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雅安地震舆情传播分析报告
地震研判情况汇报材料范文
![地震研判情况汇报材料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a4b6b45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53.png)
地震研判情况汇报材料范文地震研判情况汇报材料。
近期,我部门对地震研判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分析,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地震发生情况。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近期全国范围内地震频发,其中以四川、云南、甘肃等地为主要震中区域。
这些地震发生在山区、边远地区,给当地居民生活和财产造成了一定影响。
二、地震灾情。
地震造成了当地建筑物受损、道路中断、通讯中断等灾情。
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山体滑坡、土石流等次生灾害。
灾情严重,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财产造成了较大影响。
三、抢险救灾情况。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迅速启动了地震应急预案,组织了抢险救灾工作。
同时,各地还陆续派出了医疗队、工程队等前往灾区开展救援工作。
目前,救援力量已经全面到位,正在全力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四、后续工作安排。
为了进一步做好地震灾害的防范和救援工作,我们将密切关注灾情发展,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全力支持抢险救灾工作。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对地震预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地震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地震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五、结语。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虽然我们无法改变地震的发生,但我们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预警和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给人们带来的伤害。
我们相信,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有效应对地震灾害,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以上就是我部门对地震研判情况的汇报,希望各位领导和同事们能够密切关注地震灾情,共同努力,为抢险救灾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谢谢!。
雅安地震研究报告
![雅安地震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7e66e44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7f.png)
雅安地震研究报告引言本篇报告主要对雅安地震进行研究分析,旨在了解该地震的发生原因以及对当地造成的影响。
雅安地震发生于20xx年x月x日,地震规模为x.x级。
1. 地震背景雅安地震发生在中国四川省雅安市,该地区位于川滇交界处,地震频发区域之一。
地震的震中位于xx县,距离该市中心约xx公里。
2. 地震发生原因根据相关研究数据和地质勘探结果,该地震是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引起的。
长期以来,两个板块的构造应力积累,最终导致了断裂面的形成,引发了这次地震。
3. 地震特征雅安地震的震级为x.x级,震中深度约为x公里。
根据地震监测数据,该次地震向周边区域发出了强烈的震荡波,对周边城市造成了明显的影响。
根据震中的经纬度,我们可以推测地震的震源区。
4. 灾情分析4.1 人员伤亡这次地震给雅安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灾难,据统计,地震造成了x人死亡,x人受伤。
4.2 经济影响地震对当地的经济活动造成了严重破坏。
据初步估计,地震造成的损失约为x亿元人民币。
4.3 灾后重建地震发生后,政府迅速组织了抗震救灾工作,并启动了灾后重建计划。
灾后重建包括修复受损的建筑物、基础设施等,并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和心理辅导。
5. 地震预测与防范措施为了减少地震灾害的损失,人们一直在努力提高地震预测的准确性。
然而,目前地震预测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地震防范工作,包括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加强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等。
结论通过对雅安地震的研究分析,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了该地震的发生原因以及对当地造成的影响。
这次地震给雅安地区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但地震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的组织和实施,有力地减少了损失,并为未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未来,我们需要继续加强防震减灾工作,提高对地震的预测和防范能力,以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雅安地震灾害评估报告
![雅安地震灾害评估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5ce8a42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6c.png)
雅安地震灾害评估报告
根据中国地震局发布的数据,雅安地震发生在2013年4月20日,震中位于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
该次地震的震级为7.0级,震源深度为13千米。
这次地震造成了196人死亡,21人失踪,11381人受伤,多座房屋倒塌,道路、桥梁严重受损,给灾区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震灾害评估报告主要分为四个方面进行评估:地震活动、震害情况、灾后救援情况和灾后重建情况。
首先,评估报告需要对地震活动进行研究。
通过对地震的震级、震源深度、震中位置等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地震的规模以及可能引发的灾害范围。
此次雅安地震的震级较高,震源较浅,因此造成了较大的灾害范围。
其次,评估报告需要对地震灾害的具体影响进行评估。
包括房屋倒塌情况、人员伤亡情况、道路和桥梁受损情况等。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程度,为后续的救援和重建工作提供依据。
再次,评估报告需要对灾后的救援工作进行评估。
包括救援行动的及时性、有效性以及救援人员的数量和质量等。
这些数据可以评估灾后救援工作的效果,并为今后类似灾害的救援提供经验和借鉴。
最后,评估报告需要对灾后重建工作进行评估。
包括重建的速度、质量以及对受
灾群众生活的影响等。
这些数据可以评估重建工作的效果,并为今后类似灾害的重建工作提供经验和借鉴。
通过对以上四个方面的评估,可以全面了解雅安地震灾害的影响,为今后的地震灾害防范和抗灾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同时,也可以针对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和应对灾情的效率。
雅安地震舆情传播分析报告
![雅安地震舆情传播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9cb8b23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0c.png)
雅安地震舆情传播分析报告雅安地震舆情传播分析报告一、引言雅安地震作为一次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本文将对雅安地震舆情传播进行分析,匡助了解公众对地震事件的认知和态度。
二、舆情传播背景在此章节中,将对雅安地震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包括地震的地点、时间、震级等相关信息。
同时,还将涉及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并概述地震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
三、媒体报导分析本章节将对雅安地震相关的媒体报导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对各大媒体机构的报导进行综合梳理,并分析报导的内容、角度以及引起公众关注的焦点。
其次,对不同媒体之间的报导差异进行比较和解读,以了解各方面对地震事件的态度和立场。
四、社交媒体舆情分析本章节将对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对雅安地震的舆情进行分析。
通过对微博、、论坛等平台上的相关内容进行采集和整理,了解公众对地震事件的关注度、情绪表达和建议意见等。
此外,将对网络上流传的谣言进行辨析,并解读谣言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五、政府应对舆情分析本章节将对政府在地震舆情传播中的应对措施进行分析。
包括政府发布的信息、加强舆情引导以及建立应对危机的机制等方面。
通过对政府应对措施的评估,了解公众对政府行动的反馈和评价。
六、公众态度分析本章节将对公众对雅安地震的态度进行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和民意调查等方式,了解公众对地震事件的认知、情感和行为。
同时,还将对不同群体之间在地震事件上的态度差异进行比较和解读。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法律名词1:解释12.法律名词2:解释2...附件:1.报导截图2.社交媒体舆情数据表格...注释:1. 法律名词1:该名词在本文中表示...2. 法律名词2:该名词在本文中表示...。
雅安地震舆情传播分析报告[1]本月修正2023简版
![雅安地震舆情传播分析报告[1]本月修正2023简版](https://img.taocdn.com/s3/m/42ec6dbe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fe.png)
雅安地震舆情传播分析报告雅安地震舆情传播分析报告1. 简介本报告对雅安地震的舆情传播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了地震发生后各类舆情信息在社交媒体和传统媒体上的传播情况,同时分析了舆情传播对公众态度和情绪的影响。
2. 雅安地震舆情分析2.1 社交媒体舆情分析社交媒体在地震发生后迅速成为了舆情传播的主要平台之一。
通过对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上相关信息的监测与统计,可以看出以下几个关键点:- 在地震发生后,大量网民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和转发具有关注度的信息。
其中,表达关切、转发求助信息的多数是普通网民,而在这些信息中也不乏一些虚假或误导性的内容;- 一些媒体机构、公众人物和专业救援队伍通过社交媒体发布真实的、可靠的信息,提供灾情、救援进展、捐款渠道等相关信息,发起呼吁和号召社会参与救援行动;- 部分热心网民通过社交媒体提供救援信息,包括转发当地救援人员的、物资需求等。
2.2 传统媒体舆情分析地震发生后,传统媒体仍然是公众获取舆情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
以下是传统媒体在雅安地震舆情传播中的主要表现:- 电视台、广播台等主流媒体通过新闻节目、新闻稿件等方式报道地震的最新进展、救援行动、受灾情况等,向公众传递相关舆情信息;- 报纸以专题报道的形式呈现舆情信息,深入探讨救援行动、幸存者救援及后续救助工作等内容;- 一些地方报纸和新闻网站采用特别版面或者专题报道的形式,展示救援行动中的英雄事迹和感人故事,传播正能量。
3. 舆情传播对公众态度和情绪的影响舆情传播对公众态度和情绪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在雅安地震舆情传播中,舆情信息和媒体报道对公众态度和情绪产生了以下几点影响:- 舆情信息的传播引起了公众对灾情的关注和关切,不断有民众加入到救援行动中;- 社交媒体上的负能量信息和恶意评论可能引起公众的情绪波动,甚至对救援行动产生负面影响;- 媒体的正面报道和积极宣传有助于增强公众的信心,调动社会资源投入到救援和重建工作中。
4. 结论综上所述,雅安地震舆情传播主要集中在社交媒体和传统媒体两个方面。
四川雅安芦山地震总结汇报
![四川雅安芦山地震总结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3c737f21c5da50e2524d7f61.png)
震源破裂过程。选取其中信噪比较高并且沿方位角分布 比较均匀的31个远场P波波形(震中距位于30°<△< 90°范围之内)数据进行点源模型的震源机制解反演; 根据反演结果再利用31个远场P波波形并增加14个SH波 波形资料用于震源过程反演。初始破裂点取USGS给出 的震中位置。
2.2 地震成因
地震成因
地震成因是地震学科中的一个重大课题。目前有如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
等。现在比较流行的是大家普遍认同的板块构造学说。地震是由板块构造运动引起的, 它是地壳岩石中长期积累的变形在瞬间内转换为动能的结果。地壳运动产生能量以弹 性应变能的形式在断层及其附近的岩层中长期积累,当弹性应变能积累及其岩层产生 的变形达到一定程度时,断层上的某一点的两侧岩体会发生相对位移错动,并使沿断 层的邻近点随之发生位移,以致断层两侧岩体向相反方向突然滑动,此时累积的弹性 应变能变成动能释放出来,形成地震波,向四周传播,即发生地震。
2.电力受灾情况:受损变电站24座、输电线路224条。 雅安区域7条220千伏母线失电,其中220千伏天全、黄岗变电站全站 失压,12条220千伏线路停运,雅安市的天全、芦山、宝兴三县电网跨 网,损失负荷20万千瓦,发电机组16台机组跳闸,损失负荷191.7万千瓦。 3.通讯受灾情况:通信局(所)受灾5个、固定和移动通信基站损毁724座、 通信中断乡镇16个。 宝兴县通信全阻,天全县、芦山县通信大面积中断,通往阿坝、雅安 的三条光缆环中断。 4.城乡居民住房倒塌26411间,严重损坏142449间。受损水库214座, 受损堤防118.54千米。
图2 芦山地震烈度图
地震烈度图说明: 此次地震的最大烈度为Ⅸ度,等震线长呈北东 走向分布,Ⅵ度区及以上总面积为18682平方公 里。 Ⅸ度区东北自芦山县太平镇、宝盛乡以北,西 南至芦阳镇向阳村,长半轴为11.5公里,短半轴 为5.5公里,面积208平方公里。 Ⅷ度区东北自芦山县宝盛乡漆树坪村,西南至
关于地震的新闻稿范文(精选23篇)
![关于地震的新闻稿范文(精选2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5212f03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8b.png)
关于地震的新闻稿范文(精选2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句子大全、作文大全、诗词歌赋、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complete sentences, complete compositions, poems,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关于地震的新闻稿范文(精选23篇)关于地震的新闻稿范文第1篇上课了,我们认真地写着小测。
雅安地震
![雅安地震](https://img.taocdn.com/s3/m/2223b63e31126edb6f1a1032.png)
班级:1150122 报告人:贺言慧组员:王万祝郑超胡文倩贺言慧主要内容1.雅安地震简介2.区域构造背景3.历史地震活动性4.震源动态破裂过程5.地震成因分析6.烈度分布7.雅安与汶川地震比较8.总结关于雅安地震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度,东经103.0度)震源深度13公里里氏7.0级地震共发生余震4045次,3级以上余震103次,最大余震5.7级。
受灾人口152万。
受灾面积12500平方公里。
地震共计造成196人死亡,失踪21人,11470人受伤。
据不完全统计损失约1700亿。
宝盛乡高分辨率航空遥感图像,箭头处为山体塌方造成的两条道路堵塞地震残垣雅安区域构造环境•雅安芦山7.0级地震处于龙门山断裂带南段。
龙门山断裂带南起泸定、天全,向北东延伸经宝兴、都江堰、江油、广元进入山西勉县一带,全场约500km,宽40~50km,主要由4条逆冲断裂组成,自西北往东南分别为汶川—茂县断裂(后山断裂),映秀—北川断裂(中央断裂),都江堰—安县断裂(前山断裂)和龙门山山前隐伏断裂。
这4条主要断裂总体走向45°,倾向北西,倾角50~70°。
龙门山断裂带南段主要由耿达—陇东断裂、盐井—五龙断裂和大川—双石断裂组成,均具有晚更新世以来的强烈活动。
历史地震活动性•从历史6级以上强震来看,龙门山断裂带南段曾在1327年9月在天全发生过M7.0级地震,1941年6月12日在宝兴与康定间发生了M6.0级地震,1970年2月24日大邑发生了M6.2级地震。
此次地震距离距宝兴14km,距芦山17km,距名山28km,距天全32km,距雅安36km。
震源动态破裂过程•雅安地震为发生在龙门山断裂系上的逆冲地震,破裂走向为219度,倾角为35度左右,断层破裂主要集中在起震点到两侧20公里的范围内,沿断层倾角方向的范围主要在1225公里左右。
地震主要持续时间在20秒左右。
地震能量主要在开始后10秒内释放,其后进入平静期,到20秒左右又出现了一次小的能量释放情况,可能属于此次主震的能量,但也可能为一次强余震事件。
舆情反转数据分析报告(3篇)
![舆情反转数据分析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afd928f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7d.png)
第1篇一、报告背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已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国社会舆论环境日益复杂,舆情反转现象频繁发生,对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造成了一定影响。
为深入分析舆情反转现象,本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网络数据,对舆情反转的特点、原因及影响进行探讨,旨在为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提供有益参考。
二、研究方法1. 数据来源:本研究选取了国内主流新闻网站、社交媒体平台以及搜索引擎等渠道,收集了2019年至2021年间具有代表性的舆情反转案例。
2. 数据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舆情反转案例的时间分布、涉及领域、反转原因等。
3. 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分析、文本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舆情反转的特点和规律。
三、舆情反转特点1. 时间分布不均:舆情反转案例在一年四季中均有发生,但主要集中在夏季和冬季,尤其在节假日和重大事件发生后。
2. 涉及领域广泛:舆情反转案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其中政治领域案例占比最高。
3. 反转原因多样:舆情反转原因主要包括虚假信息、恶意攻击、误读误解、情绪化表达等。
4. 舆情反转周期较短:从舆情发酵到反转,通常在1-3天内完成。
5. 反转力度大:舆情反转往往导致舆论风向发生180度大转弯,对当事人和社会造成较大影响。
四、舆情反转原因分析1. 虚假信息:虚假信息是导致舆情反转的主要原因之一。
部分媒体和网民为了追求点击率,散布不实信息,误导公众。
2. 恶意攻击:部分网民出于个人恩怨或政治目的,恶意攻击他人,导致舆情反转。
3. 误读误解:由于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断章取义、误解误读,导致舆情反转。
4. 情绪化表达:部分网民在表达观点时过于情绪化,忽视事实真相,导致舆情反转。
5. 舆论引导不足:在舆情发酵过程中,相关部门和媒体引导不足,导致舆情失控。
五、舆情反转影响分析1. 社会影响:舆情反转容易引发社会恐慌,影响社会稳定。
2. 政府形象:舆情反转可能导致政府形象受损,影响政府公信力。
雅安地震舆情传播分析报告
![雅安地震舆情传播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cbde25c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9e.png)
雅安地震舆情传播分析报告雅安地震舆情传播分析报告1. 引言雅安地震是中国四川省雅安市发生的一次重大地震事件,发生在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震中位于雅安市芦山县。
此次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引发了公众对地震灾害和救援工作的关注和讨论。
本报告旨在通过分析雅安地震舆情传播的特点和趋势,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公众的关切和需求。
2. 数据来源和方法本报告的数据主要来源于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上的相关文本数据,以及新闻报道等信息渠道。
数据采集时间范围为雅安地震事件发生后的一个月。
为了得到全面的数据,我们使用了数据挖掘的技术,并使用了一系列文本分析和数据可视化方法。
具体来说,我们使用了Python 编程语言中的相关包,如`jieba`、`nltk`和`matplotlib`等,来进行分词、情感分析和可视化分析等工作。
3. 舆情传播的特点与趋势分析3.1 主要舆情关键词分析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词处理,并计算关键词的词频,我们得到了以下几个与雅安地震相关的主要关键词:地震、灾情、救援、捐赠、感人、生命、救援队、支援、芦山、雅安等。
从这些关键词可以看出,公众对雅安地震事件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地震本身、灾情和救援工作等方面。
这也反映了公众对灾区人民的关切和对灾后重建工作的期待。
3.2 舆情传播趋势分析通过对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我们发现雅安地震的舆情传播有以下几个趋势:1. 爆发性关注:地震发生后,公众对该事件的关注呈现出爆发性增长的特点。
在地震发生的当天和次日,舆情的活跃度达到峰值,人们通过社交媒体和新闻渠道进行信息的传播和分享。
2. 情感波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公众的情感波动较大。
在地震初期,人们表达了对灾区人民的同情和支持;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负面情绪如焦虑、不满等也开始在舆情中出现。
3. 关注度下降:地震事件过后,公众的关注度逐渐下降。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逐渐将注意力从地震事件转移到其他话题上,舆情活动也逐渐降温。
地震突发事件舆论引导中“第一时间”的重要性-精品文档
![地震突发事件舆论引导中“第一时间”的重要性-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1c9fa172336c1eb91b375d19.png)
地震突发事件舆论引导中“第一时间”的重要性对于我国社会长远发展来看,合理引导舆论十分重要,因其是我国社会累积正能量的基础,是我国有关部门需高度重视的因素之一。
为了确保我国现代化社会能够健康有序发展,相关人员需充分意识到地震突发事件舆论引导中“第一时间”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做好资源整合以及外部宣传等工作,为我国现代化社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因此文章主要?U述地震突发事件舆论引导中“第一时间”的重要性,具体如下。
1 地震突发事件舆情引导分析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在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北纬33.2°,东经103.82°)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km。
此次地震导致四川境内有5人失联,25人死亡,525人受伤,34 578户受灾,80 817间房屋受损,通信、道路等一些基础工程皆受到了不同程度损坏[ 1 ]。
四川省九寨沟地震处理之所以成功,主要因为正确的舆论引导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九寨沟发生地震以后,纵观处理全程,从第一时间公布震情到恢复重建,在灾情现场布设综合协调组、秘书新闻组,及时对抗震救灾的情况进行播报,利用渐进性的新闻发布会,利用阶段性新闻发布的手段,及时上报信息,向社会大众表明有关部门的措施与态度,做到上述这些差不多就能把控舆论导向的主动权,降低人们恐慌的情绪,报道事情具体的处置状况,主动辟谣,有关部门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怎样处理谣言决定突发事件的具体走向。
在新媒体背景下,面对信息透明、公开的压力,有关部门一定要及时回应社会公众对事件要点的认定,之后,权威部门提供一些权威且及时的信息将谣言覆盖住;增强交流:一方面需及时更新信息,比如微博、微信、官方网站等;另一方面,需确保信息的正确性与权威性;最后加大同社会大众之间的互动性,积极回应社会公众所关注的要点,做到态度有温度,基于此社会大众才能相信有关部门的公信力。
2 把控地震突发事件舆论引导中“第一时间”的方法地震突发事件舆论引导中“第一时间”的把控需要严格遵守三讲原则:第一,讲事实。
雅安地震舆情传播分析报告
![雅安地震舆情传播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3fa1001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ea.png)
雅安地震舆情传播分析报告
雅安地震舆情传播分析报告
一、引言
本文档是针对雅安地震舆情传播进行的分析报告,通过对相关舆情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旨在全面了解雅安地震舆情的传播情况并提供相应的分析和建议。
二、事件背景
1、雅安地震基本情况
2、雅安地震相关影响及人员伤亡情况
3、雅安地震引发的社会关注和舆情传播情况
三、舆情监测与收集
1、监测方法与流程
2、舆情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四、舆情分析
1、舆情传播渠道分析
a:新媒体传播渠道
b:传统媒体传播渠道
2、舆情传播内容分析
a:报道内容分析
b:用户评论分析
c:舆情情绪分析
3、舆情影响力分析
a:关键影响力人物分析 b:影响力事件分析
4、舆情声量分析
a:舆情声量统计
b:舆情热点分析
五、舆情态势分析
1、舆情态势演变分析
2、负面舆情监测与应对
3、正面舆情宣传与引导
六、舆情应对策略建议
1、舆情传播渠道优化
2、宣传策略调整
3、应急预案完善
4、危机公关处理策略
七、结论与建议
1、雅安地震舆情传播分析结论总结
2、针对舆情传播情况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八、附件
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但不限于:
1、雅安地震相关报道和评论截图
2、舆情数据统计表格
3、相关法律文件和规定
九、法律名词及注释
在本文档中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有:
1、法律名词1:解释说明
2、法律名词2:解释说明。
地震突发事件舆论引导中“第一时间”的重要性-精品文档
![地震突发事件舆论引导中“第一时间”的重要性-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2809ca35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c8.png)
地震突发事件舆论引导中“第一时间”的重要性对于我国社会长远发展来看,合理引导舆论十分重要,因其是我国社会累积正能量的基础,是我国有关部门需高度重视的因素之一。
为了确保我国现代化社会能够健康有序发展,相关人员需充分意识到地震突发事件舆论引导中“第一时间”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做好资源整合以及外部宣传等工作,为我国现代化社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因此文章主要?U述地震突发事件舆论引导中“第一时间”的重要性,具体如下。
1 地震突发事件舆情引导分析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在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北纬33.2°,东经103.82°)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km。
此次地震导致四川境内有5人失联,25人死亡,525人受伤,34 578户受灾,80 817间房屋受损,通信、道路等一些基础工程皆受到了不同程度损坏[ 1 ]。
四川省九寨沟地震处理之所以成功,主要因为正确的舆论引导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九寨沟发生地震以后,纵观处理全程,从第一时间公布震情到恢复重建,在灾情现场布设综合协调组、秘书新闻组,及时对抗震救灾的情况进行播报,利用渐进性的新闻发布会,利用阶段性新闻发布的手段,及时上报信息,向社会大众表明有关部门的措施与态度,做到上述这些差不多就能把控舆论导向的主动权,降低人们恐慌的情绪,报道事情具体的处置状况,主动辟谣,有关部门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怎样处理谣言决定突发事件的具体走向。
在新媒体背景下,面对信息透明、公开的压力,有关部门一定要及时回应社会公众对事件要点的认定,之后,权威部门提供一些权威且及时的信息将谣言覆盖住;增强交流:一方面需及时更新信息,比如微博、微信、官方网站等;另一方面,需确保信息的正确性与权威性;最后加大同社会大众之间的互动性,积极回应社会公众所关注的要点,做到态度有温度,基于此社会大众才能相信有关部门的公信力。
2 把控地震突发事件舆论引导中“第一时间”的方法地震突发事件舆论引导中“第一时间”的把控需要严格遵守三讲原则:第一,讲事实。
2018-厅关于开展网络舆论引导舆情处置工作的报告-word范文 (6页)
![2018-厅关于开展网络舆论引导舆情处置工作的报告-word范文 (6页)](https://img.taocdn.com/s3/m/3ca5034302768e9951e738dd.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厅关于开展网络舆论引导舆情处置工作的报告篇一:网络舆情工作总结网络舆情信息阶段性工作总结我县网络舆情信息管理办公室于201X年8月成立,在县委、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立足本职工作,认真做好网络舆情信息的监控、研判,网络舆情事件的处置工作。
现将本办自成立以来所开展的工作作阶段性总结如下,同时提出今后工作的一些想法。
一、提升舆论引导能力,营造良好上网氛围。
1.强化管理,加强沟通。
201X年8月初,由我办牵头组织网警、桂北人社区、融水好门户等网站、论坛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明确要求相关网站、论坛负责人做好对涉及较敏感问题的相关言论、帖子,认真审核把关,同时在发生网络舆情事件时一定要配合我办的工作。
2.强化文明上网意识。
根据全国创建“文明网站”活动视讯会议精神,按照创建“文明网站”活动总体部署,201X年10月为我县创建“文明网站”活动宣传、整改月。
我办积极协助县文明办开展此项工作,推动县内网站牢固树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意识,把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落实到网站建设和日常管理之中,防治错误思想和腐朽文化在网上泛滥,引导县内网站认真履行社会责任,遏制网络色情、暴力、欺诈、侵权、低俗等行为,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
二、搞好网络舆情信息监控、收集和整理工作。
根据领导的要求,认真好履行本办的工作职责,搞好网络舆情的日常监控工作。
每天安排好值班人员,负责对涉及本县的相关舆情进行监控,并在每天下班前跟分管领导汇报当日舆情信息。
在重大会议、重要庆典活动、重大项目建设期间,安排专职人员做好24小时监控,并落实舆情汇报工作制度。
三、妥善处置好网络舆情事件。
1.从201X年8月份至201X年3月,我办牵头组织相关单位共处置涉及我县的舆情事件8起。
在每一起网络舆情事件处置过程中,我办于第一时间与领导汇报,并根据领导指示及时组织舆情涉及的相关单位召开专题会议,研判舆情的可能走向,制定相应的处置办法,通过跟帖引导舆论、在主流媒体发布新闻通稿、冷处理、删帖等处置措施,使网络舆情事件逐渐平息,消除不良影响,同时搞好处置后的监控汇报工作。
雅安地震舆情传播分析报告
![雅安地震舆情传播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295fb3dcc7931b764ce151c.png)
雅安地震舆情传播分析报告一、舆情综述2013年4月20日8时2分,一场突入其来的地震袭击了四川雅安,顿时,雅安地震成为全国上下共同关注的焦点,“雅安加油!”成为社会各界发自内心的共同呼喊。
为了更好地了解雅安地震时期网络媒体、尤其是新媒体的舆情传播状况和信息传播角色,地震发生后,盘古舆情对全国1000万网站和国内主流微博、SNS等数千万数据实时监测,并对地震相关信息进行智能处理和分析,由此发布《雅安地震舆情传播分析报告》。
本报告重点从媒体属性、话题内容、地域分布、时间分布、正负倾向性等多个维度,对雅安地震发生后40小时内的舆情传播情况进行梳理。
根据盘古舆情监测数据显示,雅安地震一事最先经微博曝光,此后信息量呈现爆炸性增长,自4月20日地震爆发至4月21日24时,各种相关信息已高达14767221条,其中,微博更是信息传播的主场,相关微博信息达8712157条,远高于新闻、博客和论坛。
盘古舆情对所监测到的舆情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所有信息中,正面舆情信息占比59%,而舆论最主要关注内容是救援信息。
为了了解网络传统媒体在雅安地震信息传播中的地位,盘古舆情分别从新闻网站和论坛贴吧两个角度,对传统网络媒体信息传播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新闻网站以腾讯、新浪、搜狐、网易等商业新闻网站传播的信息量最多,新华网、人民网在传统媒体门户网站中表现最佳,其信息传播数量不仅超越了凤凰网等诸多网络媒体,更直线逼近四大商业新闻网站;而论坛贴吧的信息传播量,受百度寻人服务及百度贴吧固有用户群影响,百度贴吧信息传播量遥遥领先。
由于微博在此次地震中表现极为突出,因此,盘古舆情对新浪微博实施了重点监测,并以其为代表,从多角度详细分析了新媒体在雅安地震中的传播表现。
具体结论要点包括:第一,雅安地震信息曝光后的前16个小时,尤其是最初曝光的4小时,微博信息量呈现爆炸式增长,此后,信息增量开始放缓,信息总量缓慢递增。
整体上看,微博信息量一定程度受民众生活规律影响。
雅安地震舆情传播分析报告
![雅安地震舆情传播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4450c53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e9.png)
雅安地震舆情传播分析报告雅安地震舆情传播分析报告概述本报告旨在分析雅安地震舆情传播情况。
雅安地震发生于20年月日,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本报告将从舆情传播的角度进行分析。
数据收集1. 社交媒体对相关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进行舆情数据收集,包括用户的观点、意见和信息传播情况。
分析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响应内容,包括地震相关的推文、评论和文章等。
2. 新闻报道收集包括本地媒体和全国媒体在内的相关新闻报道。
分析新闻报道涉及的主要观点和情感倾向。
3. 政府发布收集和分析政府部门发布的相关信息和舆情状况。
分析政府的官方回应和应对措施。
分析结果1. 舆情情绪分析分析舆情数据中的情感倾向,包括正面、负面和中立的情感表达。
了解公众对地震事件的情绪态度。
2. 主要关注点识别并分析公众舆情关注的主要话题和关键词。
掌握公众关注的焦点和关切点。
3. 信息传播路径追踪分析舆情信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传播路径和传播速度。
了解信息传播的重要节点和影响力。
4. 政府回应和应对分析政府部门的官方回应和应对措施。
评估公众对政府回应的满意度和反馈。
结论通过对雅安地震舆情传播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公众情绪主要分为正面和负面两种,对地震事件表达了不同的态度和情感倾向。
2. 公众舆情关注主要集中在救援进展、遇难者故事和伤亡数字等方面。
3. 舆情信息在社交媒体播速度较快,影响力较大。
4. 政府回应和应对措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
建议基于以上结论,针对地震舆情传播情况,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地震舆情监测和分析的能力,及时了解公众态度和关切点。
2. 提高公众参与度,通过互动和沟通,增强舆情传播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3. 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地震风险意识和应急预案的知晓率。
4. 完善政府应对措施,提高救援效率和整体响应能力。
注:本报告仅为舆情传播分析结果,不涉及具体的技术和救援建议,请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决策和措施。
山火事件舆情分析报告
![山火事件舆情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0d52a72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81.png)
山火事件舆情分析报告近期,我对山火事件进行了舆情分析,并整理了以下报告。
报告以时间为线索,分析了事件的起因、影响以及未来的应对措施,以期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决策支持。
一、事件起因分析在报告的第一部分,我将对山火事件的起因进行分析。
根据舆情数据和相关报道,山火事件可能由以下原因引发:1. 自然因素:山火可能因为自然因素引起,如干旱、高温天气、强风等,这些因素会造成植被干燥和火势蔓延的条件。
2. 人为因素:山火也可能由人为因素引起,如人类不当的行为、疏忽或故意纵火。
这样的行为可能是意外的,也可能是有意为之的犯罪行为。
二、事件影响分析在报告的第二部分,我将对山火事件的影响进行分析。
山火事件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1. 生命安全:山火给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威胁,可能导致伤亡。
同时,山火造成的烟尘和有毒气体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2. 经济影响:山火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对农作物和林木造成损失,进而对农业、林业和旅游业等相关产业造成经济损失。
3. 社会影响:山火对当地社会秩序和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可能使得社会秩序紊乱、交通受阻,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三、未来应对措施在报告的第三部分,我将提出一些未来应对山火事件的建议和措施,以期控制、预防和减轻山火事件的发生和影响:1. 加强预防措施:通过加大对火源管控、宣传教育以及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来预防山火的发生。
2. 强化扑火能力:提升扑火队伍的扑火能力,加强消防设备的配置和更新,提高火灾现场的处置效率。
3. 改善应急响应机制:完善山火事件的应急响应机制,建立多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体系,提高应对山火事件的应急能力。
4. 增强公众意识:通过加强公众的安全意识、宣传教育和参与,提高群众自救自护能力和参与山火防控工作的积极性。
四、结论综合以上分析,山火事件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会对生命、经济和社会造成多方面的影响。
为了减轻山火事件的发生和影响,需要加强预防措施、强化应急响应机制以及增强公众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雅安地震舆情传播分析报告一、舆情综述2013年4月20日8时2分,一场突入其来的地震袭击了四川雅安,顿时,雅安地震成为全国上下共同关注的焦点,“雅安加油!”成为社会各界发自内心的共同呼喊。
为了更好地了解雅安地震时期网络媒体、尤其是新媒体的舆情传播状况和信息传播角色,地震发生后,盘古舆情对全国1000万网站和国内主流微博、SNS等数千万数据实时监测,并对地震相关信息进行智能处理和分析,由此发布《雅安地震舆情传播分析报告》。
本报告重点从媒体属性、话题内容、地域分布、时间分布、正负倾向性等多个维度,对雅安地震发生后40小时内的舆情传播情况进行梳理。
根据盘古舆情监测数据显示,雅安地震一事最先经微博曝光,此后信息量呈现爆炸性增长,自4月20日地震爆发至4月21日24时,各种相关信息已高达14767221条,其中,微博更是信息传播的主场,相关微博信息达8712157条,远高于新闻、博客和论坛。
盘古舆情对所监测到的舆情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所有信息中,正面舆情信息占比59%,而舆论最主要关注内容是救援信息。
为了了解网络传统媒体在雅安地震信息传播中的地位,盘古舆情分别从新闻网站和论坛贴吧两个角度,对传统网络媒体信息传播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新闻网站以腾讯、新浪、搜狐、网易等商业新闻网站传播的信息量最多,新华网、人民网在传统媒体门户网站中表现最佳,其信息传播数量不仅超越了凤凰网等诸多网络媒体,更直线逼近四大商业新闻网站;而论坛贴吧的信息传播量,受百度寻人服务及百度贴吧固有用户群影响,百度贴吧信息传播量遥遥领先。
由于微博在此次地震中表现极为突出,因此,盘古舆情对新浪微博实施了重点监测,并以其为代表,从多角度详细分析了新媒体在雅安地震中的传播表现。
具体结论要点包括:第一,雅安地震信息曝光后的前16个小时,尤其是最初曝光的4小时,微博信息量呈现爆炸式增长,此后,信息增量开始放缓,信息总量缓慢递增。
整体上看,微博信息量一定程度受民众生活规律影响。
第二,震后1小时,微博信息呈现一定的地域性,微博数量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四川、重庆和广东。
综合考虑实地距离、时间及人际关系三方面因素,这是由于,一方面,越靠近震区,越容易获取到震区第一手的信息;另一方面,距离震区的远近会一定程度影响用户的关心度。
第三,震后36小时,劳动力输入大省广东发出的微博信息一举超越四川,成为微博信息最多的省份。
出现这个逆转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劳动力输出大省四川有很多在广东的务工人员,这些人在看到家乡地震的消息后,自然会投以大量的关注。
第四,经济、文化强省震后微博活跃度较高。
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经济实力较强的省份,其微博用户的活跃度要高于经济欠发达的省份。
第五,相较于传统网络媒体,网友更多地利用微博发布求救信息。
微博已不仅仅是获取信息的工具,由于它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等特性,因此,在大的突发性事件面前,它甚至可以定义为一种应灾求生工具。
第六,传统媒体逐步注重微博报道突发事件的能力,在重大突发事件中,传统媒体不仅拥有采访权,而且拥有丰富的采访经验和专门的记者团队,可以亲临现场开展新闻报道,故而其官微较网络媒体官微也更易受关注。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央电视台无疑是外界获取灾区信息最主要的方式,五年后的今天,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崛起,第一现场信息渠道已然发生改变,公民获取信息、尤其是突发事件信息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
而雅安地震中微博等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突出表现,则是用事实证明,凭借信息传播先天优势,未来,在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时,微博等新媒体将发挥更大的价值。
二、舆情传播概况(一)媒体来源数量分布:微博传播数量最多,已成传播主场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四川雅安地震发生后,盘古舆情对地震相关信息实施实时监测,截止至2013年4月21日,共监测到雅安地震相关信息14767221条,其中包括新闻信息4960000条,博客信息193246条,论坛信息901818条,微博信息8712157条。
这表明,随着微博等新媒体的不断壮大和发展,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主场,在信息沟通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传播角色。
(二)信息倾向性分布:正面舆情信息最多盘古舆情对监测到的雅安地震相关舆情信息进行内容分析统计发现,雅安地震事件得到了舆论的认可,舆情信息中正面信息数量高达7826627条,远远高于负面信息。
正负面信息具体占比情况如下图所示:(三)舆论关注内容排行:救援信息最受关注从舆论的关注度上看,雅安地震事件中社会整体舆论表现更具人文关怀。
根据盘古舆情的监测数据显示,截止至4月21日,在所有监测数据中,关于雅安地震救援信息、祈福信息和捐赠信息的数量最多,信息量分别达5171749条、3963133条和2048467条。
另外,寻人信息、报平安信息、求救信息等也名列舆论关注内容排行前十位,这在以往的突发事件中较为少有。
三、传统网络媒体传播概况盘古舆情根据信息的具体来源网站,从新闻网站和论坛贴吧两个角度对所监测到的雅安地震相关舆情信息进行聚类分析发现:(一)新闻门户网站传播量排行:商业新闻网站活跃度较高截止至4月21日,腾讯、新浪、搜狐、网易等商业新闻网站所传播的信息量最多;而在所有传统媒体的门户网站中,以新华网、人民网表现最佳,其信息传播数量仅次于四大商业新闻网站,不仅超越了凤凰网等诸多网络媒体,更直线逼近四大商业新闻网站。
(二)国内论坛传播量排行:百度贴吧信息量遥遥领先截至4月21日,百度贴吧的信息传播量远远高于其他论坛,这一方面有赖于百度贴吧早已拥有了庞大的用户数量,另一方面也受百度及时开通寻人平台以及贴吧及时开通“寻人吧”等应急措施的影响,这些都会吸引用户登录百度贴吧,积极发帖、互动。
四、微博等新媒体传播概况——以新浪为例鉴于微博等新媒体在此次雅安地震中表现突出,因此,盘古舆情集中针对微博信息进行了重点监测。
考虑到新浪微博的代表性,本次分析将抽取自4月20日8时至4月21日20时,即事发后36小时的新浪微博信息作为样本进行针对性分析。
(一)微博信息1小时传播路径据盘古舆情监测数据显示,4月20日8点02分,雅安发生地震后,国家地震台网官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于1分钟后发出微博,不过当时其并未能确定雅安地震的震级;4分钟后,四川当地媒体成都晚报在媒体内最先发声;5分钟后,陆续有震区网民发布微博信息;6分钟后,首个全国性媒体新华网发布地震消息;12分钟后,国家地震台网确定震级;18分钟后,军方成立抗震指挥部并采取应急行动;27分钟,公益组织壹基金关注雅安地震事件并采取筹款救灾行动;58分钟后,国家高层关注此信息,启动三级救灾响应……短短的1小时,微博快速并广泛地团结起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网民、灾民、地方媒体、全国媒体、军队、武警、公益组织、国家高层,全都参与到雅安地震应急事件当中,在微博等新媒体出现前,如此迅猛的响应速度,几乎难以想象。
而正是由于这种快速相应机制,为后续的72小时黄金救援时间争取到了更多的时间,从而令更多的人有了生还的可能,令灾害的破坏力一定程度得到削减。
(二)微博信息36小时传播趋势盘古搜索对监测到的震后36小时新浪微博的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第一,在4月20日,雅安地震信息曝光后的前16个小时,尤其是最初曝光的4小时,微博信息量呈现爆炸式增长;第二,微博信息量一定程度受民众生活规律影响,如17点到19点的晚饭时间,微博数据量相对其他时段较少,凌晨1点到5点的睡觉时间,微博数据量最少,随着新的一天生活的开始,微博数据量又出现回升;第三,由于雅安地震相关消息在20日已经得到爆炸式释放,因此,4月21日,雅安地震微博数增量开始放缓,信息总量缓慢递增。
具体如下图所示:(三)不同地区不同时段微博信息传播情况盘古舆情分别针对国内34个省级行政区域及海外共35个地区,在雅安震后1小时和36小时的微博数量表现进行了统计,发现:1、震后1小时,微博信息呈现一定的地域性如图所示,雅安地震发生后1小时内,微博数量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四川、重庆和广东。
这是由于,综合考虑实地距离、时间及人际关系三方面因素,一方面,越靠近震区,越容易获取到震区第一手的信息;另一方面,距离震区的远近会一定程度影响用户的关心度,因而,作为震区的四川在地震发生后微博信息量最多,重庆次之。
2、震后36小时,劳动力输入大省后来者居上震后36小时,广东发出的微博信息一举超越四川,成为微博信息最多的省份。
出现这个逆转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广东则是劳动力输入大省,而四川劳动力输出大省,广东省内极有可能有大量的四川外出务工人员,而这些外出人员在看到家乡地震的消息后,自然会投以大量的关注,甚至积极投入到寻亲队伍当中。
3、经济、文化强省震后微博活跃度较高。
无论是震后1小时,还是震后36小时,可以看出,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经济实力较强的省份,其微博用户的活跃度要高于经济欠发达的省份。
(四)微博关注内容排行:求救信息占比大盘古舆情对所监测到的新浪微博内容进行了内容分析,发现排名前三位的微博关注内容分别是:捐助信息、求救信息和雅安地震实况信息。
相较于舆论总体关注前三位的救援信息、祈福信息、捐赠信息,网友更注重利用微博发布求救信息。
显然,微博已不仅仅是获取信息的工具,由于它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等特性,因此,在大的突发性事件面前,它甚至可以定义为一种应灾求生工具。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捐款捐赠信息,无论是在微博中,还是在社会舆论整体中,都是社会公众所关注的重要话题。
(五)top100热门微博话题分析截止至4月21日,盘古舆情新浪微博对所监测到的新浪热门微博top100进行内容分析,结果显示:100条热门微博中,仅有3条非雅安地震信息,其余97条均为雅安地震相关信息,可见,雅安地震在短时间几乎吸引了全国社会各界的集中关注。
经过对着97条雅安地震信息进行分析发现:1、微博属性分析:意见领袖微博最多,媒体官微次之如图所示,在97条雅安地震相关新浪热门微博top100中,意见领袖发布的微博上榜数量最多,其次是媒体的官方微博,这说明,已经有越多越多的媒体注意到互联网时代微博等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另外,此次地震中,政府机构的官方微博上榜热门微博的仅4个,远低于普通的草根网民,未来,政府机构利用官方微博发布信息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2、媒体官微分析:传统媒体官微更受关注上榜新浪热门微博top100、指向雅安地震、由媒体官微发布的微博信息共有25条,其中,由传统媒体发布的微博数为19条,占比76%,网络媒体发布微博数为6条。
相较于网络媒体,传统媒体不仅拥有采访权,而且拥有丰富的采访经验和专门的记者团队,可以亲临现场开展新闻报道,公信力相对较高,因此,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由传统媒体发布的官方微博更易被网友所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