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推手练习

合集下载

太极推手的练习技巧有哪些

太极推手的练习技巧有哪些

太极推手的练习技巧有哪些太极推手是太极拳的双人徒手对抗练习,在一些影视作品中经常能见到太极推手的身影,那么练习太极推手有哪些注意事项呢?太极推手的练习技巧有哪些呢?下面就和店铺一起来看看吧!太极推手的练习技巧一、练推手首先要具备练太极拳架的基础,使自己腰腿和手臂的功能要有柔、绵、沉的味道,练走架也是全面的基本功锻炼,因此要重视太极拳套路的练习。

一般认为:走架是“体”、是基础;而推手是“用”,是应用,如果只学推手,不练走架,那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须知许多风格不同的太极拳术是经过许多武林前辈、太极名家凝聚毕生心血编制而成,它综合了各种武术的精华,经过总结提高,概括成现在流传的几种拳架形态。

如果只练走架不学推手,仅作为健身和防病的手段是可以的,但要想掌握太极拳术这一古老的搏斗技艺的精粹是很难办到的,甚至根本办不到。

二、练推手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

首先学会平推手,把手上僵硬之力化掉,练成具有粘、沉、绵、柔、弹性的()劲,切忌使气用力,蛮干去争取胜利。

初学推手要慢,慢才能动脑筋去分析考虑对方的来力方向、大小、长短,是刚是柔,是迟是速,自己接应的劲道是否运用恰当,稍有不对就要纠正调整,而这种调整和纠正动作越小越好,练到外面没痕迹才好。

要快时,快到使对方不能觉察,这就要听劲好。

所以说推手是一种高级的神经运动,在整个过程中都要高度全神贯注。

三、推手中不能主观蛮干,要尊重客观现实。

拳论中反复强调要“舍己从人”,“不丢不坝”,只有舍己从人才能有长进,有些人之所以不长进,就是犯了主观片面的毛病,用蛮力气去争输赢,就不是舍己从人,而是以我为主。

如果不把心用在听、探、顺化上面,只想到方法和自己力量上面,那永远不能达到推手中的上乘功夫。

我长期观察发现,有很多人在推手时,都是采用斗力的方法在推,这是很不好的,要想达到不用蛮力,不斗力,舍己从人的境界,这的确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推手时出现使力和斗劲的原因,分析起来这与人的心理状态有密切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双方如不抱争强好胜等不良动机,任随动作的运转走化是不容易发生斗力的,如果双方都抱有某些不良动机和目的,在行动上就容易进入僵持状态。

武式太极拳推手的技巧

武式太极拳推手的技巧

武式太极拳推⼿的技巧 武式太极拳推⼿是有⼀定的技巧的,掌握好了技巧⾃然练习起来就会更流畅,练习武式太极拳不可⼼急,⼀定要循序渐进。

下⾯店铺为您整理了关于:武式太极拳推⼿的技巧。

欢迎阅读! 武式太极拳推⼿的技巧介绍 推⼿在太极拳中是⾮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定要将推⼿练好,这样才有利掌武式太极拳的技巧,使我们练习起来更轻松。

⼀、舍其正中定横中 常⾔说“⼈少横⼒”,特别在推⼿技击中,两⼈绷⼿相触,尽管周⾝含有弹⼒,两⾜前后分开时,其⼒均贯注于前后纵向,对⽅虽有横向之⼒,但横⼒总是要少于纵⼒的。

中⼼、重⼼,⼆点均在于纵,⽽进招引其离开⽀撑点,我舍其正⾯,击其横⾯,因对⽅⼒点不能集中合⼀,对⽅⼀旦离开其⽀撑点,⾝形⾃然倾斜,我从横⾯击之,对⽅即⾏跌出。

如向对⽅进招“云⼿”,我右⼿由对⽅腋下向上旋臂翻掌捣住对⽅右肩,左掌按对⽅胯部,对⽅整个半侧⾝明显露出,并成⿇花状,我当即正⾝发⼒,对⽅即⾏跌出,这是“舍正定横”的举例。

可见,任何招式都不是⽆敌的,只要先洞悉对⽅的意图才是我们取胜的关键。

⼆、进⾝欺⼈,应知⼈体之“三节” 从整个⼈体来讲,头为梢节,腰为中节,⾜为根节,如对⽅三节被欺,对⽅即不能活便,更⽆法使招,⽽我则运转⾃如,左右逢源,对⽅处于背势,因此说,“制梢节”、“欺中节”、“盘根节”三法,是武式太极拳推⼿之绝技。

“⾝、⼿、⾜,上下相随,以塌梢节、捋根节、堵中节,此为控制上肢两臂之法。

制梢节、欺中节、盘根节是控制对⽅⾝⼿⾜上下三节之法”。

如进⾝欺⼈,欺得越紧,对⽅整个⾝形越不能灵活运转,皆因对⽅处于背势,⽽我处于顺势。

三、步要过⼈ 即是便于贯、扣、插⼆法之应⽤,便于步法之进退,及⾝法上灵活变换。

贯者发劲,扣者合劲,插者钻劲,可称劲练三法。

欲将发⼈,步要暗进,灵活掌握贯、扣、插三法,与⼈交⼿⽆不稳操胜券。

例如拳势中“上可击其下颚,下可使⽤贯扣⼆法,应左贯左,需右扣右,使对⽅双腿处于我控制之范围。

太极推手基本功口诀

太极推手基本功口诀

太极推手基本功口诀
1、领步趋步、势头高低:先以平均步长前行,脚尖平着地;有意识地把身体放倒,势头要向前抬高。

2、推手转身、推手步法:把身体向左一转,身体转动要协调;然后把右脚向前踏,注意距离要保持。

3、向身抬手、抬手伸拳:把双手抬至肩前,伸拳时要略弯曲;掌心朝上保持平衡,身体呈半圆形状。

4、收手搬腿、腿掌形成:腿膝收至胯前,掌在髋外侧形成;捏手握拳配合勾,腰部收敛自然合。

5、收拳挨腿、拳法有讲:拳向前抬至头上,腿向后挨前面;双手紧握不松懈,有序有节奏才有劲。

6、收拳潜步、步法自然:收回双拳再后腿,一步深蹲两拳对;脚步自然有条理,上体平稳地向前行。

太极拳推手教学单人基本方法

太极拳推手教学单人基本方法

太极拳推手教学单人基本方法太极拳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武术形式,以其慢而流畅的动作、柔和而有力的力量而闻名于世。

太极拳推手是太极拳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双方互动,锻炼身体和提高太极技巧。

本文将介绍太极拳推手的单人基本方法,帮助读者加深对太极拳推手的理解和提升太极拳的技巧。

1. 低端探马低端探马是太极拳推手的基本姿势之一。

站立平衡,双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内,手指稍微弯曲。

注意身体放松,呼吸自然。

这个姿势有助于练习注意力集中和身体的平衡。

2. 前后移步前后移步是太极拳推手基础动作中常用的一种。

先将身体重心放在一条腿上,然后缓慢地将另一只腿移动到前方或后方。

同时,双臂保持平衡并保持掌心向内,手指微微弯曲。

这个动作可以帮助练习者调整身体重心和锻炼身体的协调性。

3. 身体转动身体转动是太极拳推手中重要的技巧之一。

通过转动身体,可以转移对手的力量,并寻找攻击对手的机会。

转动时要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失去控制。

同时,双臂要保持平衡,掌心向内,手指微微弯曲。

4. 推手练习在推手练习中,两人站在一起,双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内,手指微微弯曲。

推手的目的是通过双方的互动来锻炼身体的力量和灵活性。

推手时要注意保持身体平衡,灵活转移身体,不要用力过猛,以免伤害到对手或自己。

5. 动作流畅太极拳推手注重动作的流畅性和连贯性。

动作应该由内而外,发自内心。

练习者应该通过练习调整身体的力量和平衡,使动作更加流畅自然。

太极拳推手的动作越流畅,越能充分发挥太极拳的力量。

6. 练习注意事项太极拳推手是一项需要持续练习和耐心的活动。

练习者应该坚持每天练习,并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放松身体和呼吸,不要过度用力。

- 保持良好的体态和平衡,不要姿势不稳。

- 注意动作的连贯性和流畅性,避免动作间的断裂。

- 尊重伴侣,控制力量,避免造成伤害。

- 练习应该有计划和目标,逐步提高技巧和力量。

通过以上的太极拳推手单人基本方法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太极拳推手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太极拳推手要领

太极拳推手要领

太极拳推手要领练太极拳为什么必须练推手呢?因为太极拳一百多个动作的实用价值都得从推手中体验出来。

但我们得认识推手不是打架,也不等于对打,切忌摔扭和用力推手。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太极拳推手要领。

太极拳推手要领推手的方式大体可分为四种类型:一为单手定步;二为双手定步;三为活步(九宫步);四为大捋。

单手定步的推法现在练习的很少,对初学人门的人来说,单推手是必要的练法。

这简单的两人都限单手一粘一走,然对于初步听劲增强腰腿功夫是很有帮助的。

现在流行的定步双推法都属于增长功夫的基本练习,必须在这种方法上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学入门但求上下一致进退精通圆活,动作不妨稍快,进一步研究掤捋挤按,你粘我走,我粘你走,但不能太快了,太快则粘走都不踏实,每一动作都容易忽略过去,听劲的意义不符合了。

这里最重要的诀窍有四点:太极拳推手要领一要慢:不论是粘是走都得寸寸节节找劲听劲,不轻易放过一分;太极拳推手要领二要圆:双手最忌走直角,处处须保持弧形状态;太极拳推手要领三要定:定步推手只许换步不许走动。

因推手的寸的是要在腰腿上打下坚实的基础,对方来逼只能用坐腿腰的方法去消对方的来势,习之久之腰腿自有功夫;太极拳推手要领四要近:凡找劲听劲锻炼腰腿功夫,都须逼近才能切实。

活步推手:进两步退两步,彼此不变方向,我按进一步,挤进一步,彼捋退一步,掤退一步,彼此周而复始,借此练习进退轻捷,推须不变方向,才能逼出腰腿功夫。

大捋:进四步退四步,彼此向四隅进退,我按进一步,肘进一步,挤进一步,靠进一步,掤退一步,捋退一步,采挒退一步切肘,向我方后让一步,这一步包括采挒切三个动作,因捋是退三步,故名大捋,无论练习哪种推手法,最忌不按规则和用力冲击,绝不能有胜负观念.我们只需认一个条文钻究,这一条钻通了,其它的条文就同时通了,这就是用心之久,豁然贯通的道理。

譬如一间房子有几个门可以出入,要进房的人只需走一个门,不过这个门却是必要的,得不到这个门是永远无法进入这间房子的,我们要知道这几个从东边来的人走东门,从西边来的走西门,从各人所接近的走。

太极推手也称打手

太极推手也称打手

太极推手也称打手、揉手、擖手,是太极拳的双人徒手对抗练习,与太极拳套路是体与用的关系,互相补充,相得益彰,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后来其他一些武术派别也吸收了这一练习方式,产生了各种流派的推手。

清代流传的拳谱中有一首《打手歌》这样写道:“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

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拔千斤。

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黏随不丢顶。

”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法拈连黏随不丢顶训练基本原则训练方法掤劲听劲刚劲柔劲化劲发劲问劲展开基本概念经典拳论健身价值流派分类主要流派主要特点基本技法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法拈连黏随不丢顶训练基本原则训练方法掤劲听劲刚劲柔劲化劲发劲问劲展开编辑本段基本概念太极推手是以上肢、躯干为攻击部位,运用“掤、捋、挤、按、采、挒、杨式太极推手肘、靠”等技法以达到借力、发力,使对方身体失去平衡的一项具有对抗性、娱乐性、健身性、传统性的体育运动。

它以四两拨千斤、发人如弹丸、弹指一挥跌丈外,身体微动彼落空的技艺被人所称道。

太极推手,其宗旨:在不用护具之状态下,通过推手双方的阴阳矛盾运动,演练实战搏击的一种良好的运动形式。

它的研究和训练是以实战为目的,通过推手而不断提高实战搏击能力。

武术中踢打摔拿四大技术均可在推手中随意运动,充分体现了太极拳道的兼容性。

推手是信息的传递与反馈。

推手双方是信息的载体。

在信息输出与反馈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控制与反控制的精确度。

通过信息往复传递达到了控制与反控制的目的。

信息传递也分三个层次,低层次是皮肤知觉传递,中层次是气场感应传递,高层次是意念传递。

编辑本段经典拳论打手歌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粘随不丢顶。

掤捋挤按须认真,采挒肘靠就屈伸。

进退顾盼与中定,沾粘连随虚实分。

手脚相随腰腿整,引进落空妙入神。

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

编辑本段健身价值太极推手一般采用均匀、缓和、有节奏的腹式呼吸,这有利于改善肺泡通气量,使呼吸深度加大。

太极单推手训练方法

太极单推手训练方法

上 下 配 合 , 这 样 训 练 可 为 将 来 在 交 手 中 做 到 手 脚 并 用 、 下 协 调 运 动 打 下 基 础 , 往 可 以 上 往 取 得 事 半 功 倍 、 弱 胜 强 的 效 果 , 为 下 一 步 以 也
推 手 与 推 腿 的 有 机 结 合 作 好 准 备 。 而 现 在 流 行 的 单 推 手 训 练 方 法 要 求 g. 同 时 上 步 、 T 方 两
晰 的运动 表 象 , 快 形成 正确 的动 力定 型 , 尽 然 后 就 可 以 适 当加 快 速 度 、 加 训 练 难 度 , 对 增 使
方 难 以 摸 清 自 己 的 劲 力 变 化 , 综 合 运 用 自 己
所 会 技 术 , 坏 对 方平 衡 , 势 、 机 发 挥 , 破 乘 临 从
而 战胜对 方 。
现 将 程 式 化 单 推 手 基 础 训 练 方 法 介 绍 给 大 家 。 在 练 习 单 推 手 时 , 当 由 慢 到 快 、 序 应 循 渐 进 , 练 到 一 定 火 候 时 无 论 对 方 使 用 多 大 力 量 你 也 能 轻 松 化 解 。 太 极 推 手 讲 究 保 持 左 右
结 果往往 是
知 。
上 , 少其 漏洞 、 绽 。 减 破
程 式 化 定 步 单 推 手 较 为 熟 练 时 ,再 加 上
进 步 、 步 或 多种步 法 的协调 配 合 , 成 为程 退 即
式 化 活 步 单 推 手 。 练 习 时 要 静 心 体 会 对 方 劲 力 变化 , 高运 动感 知 能力 , 步 形成 稳 定清 提 逐
“ 只 手 当 一 只 手 使 用 ” 而 不 自 两
本 文 介 绍 的 程 式 化 定 步 单 推 手 训 练 方 式 , 现 在流 行 的单推 手训 练形 式 不 同。 搭 与 如 手 , 中不是 两个 人 同时 向前迈 步站 好位 置 、 文

太极推手的训练方法

太极推手的训练方法

力 ,是你 的基本功 。推手充其量 只是解 决 了 “ ” 的 问题 ,即招 术 数 , 于 技 术 , 法 层 面 的 问题 。 属 方 而 技 术 和 方 法 只 是 “ ” 它 是 要 毛 , 依 附 在 “ ” 的 , 须 有 自己 的 皮 上 必 “ ” 要 具 有载 体 。“ ” 什 么 ? 根 , 根 是 就是 从 练拳 中长 出 来 的功 夫 。最 终 决 定 胜 负 的是 内力 的 修 为 , 内 力雄厚者不怕你招数巧妙 ,所 谓
第二 阶 段 :采 捌 肘靠 则 是 小 念 甫 动 , 已全 然 知 晓— — “ 不 何 患 之有 ?武林 前 辈 有 能先 知 先 我 人 开 小合 ,小 动作 。是 比较 前 一 阶 知 我 , 独 知 人 ” “ 不 动 , 不 觉 者 ,亦 有 能不 知 不 觉 中发 神 功 我 ,彼 我
“ 招 胜 有 招 ” 只 推 手 的人 , 无 。 手 范 围要 尽 可 能 的 大 ,进 要 进 至极 去 , 至 极 限 , 收 的 能 收 回来 , 放 该 上 的感 觉再 好 , 能 懂 劲 , 到 功 限 , 也 要 退 至极 限 , 腰 腿 上 的 收 至极 限 ,才 能 真 正体 会 到 什 么 再 碰 退 把 力 高 于 自己 的人 , 难 以 巧胜 拙 。 筋 抻 开 。筋 长 而力 大 ,筋 长 而 愈 是 开 , 么 是 合 , 合 收放 吞 吐 与 也 什 开
段 : 拥捋挤 按 , 一 二采捌肘靠 , 三 进退 , 四顾 盼 和 五定 。 第 一 阶段 : 捋 挤 按 是 大 开 拥 大 合 , 动作 。 人 在一 臂 距 离 以 拳最 动 这 初级 的实 践 , 基 本 功 的训 练 。 是 只 有 在 此 阶段 ,把 身 形 、步法 做 扎 实 , 动作 做大做 足 , 圆满 , 把 做 顺 就是顺 , 逆就是逆 , 该放的能放 出

太极拳推手基本功练习

太极拳推手基本功练习

太极拳推手基本功练习太极拳推手基本功练习太极拳推手基本功是如何练习的呢?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太极拳推手基本功练习方法,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太极拳推手是太极拳运动中双人徒手对练套路的形式,运用太极拳的劲力、技法,遵循太极拳的原则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进行的运动。

在推手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太极拳的各种身法、步法和招式,它是太极拳体系中训练技击能力和劲力感悟性的重要手段。

笔者在长期的太极拳推手训练中,体悟到要习得推手功夫,须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学拳架、练拳架、调拳架,求得动作的内功劲力一般来讲,拳架中的每一个动作既是推手化、发的技术,又是散手实战搏斗的技法,不然的话拳架就成了脱离实际的花架子。

(旨在健身娱乐则另当别论。

)所以,要学练太极拳的技击功夫,首先要一丝不苟地学习太极拳的套路,要按照动作技能的形成规律,逐步做到准确、熟练、轻松,自动化动力定型,继而进~步求得太极拳独具特色的内功劲力。

太极拳内功劲力的基础是动作柔而不软、刚而不僵。

“柔而不软在于韧,刚而不僵在于松”。

“松在静中取,韧在动中求”。

要达到人体各部既松柔又坚韧的效果,应采取动静结合的训练方法。

如调架时外松内紧,外静内动,外慢内快,外柔内刚。

其具体做法是在意识的指导下,一方面由丹田处向四周梢节徐徐贯劲,一方面在沉静的基础上有意使身体内部上下、前后、左右各处产生对拉拔长和螺旋滚转的内力,但在外形上看去仍是轻缓柔和、连贯圆润的,这也就是术语所讲的无形的内练法。

这种练法的好处是能有效地促使身体各部位协调地配合行动,由矛盾抗争而达到力出统一、气力充沛、生动和谐、整体机动灵活。

在这种意识指挥下的内力在体内各关节肌群中不停地如链条般滚转缠绕,时上时下、时左时右,以及螺旋转化,使得身体各部位动作准确合拍、变化无穷,这样就既训练了柔而不软、刚而不僵的内功劲力,又增加了动作技术的实用程度。

求得松柔又坚韧的效果还有一种办法,那就是在自由散推中求之。

当拳架动作达到能不假思索而准确自如完成时,就进行散推实践。

太极推手:单推手

太极推手:单推手

太极推手:单推手《推手基本功》推手基本动作练习,甲乙可互换运转方向,左右势可以交替进行。

练习时要做到圆活连贯,上下相随,左右呼应,顺势走化,悉心体会掤、捋、挤、按四种技法的劲力、劲路变化和运用的规律。

单推手平圆单推手(1)预备姿势:甲乙相对站立,相对距离以双方两臂握拳前平举,拳面相接触为准,身体自然放松;目视对方。

(2)甲乙身体微向左转,双方将右腿向前迈出一步,两脚内侧相对,脚尖向前,甲乙右脚相距的10-20厘米;同时双方右手向前伸出,手臂稍屈,双方手背相贴,手腕交又(通称“搭手”),左手均自然下垂;重心均落于两脚之间,稍偏于后腿,后腿屈膝半蹲;目视对方。

【要求】双方搭手时,注意手腕与肩平,各含“掤劲',既不可过于用力相顶抗,亦不可软而无力。

(3)甲身体重心略向前移,右腿前弓,以右掌向前平推,按向乙右胸部。

(4)乙承接甲之按劲,重心稍后移;左腿稍屈,上体右转,以右掌向右引甲右手,使其不能触及胸部而落空。

(5)乙随即順势用右掌向前平推,按向甲右胸部。

(6)甲同样用右手承接乙之按劲,重心稍后移,左腿稍屈,上体右转,以右掌向右引乙右手使其落空。

如此循环练习,双方推手路线成一平圆形。

平圆单推手可左足在前换左手练习,方法相同。

【要求】一方用按劲推按对方时,对方则用“化”劲化开,“化”时应注意转腰、坐胯,以腰带手,协调一致。

双方手臂要保持掤劲,进退相随,不可僵硬,动作沾连精随,不丢不顶。

双方左手自然置于左侧。

立圆单推手(1)预备姿势:与单手平圆推手相同。

(2)甲用右手指尖向乙面部伸插,重心略向前移,右腿随之前弓;乙以右手用掤劲承接甲之来劲,顺势重心略后移,左腿屈膝,向右转体,将甲右掌引向头部右前侧,使其落空。

(3)乙順势将右掌置甲右手腕上,向下绕弧切按,随即重心前移,右腿前弓,用右手指尖向前伸插甲腹部;甲以右手用掤劲承接乙来劲,右臂顺势回收,同时重心后移,屈左腿,向右转体,将乙右手引向体右胯侧,使其落空。

太极拳教学推手的五个技巧

太极拳教学推手的五个技巧

太极拳教学推手的五个技巧简述一、八法是大师太极拳教学各种劲共同强调的是掤劲。

在交手的时候,太极拳教学不主张硬冲、硬拼、硬抗、硬顶,但是也不许丢,不许逃跑,而是先用一种弹性的、能伸又能屈的、柔韧性的、螺旋式的外撑劲,也就是掤劲,来接应对方的来力。

这种力量不仅表现在手上,而且无处不在。

“力”的外延有多种力量,不同的是使用的角度或部位,所以“力”是太极力量的基本特征。

二、彼此接触点上,都有我的“耳朵”因为它是随着敌人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首先要了解敌人的意图,即敌人的情况。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太极拳教学特别强调的是"知彼",只要和对方有所接触,就要找出对方的特点。

所以学习太极拳推手,首要任务是练习"听劲"。

三、谁先关门谁就赢从总体上控制对方、包住对方、笼住对方。

或用一手、或用双手、或用双臂、或用双肘、或用一手一肘、或用肘弯里侧夹住对方、或上下配合别住对方……总之,凡是使对方处于背势者,都属于拿,都属于合。

此外,需要强调“第一”一词。

谁能先接近谁能赢。

也就是说,要采取主动,首先要在精神上控制他,包围他,鄙视他,把他置于我的包围之中,决不让他加入我的行列。

因此,平时练习拳击时,一定要注意集中合力的方法,这样才能开合。

四、化打合一,引进合一,点线合一太极拳教学往往强调先引进转化,先引进转化,再分配。

事实上,这是主要的功夫。

高级功夫应该是转化与攻击的结合,引进的结合,转化就是战斗,战斗就是转化,这样才能使引进与攻击同步,采取统一的行动。

第一种功法或第一种手法是先引后发。

即待对方来劲被我引化落空之后,我再将内劲外力合而为一意气力三结合,合力发之。

第二种方法是在进入时引导,或者上下引导,左右引导,等等。

第三种是化打合一、引进合一。

即一个引化动作之中也有进,也有打。

打中有化,化中有打。

五、倒下磨砺,加速生根“下塌外碾”这句话可以形象地理解为到掌根的既沉又向前滚动的一种力量。

太极拳推手的点劲的练法和用法

太极拳推手的点劲的练法和用法

太极拳推手的点劲的练法和用法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太极拳推手的点劲的练法和用法,这可太有意思啦!
你看啊,练点劲就好比是打磨一把宝剑。

咱得从基础开始,一点点地去琢磨。

比如说,站桩就是个重要的基础环节,想象自己像棵大树一样稳稳地扎根在地上,这能让咱有个扎实的根基呀!(就像盖房子先打牢地基一样。


然后呢,就是在与人推手的过程中去感受和运用点劲。

就好比在跟对方跳一场“力量的舞蹈”!比如对方推过来的时候,咱能巧妙地找到那个点,用点劲轻轻一引,嘿,他就顺着咱的劲儿走啦!(这不就是跟水流一样,咱给它引个道儿嘛。


我记得有一次和朋友推手,我就是用点劲,轻轻一点,他就感觉使不上力了,那感觉可太奇妙啦!他当时还特别惊讶地说:“哎呀,咋回事呀!”
说到用法啊,那可多了去啦!可以用点劲来化解对方的力量,可以用来进攻,找到对方的弱点一击即中。

这就像是武林高手过招,找准时机,一击必杀!(多酷呀!)
在练点劲的过程中也不要着急,得慢慢来,就像小火炖肉一样,得炖出滋味来。

一开始可能找不到感觉,但别灰心,坚持下去,肯定会有收获的呀!(你想想,要是一下就练成了,那还有啥挑战性呢。


练点劲真的是太极拳推手中超级重要的一部分,它能让你的推手水平大大提高。

只要咱用心去练,用对方法,就能领略到其中的美妙和乐趣。

所以呀,朋友们,赶紧去试试吧,感受一下点劲的神奇魅力!。

太极推手基本方法

太极推手基本方法

太极推手基本方法太极推手基本方法太极推手是太极拳对练的形式,训练时综合运用太极拳的各种身法、步法和招式,是太极拳体系中训练技击能力和劲力感悟性的重要手段。

下面店铺为大家分享太极推手基本方法,欢迎大家参考学习。

1、掤法。

泛指横向用力,使对手身体扭转失重的技法。

掤法是利用离心力向上,向外,与对方劲力迎合之劲。

它是通过长期认真对太极拳架和推手的练习,练成的一种似松非松、柔中寓刚、灵活而又沉重、富于弹性和韧性的劲,具有粘化逼捆作用的劲,也称作内劲。

掤劲在推手中甚为重要。

拳论讲“挥身上下处处有掤劲”,不管对方抓、拿、打、按、推等方法,都应用掤结合丹田之气,来化空对方的来力。

例如,对方右手用力推我时,我左臂外旋,以手掌虚拢其右臂下沉,缓解其推劲,同时右手横推其左胸,就能使其右转向后仰倒。

我右手的横推即为“掤”法。

运用掤法时,我力应与彼力方向相反,而且两力不能在一直线上,即对方左侧用力,我应掤其右侧。

2、捋法。

泛指一手虚拢对方腕部,另一手黏其肘部引进的技法。

采用向心力,顺对方劲力来向,以腰旋转催力,气贯于双手,将对方劲接过来,双手牵引,变换重心,利用合力,把对方抛送出去(即顺手牵羊势)。

运用捋法时要有掤劲,先以掤劲承其劲而直引至接近我身,再坐胯转腰,让出对方劲力继续延伸的方向,同时由掤变为捋,顺其力向用力,促其继续前伸落空。

捋是由防转为攻的重动,运用时身体重心要稳住。

这一技法利用惯性原理迫使对方下静而上动,向前倾倒。

捋是克掤之法,借以听劲,随对方之力,用沾粘之功,双手抓握而捋之。

捋劲根据方位可分为上中下捋,根据方向可分为左右捋,根据路线可分内外捋。

内捋是牵引对方劲力走圆的内弧线。

这种捋法威力很大,可配合叠劲而进击对方。

3、挤法。

泛指一臂掤圆在前,另一手扶其腕合力向前、向外推挤的技法。

一般对方近身或被对方捋时用挤法应之。

运用时,应以沉劲稳住身体重心,同时臂不失掤劲,以转腰之力带动臂挤出,有将对方挤至失势之意,也可由挤变为掤转按,将对方发出。

太极拳推手教学单人基本方法

太极拳推手教学单人基本方法

太极拳推手教学单人基本方法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讲讲这太极拳推手教学的单人基本方法。

你可别小瞧了这单人练习,就像盖房子得先打好地基一样,这可是至关重要的呢!咱先来说说这身形姿势。

你得站直咯,就像那挺拔的青松,从头到脚一条线,可别歪七扭八的。

想象一下,自己就像是个稳稳的大秤砣,扎根在地上。

然后呢,放松肩膀,别跟那紧张的小猴子似的,胳膊自然下垂,手呢,就像轻轻搭在那儿一样。

接着就是步伐啦。

走起来得有节奏,有韵律,别跟那没头苍蝇似的乱撞。

一步一步,稳稳当当,就如同在地上踩出一朵朵小花来。

前后左右移动的时候,要轻盈,要灵活,感觉自己像是在水面上滑行的小船,悠然自得。

再讲讲这手上的动作。

手就像是在空气中游泳一样,慢悠悠地划动着。

时而推出去,时而收回来,这一推一收之间,可有着大学问呢。

推的时候,别使蛮劲,要柔中带刚,就好像是在推动一团棉花,但又能感觉到里面藏着的力量。

收回来的时候呢,也别拖泥带水,要干净利落,好像是把那力量又瞬间吸了回来。

然后说说这呼吸。

呼吸可不能乱,得和动作配合好。

推出去的时候,缓缓呼气,感觉那气息就像是从身体里流淌出去的力量;收回来的时候,轻轻吸气,就像是把外界的能量都吸进了身体里。

这一呼一吸,不就像是那波涛起伏的海浪吗?有起有落,和谐自然。

单人练习的时候,你可以自己找个安静的角落,闭上眼睛,想象面前有个对手。

你和他过招,你来我往,感受每一个动作的力度和方向。

就好像自己真的在与人推手一样,可有意思啦!你可别觉得这单人练习枯燥乏味,这可是提升你技艺的关键呢!只有把单人的基础打好了,以后和别人推手的时候才能更加得心应手呀。

就像学走路一样,得先自己一步一步学会走稳了,才能和别人一起奔跑呀!所以啊,朋友们,好好练习这太极拳推手教学的单人基本方法吧!别偷懒,别马虎,每一个细节都要认真对待。

相信我,等你掌握了这些,你会发现自己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太极拳新世界的大门,里面有无尽的精彩等你去探索呢!加油吧!。

太极拳推手八法之挒法

太极拳推手八法之挒法

太极拳推手八法之挒法挒是走小圈,退步或者转身进退步的引进法。

在引进时缠住对方手腕的那只手走顺缠,劲路与对方是一致的,但是压制对方肘部的手(用小臂不用手腕)一开始就用松肩沉肘、下塌外碾的顺缠方法,两手形成拧转撕裂的动作,此时前手一定向下沉,后手向上转提。

下面是店铺专门为您整理好的:太极拳推手八法之挒法。

太极拳推手八法之挒法凡是挒法的手引进对方,手要缠的紧实,迫使对方肘关节向上翻转,我压制对方肘部手乘势下沉,这种方法很易折伤对方的肘关节,不可轻易试验。

挒法可分为以下几种:定步挒法,如第一高探马第四动作;退步挒法,如倒卷红一、二动作;转身退步挒法,如第二高探马第四动作;转身进步挒法,如二路拳(炮捶)斩手第二动作。

例一:倒卷红的第一、二动作。

是对方在我正前方,右腿插进我的裆部,双手猛按我的左手和肘部,我被迫后退,左手顺缠引进对方左腕,我的右手松肩沉肘,下塌外碾用小臂中段处压在对方肘关节,向前方下沉发劲,发劲时要与后脚跟踏劲形成合劲。

以上是倒卷红第一、二动作,如果对方左腿在前,我就先退右腿,手法左右转换(如倒卷红第三、四动作)这样才能做到我顺人背的效果。

例二:第二高探马第四动作。

是对方在我右前方,左腿在前,用左手拿我左腕;我的左腕外缠反拿他的左腕,对方乘势进左腿,我向左转身,退左步,左手继续引进对方的左手腕,右手转在对方左肘关节外上侧,发挒劲。

例三:二路拳斩手第二动作。

是对方在我左侧,右腿在前,双手按我左手腕和肘,我先左转身,双手逆缠稍合,化去来劲,接着向左转身双手顺缠,左上右下,解脱对方左手拿劲;继续身向左转,左脚尖外摆,左手外缠反拿对方左腕,右手从上向下松肩沉肘,下塌外碾猛压对方肘关节,并配合右脚下踏之力,帮助两手发劲。

太极拳推手训练技巧

太极拳推手训练技巧

太极拳推⼿训练技巧太极拳推⼿训练技巧 推⼿是太极拳技击的独特风格,太极拳的推⼿运动是各学派在继承我国古代民间武术对练实践的基础上创造发展⽽成的⾼级拳术竞技运动。

那么怎样联系太极拳的推⼿呢? ⼀、位置训练 初练推⼿必须要求推⼿姿势到位。

五种推⼿法要求的位置各有不同,要按要求训练。

先求上肢两⼿臂到位,两⼿要求能防护对⽅的⼿、肘、肩关节。

⼀般要求⼿要搭放在对⽅的腕与肘关节处,⽤⼩指外侧接触,不要抓,要两臂成⼸形,既不伸展,也不卷曲,始终⽤内劲扌朋住,两⼿划圆缠绕,不能超越中线,要沉肩垂肘,肘既不贴肋,也不离肋,要把意念集中到接触点上。

眼睛到位。

“眼是⼼之苗”,它是侦察敌情的武器,推⼿时与对⽅对峙,要产⽣⼀种威慑⼒量,要看准进攻与防守的接触位置,同时注视⾃⼰肢体的运⾏。

躯⼲到位。

⾝体要闾尾中正,含胸拔背,塌腰松胯,旋转腰轴。

因为两⼈推⼿不同单练,往往推⼿时⼼情紧张,对外因条件不能适应,就会犯躯⼲不到位的⽑病。

推⼿如练拳⼀样,体松⾃然,以腰为主宰,两肩与两胯对照呼应旋转,配合呼吸⽓沉丹⽥,劲送四梢。

下肢到位。

要分清虚实步型,活⽤五⾏步法。

⼸步时,要注意两腿的各⾃功能,⼸前要注意蓄劲之腿蹬地借⼒,送体前移;⼸时要注意⼸腿膝盖领劲,随腰胯旋转移重;⼸后的腿要意贯内劲,⽴地⽣根,承担体重。

静步时,要注意符合裆的开、圆、合、提要求。

迈步时,要轻灵,脚跟先着地,落放位置要根据技击⽬的。

管套、插封,脚尖的下踩、上跷、外撇、⾥扣应随技击⽽变。

差之毫厘,结果是谬之千⾥,练拳、推⼿也是这样,学者要详辨此理。

⼆、听劲训练 太极拳的知彼是在眼、⽿的基础上,⼜增添了肤感获息,术语称之“听劲”。

太极拳的听劲特指⽤⾃⼰的⽪肤接触对⽅,通过⽪肤的敏感性来判断对⽅劲⼒的触点部位、⽅向、⼒度,然后经过⼤脑思维,反馈指导攻防动作。

听劲是懂劲的基础,是化劲的前提。

听劲之道,权其轻重、远近,由尺⽽⼨,由⼨⽽分,由分⽽毫。

听劲训练须在推⼿扌朋劲中求达,须通过陪练者“喂劲”逐渐求达。

太极拳推手基本功练习及注意事项

太极拳推手基本功练习及注意事项

太极拳推手基本功练习及注意事项太极拳推手基本功练习及注意事项太极拳推手在太极拳中是非常重要的,想要了解更深层次的太极拳就要将太极拳推手练好,所以一定要了解太极拳推手的方法,这样练起来能更好的掌握其要领。

以下是太极拳推手基本功练习及注意事项,欢迎阅读。

太极拳如何练习推手想要将太极拳推手练好,那么就要了解“沾连粘随”的原则,“沾连粘随”在推手中是非常重要,当然也是不可或缺的。

想要将太极拳推手练好,那么就要了解“沾连粘随”的原则“沾连粘随”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听懂劲必须依靠搭手的粘着点来获得可靠的信息,有了正确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顺着正确的方向推发,此为其一。

其二,在推手发放对方时,也必须遵守“沾连粘随”的原则,在粘着点上发放之,切忌脱宽推出之,连擒、拿、摔、跌、掷、打都要按照在“沾连”状态下进行,不能以脱空推击掷、打,特别是擒拿时也要在粘着点上来迫使对方重心按我的意向转移,以顺势而发之,而不是以反关节为目的。

太极推手无论是击打、擒、拿、摔、跌、掷,都必须要在粘着点上进行,这也是区别于其它拳种所有的原则。

例如太极推手中的采劲,采劲并不是以反关节为目标的,而是用两个不同的粘着点来迫使对方重心按我的意图转移,切忌采痛对方为原则,造就“我顺人背”的有利发放时机。

太极十三式中的前八式是技法,即是“四正手”、“四隅手”,其技法的每个招式都是在粘着点上迫使对方重心转移,同时还必须要在粘着点上,顺着对方重心移动的方向而推之,千万不可逆行施推之。

一旦逆行施力,也是蛮力加上顶抗,”是太极推手极力反对的现象。

所以每当与高手推手时,双方搭手后,技高一方自始至终沾粘着对方的重心,迫使另一方无所适从,进也进不得,退也退不得,连动也不敢动,这就是一方的重心被对方控制住了,这些都归功于“听劲”的功劳。

听劲是在懂劲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而得的,在懂劲的基础上能听到对方劲力的来龙去脉,当即判断出顺劲的方向。

太极拳推手的注意事项骤发对方一有回意,我即以爆发力骤然发劲,如迅雷闪电,疾风骤雨,引发之间,合而为一,使对方在毫无思想准备下骤然被发出,不及走化。

太极十三推动作要领

太极十三推动作要领

太极十三推动作要领太极十三推动作要领太极十三推,是太极推手中双手向前的一种推法。

下面店铺为大家分享太极十三推动作要领,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1、正推:身向前倾(打人先进身,打人如亲嘴。

)屈收两肘于两肋旁,立掌坐腕,掌指向上,掌心向外,双掌平齐,用力均匀,向前直向、直臂按推敌胸,将敌平推出去的推法,叫正推。

此法将敌发出后,是重心平移,没有倾翻的感觉。

2、上推:在正推的基础向前往上45°斜向,将敌起根并往上飘起的推法。

此法受力之时,就像被人连根拔起,并向后上抛出的感觉。

3、下推:在正推的基础向前往下45°斜向,将敌固步并往下沉坠的推法,叫下推。

检验方法:被推方自觉脚沉,膝软,臀坠。

4、扣推:在上推的基础上,将敌起根并往上飘起后再屈腕扣指往下拍按的推法,叫扣推。

此法有被飘起后再往下往后仰跌的感觉。

5、欲上先下:在上推法前先加一个假下推法。

6、欲下先上:在下推法前先加一个假上推法。

7、扠推:身向前倾,屈收两肘于两肋旁,立掌顺腕,掌指向前,掌心向内,拇指上翘,虎口撑开,双掌平齐,用力均匀,向前往上,斜向45°、直臂扠推敌腋,将敌向前往上起根推出的推法,叫扠推。

此法是将敌重心浮起,身体难以下沉,有想用力用不上力,只好眼睁睁看着自己被人推出去之感。

(也可叉推对方双臂弯)8、错推:在正推或扠推的基础上,双手左右交替向前递进。

一般三次即可成功。

9、单轻推:即双手先向敌胸喂劲,引出他的.抗力,然后突然抽掉一手上的劲力,使敌方在原有的平衡点上失去平衡,而向一侧跌出。

此法亦适用于向上的捧托(只要你力气够大的话)。

10、迎胸推:迎胸推有双按掌、海底针、勾脖、收臂等推法,在此只述双按推:当敌双手推按我胸时,我一接敌力(未等他力出全),即迅速向下往膝头前推按双掌,随着我的双掌按下,我的身(胸)自然就会向前俯倾,这个“俯倾”即是向前“打”人。

所要提醒的是,意识要放在胸上,即胸要微微往前挺迎。

太极推手的训练要领

太极推手的训练要领

太极推手的训练要领作者:余永堂来源:《少林与太极》2019年第06期太极拳在我国武术园地中是独树一帜、构思奇妙的拳种。

太极拳推手主要是八门五步功夫,名谓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

推手时怀藏八卦,脚踏五行,身分五步,支撑八面,与古代哲学理论相一致,博大精深,威力无穷。

十三势根据阴阳变化的道理,随其所行,周而复始,不断变化。

掤劲应在第一位,是暗劲。

初学推手只有懂得了掤劲,才能够谈得上入门。

在推手时,不仅是手和臂,凡是和对方身体接触的任何部位都要有掤劲,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掤劲也称衬托劲。

以水比喻,水能漂浮落叶,也能浮起巨舟。

推手中不論对方来力大小,我都能以掤劲应付之。

当对方发力时,我以中空劲为支点,乘势将来力向前上方牵动,使对方的力悬空,可以用较小的力承受较大的来力,达到我顺人背,在对抗中占有主动。

捋是明劲。

对方力来,我以捋劲掌握其动向,加以引导,使对方继续前行。

我将来力引向身体两侧,轻重快慢全以对方的来力快慢为转移,等到对方力量失势,我趁机进去,可以掌握主动。

挤是明劲。

如对方捋我一臂,我乘势平屈被捋的手臂,另一掌跟贴肘弯内侧,两手同时正方向向对方胸部方向进去。

挤劲在力学上犹如压面机之滚轴,同时向内旋转,面片在压缝中被挤而出。

按是明劲。

如对方挤我,我则双手按之,使力下沉,动作宜有折叠,犹如波浪起伏,可使对方脚跟活动,失去重心。

按劲的妙用可比作如水下行,柔中寓刚,无孔不入。

力学上如轮带的推动作用。

轮带旋转表面为推劲,与轮接触处属按劲。

采是明暗劲各半。

采劲不是强拉硬拽,采劲是权衡来力轻重,乘势牵引。

如我臂在对方上侧,则利用手势,转向牵引,谓上手,是明劲。

如我手臂在对方下侧,我以肘托劲牵引,使其改变方向,再借势斜线反击,这是暗劲。

因之能做到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速。

挒是明劲。

我以双手接住对方一臂,借其来力,乘势旋转,反击其身,犹如将物掀起而挫之。

赵堡太极推手的技术与方法

赵堡太极推手的技术与方法

赵堡太极推手的技术与方法赵堡太极拳的创始人是的张三丰,它形成于河南温县赵堡镇,因而叫赵堡太极拳。

赵堡太极拳的推手都会练习吗?下面就和店铺一起来看看吧!赵堡太极推手的技术与方法太极推手,亦称搭手、擖手、转圈打轮;近来又有人给它起名叫揉手,但一般的都称推手,包括全国正式比赛也都叫太极推手。

太极推手对抗,练懂劲,练技巧,是太极拳练习技击用着的方法,也是学习太极拳法以致应用的中间途径,是学习懂劲的妙法,也是学会架子到学习散手的阶梯。

太极推手必须全神贯注、轻灵活泼,长期练习能获得浓厚的情趣,引人入胜。

推手诀曰:“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侵,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粘随不丢顶”。

又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

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随曲就伸,劲断意不断,意断神可接”等等,都是太极推手功夫的真实写照。

一、赵堡太极推手的性质及意义太极拳是体、推手是用,体用应紧密结合,才长功夫。

要把拳练好,再运用到推手上,用拳来丰富推手,用推手来检验拳架,也就是说推手以拳架为基础,反过来又检验和修正拳架的技术,如果说拳架是理论,那么推手即是实践,这样久而久之体用结合,理论和实践结合,就可以形成功夫上的飞跃,但这些只能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完备的训练,逐步达到高层次。

当然,只练拳架不练推手,就很难深刻地领会太极拳法的各种要求,更不能灵活运用拳架、自如的呼吸行气、巧妙地发挥劲力,根本达不到技击运动的高度成就。

推手是进行太极拳技击技能实战训练的一种形式。

它是在实战条件下,不用护具设备的双人对抗竞技、比内劲(耐力),觉劲(灵活),纯熟地运用太极拳技法,控制自己的平衡、而破坏对方的平衡。

两人搭手互相缠绕,上边用手把对方捆住,下面用脚和腿使绊,上下配合,将对方制倒。

推手是一种双方徒手竞技武功,既不是急了打架,也不是随便嬉逗,而是双方郑重其事地比内功和技巧。

一接触,双方即进入互相摸底阶段,必须从手和脚全面动作来衡量对方实力,沉着应战;看谁能把对方轻松自如地摔倒或制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推手体悟本人习练传统吴氏太极拳推手多年,时常留心体会传统太极拳论中对推手的要求,还将一些太极明家的推手经验在实践中加以印证,逐渐有了一点认识。

现表述如下,以求教于方家。

1.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和人推手时,对方施力于我,我保持身体中正,重心不易受外力影响。

这种身法上的要求,《太极十三势歌》明示为‚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对方来力时,我以腰为轴心,向左右转化,圈子比较小,即能使对方之力落空。

若在化劲过程中身体前俯后仰,重心不稳,两脚飘浮,不仅化不掉来力,而且极易被人发出。

常见人推手时,一方被对方一引或出劲前捋时,身体即向前俯,重心失去中正。

如对方用采劲,即易向前跌倒,即使不立时倾跌,但被动挨打,既不能化,也不能还手,已处于败势。

也有人以为自己腰劲很好,人家推不倒,所以当遇对方加力到自己身上时,身体便向后仰,重心偏于后方。

若此时对方用捌劲在胸腹部一按或短促发力,则轻者失重败势,重者会伤及脊椎,非常危险。

所以推手时,无论应敌击敌,有保持虚领顶劲、中正灵活的状态才可以左右前后回旋,保留转换的余地。

2.意在人先,后发先至拳经中有‚彼有力,我也有力,我力在先;彼无力,我亦无力,我意仍在先‛之语,要求处处主动,随机应变,时时处处控制对方,使意在彼先,劲抢彼前,则发无不中。

王宗岳《打手歌》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

‛其中‚彼不动,己不动‛是听劲,是反击对方的前奏。

这个过程几乎是在同时发生的。

所谓手快者,也就是听劲功夫好,即对方微动,我已发觉,抢他前面发我之劲。

他的劲被我截住,进退两难,正是‚旧力已发,新力未生‛之际,欲收回不能,欲另发劲不及,则难免处处落后,处处被动。

所以,‚后人发,先人至‛的关键是意在人先,在于听劲。

只有‚意在人先‛,才能保证‚后发先至‛,这是推手时一条很重要的规律。

3.三节齐到力增加《太极拳论》说:‚劲起于脚,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从劲力传导的三节来讲,腿脚是根节,腰身是中节,手指是梢节。

人之手臂不如腿粗,腿不如腰粗。

因此,手臂之力不如腿力大,腿之力不如腰力大。

俗话说‚根节动,梢节发,三节齐动力增加‛,所谓三节齐动,必定意注于腰,三节劲力的上传下达主宰在腰上,根梢二节虽动也发不出整体之力,只是局部之力。

推手时,用手臂之力推人,往往推不动。

若用腰劲推,对方即能倾跌。

推手动作,表面上力在手腕,而实际力在于腰。

若肩不能松,则腰不能活,力全在于手臂,绝不能化人,亦不能发人。

至于步子稳不稳,在于裆劲,即胯、腿、脚三部分的联系,而其运用之关键完全在腰。

推手时应尽量少用手臂,而应进足贴身,三节齐到,对方必立足不稳。

4,听人之劲,舍己从人太极拳推手以懂劲为最高阶段,用什么方法才能达到懂劲的地步呢?只有平时在推手时,能善于听人之劲,这就是说,靠和对方身体接触的部分(包括指、掌、腕、肘、臂、肩等)的皮肤感觉,得知对方来劲的方向、轻重、强弱等,化掉对方之劲,向其薄弱处反击。

若对方劲来,我还要想一想如何对付,是来不及的。

拳经说‚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这就全靠听劲的功夫。

推手时,为了要能听人之劲,我就不能用力对抗,因为两臂用力,我就感觉不出对方的劲力!所以推手一定要轻,化掉对方来劲,使对方欲发不能,欲走不及,我才有主动权。

要听人之劲,自己就不能主观,不能抢先出手攻击对方。

根据客观情况,力来我化,相机进击,后发先至,实际仍是自己掌握主动权。

可以说,不主观是听劲的首要条件。

再强调一下‚舍己从人‛。

拳经说‚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因敌变化示神奇‛,都说明应根据客观情况,再作主观决定,不能一味主观。

例如,我学会某一手法,想在推手中用此手法将人发出。

但我向对方攻击时,对方可化可走,可格可架,大多会在我意料之外,我想好的手法在实际应用中会碰了钉子,这是主观的毛病。

所以,我们在推手时,要力戒主观(舍己),要根据客观情况,作出反应(从人)。

例如,对方下采我手,欲拔我脚跟。

我遵循‚舍己从人‛的原则,用类似‚海底针‛的劲势,顺其势把手伸下去,双手配合,对方反而会被我拔起。

但‚舍已从人‛并不是一味听人摆布,还要利用‚粘连黏随,听化拿发‛,达到‚从人由己‛的主动地位,使自己处于顺势,而对方处于被势,如此才能制人而不制于人。

5.化劲在局部,发劲在整体太极拳推手讲究‚周身一家‛,但若处处执著于‚整体‛,反而可能在推手中形成弊端,所以还应该研究‚局部‛的运用。

初学推手的人,遇到对方加力于己时,便全身乱动,以为这样就是走化。

结果往往并未化去对方之力,自己已经跌出。

这是因为初学者身体是一个整体,不能松开,不知化劲,正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故。

而初学发劲,又往往因为浑身不整,仅用两手之力,所以发不动人。

初学者往往不能理解这里的矛盾。

‚周身一家‛的整体和‚处处分化‛的局部各有功用,即发劲要在整体攻,化劲只在局部动。

6.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太极拳论》中说:‚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力学而有为也!查‘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

‛由此可看出,太极不崇尚大力破小力或大力破大力的。

吴鉴泉老先生曾说:‚太极拳练时不用气力,设遇力大之人,如何应付呢?一个人几十斤力气总是有的吧?这就够用了。

‛太极拳是借人之力的艺术。

拳经说‚牵动四两拨千斤‛,四两和千斤是比喻力之大小,不能片面理解。

牵动是条件,拨是方法。

只要牵动的条件成熟,小力能够拨动大力。

拨是巧劲,而不是硬顶。

一个人总有几十斤气力,再加上技巧,就足以应付比自己力气大的人,这就是太极拳‚借人之力‛的推手原理。

要借人之力,自己就不能用力顶抗。

举例来说,对方向我左侧进攻,而我不加顶抗,仅偏身化之,再及时加力捋之,这就叫‚合力‛,以此牵动对方重心。

拳经说‚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则其根自断,必其坏之速而无疑‛,因此我可以继续捋,使其足跟浮起,或用横劲向前进击,均无不可。

借人之力,对于对方来力,最好不要加力阻挡(使用截劲是另一回事)。

我化他时,要让出一条路来,使对方的力顺其方向而去。

因为我若一拦,对方力就缩回,或者变换方向,反而不容易打他。

往往有这种情况,对方重心已动摇,脚跟浮起,因我一用力,对方反而转危为安。

所以要借人之力,自己千万不可使顶力,这是很重要的。

但‚牵动千斤力,只用四两功‛的‚四两‛,绝不是我只有四两力。

许多太极拳前辈都身怀惊人功力,大家不可不察,更不可因此放松功力修炼。

7.不丢不顶,勿自伸缩在推手时,要做到‚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首先就要以静待动,舍己从人,沉着稳定,力戒鲁莽盲动。

舍己从人,就是不要按自己的主观愿望从事,企图强迫人就范,而是要以对方动作为依据,‚随人所动,随曲就伸;不丢不顶,勿自伸缩‛。

舍己从人的具体表现是,目的都是造成我顺人背之势。

比如两人手臂相接触,彼此听劲,我和对方身体接触,始终不完全离开,谓之不丢。

我丢开对方的身体或将两手缩回,即为逃走,对方必跟进打我,谓之‚逢丢必打‛。

所以推手时要注意犯‚丢‛之病。

反之,对方来力,我亦以力硬顶,更希望我力超过对方以拒之,这是违反太极拳原理的。

当我用力犯‚顶‛时,若对方大于我,则我败。

所以,推手要强调不丢不顶,自己不主观,自然能取得我顺人背的效果。

8.加力引劲法推手时,为了诱使对方暴露空当,打破对方平衡,常运用‚引劲‛主动加力于对方。

对付身长力大的人,如果不主动加力,则更难以听其劲、借其力,达不到顺势打击对方的目的。

在这种情况下,常要用到‚引劲‛。

‚引劲‛目的有两个:一是引其出劲,二是引进落空。

彼劲不出,我便主动把彼劲引出来。

可以先用虚劲在他身上一按,观察对方会有何种反应。

若对方犯丢,我就‚逢丢必打‛;若对方出力来顶,我就引进落空,并顺势加以采挒之力,使其力失去作用点,进而失去重心。

若此时我再用横劲击对方,对方必倾跌。

‚引进落空‛是指对方以强力进攻,身体并未失势,我用掤劲虚拦,同时松腰落胯,用两手持其进攻之手,再开裆转腰,使其来劲落空,处于劣势。

有的对手推手水平很高,可能引一下还不行,要继续引几下,才能诱使对方应对失误,立脚不稳。

这就要求我们虚实变化要快,有时连续几个虚招,有时连续几个实招,有时虚实并用。

所谓‚虚虚实实,实实虚虚‛,使对方琢磨不定,其身体重心才能被我控制,这就是在推手中常要用到的连续加力法。

9.中正安舒,虚实有度修炼太极拳,两手要一虚一实,两足也要一虚一实,同侧的手足也要做到一虚一实,进而做到浑身各处都有虚实。

能懂得虚实,就不会犯双重和偏劲偏重之病,就能随机而变,而不为对方所制。

可是我身上有虚实,对方身上也有虚实,这就要看双方怎样利用虚实劲。

例如对方大力进攻,这是对方实劲击来,如果我也用实劲,便是我方顶抗。

对方实劲击来,我应以虚劲相接,听对方之力,同时还要寻找对方之虚并攻击,这就是‚避实击虚‛。

所谓虚实,也可表现为力的大小轻重的随机转换,虚非全虚,实非全实。

有时是下随上动,有时是上随下变,但不管如何变动,务必使上、下、左、右都有虚实。

虚实有度,才能立身中正安舒、转换灵活,对盘架和推手具有同样的指导意义。

特别是在推手中,在外力进逼或发化对手时,必须靠虚实的合理分布来维持中正安舒、支撑八面的劲力,满足发力的需要。

10.化劲走圆圈,发力走直线‚化‛与‚发‛是推手中的主要矛盾。

‚化‛是指对方来攻我时,我将对方之劲化开,使对方劲力落空。

‚发‛是我打击、发放对方。

‚化‛与‚发‛看似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动作,其实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化之不尽,发之不远‛,发是紧跟着化的,发劲必须连化带发,这虽是两个动作,但要求做起来像一个动作一样。

若‚化‛与‚发‛有了间隔,即化后略一迟疑再发,对方就有反应时间,不仅发不出人,反可能被对方借劲,令我方跌出。

《十三势行功心解》曰‚曲中求直‛,对方发劲打我重心,我必跌出。

如何才能使对方之劲不能打中我重心呢?这就要化而不能顶。

如何化呢?要化得自然,即顺着对方来劲的方向走一圈或半圈,使对方之劲不能作用于我重心。

此时我身体平衡未被牵动,便可利用对方来势反击对方。

‚化时走圆,发时用直‛,我发劲时,要走直线。

我们知道直线是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故直线发劲,能迅速地将劲发至对方重心,使对方来不及走化。

‚化劲走圆圈,发力走直线‛是初学推手的一个原则,而‚化劲走圆圈,发力走切线‛也是对同样道理更简单形象的说法。

11.用意远长,出手轻灵太极拳讲究‚用意不用力‛。

如果推手时没有‚意‛,就说明身体虽动而心不在焉,则化也化不好,发也发不好。

特别是在发力时,光有‚意‛还不行,‚意‛还要长。

‚用意须远,其劲自长‛,劲长才能发得人出。

发劲时,像要把人发到十丈开外,则其劲自然长,关键在‚意‛。

出手轻可以隐蔽意图,对方难以借我之力打我。

而且,如遇到对方手法有变化,我也便于相机应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