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新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2020年高考(全国通用版)模拟卷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0年高考全国卷模拟试题语文2020.2本试卷共8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云南民族体育文化源于人民的劳动和生产,发展于特定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经济基础,随着社会的变迁,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变,一些传统的体育文化因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而逐渐被破坏,乃至消失。
传统的一些体育运动项目也随着生活环境、自然环境的变化处于濒临灭绝或退化变异的状况。
从目前来看,云南民族体育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础不成熟、学科体系不健全、基本概念表述不全面、传统运动项目的挖掘和保护不科学、特色体育文化村寨开发不合理等问题制约了云南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导致了民族体育文化越来越不受到重视,人民传承的意识越来越淡薄,人民在参与体育活动时过于追求现代化的运动项目,阻碍了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同时人民在传承云南民族体育文化过程中缺乏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性,很多人眼中只看到了外国西方体育运动项目的优越性,在参与体育运动中过多地选择西方体育运动项目,缺乏对民族体育文化的认识,缺乏对民族体育文化内涵、价值的理解,导致民族体育文化在发展、传承中失去了原有的体育文化价值,失去了生存的空间和土壤。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卷(附参考答案)
且每一个事物又是一个小的整体, 除了它与其他事物之间具有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的关系之
外,其内部也呈现出多种因素、多种部件的普遍联系。西人所说的
“关联思维 ”、 “关联宇宙
论”、“有机宇宙哲学 ”或“有机主义宇宙观 ”,今人所说的 “系统思维 ”,实际上就是 “整体思维 ”。
注重整体统一的整体思维, 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整体思维从整体原
年,中国登山队重回珠峰 ,在这里架起了举世闻名的 “中国梯 ”但,当时 ,队员们只能用最原始的
“人梯 ”方式战胜困难。冰雪太滑 ,登山队员屈银华便脱下鞋子 ,赤脚踩在队友身上向上攀登。 与电影 《攀登者》 中的曲松林一样 ,受伤的屈银华最后不得不截去了双脚十个脚趾。 电影《攀
立论的理论依据, 并且将这一整体思维观念具体化、 实践化。 中国医学理论将人体看成一个
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认为人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及各个组成要素之间既是相互联系的、
不
可割裂的,又是互相制约的、互为作用的。并且, “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因此 人之保健养生等都应合乎天地之道、 日月之行。 在临床治疗中, 中医反对单纯的 “头痛医头,
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 得天而未始遗人, 《易》所谓不遗、 不流、
不过者也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张载在《正蒙 ·乾称篇》中提出了宝贵的 “民胞物与 ”思想,
为合乎德性的实践行为提供了一种观念阐释, 将儒家的天人观、 物我观、 知行观提升至新的
境界和层次。
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华传统医学, 亦以 “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 ”等思想观念为
脚痛医脚 ”,强调整体而观、全面诊断、辩证论治,亦即《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所说 “治病
2020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 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云何尝能飞?泉何尝能跃?我们却常说云飞泉跃;山何尝能鸣?谷何尝能应?我们却常说山鸣谷应。
在说云飞泉跃,山鸣谷应时,我们比说花红石头重,又更进一层了。
原来我们只把在我的感觉误认为在物的属性,现在我们却把无生气的东西看成有生气的东西,把它们看作我们的侪辈,觉得它们也有性格,也有情感,也能活动。
这两种说话的方法虽不同,道理却是一样,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了解外物。
这种心理活动通常叫做“移情作用”。
“移情作用”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去,彷佛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
这是一个极普遍的经验。
自己在欢喜时,大地山河都在扬眉带笑;自己在悲伤时,风云花鸟都在叹气凝愁。
惜别时蜡烛可以垂泪,兴到时青山亦觉点头。
柳絮有时“轻狂”,晚峰有时“清苦”。
陶渊明何以爱菊呢因为他在傲霜残枝中见出孤臣的劲节;林和靖何以爱梅呢因为他在暗香疏影中见出隐者的高标。
从这几个实例看,我们可以看出移情作用是和美感经验有密切关系的。
移情作用不一定就是美感经验,而美感经验却常含有移情作用。
美感经验中的移情作用不单是由我及物的,同时也是由物及我的;它不仅把我的性格和情感移注于物,同时也把物的姿态吸收于我。
2020年新课标高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_4
2020年新课标高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摘要: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新课标卷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国园林如画如诗,是集建筑、书画、文学、园艺等艺术的精华,在世界造园艺术中独树一帜。
②每一个园都有自己的风格,游颐和园,印象......2020年新课标高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参考答案1.D(D项,由原文“团城承光殿前的松柏布置得妥帖宜人……与附近的建筑物高低相称”可知,D项表述错误。
)2.A(原文中没有说把玉泉山和西山移植园中,只是把它们作为颐和园的背景。
)3.B(B项,“最具有艺术价值的”夸大其词了,只能说是“独树一帜的”。
4.B(“制”,应解释为“规模”。
)5.B(①概述他家里不放工具,不能直接说明他有智慧;④叙述他的床缺了腿却不能自己修理,不能直接说明他有智慧;⑥房子修好写上自己的名字,不能直接说明他有智慧。
)6.C(“都围成圈子愤怒地与那个木匠对峙着”错,应该为“都围成圈子面对那个木匠师傅站着”。
)7.(1)那个木匠师傅是放弃他的手艺,专门发挥他的智力,而且能了解、掌握(体察)建筑学关键问题的人吧!(2)有才能的人,按正常途径推荐他,使他不必感激谁的恩德;没有能力的,就辞退他,也没有谁敢怨恨。
8.以动衬静。
(或“衬托”)用“露滴”的声音来衬托“空园”的寂静;诗人在秋夜孤房中连露滴的声音都能听到,说明他思潮起伏,长夜难眠。
9.直接抒情。
(或“直抒胸臆”、“议论抒情”)表达了作者进身希望渺茫的感慨和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
10.(1)渺沧海之一粟羡长江之无穷(2)其势弱于秦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3)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1.(1)CE(C项“响水河河水一直清澈见底”错,由文意知道响水河河水曾经遭受过污染,经历过治理。
E项“质朴平实,通俗易懂”错,本文语言应是生动形象,文采斐然。
)(2)文中的响水河具有历史悠久、土地肥沃、环境优美、发展迅速等特点。
2020届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考试1(含答案)
2020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如果说历史主义来自科学理性,那么另一种潜在话语——功利主义,则源于消费的理念。
功利主义基于实用的立场,将历史作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在我们的时代就表现为消费历史。
对比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现实主义立场,这种功利主义的谬误在于历史的“大义”消失了,只剩下“小利”。
艰辛的血与火、激情昂扬的抗争与奋斗、美好的未来想象都被轻飘飘地耸身一摇,像狗抖落毛皮上的水滴一样,全部抛弃。
这从那些最为风行的网络文学主题中就可以看出来,曾经在现代革命被打倒的帝王将相又回来了,并且以与绝对权力相匹配的绝对道德的面目出现,就像那些痴女和迷妹受虐狂似的拜倒在霸道总裁的脚下一样,此类文本将做稳奴隶或者攫取权力奴役他人作为最终的目标。
这不啻是一种历史的逆流,新文化运动以来辛辛苦苦一百年,一觉回到了运动前。
它们的历史观——反进化论的思维,回到了退化论。
而修真玄幻类的小说则只有在历史架空的异质时空才会发生,它们躲避现实,从历史中逃逸。
在这个逃逸的过程中,就像盗墓贼一样,窃取历史的遗产并且将它们作为休闲装饰物和消费品以自肥。
历史在消费逻辑中不仅不是一笔丰厚的遗产,反而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是一项召唤我们去偿还的债务。
但是哪怕历史的幽灵始终徘徊不去,消费者也不想听从任何历史债务的召唤,他们只想逃债,用戏谑的方式扮演忘记一切的智力障碍者,或者摘取历史中可以提炼出使用价值的内容,并将之生产为衍生最大化的文化商品,投放于市场。
2020届浙江省高三新高考模拟卷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0届浙江省新高考语文模拟卷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韶.(sháo)华易逝,容颜易老,浮华终是云烟。
拥有阳光心态,便不受万象羁.(jī)绊;心无羁绊,坐也从容,行也从容,你才是一个优雅的、魅力十足的人。
B. 19世纪,西方社会传统的贵族日薄.(báo)西山,资产阶级爆发户崛起。
森严的阶层壁垒被打破,一批有思想、有抱负的平民跨界成了知识界的翘.(qiáo)楚。
C. 林语堂眼中的市侩.(kuài):腰有十文必振衣作响,每与人言必谈贵戚,见问路之人必作傲睨.(ní)之态,与人交谈借刁言以逞才……扪心自问,你“中奖”了吗?D. 我们都为生命的短促而唏嘘,但可曾思量.(liang),正是因为短促而脆弱的生命旅途中有太多的烦闷与愤恚.(huì),那所剩无几的愉悦方显得迷足珍贵。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识记汉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要做到正确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
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B项,“日薄(báo)西山”改为“日薄(bó)西山”,“爆发户”改为“暴发户”;C项,“傲睨(ní)”改为“傲睨(nì)”;D项,“迷足珍贵”改为“弥足珍贵”。
故选A。
【点睛】考查字音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物的艺术表达”的概念,意指物质交流负载艺术元素,同时,艺术创作及其..传播对于物质载体、材料、质地的要求、利用和催生,使得“物”也具有了艺术表达功能和“文本”叙事功能。
2020年高三语文模拟检测试题与答案
2020年高三语文模拟检测试题与答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建设现代民族文化的基础,也是每个民族对世界文化的丰富和贡献。
因此,必然要从全人类的视角来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
但是,站在全人类文明史的宏观角度来保护为一时一地的人们所拥有的文化成就,这本身就是一件矛盾的事情。
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不应将之封闭在某个特定的历史时空中。
要尊重非物质文化的传承者在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中的自由选择意志。
当地民众往往希望摆脱传统的“包袱”,希望谋求本地区的现代化发展。
这种要求本身无可非议,但是其中的得失和代价也许不是每一个人一开始就能清晰认识到的。
有时候当事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抛弃的东西有何价值,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抛弃会在无意间造成的巨大损失和无可弥补的遗憾。
因此,我们必须寻求一种途径以调和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之间的矛盾。
个人群体和整个世界一样,对文化的追求都是多样的。
当人类为了自身的健康发展而要求保护多样性文化的时候,生活在特定文化中的群体和个人,同样应该有对多样性生存方式的选择自由,不应该也不可能要求他们为了世界保存一种生存方式,而将他们的生活封闭在固定的时空中,使他们成为世界文化多样性追求的牺牲品。
否则,对文化传承者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
我们的追求如果缺乏必要的自省和自律的话,客观上就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或限制了特定群体或个人对文化多样性的自由选择。
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一些技艺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舍弃了主体,那我们还能面对什么呢?在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时候,我们应该意识到它本身也是我们改进方法和理论的一个契机。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卷(附参考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卷(附参考答案)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整体思维,是以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
整体思维方式将整个世界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构成整个世界的一切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并且每一个事物又是一个小的整体,除了它与其他事物之间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之外,其内部也呈现出多种因素、多种部件的普遍联系。
西人所说的“关联思维”、“关联宇宙论”、“有机宇宙哲学”或“有机主义宇宙观”,今人所说的“系统思维”,实际上就是“整体思维”。
注重整体统一的整体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整体思维从整体原则出发,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和整体功能,探讨天与人、自然与人为、主体与客体、人与人、人与自我的相互关系,以求得天、地、人、我(心)的和谐统一,即注重“天人合一”“天人和谐”。
这种整体思维方式,在道家、儒家以及中华传统医学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早在西周时期,“天人合一”思想就已经萌生。
《周易》“推天道以明人事”,“天人合一”思想是《周易》整体思维观念立论的基本依据之一,其目的在于揭示人与天地、自然的相互关系,从而合理指导人之所作所为。
在《周易》看来,人与天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因此,人应当随顺天地之道而为。
如此,方可“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东周以降,道家的列子、庄子以及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张载等不但合理继承了“天人合一”思想,而且有所发展和创新。
道家认为,天、人同类而合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董仲舒对天、人问题作了详细的论证和明确的表述,明确指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即天人本来合一,故“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至宋代之时,张载正式将“天人合一”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明确提了出来,“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
2020年新课标高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
2020年新课标高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摘要: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新课标卷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国园林如画如诗,是集建筑、书画、文学、园艺等艺术的精华,在世界造园艺术中独树一帜。
②每一个园都有自己的风格,游颐和园,印象......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新课标卷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国园林如画如诗,是集建筑、书画、文学、园艺等艺术的精华,在世界造园艺术中独树一帜。
②每一个园都有自己的风格,游颐和园,印象最深的应是昆明湖与万寿山;游北海,则是湖面与琼华岛;苏州拙政园曲折弥漫的水面、扬州个园峻拔的黄石大假山等,也都令人印象深刻。
③在造园时,如能利用天然的地形再加人工的设计配合,这样不但节约了人工物力,并且利于景物的安排,造园学上称为“因地制宜”。
④中国园林有以山为主体的,有以水为主体的,也有以山为主水为辅,或以水为主山为辅的,而水亦有散聚之分,山有平冈峻岭之别。
园以景胜,景因园异,各具风格。
在观赏时,又有动观与静观之趣。
因此,评价某一园林艺术时,要看它是否发挥了这一园景的特色,不落常套。
⑤中国古典园林绝大部分四周皆有墙垣,景物藏之于内。
可是园外有些景物还要组合到园内来,使空间推展极远,予人以不尽之意,此即所谓“借景”。
颐和园借近处的玉泉山和较远的西山景,每当夕阳西下时,在湖山真意亭处凭栏,二山仿佛移置园中,确是妙法。
⑥中国园林,往往在大园中包小园,如颐和园的谐趣园、北海的静心斋、苏州拙政园的枇杷园、留园的揖峰轩等,它们不但给园林以开朗与收敛的不同境界,同时又巧妙地把大小不同、结构各异的建筑物与山石树木安排得十分恰当。
至于大湖中包小湖的办法,要推西湖的三潭映月最妙了。
这些小园、小湖多数是园中精华所在,无论建筑处理、山石堆叠、盆景配置等,都是工笔细描,耐人寻味。
游园的时候,对于这些小境界,宜静观盘桓。
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在这个书法艺术大繁荣、书法教育渐火热的时代,书法教育的层次提升当是题中之义,专业教师的扩容也当是时势所趋,都是值得欣喜的好事,本应无所非议如果“导师”确实是在有责任地“导”,切实传导了中国艺术精神,承担了立德育人大任,的确值得欢欣鼓舞问题是,有些所谓“导师”似乎未能让书法教育取得高质量提升,书法“专业化”对推促书法创新的贡献堪忧。
目前,书法领域“尚技”之风依然盛行,这是书法发展中的非正常现象,其产生与伪导师顺应“展厅时代”之势指导学生密切相关。
在书法教育领域,一些院校的书法专业把培养书法家当成主要任务,想成名成家就要“入展”“入会”,在这样的目标指引下,学子如果不具备足够的文化修养,极易从专业修炼之路误入一味追求技术和效果的歧途社会上一些业余书法培训机构,为提升知名度和吸引力,更是把“入展”“入会”作为唯一目标,对“尚技”之风推波助澜,成为培养“书法技术工人”的“流水线”作坊还有一些针对青少年开展的书法教育,唯“高端”是瞻,贻害更甚这种以尚技、炫技为荣、为本的现象,背离了书法的艺术之道、审美之道、人文之道,与中国书法优秀文化传统相悖。
当下,书法界存在的另一个问题也与伪导师相关,即盲目追逐市场和价值市场经济时代,书法家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无可厚非,体现了时代进步。
但是,当某些书法家的书法行为渐成逐利行为,将书坛视为名利场,便需要警惕了。
这种现象的形成,与伪导师不无关联有些伪导师以炫耀润格为尊,以靠书法获利为荣弟子们则上行下效,一些年轻书家、初有成绩的学子,迫不及待地构想、铺设谋取利益的捷径,早早制定、公布自己的作品价位,并借助网络等平台兜售作品。
,币伪导师们通过“导师班”“高研班”等培训课程谋利之手法,也为年轻人所追捧这种逐利氛围对书法艺术健康的肌体从上至下的侵蚀作用,不能不令人忧虑!韩愈有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教是指通过诗教化民众的方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
在诸如“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思无邪”等为人熟知的表述的促动下,诗歌的影响遍及从国家社稷、社会风尚到日常礼仪、个人修为的不同层面,使得诗歌在中国古代不仅仅是个人表情达意的方式,而且成为整个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与政治、伦理、风俗、文化等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这体现的正是诗教的目的和功能:一些重要思想乃至制度理念被以诗歌的独特形式进行传布与渗透,用来规训人们的言行举止、引导社会文化的路向。
依照朱光潜的“诗教就是美育”这一说法,诗教显然是现代艺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如林语堂所说:“中国的诗在中国代替了宗教的任务。
”虽然他所讲的“中国的诗”是指古典诗歌,并且中国诗歌经过现代性的洗礼之后,仅有百年历史的现代诗歌被认为失去了古典诗歌的辉煌和魅力,但是诗歌本身仍然具有相当的感召力,对人类的精神生活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由此,处于现代境遇中的诗教,或者说在现代美育观念影响下的诗教,实际上包含两个问题向度:一是传统诗教的适应性,即传统诗教通过调整、转换,寻求合乎现代人生存状态、审美趣味和心理需求的路径;一是根据现代诗歌的特性,找到诗歌与社会文化的连接点,探索诗教的现代意义和方式。
现代美育倡导以情感为核心的观念,有助于引导诗教施行过程中凸显诗歌的抒情性本质。
不过,不宜忽略诗歌所应具有的智性、理趣和思辨等其他特质;而回归诗歌本体,或许一定程度上能去除传统诗教过分教化之弊,但并非要将诗歌拉回到“内部”,切断其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在“故步自封”中慢慢失去活力、直至萎缩。
至于现代美育主张的“审美无功利”,要考虑到现代美育诞生的时代背景。
当蔡元培提出“纯粹之美育”时,他期待的是以“无功利”之审美的“纯粹”性,消除当时“大多数之人皆汲汲于近功近利”的积患。
同样,现代诗教也曾表达过强烈的“无功利”的诉求,不过一味追求诗歌“无功利”,会导致写作者狭隘地理解“诗性思维”的含义和价值,皮相地趋附海德格尔大力阐释的“诗意地栖居”,实际上,“诗性”是人类与自然万物建立联系的方式;“诗意地栖居”并不表明某种独善其身、超然于尘世之外的态度,它体现的是美与善的协调。
朱光潜说:“善与美……它们的必有条件同是和谐与秩序。
从伦理观点看,美是一种善;从美感观点看,善也是一种美。
”这正是看似“无功利”的审美的辩证属性。
当然,现代诗教已不可能像古代诗教那样,仅仅视以“仁”为内核、具有德性的君子为“完人”,而是对之倾注更丰厚内涵、更富于现时代特征。
至少应该在马克思预期的“人的解放”的意义上理解现代社会的“完人”,即一种具有“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人格形象。
在社会文化日渐多元化的当下,倘若不是孤立、抽象、静态地领悟诞生于上世纪初的现代美育所关涉的美、审美、美感等命题,它的某些观念对诗教的拓展仍然具有启示价值。
未来诗教关于诗歌的界说中,诗歌之美不再是单一的,而是立体的,不只提供赏鉴、实现“净化”,更具有海德格尔所说的超越性的“拯救的力量”,不仅能够弥合“人心”,而且将重塑人在技术时代的命运和位置。
(摘编自张桃洲《现代美育,诗教何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中国古代,诗歌因能传布重要思想和制度理念,故其影响遍及社会各层面。
B.现代诗歌仅仅有百年历史,缺少古典诗歌那样的魅力,难以影响人们生活。
C.现代诗教应在诗歌与社会文化之间构建良性的互动关系,保持诗歌的活力。
D.传统诗教非常重视通过诗歌养成完美人格,这与现代诗教的理念完全不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首先提出诗教这一概念及诗教的目的和功能,为整篇文章的论证奠定基础。
B.文章第二段借用林语堂的话衔接文意,引出对处于现代境遇中的诗教的论述。
C.文章第四段引用蔡元培和朱光潜的话,清晰地论证了现代美育与现代诗教的育人目标。
D.文章末段把论证背景拉回到当下,概括地回答了“现代美育,诗教何为”的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入现代以后,中国诗歌出现了很大变化,诗教在现代美育观念影响下,从传统向现代转变,体现了适应性。
B.对现代美育所倡导的“审美无功利”的理解,要考虑到现代美育诞生的时代背景,有以此消除当时社会某些弊端的意愿。
C.错误地理解现代诗教“无功利”诉求,与肤浅地理解海德格尔阐释的“诗意地栖居”一样,没有体现出美与善的协调。
D.现代美育对诗教仍有启示价值,未来诗教要提供赏鉴,弥合“人心”,并借此重塑人在技术时代的命运和位置。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30年前,位于黄河几字弯南岸的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面积1.86万余平方公里的庞大身躯像一条黄色巨龙横卧在鄂尔多斯高原北部:其腹地寸草不生,被喻为“生命禁区”。
如今,这里综合治理区面积达910万亩,植被覆盖率由30年前的3%提高到了53%,生物多样性明显恢复。
早在1988年,这里的亿利资源集团就开展了防治荒漠化的工作。
他们首先在当地沙漠种满了特殊的植物,这些植物能够固定流沙,减少对农田庄稼的伤害。
其次还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太阳能资源,推进太阳能发电项目,采用“板上发电、板间种草、板下养羊”的模式,创造了资源,也改善了环境。
现在,围绕治沙,他们发展了更多产业。
从整个鄂尔多斯市来说,治沙过程中,开始施行“五荒到户、谁造谁有、长期不变、允许继承”的政策,引导个人和企业参与治沙。
进入新世纪,又出台了禁休轮牧等奖补机制。
特别是在政府引导下,以技术为核心,从沙漠里“掘金”,创建生态修复、生态牧业、生态健康、生态旅游、生态光伏、生态工业“六位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生态产业体系,企业效益越来越好,又以产业发展反哺治沙。
农牧民也以市场化的方式参与到经营活动中,拥有了“沙地业主、产业股东、旅游小老板、产业工人、生态工人”等新身份,每一种新身份都能带来不菲的收入。
沙漠也是一种资源,现在这里年生产人造板2.6万立方米,生物质发电3.1亿千瓦时,杏仁露、海红酒、沙棘等饮品3.5万吨,有效解决了生态治理的可持续性问题。
(摘编自马爱平《库布其:用三十年书写“绿进沙退”大漠传奇》)材料二:沙漠治理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长率(摘编自《中国沙漠治理行业市场预测咨询调研》,2019年1月制表)材料三:70年来,中国的荒漠化治理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
2019年2月,美国国家航天局研究结果表明,全球从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绿化面积中,约1/4来自中国,中国贡献比例居全球首位。
中国率先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了土地退化“零增长”,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
1954年,我国第一个沙漠科学研究站在宁夏中卫建立,麦草方格治沙技术被首次提出,被世界赞誉为“中国魔方”。
麦草方格成为了全球最便捷、环保、低廉的固沙模式。
目前,在中卫市北部168万亩的沙区,已治理利用的面积有147万亩。
在机械化治沙方面,很多地区也做出了积极探索实践。
甘肃建投自主研发制造的世界首台“多功能立体固沙车”,铺设草方格的速度是人工的50倍,从根本上解决沙漠化速度快于人工治沙速度的难题。
在库布其沙漠,亿利资源集团把治沙技术总结为“四大技术”和“四小技术”。
他们还尝试新的作法,为低覆盖度治沙理论的进一步实践搭建起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传统观念认为,植被覆盖度高,治沙效果就好。
但是即便在干旱区,依然有天然稀疏林,密度一般低于每公顷800株,覆盖度低于30%,而这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延续下来的,是水分供求关系适应干旱、半干旱区的水分状况使然。
低覆盖度治沙理论认为,当地呈带状栽植的固沙林覆盖度仅为20%—30%,也能在防风固沙方面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
这一理论既能够充分发挥乔、灌、草各自特性,又能形成复合的、生态作用互补的、接近自然地带性植被的修复技术。
(摘编自白佳丽《治沙专家:多元推动我国防沙治沙》等)4.下列有关治沙举措,不能体现“沙漠也是一种资源”理念的一项是(3分)A.利用沙生植物制造海红酒、沙棘等饮品。
B.利用沙漠日照,推进太阳能发电项目。
C.发展沙漠生态旅游业。
D.治理初期,政府投入资金植树种草。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库布其沙漠治理情况来看,绿起来与富起来紧密结合,生态治理要和企业发展相结合,治沙才会有持久动力。
B.我国沙漠治理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突破600亿关口,预计2019年同比增长会更快,规模远超800亿。
C.经过70年的努力,我国沙漠治理成绩显著,有效遏制了荒漠化和沙化扩展趋势,取得了“绿进沙退”的重大成就。
D.低覆盖度治沙理论颠覆了植被覆盖度高、治沙效果就好的传统观念,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6.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我国取得治沙成就的原因。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人世间(节选)梁晓声马赛的夏季气候宜人。
下午四点多钟时,夕阳高悬在老港口的上方,余晖洒满码头,湛蓝的海水变成了槟榔红,被凉爽的海风吹抚起红鲤鱼鳞片似的波纹。
老人们照例在广场上散步,有互相牵手的老夫妇,也有牵着大狗小狗踽踽独行的老人。
卡努比埃尔大街上,三三两两的游人持着相机或画夹信步走来。
当地的老人们是他们乐见的一道风景,老人们同样乐得看到来自国内外的游人。
夕阳即将没入海中,海里仍有恋水的泳者。
躺在沙滩上的泳者仍不愿离去,为的是再多享受一会儿。
周蓉从车站宽阔的大理石台阶上缓缓走下。
她的头发中有了不少白发,显然超过了她的实际年龄。
容颜、体形却并没有发生多大改变,胖瘦适中。
长年辛劳,促使她善于调节压力,防止压垮了身体。
她的脸庞依然动人,只不过一笑起来眼角就显出鱼尾纹。
她很少笑,因为值得高兴的事情还是太少。
那样一张脸与头顶隐隐的白发搭配在一起不大协调,女儿曾劝她染发,她也曾动过染发之念,但知道自己属于过敏体质,未敢轻举妄动。
玥玥说法国的染发剂很高级,不会让皮肤过敏,当然得请专业技师操作。
玥玥说服她并陪去了一次,她一听价格转身便走。
她觉得太贵了,绝对不能接受。
但她没说价格问题。
玥玥哭了,对她说:“对不起妈妈,太对不起你了,都是我不好,把妈妈拖累到了这种地步!”当时,母女二人住在离巴黎不远的小城鲁昂,周蓉在那里一家最大的瓷器店做推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