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答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六节-光合作用-二课时练习( 包含答案)
第6节光合作用(1)1.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能,把和转化成储存着的有机物,并释放的过程。
光合作用主要包括转化和转化两个方面,即把简单的物制成了复杂的物,把能变成储存在有机物里的能。
2.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和,原料是和,产物是和。
光合作用的意义:,化学反应式:。
3.证明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的实验:(1)为什么要把银边天竺葵在暗处放置一昼夜?。
(2)为什么要用铝箔纸在叶片的相同位置上下盖严?。
(3)为什么要水浴加热?。
(4)酒精中漂洗的作用是。
(5)实验使用银边天竺葵,此处想要控制的变量是。
(6)实验通过检验出淀粉的存在,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和。
4.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验:把金鱼藻放在盛满清水的杯子里,用短颈漏斗扣住金鱼藻,漏斗颈上再套一个充满清水的试管,把上述装置移到光下。
不久,试管内可以见到有出现,这是金鱼藻进行作用产生气体形成的,快要熄灭的卫生香,遇到该气体,立刻猛烈地燃烧起来,由此可知该气体是。
题型一光合作用的原理1.请在下列序号后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将下边的光合作用概念图补充完善。
①;②;③;④;⑤循环。
2.如图是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
由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可知;水和二氧化碳进入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其中水是通过导管运输来的,二氧化碳是从空气中吸收来的。
淀粉和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其中氧气是通过叶片进入空气的。
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请据图回答;(1)图中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图中和。
(3)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图中和。
(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题型二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1.根据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回答。
(1)此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实验前,要将一盆天竺葵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3)将暗处理过的天竺葵的一片叶部分遮光后,将植物放在阳光下照射30min。
然后摘下这片叶放在酒精中水浴加热,其目的是。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三节-化学方程式-三课时练习( 含答案)
化学方程式第一课时1.质量守恒定律(1)定义:在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成后生成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的原因是:反应前后原子的和都没有改变,原子间只是进行重新组合,因此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一样的。
(3)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时应注意“参加”、“化学反应”、“各反应物质量和等于各生成物质量和”,突出“两和相等”。
在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时还应注意:a.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范围是一切变化,不包括物理变化。
b.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质量守恒”,并不包括其他方面的守恒,即不包括分子数目、体积大小等。
c.质量守恒定律中的“质量”指的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任意质量的简单相加。
2.化学方程式。
(1)书写要领: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写对化学式,系数要配平;中间连等号,条件须注明,气体和沉淀,上下箭头来表示。
a.化学式务必写正确。
b.催化剂只能写在“”的上下方,不能当成反应物、生成物。
c.要注意反应条件,如:点燃、加热、高温、通电、催化剂等。
d.注明生成物的状态:气体用“↑”(若反应物中也有气态物质,则生成物的气体不用“↑”来标明),沉淀用“↓”。
(2)配平。
a.方法:观察法、最小公倍数法、奇数配偶法;b.标志:等号左右两边每一种物质的原子个数分别相等。
题型一质量守恒定律1.常用燃烧法测定物质的组成。
现取3.2g某物质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gCO2和3.6gH2O,则该物质中(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A.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B.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C.一定含有C、O两种元素,可能含有H元素D.只含有C、H两种元素,不含O元素2.某物质W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关于物质W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含有C、H、O三种元素B.只含C、H元素C.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D.含有C元素,可能含有H、O元素3.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A.该反应可能是化合反应B.表中待测值应为5C.物质a与b变化的质量比为3︰8 D.物质d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4.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8反应后的质量(g) 5.2 X 7.2 2.8 A.a和c是反应物B.d一定是催化剂C.X=2.0g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题型二化学式的推断1.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2MgO+X,则X的化学式为()A.CO B.C C.Mg(OH)2D.MgCO32.化学反应:铅丹+4HNO3PbO2+2Pb(NO3)2+2H2O,由此反应可推测,铅丹的化学式为。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习题精选:选择题(含答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习题精选:选择题1.如图所示,两个小灯泡L1、L2串联,闭合开关S,L1发光,L2不发光。
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可能的是()A.电源电压较低B.L2发生了断路C.L2发生了短路D.L2的实际功率很小2.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用电的是()A.遇到有人触电先切断电源B.将洗衣机的金属外壳接地C.及时更换破损的导线D.用湿手插拔用电器插头3.右图是两组物质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过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检验物质X可用带火星的木条B.生物体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C.该转化可以维持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D.C6H12O6和H2O一样都属于有机物4.声控开关在静音时处于断开状态,在接收到一定响度的声音时会自动闭合一段时间。
某市一地下通道两端的入口处,各装有一个声控开关来控制同一盏电灯,以确保行人不管从哪端进入,电灯都能接通电源发光。
下列符合设计要求和安全要求的电路是()A.B.C.D.5.“3H2SO4”中有“1、2、3、4”四个数字,下面叙述其表示的意义错误的是()A .“1”表示硫元素的个数B .“2”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C .“3”表示分子个数D .“4”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个数 6. 用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盛有质量分数约为70%的酒精溶液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如图所示)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A .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B .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C .手帕上的水和酒精的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D .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7. 硅酸盐矿泉水具有软化血管、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其中硅酸钠是矿泉水中主要的可溶性硅酸盐,已知在硅酸钠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则硅酸钠化学式正确的是( ) A .NaSiO 2 B .Na 2SiO 3 C .NaSiO 3 D .Na 2SiO 4 8. 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首次单分子自旋态控制。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五节-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一课时练习( 含答案)
第5节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1.叶片的结构①表皮:表皮包括和,由一层排列紧密、无色透明的细胞构成,无叶绿体,主要起作用。
表皮上有成对的半月形细胞,叫做。
保卫细胞的里面有绿色的颗粒叶绿体。
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之间的小孔是,在进行蒸腾作用时,叶中的水以气体形式从气孔中散发出来。
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的开闭,由控制着。
②叶肉:由大量的叶内细胞组成。
叶肉细胞里含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
③叶脉:分布在叶肉中,具有作用。
其内还有管(输送水和无机盐)和管(输送营养),因此叶脉还有作用。
2.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大部分通过叶表皮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这种现象叫。
根吸收的水大约有是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掉的。
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有、、和空气流动速度等。
一般情况下,气孔周围如果湿度大,温度低、光照弱、气流速度慢,则蒸腾作用弱;反之则强。
3.蒸腾作用的意义:①有效降低叶片温度,使植物在温度偏高的情况下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致受伤害。
②是根部吸水的主要动力,利于植物对水的吸收和运输,也利于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题型一叶的形态1.叶片宽大的绿色植物,不适合生活在干燥的沙漠。
在海边种植的防风林,选择的植物叶片大都细小,主要原因是()A.减少风的阻力B.减少水分的散失C.促进光合作用D.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2.长期在干旱环境中生活的植物,在形态等方面会出现一系列的适应性特征。
下列叙述与干旱环境中植物特征不符的是()A.具有发达的根系B.具有肥厚的肉质茎C.具有厚厚的角质层D.具有较大的叶片题型二叶的结构1.如图表示植物叶片表皮上的两个气孔,据图回答:甲乙(1)图中[ ]表示气孔,它是由一对半月形的细胞组成,[ ]表示叶绿体。
(2)植物在正常的生理活动的情况下,如果叶表皮上的气孔处于图甲所示的状态,此时:①光合作用:通过气孔进入,通过气孔出来;②呼吸作用:通过气孔进入,通过气孔出来;③蒸腾作用:以气体状态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三节-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一课时练习( 含答案)
第3节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1.植物的根系.(1)根的作用:①固定植物;②吸收水分与无机盐。
(2)植物的根在土壤中的分布,与植物的种类和外界环境如土壤的、、和等因素有关。
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叫做。
有明显发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
没有明显的主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由不定根组成。
是植物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分。
(3)根尖的结构。
(如图)①根冠:细胞排列不整齐,主要起作用,使根在向前生长时,不被土壤颗粒擦伤。
②分生区:细胞核较,细胞质较,没有液泡。
有很强的能力,能不断,使根生长。
③伸长区:细胞的液泡较,细胞壁较薄。
细胞逐渐停止分裂,但能,使根不断地伸长生长。
④根毛区:由伸长区细胞进一步分化而来,内有输导组织。
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扩大了根的吸收面积,保证了植物能吸收足够的营养。
⑤根毛区是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水分进入根毛细胞后,由一个皮层细胞进入另一个皮层细胞,然后进入根的木质部导管,并上升到植物体的各结构。
注意要点:①根的不断伸长是伸长区细胞不断伸长和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的结果。
②在根尖的四部分结构中,出现细胞分化的是根毛区,它的内部形成了导管,表面形成了根毛。
2.当土壤溶液的浓度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当土壤溶液的浓度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
正常情况下,植物根毛细胞的细胞液中营养物质的质量分数一般土壤溶液的质量分数,因此它能从土壤中。
若施肥过多,细胞就会失水过多而发生“烧苗”现象。
3.植物的生长除了需要水分外,还需要无机盐,用于构建植物体和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如:含氟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和运输。
如果植物缺少某一种必需的无机盐,就会出现相应的病症:①缺时,叶片发黄、瘦小、开花少、籽实不饱满;②缺时,植株生长缓慢,矮小,叶色暗绿带红,花、果实、种子都会减少;③缺时,茎秆细弱易倒伏,叶有褐斑;④缺硼时,植物只开花不结果。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第二章4-5节元素和元素周期表(含答案)
浙教版8年级下册第二章第4-5节元素与元素周期表一、元素种类和分布1.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C.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2.市场上有“含铁酱油”、“高钙牛奶”等商品,这里的“铁、钙”指的是()A.元素B.原子C.单质D.分子3.某矿石样本含有如图所示的四种元素,该矿石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A.CaCl2B.SiO2C.H2OD.Fe2O3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人类已知的元素有110多种B.一氧化碳由氧和碳两种元素组成C.在已知元素中,非金属元素占大多数D.金属铁和非金属硫都属于单质5.元素中文名称大多数都是使用形声造字法,根据元素名称的汉字可判断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
下列各组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的一组是()A.汞、铁、铝、锕B.氪、铹、镧、碘C.溴、氟、砷、碲D.汞、溴、砹、氡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也就是金属铝②人体中只含有非金属元素,没有金属元素③人体中氢、氧元素含量很高,这与水占人体质量的70%以上有关④地壳中非金属元素的总含量大于金属元素,种类少于金属元素A.①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②7.如图是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质量分数)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B.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金属元素C.铁的元素符号为FED.由图可知,各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不大8.按下列要求填写元素符号。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
(4)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
9.根据如图所示的A、B、C三幅元素含量示意图,试推测元素分布领域,将图下字母序号填写在相应位置。
2022-2023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2-2023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同步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韩国料理中的泡菜一直很受大众的欢迎。
与腌制前相比,大白菜腌制后的变化是()A.大白菜会变硬、体积变大B.大白菜会变硬、体积变小C.大白菜会变软、体积变大D.大白菜会变软、体积变小2.台风过后有些树木被吹得东倒西歪,甚至被连根拔起,而有些树木却“毫无损伤”,与此现象相关的是植物( )A.茎的粗壮程度B.根系的发达程度C.枝叶的茂盛程度D.叶片的大小3.植物的根尖能够不断向前伸长,最主要的部位是()A.分生区B.伸长区C.根冠D.成熟区4.栽种在盐碱地上的植物容易发生萎蔫,不易成活,主要原因是()A.根毛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细胞吸水B.根毛细胞液浓度等于土壤溶液的浓度C.根毛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的浓度,细胞失水D.与根毛细胞液浓度、土壤溶液的浓度无关5.蚕豆根尖上画上等距离的细线,培养一段时间就会发现细线之间距离最大的是( )A.根冠B.分生区C.伸长区D.成熟区6.种庄稼需要施肥,肥料的作用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 )A.有机物B.水C.无机盐D.氧气7.能促进糖类的形成和运输,使茎秆健壮的无机盐是()A.含氮的无机盐B.含钙的无机盐C.含钾的无机盐D.含磷的无机盐8.将四株大小相似的同一种植物的健壮幼苗,分别培养在下列液体中,生长最快的是()A.糖水B.盐水C.自来水D.土壤浸出液9.将两株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玉米幼苗,分别在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中培养,结果如图,此现象说明植物的生活需要()A.水B.无机盐C.氧气D.光10.图为绿色植物的叶片进行生理活动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白天光照条件下,若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则a为氧气,b为二氧化碳,C为有机物B.保卫细胞对气孔开闭的控制,既影响着植物体的光合作用,又影响着植物体的蒸腾作用C.绿色植物是生产者,制造有机物,有机物储存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土壤D.根吸收的水分向上运输到叶的主要动力来自叶片的光合作用,此过程中b为水二、填空题11.两株同样大小且健壮的幼苗,分别培养在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中,过些日子,可以看到在蒸馏水中的幼苗,生长,颜色;在土壤浸出液中的幼苗,生长,颜色.这说明植物生长需要.12.根系: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叫做根系。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有答案)
浙教版第二学期《科学》八年级下学生学习自测单元练习(三)第一章综合班级学号姓名成绩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Fe—56 O—16 S—32 N—14 F—19 C—12P—31 Na—23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人类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氧气,若以“●”表示一个氧原子,则下列各图中可表示氧气模型的是( )2.金秋十月,人们站在桂花旁能闻到怡人的桂花香,这一现象说明了(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B.分子裂为原子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分子之间有间隔3.表示水分子,则下列图示表示分子改变的是( )4.某矿泉水标签上印有主要矿物质成分如下:(单位:毫克每升)Ca:20,K:5,Mg:3,Zn:0.06,F:0.02等,这里的Ca、K、Mg、Zn、F是指( )A.单质B.元素C.金属离子D.分子5.在元素周期表中,应用于计算机的硅元素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硅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是14B.原子个数是14C.相对原子质量是14D.质子数是28.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SO2”是由两个氧元素和一个硫元素组成的B.“CO2”是由氧单质和碳单质组成的C.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D.“H2O”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7.右图表示宇宙飞船发动机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氢气、氧气、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C.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D.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8.美国铱星公司(已破产)原计划发射77颗卫星,以实现全球卫星通讯,其要发射卫星的数目恰好与铱元素(Ir)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目相等。
下列关于铱元素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铱元素为非金属元素B.铱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7C.铱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7D.铱原子的质子数小于779.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特定条件下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七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一课时练习( 含答案)
第7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1.自然界中的氧循环消耗氧气的主要途径是等;产生氧气的途径是。
大气中的氧气的含量会随着生物的呼吸、微生物的氧化分解和物质的燃烧等运动而减少,但又会随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这就是自然界的氧循环。
自然界中的氧是在不断循环变化的。
2.自然界中的碳循环自然界中的碳可以以单质和化合物的形态出现,碳在自然界中也是可以循环的。
碳的循环主要通过CO2来进行的。
它可以分为三种形式。
(1)是植物经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化合生成有机物,在一作用中又以二氧化碳返回大气中被植物再度利用;(2)是植物被动物采食后,有机物被动物吸收,在体内氧化成二氧化硪,并通过释放回大气中又可植物利用。
(3)是动植物残体被分解,以及等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它返回大气中后重新进人生态系统和碳循环。
3.温室效应大气中等温室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从而产生。
在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占55%,其他还包括水蒸气、臭氧、氧化亚氮、甲烷、氯氟烃等。
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的气温恒定,适于动植物生存,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温室效应”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全球性气候变暖,产生一系列的危害。
①;②;③;④。
(1)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
①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使用;②乱砍滥伐造成森林面积减少。
(2)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
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②开发新能源;③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题型一自然界中的氧循环1.氧气在自然界中存在非常广泛,并不断循环转化。
请回答以下问题:(1)铁生锈、动植物的呼吸(填“是”或“不是”)缓慢氧化。
(2)下图是自然界中氧的部分循环示意图。
从①~⑥中选择序号填空,消耗氧气的有,产生氧气的有。
(3)将沸点不同的气体分离开来,常采用液化分离法。
如,控制温度在-183℃时,可将空气中氮气(N2)与氧气(O2)分离。
(含答案)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第一章较难题-(1)-2
八年级(下)第二章提高提一、化学式、化合价1.黄瓜中富含维生素C,其分子结构如右图。
维生素C由________________元素组成,它的化学式为。
维生素C在pH<5的环境中较稳定,为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黄瓜在烹饪时应加入少量的______________。
维生素C片保存时,应注意避热、避光、密封,请你据此推测维生素C的一条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是自然科学的重要思想。
过氧化氢是一种常用的杀菌消毒剂,其原因是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一种叫“过氧基”的结构(右图表中方框框出部分)。
据此推测下列物质中,可作杀菌消毒剂的是()3.1993年,中美两国科学家共同合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碳氢分子,这种分子由1134个碳原子和1146个氢原子构成。
请你写出此种物质的分子式(化学式)。
4.当前发展较快、高效低毒的灭火剂叫“1211”灭火剂,其化学式是CF2ClBr。
命名方法是按碳、氟、氯、溴的顺序分别以阿拉伯数字表示相应的原子数(末尾的“O”可略去)。
按此命名原则,写出下列几种新型灭火剂的化学式:1301 ,122 ,2402 。
5.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海底蕴藏着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
“可燃冰”是一种晶体,晶体中平均每46个H2O分子构建成8个笼,每个笼内可容纳1个CH4分子或1个游离的H2O分子。
若晶体中每8个笼有6个容纳了CH4分子,另外2个笼被游离的H2O分子填充。
则“可燃冰”的平均组成可表示为()A、3CH4·H2OB、CH4·3H2OC、CH4·6H2OD、CH4·8H2O6.在锰的某种氧化物中,锰与氧的质量比55∶56,锰的化合价为()。
A.+7 B.+6 C.+4 D.+27.在化合物NaxRyOz中,元素R的化合价为()A、x+y-zB、(x+y)/zC、(x+2z)/2yD、(2z-x)/y8.A、B、C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1、+6、-2,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A、ABC4B、A4BC3C、A2BC3D、A2BC49.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含有同种原子团的是()A、NH4Cl和NH3B、Na2SO3和SO3C、KmnO4和K2MnO4D、KClO3和Ca(ClO3)210.元素A与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 x A,元素B与氯形成的氯化物的化学式为BCl y.则A、B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A、A x B yB、A y B xC、B x A yD、B y A x11.现代医学证明,人类牙齿由一层称为碱式磷酸钙的坚硬物质保护着。
浙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科学同步练习《电生磁》含答案
第一章 电与磁第2节 电生磁直线电流的磁场1.同学在做奥斯特实验时,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分别用如图甲和乙两种方式放置一根导线,当导线通电时小磁针明显偏转的是( )A、甲B、乙C、甲和乙D、都不偏转2.某科学兴趣小组模拟奥斯特实验来研究电和磁的关系。
他们在小磁针的上方拉一根水平方向放置的直导线,电源选用两节1.5V的新干电池。
当直导线通电时,该组同学未观察到小磁针偏转的现象。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导线未沿南北方向放置B.导线未放置在小磁针的一侧C.电源电压偏低D.选用的直导线太粗3.如图是奥斯特实验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通电导线周围磁场方向由小磁针的指向决定B.发生偏转的小磁针对通电导线有力的作用C.移去小磁针后的通电导线周围不存在磁场D.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无关4.如图所示,一束带电粒子沿着水平方向平行地飞过小磁针的上方,小磁针的N极向纸外偏转。
对带电粒子束的判断:①向右飞行的正离子束;②向左飞行的正离子束;③向右飞行的电子束;④向左飞行的电子束,则正确的是( )A.②③B.①④C.②④D.①③5.一束带负电的电子流经过一暗盒附近,运动轨迹发生偏转,如图所示。
则暗盒中可能存在的物体为( )①磁铁 ②铅块 ③带正电荷的物体 ④带负电荷的物体A.①③B.②③C.②④D.只可能是③6.如图所示,一橡胶圆环经过毛皮摩擦后,绕圆心在纸面内逆时针转动,在圆环的外部与内部有两个可以自由转动的小磁针甲、乙,则( )①磁针甲的N极转向纸而外②磁针甲的S极转向纸面外③磁针乙的N极转向纸面外 ④磁针乙的S极转向纸面外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如图为一种自动开合式笔记本电脑。
按关机键时,电磁体和永磁体之间产生的吸引力扣合笔记本;按开机键时,电磁体和永磁体之间产生的排斥力打开笔记本。
永磁体是固定在笔记本里面的,磁场方向基本不变。
下列分析不符合逻辑的是( )A.按开机和关机按钮时,电磁体的磁场方向相同B.通过改变电流方向可以改变电磁体磁场的方向C.增大电流的强度可以增大排斥力或吸引力D.增大永磁体的强度可以增大排斥力或吸引力8.汤姆生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1.7电的安全使用(含答案)
科学八年级下册1.7电的安全使用一、单选题1.“珍爱生命、注意安全”是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具有的意识,关于安全用电,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 可以在电线上晾晒衣服B. 熔丝被烧断后可换一根铜丝替代C. 控制电灯的开关应接在火线上D. 发现有人触电后立即用手把触电人拉离电源2.如图所示的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A. 冰箱的金属外壳接地B. 用湿抹布擦发光的灯泡C. 用手指接触插座的插孔D. 雷雨天站在大树下避雨3.如图所示,甲站在干燥的木桌上一只手接触到相线;乙站在地上一只手接触到零线;丙站在干燥的木桌上一只手接触到相线。
此时,丁站在地面上用手去拉丙。
则( )A. 甲、乙都会触电B. 甲、丙都会触电C. 乙、丁都会触电D. 丙、丁都会触电4.下列关于家庭用电的一些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A. 电器失火先切断电源B. 用湿手去插、拔插头C. 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D. 在同一只接线板中同时使用多只大功率电器5.在家庭电路中若发生以下三种情况:①灯座里的两个线头相碰;②开关里的两线头相碰;③两孔插座中的两线头相碰,其中会引起电路中熔丝熔断的是(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6.如图是常用的带有多插孔的插排。
小明家插排的指示灯已经损坏,但闭合开关后插孔上连接的用电器仍可以正常工作。
某一天小明家装修时将切割机插入插排,切割机工作时,家中的空气开关出现了“跳闸”现象。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插排上的插孔与指示灯是串联关系B. “跳闸”的原因一定是电路发生了断路C. “跳闸”的原因一定是电路发生了短路D. “跳闸”的原因可能是电路总功率过大7.小明把台灯插入插座,闭合开关,家里的总控制开关立刻跳闸,请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插头短路B. 灯丝断路C. 灯头内短路D. 灯头内断路8.下列说法中,会引起触电事故的是()A. 某同学做实验时,两只手分别接触了4节串联干电池的两极B. 电工师傅站在干燥的木凳上,双手不小心碰到了火线和零线C. 一小孩把手指插进了插座接零线的小孔中D. 电工师傅站在干燥的木凳上,一只手不小心碰到了火线9.有关下列四幅图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三脚插头内有一根导线与用电器的金属外壳相连B. 使用测电笔时手应该接触笔尖金属体C. 保险丝烧断一定是电路发生了短路D. 近警示牌提醒我们靠近低压带电体不会触电10.我国电力供电系统全球领先,为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 练习(有答案)
第1节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1)1.磁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
2.磁体各部分的磁性强弱不同,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位叫做,条形磁体的两端就是它的两个。
可以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时两端总是指向南北方向。
我们就把指南的磁极叫极,或称极;另一个指北的磁极叫极,或称极。
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
3.磁极问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名磁极相互,异名磁极相互。
4.磁化:使原来没有的物体得到的过程。
铁棒被磁化后,磁性不能长久保持,如果用磁体在钢棒上沿方向摩擦几次,钢棒的磁性就能较长久地保持,所以可用来制造人造永磁体。
题型一判断物体的磁性1.如图,两根形状相同的钢棒,甲的一端靠近乙的一端时,乙转动起来,则判断()A.甲棒有磁性,乙棒无磁性B.乙棒有磁性,甲棒无磁性C.甲、乙都有磁性D.以上三种说法都有可能2.将钢棒的一端靠近小磁针的S极时,所看到的现象如右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钢棒原来有磁性,A端为S极B.钢棒原来有磁性,A端为N极C.钢棒原来无磁性D.不能判定钢棒原来是否具有磁性题型二判断磁体的磁极1.如图所示,手拿磁体A,靠近铁棒B,铁棒B靠近指针c,指针c如图静止,可知()A.磁体A的a端为N极B.磁体A的a端为S极C.B没有被磁化D.无法判断2.甲、乙两个磁极之间有一个小磁针,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如图所示。
那么()A.甲、乙都是N极B.甲、乙都是S极C.甲是S极,乙是N极D.甲是N极,乙是S极题型三磁化现象1.如图所示,将一根条形磁铁从上方靠近铁棒(并不接触铁棒),这时铁棒吸引铁屑,把条形磁铁移开后()A.铁棒和铁屑磁性消失,铁屑落下B.铁棒和铁屑已成为一体,永远不会分离C.铁棒和铁属相互吸引,铁屑不落下D.铁棒和铁屑相互排斥,铁屑落下2.鼠标下面有个小球,为使鼠标使用更灵活,市场上出现了“磁性鼠标垫”。
由此,我们可以判断鼠标里的小球()A.小球一定是铁做的,因为磁铁只能吸引铁B.小球是铝做的,磁铁也可能吸引铝等金属C.可能是磁铁做的,磁性越强,吸引的物质种类越多D.小球中有磁性材料被磁化了题型四实验探究1.如图为一种椭球体磁铁,该磁铁磁性最强的部位在哪里呢?小明认为在磁铁的两端。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6节家庭用电+第7节安全用电习题(附答案)
13.有几位同学学习了关于“防止雷电造成的危害”以后 ,提出了以下几种看法,你认为错误的是( C )
A.遇到雷雨天,不要到大树下面避雨,在野外时,要 尽量降低身高
B.遇到雷雨天,要将门窗关闭,并远离门窗 C.高压输电铁塔最上面的两条导线是用来输送电能的 D.雷电是大气中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高大建筑上的 避雷针可避免雷电造成的危害
A.将冰箱的金属外壳接地 B.用手指触碰插座的插孔 C.用湿抹布擦发光的灯泡 D.雷雨天气在大树下避雨
8.为了防止雷电造成的危害,人们在高大建筑的顶端都 装上针状的金属物,通过很粗的金属线与__大__地____相连,可 以防止雷电造成的危害,叫做_避__雷__针_____.
【易错点 混淆漏电保护器与空气开关的作用】 9.对于家庭电路中的漏电保护器和空气开关的作用,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B )
2.常见的触电事故 (1)低压触电事故 成 因:人体直接或间接与_火__线___接触,并且构成 _闭__合___电路,当电流流过人体,就会发生触电事故. 分 类:双线触电:人的一只手接触火线,另一只 手接触零线而造成触电事故;单线触电:人的一只手接 触火线,由于站在地上,导线、人体、大地和电网中的 供电设备同样构成了闭合电路,而发生触电事故.
基础练
知识点1 电压越高越危险 1.关于人体发生触电的原因,解释最正确的是( D ) A.人体中有电流通过 B.有电压加在人体上 C.人体上积累电荷太多 D.通过人体的电流超过了一定程度
2.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电流的大小跟加在这个 导体两端的电压成___正__比_____.人体也是导体,电压越高 ,通过的电流越____大______,大到一定程度就会有危险了 .经验证明,只有不高于___3_6__V____的电压才是安全的.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章第3节电磁铁的应用练习题(含答案)-普通用卷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章第3节电磁铁的应用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装置中没有应用电磁铁的是()A. 电铃B. 电磁继电器C. 电热器D. 扬声器2.全球首段光伏高速公路在中国山东济南通车,设计寿命高于传统沥青混凝土路面,不仅可转化太阳能,路面下还预留了电磁感应线圈,未来随着电动汽车无线技术的配套,可实现电动汽车在此路段行驶过程中边跑边充电.下列与汽车移动无线充电原理相同的是()A. 电磁起重机B. 动圈式话筒C. 电动机D. 电磁继电器3.电梯为居民出入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出于安全考虑,电梯设置有超载自动报警系统,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R1为保护电阻,R2为压敏电阻,其阻值随压力增大而减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工作时,电磁铁的上端为S极B. 电磁铁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C. 超载时,电磁铁的磁性减弱D. 正常情况下(未超载),K与B接触4.下列关于电磁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A. 奥斯特发明了电动机B. 电磁铁磁性强弱只与线圈匝数有关C. 电动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D. 电磁继电器是利用电磁铁控制工作电路通断的开关5.如图所示的四个装置中不属于电磁铁应用的是( )A. B.C. D.6.如图所示是智能扶手电梯工作原理图,其中R是压敏电阻,当有人乘梯时,压敏电阻受压阻值变化改变线圈中电流,引起电磁铁磁性强弱变化,使得电磁继电器动触点的位置变动电动机转速加快:当没有人乘梯时,电动机转速减慢减少耗电。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电磁铁上端是N 极B. 电磁铁的工作原理与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相同C. R的阻值随压力的增大而减小D. 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7.下列物体一定没有用到电磁铁的是()A. 电磁起重机B. 电铃C. 电烙铁D. 电磁继电器8.在如图所示的自动控制电路中,当控制电路的开关S闭合时,工作电路的情况是( )A. 灯不亮,电铃响B. 灯不亮,电铃不响C. 灯亮,电铃不响D. 灯亮,电铃响9.下列用电器或设备中,没有使用电磁铁的是()A. 电烙铁B. 电磁继电器C. 电磁起重机D. 电铃10.如图所示是一种水位自动报警器工作原理图。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第三章3.3-3.4练习及答案解析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第三章3.3-3.4练习以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区分氧气、空气和二氧化碳的最佳方法是()A. 观察气体颜色B. 闻气味C. 将燃着的木条放入各气体中D. 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2. 下列各项实验中,所用试剂及实验操作均正确的是()A. 制取CO2B. 加热固体C. 制取氧气D. 除去O2中的水蒸气3. 通过实验探究可获得较多的化学知识,对如图所示的实验分析错误的是()A. 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B.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C.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D. 二氧化碳支持燃烧4.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A. 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B. 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C. 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D. 可能由氧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组成5.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B. 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一定含氧元素C. 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所有的微粒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D. 金属能导电,所以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6.同学们对化学反应方程式:C+O2CO2,有下面的四种说法,其中错误的是()A. B.C. D.7. 分析下面实验内容和结论,正确的一组是()A. AB. BC. CD. D8.(建立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在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时往往引入模型。
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模型,有关该模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B.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改变C. 和化学性质相似D. 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9.某有机物6.0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17.6g二氧化碳和10.8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A. 一定只含有碳元素B. 一定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C. 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 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10.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得出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①既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②既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又说明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1③既说明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④既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A. 只有①②B. 只有②③④C. 只有①②③D. ①②③④1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已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Q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 反应后Q的质量为10gB. 反应中Y与Q发生改变的质量比为1:1C. 反应后生成15gZD. 该反应方程式中X与Q的系数之比为2:312.下列观点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 12克镁在12克氧气中燃烧后产生氧化镁质量为20克B. 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C. 蜡烛燃烧过程中蜡烛质量的减少量等于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增加量之和。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空气和生命复习题(含答案)
甲乙(1)图乙中微型塑料滴管在实验中的作用与图甲中的仪器相同(填字母编号) 。
( 2)通常用甲装置完成该实验需要的盐酸是“微型”实验装置用量的 10 倍,采用“微型”实验装置具有的优点是 。
( 3)用乙装置完成“制取并检验 CO 2”的实验,消耗了 0.73g10%的稀盐酸。
请计算:实验过程中产生 CO 2 的质量是多少克?复习题1.根据已经学习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如下装置图回答问题: B C D E1)如果用 A 装置加热固体制取气体, 请改正其中的两处错误:(2)实验室利用装置 B 和 E 进行制取氧气的实验,所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实验时,若气体产生速度太快,写出合理的处理方法 ;判断 E 装置中集气瓶已经收集满气体的标志是 (3)小刚查阅资料得知,白色固体氯化铵受热分解可以制得氨气和氯化氢气体,于是, 小刚想用改正后的 A 装置加热氯化铵固体制取纯净的氨气,你认为小刚选择的实验药品合 理吗? (填“合理” 或“不合理” ),请你说出合理或不合理的理由 2.如图所示,取三根粗细、长度均相同的光亮细铁丝, 将其中两根分别盘成螺旋状,在每根铁丝一端绑上粗铜 丝,另一端系一火柴,点燃火柴,待快燃尽时,分别插 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预先放人一些水) 。
观察到: Ⅱ中铁丝都剧烈燃烧, 且Ⅱ中铁丝燃烧比Ⅰ中的更剧烈; Ⅲ中铁丝没有燃烧。
(1)为什么Ⅲ中铁丝不能燃烧? (2)分析Ⅱ中铁丝燃烧比Ⅰ中的更剧烈的原因。
3.科学实验提倡绿色环保,对实验装置进行微型化改进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图甲是实验室 制取并检验 CO 2 的装置,图乙是对图甲实验装置进行“微型”化改进后的装置。
4.过氧化氢不稳定会自然分解,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小。
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实验。
测得相关数据如图所示:12)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5.右图表示人体内某处气体交换的示意图。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2.3《原子结构的模型》精选高频考题(含答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2.3《原子结构的模型》精选高频考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Fe、Fe2+、Fe3+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它们的质子数相同B.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C.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D.它们是同种元素【答案】C2.跟铵根离子(NH+4)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粒子是( )A.H2OB.LiFC.OH-D.Na+【答案】D3.南京理工大学胡炳成团队用新方法制得了NaN5·3H2O。
该化合物中含有N5-等微粒,已知N为7号元素,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N5-是一种单质B.1个N5-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C.1个N5-共含有35个质子D.1个N5-共含有35个电子【答案】C4.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相对应的是()A.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C.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5.简单原子的原子结构可用下图形象地表示,其中“”表示质子或电子,“”表示中子,则下列有关①②③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分别为氢、氦、锂的原子B.①②③互为同位素C.①②③是三种化学性质不同的离子D.①②③具有相同的相对原子质量【答案】B6.为了揭开原子内部结构的奥秘,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做了一个著名的“卢瑟福实验”: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高速α粒子轰击金箔,结果是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
通过这一实验现象不能获得的结论是( )A.原子核质量较大B.原子核体积很小C.核外电子带负电荷D.原子核带正电荷【答案】C7.核外电子数相同,核内质子数不同的两种粒子,它们不可能是()A.一种元素的原子和另一种元素的离子B.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C.一个物质分子和离子D.两种不同元素的离子【答案】B8.两种同位素,相等或相同的是()A.质量数B.中子数C.质子数D.物理性质【答案】C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B.通过裂变或聚变可以获得核能C.手机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D.我国的煤炭取之不尽,用之也无污染【答案】D10.某阳离子M n+的核外电子共有x个电子,核内有y个中子,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A.x+y B.x+y+n C.x﹣n+y D.x+n﹣y【答案】B11.下列关于放射现象、原子核和核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通过对放射现象的研究,可确认“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组成”B.放射性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强剂量或长时间的辐射对人体有害C.目前的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的D.核聚变的原料“铀”在地球上的储量非常有限【答案】B12.联合国把今年定为“元素周期表年”。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4-5节元素和元素周期表(含答案)
浙教版科学⼋年级下册第⼆章4-5节元素和元素周期表(含答案)浙教版8年级下册第⼆章第4-5节元素与元素周期表⼀、元素种类和分布1.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类原⼦的总称B.同种元素的原⼦核内质⼦数与中⼦数⼀定相等C.在物质发⽣化学变化时,原⼦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原⼦序数与该元素原⼦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2.市场上有“含铁酱油”、“⾼钙⽜奶”等商品,这⾥的“铁、钙”指的是()A.元素B.原⼦C.单质D.分⼦3.某矿⽯样本含有如图所⽰的四种元素,该矿⽯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A.CaCl2B.SiO2C.H2OD.Fe2O3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类已知的元素有110多种B.⼀氧化碳由氧和碳两种元素组成C.在已知元素中,⾮⾦属元素占⼤多数D.⾦属铁和⾮⾦属硫都属于单质5.元素中⽂名称⼤多数都是使⽤形声造字法,根据元素名称的汉字可判断⾦属元素、⾮⾦属元素。
下列各组元素属于⾮⾦属元素的⼀组是()A.汞、铁、铝、锕B.氪、铹、镧、碘C.溴、氟、砷、碲D.汞、溴、砹、氡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地壳中最多的⾦属元素是铝,也就是⾦属铝②⼈体中只含有⾮⾦属元素,没有⾦属元素③⼈体中氢、氧元素含量很⾼,这与⽔占⼈体质量的70%以上有关④地壳中⾮⾦属元素的总含量⼤于⾦属元素,种类少于⾦属元素A.①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②7.如图是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质量分数)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属元素B.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属元素C.铁的元素符号为FED.由图可知,各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不⼤8.按下列要求填写元素符号。
(1)空⽓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
(2)⼈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属元素是________。
(4)海⽔中含量最多的⾦属元素是________。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课本空气与氧气课后练习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课本空气与氧气课后练习答案篇一:浙教版八下第三章空气与生命基础知识附答案第2章空气与生命1.按体积计算:空气中氮气约占;氧气约占;二氧化碳约占。
2.氧气是一种色,味,溶于水的气体,燃烧,密度比空气略大,通常用排水集气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方法来收集。
3.二氧化碳是一种燃烧,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HCO3),遇到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通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方法来收集。
通入到澄清石灰水内变浑浊 ; 。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会造成效应。
5 ,化学方程式为(1↑(2(3工业上用分离空气制取氧气。
6.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中,用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它的作用是改变反应速度,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
7.我们把物质和、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燃烧,如果这种反应以极快的速率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就会引起爆炸。
而自燃是缓慢氧化引起的。
8.可燃物自燃的2个条件是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有充足的氧气。
9.质量守恒定律从宏观上看,就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从微观上看,就是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个数和质量总和既没有改变也没有增加,所以可知在化学反应中最小的微粒是原子而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是分子。
化学反应的本质就是反应物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新物质的过程10.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这个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物质是和(O2),条件是点燃,参加反应的氧气分子和碳原子的比为 1 :1 ,氧气,碳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 8 :3 :11 。
11.人体的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呼吸道包括。
12.人体的呼吸运动包括和2个过程,是靠和的活动而产生的。
13.光合作用就是绿色植物在的作用下,等物质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O)的过程,其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
14.在鉴定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是淀粉的实验中,检验淀粉的物质是,遇到淀粉会变蓝色。
在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和条件时我们用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科学(下)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90分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14 C-12 O-16 Na-23 H-1 Cl-35.5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 下列选项属于符号的是( )2. 生活中常接触到“加铁酱油”、“高钙牛奶”等用品,铁、钙指的是( ) A .元素 B .分子 C .原子 D .单质3.世界首个铟金属交易中心已在我国成立并开业。
铟原子核外电子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则铟原子的质子数为( )A .49B .18C .66D .1154. 三聚磷酸钠(Na 5P 3O 10)过去常用作洗衣粉的辅助剂,我国部分省市为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已禁止销售和使用含磷洗衣粉。
在Na 5P 3O 10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3 B .+4 C .+5 D .+6 5.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 C D6.过氧化氢(H 2O 2)是隐形眼镜的洗涤成分,关于过氧化氢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它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 C .它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它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7.有一条酸河,经分析发现是由于河水中含有的物质R 在氧气的作用下发生反应所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R+2 H 2O +7O 2=2 FeSO 4 +2 H 2 SO 4据则R 的化学式为( ) A. FeS B. Fe 2 S 3 C. FeO D. FeS 28.下面有关分子的正确说法是 ( )①分子由原子构成;②分子是由一种原子构成的;③分子是由不同的原子构成的;④分子构成了所有物质;⑤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一。
A .①②⑤B .③④C .①②④D .①⑤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汤姆生建立的“汤姆生模型”认为原子核像太阳,电子像行星绕原子核运行B.卢瑟福建立的“卢瑟福模型”认为电子像云雾一样出现在原子核周围C.波尔建立的“分层模型”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周围分层运动D.现代科学家认为电子像西瓜籽似地嵌在原子中 10.下列试剂瓶标签上的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是( )B .危险标志C .细胞结构图D .甲烷分子 A .眼球结构11.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示意图,对图中信息理解错误的是( ) A .A 为原子序数 B .B 为元素名称 C .C 为元素符号 D .D 为中子数 12.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模型示意图,下列从该模型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 )A .丙物质属于单质B .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C .乙分子中含4个A 原子D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了13.“达菲”是治疗甲型H1N1型流感的有效药物,莽草酸是生产“达菲”的关键原料,它是 从中药八角中提取的物质,其化学式为C 7H 10O 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莽草酸属于混合物B .莽草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0:5C .1个莽草酸分子中含有5个水分子D .1个莽草酸分子中含有22个原子 14.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 ) A .氧气会燃烧,可以当作燃料B .室内浓烟密布时,用湿毛巾掩盖口鼻是为了不吸气C .当发生火灾时,要保持镇静,并设法减低火势及烟雾的蔓延速度 D. 着火时,可采用降低燃烧物着火点的方法灭火15.如图所示微观变化的化学反应类型,与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一致的是( )A .2KC1O 3 2KC1+3O 2↑B .2HI+C12 ==== 2HCl+I 2C .CO 2+C高温2CO D .2HC1+CuO ==== CuC12+H 2O16.关于如图所示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气球的作用是收集磷燃烧产生的白烟,防止污染空气B.观察到的现象:试管和烧杯中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C.热水的作用是:升高温度,隔绝空气D.由此实验得出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17.下列广告用语,没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 ) A.“雀巢“咖啡,滴滴香浓,绝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大自然”牌蔬菜,天然种植,真正的“绿色”食品,不含任何元素C.“健康百年”口服液含有丰富的氮、磷、锌等单质D.使用雕牌无磷洗衣粉,防止水污染18.法国科学家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称为“零号元素”,它与天体中的中子星构成类似。
有关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显电性 B .相当于一个氢原子的质量C .失去一个中子后显+1价D .与 11H 互为同位素19.用新鲜大豆绿叶进行如右下图所示实验。
若将该装置放在充足的光照下,分析D 处气体MnO 2 △成分,最有可能的是()A、O2的量多于B处B、O2的量与B处相等C、没有CO2和O2D、CO2的量多于B处20.在19世纪,化学家对氧化锆的化学式有争议。
经测定,锆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1,其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33,若氧化物中锆的化合价与氯化物中锆的化合价相同,试判断氧化锆的化学式为()A、ZrO2B、Zr2OC、Zr2O3D、ZrO二、简答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7分)21.用化学符号表示:(1)铝元素, (2)氯气,(3)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4)4个硫酸根离子 , (5)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6)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22.科学研究证实,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例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请你填写构成下列物质的微粒名称。
(用“分子”或“原子”或“离子”填入下列空格。
)⑴体温计中的汞是由汞构成的。
⑵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是由二氧化碳构成的。
⑶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氯化钠晶体是由构成的23.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单质的是,化合物的是,纯净物的是,混合物的是,氧化物的是。
(均填容器下的代号)24若各取1克H2、O2、N2、CO2,则分子数从多到少的排列顺序是。
25.取少量固体碘用湿润的馒头试验,馒头变蓝色;将固态碘放在小烧杯内,并在石棉网上加热,固态碘受热变成紫色的碘蒸气,再将湿润的馒头放入碘蒸气中,馒头变蓝色;另取一小粒碘,放入盛有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溶解成碘溶液,再用馒头试验,也变蓝色。
这一实验能够说明物体状态改变时,构成物质的________没有改变。
26.“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成功发射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
嫦娥一号火箭推进器中的燃料是液态偏二甲基肼[(CH3)2N-NH2],氧化剂是四氧化二氮,发生的反应可写作:(CH3)2N-NH2+2N2O4=3X↑+2CO2↑+4H2O↑则X的化学式是。
“嫦娥一号”的任务之一是估算月壤中氦-3的含量。
每百吨氦一3核聚变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目前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
氦一3原子的质子数是2,中子数是1,其核外电子数是。
27.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并阅读小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反应的生成物化学式为_________,集气瓶中加入液体的作用是_________ .(2)图2中反应的生成物化学式为_________ ,据上述小资料的内容判断,集气瓶中加入的液体可能是水,也可能是_________ ,其目的为_________ .28.美国科学家西博格说:科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
(1).为减少“温室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法国科学家Paul Sabatier提出CO2-甲烷反应。
该反应使CO2和H2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CH4和H2O,试写出该反应的科学方程式 _ 。
(2) 德国INTEGRAL公司因研究出无辐射冷却技术而荣获德国环境大奖,他们用水和冰组成的物质代替传统的氟利昂或氨做冷却剂。
该致冷剂(填字母)A.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B.对环境基本不产生任何污染C.化学性质和水相同(3)在温度超过374℃、压强超过22.1MPa下的水就是超临界水。
用超临界水、空气氧化处理聚氯乙烯(C2H3C1)n的反应中,生成两种无污染的氧化物 ___ _、_ ___和HC1。
(写化学式)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5小题,每空1分,共20分)29.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a ;b 。
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选用的制取装置是,如果想收集比较纯净的氧气,最好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集满的集气瓶应放。
(填“正”或“倒”)30.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小强采用了右图所示装置: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25mL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
同时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
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
(1) 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___ _。
(2) 写出该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3) 小强测得实验结果如下: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25mL 22mL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1%(填“>”、“=”或“<”)。
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 ___。
(填序号)①没有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③加入铜丝量太少④加入铜丝量太多。
31.科学兴趣小组学习了二氧化锰(MnO2)催化分解过氧化氢的实验后,进行如下实验。
(一)选择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二)称取0.1克的二氧化锰粉末加入容器中。
(三)量取5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约1%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容器中,记录一定时间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
(四)改变二氧化锰的质量,重复上述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时间/秒生成氧气的体积/毫升0.1克MnO20.2克MnO20.3克MnO20.4克MnO240 49 61 75 8680 77 87 90 92120 89 92 92 92160 92 92 92 92(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实验中除了量筒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有。
(3)为完成本实验,应选择下图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中的组合是。
(选填序号)32. 硫酸铜晶体是一种结晶水合物,受热会失去结晶水。
小明同学和小王同学为了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的含量,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
小明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A. 用天平测出干燥空试管的质量为m克B. 把适量硫酸铜晶体放入试管,测出试管总质量为n克C. 按装置对试管加热,直到不再有水产生为止D. 冷却后称量,测得试管及剩余物总质量为a克小王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A.用天平测出干燥空试管的质量为m克B.把适量硫酸铜晶体放入试管,测出试管总质量为n克C.按装置对试管加热,直到不再有水产生为止D.测得烧杯内水的质量有b克(1)小明同学测得的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