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新课改的几点看法
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 (2)
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
语文新课改是对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强调学生主体地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素养。
我在学习语文新课改中,有以下体会:
首先,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传统语文教学注重讲解课文,而新课改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同时,在课堂中引入讨论和辩论环节,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其次,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传统语文教学重点在于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而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动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课堂中的写作训练和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再次,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
传统语文教学侧重于课文的语言技巧和文学欣赏,而新课改致力于培养学生对文化、历史和人文关怀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课堂中的文学作品阅读和相关知识的拓展,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反思,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语文新课改使我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培养了我的阅读能力、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我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
我相信,通过语文新课改,学生们能更好地参与课堂,掌握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素养,成为具有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
对当前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对当前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近年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新课程教学改革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我认为,对于当前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首先,我认为,新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应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将学生视为语文学习的主体和主要参与者。
因此,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从“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其次,我认为,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很重要。
语文学习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一些开放式的、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问题导入等,通过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索,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并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第三,我认为,新课程教学改革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应该加大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力度,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可以通过进行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开展阅读推广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广泛接触各种类型的文本,并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第四,我认为,新课程教学改革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多样性已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语文教学也应该关注培养学生对自己文化的认同和自信。
可以通过让学生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民间文化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增强他们的自我认同感。
第五,我认为,新课程教学改革应该注重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语文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同时也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性学科。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融合,通过跨学科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
综上所述,当前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需要从学生主体地位、思维发展、阅读习惯、文化自信、学科融合等多个方面进行思考。
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
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
语文新课改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在这个
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非只注重知识的传授。
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再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主动地构建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
其次,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语文不再只是学习文字和语法,而是要培养
学生的批判思维、表达能力、阅读能力等综合素养。
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写
作的训练等,学生可以从中培养审美情趣、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第三,新课改强调学科之间的融合。
语文不再是孤立的学科,而是与其他学科进行紧
密的融合。
例如,在语文课上可以学习科技知识,在科学课上可以进行科普阅读。
这
种跨学科的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总的来说,语文新课改的实施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
作用。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全面的知识和能力,也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同时,新课改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教学空间和更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
了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教学热情。
总的来说,语文新课改是一项有益的改革,对于提高
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4篇
学习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学习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精选4篇(一)作为学习小学语文课改的一员,我认为课改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体验和体会。
首先,课改让我们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过去,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老师的教导,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
而在课改中,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老师在课堂上更多地扮演导引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索和表达。
其次,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注重对语言知识的讲解和应用,而课改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思维能力等。
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和任务,学生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另外,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注重学生的认知和表达,而忽视了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
而在课改中,我们注重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思考作品中的价值观,并从中获得感悟和启迪。
通过课改,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语文素养,还能够培养情感共鸣和人文关怀。
总的来说,课改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体验和体会。
通过课改,我们的语文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促进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发展。
这些改变让我们感受到了语文教育的魅力,也让我们对未来的语文教育充满了期待。
学习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精选4篇(二)尹中强是一位非常有才华和影响力很大的学者,他在很多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包括经济学、政治学和全球治理等。
通过学习尹中强的思想和研究成果,我得到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首先,多元思维。
尹中强的研究方法非常注重多元思维,他常常从不同的学科和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得出更全面和准确的结论。
这激发了我在学习和研究中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仅限于一个学科或一个角度的思考,而是要借鉴不同学科和领域的观点和理论。
其次,创新思维。
尹中强在学术研究中经常提出新颖的观点和理论,不囿于传统的框架和思维模式。
这给了我鼓励去探索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不断创新和突破自己的思维边界。
小学语文新课改理念见解
小学语文新课改理念见解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小学语文教育也在不断进行着改革和创新。
小学语文新课改理念已经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且在实际教学中得到了有效的贯彻和落实。
那么,对于小学语文新课改的理念,我们又应当怎样认识和看待呢?一、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小学语文新课改理念的核心之一就是要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
过去的教学模式中,往往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而以课本中的内容为中心,教师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传授。
小学语文新课改理念则提倡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也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培养,使得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新课改理念中,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会阅读、写作和书法等基本技能,更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能够在阅读、写作和表达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主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于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三、践行素质教育理念小学语文新课改的理念还要践行素质教育理念。
不仅仅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感、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在语文教学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在对待语文教学过程中,更应着眼于学生个体的成长和发展,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和支持。
四、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小学语文新课改的理念还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尊重和理解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导向,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使得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
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15篇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1实行新课程改革至今,语文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语文教学阵地上的一名老,我的认识有了两个深刻的转变。
一是转变教的方式;二是转变学的方式。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我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上做了一些探索和改革。
具体如下:一、抛砖引玉促思考我把事先设计的问题带到我自己的课堂中,交给学生,让他们去思考一下,看看他们有什么好的想法,新的观点,把他们的想法和观点都记录下来,写成自己的教学资源。
学生也可能会有观点的碰撞,这样也为我的教学带来了很好的材料,让学生进行自由的辩论,让学生进行写作,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发言,这样的话我们的语文课程可能会变的更丰富多采。
学生也不会觉得语文课就是书本上那些知道,课外的东西也能很好地很自然地加入到课堂中,这样的话也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写作能力,以及与他们交流的能力。
比如对一篇课文的理解,如果由你教师根据参考书的答案讲出,那学生只能得到一种理解,甚至根本不理解。
若能由同学之间讨论,师生共同交流,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那么学生的理解不但是多方面的,而且也深刻得多。
学生在交流中就有很多看法,虽然有的是感性的认识,但都是很有道理的。
大家在讨论中相互学习,互相启示对方。
二、引来活水润心灵语文实质是人学。
陶冶心灵,教化众生是终极目标。
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社会性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我们要把学生的大脑看成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想方设法去点燃这把火把,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起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真正体现了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
语文教师的课改感言
一、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新课改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这一理念使我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下是我对这一核心理念的几点体会:1.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在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为此,我在课堂上创设了多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探究中发现知识、掌握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 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二、新课改的教学模式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
以下是我对这一教学模式的几点体会:1. 课堂互动。
在课堂上,我要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关注学生的想法和需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小组合作。
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互相学习,共同完成任务。
这种合作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探究式学习。
我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种探究式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4. 教学评价。
我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过程性评价,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三、新课改的评价方式新课改强调评价的多元化和过程性,旨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以下是我对这一评价方式的几点体会:1.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在评价过程中,我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成果等。
学习语文新课改的心得体会范文
学习语文新课改的心得体会范文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之后,我对语文新课改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语文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比较注重对学生记忆诗文和文言文,但忽略了对学生语言运用的培养。
而语文新课改通过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训练,使得学生真正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新课改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和阅读指导,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取信息、理解内容,并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
其次,语文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育更多地偏向于灌输知识,而新课改则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创新能力。
通过解读文本、分析问题、展开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让他们能够在自主学习和探究中获得更多的成长。
再次,语文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学生的文化背景和阅读习惯也发生了改变。
因此,语文新课改提出了更加贴近时代需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通过引入当代优秀作品、科学文化知识等元素,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感受到多种文化的表达方式和精神内涵,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总的来说,语文新课改的实施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新课改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他们不仅能够应对学业上的挑战,而且能够在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继续深入研究和推广语文新课改,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浅谈对语文新课改的认识
浅谈对语文新课改的认识语文新课改是近几年来发展蓬勃的课程改革,它的宗旨是让每一个学习者都能够深入探索中国文化的精髓,并从中获得成长。
在这里,我们将对语文新课改的认识进行浅谈。
首先,语文新课改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和探索精神。
学生通过课堂探索获得最深刻的学习体验,磨练自己的探索能力,从而发展出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重点内容更加注重历史文化,注重引导学生以历史文化来理解今天,而不是仅仅流于表面。
在历史文化素养的深化方面,着力于引导学生探索文学、艺术、历史等范畴中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模式,从而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其次,语文新课改强调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实践性地掌握语言的运用,学会熟练使用这门语言。
重视语言学习能力的开发,在交流中加强对语言的克服,进而提高语言的修养。
强调运用场景,把语言实际运用到实际应用中,进一步发挥语言的能力。
第三,语文新课改强调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试图以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性空间,让学生以更具深刻性的方式掌握所学知识,而不是仅仅记忆。
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而不是给学生一堆新的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到更深层次去理解,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最后,语文新课改强调学生素养的全面培养。
新课改注重文化思维模式与跨文化比较,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与思维能力,使学生有能力处理复杂的文化机制,理解学习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同时,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学会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也培养学生的启发性思维。
通过上述论述,可以看出语文新课改的宗旨是使学生以最积极的态度学习语文,发展各方面的语文素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语言的运用,开发自身的文化素养。
语文新课改不仅仅注重内容和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加注重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探索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最终目标。
谈语文新课改的几点体会
谈语文新课改的几点体会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的教育也在不断改进,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全球教育发展的大趋势,课程改革便成了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自然而然地走进了新课程的改革中,走进了新课程的实施中。
新课程的实施改变着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更融入生活,我们的学生也更富有个性。
一、语文教学更趋生活化传统的语文教学,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过于追求语文学科严整的知识系统,过于追求知识的的传承,过于强调统一、集中,把自己孤立、封闭起来。
要革除这些弊端,就必须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
美国教育家毕特•科勒涅指出:“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
”而新课改下的语文教材就是这样更趋生活化,就是这种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体系。
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就要呼唤生活的回归,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也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走向。
首先,要有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
传统的课堂环境过于强调了学习的功能,忽视了温馨的乐学环境。
而生活化的课堂环境,可以使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情感。
如:在学习人教版语文第一册《自选商场》一文时,把课堂布置为商场式,小朋友扮成顾客和售货员,要学的生字和词语就是商品,在这样的环境里,小朋友们尽情交流,主动合作,怎么会不思潮涌动呢?而此时的我,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孩子们的伙伴,孩子们个个神采飞扬,活力四射。
其次,将课堂教学融入真实的生活中,用生活的理念来构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
新课改下的人教版教材非常贴近儿童的生活,但是儿童活动区域的局限,生活的积累相对贫乏,我们作为老师在教学时就需要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进行链接、拓展。
例如,人教版语文第二册《美丽的小路》一文,重点是让学生知道要保护环境,人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美的行为会破坏美丽的环境。
一年级的学生大都没有意识到垃圾来自哪里。
小学语文新课改理念见解
小学语文新课改理念见解小学语文新课改理念是指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通过改进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
新课改理念的出现源于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反思和对社会需求的变化的认识,它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见解。
小学语文新课改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将语文教育从传授知识的功能转变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
新课改理念强调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了解自然、社会、人文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
学生通过学习语文,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还可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
小学语文新课改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强调语文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综合运用。
传统的语文教育常常将诗词、文言文、现代文、写作等内容分割开来,学生难以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综合运用。
而新课改理念强调培养学生在诗词鉴赏、文学阅读、写作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并将这些能力融入到语文学科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小学语文新课改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新课改理念认为学生学习语文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
通过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的阅读、写作和演讲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创造力的人才。
小学语文新课改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强调语文教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传统的语文教育常常只注重学生的语言技能,而忽视了学生的品德、情感、思维等其他方面的培养。
新课改理念认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包括语言技能、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语文教育应该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途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他们成为具有完整人格的人。
小学语文新课改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强调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语文教育。
2024年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范本(3篇)
2024年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范本2024年的语文新课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亲身参与了新课改教材的编写和教学实践,有幸见证了学生在新课改下的成长与变化。
以下是我对于2024年语文新课改的心得体会。
首先,新课改强调了学科整合和多元发展。
过去,语文教学往往是以文字阅读和写作为主,而其他学科如历史、地理、绘画等则被边缘化。
但新课改将各个学科融入到语文教学当中,通过多学科的交叉融合,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能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
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激发,他们能够跨学科思考和解决问题,不再将知识局限在语文领域中。
例如,在学习一篇古代诗歌时,学生不仅仅可以欣赏其艺术价值,还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这样能够让学习更加全面和有意义。
其次,新课改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过去,语文教学往往注重学生对经典文本的背诵和默写,缺乏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和思考。
而新课改则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文和任务,鼓励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和发表意见。
例如,在学习一篇小说时,学生不仅仅是简单的理解故事情节,更要能够分析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等,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这样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力和创造力,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再者,新课改强调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个性化。
过去,教师往往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新课改中,教师更多地扮演了一个导师和引导者的角色。
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阅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展示、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灵感,并培养他们的阅读思考和交流能力。
这样的教学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了更大的成长。
最后,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人文素养。
过去,语文教学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语言技能和应试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操的培养。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三篇)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在经历了一学期的语文课改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语文教育的变革给学生带来的巨大影响。
这次的语文课改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和体验。
下面是我对这次语文课改的心得体会,具体如下:一、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口语表达能力以往的语文教学草率地给了学生太多的背诵作业,所以学生对语文产生了抵触情绪。
而新的课改中,老师注重了启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培养了我们对语文的兴趣。
例如在课堂上,老师让我们根据图画进行讨论,引导我们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培养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课文内容。
通过这样的交流互动,语文课上的学习变得有趣而丰富多彩。
在这个过程中,我慢慢地找回了语文的乐趣,开始主动地思考和表达。
二、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重点放在课文的背诵和理解上,却很少关注文学欣赏和实际运用。
而新的课改中,老师通过引入更多的文学作品和实际语言运用场景,让我们的语文学习更有深度和广度。
例如在课堂上,老师会给我们介绍一些比较有名的文学作品,带领我们欣赏和分析其中的文学技巧。
同时,老师还会让我们进行语法和写作的规范训练,提高我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这些教学内容的变化使我们的语文学习不再单调枯燥,而是充满了乐趣和挑战。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逐渐对语文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精神新的语文课改中,老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精神。
在课堂上,老师会经常提出一些开放式的问题,鼓励我们自由思考和思考。
例如,在读完一篇文章后,老师会让我们分小组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这样的学习方式促使我们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深度,提高了我们的思考能力。
同时,老师还会组织一些辩论赛和写作比赛,培养我们严谨的思维和批判的意识。
这些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教学方式,让我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和自由。
2024年语文课改心得体会(四篇)
2024年语文课改心得体会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员,我深刻体会到了语文课程改革对学生的影响和意义。
下面是我对这一改革的心得体会,共____字。
语文课程改革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其语文能力。
以往的语文课程注重知识的灌输,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的教导,缺乏思考和创造。
而新的语文课程改革则尝试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
首先,新的语文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
在课堂上,老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通过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提高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古文时,老师鼓励学生解读文本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通过小组讨论和辩论,形成不同的观点和解释。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其次,新的语文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以往的语文课程侧重于纸上谈兵,学生往往在课本中云游四海,而无法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而新的语文课程改革则尝试将语文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通过阅读、写作、演讲等方式,将学生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例如,在写作教学中,老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经历和感受进行写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在演讲教学中,老师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进行演讲,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沟通能力。
通过这些实际运用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使语文知识更加贴近生活。
再次,新的语文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以往的语文课程过于注重语文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
新的语文课程改革则尝试将语文学习与文化学习相结合,通过学习经典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相互联系,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和欣赏能力。
例如,在古诗词教学中,老师不仅讲解古诗的意境和修辞手法,还引导学生了解古诗的背景和历史背景,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语文课改的心得体会(通用6篇)
语文课改的心得体会语文课改的心得体会(通用6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课改的心得体会范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课改的心得体会1学校践行语文的教学模式,已经三年有余了。
在这三年里,我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改实践中,有了一些收获,也有了一些体会。
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扩大学生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实践中,我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
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拓宽学习和运用知识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我努力实现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2、我还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备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难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经过一番阅读分析,我总结出二年级教材主要是以识字为主,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于是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识记生字词。
谈谈你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看法?
谈谈你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看法?第一篇:谈谈你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看法?谈谈你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看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的基本特点。
”这里的“工具”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
语文课程先实现工具性目标,后补充人文性内容;或者先突出人文性,而后加强工具性,这两种想法都是不妥当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是语文课程应该争取的目标,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目标。
新课程改革在沿袭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大胆的创新,其“新”归结为以下几点:一、教材新教材是课程最重要和最直接的载体。
笔者试以人教版的新教材为例,谈谈对新课程、新教材创新之处的初步认识。
新教材形式活泼可爱,图文清晰精美,文字优美生动,导语引人入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真可谓图文并茂,色彩艳丽,精彩纷呈。
小学语文教材页页彩图相伴,十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提示语生动精彩,读了以后的确让人产生一种急切地想要阅读课文的作用,吊起了读者的胃口,真正起到了“引发学生学习”的作用。
粗粗读一遍新教材,便被其崭新的魅力所吸引,真正让人爱不释手。
对比新旧教材的内容要求,可以看出新教材在克服深难重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小学语文第一册教材在拼音教学的设计上真是独具匠心。
小学语文教师非常清楚,学拼音是一个难点,尤其在四声认读,拼读上令老师棘手。
教材在处理的声调采用火车爬坡法,形象地把四个声调的书写、认读结合在丰富的画面之中。
教材在安排课后的练习时也处处站在孩子的角度,例如“我会写”、“我会读”……这种设计大大激发了小朋友的学习欲望,似乎练习中的小朋友就是站在我们的面前的小助手,在与我们的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新教材在内容总量上有了删减,难度大大降低,减轻了不必要的一些繁琐记忆负担。
一年级新教材在课程教学方面的要求体现了“认识”和“学会”两种目标。
新课改要求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
新课改要求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新课改强调素质教育和“三维课堂”教学模式,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以下是本人对新课改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一、注重母语教育和文化传承新课改要求语文教育要具备文化性和母语性,注重学生母语能力的培养,文化知识和文化自觉的传承。
教师应该通过讲授文学作品、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等,让学生了解、认识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开发课外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对各种文化瑰宝的热爱和兴趣的培养。
这样可以通过阅读了解丰富的文化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情感教育和品德培养新课改要求语文教育要注重情感教育和品德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培养,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让学生体验和感受美好的情感,感受生命中的价值和意义,同时培养学生的品德精神。
三、注重阅读教育和语言训练新课改要求语文教育要注重阅读教育和语言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语言能力的训练,教师应该注重阅读的方法和技巧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理解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而在语言训练方面,教师应该注重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锻炼,加强语言基础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四、注重探究式学习和实践教学新课改要求语文教育要注重探究式学习和实践教学。
教师应该注重灵活运用问答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从实际情况出发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兴趣。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来丰富知识,培养实践技能,提高实践能力。
总的来说,新课改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从注重文化传承、品德教育、阅读教育和语言训练四个方面入手,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多方位素质和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在实践中成长。
语文新课改的心得体会5篇
语文新课改的心得体会5篇语文新课改的心得体会篇1新课程改革正走进千家万户、走进教师和学生中,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发现我们的角色发生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也在发生改变,一切以学生为主体的可喜变化下,语文老师的困惑也越来越多,认真反思我的教学,才能寻找困惑的突破口,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让教师在反思中成长,让学生在不断优化的课堂教学中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在新课程改革中逐渐成长起来。
透过这次的学习,我收获颇丰,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
学的方式在课堂中呈现,就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确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鉴定的新课改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采取以下几点做法:一、学习新课标认真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的倾向,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展学习和应用的领地,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生受用的语文能力。
二、作为人师,要注重师范教育树立知识形象,外在美形象,人格形象,基本功形象,勤奋学习形象,干事创业形象,公道正派形象,热情服务形象,新课程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楷模,学习技巧的传授者,挖掘资源的向导,寻求真知的组织者,独立学习,对立研究的指导者、促进者,客观公正的评价者,热心的社会工作者,课程设计的专家,令人信服的心理医生。
三、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新课程标准》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排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新课改理念见解
小学语文新课改理念见解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改革更新,小学语文新课改理念作为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都有了全新的理念和思路。
本文将围绕小学语文新课改理念展开探讨,从多个角度分析其意义和影响。
一、教学内容的优化升级小学语文新课改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强调实用性和综合性,因此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优化升级。
传统的语文教学多注重课外习题的做题技巧和背诵规律,容易让学生产生死记硬背的心态,丧失了语文的真实含义。
新课改则更注重让学生理解和感悟,通过各种真实情景的语文运用,让学生能够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新课改还引入了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包括古代经典、现代文学作品、少儿文学等,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感受不同时代的文学魅力,拓展视野,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新课改理念倡导的是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而是尊重学生的个性,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主动性。
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课堂分享、阅读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感悟文学之美。
新课改还倡导了跨学科教学的模式,把语文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的结合,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获取更丰富的知识和信息,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语文课上引入一些科学实验、历史故事等,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学科知识,还可以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
三、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小学语文新课改理念还倡导了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将情感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学生的作文、诗歌创作、阅读心得等形式,引导学生表达真实的情感和情绪,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新课改还提倡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引导和塑造,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激励,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满足和成长。
四、综合素养的培养小学语文新课改理念追求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语文新课改的几点看法
发表时间:2013-05-29T14:06:59.67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3年7月总第140期供稿作者:王连海孙玉美王连周
[导读]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王连海1 孙玉美2 王连周3
1、山东省青州市实验初中262500;
2、山东省青州市黄楼办事处沙营小学262500;
3、山东省青州市黄楼办事处黄楼初中262500
语文课改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话题,在搞清这个问题之前先得弄明白什么是语文、它具备什么特点。
简单地说,语文就是语言文字,从泛式角度来讲它包括两部分内容,即语言和言语。
语言即人说的话,且理解为口语;言语即语言的理式表达,且作书面语讲。
从这二者身上人们不难发现语文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的特征,那么人们怎样把语言和言语结合起来,把人文性和工具性联系起来以充分发挥语文的作用,就成为语文课改的目的和关键。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不是用简单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取代传统语文教学中的接受性学习方式。
就语文学习而言,“自主、合作、探究”不是语文学习方式的全部;结合语文自身的特点及学生的语文学习实际,在教学中让学生多种学习方式并用,是语文学科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内涵,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保证。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在教学中,我们要继承传统教学方式的优点,又要不断探索,改变不适应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方式。
一、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统一
从教学的角度讲,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它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和智力的内在联系。
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那种程度,于是便有了掌握知识却不思考知识、诘问知识、评判知识、创新知识的“好学生”。
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对个性的摧残。
二、学习知识和情感倾向的统一
传统的教学,重知识结果,不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在枯燥乏味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实际上,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是同时发生、交互作用的,它们共同组成了学生学习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从不同角度对学习活动施予重大影响。
如果没有认知因素的参与,学习任务不可能完成;同样,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
三、自主、合作、探究,转变传统教法
“自主”指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过程,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例如,学习《济南的冬天》时,我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式,有的学生建议老师范读,有的学生要求自学,有的要求同学之间互帮互学等。
这时,我提议,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课文,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积极性很高,自主学习意识很强,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动地参与学习。
“合作”是指学习的组织形式,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形式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改善了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的方式。
我把它理解为生与生、生与师、生与家长、生与一切人的合作,通过多向互动的交流,使每个学生拥有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既让每一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也养成注意听取别人意见的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迪、互相帮助,以解决信息中的各种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四、拓展延伸,教会学生创新
拓展是凭借“自悟”、“交流”、“探究”时所产生的灵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模仿运用。
拓展是对前三步阅读教学的知识的迁移、能力的提高、效果的检验,是自悟、交流、探究之后的必然结果,而自悟、交流、探究的成功与否又直接影响到拓展质量的好坏,它们环环相扣,环环重要。
拓展一般分两种形式:一是在完成一篇文章的阅读教学后,再阅读一篇跟课文类型相同的其它文章,可用提问形式,也可采用试卷测试的形式,进行阅读分析的拓展训练;二是在完成一篇课文或一单元阅读教学之后,进行模仿写作的拓展训练,中国传统的模仿写作教学,在今天仍有现实指导意义。
五、应当警醒语文课改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
1.泛语文,没有语文的语文课,比如把语文上成历史、地理、艺术课等。
2.反文本,新课改倡导多元化、批判性、个性化解读文本,但有些教者不顾文本的原始意义,忽略了当时的文化背景乱解一通,这是万不可取的。
如有老师提出《背影》中父亲翻越月台围栏是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表现。
要正确解读文本,必须从恢复文本的原始意义开始,然后发挥人的主体性,联系当时的文化背景,创设情境氛围。
3.教师不作为——无设计,不活动,无立场,教师角色消失。
另外还有像无中心拓展、无效讨论、去知识化等不应该发生的问题。
最后一点,新课改下语文教师的正确走向可简单概括为三句话:做一个读书人,把握两个规律,树立三种意识。
分别指明:初读感知——精读品味——深读理解——朗读提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科自身特点的规律;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核心性问题的意识和创新思维意识。
同时要做到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应该是学生灯盏的拨亮者,是学生思想迷途的引路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是学生学习的顾问、助产士。
总之,语文教学目标的转变,必然意味着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教学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教”和“学”的全过程,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自我探索中学习知识、形成能力、获得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