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积的变化规律苏教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4.解释规律。 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活动,发现了积的变化规律,其实大家 对这一规律并不陌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应用这一规律 解决过有关的计算问题,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出示练习六第1题,让学生口算出得数。 练习后,指名核对每一道题的得数,并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口 算时的思考过程,并尝试解释这样算的依据。
六、说教学过程
练习: 1.计算下列各题。 25×2= 25×4= 2.复习有关0的运算。 5+0= 20-0= 7×0= 0÷8=
板块一、复习导入 25×8= 25×16=
指名让学生到前面板演竖式计算,其余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订正。
在乘法里面,两个因数相乘就得到了积,那因数的变化是否也会引 起积的变化呢?它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 一起来探索积的变化规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积的变化规律。 (揭示课题) (这一环节是从学生已知的知识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符合学 生的认知特点,对学习新知起铺垫作用。)
(3)除以10
板块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是怎样发现这一规律的? 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设计意图:梳理所学知识,将所学知识系统化】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四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积的变化规律 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 一个乘数乘几,另一个乘数必须除以相同的数,才能使积不变。
四、说学情
四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接触面广、独立性强、善于观察和 发现、乐于动手操作等特点。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 度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 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 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好,对旧知掌握较好,并初步具备了运用所学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不一致。
2024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3课时积的变化规律课件苏教版
20×70= 1400 200×70= 14000 20×700= 14000
50×40= 2000 50×400= 20000 500×40= 20000
当堂检测
8.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 (1)
45÷15×120=360(平方米) 答: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360平方米。
当堂检测
(2)
(45+15)÷15×120=480(平方米) 答: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480平方米。
课堂小结
归纳总结:
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得到的积就等于 原来的积乘几。
当堂检测
1.口算下面各题,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80×30= 2400 7×600= 4200 50×70= 3500
21×10= 210 90×20=1800 300×4=1200
20×50=1000 400×8= 3200 10×30=300
三 积的变化规律
第 3 课 时 积的变化规律
课时导入
计算: 12×12= 144
14×14 =196
课时总览
1 课堂探究点 积的变化规律
2 课时流程
探索 新知
课堂 小结
当堂 检测
课后 作业
探索新知
探究点 积的变化规律 4 先按要求算一算、填一填,再比较填出的结果。
乘数 20 20 20
20×4 20×5
当堂检测
2.
你能根据积的变化规律直
接说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吗?
=260
=600 =780
当堂检测
3.
60 600 6000
12000
300 600 6000
12000
当堂检测
4.一种计算器的单价是30元/个,买4个这样的计算器要多少元? 买20个、200个、400个或800个呢?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积的变化规律》
12×3= 36 48×5=240
24×5=120
120×3=360 48×50=2 400 24×25=600
1200×3=3600 48×500=24000 24×75=1800
乘数 20
40 40
200 200
乘数 5 5
10
10 20
积
100 200 400 2000 4000
请根据积变化的规律填表。
①第一个乘数不变, 第二个乘数乘2,得到 ②第一个乘数不变,第二 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2。个乘数乘10,得到的积等于
原来的积乘10。
③第二个乘数不变,第
一个乘数乘4,得到的积 ④第二个乘数不变,第一
等于原来的积乘4。
个乘数乘5,得到的积等于
原来的积乘5。
积的变化规律:一个
乘数不变,另一个乘
数乘几,得到的积就 等于原来的积乘几。
乘数
乘数
积
20
3
60
20
3×2
20
3×10
20×4
3
20×5
3
积的变化 60×()
乘数
乘数
积
20
3
60
20
3×2
120
20
3×10
600
20×4
3
240
20×5
3
300
积的变化
60×(2) 60×(10) 60×(4) 60×(5)
想一想: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 得到的积怎样变化?你有什么发现?
根据8×50=40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 的积。
16×50= 800 32×50= 1600
8×25= 200 4×25= 100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4、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4、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4、积的变化规律》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和总结,掌握两个数相乘积的变化规律。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积的变化与乘数的关系,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乘法,对于乘法的运算规则有一定的理解。
但在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通过具体例子来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和总结,掌握两个数相乘积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探究积的变化规律。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交流表达的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相关例子,方便学生观察和理解。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际的物品,如水果、玩具等,用于创设情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如买水果,让学生观察价格的变化,引发学生对积的变化规律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具体的例子,如2×3=6,3×4=12等,引导学生观察积的变化规律。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及时批改,给予反馈。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时的总价等。
苏教版数学四下《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下《积的变化规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两个数相乘积的变化规律,包括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两个因数都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积扩大的倍数等于两个因数扩大倍数的乘积,积缩小的倍数等于两个因数缩小倍数的乘积。
这些规律对于学生后续学习分数、小数乘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除法的计算方法,对乘法有一定的理解。
但学生在理解积的变化规律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于因数扩大或缩小0倍的情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总结规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两个数相乘积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两个数相乘积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中总结规律。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
2.准备练习题和测试题。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实例,如购物时发现商品打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实际支付的金额。
通过实例引入积的变化规律的话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相关图片和数据,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当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时,积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总结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运用刚总结的规律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积的变化规律的掌握程度。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 积的变化规律-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 积的变化规律-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积的变化规律2. 积的变化规律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积的变化规律的本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让学生初步感受积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出示例题,让学生观察积的变化。
(2)引导学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3)师生共同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3. 巩固练习(1)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汇报解题过程,教师点评。
4. 应用拓展(1)出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2)学生汇报解题思路,教师点评。
5.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6.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2.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参与,合作交流。
3. 学生能独立完成课后作业。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新课导入”和“巩固练习”环节。
以下是对这一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新课导入1. 观察积的变化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数学例子来引导学生观察积的变化。
例如,教师可以给出两组乘法算式,如:- 第一组:\(2 \times 3 = 6\), \(4 \times 3 = 12\), \(6 \times 3 = 18\)- 第二组:\(2 \times 4 = 8\), \(2 \times 6 = 12\), \(2 \times 8 = 16\)让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两组算式中积的变化规律。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积的变化规律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积的变化规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探索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0除外),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如果两个因数扩大相同的倍数(0除外),积扩大的倍数就等于两个因数扩大倍数的乘积;两个因数都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积缩小的倍数等于两个因数缩小倍数的乘积。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类推的方法探索问题的能力,能运用探索规律的方法学习数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在探索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积的变化规律,让学生在探索中理解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类推的方法探索积的变化规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乘法口诀,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基本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1)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积的变化。
教师出示几组乘法算式,让学生计算并观察积的变化。
如:3 ×4 = 126 × 4 = 249 × 4 = 3612 × 4 = 48引导学生发现:一个因数(4)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2)引导学生探索两个因数的变化对积的影响。
教师出示几组乘法算式,让学生计算并观察积的变化。
如:2 ×3 = 64 × 3 = 126 × 3 = 188 × 3 = 24引导学生发现:如果两个因数扩大相同的倍数,积扩大的倍数就等于两个因数扩大倍数的乘积。
(3)引导学生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积的变化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 巩固练习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积的变化规律,并强调在计算乘法时要灵活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积的变化规律》是小学数学中的一节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两个数相乘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在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乘法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乘法运算,对乘法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积的变化规律,他们可能还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从而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同时,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好奇心较强,对探索新知识有较高的兴趣,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两个数相乘积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发现并归纳积的变化规律。
2.难点:让学生理解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让学生自己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索积的变化规律。
六. 教学准备1.课件:教师制作课件,展示相关案例和图片。
2.学具:为学生准备相关学具,如小卡片、计算器等。
3.教学场地:确保教学场地整洁、舒适,有利于学生学习。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案例,如2×3=6,让学生观察积的变化。
引导学生发现,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0除外),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系列案例,如3×4=12,4×5=20,5×6=30等,让学生观察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当两个因数都扩大相同的倍数(0除外),积扩大的倍数等于两个因数扩大倍数的乘积。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 积的变化规律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
进行新课
先按要求算一算、 填一填, 再比较填出的结果。
120
2
600
60×10
240
60×4
300
60×5
120 600 240 300
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 数乘几,积怎样变化?你 有什么发现?
2 60×10 60×4 60×5
120
600 240 300
第一个乘数不变, 第二个乘数乘 2, 得到的积等于原来 的积乘 2。
再找一些例子算一算、 比一比, 看看积的变化是不 是有同样的规律, 与同学交流。
12×3= 36
48×5= 240 24×5= 120
120×3=360 48×50= 2400 24×25=600
1200×3= 3600 48×500= 2400024×75= 1800
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 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若干倍, 积也缩小若干倍。
随堂演练
1. 先说 100 400
2. 根据每组第 1 题的积, 直接写出下面两题的积。 24 × 3 = 72 7 × 15 = 105 16 × 5 = 80 24 × 30 = 720 7 × 150 =1050 16 × 20 = 320 24 × 300 = 7200 7 × 1500 = 10500 16 × 35 = 560
2 60×10 60×4 60×5
120
600 240 300
第二个乘数不变, 第一个乘数乘 4, 得到积等于原来 积的4倍。
2 60×10 60×4 60×5
120 600 240 300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4《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4《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探究在乘法运算中,因数的变化对积的影响,引导学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乘法运算,对乘法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由于不理解积的变化规律,导致计算错误。
因此,本节课通过探究积的变化规律,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发现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的变化规律。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积的变化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运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积的变化规律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规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拓展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5.总结反思:让学生谈谈在本节课中的收获,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的思考。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积的变化规律。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第4课时《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第4课时《积的变化规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第4课时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探究积的变化规律,理解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乘法运算,但对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在探究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分析、归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积的变化规律,掌握积的变化规律的应用。
2.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能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练习题,用于引导学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2.准备PPT,用于展示问题和解答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问题:“小明有2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是小明的2倍,小丽又有3个苹果,他们三人的苹果总数是多少?”让学生思考并解答。
通过这个问题引出积的变化规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组实例,如:1×2=2,2×3=6,3×4=12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组实例中积的变化规律。
引导学生发现,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增加或减少时,积也会相应地增加或减少。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出一些实例,验证积的变化规律。
每组选取一个实例,如:4×5=20,5×6=30等,观察并解释积的变化规律。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题,巩固对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6 积的变化规律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6 积的变化规律 | 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积的变化规律2. 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积的变化规律的本质,灵活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乘法的意义和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 让学生观察一些积的变化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交流观察到的规律,并尝试总结规律。
-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积的变化规律,并给出数学表达式。
3. 巩固练习- 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实际应用- 让学生举例说明积的变化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5. 总结提升-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 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强调积的变化规律的本质和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积的变化规律的应用。
2. 观察生活中的积的变化现象,并尝试用积的变化规律解释。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 在实际应用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 教师要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也得到了培养,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环节,因为这个环节是学生发现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的关键步骤。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积的变化规律》优秀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积的变化规律》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积的变化规律》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和总结,掌握积的变化规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应用和拓展,以及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解决。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整数的乘法、除法和加减法运算,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对于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也需要在本节课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和总结,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3.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供学生探究和操作。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引发学生的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积的变化规律。
例如,展示两组数相乘的结果,让学生观察积的变化情况。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尝试找出积的变化规律。
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解决。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第4课时《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第4课时《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第4课时《积的变化规律》是本单元的最后一个小节,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口诀、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归纳,发现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乘法基础,对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也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只关注乘法算式的结果,忽视了解题的过程和方法。
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从而发现积的变化规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归纳,发现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
2.运用小组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采用实例讲解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会积的变化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PPT、实物模型等。
2.准备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材料。
3.教师提前学习相关内容,做好教学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积的变化规律。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观察并回答:这些题目的特点是什么?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积的变化规律(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教案:积的变化规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积的变化规律。
2. 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1. 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2. 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四、教学难点1. 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2. 灵活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 通过观察和实验,引导学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 分组讨论,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 教师点评,强调积的变化规律。
3. 巩固练习- 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 引导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4. 小结-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 强调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5. 作业布置- 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2.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
3.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能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2. 学生能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3.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积极参与,合作交流。
八、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
2. 教学实验器材。
九、教学时间1. 1课时。
十、教学建议1.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
4.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积的变化规律积的变化规律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能否理解和掌握这个规律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后续数学知识的学习。
因此,我们需要详细补充和说明积的变化规律,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积的变化规律指的是,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0除外),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积的变化规律
第4课时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33页例4“练一练”,第35页练习六第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计算、探索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发现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几“的变化规律,并能应用规律口算相应乘法算式的积。
2.使学生在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发现、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进一步获得探索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和确定性,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发现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发现并归纳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回顾引新1.数学小讲师口算15873×7=11111115873×14=?让学生口算得数,板书得数。
提问:上面的题怎样口算比较方便?2.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像上面这样的乘法口算,为什么先按上面的另一道算式计算,积再乘2就是它的得数呢?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规律?(板书:规律?)这节课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索规律、解决问题出示小组合作要求:1.计算填表2.小组交流比较乘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3.每行计算出的两个数的积各是多少,和原来的积60比有什么变化?4.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是怎样变化的,积怎样变化,想想能有什么发现?学生展示交流。
1.计算填表。
(1)出示例4.提问:表里已经计算了哪两个数相乘的积,是多少?比较下面几行的乘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2)明确方法。
提问:第二行应该怎样算、怎样填呢?第二行要计算20×6,(板书:20×6)积是多少?(板书填表)这个得数120和原来的积60比,等于60乘几的结果?(板书填表)(3)计算填表。
提问:下面每行各要计算哪两个数的积?交流:每行计算出的两个数的积各是多少,和原来的积60比有什么变化?(板书填表)2.引导发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积的变化规律》苏教版(2023秋)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积的变化规律的基本概念。积的变化规律是指在乘法运算中,一个或两个因数的变化导致积的相应变化。这个规律在数学运算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假设一件商品原价为100元,打8折后的价格是多少?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展示了积的变化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一个因数不变和两个因数同时变化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积的变化规律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积的变化规律的基本原理,例如通过实际物品的排列组合来展示因数与积的关系。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掌握乘法中两个因数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积扩大或缩小它们的倍数的平方。
-能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商品打折后的价格、面积计算等。
-通过实例和练习,强化学生对积的变化规律的记忆和应用能力。
举例:重点讲解当一个因数为2,另一个因数从3变为6时,积从6变为12的过程,强调因数扩大几倍,积也扩大几倍的规律。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积的变化规律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 积的变化规律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 积的变化规律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积的变化规律2. 积的变化规律的应用三、教学重点1. 掌握积的变化规律2. 能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难点1. 理解积的变化规律2. 灵活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五、教学准备1. 课件2. 小棒六、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课件出示小棒,引导学生观察小棒的数量和排列方式,引出积的变化规律。
2. 新课(1)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积的变化,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积的变化规律。
(2)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小棒,验证积的变化规律。
(3)引导学生总结积的变化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 巩固(1)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积的变化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5. 作业出示课件,布置作业。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操作,引导学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八、板书设计略九、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同时,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新课环节中对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索和巩固环节中规律的运用。
下面将详细补充和说明这一部分。
在新课环节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实物展示、课件演示和动手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3.积的变化规律(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3.积的变化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积的变化规律2. 积的变化规律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积的变化规律2. 教学难点:积的变化规律的应用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乘法口诀,引导学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2. 新课导入(1)出示例子,引导学生观察积的变化2 ×3 = 64 × 3 = 126 × 3 = 188 × 3 = 24(2)引导学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
3. 活动一:探究积的变化规律(1)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2)教师总结并板书积的变化规律。
4. 活动二:应用积的变化规律(1)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如:一个因数是4,积是24,另一个因数是多少?(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5. 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练习题。
(2)教师选取典型题目,进行讲解。
6.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作业布置1. 课本练习题。
2. 家长签字,加强家校合作。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七、板书设计3.积的变化规律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
如:2 × 3 = 64 × 3 = 126 × 3 = 188 × 3 = 24八、课后拓展1. 探究积的变化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分享学习积的变化规律的感悟。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探究,使学生掌握了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数( 乘几9),20得0 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 乘几)。
2.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填空。
37×2=74
25×6=150
37×20=( 74)0 25×12=( )
37×20(0 )=7400 50×6=( )
( )×37200=74000 25×120=( ) 300
300
3000
3.填空。 (1)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 乘12),得到的积是原
来的12倍。 (2)如果50×△=400,则250×△=( 200)。0
易错点 对积的变化规律理解不透彻
4.判断:一个乘数乘几,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
(
)
辨析:缺少条件“另一个乘数不变”。
提升点 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5.超市开展节日促销活动,酸奶18元3瓶,橙汁9元2 瓶,妈妈想买9瓶酸奶、4瓶橙汁,要付多少钱? 18×(9÷3)=54(元) 9×(4÷2)=18(元) 54+18=72(元) 答:要付72元钱。
6.一辆货车从甲地到乙地要行驶6小时,一辆轿车的 速度是这辆货车的2倍,这辆轿车从甲地到乙地要 行驶几小时? 6÷2=3(小时) 答:这辆轿车从甲地到乙地要行驶3小时。
7.爸爸开车带全家自驾游,先行驶了3个小时,行驶 路程为200千米,之后爸爸按同样的速度又行驶了 6小时才到达目的地,爸爸开车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200×(6÷3)+200=600(千米) 答:爸爸开车一共行了600千米。
8.两个数相乘,如果第一个乘数增加4,第二个乘数 不变,那么积就增加568;如果第二个乘数减少7, 第一个乘数不变,那么积就减少140。原来两个乘 数的积是多少? 568÷4=142 140÷7=20 20×142=2840 答:原来两个乘数的积是2840。
第4课时
三 三位数乘两位数
积的变化规律
SJ 四年级下册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
2
3
4
5
6
7
8
知Hale Waihona Puke 点 积的变化规律1.算一算,填一填,你能发现什么?
7×34=238
46×2=92
70×34= 2380 46×20=
700×34=23800 46×200=
我发现:两个92乘0 数相乘,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