。
艺术的目的就在于此,而美的真泉仍在自然。
“自然”本是个大艺术家,艺术也是个“小自然”。
艺术创造的过程,是物质的精神化;自然创造的过程,是精神的物质化;首尾不同,而其结局同为一极真、极美、极善的灵魂和肉体的协调,心物一致的艺术品。
罗丹深明此理,他的雕刻是从形象里面发展,表现出精神生命,不讲求外表形式的光滑美满。
但他的雕刻中确没有一条曲线、一块平面而不有所表示生意跃动,神致活泼,如同自然之真。
罗丹真可谓能使物质而精神化了。
罗丹的雕刻最喜欢表现人类的各种情感动作,因为情感动作是人性最真切的表示。
罗丹和古希腊雕刻的区别也就在此。
希腊雕刻注重形式的美,讲求表面的美,讲求表面的完满工整,这是理性的表现。
罗丹的雕刻注重内容的表示,讲求精神的活泼跃动。
所以希腊的雕刻可称为“自然的几何学”,罗丹的雕刻可称为“自然的心理学”。
自然无往而不美。
普通人所谓丑的如老妪病骸,在艺术家眼中无不是美,因为也是自然的一种表现。
果然!这种奇丑怪状只要一从艺术家手腕下经过,立刻就变成了极可爱的美术品了。
艺术家是无往而非“美”的创造者,只要他能真把自然表现了。
所以罗丹的雕刻无所选择,有奇丑的嫫母,有愁惨的人生,有笑、有哭、有至高纯洁的理想,有人类根性中的兽欲。
他眼中所看的无不是美,他雕刻出了,果然是美。
他说:“艺术家只要写出他所看见的就是了,不必多求。
”这话含有至理。
我们要晓得艺术家眼光中所看见的世界和普通人的不同。
他的眼光要深刻些,要精密些。
他看见的不止是自然人生的表面,乃是自然人生的核心。
他感觉自然和人生的现象是含有意义的,是有表示的。
你看一个人的面目,他的表示何其多。
他表示了年龄、经验、嗜好、品行、性质,以及当时的情感思想。
一言蔽之,一个人的面目中,藏蕴着一个人过去的生命史和一个时代文化的潮流。
这种人生界和自然界精神方面的表现,非艺术家深刻的眼光,不能看得十分真切。
但艺术家不单是能看出人类和动物界处处有精神的表示。
他看了一枝花、一块石、一湾泉水,都是在那里表现一段诗魂。
能将这种灵肉一致的自然现象和人生现象描写出来,自然是生意跃动,神采奕奕、仿佛如“自然”之真了。
(摘编自宗白华《美学散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照片不美的原因是,照片只有表面的真实,而没能表现自然的内在精神。
B.艺术的目的是将自然的美描摹下来,使其普遍化、永久化,即人人可享受、时时可享受。
C.自然是真、善、美的灵魂和肉体协调的艺术品,是物质的精神化,所以说,自然也是大艺术家。
D.奇丑的嫫母、愁惨的人生,经过罗丹之手,都成了美的雕刻,原因是罗丹表现了灵肉一致的自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一切美皆来源于自然,只有少数的艺术作品能达到自然的美。
B.“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作者引用李商隐的这句诗表达了自然的美景是短暂的,不是时时都能享受的观点。
C.艺术家需要独特、深刻的眼光,能从世界的表象中看到其蕴含的无限意义。
D.罗丹雕刻比古希腊雕刻更美的原因就在于:罗丹表现了“自然的心理”,即活泼的内在精神;而古希腊雕塑表现了自然的形式和表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然是美的,但是自然的美也有空间、时间上的局限,艺术可以超越这一局限。
B.艺术是物质的精神化,艺术是艺术家把自己的精神贯注到外界的物质世界里,可以说艺术超越了自然,是提高了的自然。
C.一个画家,如果只是重视对象形式的美或表层的细节,那么,他的作品就和照片一样,也就谈不上是美的。
D.“自然无往而不美”,艺术家真正要做的,不是去粉饰世界,或刻意剔除世界的“丑”与“恶”,而是真切地观察自然,表现自然的真实。
二、古代诗文阅读2.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赵南星,字梦白,高邑人。
万历二年进士。
除汝宁推官。
治行廉平,稍迁户部..京官,与尚书孙鑨秉公澄汰。
首黜所亲都给事中王三..主事。
二十一年大计余及鑨甥文选员外郎吕胤昌,其附丽政府及大学士赵志皋弟皆不免,政府大不堪。
给事中刘道隆因劾吏部议留拾遗庶僚非法。
得旨,南星等专权植党,贬三官。
光宗立,起太常少卿。
拜左都御史,慨然以整齐天下为任。
寻代张问达为吏部尚书。
当是时,人务奔竞,苞苴①恣行,言路横尤甚。
每文选郎出,辄邀之半道,为人求官,不得则加以恶声,或逐之去。
选郎即公正无如何,尚书亦太息而已。
南星素疾其弊,锐意澄清,独行己志,政府及中贵亦不得有所干请,诸人惮其刚严不敢犯。
有给事为赀郎求盐运司,即注赀郎王府,而出给事于外。
知县石三畏素贪,夤缘②将行取,南星亦置之王府。
时进士无为王官者,南星不恤也。
魏忠贤雅重之,尝于帝前称其任事。
一日,遣娣子傅应星贽见,南星麾之去。
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大学士魏广微,南星友允贞子也,素以通家子畜之。
广微入内阁附忠贤,尝三至南星门,拒勿见。
又尝叹曰:“见泉无子。
”见泉,允贞别号也。
广微恨刺骨,与忠贤比而龅南星。
忠贤及其党恶南星甚,每矫敕谕,必目为元凶。
于是御史张讷劾南星十大罪。
系之狱,坐南星赃万五千。
南星家素贫,亲故捐助,始获竣。
卒戍南星代州。
嫡母..冯氏、生母李氏,并哀恸而卒。
子生七龄,惊怖死。
南星抵戍所,处之怡然。
庄烈帝登极..,有诏赦还。
巡抚牟志夔,忠贤党也,故迟遣之,竟卒于戍所。
崇祯初,赠太子太保,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二百四十三卷)【注】①苞苴:贿赂。
②夤(yín)缘:攀附权贵。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B.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C.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D.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
明清时,户部掌管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副职为左、右侍郎。
B.大计,是明清两代考核官员的制度,分为京察、外察,每三年举行一次。
通过考核来决定在京和在外官员的任免及职位的升降。
C.嫡母,是封建家庭中子女对亲生母亲的称呼。
在古代,嫡妻所生子女称作嫡出,而姬妾所生的子女称作庶出。
D.登极,本指登上屋顶,后指皇帝即位。
古代还有很多类似的词语,生动形象地形容皇帝即位,如:践极、践祚、荣登大宝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南星秉公执法,整肃吏治。
他与尚书孙鑨考核京官,首先就将与他们亲近的王三余、吕胤昌罢黜,大学士赵志皋的弟弟也不能幸免。
B.赵南星忠于职守,锐意除弊。
他对于官场上奔走于升迁之道、贿赂公行的风气甚为痛恨,极力澄清,坚持自己的志向,政府官员以及宫中权贵也不能有所请托,众人十分惧怕他。
C.赵南星刚直不阿,嫉恶如仇。
魏忠贤曾在皇帝面前称赞他的为政才能,并让自己的外甥拉拢他,他不为所动。
因老友之子依附魏忠贤,他拒不接见,惹来怨恨。
D.赵南星遭谗受害,含冤而卒。
他秉公澄汰的做法虽然得到皇帝的大力支持,但因直接触犯了当权者的利益,未能持久。
他也受到打击迫害,含恨卒于戍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文选郎出,辄邀之半道,为人求官,不得则加以恶声,或逐之去。
②系之狱,坐南星赃万五千。
南星家素贫,亲故捐助,始获竣。
3.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南邻杜甫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添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1)根据诗歌的前两联,概括邻人的形象特点。
(2)诗歌后两联,写了一幅江村送别的情景,流露了诗人访邻的快乐。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种快乐?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
(2)在《师说》中,韩愈认为士大夫们不能像“巫医乐师百工”相互为师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年相若”“道相似”,如果彼此为师,他们之间就会出现“,”的尴尬局面。
(3)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5.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
那时我是预科生;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
我们上他的音乐课时,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严肃。
摇过预备铃,我们走向音乐教室,推进门去,先吃一惊:李先生早已端坐在讲台上;以为先生总要迟到而嘴里随便唱着、喊着、或笑着、骂着而推进门去的同学,吃惊更是不小。
他们的唱声、喊声、笑声、骂声以门槛为界、限而忽然消灭。
接着是低着头,红着脸,去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偷偷地仰起头来看看,看见李先生的高高的瘦削的上半身穿着整洁的黑布马褂,露出在讲桌上,宽广得可以走马的前额,细长的凤眼,隆正的鼻梁,形成威严的表情。
扁平而阔的嘴唇两端常有深涡,显示和爱的表情。
这副相貌,用“温而厉”三个字来描写,大概差不多了。
讲桌上放着点名簿、讲义,以及他的教课笔记簿、粉笔。
钢琴衣解开着,琴盖开着,谱表摆着,琴头上又放着一只时表,闪闪的金光直射到我们的眼中。
黑板上早已清楚地写好本课内所应写的东西。
在这样布置的讲台上,李先生端坐着。
坐到上课铃响出,他站起身来,深深地一鞠躬,课就开始了。
他出身于富裕之家,他的父亲是天津有名的银行家。
他是第五位姨太太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