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从投入、产出、目标、需求的角度探讨有效教学,认为有效教学是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具体而言,有效教学包括3方面内容:一是有效果,指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相符合;二是有效率,指教学活动投入的精力、时间与教学产出的关系;三是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毫无疑问,要实现效果、效率、效益三者统一的有效教学。
下面和大家交流:我们地理组是如何通过课程创生,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
一.善用生活体验,激活课堂,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先天素质和生活环境,有自己的爱好和长处,也有自己不同的经历和体验,这些都是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用到的宝贵课堂资源。这些日常生活中大量的体验和经验,能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所学习的地理知识、帮助他们理解地理概念和原理。
老师在上《中国地理》第二学期《国内贸易》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觉其实“贸易”就在他们身边,对于教学第一部分内容“商业中心形成的条件”作了这样的设计:问学生,你或者家人经常去哪里购物?因为我校地处徐家汇商圈,学生也多居住在徐汇区,因此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徐家汇”。教师再问:为什么喜欢来徐家汇购物呢?学生说出了各种理由,比如这里百货商店多,商品种类丰富,教师进一步让学生列举徐家汇商圈有哪些大型商场,学生如数家珍;还有的学生说来购物因为交通方便,教师也顺便让他们想一想徐家汇有哪些交通方式和线路;教师随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商业中心形成的三个条件:便利的交通、密集的人流、丰富的商品,顺利地完成了这个教学环节,学生用他们实实在在的生活经验融入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学习中,发言踊跃,参与性很强,使得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反过来想想:如果仅仅根据教材讲理论、看图表数据来进行学习,学生感到非常枯燥。而且“贸易”、“商业”这样的词容易让七年级的学生产会生距离感,不易理解。
通过各种各样途径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无形的课程资源,使地理课程与学生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激活学生兴趣,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强化学习动机。
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中,需要教师认真挖掘。教师可以通过课
前课后的交谈,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从中寻求课堂教学的切入点。二.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激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以及认识水平的差异采用分层教学。对教学重点的突破让学生在思考、交流、谈论、共振过程中掌握和理解知识点。主要体现在主题研讨内容的设计难易结合,让每一位同学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对知识体系的重新编排
例如:“怎样阅读气温分布图”原作为一个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但考虑到本节内容地理专业性强,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求学生会运用地图,了解地理信息,才能开展专题研讨,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因此将这内容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以及这节课首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对教材中提供的问题进行设计和补充
例如:考虑到帮助学生能更好的运用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形成完整的系统的思维体系和知识体系。对教材中读“我国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的问题作了调整,将其分为两部分。首先让学生解决东部四个城市年平均气温,找出他们年平均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原因。然后再读西部两大城市的年平均气温图,找出影响因素,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结出东西部气温分布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补充达到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科学性
例如:在第二组,“冬季气温分布特点”专题内容中,增设“比较1月平均气温图东、西部等温线的延伸方向的差异”,并分析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在第三组“夏季气温分布特点”专题研讨内容中,增设“比较1月平均气温图与7月平均气温图”东部地区等温线延伸方向的差异,并分析原因。通过这两个题目的补充,在于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质疑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影响一个地区的气温分布有三大主要因素:纬度位置、地形、地势、海陆位置等。从而体现地理学科的科学性、专业性、完整性。
三.渗透交叉课程,深化课堂,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地理教学与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紧密相关,其他课程的知识也可以作为
课程资源应用在地理课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概念和深奥的原理。因此,在课程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地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调动其他学科知识为地理教学服务,充分展示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
例如,高中地理“大气的运动”一节中,就有许多内容与物理知识有关。在讲“热力环流”过程之前,为了让学生理解由于某地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的知识点,可以给学生铺垫物理知识中压强和密度之间的关系,等压面、等压线的概念等,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这部分知识。再如,讲到“大气的水平活动——风”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在理想状态下近地面以及高空中风向的情况,就应给学生讲清楚物理中涉及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概念以及性质,特别时三力的作用,才能使学生掌握究竟哪些力改变风的方向、哪些力改变风的速度。
通过对于其他学科知识的迁移运用,将其他学科的课程资源运用于地理课堂,可以让学生对深奥的地理概念、地理成因、地理原理的理解提升到更加深入的层次,深化地理课堂教学,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利用信息资源,充实课堂,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于地理有关的多媒体课件,远程教育中的地理课程等逐渐被引入地理课堂。特别是互联网提供的地理教育网站、地理资源数据库和图书馆、天文馆、气象台、地震台网站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地理课程资源。“大气的运动”一节中,可以利用信息资源的地方很多。
例如,可以播放由于城市热岛原因而形成的高温天气以及强风、台风、飓风、暴风更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影响的视频,加强学生直观感受。再如,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收集关于城市热岛效应的资料,分析研究什么是热岛效应,城市热岛效应有什么影响,形成热岛效应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减少热岛效应。使学生通过资料的收集,获得有关城市热岛的全面资料。
由于现代教学媒体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限制,能将教学内容涉及的事物、情景、过程等,全部再现于课堂,图文并茂地让学生去过得知识、认识世界。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能有效地将地理知识与多媒体技术进行整合,使抽象、深奥的地理概念、成因、分布、规律变得直观形象,有利于激发地理学习的兴趣。另外,由于地理科学发展迅猛,网络媒体中关于地理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