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国家发展的重大事件?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国家发展的重大事件?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各种社会问题也在不断的涌现。
为了更好地发展经济和政治,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国家发展中的重大事件。
在中职的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中,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和认识国家发展的重大事件呢?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的重大事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国家发展的重大事件,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些事件。
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比如向学生推荐相关新闻、讨论近期的社会现象等等。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关注重大事件,比如分析新闻报道,进行小组讨论等等。
在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的重大事件时,我们不仅要关注政治上的事件,还要关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事件,这样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国家发展。
二、掌握相关知识了解国家发展的重大事件,必须要掌握相关知识。
在学习时,我们应该注重理论的学习,同时还需要了解相关政策、法规等。
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相关知识,比如图书馆、网络、新闻、报纸等等。
我们也可以邀请相关人士和专家进行讲解、讨论,加深学生的理解。
在掌握相关知识时,我们还需要注意知识的综合性。
国家发展的重大事件往往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多个方面的知识来进行分析和解读。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知识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三、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在学习国家发展的重大事件时,我们应该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比如进行小组讨论、开展课堂辩论等等。
在讨论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事件的根本原因、影响等等,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在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时,我们还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创造来探究国家发展中的问题,并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创新性地解决问题。
四、注重实践了解国家发展的重大事件不仅需要理论知识,还需要实践锻炼。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完整版-共14课
首先,它们的价值量不同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反之,则越低。
其次,价格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气候、时间、地域、文化等。
3.供求影响商品的价格。
在市场上,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短缺会造成该商品紧俏难买,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当某个商品供过于求时,过剩造成商品的积压,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
3.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商品生产者的生产经营管理情况各不相同,生产条件好,经营管理水平高的生产这,生产出来的商品适销对路,因而获利较多,在竞争中占有优势;反之,生产者就可能被市场淘汰。
让学生看第五页图,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商品不同的价格,商品价格波动的原因以及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和作用。请同学们课下做好复习,深刻理解。
作业
价值规律的作用有哪些?
板书设计
第一课 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二、 价格和价值规律
(一)多变的商品价格
(二)影响价格的因素
1.价值决定价格 2.市场上商品价格高低不等的原因
3.供求影响价格 4.价格对供求的反作用
5.价值规律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
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2.培养学生树立效益观念、竞争观念,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向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1. 商品的概念;2.货币及货币的基本职能;
3.价值规律的作用;4.科学的消费观;5. 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6. 劳动者应具备的素质。
难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2.价值规律的作用;3.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节教案
的。
板书设计:
决定
价值
价格
决 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课堂设问:既然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商品一旦生
产出来,商品的价值就确定了,那么商品的价格为什么还
会发生变化呢?
师生互动:影响商品的价格很多,有气候、时间、地域、
文化等因素,这些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最终是通过改变
商品的供求关系实现的。
分析问题:首先是求同心理。利:健康合理的求同心 理可以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弊:如果忽视个人经济承受 能力,盲目从众,会影响到个人的生活。
其次是求异心理。 再次是求名心理。 最后是求实心理。 3、科学的消费观 课堂设问:上述的消费心理有利也有弊,所以要形成 合理、健康、文明的消费那么科学的消费观有哪些原则呢? 分析问题:(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根据自己的经济 实力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商品,避免过度消费和消费不足。 (2)统筹兼顾、合理消费。从收入的用途来看,可以分 为积累和消费;从消费的时间来看分为当前消费和长远消 费;从消费的内容来看,可分为物质生活消费和精神文化 生活消费;从消费满足需要的层次可分为生存消费、发展 消费和享受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也称可持续消费, 包括选择绿色产品、注意垃圾的分类处理、注重环保、节 约资源。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树立节约消费、合理消费, 反对浪费消费中的浪费现象。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 动生产率
课堂设问:请同学们分析第 8 页的连线职场案例,生 产者会采用哪些手段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呢?
分析问题:谁率先改进技术设备,改善经营管理,谁 的劳动生产率就搞,获利就多,正因为如此,这样就会刺 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中职《政治经济与社会》教案 第一课
思考:P3《走进生活》
2、商品的基本属性(8分钟)
(1)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的劳动(体力和脑力)。
(2)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
辨析:“有使用价值的物品都是商品;商品都有使用价值。”
①价值尺度: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价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②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货币符号,纸币不是商品,只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
补充: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例:越南用麻袋装钱去买东西;现在物价飞涨,青菜从几角涨到几块。
思考: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经济发展好不好?
以上两句话正确吗?为什么?
师:第一句话是错误的,氧气有使用价值,但是每个人都可以用,它就不是商品。但是医院的氧气罐中的氧气就是商品,因为它必须要通过交换(购买)才能取得。
思考:两种不同的商品如何进行等价交换呢?
比如一把斧头和一袋20千克的大米,我们怎么知道它们的交换是等价的呢?
师:这就由商品的价值量来决定了,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劳动量来衡量,一把斧头能够和一袋20千克的大米交换,说明它们所包含的人类的劳动量相同,也就是价值量相同。
体验:你在日常生活中以哪种消费心理为导向?
3、科学的消费观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统筹兼顾,合理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拓展思考:你对信贷消费理解吗?你对这种消费方式有什么看法?
补充:国外的消费方式和国内消费方式的对比。
三、课堂小结(4分钟)
师: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将使我们受益终身。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企业中的劳动者)
二、我也可以成为榜样(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
成为榜样我这样行(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
作业布置
学习指导与能力训练P27单选7、8、9、10
学习指导与能力训练P28单选11、12、13
学习指导与能力训练P28辨题2
三分析题2、3
教学后记
本节课属于政治经济学重点章节内容;可通过情景创设;头脑风暴;小组游戏竞猜与抢答,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性;通过课堂中重点知识点企业的生产者,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素养意识,掌握成为高素质劳动者的途径。
情感:增强学生对专业、职业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效率观念、创新意识、终身学习意识;培养其作为劳动者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运用:以全国劳模为榜样,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做好准备
教学重点
成为高素质劳动者的主要途径
教学难点
成为高素质劳动者素养意识
更新、补充
删节内容
无
板书设计
企业中的劳动者
(激励学生:我也能)
探究活动三:头脑风暴——作为中职生,我怎么才能有出息?
播放王洪军的视频:不断学习不放弃的榜样
——职校生同样也能为企业必不可少的高素质高收入的人才
头脑风暴——全国劳模有哪些共同点值得我们学习?
(同时展现三视频榜样人物截图:邓建军、孔祥瑞、王洪军)
学生小组讨探激发:成为高素质劳动者的主要途径
荣获全国金牌
名言激励:
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文化幸福的基础。——马卡连柯
本节课中职学生成为高素养人才的意识,掌握成为高素养人材的途径,我能行,我也能,我这样也能行。
情景互动
游戏互动
布置讨论
集思导出
(教案)《经济政治与社会》第7课我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教案)《经济政治与社会》第7课我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完整版教案)《经济政治与社会》第7课我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一、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历程;2. 分析我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3. 探讨我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优势和不足。
二、教学内容1. 我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定义和特征;2. 我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3. 我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4. 我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优势和不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概念和在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存在情况,引起学生的兴趣。
2. 介绍我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定义和特征,包括市场经济、私有制等核心要素。
3. 分析我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包括改革开放以及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关系。
4. 探讨我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包括经济发展、社会矛盾以及民众生活水平等方面。
5.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就我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优势和不足展开讨论。
6. 总结:回顾教学内容,总结我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影响。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针对我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优势和不足撰写一篇小论文。
四、教学资源1. 课本《经济政治与社会》第7课;2. PowerPoint演示文稿。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参与度评估;2. 小论文撰写的评分;3. 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情况记录。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应注重对我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的介绍,以及对其发展历程和影响的分析。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撰写小论文,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鼓励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促进互动和思维碰撞。
中职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中职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经济政治与社会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供求关系与市场-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 经济增长与发展2. 政治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国家与政府- 政治制度与政府职能- 政治文化与政治参与3. 社会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社会结构与社会分层- 社会变迁与社会进步- 社会问题与社会发展三、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讨论、案例分析和互动体验等。
通过问题导入、探究式教学和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 通过引发学生对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 提出问题:你认为经济政治与社会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2. 知识讲解(40分钟)- 设计教学PPT,结合图表、案例等方式,向学生讲解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学科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3. 小组讨论(30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经济、政治或社会问题进行讨论。
-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就方案的可行性和影响展开讨论。
4. 案例分析(30分钟)- 提供一些实际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
- 学生就案例提出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5. 实践操作(40分钟)- 组织学生参观社区、企业或政府机构,亲身体验经济、政治和社会的相关活动。
- 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并撰写参观心得和体会。
6. 总结与评价(10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鼓励学生通过学习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感想。
- 学生进行小结,阐述对经济政治与社会的理解和反思。
五、教学评价1. 定性评价- 观察学生在讨论、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主动性、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等。
- 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观察和记录能力,以及对参观经历的整理和表达能力。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多场景)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一、引言经济、政治与社会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三个领域,共同构成了现代社会的整体框架。
本教案旨在探讨经济、政治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通过具体案例来深入理解这些领域的运作机制。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经济、政治与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是相互依存的,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二、教学内容1.经济与政治的关系(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关系总和,而上层建筑是指在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政治、法律、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
因此,经济与政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2)政治对经济的影响政治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政府对经济的调控和管理上。
政府通过制定经济政策、税收政策、财政政策等手段,对经济发展进行引导和调整。
同时,政治稳定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政治动荡往往会导致经济的不稳定和衰退。
(3)经济对政治的影响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状况也会对政治产生影响。
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政府的执政合法性,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而经济的衰退和困境则可能导致社会的不满和动荡,对政治稳定构成威胁。
2.经济与社会的关系(1)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经济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和动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得到发展,社会的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也会得到提升。
(2)经济差距与社会问题经济发展不平衡会导致社会的不平等和差距。
一些地区和群体可能会因为资源分配不均而陷入贫困和困境,而另一些地区和群体则可能因为资源丰富而获得更多的机会和福利。
这种差距不仅会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贫富分化、社会不公等。
3.政治与社会的关系(1)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政治稳定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北师版教案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北师版全套教案第一章:经济建设1.1 教学目标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掌握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1.2 教学内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实例,深入理解知识点1.4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引发学生对经济建设的兴趣讲解知识点:讲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体制框架和运行机制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实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第二章:政治建设2.1 教学目标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掌握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基本框架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生活的运行机制2.2 教学内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基本框架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生活的运行机制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实例,深入理解知识点2.4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现象,引发学生对政治建设的兴趣讲解知识点:讲解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体制框架和运行机制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实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第三章:社会建设3.1 教学目标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基本特征掌握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基本框架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运行机制3.2 教学内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基本特征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基本框架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运行机制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实例,深入理解知识点3.4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现象,引发学生对社会建设的兴趣讲解知识点:讲解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基本特征、体制框架和运行机制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实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第四章:生态文明建设4.1 教学目标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特征掌握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框架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运行机制4.2 教学内容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特征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框架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运行机制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实例,深入理解知识点4.4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引发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兴趣讲解知识点:讲解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特征、体制框架和运行机制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实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第五章:全面深化改革5.1 教学目标了解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特征掌握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框架了解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运行机制5.2 教学内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特征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框架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运行机制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实例,深入理解知识点5.4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改革现象,引发学生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兴趣讲解知识点:讲解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特征、体制框架和运行机制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实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第六章:全面依法治国6.1 教学目标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掌握全面依法治国的主要内容和目标了解全面依法治国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实践6.2 教学内容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全面依法治国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全面依法治国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实践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目标案例分析法:分析全面依法治国的成功案例和挑战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全面依法治国的意义和影响6.4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介绍当前我国法治建设的现状,引发学生对全面依法治国的兴趣讲解知识点:讲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目标案例分析:分析全面依法治国的成功案例和挑战讨论:讨论全面依法治国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第七章:全面从严治党7.1 教学目标理解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掌握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措施了解全面从严治党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实践7.2 教学内容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措施全面从严治党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实践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性、核心内容和主要措施案例分析法:分析全面从严治党的成功案例和挑战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全面从严治党的影响和效果7.4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介绍当前党的建设现状,引发学生对全面从严治党的兴趣讲解知识点:讲解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性、核心内容和主要措施案例分析:分析全面从严治党的成功案例和挑战讨论:讨论全面从严治党对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的影响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第八章:国家安全与国防8.1 教学目标理解国家安全和国防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掌握维护国家安全和国防的主要内容和措施了解我国国家安全和国防的现状与发展8.2 教学内容国家安全和国防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维护国家安全和国防的主要内容和措施我国国家安全和国防的现状与发展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国家安全和国防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措施案例分析法:分析国家安全和国防的典型案例和挑战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国家安全和国防的意义和影响8.4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介绍国家安全和国防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这一主题的兴趣讲解知识点:讲解国家安全和国防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措施案例分析:分析国家安全和国防的典型案例和挑战讨论:讨论国家安全和国防对国家安全和国防的影响和作用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第九章:外交与国际关系9.1 教学目标理解外交和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掌握我国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和措施了解我国外交和国际关系的现状与发展9.2 教学内容外交和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我国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和措施我国外交和国际关系的现状与发展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外交和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措施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外交和国际关系的典型案例和挑战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我国外交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和作用9.4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介绍我国外交和国际关系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这一主题的兴趣讲解知识点:讲解外交和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措施案例分析:分析我国外交和国际关系的典型案例和挑战讨论:讨论我国外交和国际关系对国家利益和国际地位的影响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0.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掌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内容和措施了解新时代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任务10.2 教学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内容和措施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六章: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全面依法治国的主要内容和目标难点解析: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可能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经济政治与社会 第8课 教案
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是什么?
复习提问
导入新课
讲授新知、组织活动
呈现练习题
布作业
回答问题
参与活动、回答问题
做练习题
做作业
5分钟
60分钟
5分钟
10分钟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理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并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
(三)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2.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3.我国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与要求。
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 )
A.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B.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
C.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
情感目标:认同我国民主发展道路的选择,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念
教学重点
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教学难点
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教学方法
与手段
习题演练法、启发教学法、小组比赛法、讨论教学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分配
复习提问
导入新课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
教学目标
4《政治经济与社会》第四课_教案
【教师总结】:我们可以这样说,它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国民经济的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联系材料说明)。因此,它的发展壮大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
(2)集体经济及其地位作用
【教师活动】:集体经济是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生活周围,有哪些经济单位属于集体经济?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见课本32页
2、私营经济
【教师】: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私营经济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现阶段我国除公有制经济外,还有哪些非公有制成分?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现阶段我国除公有制经济外,还有大量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
1、个体经济
【教师】:个体经济是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以劳动者自己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的经济形式。引导学生分析32页的案例,请思考,个体经济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遵守市场规则,讲求市场道德,勇于竞争,拥护党和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
能力目标:
践行市场规则,遵守市场道德,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针政策。
教材分析
难点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重点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用时
【视频资料】演示一段关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视频创设情境,引出这节课的主题。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编写单位:丹阳第六中学高三政治备课组编写:赵生锋倪杰审核:徐建国钟荷芳邵丽媛第三课多彩的消费考点一: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
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其中最根本因素是,主要因素是和。
1.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1)一般说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费量就越大,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消费成正比。
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2)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的影响——改善收入预期(3)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一般说来,二者成反比)——缩小收入差距。
2. 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会普遍降低;物价下跌,则购买力会普遍提高。
一般说来,基本生活消费品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要远远低于奢侈品。
考点二:了解不同的消费类型。
1.按照产品类型不同,可分为: 商品消费和消费;2.按照不同,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和;3.按照消费目的,生活消费可分为: 消费(最基本的消费)、消费和消费。
考点三:理解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含义):指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考点四:了解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
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有: 心理引发的消费、心理引发的消费、心理引发的消费、心理主导的消费。
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考点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①。
(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
);② ; (避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
)③ ; (我们应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保持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
绿色消费的主旨是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其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④。
(这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现,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任何时候都应发扬光大。
)【误区点拨】1.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将逐步被享受性的消费所取代3.有从众心理的人,看到许多人在做同一件事,便不由自主的加入,仿效和重复人家的行为,所以从众心理不可有。
中职版《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中职版《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教案:《经济政治与社会》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中职版《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材,主要涉及第四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内容。
具体包括: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运用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其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
2. 教学重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为例,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 教材内容讲解:讲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3. 例题讲解: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 自主性2. 竞争性3. 开放性4. 法制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一种形式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1. 供求机制2. 价格机制3. 竞争机制4. 信用机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1.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3.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未来展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是什么?(3)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包括哪些方面?(4)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情况如何?2. 答案:(1)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包括自主性、竞争性、开放性和法制性。
北师大版《经济政治与社会》电子教案
北师大版《经济政治与社会》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
2. 使学生掌握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重大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运行机制;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重大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2. 教学难点: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成就和问题的原因分析。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比较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和我国的实践。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和成果。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北师大版《经济政治与社会》。
2. 多媒体课件:经济体制改革过程、成果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案例材料: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成功案例和存在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和成果,引发学生对市场经济体制的思考。
2. 讲授新课:讲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运行机制,分析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重大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3.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提供的案例材料,分析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就案例中的问题展开讨论,分享各组的分析成果。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成就1. 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
2. 使学生掌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及取得的伟大成就。
2. 教学难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原因分析。
八、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比较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
中职《政治经济与社会》第三课教案
讨论:有人说,中职生不是纳税人,与税收无关。这个观点对吗?
《学习指导能力》P31
(三)投资理财
师:“守财不如理财”,是现代最流行的经济理念。灵活的理财方式,不仅可以实现个人财产的“钱生钱”,更能让人们手中的钱活起来,为国家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分类:国债、金融债券、企得股息的一种有价证劵。
特点:高风险、高收益
收入方式:
股息和红利——持有者享有的从股份公司取得的利润分配收入;
买卖股票——通过买卖股票带来的差价收益。
补充材料:牛市和熊市。
③基金:由专家经营管理,代为投资的一种方式。比较适合缺乏足够的投资知识、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投资者。
1、安全方便的储蓄
定义:是指将货币存入银行、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当存款到期或储户随时提取时,由金融机构归还本金和支付利息的活动。
特点:存取自由、安全性高、收益稳定。
想一想:有时候我们会发现,银行的利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国家经常政策行的调整银行利率。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2、风险与收益并存的证劵
①债券:一种稳健的投资工具,具有利率固定、风险较小的特点。
3、冷暖相知的商业保险
教学过程
教学用时
商业保险: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投保人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是,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
分类:财产保险、人身保险
四、课堂小结
师:投资理财有多种工具,不同的人根据自身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理财目标和投资方式。但无论如何,勤俭节约、辛勤劳动,都能创造出富足的财富。所以,养成奋发向上、节约的价值观对于当代青少年来说非常重要。
中职 经济政 治与社会教案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了解货币的产生、本质和职能。
掌握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商品的基本属性分析经济现象。
能够根据货币的职能区分不同的经济活动。
学会运用价值规律分析商品价格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商品观和货币观,理性对待消费和金钱。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认识到价值规律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商品的基本属性。
货币的职能。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2、教学难点理解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
区分货币的不同职能。
运用价值规律分析实际经济现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商品图片,如衣服、食品、电子产品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商品,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经济政治与社会。
(二)讲授新课1、商品(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强调商品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2)商品的基本属性①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②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通过举例说明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如一件衣服,它的使用价值是可以保暖、美观,价值是生产这件衣服所耗费的劳动。
2、货币(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经历了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和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四个阶段。
(2)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可以直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
(3)货币的职能①价值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③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
④支付手段:货币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
⑤世界货币:货币在世界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经济政治与社会 第十三课 关注改善民生 教案
经济政治与社会第十三课关注改善民生教案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意义深远的重要方面。
虽然同时也有很多因素影响着国家的发展,但是积极关注改善民生是一个让整个社会都能够获益的目标。
本文将结合“经济政治与社会”的课程内容进行探讨。
改善民生的重要性不同国家对于改善民生的需求是各自存在的。
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层面中,改善民生能够提高国家的整体效率、公平性和安全性。
经济层面,改善民生可以增加人们的消费信心。
如果人们感觉到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好,他们会更愿意消费自己的收入,这对国家的经济发展非常有益。
此外,改善民生能够帮助贫困人口脱贫,从而增加国家的人力资源和劳动力市场。
从政治层面来看,改善民生能够帮助提高人民的忠诚度,减少社会动荡的因素。
如果大多数人都能够感受到政府的努力,他们就会愿意支持政府并遵守法律,减少社会冲突和暴力事件的发生。
在社会层面,改善民生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增加社会稳定。
如果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医疗和福利,他们的生活质量就会大幅提高,从而减少不良社会行为和组织犯罪的可能性。
改善民生的措施然而,要实现改善民生的目标还需要代价和实施的措施。
以下是具体的一些解决方案: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国家基础设施是重要的一步。
这包括道路、桥梁、铁路、港口和电力等方面。
更好的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并且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交通、通信和物流便利。
提供教育和培训:政府需要提供教育和培训来提高人民的技能和教育水平。
这将使得人们更容易获得高薪工作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提供健康保健:政府也需要提供优质的健康保健来确保民众的健康和安全。
这包括医疗设施、医疗保险和疾病预防措施,以使人民健康地生活和工作。
提供社会福利:政府需要提供社会福利和援助,以帮助老年人、残疾人、单亲家庭、失业和经济困难的人。
这将缓解贫困和不平等等问题,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改善民生的难题尽管改善民生能够带来许多好处,但是实际上会有很多不同的困难需要面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昌吉职业技术学院教案本科目: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师:王军义班级:2015中医康复保健2015中职检验12015中职检验22015中职口腔修复工艺时间:2016.9——12月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第一课(第一讲)商品的交换周次:2 时间:2016节次:授课时数:2教学方式:讲授、讨论、师生互动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一)教学内容: 商品与货币的发展;商品的价格(二)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1.知识目标:货币;货币的基本职能;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通货膨胀;供求关系对价格变动的影响;2.能力目标:、纸币不是货币;解释生活中导致某中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增强学生解释经济现象的能力;3.素质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货币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样的用途;何时何地购买商品比较经济划算,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二、教学难点和重点(一)商品、货币的含义、产生(二)商品价格变动三、教学步骤及方法导入: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一)货币的神奇力量1、什么是商品2、货币的产生过程3、货币的基本职能(二)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1、供求直接影响价格2、气候、时间等因素间接影响价格四、学习思考题:从你喜欢购买的商品的价格变动认识商品五、教师参考资料:(一)邢思等《共话时政社会热点通俗读物》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二)网络新闻时事六、课后分析小结: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第一课(第二讲)商品的消费周次: 3 时间:2016节次:授课时数:2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法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一)教学内容: 价值规律;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二)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1.知识目标:价值规律的作用;影响消费的因素。
2.能力目标: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健康的消费观、认识正确的消费观念。
3.素质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培养合理的消费观念二、教学难点和重点(一)健康的消费观念(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如何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导入:春节压岁钱大比拼(三)价值规律的作用1、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2、价值规律对人们生活影响3、价值规律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三、丰富多彩的消费(一)常见的消费方式(二)影响消费的因素(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活动平台] 聚焦学生名牌消费目标:认识合理消费的重要性,树立积极合理的消费观,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具备积极、健康的消费习惯。
步骤:观察日常生活中良好消费行为或不良消费行为;分组写出小品角色,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同学中存在的这种消费现象进行分析;每组上课进行表演,坚持正确消费观,反对错误消费观;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评价。
四、学习思考题:班级春节压岁钱消费调查五、教师参考资料:(一)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理论热点面对面》学习、人民出版社2008版(二)网络新闻时事六、课后分析小结: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第二课企业的生产与经营周次: 4 时间:节次:授课时数:2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法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一)教学内容: 了解企业及企业经济效益;劳动者在企业中作用(二)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1.知识目标:企业的含义;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企业成功的主要因素;如何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2.能力目标:公司的含义;企业怎样才能提高经济效益;企业的经营发展,企业的优胜劣汰;劳动者的就业观和提高素质的途径。
3.素质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企业提高自己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和该如何做才是一个合格的劳动者。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1.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企业成功的因素;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2.如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导入: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的生产发展利用多媒体列举几家公司和事业单位,判断它们是不是企业,为什么?1.企业的类型、2.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二、企业的经营发展教师活动:多媒体列举几种知名品牌手机,让学生选择。
三、新时代的劳动者四、学习思考题:对假期见习打工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一次分析五、教师参考资料:(一)洪向华《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新华出版社2008版(二)网络新闻时事六、课后分析小结: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第三课个人的收入与理财周次:5 时间:节次:授课时数:2教学方式:讲授、案例法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一)教学内容: 我国的分配制度;收入公平问题;国家税收;个人投资(二)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1.知识目标: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税收的种类和特征;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识别股票、债券与商业保险的区别和含义。
2.能力目标,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辩证地认识和对待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概括出各种投资方式的特点,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条件下如何投资有利,;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投资观念。
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能力。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一)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二)存款储蓄;我国的商业银行;股票、债券、保险。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导入:华西村多年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裂变过程1、我国的分配制度(1)个人收入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兼顾效率与公平:公平含义收入公平问题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2、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税收(1)收税的特征及种类(2)税收的性质(3)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4)税收的种类四、学习思考题:从父母处了解家庭近几年的收入,父母进行了那些投资五、教师参考资料:(一)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理论热点面对面》学习、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二)网络新闻时事六、课后分析小结:第二单元投身经济建设第四课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周次: 6 时间:节次:授课时数:2教学方式:讲授,师生互动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一)教学内容: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二)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1.知识目标:掌握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和基本特征,了解中国市场经济。
2.能力目标:加深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认识;认识和体会中国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特点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二)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特征三、教学步骤及方法导入:视频《新闻》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思考: 1、衡量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改革的成绩,就是要看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大小。
这里,教师简单介绍国有经济。
可通过列举大量的实例,说明这一点。
2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3.在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存在和发展的依据是什么?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作为市场经济一般性,不管哪种社会制度,只要有市场经济存在,这种一般的特征也就必然存在。
三、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市场配置资源、(2)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2.国家的宏观调控思考:1、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2、“看不见的手”,“看得见的手”是什么意思。
四、学习思考题:1.有人认为,在现阶段,所有非劳动收入都属于剥削收入。
这种看法正确吗?2.我国水价的思考五、教师参考资料:(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二)网络新闻时事六、课后分析小结:第二单元投身经济建设第五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周次: 7 时间:节次:授课时数:2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法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一)教学内容: 小康社会含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二)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1.知识目标: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理解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一)全面准确地理解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经济协调发展。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导入:资料一:过去五年我国各项事业取得新成就。
资料二:2013年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效益较好(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资料三:2006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
资料四:2005年全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意义播放资料六:视频:绿色小康路。
请学生思考: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林昌村,一个算不上富裕的村庄,在仅仅二年的时间里,村容村貌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的奥妙究竟在哪里呢?经过讨论得出结论:林昌村在发展中树立和认真贯彻了科学发展观四、学习思考题:网上学习了解中国小康社会发展五、教师参考资料:(一)洪向华《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新华出版社2008版(二)网络新闻时事六、课后分析小结:第二单元投身经济建设第六课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周次: 8 时间:节次:授课时数:2教学方式:讲授,师生互动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一)教学内容: 经济全球化;我国对外开放(二)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1.知识目标:理解对外开放的意义,我国对外开放的渠道。
2.能力目标:理解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关系。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难点和重点(一)我国对外开放的的基本国策(二)经济全球化三、教学步骤及方法导入:(一)案例聚焦:资料一:过去三十年我国对外开放取得新成就。
资料二:海尔的国际化之路。
思考园地:1.我国对外开放的伟大成就说明了什么问题?2.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渠道是什么?你了解世界贸易组织吗?3.请查找资料,看看我国还有那些“走出去”的知名企业?(二)视频:中国2002年加入WTO的现场录像1.经济全球化的概念?金融危机和全球化的关系?2.我们是否应该坚持开放的政策?四、学习思考题:为何说加入WTO是柄“双刃剑”?五、教师参考资料:(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二)网络新闻时事六、课后分析小结:第三单元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第七课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周次:9 时间:节次:授课时数:2教学方式:讲授,师生互动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一)教学内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二)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1.知识目标: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能力目标:为了确保人民当家作主,认识我国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