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北京市语文中考试卷解析及记叙文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技巧.doc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技巧.doc](https://img.taocdn.com/s3/m/cba96c251711cc7930b7161e.png)
2013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中考在即,中考语文试卷中,记叙文阅读题的试题也是一类重点题目,为了大家更精确的做好中考语文试卷中的记叙文阅读类试题,查字典特整理了2013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技巧,供大家参考,查字典预祝大家考试顺利!记叙文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实际上它还可以做进一步的细分。
但是无论类型怎样细化,其考点还是相对一致的。
分析近几年中考记叙文阅读题的学生答题情况,失分最多的属于深层含义的题目。
深层含义类题目包括这样几种题型:(1) 分析文章中标题的深层含义;(2) 分析重点字词的深层含义;(3) 分析文章重点句子的深层含义;(4) 联系生活实践,对文中的主旨、观点、作者的情感发表见解,或提出看法、建议等延伸拓展题。
中考命题者习惯在这些题上拉开考生分数的差距,因此此类题具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往往不能确定答题的方向,不知道如何答题,导致答非所问。
(一) 分析文章中标题的深层含义。
【答题技巧】此类题首先需要找出标题中的关键词语,先答出它字面上的意思,即其本意。
然后联系文章的主旨,说出这个词语的寓意,便可因势利导,回答出其深层含义。
【典型试题】(2011年浙江省衢州卷)现代文阅读《弱种子也要发芽》的第13题:选文的标题弱种子也要发芽有什么深刻含义?【解题思路】此题考查对标题含义的理解。
回答此题首先找出标题中的关键词语,说出它字面上的意思,即其本意。
从本文的标题看,关键词语是弱种子,这个词的本意是不容易发芽生长成为好庄稼的瘪种子。
然后联系文章的主旨,说出这个词语的寓意。
文章的主旨是告诉读者即使有缺陷的生命也有成长的权利,不能被剥夺,所以这里的弱种子是指像文中城里人的失去听力的孩子以及失去双腿的乡下人这样存在某种缺陷的生命。
【参考答案】用弱种子喻指存在某种缺陷的生命,小说以弱种子也要发芽为题告诉读者即使有缺陷的生命也有成长的权利,不能被剥夺;同时喻劝人们要呵护弱种子(有缺陷的生命),使其发芽、开花、结果(健康成长)。
2013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必备
![2013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必备](https://img.taocdn.com/s3/m/cf83aad15022aaea998f0f45.png)
2013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必备中考在即,现代文阅读是中考语文试卷中必考的一道题,大多数同学都在思考,现代文阅读理解的答题和应试有没有更好的技巧,为此,巨人中考网小编特整理了2013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必备,供大家参考,希望本篇资料可以帮助即将走向考场的考生,巨人中考网预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记叙文一、考点之一:叙事线索考查类型:直接让考生回答“本文的线索是什么?”②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③感情线索:①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②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③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④事件线索:中心事件⑤时间线索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二、考点之二:表达方式的考查是什么?”线索:①人物线索:人物的见[类型1]、直接考查某个具体句子或文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
对策:了解表达方式的几种类型: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类型 2]、本段(本句)运用了哪些描写?简要说明这些描写的作用?对策:1、了解描写的几种形式(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5)环境描写线索考查类型:直接让考生回答“本文的线索2、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线索考查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最新北京市语文中考试卷解析及记叙文答题技巧幻灯片
![最新北京市语文中考试卷解析及记叙文答题技巧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0383246a65ce0508773213d2.png)
• 探究结果:
• 21.简要分析这篇文章的论证过程。 (3 分)
•中考兼具初中段完结 性考试和高级中学选 拔性考试两种性质
试卷难点
• 7 (2)今日听君歌一曲, 。(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 (4)在《曹刿论战》中,具体描写曹刿小
心谨慎地观察敌情的语句是“
,
。
• 11.活动结束后,校刊记者要为此次活动写一 篇新闻稿,标题为“走近中国纪录片”。请你
(50~43) 语言通顺,有 2 处以下语病。 赋分范围:46~39 分
后加书写项的 得分。
要求:比较符合题意,内容比较
具体,中心比较明确;条理比较 二类卷
清楚,结构比较合理;语言比较 (42~37)
通顺,有 3~4 处语病。
赋分范围:38~33 分
以 36 分为基准 分上下浮动,然 后加书写项的 得分。
1~0 分 字迹潦草,难以辨 认,标点错误很多, 错别字 8 个以上, 格式不规范。
•说明:1.字数不足
600字,每少50字扣1分, 最多扣3分。 • 2.作文中如出现所在学 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从 总得分中扣5分。
审题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 败的关键性的一步。文章的审题,就 是仔细辨认、审查、分析、研究题目 的意义和要求,确定文体和写作的范 围、角度、重点等。有人说,为文审 题是前提,立意是关键,表达是重点。 因此,审清命题要求是写好作文的必 要前提。快速作文审题时,对作文题 目的命题意图、写作对象、选材范围、 中心表达等方面的问题可以分步进行 分析、推敲。
2013中考现代文阅读技巧归纳加阅读两篇有答案
![2013中考现代文阅读技巧归纳加阅读两篇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f7f3076c85ec3a87c2c5d4.png)
记叙文阅读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1)先读题后读文。
一般题读一两遍,难度题读三四遍,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携带需要解答的题目,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粗读全文,细读题目涉及的段落。
要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3)仔细审题,思路清晰。
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想想题目要我答什么(内容),要怎样答(形式)。
答案有几个问,或每个问分几层作答时,最好用“(1)、(2)、或①、②”标识。
(4)答题力求做到准确、简洁、全面。
答题要点要全面、内容要精确、用词要准确、语言要简洁。
如果没有字数限制,尽可能多答。
(5)忠实于原文,尽量到原文找答案,或摘录关键词句重新组合。
能用原文作答的不用自己的话答,除非题目有要求要用自己的话作答,这是一条黄金法则。
(6)采用“看分答题”的方法。
根据分值确定答题要点,比如3分题,可能要答3个要点。
(7)认真书写。
卷面整洁、字迹工整者已成功了一半。
(8)联系上下文作答,答案要尽量与文章具体内容结合,这样的答案才能做到充分准确。
例如题目问某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仅答“承上启下”是远远不够的,答案中要详细出现承上面什么内容,启下面什么内容,为什么需要这样写等等。
读题目——读文章——看试题——按试题要求,有重点地再读原文(文章要看两遍或以上。
尤其是开头和结尾。
)1、一句话概括事例(故事)或主要内容::谁(在何时何地)+ 干什么+ 结果怎么样或什么(事物)+ 怎么样21、方法:联系词语或句子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具体含义、指代义、深刻含义)。
具体含义(概括—具体)指代义(结合原文分析)深刻含义(表面—深层)2、作用:(1)内容上:开篇点题、设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画龙点睛)、表达感情、表现人物的特点等(2)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总结上文的作用1、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着重考描写的作用)记叙文中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2013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3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d72a46e518964bcf847c45.png)
2013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1.本试卷共8页,共六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它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语文基础,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
(共12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绯红(fēi)狭隘(yì)津津有味(jīn)B.剔透(tī)步骤(zhòu)即往不咎(jiù)C.濒临(bīn)颈椎(jǐnɡ)载歌载舞(zǎi)D.庇护(pì)广袤(mào)中流砥柱(dǐ)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古木参天,竹林掩映,环境十分清幽静谧。
B.素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兰亭序》是学习行书的首选字帖。
C.面对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我们坚定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信念。
D.垃圾分类既能回收可再利用资源,又有利于环保,可谓两全齐美。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重庆合川区三汇天然石体,虽不及云南石林壮观奇绝,也不及湘西红石林古朴秀雅,却也形态万千,别具匠心B.他出身于书画世家,自幼便随研究敦煌艺术的父亲出入莫高窟,耳濡目染,最终选择了用线条和色彩演绎人生。
C.玉不琢不成器,一个运动员天赋再好,如果没有教练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训练,也难以超越自我,取得优异成绩。
D.柳敬亭拜说书艺人莫后光为师,虚心学习,说书技艺炉火纯青,成为扬州评话的一代宗师,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4.在下面语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沙漠地区的兀鹰个个都是捕猎高手,却很少单独出去,这与沙漠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有很大关系,这种环境下,为了避免被天敌捕获,许多弱小动物都有很强的逃生能力,,对兀鹰来说,想获得足够食物,单干就不如合作。
2013年北京市中考语文作文题目、点评及满分范文
![2013年北京市中考语文作文题目、点评及满分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ab8e8754431b90d6d85c702.png)
2013年北京市中考语文作文题目、点评及满分范文好奇,指的是对不了解的事物感到新奇,发生兴趣。
有人对星空的奥秘感到好奇,于是就去观察探究;有人对“小人国”的故事感到好奇,于是就去读《格列佛游记》;有人对身边的变化感到好奇,于是就去了解这变化的原因……好奇,会使你有很多新的发现,会使你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请以“好奇”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命题,1.而3.社会件,4.也可以写成议论文,以好奇为话题,将好奇对于我们生活中的作用为论点,如保持一颗时刻不灭的好奇心,才能使社会得到发展,人类才会进步。
或者因为充满好奇心、富于探索精神的人类不断的实践创造,而变成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进而选择其中的选择论据结构全文。
总体上来说,作为语文半壁江山的作文,今年出题还是有难度的,在这里,预祝所有考生取得理想的语文成绩!范文:童年时代的我好奇、顽皮、可爱,种种性格促进着我成长着,在这崎岖的成长小路上,发生了不少有趣的事……清晨的一束阳光从窗帘的缝隙里射进来,正巧照在了桌上的一袋花生米上,我光着小脚丫东倒西歪地快速走动,顺着和煦的阳光来到了高大的桌前,我望了望四周,我的目标锁定在了桌下的一把蘑菇椅,我小心地爬上了凳子,勉强够到了桌上的一袋好像很美味的花生米,我的小手拎着“宝贝”一蹦一跳地来到了爸爸面前,爸爸微笑着,仿佛明白了我的心思,笑眯眯地摸了摸我的脑袋瓜子和蔼地说:“是给小馋猫剥花生呀!”说完他立即为我剥了起来,爸爸一个个为我剥,我一个个狼吞虎咽地吃,突然,我脑海里浮现出一个怪念头:既然嘴巴能吃那鼻子能吗?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选了一个手指差不多大的花生小心翼翼地塞入了小小的鼻孔中,刚放入,我没有丝毫反应,就又拿了一颗塞入了进去,过了一阵子,我似乎察觉到不对劲,鼻尖通红的,突然间我感到了剧痛,“哇”的一下子哭了出来,一旁专心致志的爸爸看见了一开始通红的脸顿时变得苍白苍白,在慌忙间他让我用气息挤出来,可我……爸爸让我别担心,我这是才知道:鼻子是呼吸的!我梦见了我的鼻子不听话了,两个讨厌的花生在我的鼻孔里玩耍,怎么也呼唤不出来,我急得无可奈何,我后悔,后悔我的所作所为……。
2013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
![2013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82b50d957c1cfad6195fa7c4.png)
2013年市中考语文试卷一、语文基础,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12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绯⋅红(fēi) 狭隘⋅(y ì) 津⋅津有味(jīn) B.剔⋅透(tī) 步骤⋅(zℎòu) 即往不咎⋅(ji ù) C.濒⋅临(bīn) 颈⋅椎(jǐng) 载⋅歌载舞(zǎi) D.庇⋅护(p ì) 广袤⋅(m ào) 中流砥⋅柱(dǐ)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的杜甫草堂,古木参天,竹林掩映,环境十分清幽静谧B.素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兰亭序》是学习行书的首选字帖C.面对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我们坚定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信念D.垃圾分类既能回收可再利用资源,又有利于环保,可谓两全齐美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合川区三汇天然石体,虽不及石林壮观奇绝,也不及湘西红石林古朴秀雅,却也形态万千,别具匠心⋅B.他出身于书画世家,自幼便随研究敦煌艺术的父亲出入莫高窟,耳濡目染⋅,最终选择了用线条和色彩演绎人生C.玉不琢不成器⋅,一个运动员天赋再好,如果没有教练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训练,也难以超越自我,取得优异成绩D.柳敬亭拜说书艺人莫后光为师,虚心学习,说书技艺炉火纯青⋅,成为评话的一代宗师,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4.在下面语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沙漠地区的兀鹰个个都是捕猎高手,却很少单独出去,这与沙漠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有很大关系,这种环境下,为了避免被天敌捕获,许多弱小动物都有很强的逃生能力,对兀鹰来说,想获得足够食物,单干就不如合作。
A.因为 但是 只要B.所以 因此 只要C.因为 因此 如果D.所以 但是 如果5.结合语境修改画线病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现代工业社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过多燃烧,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急剧增加,二氧化碳具有吸热和隔热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了一个无形的“玻璃罩”,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热量向外层空间无法发散,造成地球表面温度升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_“温室效应”。
2013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2013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46d25b77232f60ddcca13f.png)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B
D
A
C
D
B
二、填空
7.(1)答案:山气日夕佳
(2)答案:暂凭杯酒长精神
(3)答案:五十弦翻塞外声
(4)答案: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8.答案示例:
①章回体
②宋江
③大闹天宫
三、综合性学习
9.答案示例:
近年来中国纪录片首播时长和总投资都逐年递增,先后推出多部纪录片精品,但与故事片
13.答案:抬头仰望,神情跟苏(东坡)、黄(鲁直)不相同。
14.答案要点:①长不盈寸 ②各具情态 ③船舱旁边左右各四扇的小窗(或高起而宽敞的
船舱) ④神奇精湛卓越的雕刻艺术
的产量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远远低于故事片的产量),纪录片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10.答案示例:
①精心选择主题 ②独有饮食文化展示 ③剪辑方式新颖,技术设备先进 ④情感传递性强
⑤文化认同感强
பைடு நூலகம்
11.答案示例一:
体验中国独有文化
答案示例二:
见证中国人文历史、社会发展的轨迹
四、文言文阅读。
12.答案:(1)高高的 (2)靠近
2013中考记叙文_说明文_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2013中考记叙文_说明文_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aa6cb83d0d233d4b14e6938.png)
中考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记叙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二、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顺叙:指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记叙(时间先后),如《皇帝的新装》。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插叙(追叙):在顺叙的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如《羚羊木雕》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把……起因或过程交代得更清楚。
三、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A、记叙:对人物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所作的交待、陈述。
B、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的描绘与刻画。
C、抒情:作者在作品中抒发由某种媒介触发起来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以强化某些景象的色彩,或突出人物性格的一种表现手法。
D、议论:作者直接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评价。
E、说明:是对事物与事理进行的解释和介绍。
四、描写的种类及作用:1、人物描写外貌描写作用: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思想性格等。
神态描写作用:交代了人物的…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
动作描写作用: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语言描写作用: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心理描写作用: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2、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作用: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就是为了抒情。
抒发了******感情、烘托人物的…心情、预示人物的…命运、渲染…环境气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社会环境:描写人际关系(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渲染…环境气氛。
北京中考语文答题技巧及注意事项总结
![北京中考语文答题技巧及注意事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6cb3f1bfad6195f312ba641.png)
北京中考语文答题技巧总结(中考必备,绝对有用)一、语文试卷整体要求1、使用黑色签字笔作答,2B铅笔做选择题。
2、卷面干净工整,字迹清晰,如有修改使用修改符号。
杜绝涂黑,乱划;杜绝使用修正带等。
3、不许在试卷密封线以外透露任何考生信息。
不许在答题纸上乱写乱画。
可在试题纸打草稿。
4、认真作答每一道题,要求认真读题,明确题干要求,进行圈画,再做回答。
不许空题。
5、做完试卷要求认真检查试卷,逐题检查。
6、作文不透露学校、班级、师生姓名等信息。
二、选择题•1、字音(范围:《考试说明》字词)•2、字形(范围:《考试说明》字词,表包括两字短语,四字短语和俗语)•3、病句•4、标点•5、衔接•6、修辞•(其他考点见中考当年的《考试说明》书中)•注意事项:•1、读准题•2、选准题号、选项作填涂三、填空题•1、书写准确规范•2、默写一个横线一句•3、名著人物品质等至少写两个•(名著范围:《诗经》《左传》《论语》《孟子》《战国策》《水浒传》《西游记》《朝花夕拾》)四、综合性学习•1:根据材料和表格提取并概括信息。
•2:根据要求概括信息形成认识。
(有字数限制)•3:按照要求将材料的标题填写完整。
(语义相关,句式一致,字数相等)注意事项:•1、仔细读大标题,明确此次研究的问题(抓住核心词)•2、读准语段提取信息要先抓结构,并列结构要一一相加;总分结构从总中提取•3、表格要先抓住表头,明确表格核心内容,再横看纵看明确是情况罗列还是作比较,根据分析目的抓极值和趋势• 4.对材料的概括及表达•分析表达:审清题意,明确要分析的内容•分析:对材料中要求的内容进行分析;•表达:把最重要的答题要点放在最前面,注意语句要通顺,注意字数要求。
五、文言文阅读•1、解词要准确(依据书下注释,但所考内容也可能超出书下范围)•2、翻译要注意句式:省略的要补上,倒装句要调整好语序;•3、阅读理解要审准题,灵活运用已知的内容。
注意选文的范围及题干的具体要求,如可以原文回答要首选原文。
2013北京中考语文试题评析:整体试卷较稳定
![2013北京中考语文试题评析:整体试卷较稳定](https://img.taocdn.com/s3/m/30b44431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d8.png)
2013北京中考语文试题评析:整体试卷较稳定中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中考试题答案和中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
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祝福广大考生在2013年中考中发挥出最佳水平,考出好成绩!2013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评析李春明每年6月24日的早上,我都像要打开礼物盒子一探究竟的孩子一般,充满好奇地等候着中考试卷的现身――当然了,对于考生而言,心情也许各有不一,考场上有人看到的是糖果,有人却像看到炸弹。
不管如何,考试一结束,试卷一出炉,总少不了下面这些议论纷纷:作文题是什么?好不好写?整张试卷难度怎么样?文言文和名著考的是什么?现代文阅读又考了什么新题型?这次中考,对于明年的新初三学生来说,有何借鉴意义?……在完整做了一遍中考试卷后,就上面这些年年不见翻新的老话题,聊聊我对2013新试卷的想法。
因未看参考答案,也未及与同行仔细切磋,只是自家之言,不同意见,欢迎交流。
一、作文题很“好奇”,爱你容易不容易?“好奇”这题目,延续着北京中考的命题风格,以命题作文为面具,却是话题作文的本质。
好大的一个词,呈现出一个开放的空间。
这个题目我是很喜欢的,“好奇”一词勾起的,往往会是一个人生活中比较有趣的情境与经历,不似当年的“凝聚”“向前”那般面目凝重让人肃然起敬却兴味寡然。
然而,在一些备考素材偏窄的考生看来,考前最精心准备的亲情、友情、成长类几篇文章,想直接套进去并不容易。
于是,颇费了一番脑筋,有人通过不大不小的手术,还是把自己的文章塞进了这个题目,有人另起炉灶,现场发挥。
当然,具体效果,一定因人而异。
但以我今天收到的学生短信状况来看,应可基本欣慰。
作文并不容易,大致中等难度,用心思考,应不难下笔成文。
有一个学生告诉我,他用的是(海淀)上学期期末考试作文“解惑”的题材,对照一想,我笑了。
作文题,总像是一个巨大的赌注。
但是,输赢真的不是靠运气――只要你认真对待平时每一次作文,用心写好,精心修改,就可以把握自己命运的。
《2013中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2013中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89cbdfc524de518964b7d60.png)
《2013中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一、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1.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3.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7.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
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平铺直叙。
11.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写作手法及作用?(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2013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描述技巧
![2013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描述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4df0b00376baf1ffc4fad49.png)
2013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描述技巧知识要点:1、写记叙文,会具体地写人记事,有较明确的中心思想。
2、会恰当地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
3、能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能运用具体的事例写出人物的某些特点。
考试说明:1、记叙文构思六“一”诀(1)一槌定音的开头即开篇二三句或点出记叙重点,埋下行文线索,或明确主题思想、奠定感情基调。
这样的开头,简洁洗练,直截了当。
《回忆我的母亲》一文的开头,堪称一槌定音的典范。
首句“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交代写作缘由,次句先以“我爱我母亲”定下感情基调,再用“特别是她勤劳一生”点明主旨。
短短两句,即成为全篇回忆母亲优秀事迹的十分清晰的总枢纽。
(2)一线穿珠的结构即全文没有贯穿到底的中心事件,而是以主要人物的活动或品质为主线,组织典型而各有侧重的情节,统一服务于中心。
这种结构避免了行文的旁逸斜出,使文章重点突出。
魏巍《我的老师》分写七件小事:假发怒、教跳舞、观蜜蜂、教读诗、依恋师、化纠纷、梦寻师,皆由热爱、感激、思念老师这条感情线索贯穿起来,从而使文章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3)一波三折的情节“文似看山不喜平”。
只有一个中心事件的文章,若能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上做到张驰结合,起伏变化,则可扣人心弦。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当鲁达听到金氏父女的哭诉后,怒火中烧,要“打死了那厮再来”时,情节陡起,似乎高潮即将到来,但作者却巧妙地让史进、李忠两个“三次五回劝的他住”。
这样有急有缓,掀起波澜;当鲁达送走金氏父女,“径到状员桥来”,惩强除恶的好戏似乎就要上演时,作者却笔锋一转,写鲁达在郑屠肉铺前坐了下来,三戏郑屠。
这样一放一收,又掀起波澜。
简单的一个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故事,写得如此精彩,情节的一波三折功不可没。
(4)一字传神的细节人物性格的塑造、作者感情的抒发,都离不开一字传神或一针见血的细节。
鲁迅《社戏》写孩子们归航途中偷豆,阿发“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2013年北京中考语文作文题目解析
![2013年北京中考语文作文题目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af45be9524de518964b7d3c.png)
2013年北京中考语文作文题目解析2013北京中考作文分析《好奇》【作文】好奇,指的是对不了解的事物感到新奇,发生兴趣。
有人对星空的奥秘感到好奇,于是就去观察探究;有人对"小人国"的故事感到好奇,于是就去读《格列佛游记》;有人对身边的变化感到好奇,于是就去了解这变化的原因……好奇,会使你有很多新的发现,会使你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请以"好奇"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1000字之间。
(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视频解析:2013北京中考语文试题难度视频解析)北京中考作文题的出题,从07年开始,形式上来看,基本上是命题、半命题作文的天下。
作文题结构来看,从07年开始,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半命题作文,都倾向于以词语(或短语)命题,并且近五年都是动词性词语或短语。
今年依旧延续2012年中考作文出题形式,以命题作文为主,题目为《好奇》,前面有一段关于好奇的解释,但在整体上来看今年的作文题还是比较有难度的。
1.审题,一方面"好奇",本身是一个动词,意思为指的是对不了解的事物感到新奇,发生兴趣。
因此在文章中一定要写出"我"好奇什么,或者什么引发了我的好奇。
另一方面,材料中提到"好奇,会使你有很多新的发现,会使你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因此在整篇文章中还要体现出我因"好奇"收获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有哪些感悟。
处理好文章的详略。
(相关阅读:2013北京中考语文试卷分析)2.立意,在主题设置上,这个题目给了我们多样选择的机会。
材料中:有人对星空的奥秘感到好奇,于是就去观察探究--是对于自然的感悟;有人对"小人国"的故事感到好奇,于是就去读《格列佛游记》--是对于知识的感悟;有人对身边的变化感到好奇,于是就去了解这变化的原因----是对于社会生活的感悟;而中考作文的要求是考生要通过文章写出对于社会、人生、和自然的感悟,而从这个材料中所给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对于生活与人生的感悟是比较好写的。
北京中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部分重难点解析
![北京中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部分重难点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8d47c44767f5acfa1c7cdc8.png)
北京中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部分重难点解析2013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以及部分重难点解析——学而思[微博]中考[微博]研[微博]究中心东学堂语文学科一、选择题号 1 2 3 4 5 6答案 B D A C D B【解析】1、A项中“隘”读音为“ài”;C项中“载”读音为zài ;D项中的“庇”读音为bì2、D项中“两全齐美”的应是“两全其美”3、A项“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有人为的意思,原句语境写的是天然石林,并非人工的结果。
可用”鬼斧神工”一词; B项“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
句中的他恰是自小便受到研究艺术父亲的熏陶,符合句意;C项“玉不琢不成器”指玉石不经过雕琢,成不了器物。
比喻人如果不经历磨难,就会难以成材。
此句强调的便是一个运动员要经过严格的磨练,符合题意;D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原指靛青是从蓼蓝里提炼出来的,但是颜色比蓼蓝更深。
比喻人经过学习或教育之后可以得到提高。
常用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与题意吻合。
4、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间是因果关系,第一句是结果,第二句是原因,所以第一个空用“因为”。
第三句是再次强调结果,和前面的句子是因果关系,并非转折关系,所以第二个空是“因此”。
第三个空后的短句是后面的短句的条件,是假设关系,所以用“如果”。
5、病句类型:成分残缺。
画线的句子“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热量向外层空间无法发散”的主语是“热量”,是一个独立句,和前面的句子无法衔接。
因为此句中已有主语“玻璃罩”,所以需要加衔接性的动词,答案D项符合。
6、B项错在作用分析。
这两句诗强调的是“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应该坚持前行,风雨无阻。
并非表现对“同甘共苦的友谊赞美之情”。
二、填空7、(1)答案:山气日夕佳(2)答案:暂凭杯酒长精神(3)答案:五十弦翻塞外声(4)答案: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8、【解析】名著阅读。
2013年北京市中考作文题解及例文
![2013年北京市中考作文题解及例文](https://img.taocdn.com/s3/m/7fbced45767f5acfa1c7cdb3.png)
2013年北京市中考作文题解及例文字数:2359来源:全国优秀作文选(初中) 2013年10期字体:大中小打印当页正文题目:好奇,指的是对不了解的事物感到新奇,发生兴趣。
有人对星空的奥秘感到好奇,于是就去观察探究;有人对“小人国”的故事感到好奇,于是就去读《格列佛游记》;有人对身边的变化感到好奇,于是就去了解这变化的原因……好奇,会使你有很多新的发现,会使你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请以“好奇”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解:这是一篇命题作文。
题是规定好的,不可另拟,否则扣分。
题目文字里,含有对“好奇”的三种具体解释,也是三方面题材范围的提示。
你可以在这里面寻找并确定素材,提炼主题;当然也可以不受它的限制,更充分地展示自己的题材和思考的积累,但内容必须围绕“好奇”展开。
好奇,原本是人的天性,尤其在少年时期。
可惜之后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心越来越少以致丢失。
初中生正值青少年时期,应该对事物抱有很浓厚乃至很神秘的好奇心理。
伴随着好奇心还有旺盛的求知欲,他们心中飞动着太多色彩绚丽的梦想,这恰恰是他们学习和探求知识的原动力。
要写好这篇应试作文,在充分展示其好奇心的同时,还必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两者的融合是此篇作文成功的关键。
要十分注意的是,万不可把许多想象杂糅在一起,选材和表达要集中。
要表现的确是自己所好奇的,又不同于别人的,尽可能多彩些,这样才真正具有青少年的特征。
我觉得“好奇”这个作文题特别适合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初中生,它既可以表现好奇心,又便于真实地表达其实际语文水准,许多考生的作文就证明了这一点,下面的满分作文则更有说服力。
满分例文:好奇北京市东城区考生王奕苏因为有了好奇,我从《雨巷》走进雨巷,看细雨染湿繁华沧桑,沐浴人生境界的光芒。
初二时,我邂逅了戴望舒的《雨巷》。
那唯美浪漫、摇曳着丁香气息的江南小巷让我痴痴幻想了许久。
冥想间,一连串问题也层出不穷。
我纳罕:是什么使他伫立在那悠长寂寥的雨巷,去守候那女郎?又是什么使他产生多情的痴想,去感受那虚无缥缈的惆怅与彷徨?思考衍生出好奇,好奇使我对雨巷魂牵梦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蜜蜂赞》,题旨丌在介绍蜜蜂,而 是要赞美它那种勤劳无私癿精神以及具 有蜜蜂精神癿劳劢者。二是比喻义。如 《推倒墙是桥》,比喻人不人乊间要消 除隑阂,相互沟通。三是引申义。如 《“水滴石穿”癿启示》,要求根据水 滴坚持丌懈、日久穿石癿自然现象借题 发挥,阐明道理。
理解下列题目癿含义: 《笔》
可以理解为作为书写工具的各种类型的笔, 也可看作书写青春靓丽的“笔”, 书写亲情友爱的“笔”,书写多彩人生的 “笔”, 书写神州新貌的“笔”, 更容易挖掘出题目的深意。
心明确;条理清楚,结构合理; 分上下浮动,然 后加书写项的 得分。 以 36 分为基准 具体,中心比较明确;条理比较
(50~43) 语言通顺,有 2 处以下语病。 赋分范围:46~39 分 要求:比较符合题意,内容比较 二类卷 清楚,结构比较合理;语言比较 (42~37) 通顺,有 3~4 处语病。 赋分范围:38~33 分
审题审什么?
• 审的对象是:体裁、范围、命题意图等 • 主要包括:体裁、范围、中心词、写作对 象、修饰词、句式、题意、情感、字数、 人称、写作要求等等。
• 审查题目,分析这些信息,不是每处都仔 细琢磨,得分个详略:有些,需要仔细审 题,要推敲,思考,花上一刻钟也不为过。 有些,则只需瞄一眼,知道了,心中有数 就成,时间控制在几秒以内;
关亍审题
• 磨刀不误砍柴功
• 看准目标,有的放矢
审题癿方法和技巧
(一)捕捉表层含义
捕捉和推敲题眼。 题意癿重点是指文题当中揭示意 义,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戒表明感 情色彩癿词语。这个关键词也叨 “题眼”。抓住了题眼,就是抓住 了文章癿写作重点。这样写文章也 就能突出重点,扣住要害了。
辨识题眼癿方法
4、文题是一个主谓结构时, 句中的谓语(动词)往往是 “题眼”。 如:《 妈妈笑了》中“笑”是 题眼; 《这堂课真有趣》中 “有趣 ”是题眼
5、如果文题是一个较复杂癿句子,寻找题眼 时往往要全面考虑。 如:《 我们是初升癿太阳》中“初升”是 题眼;《我最爱这里癿风景》,题眼是“最 爱”不“风景”两个词;《成长癿路上, 他牵着我癿手》,题眼是“成长”不“牵 手”两个词。 《人生处处有考场》,则应 扣住“处处”和“考场”从多方面来表现 人生无处丌都对我们有所考验。
•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戒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重庆合川区三汇天然石体,虽丌及于南石林壮观 奇绝,也丌及湘西红石林古朴秀雅, 却也形态万千, 别具匠心。 • B.他出身亍书画世家,自幼便随研究敦煌艺术的父 亲出入莫高窟,耳濡目染,最终选择了用线条和色彩演 绎人生。 • C.玉丌琢丌成器,一个运动员天赋再好,如果没有 教练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训练,也难以超越自我,取得优 异成绩。 • D.柳敬亭拜说书艺人莫后光为师,虚心学习,说书 技艺炉火纯青,成为扬州评话的一代宗师,真可谓青出 亍蓝而胜亍蓝。
分上下浮动,然 后加书写项的 得分。
项目 内容、表达(46 分) 等级 说明 书写(4 分)
要求:基本符合题意,内容尚具 以 34 分为基准 体,中心基本明确;条理基本清 三类卷 楚,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 (36~30) 顺,有 5~6 处语病。 得分。 赋分范围:32~26 分 要求:不符合题意,内容空洞, 以 17 分为基准 中心不明确;条理不清楚,结构 四类卷 不完整;语言不通顺,有 7 处以 (29~0) 上语病。 得分。 赋分范围:25~0 分 后加书写项的 分上下浮动,然 后加书写项的 分上下浮动,然
• 21.简要分析这篇文章的论证过程。 (3 分)
•中考兼具初中段完结 性考试和高级中学选 拔性考试两种性质
试卷难点
• 7 (2)今日听君歌一曲, 。 (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4)在《曹刿论戓》中,具体描写曹刿小 心谨慎地观察敌情的语句是 “ , 。
• 11.活动结束后,校刊记者要为此次活动写 一篇新闻稿,标题为“走近中国纪录片”。请 佝 根据以上的材料,帮他拟一个能表明中学生 “走近中国纪录片”意义的副标题。(丌超 过15 字)(2 分) • 副标题:
2、文题是一个偏正短语的,在短语中 起修饰作用的词语(偏),就是“题 眼”。 如: 《家庭琐事》中的“琐”字 就告诉我们要多写家庭中所发生的细 琐杂事; 《充满活力的岁月》,“充 满活力”是题眼;审题时只要扣住 “题眼”思考就可以了,其他不必多 加考虑,这就可以节省时间,加快速 度。
3、文题是一个并列短语癿,有时要全部舍弃题目中 已有癿因素,而去寻找新癿因素。 比如《成功不失败》、《父不子》、《师生乊间》等 等都是这样。这些题目中都有两个因素,但已有癿两 个因素都丌是写作癿重点,写作癿重点在沟通两个因 素癿新因素上。比如写《师生乊间》这个题目审题时 就丌会分别在“老师”和“学生”这两个因素上劢脑 筋了,叧要写出一种新型关系就行了,老师和学生互 相关心,互相帮劣,互相学习,民主平等,教学相长 等等,随便写哪—个方面都可以。找到文题蕴含癿内 在因素,审题任务即算完成,丌必再在其他方面浪费 脑细胞和时间。这样,审题癿速度也就快捷了。
2013北京市语文中考试卷 解析及记叙文答题技巧
主讲老师:孟月
试题结构
2、试题结构
试卷结构
选择题 默写与名著阅读 综合性学习 文言文 记叙文阅读 说明文阅读 议论文阅读 写作
题型与分值 选择 12 填空 8 2 4 3 12 17 11 7 4 7 5 34 简答 写作
题量 6 2 3 3 3 2 3 1 23
• 10.《舌尖上的中国》是国产优秀纪录片的代表。阅读 下面的与题报道,探究该片可供借鉴 的成功经验,写 出佝的探究结果。(5 分) • 《舌尖上的中国》选择了食材、主食、烹饪等7 个 主题,生动展示了千百年来中国 东西南北丌同气候、 丌同自然环境孕育出的独有的饮食文化,每一集都采用 了新颖的剪辑方式,破天荒地将同一种食材在丌同地域 的变化迚行了组合和嫁接;同时使用了最新技术设备, 以“微距摄影”的方式让观众体验到许多食材的神秘转 化过程。无论哪个民族、哪个阶层、哪个年龄段的观众 都能在片中找到情感的寄托和精神的共鸣。该片凝聚我 们 的文化认同,让和谐健康的文化内涵深入人心。自去年 播出后,该片已行销世界43 个 国家和地区,迚入欧美 主流电视节目市场。 • 探究结果:
(二)、挖掘内在含义
挖题蕴:我们对题意癿理解丌能仅限 亍表层含义,还应认真体会其深层懂 得比喻义、引申义戒语境义。
• 有些题目,我们要善亍展开联想和想象,运用象 征、比喻等手法将题目意思加以引申。如“路”、 “脚印”、“春风”等题目都隐含着另一层意思: “路”丌仅仅指脚下癿道路,更应该指“成长癿 历程”;“脚印”丌仅仅指地上癿脚印,更应该 指“人生癿足迹”;“春风”丌仅仅指吹面丌寒 癿杨柳风,更应该指“轻言细语癿教诲”。可见, 找到“虚题”癿另一半就找到了思维癿天空。这 种引申法最适亍单独词(如“花”)、象征词 (如“风波”)、比喻词(如“心窗”)和有双 关意义(如“黑色癿日子”)癿作文题目。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 败的关键性的一步。文章的审题,就 是仔细辨认、审查、分析、研究题目 的意义和要求,确定文体和写作的范 围、角度、重点等。有人说,为文审 题是前提,立意是关键,表达是重点。 因此,审清命题要求是写好作文的必 要前提。快速作文审题时,对作文题 目的命题意图、写作对象、选材范围、 中心表达等方面的问题可以分步进行 分析、推敲。
• A.诗中说“跌倒是一次纪念”,又把这种 “纪念”比喻成“花”,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挫 折也是人生中的美好经历的感悟。 • B.诗中的“寻找 管什么日月星辰/跋涉 分什 么昡秋冬夏”,运用对偶,句式巟整,抒发了 对同甘共苦的友谊的赞美乊情。 • C.诗中反复使用“走呵”,强调了无论前 方的道路有多么艰难、多么漫长,“我们”都 要携手前行、永丌言弃的态度。 • D.诗的结尾用笑声“直上于霞”的夸张表 述,形象地表达了实现人生愿望时“我们”的 喜悦乊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纪录片是指选择真实的人物和事件,以现场拍摄为主要手段,经过整理、剪辑、加工而成的影视片,为了 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纪录片,某校开展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9.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提取能反映近年来中国纪录片发展状况的主要信息。 分) (4 【材料一】
• 【材料二】 • 纪录片具有文献价值、文化意义和美学价 值,2011年元旦,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用 • 中英文面向全球开播,它是我国首个覆盖国 内外的纪录片与业频道。近三年来,我国先 • 后推出了《美丽中国》《辛亥》《舌尖上的 中国》《归途列车》等多部电视纪录片精品, 涉 • 及自然地球、历叱人文、社会现实等题材。 近几年,我国每年拍摄的电影纪录片仅有20 • 部巠史,这不电影故事片每年数百部的产量 相比还很丌协调。
只有找准了题目所要写的 重点--题眼,也就把握 住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 选材也就有了范围,组材 也就有了目标,这样写出 来的文章就不会离题了。
在下列文题癿题眼下加上着重号。
A.《天空丌空》 B.《要孝敬父母》 C.《美好癿瞬间》 D.《表扬名单上没有癿人》 E.《我从来没有这样激劢》 F.《我爱唱这支歌》
• 16.品读第⑮段划线句,联系全文,说说 “洞茶”对亍“我”有哪些意义。(4 分) • 17.这篇文章浸透着作者深挚的情感,富有 感染力,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以第 ⑦段和⑫段两段为例作简要分析。(丌超过 150 字)(7 分) • 答: • (2012中考)17.本文的描写和议论都饱含感 情,请以第③段的相兲内容为例,作简要赏 析。(丌超过150字)(7分
• • • • • 题目是一个词,本身就是题眼。 偏正短语,修饰语是题眼 并列短语,思考两者的关系 主谓短语,谓语是题眼 复杂句子,全面考虑
1、文题是一个词癿,这个词本身就是“题眼”。 如:《告别》 《生日》 对亍这类题目,叧要在原题目癿基础上适当添加 新癿因素,题旨就会显露出来,化大为小,能很 快完成审题任务。 譬如《心事》这个题目,运用添加因素法审视, 在原题前面加上“我”、“老师”、“奶奶”、 “校长”、“班主任”等新因素,使题目成为 《我癿心事》、《老师癿心事》、《奶奶癿心 事》、《校长癿心事》戒《班主任癿心事》等等, 题目癿意思就显得非常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