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虞永平教授讲座有感——让孩子拥有幸福童年
幼儿园教师听虞永平教授讲座有感
幼儿园教师听虞永平教授讲座有感
一、最贴近幼儿心灵和生命的。
二、最主要和最重要的。
三、最适合幼儿发展和学习特点的。
四、最既有生活基础的。
要让游戏中有学习。
所以游戏中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
及时给予幼儿适当的回应,引发持续的游戏是教师的重要责任,这也是家庭游戏和幼儿园游戏的重要区别。
教学和游戏不是对立的,两者应该有机地、艺术化的互
生。
第四是教师为何要了解家庭。
虞永平教授提出:“家长是基本的教育者。
”意思就是与家长合作是非常有必要,也是非常有价值的,无论对儿童,还是对家长或者对老师。
要达到合作的成效,获得圆满的结果,需要大家努力创建坦诚的、双向的交流关系。
缺乏交流就无法达成家庭和学校共同的目标。
第五是材料结构与发展价值。
虞永平教授提出:“材料只有进入活动过程中,与幼儿的需要相结合,才能真正产生发展的意义。
”总的来说,就是幼儿活动决定经验,材料又决定活动。
因此,环境和材料是幼儿园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
材料应该与幼儿年龄段相适应,材料是一个体系,应该按照一定的逻辑呈现,幼儿应拥有选择材料的机会。
很感谢虞永平教授对幼教事业的卓出贡献,感谢幼儿园给予我们这次学习的机会。
让我们能更加深入了
解与理解幼儿园课程与孩子们的需要。
秉遵幼儿园的“一切为了孩子。
”让我们幼儿园,教师有了更好的发展。
读《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有感
读《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有感在一次闲逛书店时偶然遇到了虞永平老师的《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我先是被书面的画面与颜色吸引了,亮橘色最醒目的颜色,我认为橘色是代表温暖,让人看一眼便觉得很愉悦,我想这也是作者对于书名中“幸福”一词的代表吧!再次阅读书名,对于幸福童年有了想象,幸福的童年对我来说是各种玩耍,爬树下河上天入地,只要是去学校就是煎熬,在上课时总想着什么时候下课,所以当我看见书名的时候我便在想幼儿园的课程真的会与快乐幸福的童年共存吗?我带着这样的心情去翻阅书本……在阅读过程中,书中的观点不断地刷新自我,忽然之间觉得自己在现实生活教育中存在很多问题,面对孩子没有足够耐心,孩子在学习中我的脑袋总会不自觉的就把孩子应该怎么做,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与结果给提前设定好,这就导致了只要孩子偏离我们设定的航线,我们就干扰孩子,使孩子改变方式,磨灭孩子的创造思维与想法,严重点的可能孩子会产生反抗与厌恶心理。
从而达不到我们的教育目标。
我想这样的教育方式大概孩子也不会喜欢吧!很多时候不论在学习还是游戏中,有时候会太过于追求结果,而忽略过程,可能我们顺着孩子的思维也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书中提到了有关课程的价值理念,课程是一个具有非常广泛的界定,上课与游戏是课程,环境的设计与区域游戏也是课程。
在虞老师的文章中,每一个多功能教室的设计都会给予孩子很多的空间,让孩子有充分发挥的空间,实现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
在我刚接触幼儿园的时候,区域游戏还不是太成熟,对于区域的概念及运用也不是很清晰,对比现在的区域游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我们没有利用好环境游戏与空间的结合,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失去很多探索的机会,我总会在孩子玩耍的期间看到相似的画面,总觉得错过了什么,现在想想其实它就是一种暗示,孩子的游戏机会缺乏深入探索。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同的孩子在一起玩耍就会产生个体差异,每位老师的教育理念也各不相同,所以我们不需要为了外观而忽视孩子身体与心理的真正需要。
虞永平老师《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观后感
虞永平老师《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观后感虞永平老师《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观后感读了虞永平老师的《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忽然间觉得自己参加工作至今为止短短几个月的一些工作方式与教育策略还是有很多没有达到应有的价值与目标,很多时候,我们太过于追求教育结果而忽视了教育过程给幼儿带来的多元智能发展的机会;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利用好区域和环境带给幼儿的学习兴趣,错失了让幼儿探索发现的机会;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成为真正的引导者、支持者,机械式的灌输让幼儿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这本书读完后,我的脑海里自然而然的浮现出三个观点:1.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教学做合一。
“幼儿园课程的核心价值是充实幼儿的生活,促进幼儿生命。
幼儿园课程应该切实关注幼儿的生活,幼儿的生活是幼儿园课程的基础…只有在那种关注幼儿生活、为了幼儿生活的课程中,幼儿才可能快乐、充实并感受挑战,才能真正享受幸福的童年。
”这些都是书中的原话,生活化课程设计的核心任务就是让幼儿做什么,教师的教学设计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幼儿想做的、可以做的,然后才是教师为其可以做什么。
幼儿就是在做什么的过程中获得,得到发展的。
幼儿的“做”包括观察、探索、发现、表达、交往、欣赏等活动。
要让幼儿主动地学习,充分的发挥主体性。
张雪门指出:“经验不是特殊的东西,经验是和环境相接触而来的。
”陈鹤琴指出的“活经验”的观点就是指幼儿园课程是现实的,要向社会生活、民情风俗和自然物学习,引导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学习和。
虞老师书中的一些文章所阐述的观点正是为了体现了这些观念,如儿童的表演区室、儿童博物馆、图书馆、科学发现室、民间工艺坊、饲养区、微型社区、炊事区、种植园地等,无不是在强调“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教学做合一”这一观点。
2.认真衡量各种环境区域、区角的课程价值,结合幼儿的经验,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能够在幸福的成长环境中习得有意义的知识与技能。
虞老师在书中所提到的那么多领域的学习价值我们是有目共睹的,并且受益匪浅,课程资源材料应该起源于生活。
为幼儿创造幸福快乐的童年《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读后感
为幼儿创造幸福快乐的童年《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读后感太仓市艺术幼教中心南园幼儿园裴娟,作为新老师,比起实践行动更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理念。
有了理念作为引导,行动上才会有方向。
而虞永平老师的《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让各种类型的老师读了都会有不同感悟体会的。
其中给我感悟最大的就是课程资源生活化、多元化。
从种子这一主题孩子们抛出问题:蚕豆和毛豆一样吗?结合这个季节正好可以种植蚕豆,和孩子商量以后,就种下了蚕豆。
幼儿参与种植与管理,锻炼了观察能力,也能获得很多种植方面的经验。
我们班的孩子观察蚕豆时,有的孩子发现蚕豆宝宝努力把土顶出来发芽了,有的孩子发现蚕豆叶上黑黑的,有的孩子发现刚长出来的蚕豆叶像张开的小喇叭。
在参与种植和管理的过程中,幼儿对很多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了深人的了解,对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有了对比性的了解,通过各种感官感知植物的特性,发展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我们班的蚕豆有沙种、土种、水种三种方式,孩子们猜猜哪种会长得更快更好。
时间长了,蚕豆越长越高,底部的茎渐渐地趴下来断了。
远远看过去,就像是两盆乱乱的矮草。
孩子们在观察的时候有注意到蚕豆断了,像是“骨折”了。
有的孩子试着用小手把断掉的两个地方叠在一起,有的孩子想用胶带把它们粘起来,有的孩子根据茎上的印子来猜测这个地方可能快要断了,也有的孩子猜可能是它们一个个地太重了,把它压倒了。
孩子们表示想救救它,于是就开展了“拯救蚕豆宝宝”的计划。
因此,幼儿园的种植不是随意的行为,而是有计划的行为;幼儿园的种植不同于社会生活中的绿化,而是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幼儿园的种植不只是为了好看,而且是为了幼儿的发展。
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发展观和教育观,虞老师的字里行间都渗透着这些正确观念,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实践,为幼儿创造幸福快乐的童年。
听虞永平教授讲座有感——让孩子拥有幸福童年
听虞永平教授讲座有感——让孩子拥有幸福童年下文是关于听虞永平教授讲座有感——让孩子拥有幸福童年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第一篇:《听陈纪英教授讲座有感》听陈纪英教授讲座有感2015年12月19日,伴随着冬日里的阳光,我与同伴们来到了本溪市第一中学的五楼会议厅,聆听了北京教育心理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大学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附属中学首席专家陈纪英教授的讲座《重视心理,提升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年近70的芳华,却依然精神抖擞、落落大方,站在台上坎坎而谈,她的投入,她的激情,她与大家的交流,她的敬业精神,感染了在场的所有老师。
虽然自己年轻她二十多,但依然自叹不如。
她以自己亲身的经历,向我们诉说着对教育的热爱。
一个个鲜活的个案,一章章引人深思的提领,让我受益匪浅。
让我记忆犹新的有以下几方面:1、“不用回答我,回答你自己”。
“不用回答我,回答你自己”这句话在陈老师的讲座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我很喜欢这句话。
我还喜欢一句格言:只要你付出最大的努力了,就是对得起自己了。
那么我就把这两句揉合起来:“你努力了吗?回答你自己,你对得起自己吗?”,这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只有反思才能让我们的知识得到系统的综合,才能在成长中做到“扬长避短,扬长补短,扬长延短。
”2、“我说清楚了吗?”。
陈老师这句课堂用语让我们体会到的是教师对听课者的尊重,强化的是授课教师自身的态度和责任,而不是听课人的态度。
平时课堂上我们总是喜欢说“你听明白了吗?你听清楚了吗?”,两个字的转换赢得的将是更多的尊重和关注。
印象最深的还有陈老师讲的一个关于如何尊重学生、注意和学生的交流的方式和方法的案例:一个小男孩忘了写作业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并让现场老师配合情景再现。
让我们进一步体会到了我们在教育学生是应给予的尊重。
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应该学会倾听,学会为学生创设改正不足和错误的机会,把改正错误看作是学习成长的机会。
3、思考、思辨、质疑【听虞永平教授讲座有感——让孩子拥有幸福童年】陈老师让我们带着思考、思辨、质疑的态度,聆听她的讲座。
守护童年幸福——读《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读后感
守护童年幸福——读《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读后感南园幼儿园俞炜,课程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也是几年来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读了虞永平教授的《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一书之后,让我对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有了更深入、更透彻的了解。
拿到书本,一下抓到我眼睛的是童年这两个字,童年,我认为是我们人生中最为幸福的阶段,同时,童年的生活经历影响着我们的认知、情感、态度、行为动作等的发展,可以说,对我们往后的人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
而当今社会,科技水平、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儿童所需要的不仅仅只是物质的满足,更应关注到他们精神层面的需要,而此时,给予幼儿一个幸福的童年显得十分有必要和重要。
正是由于这种现实需要和需求,使我认真的阅读完了整本书并能产生与之共鸣的所思所感,写下这篇读书心得。
虞教授在该书中主要阐述了自己对学前儿童的生活、生命以及学前儿童的童年幸福等与幼儿园课程之间的关系等内容。
其中,最使我感慨颇深、收获良多的,是书本第六部分“幼儿园课程与教师、家长”中,关于幼儿园课程中的家长参与和家长发展一块内容。
每一个幼教工作者都知道,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虞永平教授也在书中写到“家长是基本的教育者”,由此可见,家长在幼儿的早期教育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无法代替的重要作用,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这也就要求了家长不能像之前那样,仅仅重视幼儿的物质需求而忽略了他们精神层面的需要,当今社会,对于家长的要求不再仅仅满足于让孩子吃饱穿暖,更重要的关注到孩子的内心,需要和成长的发展。
而正是这种需求,使得家长与幼儿园的课程渐渐产生了联系。
正如书中所提到的“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人们已经开始关注家长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但同时,虞永平教授也指出了目前我们家园合作中所产生的问题“人们更多的是关注家长对于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参与”,而并非是对幼儿的发展的关注,这与我们家园共育的目标是不吻合的,我们应对此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例如可以借鉴学习西方对于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活动时的层次来学习吸收,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进行家园的课程共育,共同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体会幸福童年。
《读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读后感
《读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读后感童年时,我的幸福是与同伴一起玩踢毽子、跳绳子、跳房子,趴在墙根下用小木棍掏小蜜蜂,直到夕阳西斜,炊*了了,便意犹未尽地喊道,明天再来玩。
还有好多小玩意儿,现在都叫不上学名了。
只要是能找到的,经过我们的手后都变成了我们玩的东西,如“碰酒瓶盖子”、“拍火柴皮”、“滚*子”、“斗鸡”、“踩高跷”、“自制的滑轮车”。
第二天一早,饭还没吃完,碗一丢就飞出去玩了。
幸福,是一个多么抽象的词啊!抽象得连哲学家也无法给他一个合适的定义与阐述。
幸福,有时又是多么具体的一件事啊!饥饿的时候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寒冷时,能有一个遮风避雨的处所,这都是幸福!相比过去而言,现在的孩子无疑是幸福的。
因为他们衣食无忧,父母、家人对他们照顾有加。
他们不用担忧任何问题。
父母、家人也认为他们的孩子不用担忧任何问题。
相比过去而言,现在的孩子无疑又是痛苦的。
因为他们双手被绑,头脑被缚,灵魂失去了鲜活的东西。
他们看不到湛蓝天空的辽远,他们触不到曲折小溪的清凉,他们闻不到自然大地的泥土*芳,他们离“自然之子”之名越来越远。
所幸的是,无论是学前教育的政策制定者、学前理论研究者,还是幼儿园课程的具体实施者,他们都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都想让我们的儿童能够更接“地气”一点。
毕竟,生活从来都是活生生的。
生活不是按照考试大纲规定来考试,也不是按六十分来划分及格线的。
生活是有哭有笑、有苦有甜,也有悲欢离别,我们的孩子跟我们一样,不管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在生活的海洋里游泳。
如果从一开始,就丧失了已经学会的游泳技能,最终会溺毙生活海洋之中。
课程,本身没有任何意义,课程的意义取决于是否使幼儿获得幸福与成长。
课程,尤其是幼儿园课程,不应只是高不可测,居于书本*楼之上的东西。
课程不应只是书本上的文本,更应该体现在幼儿生动的行为与丰富的生活中。
“一叶知秋”——从一片飘落的秋叶里,孩子会猜,大概是有风吧;有的孩子会猜,大概是树叶宝宝调皮吧;或许还有的孩子会猜树叶还会回到树枝上的。
读《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有感
读《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有感读一本好书犹如与一个智者交谈,特别是当你读到一本与自己工作相关的知识,通过对书中知识的思考,内化到脑海中的知识体系可以帮你更近一步抵达问题的根源,去解决更多的工作实践问题。
早就听说虞永平老师的《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这本书非常适合幼教工作者阅读,从网上购买回来之后,迫不及待的开始了阅读,书中的内容深深的吸引了我,书心里不免会有种大彻大悟、感触颇丰的感觉。
读完《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对照反思自己的教育策略和方式方法,还有很多没有达到应有的价值与目标,很多时候,太过于追求教育结果而忽视了教育过程给幼儿带来的多元智能发展的机会;没有利用好区域和环境带给幼儿的学习兴趣,错失了让幼儿探索发现的机会;很多时候,并没有成为真正的引导者、支持者,幼儿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书里给我们幼教工作者提出了很多的具有实际意义的建议。
掩卷静思,有三个观点在我的脑海里清晰的浮现:1.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教学做合一。
“幼儿园课程的核心价值是充实幼儿的生活,促进幼儿生命。
幼儿园课程应该切实关注幼儿的生活,幼儿的生活是幼儿园课程的基础.只有在那种关注幼儿生活、为了幼儿生活的课程中,幼儿才可能快乐、充实并感受挑战,才能真正享受幸福的童年。
”这些都是书中的原话,生活化课程设计的核心任务就是让幼儿做什么,教师的教学设计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幼儿想做的、可以做的,然后才是教师为其可以做什么。
幼儿就是在做什么的过程中获得经验,得到发展的。
幼儿的“做”包括观察、探索、发现、表达、交往、欣赏等活动。
要让幼儿主动地学习,充分的发挥主体性。
张雪门指出: “经验不是特殊的东西,经验是和环境相接触而来的。
”陈鹤琴指出的“活经验”的观点就是指幼儿园课程是现实的,要向社会生活、民情风俗和自然物学习,引导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学习和体会。
虞老师书中的一些文章所阐述的观点正是为了体现了这些观念,如儿童的表演区室、儿童博物馆、图书馆、科学发现室、民间工艺坊、饲养区、微型社区、炊事区、种植园地等,无不是在强调“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教学做合一”这一观点。
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读后感
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读后感打开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一书,首先吸引我的是“写在前面”的话,它将我带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在这里,作者虞永平教授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这本书是他对幼儿生活、幼儿生命、童年幸福及其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等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立场,虽然策略和方法是有变化的,但虞永平教授的基本观点却始终如一而不曾改变;他认为幼儿园的课程应该是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各种活动,使幼儿重要的生活内容,所以幼儿园课程的核心价值是充实幼儿的生活,促进幼儿的生命,幼儿园课程应该关注幼儿的生活,幼儿的生活是幼儿园课程的现实基础;所有幼儿园的课程是能让幼儿获得有益经验的一切活动,它应该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但又不失死板,而是有灵活性的,是预成与生成相结合的;在这些话中,我真切的感受到了幼儿园课程与幼儿幸福之间的关系;书中的文章中明确的指出了幼儿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幼儿生命成长,提倡幼儿园的课程应该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幼儿生活的本职,承认、尊重生命的存在和生命成长的现实和需要,对“竞争观”进行了批评,自里行间感受到了幸福对与学前课程的重要性,也深刻的探讨了幼儿教育与幸福的关系,对幼儿园课程存在不良现象进行了分析,帮助我们找出了学前教育质量低的真正原因;虞老师的观念影响了我,种植园地不仅仅指室外用来专门种植的地方,只要是能种上一些植物的地方都属于种植园地,这样的定义打破了传统的观念,让一些受到场地限制的幼儿园也能开辟属于自己的种植园地,开展种植活动;除了睡觉之外,幼儿在幼儿园的时间甚至超过了在家的时间,幼儿园的环境对幼儿来讲是多么的重要啊,幼儿园环境应该是充满植物、充满生机、充满游戏的,让幼儿接触大自然,接触生命,接触绿色;因此,幼儿园必须要有种植园地;种植园地可以在室内,也可以在室外,班级的种植园地大小要适中,所种植的要是当地,当季,无毒害,易种养,易观察的植物;种植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幼儿成为种植、欣赏、管理的主人;这样才能帮助幼儿获得种植的经验,热爱大自然、植物的情感;种植园地到底有什么价值呢种植活动包括种植计划和种植落实两个部分;在每一个部分都对幼儿有很大的价值;如在种植计划时,幼儿与教师要先观察种植的空间,选择植物及其种子或苗,讨论种植方法、种植工具,确定合作方式等等;在这一环节,幼儿主要参与的是规划,对种植区有一个全面的考虑与规划,这是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并用于实践的过程;在种植落实时,幼儿切实成为种植、管理、收获的主人;从种植植物开始,幼儿可以获得不同的种植方法,如点种、撒播、坑中等方法,同时可以探索不同方法种植的结果一样吗种植是需要大家合作的,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参与了同伴间的交往,发展了合作能力与动手能力;在种植过程中,幼儿还能形成一些比较稳定的步骤性策略体系,如挖坑——放种子——填土——浇水,以便幼儿在遇到类似的活动时能够迁移种植的经验; 在管理过程中,幼儿能与植物建立良好的友谊,养成爱护植物的情感,同时,在与植物亲密接触的过程中,幼儿可以多观察植物并对植物的生长做一些记录,增强了幼儿的观察、探究的能力,养成初步的科学素养;在管理这一漫长的过程中,还能培养幼儿做事不间断的好习惯;当幼儿完整地照顾好植物,最后就该收获了,在此过程中,幼儿能了解不同植物的不同收获方法,体验收获的乐趣;同时对植物的果实进一步探索,如对果实的统计、分类、数据分析;幼儿园种植对幼儿来说还有很多的价值,如幼儿可以用植物的果实进行一些装饰,用果实参与到其他的活动中; 看完虞老师的文章,不禁以自己的班级为对象,开始思考班上的种植区可以怎样丰富;虽然我们班级没有专门的户外种植区,但是在教室以及走廊有很多空间可以利用;如我们可以在班级的沙土区旁边种上一些叶子相对大的植物,这个角落靠近幼儿的衣柜旁,每天穿脱衣服时对可以对植物进行观察;到了中班,幼儿的责任心也相对增强,可以引导每天的值日生对植物进行照料,如浇水、除草等,并对其生长情况做详细的记录,将大家的记录结果汇总成植物生长日记,植物生长日记本可以展示在植物的旁边,方便幼儿了解植物的完整生长过程及学会向同伴学习经验;在教室里的阳台上可以再增加一些植物,尽量保证每个幼儿都有一棵植物,这样幼儿还可以做成自己的植物观察日记;在以后开展我和公园主题时,这些植物都可以作为公园里的资源;有人说,生活就是课程;要把与生活有关的各个方面,各项内容都与幼儿园的课程结合起来;给儿童提供可操作的烹饪材料及安全的烹饪空间,他们也能给我们意外的惊喜;给儿童开辟出属于他们的种植园地,看着植物,从种子到秧苗,再到开花、结果、成熟,最后枯萎,让他们能体验生命的从无到有的惊喜,让他们感受荣枯交替变化;给儿童准备专门的科学发现室,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牛顿和杨振宁,只是为了一种精神的培养,一种“科学发现”的精神;给儿童提供表演场所和道具、服装,不是为了排练某个成品的节目,只是为了让他们能更自由地、更多样化地表达、表现自己;我们的孩子终究不是完美的人,但他们有权利追求并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成为一个完整的、幸福的人,需要成人的呵护与守候;看了此书以后,让我对幼儿园课程建设工作有了深刻的认识,要全面的进行课程建设的基础是要以幼儿为主,以幼儿发展的出发点为主;幼儿园课程和幼儿的幸福这两者并不是矛盾的,想想现实生活中,许多幼儿园为了追逐利益,过多的进行课程的过度开发,对幼儿进行“轮番轰炸”,让幼儿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这样的课程是与幼儿发展相违背的,也是我们坚决杜绝的课程;还有书中提到的“竞争观”,也引起了我的思索;幼儿的世界应该是美好的世界,幼儿需要的不是竞争,而是一个能得到积极支持的学习环境,这就需要教师的幸福的,只有这样才能把幸福的理念与味道传递给幼儿,让幼儿感受到幸福:在一个充满支持的生活和环境中,他们需要、兴趣被充分关注,他们的天性被充分关注,他们的学习特点和规律被充分关注,他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学习,能将思考与行动结合起来,这才是真正的幼儿喜欢的学习方式,与真正感兴趣的课程;作为幼教工作者,只有有了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念才能使幼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结合自身工作来说,园所进行课程建设的时候,虽然能够较全面的考虑诸多因素,但是有时对课程观的原始认识存在偏差,导致工作起来事倍功半,严重影响了课程的建设,也影响了幼儿的发展,通过此书,给我们三方面提醒:1.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教学做合一;“幼儿园课程的核心价值是充实幼儿的生活,促进幼儿生命;幼儿园课程应该切实关注幼儿的生活,幼儿的生活是幼儿园课程的基础…只有在那种关注幼儿生活、为了幼儿生活的课程中,幼儿才可能快乐、充实并感受挑战,才能真正享受幸福的童年;”这些都是书中的原话,生活化课程设计的核心任务就是让幼儿做什么,教师的教学设计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幼儿想做的、可以做的,然后才是教师为其可以做什么;幼儿就是在做什么的过程中获得经验,得到发展的;幼儿的“做”包括观察、探索、发现、表达、交往、欣赏等活动;要让幼儿主动地学习,充分的发挥主体性;张雪门指出:“经验不是特殊的东西,经验是和环境相接触而来的;”陈鹤琴指出的“活经验”的观点就是指幼儿园课程是现实的,要向社会生活、民情风俗和自然物学习,引导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学习和;虞老师书中的一些文章所阐述的观点正是为了体现了这些观念,如儿童的表演区室、儿童博物馆、图书馆、科学发现室、民间工艺坊、饲养区、微型社区、炊事区、种植园地等,无不是在强调“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教学做合一”这一观点;2.认真衡量各种环境区域、区角的课程价值,结合幼儿的经验,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能够在幸福的成长环境中习得有意义的知识与技能;虞老师在书中所提到的那么多领域的学习价值我们是有目共睹的,并且受益匪浅,课程资源材料应该起源于生活;在文章中各个功能室的建立给予幼儿更多的学习空间;如:科学发展室,饲养区、幼儿图书馆、儿童博物馆、表演区等等,且让我们先想象一下幼儿在这些活动室里快乐的游戏、探索的情景,那是个多么幸福的地方;所以,幼儿园应该积极地开发有关的资源,遵循儿童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解放幼儿的双手、解放幼儿头脑;因此,教师应当认真衡量每种课程带给幼儿的价值有哪些,能够让幼儿在幸福的快乐的学习中掌握一些切合实际的知识技能;3.教师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幼儿园应有效地帮助教师提高与成长,教师也要不断充实自己的文化和修养,做合格的支持者、引导者,积极乐观的将幼教事业进行到底;从教师知识透视幼儿园课程文化,可以看出教师对人类知识的传递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任何一方面的知识欠缺都将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发展;在幼教这种不分人分科的特殊教育方式的环境下,教师必须为幼儿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负起一定的教育职责,保育和教育的相结合也让我们不得不时刻充实自己各方面的知识,为成功地做一名支持者、引导者而努力;关于增加教师的学习机会、交流机会,我觉得一幼在这一方面给与老师的帮助非常大,我受益良多,幼儿园组织的多次教研与外出学习让我们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与教育视野;用有效的方法来帮助教师,会让教师的成长也变得更快更好;虞老师在书中提到的威尔逊教授所提出的对教师关注、赞同和情感的观点也让我觉得有了用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将幼教事业进行到底的决心;当然,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地去研究学习,结合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等,从课程实施者到课程设计者,从课程设计者到课程建设者,能够让幼儿在我们所创造的环境中习得一定的知识与技能;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发展观和教育观,虞老师的字里行间都渗透着这些正确观念,让我们一起努力,在他的理论引领下,分享有价值有意义的快乐课程,为幼儿创造幸福快乐的童年;让我们在经过探寻之后,有回到了幼儿园课程应走的道路上,对课程的全面诠释让我们清晰的找寻到课程建设应该走的“幸福”路程,明确了所追寻的儿童幸福是什么,也让我们这些从事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具体实践者有了开成开发的依据,指导我们进行幼儿园课程建设,让幼儿获得幸福的童年;从教师知识透视幼儿园课程文化,可以看出教师对人类知识的传递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任何一方面的知识欠缺都将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发展;在幼教这种不分人分科的特殊教育方式的环境下,教师必须为幼儿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负起一定的教育职责,保育和教育的相结合也让我们不得不时刻充实自己各方面的知识,为成功地做一名支持者、引导者而努力;关于增加教师的学习机会、交流机会,我觉得一幼在这一方面给与老师的帮助非常大,我受益良多,幼儿园组织的多次教研与外出学习让我们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与教育视野;用有效的方法来帮助教师,会让教师的成长也变得更快更好;虞老师在书中提到的威尔逊教授所提出的对教师关注、赞同和情感的观点也让我觉得有了用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将幼教事业进行到底的决心;当然,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地去研究学习,结合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等,从课程实施者到课程设计者,从课程设计者到课程建设者,能够让幼儿在我们所创造的环境中习得一定的知识与技能;。
听虞永平教授讲座有感-让孩子拥有幸福童年
听虞永平教授讲座有感-让孩子拥有幸福童年听虞永平教授讲座有感-让孩子拥有幸福童年虞永平教授《让幼儿园课程回归》带给我们不仅仅是思考,更多是让我们清醒认识到自己所做的工作离纲要精神还有很大的距离,纲要的核心精神没有真正进入到教师的教育行为中。
一、纲要精神是一种传承。
我们以开放的胸襟接纳西方文化中如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等理论时,我们对陈鹤琴、张雪门的思想有了解多少,原来五大领域划分不是今天提出了的,在陈鹤琴先生的五指理论中已经提出,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就像五个手指缺一不可,血脉相连,这与五个领域不矛盾,因为纲要提出‘……相对划分,各领域有机结合,相互渗透。
’这些观点是在陈鹤琴理论上发展,因此学习西方文化时更要注重自身文化学习与建构,如幼儿多方面的经验是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的。
二、了解孩子是教师的责任从虞教授写三个孩子的故事的案例中让我们知道:看似了解孩子的我们其实并不真正了解孩子,每个孩子身上都发生古老的、现代的、个人的三个故事,教师不仅要了解现代故事,还有知道古老故事,形成个人故事,教师要学会观察孩子,记住其行为特点及发生的事,把握已有经验这是实施课程的基础,因为所谓课程就是形成其个人故事。
与孩子的沟通不难,虞老师用自己到托班的其身经历告诉我们进入孩子的世界其实就是接纳他们,甚至可以你的目光告诉孩子你喜欢他们,跟孩子交流不是蹲下我们的身而是我们的心。
三、良好的`课程是幸福童年的保证课程就是做事,让孩子快乐。
做符合幼儿需要的事,做符合幼儿天性的事,做幼儿力所能及的事,做幼儿感兴趣的事活动要多样化,让幼儿感受多方面的经验.做有挑战的事让幼儿不断做新鲜感。
四、幼儿的主动学习幼儿经验是从活动中得到的,有效的经验有利于幼儿的主动学习,绳子的例子告诉我们幼儿的学习不仅仅是教育活动中,幼儿准备过程中也是重要学习,关于桥梁的研究孩子可以问专家一上午时间问题,学习……教师的高明在于说少量的话,幼儿有更多的机会说,幼儿可以建博物馆,减少等待不仅在排队中,区域活动中医院没人看病也是等待,浪费时间,可以让孩子自己准备制作药品……,这也是学习。
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
儿童力所能及的事 , 做儿童感兴趣 的事 ,给他们一个快乐 的童年。
生 活就 是 教 育 ,五 六 岁 的孩 子们 在幼 稚 园的生 活 的 实践 ,也 就 是我 们 所说 的行 为
课程 , 这份课程包括 了工作 , 游戏 , 音乐 , 故事等材料 , 它从生活 中来 , 因生活而开展 , 也从生活中结束 。课程就是做事 ,让孩子快乐 。我们提倡 的幼稚 园课程 ,注重的是实 际行为 ,凡扫地、抹桌、熬糖、炒米花以及养鸡、养蚕、种玉蜀黍和各种笑话 ,能够
|
给 孩子 一 个 幸 福 的童 年
文/ 虞永平
人生 的生长 , 不 但 是求进 步 , 同时还 须维 持 与保 存 。儿 童 时期 烂漫 的天 真 、 创造心、
好奇、 求知等美德 , 都是到成人时要渐渐缺乏的。教育者不应该把现在看做 “ 不完备” , 而且要想法使之继续维持。丰子恺曾感慨 : 我的孩子们 ,我憧憬你们的生活 ,每天不
止一 次 ,我 想 委 屈说 出 来 ,是 你 们 自己晓得 。可 惜 到 你们 懂 我 的意 思 的时 候 ,你 们将 不复 是 使我 憧 憬 的人 了 。这 是何 等悲 哀 的事 啊 。因此 ,每 一 个决 心 献身 教 育 的人 都应 懂得 儿 童 身 上 的弱 点 ,能 读 懂 儿 童 ,做 符 合 儿 童 需 要 的事 , 做 符合 儿童 天 性 的事 , 做
师 对 于 幼 童 ,不 要 仅 凭 抽 象 的言 语 或 线 条 的 图画 ,而要 常常 运 用 自然 和社 会 的环 境 ,
以唤起其生活 的需要 ,扩 充生活 的经验 ,培养其生活 的力量 。运用丰富多彩 的活动 , 让幼儿感受多方面的经验 . 幼儿经验是从 活动 中得到的,有效 的经验有利于幼儿的主 动学习 ,我们要做有挑 战的事激发起幼儿 的新鲜感 ,让幼儿不断去探索 ,去尝试 ,去
幼小衔接专题讲座虞永平专栏心得
幼小衔接专题讲座虞永平专栏心得在幼小衔接专题讲座中,虞永平专栏给出了许多关于幼小衔接的经验和建议。
在听完这个讲座后,我深感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对其中几个观点的心得体会。
首先,虞永平专栏强调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他指出,幼小衔接是一个关键时期,涉及到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对于孩子的学习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幼小衔接的成功与否,对孩子的学业和个人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为幼儿和学童提供一个顺畅、温暖、平稳的过渡期,以确保他们能够顺利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其次,虞永平专栏在讲座中提到了家庭在幼小衔接中的重要作用。
他强调了家庭是孩子最早、最主要的学习场所,在幼小衔接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与学校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和合作关系。
在幼小衔接中,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展,与老师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特点,以便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此外,虞永平专栏还提到了学校应该为幼小衔接做好准备工作。
学校在幼小衔接中应该注意设置适宜的教育环境,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资源。
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使孩子们在幼小衔接之前就能够逐渐熟悉学校的氛围和环境,减少他们对学校的陌生感和抵触情绪。
此外,学校还应制定合理的过渡方案,确保孩子能够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避免出现学习和适应上的障碍。
最后,虞永平专栏还提到了社会对幼小衔接的关注和支持。
他认为,社会应该与学校和家庭共同合作,为幼儿和学童的幼小衔接提供支持和帮助。
社会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和培训,增加家长和教师的幼小衔接知识,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此外,社会还可以鼓励企业和机构参与幼小衔接的工作,提供资金和物质支持,共同推动幼小衔接事业的发展。
通过这次讲座,我深刻认识到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了解了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幼小衔接中的角色和责任。
我相信,只有各方共同努力,形成育人合力,才能为孩子们的幼小衔接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使他们能够平稳、顺利地过渡到小学阶段,实现全面的发展。
虞永平幼儿园过程意识和经验指向观后感范文
虞永平幼儿园过程意识和经验指向观后感范文教,就要研,那是持之不懈的追求,育,就要爱,那是恒久无欲的守望。
尽管天公不做美,又一轮热浪来袭,但研修的我们依然热情而执着……“你幸福吗?”曾经一度成为网络热搜,如果采访一个小班幼儿,那他(她)很可能会问:“幸福是什么?”在昨天的讲座中,虞永平教授给了我们这个问题的答案——幼儿的幸福就是指在一个充满支持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幼儿的需要、兴趣被充分关注,他们的学习特点和规律被充分关注,他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学习,能将思考与行动结合起来。
心与心的交流,让教育更简单。
我们不仅要“蹲下身来”,更重要的是“蹲下心来”与孩子交流,我不禁想起这么一件事,有一次,我坐在孩子前面讲《守株待兔》这个故事,讲到好玩之处,孩子们都哈哈大笑,尤其是坐在我左前方的星媛正翘着二郎腿笑的前仰后合呢……“星媛小朋友,上课怎么能翘着二郎腿呢,请把小脚放好!”看到星媛的坐姿,我有点生气地说道。
“老师,你也是这样坐的呀!”我低头一看,还真是,我也翘着二郎腿呢,当时我还真有点理屈词穷的`感觉,但转念一想,既然做得不对,就应勇敢承认,也权当一次随机教育吧,我怯怯地对孩子们说:“对不起,老师错啦,老师以后上课要坐的好好的,请大家原谅我这一次吧!”孩子们听了都笑了,更有几个活泼淘气的孩子直接喊道:“好吧,我们原谅你了!”星媛笑的尤其开心,她早已悄悄地放好双腿,并自信地说:“我也要坐的好好的!”我想这就是最和谐的行为教育吧。
幼儿教育最终的目的是指向发展。
虞教授说:“关注孩子的探究,让孩子感知自己的内心。
”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璞玉,耐心的雕刻,都会绽放自己独特的光芒。
说到这里,不由得想起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在《天赋成功》里引用到的一个小男孩的诗:若你轻柔而又文雅地抚摸我,若你望着我并对我微笑,若你开口前先倾听我的话语,我便可以长大,真正地长大。
虞永平幼儿园课程建设读后感
虞永平幼儿园课程建设读后感读后感一嘿,亲爱的朋友们!最近我读了虞永平老师关于幼儿园课程建设的书,真的是感触满满呀!一翻开这本书,就好像走进了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世界。
虞老师说,幼儿园的课程不能是死板的,得像个好玩的游戏,能让小朋友们开开心心地参与进来。
这让我一下子就想到了咱们小时候,谁不喜欢有趣的事儿呢?书里还提到课程要贴近生活。
可不是嘛,小朋友们对身边的事儿可好奇啦。
比如每天的吃饭、睡觉,这些平常的小事都能变成学习的好机会。
就像在幼儿园里一起种个小植物,看着它长大,小朋友们能学到好多自然的知识。
而且虞老师强调了老师的角色也很重要。
老师不能只是站在那教,得跟小朋友们一起玩、一起探索。
这让我觉得老师就像是小朋友们的大朋友,一起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读完这本书,我就想啊,以后要是有机会参与幼儿园的课程建设,一定得把这些好点子都用上。
让小朋友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成长!这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吗?读后感二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我要和你们聊聊虞永平老师的幼儿园课程建设。
哇塞,刚读的时候,我就被吸引住啦!虞老师讲的东西太有意思啦。
他说幼儿园的课程得是那种能让小朋友眼睛放光的。
可不是简单地坐那听老师讲,得让小朋友们动手、动脑,全身都动起来。
就像做个小手工,或者来一场小小的角色扮演,小朋友们得多开心呀。
还有哦,课程要和小朋友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比如说,讲讲家里的故事,或者说说路上看到的小花小草。
这样小朋友们会觉得,学习就在身边,一点也不陌生。
我特别喜欢虞老师说的,老师要善于发现小朋友们的闪光点。
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老师要是能发现并且鼓励,那小朋友得多有自信呀。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幼儿园课程建设有了新的认识。
要是能按照虞老师说的做,幼儿园肯定会变成一个超级有趣的乐园,小朋友们每天都会盼着来上学。
我真心希望所有的幼儿园都能把这些好想法变成现实,让小朋友们拥有一个充满欢乐和成长的童年。
怎么样,你们是不是也这么想呢?。
寓教与生活成就美好童年观看心得
寓教与生活成就美好童年观看心得
幸福是人类生活的共同追求,儿童今天的幸福就是人类未来的幸福,虞永平在《幼儿教育》中说“幼儿教育不仅应给幼儿知识、发展儿童的能力,更应该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让幼儿感到幸福”。
幸福的感受能引发儿童不断创造、探究和成长。
为儿童开启幸福之门是我们每一位幼教工作者的天职。
在多年的探索中我们认为幼儿园良好的课程就是幸福童年的保证,幼儿园课程必须和儿童的生活联络,必须来自幼儿的生活,也是为了幼儿更美好地生活。
我园以课程回归幼儿生活头核心理念,珍视幼儿生活经验、助其体验学习乐趣,将幼儿的知识经验、生活世界看成是课程资源,在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体验生活、美化生活、创造生活,进而热爱生活的过程中,实现了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同时凸显了我园生活教育的特色办园。
幼儿的学习不同于中小学生的学习,他们的学习是同每日的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寓教于生活成就美好童年才是我们最该做的事。
幼儿园过程意识和经验指向观后感
幼儿园过程意识和经验指向观后感观看了南师大博士生导师虞永平教授关于婴幼儿早期教育的专题报告,虽然,虞教授这次讲座的主题是针对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但是仔细回味,我觉得其中的理念也同样适合我们3―6岁的,让大家受益良多。
讲座中提出看待幼小儿童的眼光,必须具有以下三种眼光:一是专业的眼光,要有专业知识和技能、态度的准备,这种准备是科学教育的起点。
二是亲情的眼光,要有慈爱、欢喜之情,有心灵的接近和契合,有一种真正的依恋。
三是发现的眼光,只“看到”幼儿,那是常人的眼光,在幼儿的表现里发现他的能力、渴望、需要,并以此作为课程的根源。
这对有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会具备这样的眼光。
讲座中又重点分析了看待儿童的三种不同的眼光:第一种是缩小的眼光,不能正确看待儿童的存在,无视儿童本身的价值,更看不到儿童的惊人和伟大之处。
第二种是普通的眼光,知道儿童的存在,看到儿童的表现,但没有在意儿童行为的意义,看不到细节。
第三种是放大的眼光,这是对儿童教育者的特殊要求,在意儿童的每一个细节,关注儿童的点点需要,为他们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
作为老师一定要具有一双“慧眼”,要善于读懂孩子的每一个举动、每一个眼神。
他说:“脑子里能浮现每个孩子的行动细节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观看虞永平教授讲座视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幼儿教师都要成为教育的有心人。
既要潜心研究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包括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否得当,课程的材料、内容是否适合幼儿,对幼儿具有吸引力。
还要积极创设有益于孩子快乐成长的环境,包括了美观实用的硬环境,更包括温馨如家的软环境。
总之,只有真正爱孩子、爱的老师,才能潜心于,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范文二】观看了虞永平老师的讲座,重点讲了课程的过程意识就是经验意识,这是一种专业意识。
幼儿的学习重在过程——听虞永平教授《过程意识和经验指导》讲座有感
幼儿的学习重在过程——听虞永平教授《过程意识和经验指导》讲座有感(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幼儿游戏、教育资料、幼儿管理、计划总结、家园教育、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nursery school lesson plans, small class lesson plans, middle class lesson plans, large class lesson plans, children's games, educational materials, child management, plan summary, home education,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幼儿的学习重在过程——听虞永平教授《过程意识和经验指导》讲座有感一年一度的研修开始了,2015年8月15号开启了研修之旅的第一天,听了虞永平教授的视频讲课,我感受颇深,对于我今后的教学也有很深刻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虞永平教授讲座有感——让孩子拥有幸福童年下文是关于听虞永平教授讲座有感——让孩子拥有幸福童年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第一篇:《听陈纪英教授讲座有感》听陈纪英教授讲座有感2015年12月19日,伴随着冬日里的阳光,我与同伴们来到了本溪市第一中学的五楼会议厅,聆听了北京教育心理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大学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附属中学首席专家陈纪英教授的讲座《重视心理,提升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年近70的芳华,却依然精神抖擞、落落大方,站在台上坎坎而谈,她的投入,她的激情,她与大家的交流,她的敬业精神,感染了在场的所有老师。
虽然自己年轻她二十多,但依然自叹不如。
她以自己亲身的经历,向我们诉说着对教育的热爱。
一个个鲜活的个案,一章章引人深思的提领,让我受益匪浅。
让我记忆犹新的有以下几方面:1、“不用回答我,回答你自己”。
“不用回答我,回答你自己”这句话在陈老师的讲座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我很喜欢这句话。
我还喜欢一句格言:只要你付出最大的努力了,就是对得起自己了。
那么我就把这两句揉合起来:“你努力了吗?回答你自己,你对得起自己吗?”,这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只有反思才能让我们的知识得到系统的综合,才能在成长中做到“扬长避短,扬长补短,扬长延短。
”2、“我说清楚了吗?”。
陈老师这句课堂用语让我们体会到的是教师对听课者的尊重,强化的是授课教师自身的态度和责任,而不是听课人的态度。
平时课堂上我们总是喜欢说“你听明白了吗?你听清楚了吗?”,两个字的转换赢得的将是更多的尊重和关注。
印象最深的还有陈老师讲的一个关于如何尊重学生、注意和学生的交流的方式和方法的案例:一个小男孩忘了写作业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并让现场老师配合情景再现。
让我们进一步体会到了我们在教育学生是应给予的尊重。
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应该学会倾听,学会为学生创设改正不足和错误的机会,把改正错误看作是学习成长的机会。
3、思考、思辨、质疑【听虞永平教授讲座有感——让孩子拥有幸福童年】陈老师让我们带着思考、思辨、质疑的态度,聆听她的讲座。
陈老师较多的是从心理的角度论述班主任和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她说,老师要善于“思考、思辨和质疑”这样才会提高,教学内容需要结合本土,本校,本年级,本班,本人化。
是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的重要性,有目共睹,然而,在思考的同时,必须分清是非,发现新问题,这次是时代需要的创新和进取。
我们经常说,现在孩子越来越难管,越来越难教,真是这样,那是因为时代变了,教育的大环境变了,在过去,家长不讲,老师不教,孩子就不知道,而现在呢,家长不讲,老师不教,孩子想知道的就能知道。
网络上那么多东西,有用的,没用的,健康的,不健康,只要一打开网而,摁不住的往外冒。
我们现在教的学生是什么呀,不仅是独生子女,他们大多还是独生子女的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是从小宠着长大的呀!能不难管,能不难教吗?在我们的教学中,老办法不好用;硬办法不能用;软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
什么才是新办法,我们要从走近孩子身体,到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寻找打开心扉的钥匙,对学生进行有效施教。
我们经常说教书育人,教书——传授知识,提高成绩。
育人——呵护和哺育学生的心灵。
我们经常说“以人为本”其实说到底,真正的教育应是“以心为本”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心灵。
孩子心里在想些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想,为什么会这样做,孩子每一个行为的背后,都有他的心理成因,孩子不会无缘无故地说谎,不会无缘无故地去跟同学打架,不会无缘无故地去做坏事…… 我们在教育孩子,评批孩子的时候,多想一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去做,多关注一下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成因。
做一名与学生心心相通的教师,那样,我们的教育会更有力。
4、担当孩子的心理健康医生。
【听虞永平教授讲座有感——让孩子拥有幸福童年】由于社会的发展和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现在我们的孩子的大多是娇生惯养出来的,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而且说一不二,自私自利,要强好胜等,另外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由此很多孩子的心理健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
而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因此,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应该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医生"。
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一帮在成长的希望。
我觉的关注学生首先要认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成长变化。
身心都在不断的变化,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时期都是有不同的反应的。
所以心理的教育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教师,特别是班主仼有的时候可以说是应该不厌其烦地与学生交流。
与学生相处应该做到:树共情心,做真诚人,带微笑脸,说赞美话,有宽容心。
容许学生犯错误,给学生表白自己的机会,批评学生的行为,但不否定学生的人格、人品。
有的时候去惩戒学生是因为学生他有错误,而不是因自己的情绪不佳去惩罚他们。
这样做效果肯定会很好。
我们的班里,总有几个好动的孩子,但好动≠多动症,我们千万不要给孩子随便戴上多动症的帽子。
我们不懂,家长也接受不了,孩子对于我们来说,可四十分之一,五十分之一,但对于家长来说,却是百分之百。
在家长的眼里,自己的孩子总是最好的【听虞永平教授讲座有感——让孩子拥有幸福童年】常说教书育人,教书——传授知识,提高成绩。
育人——呵护和哺育学生的心灵。
我们经常说“以人为本”其实说到底,真正的教育应是“以心为本”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心灵。
孩子心里在想些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想,为什么会这样做,孩子每一个行为的背后,都有他的心理成因,孩子不会无缘无故地说谎,不会无缘无故地去跟同学打架,不会无缘无故地去做坏事…… 我们在教育孩子,评批孩子的时候,多想一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去做,多关注一下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成因。
做一名与学生心心相通的教师,那样,我们的教育会更有力。
总之,这次培训给我的工作理念增加了新鲜的血液,许多丰富有效的经验是我在今后的工作做可以借鉴的。
我要将这次培训学到的经验、方法运用于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去, 思考、思辨、质疑;扎实而有效地做好班级工作,对自己的管理要不断地反省,不断地总结,不断地进行创新,扬长避短,扬长补短,扬长延短,尊重学生,微笑面对学生,做一个学生喜欢,家长满意,教育上称职的教师。
第二篇:《虞永平教授讲座》【听虞永平教授讲座有感——让孩子拥有幸福童年】虞永平教授讲座观后感我参加了南师大博士生导师虞永平教授关于婴幼儿早期教育的专题报告,虽然,虞教授这次讲座的主题是针对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但是仔细回味,我觉得其中的理念也同样适合我们3—6岁的幼儿教育,让大家受益良多。
讲座中提出看待幼小儿童的眼光,必须具有以下三种眼光:一是专业的眼光,要有专业知识和技能、态度的准备,这种准备是科学教育的起点。
二是亲情的眼光,要有慈爱、欢喜之情,有心灵的接近和契合,有一种真正的依恋。
三是发现的眼光,只“看到”幼儿,那是常人的眼光,在幼儿的表现里发现他的能力、渴望、需要,并以此作为课程的根源。
这对有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会具备这样的眼光。
讲座中又重点分析了看待儿童的三种不同的眼光:第一种是缩小的眼光,不能正确看待儿童的存在,无视儿童本身的价值,更看不到儿童的惊人和伟大之处。
第二种是普通的眼光,知道儿童的存在,看到儿童的表现,但没有在意儿童行为的意义,看不到细节。
第三种是放大的眼光,这是对儿童教育者的特殊要求,在意儿童的每一个细节,关注儿童的点点需要,为他们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
作为老师一定要具有一双“慧眼”,要善于读懂孩子的每一个举动、每一个眼神。
他说:“脑子里能浮现每个孩子的行动细节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参加了虞永平教授讲座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幼儿教师都要成为教育的有心人。
既要潜心研究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包括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否得当,课程的材料、内容是否适合幼儿,对幼儿具有吸引力。
还要积极创设有益于孩子快乐成长的环境,包括了美观实用的硬环境,更包括温馨如家的软环境。
总之,只有真正爱孩子、爱幼教的老师,才能潜心于幼教,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第三篇:《听取了虞永平教授的讲座》听取了虞永平教授的讲座《过程意识和经验指向》。
我懂得了许多,到底怎样培养好孩子,我深深地进行了思考。
幼儿是在情境中学习的、是在行动中学习的、是通过多种感官学习的、是在探索、体验、交往和表达的过程中学习的、是在生活中学习的。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我总是过分重视活动是否完成了预设的目标,孩子学会了什么或者是孩子的作品好不好,更注重的是教学活动的结果,而对于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参与活动的情绪、兴趣以及其他方面比如获得了什么经验,什么感受等方面考虑的不是很多。
这次的理论学习让我清醒让我重新思考我以前在活动中的错误做法。
过程意识则为孩子的学习过程,幼儿园教育就应该是孩子们能够拥有自己的操作空间、更多的亲身经验、在交流和探索中获得新经验,让孩子们获得积极主动的体验,而非被动灌输的。
幼儿园教师关注的应该是孩子们活动过程,而不仅仅计较活动的结果,孩子们参与了、活动了就收获了。
我们的幼儿园坐落在农村,有着丰富的农村资源,这些资源都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幼儿体验生活、感受生活。
幼儿园玩球是在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买来的球和孩子们做出来的球它们达到的学习效果是不一样的,孩子们自己做球然后拿出去玩远远比我们买个球让孩子去玩要好得多,幼儿在做球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幼儿认识球的形状、材料、颜色、幼儿自己做出了球他会有一种成功感,甚至在玩球的过程中他会知道爱惜球,从而还可以激发幼儿的情感教育,我们何乐而不为呢?总之,幼儿园课程应该是幼儿快乐的源泉,是儿童经验的来源,我们应该在聆听虞教授的讲座后,细化《指南》,把握一切可利用资源,创造适宜的环境,树立正确的观念,使“过程”成为"经验"必经之路,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第四篇:《我与幸福同行——听陶继新教授“做一名幸福的教师”讲座有感》我与幸福同行——听陶继新教授“做一名幸福的教师”讲座有感新学期伊始,我观看了陶继新教授的报告讲演“做一个幸福的老师”我们受益匪浅。
静下来细细品味了陶继新老师的每句话真是感受颇深,他是一位作家,出色的演讲家,却有着对教育的无限热爱之情,从他的不平凡中透着亲切、朴实,他的话语沁人心脾,蕴含着哲理。
于是,我思考着今后要更加享受我的教育生涯,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听虞永平教授讲座有感——让孩子拥有幸福童年】陶继新老师说:“一旦拥有智慧,就可以从一块石头里发现一道风景,从一粒沙子中感悟灵魂的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