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

知识梳理

(一)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与儿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讲论文义(文章的义理)。俄而(不久)雪骤(急),公欣然(高兴的样子)曰:“白雪纷纷何(什么)所似(像)?”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大体)可拟(相比)。”兄女曰:“未若(不如)柳絮因(乘)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约定)行,期(约定)日中。过中不至(到),太丘舍(舍弃)去(离开),去后乃(才)至(到)。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在不(不,同“否”,相当于疑问词“吗”)?”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舍弃)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约定)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拉)之,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三)《<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按时)习之,不亦说(说通“悦”,愉快)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生气),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每天)三省(多次反省)吾身——为(替)人谋而不忠(竭尽自己的心力)乎?与朋友交而不信(诚信)乎?传(指老师传授的知识)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3、子曰:“吾十有(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四十而不惑(迷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越过法度)。”——《为政》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形容词作名词,指学过的知识)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指新的理解与体会),可(可以)以(凭借)为师矣。”——《为政》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转折连词,却)不思则罔(迷惑),思而不学则殆(疑惑)。——《为政》

【翻译】孔子说:“只知道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去学习就会疑惑。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能忍受)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7、子曰:“知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者不如好(喜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以……,为乐)之者”《雍也》

【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吃)疏食(粗粮)饮水(冷水),曲肱(胳膊)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对于)我如浮云。”——《述而》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择其善者(优点)而从(跟从,学习)之,其不善者(缺点)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身上的缺点就要加以改正。”

10、子在川上(河边)曰:“逝(往,离去)者如斯(代词,这,代指河水)夫,不舍(舍弃)昼夜。”——《子罕》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流逝,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可夺(改变)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坚定)志,切(恳切)问而近思,仁(仁德)在其中矣。”《子张》

【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四)《诫子书》

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君子之行,静(宁静专一)以(连词,表目的)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以(没办法)明志(明确志向),非宁静无以致远(达到远大目标)。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增长才干),非志无以成学。淫慢(放纵懈怠)不能励精(振奋精神),险躁(轻薄浮躁)则不能治性(修养性情)。年与时驰(疾行,指迅速逝去),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凋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君子的品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安静下心来,才能来源于学习,不学习无法增长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所成就。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冶性情。年华随时光流逝,意志同时间而消失,象枯枝败叶一样凋落,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又怎么来得及?

1、本文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家教的?这两个方面是如何展开的?

(1)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2)无论是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把失败归结为‘躁’字,把静和躁进行正反对比论证。

2、主题思想:诸葛亮将立志、学习和成才三者联系在一起,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勤学成才。

3、填空:

文中常被人们当做志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全文中心论点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表现躁的危害的反面论证的句子是: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五)《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只)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连接、紧跟)行甚远。屠惧,投以(把)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跟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为难),恐前后受其敌(攻击)。顾(看)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堆积柴草)其中,苫蔽(覆盖)成丘。屠乃奔倚(靠)其下,弛(解除)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凶狠注视的样子)相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