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7553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得分:分
1、图形文字
金文,富有图画性。
2、行书
又称押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期来的,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弥补了楷书书写慢而草书的难以辨认。
3、永字八法
1.点为侧 2、横为勒3、竖为弩4、钩为趯 5、提为策 6、撇为掠7、短撇为啄
4、明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得分:分1.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是当时的士族意识形态的一种人格表现,成为当时的审美理想。风流名士们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
2.隶书: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形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3.瘦金书:
瘦金体是宋徽宗创造的书法字体,是楷书的一种。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连笔字象游丝行空,已近行书。其用笔源于褚、薛,写得更瘦劲;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
4.小篆:小篆又称秦篆,是由大篆省略改变而来的一种字体,产生于战国后期的秦国,通行于秦代和西汉前期。具有笔画圆转流畅,
结体呈纵势长方形,左右对称均衡,结体严谨工整的特点。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得分:分
1.大篆:在战国时期西方秦国所通行的文字
2.小篆:小篆又称秦篆,是由大篆省略改变而来的一种字体,产生于战国后期的秦国,通行于秦代和西汉前期。具有笔画圆转流畅,结体呈纵势长方形,左右对称均衡,结体严谨工整的特点。
3.章草:亦称“隶草”,是汉代下层书人在长期的实用过程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由篆书演进到隶书阶段相应派生出来的一种书体。唐朝张怀瓘称之为“章草即隶书之捷”,是由隶书的急就草率发展演变而成的,是隶书草化或兼隶、草于一体的一种书体,也可以说章草是草书中带有隶书笔意的一种书体。
4.瘦金书:
据传为赵佶所创的一种字体,整体峭拔,清爽润朗,飘逸灵动,运笔飘忽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露锋等运转提顿的痕迹,是风格独特的一种字体。主要作品为《瘦金体千字文》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得分:分
1、铁线篆:
铁线篆为小篆书体之一,由秦代《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等玉筯书风中脱出。其书写方法与玉篆的书写方法基本相同,因笔画纤细如线刚劲如铁而得名。此篆书用笔圆活,细硬似铁,划一首尾如线。后世称唐李阳冰书《谦卦碑》为铁线篆的代表作。
2、笔断意连:
作国画或写毛笔字时,点划虽断,而笔势相连续,亦叫“意到笔不到”。
3、侧锋:
侧锋下笔,借势而侧,使笔锋的方向和笔运动的方向形成钝角,以求点画的险劲出势,达到变化的目的。侧锋运笔的效果是使点画或凌厉劲健,或爽利流畅。侧锋也是书法重要的笔法和常用笔法之一,以行草书运用居多。
4、初唐四家: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得分:分
1、书法:书法,是世界上少数几种文字所有的艺术形式,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文书法等。其中“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2、法书:在历史上能够长远流传,供后人作为楷模取法的书法,称为法书。法书是艺术境界极高的书法
3、漆书:指清代书家金农把点画破圆为方,像用漆帚写出,号称“漆书”。
漆书一般是指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金农所写的一种书体。其书迹因以软笔舔扁人纸,破圆为方,把《天发神谶碑》中的方头笔形化人楷书之中,好像用扁漆刷子刷出来的字一样,故自称“漆书”,并非真是用漆写的字。
4、台阁体:答:明代的台阁体本是一种在官场应用的程式化书风,与唐代的干禄体、宋代的朝体性质相似,以应制为目的,迎合帝王的喜好,作品大都个性不鲜明,缺乏艺术生命力。从洪武到成化,台阁体
3、籀文:.我国古代书体的一种。也叫籀书﹑大篆。因着录于《史籀篇》而得名。字体
多重叠。春秋﹑战国间通行于秦国。与篆文近似。今存石鼓文即这种字体的代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得分:分
1.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一般理解为当时的名士风度,实际上指的是在中国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人格精神与生活方式的统一体。包括哲学思辨、人格境界、文学创作、审美追求等方面
魏晋风度是中国历史上一种标志性的时代精神和重要的文化表现,它产生于曹魏末年,延续至晋。“魏晋风度”是对魏晋时期士人文化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的概括,精准地指出了这种文化的本质与内涵。魏晋风度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并对后世的中国文人及中国的文化哲学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魏晋风度」是文化史上一个专有名词,「风度」本来是魏晋时用来品评人物的词语。魏晋时期,人们对人物的品评由道德风范转向人物外貌,进而发展到人物的精神气质。魏晋名
士有一种不同于流俗、甚至不同于任何历史时期的言谈举止。风度不仅仅是个人文化素质与精神状态在言谈与仪表上的反应,对于一定的社会阶层来说,风度集中体现了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集中塑造了他们的社会形象。它不仅是一种政治和文化现象,而且深深影响着人们的心理与行为,从而构成了这一时代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建安七子、正始名士、竹林七贤等人,正好反映了魏晋名士的时代精神。
2.颠张醉素:
颠指张旭书法的特点:激情勃发,甚至达到狂颠的程度
醉指怀素书法的特点:圆转飞动,空灵剔透的气韵
这个成语意思是:指一个人个性突出,挥洒到极致,也用于赞扬草书书法作品具有张旭和怀素的神韵。
3.宋四家:
即宋人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的合称,被后世认为是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
4.隶书:
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形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得分:分1.中锋侧锋:
中锋:行笔时将毛笔的主锋保持在点画的中线,以区别于偏锋。用中锋写出的线条圆浑而有质感。使笔直立,锋在正中,左右不偏,叫“中锋”。
侧锋:书法术语。起笔的一种技法。谓在下笔时笔锋稍偏侧,落墨处即显出偏侧的姿势。侧锋多用来取势,势成则转换为中锋。
2. 布白:
指安排字的点画间架和布置字、行之间空白关系的方法。字的点画与空白均有繁简、短长,结体也有大小、疏密、欹正。书写时必须因字生势,灵活多变。布白得当,即能使字和字之间产生错落参差而又呼应协调的艺术效果。又,对整幅作品行与行之间的安排也称“布白”。
3. 笔断意连:
作国画或写毛笔字时,点划虽断,而笔势相连续,叫“笔断意连”或“意到笔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