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 必修三第7课汉字与书法

合集下载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件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 对于汉字的改革,你是赞同还是反对 ?
親愛
爱亲
合作探究: 如何理第解7秦课朝汉“字书与同书文法
字”措施的主观目的和积极意义?
• 目的:秦统一后,面对国内文字混乱、政令不一的局面, 为了有效加强对各地的控制,维护国家统一,必须要以统 一的文字形式在全国广阔的范围内推行政令。
• 积极意义:恢复和加强了汉字的交流功能,规范了汉字的 书写形式,促进了各地之间的经济交流和文化发展,对统 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
汉字丰富 士人群体形成
南北朝 文具改进
隋唐 国家统一;
经济文化繁荣
重文;市民 宋 阶层;社会
生活丰富
明 市民阶层扩 大,资萌芽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书法名家 艺术风格
王羲之 虚玄灵动
张旭、怀素 狂放不羁 草 欧阳/颜/柳 规范法度 楷 四大家 追求个性 (苏、黄、 忽略法度 米、蔡) 有意无法 “四大才子”平民化世俗化
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 所致 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
怀素 《自叙帖》
• 现代狂草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历朝书法名家名作
宋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历朝书法名家名作
明代 唐伯虎 更强调个性化创作
《唐伯虎点秋香》
唐寅的行书飘逸瀟洒,风流问世
考考你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大锤听说有人在中药里的有了惊世发现,发现了一种文字, 你知道这种文字是什么吗?
相传1899年,中国学者王 距今约3000多年的商代 懿荣在他吃的中药“龙骨” 甲骨文(用刀刻在龟甲、 里发现了距今3千多年前的 兽骨上面的文字),是迄 汉字-甲骨文。图为王懿荣。 今所知最古老的成熟汉字。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件(共54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件(共54张PPT)
亲 爱 的 老 师 、同学 们、家 长: 为了
甲 由于是刀刻 的,所以其线
骨 条多方折,劲 直为主,同时
文 字体的结构, 长短,大小都 没有定势。
中药里的惊世发现——甲骨文
相传1899年,中国学者王 距今约3000多年的商代
懿荣在他吃的中药“龙骨” 甲骨文(用刀刻在龟甲、
里发现了距今3千多年前的 兽骨上面的文字),是迄
明清书法呈现个性化、平民化、世俗化 特征
原因: ①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君主 专制走向极端
②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 萌芽出现 ③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
明朝的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和徐祯卿 (电视剧里则根据文人后来虚构的人物周文宾所创造),他们才 思敏捷,才华横溢,诗词曲赋,样样精通,或长于绘画,或长于 书法,或长于文理,是明朝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他们创作了 很多著名的绘画、书法和诗词作品,并源渊流传。
黄庭坚,为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书法的最大特点 是重“韵”,持重风度, 写来疏朗有致,如郎月 清风,书韵自高。
• 米芾
• 用笔丰肥豪 健,宽绰疏 朗,字态奇 逸超迈
宋 米芾《珊瑚复官二帖》
• 蔡襄,宋四家中,他年龄辈份,应在苏、黄、 米之前。宋四家中,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 见长,而蔡襄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他的书法 浑厚端庄,雄伟遒丽。蔡襄为人忠厚正直,字识 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
四、测评反馈 每 次 测 评 汇 总的结 果应及 时报后 勤主任 ,在全体 教师会 上通报 ,并及时反馈给商店负 责 人 ,以 便 商 店整改 。商店 整改措 施向师 生公示 ,每次测 评表和 每次测评汇总表学校
应 及 时 保 存 ,并备上 级检查 。 小 学 商 店 师 生及家 长满意 度测评 表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第7课汉字与书法教案(1)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第7课汉字与书法教案(1)

教学设计第7课汉字与书法从容说课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充满魅力的中国古代汉字与书法艺术、汉字的起源与演变、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和中国篆刻艺术的发展。

本课重点在于掌握中国汉字和书法的发展过程及发展规律,建议通过示例分析、层层设问的方法组织教学;本课难点在于时代变迁对书法艺术的影响,建议学生分组讨论,从分析不同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气等角度,去分析时代变迁对书法艺术的影响,可以赵佶的瘦金体为例。

教学重点 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2.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中国篆刻艺术的发展特征。

教学难点分析时代变迁对书法艺术风格的影响。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甲骨文等文字图片。

2.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字帖、碑帖。

3.篆刻的图章。

课时安排 1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中国古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2.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阶段及基本特征。

3.通过对中国古代汉字的演变过程的分析,培养从基本史实中探寻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

4.通过对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赏析,培养初步鉴赏书法艺术的能力,并从中探究出时代变迁对书法艺术风格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向学生展示甲骨文等文字的图片及书法碑帖,激发学生了解中国文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的兴趣。

2.让学生对比分析不同朝代书法家艺术风格的差异,使学生逐步感受到探究历史问题的乐趣,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并让学生联系“文如其人”的观点,探究时代变迁对书法艺术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

2.认识到汉字是传承祖国悠久辉煌文明的载体,是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一部分,书法艺术则是中国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艺术成就,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认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祖国灿烂历史的自豪之情。

3.通过时代变迁对书法艺术风格的影响,让学生初步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哲学原理。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一:展示西安碑林的碑帖和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字帖,提问:很多同学都练过书法,对这些字帖都非常熟悉,那么你们知道中国的汉字是怎样产生的吗?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有些什么特点呢?导入二: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王小丫主持了一个“开心词典”的节目,在节目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参赛选手连一些基本的汉字都不会,我们有时真恨不能跑进电视去代他写,是吗?这说明我们今天全民学外语的时候,对自己的母语汉语的学习是多么薄弱啊!而如果问到汉字是怎样产生的,又经过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则恐怕更没有多少人能回答出来了。

岳麓历史必修三第7课_汉字与书法(共39张PPT)

岳麓历史必修三第7课_汉字与书法(共39张PPT)

藏头护尾 法度井然 婀娜 不胜罗绮之感
文 征 明
赤 壁 赋


山《

后篌
赤 壁
引 》

祝枝山草书
三、印章
1、中国印章的刻制, 常以篆体入印,故称 篆刻。 2、明中叶以后,篆 刻发展成与书法、绘 画一起相得益彰的姊 妹艺术。
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1、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是( )
A、王羲之的《兰亭序》
B、李斯的《泰山刻石》
C、颜真卿的《多宝塔碑》
D、怀素的《自叙帖》
2、秦始皇推行“书同文”后的官方
通用文字是( )
A、籀文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3、下列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甲骨文②小篆③金文④楷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②①④
4、秦始皇采取的措施中对促进了统一的多民 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形成中华民族独特的民 族心理产生最深远影响的是( ) A、灭六国,完成统一 B、设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县制 C、修筑长城 D、统一文字
假设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 文字的社会,那么你觉得 自己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 化?
汉字可用可赏。 “用”在于其实用 性;“赏”在于其 艺术性。
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一、汉字的发展演变
1、文字起源传说——“仓颉造字”
上古仓颉为黄帝左史,生 而四目,有睿德。见灵龟负图 书,丹青甲文,遂穷天地之变, 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 鸟语、山川,指掌而拼文字。 文字即成,天为雨粟,鬼为夜 哭,龙为潜藏。
重文;市民 宋 阶层;社会
生活丰富 明 商品经济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件(共23张PPT)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件(共23张PPT)
甲 骨 文
金 文




楷书 行书 草书
一、从汉字的起源到“书同文” (实用性)
1、起源: 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与后来成熟文字 有一定的渊源。
半坡遗址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二里头遗址出土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2、成熟:
①商朝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②商周:铸在青铜器上的铭文(钟鼎文),称为金文
魏晋南北朝
书圣王羲之
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
隋唐
新高峰
背景:国家一统,政治安定,经济繁荣,思想开放
法度和规范 特征:书法艺术达到新的高峰,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代表: 草书——张旭、怀素(“颠张狂素”狂放不羁) 楷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颜筋柳骨”规范法度)
隋唐
草书(勾连不断,不易识别)
怀



张旭 《肚痛帖 》 释文: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 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
叙 帖 》
释文:戴公又云:驰毫骤墨列奔驷,满座失声看不及。
隋唐
楷书(横平竖直、字形方整)
欧阳询《化度寺碑》 颜真卿《多宝塔碑》柳公权《玄秘塔碑》
宋代
背景:宋代重文,商品经济发展 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理学发展,倡导心境和意趣
秦统一全国后,政事繁多 且圆转的篆书书写太慢
宝 宝 苦 啊 !
于是官隶就采用了民间流行 的便写法小篆代替圆转篆书。 因是隶人用的字体,所以称 作隶书。




从“鱼”字的演变总结汉字演变的特点。
甲骨文
大篆
楷书
行书
小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隶书
由图画到笔画 由繁到简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7课汉字与书法公开课教学课件共36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7课汉字与书法公开课教学课件共36张PPT
7
甲骨文
8
为什么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成熟的汉字?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构造法的 “六书”(即象形、会意、指事、 形声、假借、转注等六种造字方 法)。
原因:
字形结构基本固定
9
金文
大盂鼎
大盂鼎铭文
10
书同文
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书同 文字。
——《秦琅邪刻石》
11
❖ 圆润纤细,布局均匀, 呈现出庄严美丽的风
34
7.林语堂说:“在书法上,也只有在书法上, 我们才能够看到中国人艺术心灵的极致”。 在会稽山阴之兰亭写出“天下第一行书”, 把行书艺术推向极致的古代书法家是( )
A 王羲之
B 王献之
C怀素
D 钟繇
35
• 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 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 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 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 方块字是一个天地。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他 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譬如凭空写一个 “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沥淅沥淅沥, 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视觉上的这种美感, 岂是什么rain也好pluie也好所能满足?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30
3、下列不属于宋代书法艺术发展特点的是
A 宋代重文轻武,出现一批著名书法家;
B 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使书法个


化趋向明显;
C 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
倡导有意无法;
D 国家一统,注重规范法度
31
4、“少年上人号怀素,……起来向壁 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悦悦如闻神 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 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此句描述了 () A 隶书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B 楷书的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C 草书的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D 行书的工整清晰,飞洒活泼

历史课件:岳麓版必修三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历史课件:岳麓版必修三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合作探究: 为什么在唐朝时会形成书法艺术的高峰?
国家统一、经济发达、文化繁荣、 思想开放、兼收并蓄、这个社会充 满活力、激荡着一中进取精神。
宋代:追求个性,倡导 有意无法
《黄州寒食诗贴》苏轼 “天下第三行书”
豪放逸丽,追求自然
苏 东 坡 仅 存 的 一 幅 行 草 作 黄庭坚书法最大特点是重“韵” 持重风度,写来疏朗有致, 品
如郎月清风,书韵自高。
黄庭坚《黄州寒食诗卷跋》
•蔡襄的楷书。 •书法浑厚端庄, 雄伟遒丽。 宋 米芾《珊瑚复官二帖》 •字“端劲高古, 爽利而沉着 容德兼备”。
合作探究:
为什么在宋代时会形成书法“有意无法”的局面?
政治:文官治国
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
社会:市民阶层的兴起
明代:强调个性化创造
文 征 明
这是一块完整的 牛胛骨。牛骨长32.2 厘米,宽19.8厘米, 正面刻辞四条,背面 2条,花160余字,字 内填朱。刻辞所记内 容为商王武丁狩猎、 祭祖和当时的天象。 这片刻辞巨大完整, 是研究商代社会历史 和天文气象的重要资 料。
(车)
(车)
(车)
(辇)人拉车
(舟)
(大舟)
(人撑船)
商代甲骨文中车、舟的象形字
西周散氏盘为西周后期厉 王时代的青铜器,其铭文结构 奇古,线条圆润而凝炼,因取 横势而重心偏低,故愈显朴厚。 其“浇铸”感很强,表现了浓 重的“金味”,因此在碑学体 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现代 著名书法家胡小石评说:“篆 体至周而大备,其大器若《盂 鼎》《毛公鼎》,……结字并 取纵势,其尚横者惟《散氏盘》 而已。”
潇洒风流、如斜雨疾风
书法作品与社会环境之间有什么 关系?
一定时期的文化总是一定 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 第二单元第7课 汉字与书法 课件(共26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 第二单元第7课 汉字与书法  课件(共26张PPT)

基本规律:由繁到简; 由具体到形象; 规范稳定性
二、书 艺 历 程
1、书法艺术形成的条件
①材料: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 ②推动者:士人群体的形成和壮大 ③工具: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文房四宝
2、书书法法艺艺术术的的发发展展历历程程
朝代 社会状况 书法名家 艺术风格
社会危机
魏晋 士人群体形成 南北朝 文具改进
C
C、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D、社会危机,世人反省
课后作业
1.概述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演变过程。
2.分析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
根据自己的属相,学写甲骨文
牛羊猪 鼠
3、汉字的发展:商周——金文(钟鼎文、铭文)
西 周 毛 公 鼎 铭 文
春秋战国时期:文字混乱
4、汉字的统一:秦朝——“书同文” 秦朝统一全国文字为小篆
小篆
隶书
观察右图,回答下 列问题:
(1)从“鱼”字 的 演变中推断汉字演 变的过程;
(2)从“鱼”字 的 演变中总结汉字演 变的基本规律;
3、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技巧创新的的条件包括

)。
①汉末社会危机引起士人的深刻反省;②士人群体
的形成;③书法是士人表达自我的理想形式;④笔
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A
C、②③④ D、②④
4、宋代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与 上述书法风格有关的时代背景是( )。
A、经济发展,社会前进; B、国家统一,盛世气象;
课标要求: 概述汉字的起源、演变的过程;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一一、、从从汉汉字字起起源源到到“书“同书文同”文”
1、汉字的起源:新石器时代——刻画符号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7课汉字与书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7课汉字与书法

王羲之像
王羲之故居——洗砚池
王羲之故居位于山东省临沂市,为古典园林式建筑
王献之 草书
二、书艺历程
3、书法的历程:
3)隋唐:
背景:国家一统、政治稳定; 经济繁盛;科举取士, 重视文教。书法体现出大国盛世气象。
特征:书法艺术达到新的高峰,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雍容大度,注重法度,雄伟瑰丽。
代表:草书(勾连不断): 张旭、怀素(“颠张狂素”,狂放不羁)。 楷书(横平竖直、字形方整):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颜筋柳骨”规范法度)
蔡襄(1012-1067) 宋四家中,喜欢写规规矩
矩的楷书。他的书法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 浑厚端庄,雄伟遒丽。蔡襄为人忠厚正直,学识渊 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
二、书艺历程
3、书法的历程:
4)明代: 原因: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市生活更加丰富
多彩,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 特征:个性化、平民化、世俗化 代表:祝枝山、文徵明( zhēng)
秦汉:一个标志性的时期; 明中叶以后:篆刻成为与书法、绘画并立的艺 术门类。代表:文彭
西汉滇王之印金印
秦郎中令丞封泥
西汉皇后之玺
文彭印
为什么唐代会有不拘一格的书法风格? 这与它的时代风貌有怎样密切关系!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总是这一时期政 治、经济的反映。
(3)工具: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提供了条件
2、书法的特征: 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刚柔枯润来抒 情答意,显现东方审美情趣
二、书艺历程
3、书法的历程:
1)、秦汉时期: 自发阶段:甲骨文、金文、小篆(圆润纤细、布 局均匀)、秦隶(扁平工整)、汉隶(雄放洒脱, 浑厚深沉 )。 但大多还是实用性文字。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7课《汉字与书法》优质课件(39张)(共39张PPT) [自动保存的]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7课《汉字与书法》优质课件(39张)(共39张PPT) [自动保存的]


C、明代书法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D、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出现使书法艺术发放异彩
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A、书法;B、绘画;C、篆刻;D、京剧
大汶口文化陶器 上的符号
图画文字“斧”或 “锛”
甲骨文之父--王懿荣(清)
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面 的文字---甲骨文,是迄今 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追求个性,忽略法度
东晋 王羲之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唐朝 颜真卿 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
宋代 苏 轼 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诗帖 》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书法的发展脉络
⑤明代
阶段特征?
工商业进一步发展 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 平民化、世俗化趋势
强调个性创造
文征明
董其昌
第8课 笔墨丹青
绘画的发展脉络
质 地面、陶器、岩壁上的简单绘画 ①新石器时代
朴 、 浪 漫
②战国、汉代 帛画
魏晋 顾恺之《洛神赋图》
曹植爱慕甄氏,作诗《洛神赋》,表达对甄氏的怀 恋和真挚的情感,顾恺之巧妙地把诗人的幻想改造 成艺术形象,展现诗文的情感
绘画的发展脉络
地面、陶器、岩壁上的简单绘画 质 ①新石器时代
——新高峰
楷书—欧、颜、柳,重视法度
国家统一,政治稳定
经济发达,思想开放
草书—张旭、怀素,狂放不羁
欧阳询《化度寺碑》 颜真卿《多宝塔碑》 柳公权《玄秘塔碑》 怀素《自叙帖》 张旭 《肚痛帖》
书法的发展脉络
④宋代
阶段特征?
重文轻武,知识分子队伍壮大 工商业发展,市民阶层兴起
苏黄米蔡,各具形态
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件(24张)(共24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件(24张)(共24张PPT)

欧、颜 柳
楷书
注重规范法度、 书法理论成熟
重文—;商 苏、黄 __ 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
品经济展— 米、蔡
倡导“有意无法”
商品经济发展, 社会进一步平
——
__
民化、世俗化
更加强调个性化 的创造


2.金文:也称“钟鼎文”、“铜器铭文”。商周
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金文要比甲骨文 方正整齐,均匀对称,笔道一般要比甲骨文粗。
3.小篆:秦统一后的官方标准字体。特点一字体略
长,(多为长方形)。二是笔画横平竖直,圆润均匀, 粗细基本一致。三是平衡对称。四是上紧下松
4.隶书:也称“左书”、“史书”、“八分”。
(2)推动者:具有艺术修养和精神追求的士人群 体的形成和壮大。
(3)工具: 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2、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
(1)秦汉时期 —自发阶段 (基本上是实用性文字) 书体: 秦小篆、汉隶
特点: 秦小篆—圆润纤细, 布局均匀
汉隶—雄放洒脱, 浑厚深沉
(2)魏晋南北朝 —自觉阶段
代表作: 王羲之(东晋) “书圣” 《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由繁到简; 由具体到抽象; 越来越规范、稳定;
(2)简要分析 汉字演变的原因。
便于书写和交流
草书
甲 骨 文 金 文 小 篆 隶 书
楷书 行书
1.甲骨文:又称“契文”、“卜辞”或“殷墟文
字”。指殷商时代写(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清光绪年间,在河南安阳的殷墟发现,这些文字大多 是殷商王朝利用龟甲占卜凶吉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 有关的记事文字。目前考古发掘甲骨文单字有4500字 左右,已经识别的约有2500多字。这些文字和我们如 今使用的文字,在外形上有巨大的区别。但是从构字 方法来看,二者基本上是一致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祝徵枝明山《《闲赤居壁秋赋日》》
祝枝山 作品
文徵明 作品
明书法 文征明小楷
关于清代“馆阁体”
“馆阁体” 是一种方正、光沼、乌黑、大 小一律的明代官场书体。 由于康、雍、乾三朝 皇帝对其的钟爱,遂成为当时书法的主流。
欧阳询、张旭、怀素、颜真卿、柳公权 都留下千古绝墨。楷书、行书、草书发展 到唐代时代特点十分突出,对后代的影响 起到规范和楷模的作用。
张旭 《肚痛帖 》 释文:
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
《千金帖》
怀素(737-799) 中国唐代书法家,史称 “草圣”。俗姓钱,字 藏真,零陵(今湖南长 沙)人。自幼出家为僧, 刻苦临池,采蕉叶练字, 秃笔成冢,经禅之馀, 从事艺文,喜好草书。 好饮酒,酒酣与发,於 寺壁裹墙,衣裳器具, 无不书之,与张旭合称 “颠张狂素”。
二、书艺历程
“写字最容易泄露一个人的个性,所谓 “字所如谓其书人法”,,从大字抵面不上诬看。是如书果写每的个法字则都, 方写方字正的正艺,术其,人准大确都地拘来谨说。书如法果是伸以胳汉膊字拉 腿为的基,础都的逸线出条格艺外术,,其是人中必国定文豪化放乃,至字东瘦 如方柴文,化其的人一必种定典排型骨的。表字现如形墨式猪。,其人必 定“五百斤油”。所以郑板桥的字就应该 是那样倾斜古怪,才和他吃狗肉傲公卿的 气概相称。”
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铭》
柳公权 《玄秘塔碑》
颜真卿 《多宝塔碑》
颜真卿《祭侄文稿》:
是其为怀念在安史之 乱中死于叛军之手的侄 子所作,此帖本是稿本, 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 写的,但正因为无意作 书,所以使此幅字写得 神采飞动,笔势雄奇, 姿态横生,得自然之妙。 为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 书”。
书法艺术的发展
“书圣”王羲之的书法
王羲之像
王羲之故居——洗砚池
“书圣”王羲之的书法 王羲之《兰亭序》 (神龙本)
《兰亭序》局部摹本 天下第一行书
书学鼎盛的唐代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达到了 中国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谓“书至初唐 而极盛。”唐代墨迹流传至今者也比前代 为多,大量碑版留下了宝贵的书法作品。
王羲之的行书飘逸潇洒,浸透了诗文、绘 画、雕塑的神韵,达到了追求美的极致。他的 《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共二十 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 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 “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 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 《兰亭序》为“行书第一”
第七课 汉字与书法
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
仓颉造字的传说
人类祖先最早的结
中国自绳古记事。 “昔者仓颉作
就有仓颉造字 书,而天雨粟,
之说。文字的 发明是人类发
鬼夜哭。 ” ——《淮南子》
展史上一件石破天
惊的大事,它将人
们的思维、语言、
造字的仓颉
经验以及复杂的社 会现象记录下来,
使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世代传承。
秦小篆和汉隶
陕西汉中的汉代摩崖 石刻《石门颂》瘦劲雄 健,如锥划沙,内容为汉 中太守王升表彰杨孟文等 开凿石门通道的功绩。文 辞为王升撰。此摩崖刻字 书写较随便,不刻意求工 而流露出恣肆奔放、天真 自然的情趣,为后世书家 所珍爱。
汉隶:《石门颂》
书法成为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成为艺术。在当时的 时代背景下,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 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象:虽本属表示大象之象,然以其大借喻
包容于天地间之种种形象,如山川日月。 再经转训为事物表象之象。

海:江口中加上午字,午
时海水涨潮涌至江口,表

示海水。

请对比下列金文和甲骨文,看看两者有何不同?
金文《散氏盘》
甲骨文
不同点:
1.字体结构趋向整齐,大小 匀称,纵横有序。
2.线条和形体由方折变为圆 转。象形意味大大减少。
《黄州寒食诗帖》
宋徽宗赵佶, 政治上昏庸, 生活上荒唐,艺术上聪颖。 北宋王朝因他而亡,但在艺 术上他是个天份极高的书画 家 ,他的书法,形成自己的风 格,号"瘦金体"。
“瘦金体”,既 有“天骨遒美,逸 趣霭然”之感,又 有强烈的个性色彩 和秀美雅致、舒畅 洒脱的感觉。
宋徽宗赵佶 《閨中秋月詩》
明代书法随着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 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秦统一文字及影响
秦统一后,推行“书同文
字”,将 “小篆”作为官方规范
的文字推广; 又以书写简便
的“ 隶书 ”作为日常通用的字 体。文字的统
一方便了广阔 帝国文化交往
中的文字障
小篆
碍,对统一的
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隶书
汉字的演变
1、新石器时代:刻画符号 2、商代:甲骨文—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3、商周时期:金文出现—籀文(大篆) 4、春秋战国:异体杂出,一字多形 5、秦朝:书同文字(小篆——隶书) 6、汉朝:隶书
---近代著名散文家梁实秋
二、书艺历程
1.秦小篆和汉隶 2.书法成为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
3.书法艺术的发展 ①书学鼎盛的唐代 ②帖学大行的宋代书法 ③更加强调个性化的明代书法 ④清代的“馆阁体”
秦小篆和汉隶
秦小篆:泰山刻石
《泰山刻石》的作者李斯 (?—公元前208年),可称得 上是我国第一个有记载的书法 家。《泰山刻石》的书体是秦 统一后的标准字体——小篆。 字体呈长方形,线条圆润流 畅,疏密匀停,给人以端庄稳 重的感受。唐朝张怀瑾称颂李 斯的小篆是: “ 画如铁石,字 若飞动 ” , “ 骨气丰匀, 方圆妙绝 ” 。
相传仓颉造的字
刻画符号
半坡人面网纹盆口沿的 符号可能就是早期的文字。
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符号
春:上方是草木抽发的曲芽,下面那一部分
是一个计时的标志,组合起来,表示草木滋 生开始的时序。
万:形如蝎子。幼蝎产出后,即自动攀附
于母蝎身上,背部尤多,密密麻麻若不可胜 数,古人见之,即以蝎子之形喻不可胜数之 “万”字。
北宋“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苏轼《前 赤壁赋》
蔡襄《澄 心堂纸》
黄庭坚《松 风阁诗帖》
米芾《清和帖》
《黄州寒食诗帖》, 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 这是苏轼被贬黄州第 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 人生之叹。诗写得苍 凉多情,表达了苏轼 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 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 这种心情和境况下, 有感 而出的。被后世 誉为“天下第三行 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