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诊断表

合集下载

十四经络2

十四经络2

十四经络一、膀胱经让让排毒通道畅通无堵,她是人体最重要的排毒通道,时刻保持膀胱经通畅,才能无毒一身轻。

如果想减掉后背和臀部的坠肉,只要在后背的膀胱经上刮痧,按摩,就很有效果。

中医讲一通百通,一堵百堵,您的经络有很多的气节点堵塞,我每次帮您疏通的时候会一点点的将您经络的气节点化解,疏散,排出体内风、寒、署、湿、燥、毒素从而达到百脉通,除百病的功效,特别针对现代人的亚健康及慢性疾病的调理有显著的疗效,针对肌肉,身体的酸麻,胀痛的功效立竿见影。

排毒通道畅通无堵,她是人体最重要的排毒通道,时刻保持膀胱经通畅,才能无毒一身轻。

如果想减掉后背和臀部的坠肉,只要在后背的膀胱经上刮痧,按摩,就很有效果。

人体有三大排毒的途径:第一条:通过输尿管把尿液排出的通道,这是体内排出毒素的最大一条通道。

第二条:通过大便把内体脏东西排出体外,其实毒素从尿中排出去对人体来讲更为重要,因为,人就是10 天不大便,对生命也没有什么影响,但若三天不小便,那这人就比较危险了。

第三条:是毛孔,通过发汗把体内的毒素排出去。

膀胱经是掌控尿液和汗液这两条通道的,所以这条经络一定不可以被堵住,另外,膀胱经是直接连接脏腑的,膀胱经是从眼部的精明穴到小脚趾外侧至阴穴。

膀胱经上的穴位:1,精明穴——治疗眼疾的第一大穴位2,攒竹——对热症效果很好,比如,眼睛红肿,按摩此穴位,立刻见效。

小技巧:1,用10 个小手指肚每天疏理头上的膀胱经50 次,可通鼻,治疗眼疾,头痛,癫痫,2,经常敲打臀部和大腿的后侧,可以减肥,还可以排除体内的寒气,对身体是个非常好的保健方法二、胃经天天培育我们的后天之本。

胃经畅通无堵,让人睡的香,胃口好,脸色红润,还可以让人返老还童。

胃经是管理肠胃功能的,肠胃功能一旦失调,整个人就会虚弱下来。

太阳高高照,胃经送福到,我是足阳明胃经小姐,我起于面部的承泣穴止于足部的食指历兑穴,我的走向面部、颈部、胸部、腹部、腿足部,我的经络的上共有43 个穴位,遍布最多的在腹部和胸部,则我的经络不通会整个经络的部位感觉不舒服,我的循环在辰时,7 点到9 点,所以在这个时间我们一定要进食早餐哦,如果你已是胃经不通的症状者,可用甜橙、柠檬、佛手柑、天竺葵、檀香精油等来按摩。

中医拔罐【人体背部穴位图】

中医拔罐【人体背部穴位图】

中医拔罐【人体背部穴位图】【中医疗法主病症和选穴】【健康理念】:好轻松•好健康•好生活中华好轻松拔罐疗法—主病病症与选穴症状穴位感冒、头痛、发烧太阳106、印堂1、内关31、足三里23、翳风44、合谷102、风池92、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外关56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天突4、中府40、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肾俞75慢性胃肠炎中腕10、天枢36、气海29、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大肠俞74慢性胃炎中脘10、气海29、太乙16、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中脘10、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梁丘14、肝俞79、脾俞77、胃俞76、消化不良中脘10、气海29、天枢36、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胃痛、呕吐、胃下垂中脘10、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脾俞77腹泻、腹痛中脘10、天枢36、关元28、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大肠俞74慢性结肠炎(五更泻)中脘10、神阙30、天枢36、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命门57、大肠俞74慢性肝炎膻中5、中脘10、阳陵泉97、大椎89、身柱47、肺俞85、肝俞79、胆俞78、脾俞77、胃俞76高血压肩井45、血压点90、足三里23、三阴交21、风池92、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曲池52、涌泉108低血压天突4、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膈俞81、印堂1、三阴交21、涌泉108冠心病(心绞痛)膻中5、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心俞83、肝俞79、阙阴俞82风湿性心脏病膻中5、郄门33、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关元俞73肺心病膻中5、曲泽35、气海29、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糖尿病中脘10、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肺俞85、胰俞51、肾俞75、命门57、痛泉108神经衰弱(失眼、多梦)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心俞83、肾俞75、谷合102、涌泉108、失眠107中风后遗症曲泽35、内关31、百会94、大椎89、肩髃39、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膀胱经落枕风池92、肩井45、大椎89、外关56、合谷102颈椎病印堂1、曲泽35、内关31、风池92、肩井45、肩髃39、大椎89、肺俞85、外关56、曲池52、合谷102肩周炎缺盆3、足三里23、风池92、大椎89、天宗84、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大杼91急性腰扭伤、慢性腰痛、腰肌劳损承山64、昆仑63、肾俞75、腰眼59、腰阳关60、关元俞73、委中66腰椎间盘突出(增生)症承山64、昆仑63、委中66、殷门67、承扶67、关元俞73、腰眼59、肾俞75坐骨神经痛肾俞75、腰眼59、关元俞73、承扶69、殷门67、委中66、承山64、昆仑63、涌泉108类风湿性关节炎曲泽35、内关31、膝关节、督脉、膀胱经、肘关节、外关56、合谷102、承山64膝关节痛梁丘14、膝眼24、阴陵泉18、足三里23、委中66、阳陵泉97、承山64强直性脊椎炎肩井45、大椎89、膀胱、委中66静脉曲张足三里23、三阴交21、涌泉108、承山64股骨头坏死阿是穴、肾俞75、承扶69、殷门67、委中66、承山64痛经、月经不调天枢36、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次髎31、三阴交21、大椎89、肾俞75、关元俞73更年期综合症中脘10、气海29、内关31、关元28、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大椎89、膀胱经、合谷102目赤肿痛眩晕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印堂1、三阴交21、能泉108慢性鼻炎印堂1、迎香43、百会94、风池92、大椎89、风门86、肺俞85、曲池52、合谷102扁桃体炎人迎2、天突4、曲泽35、孔最32、太溪19、大椎89、曲池52、肾俞75、合谷102慢性咽炎人迎2、天突4、曲泽35、缺盆3、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合谷102湿疹血海15、神阙30、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肝俞85、曲池52荨麻疹血海15、足三里23、三阴21、大椎89、风门86、肝俞79、曲池52慢性肾炎中脘10、水分38、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肝俞79、脾俞77、肾俞75、命门57--非常感谢您对中华传统医学艾灸针灸·拔罐·刮痧疗法养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中国好轻松医疗科技健康品牌团队好轻松拔罐的原理(一)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人体的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体,纵横交错,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联络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运行气知,沟通仙体表里、上下和调节脏腑组织活动的作用。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穴位图动态图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穴位图动态图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穴位图(动态图)(转载)2010-12-09 09:57:14| 分类:中医诊断 | 标签:穴位一侧上肢分布大肠|字号订阅中医将十二个时辰,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

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

其歌诀: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已脾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酝肾注,戊时包络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了解人体经络-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能给大家都打开健康之门:手太阴肺经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

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肺朝百脉。

”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

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本经一侧11穴(左右两侧共22穴)。

其中9穴分布于上肢掌面桡侧,2穴在前胸上部,首穴中府,末穴少商。

本经穴位: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手阳明大肠经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

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本经一侧20穴(左右两侧共40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上肢背面的桡侧,5穴在颈、面部。

首穴商阳,末穴迎香。

本经穴位: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口禾髎迎香----------------------------------------------------------------足阳明胃经辰时(7点到9点)—胃经旺。

手背穴位图

手背穴位图

“手背、手掌穴位图-人体全息穴区示意图(一)-漆树家园-搜狐博客09.06.09 红景天人体全息穴区示意图(一)-漆树家园-搜狐博客人体全息穴区示意图(一)人体全息穴区示意图(一)人体经络穴位及足部反射区祥图-漆树家园-搜狐博客09.06.09 红景天人体经络穴位及足部反射区祥图-漆树家园-搜狐博客人体经络穴位及足部反射区祥图。

手部保健操09.05.25 红景天手部保健操。

因此经常做手部保健操,不仅可以治疗手上的病,还可起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作用。

右脚向前半步,右腿伸直,左腿微屈,右手放在右膝盖上,用左手搓右手背,直至手梢。

右手握拳,用拳背打右手劳宫穴,每打一次为一拍,打两个八拍,换手打二个八拍。

两手拇指握在手掌中,四指伸直,手掌朝下,两手侧突出肌肉相互对碰,每碰一次为一拍,连续四个八拍。

用左手按揉右手内关穴,二个八拍,换手按揉,二个八拍。

常按阳池穴手脚不再冰冷09.07.07 柴火妞常按阳池穴手脚不再冰冷。

据医学家介绍,有54%的女性都有身体发冷的现象,也就是说每两个女性中就有一个患有发冷症,每到入秋至冬季期间,总有大批的女性患者到医院看手、脚冰冷,以及腰寒等疾病。

刺激这个穴位可以恢复三焦经的功能,将热能传达到全身。

寻找的方法是,先将手背往上翘,在手腕上会出现几道皱褶,在靠近手背那一侧的皱褶上按压,在中心处会找到一个压痛点,这个点就是阳池穴的所在。

全息手诊简介——六、手掌全息定位09.05.16 忘却记忆全息手诊简介——六、手掌全息定位。

全息手诊简介——六、手掌全息定位:手掌生命线和靠大拇指这条线包围的区域属碱性区,大而丰满的多属碱性体质,另外手掌向下将手平伸出去,手指偏向拇指一侧弯曲,第三是有些人手指间贴的比较紧,没有缝,身体比较偏肥胖;从头脑线以上到指根部区域属于酸性区,酸性区越大就说明体质越偏酸性,另外手掌向下将手平伸出去,手偏向小指一侧弯曲,第三是有些人手指间是漏空手,身体比较偏瘦;手掌穴位按摩方法09.03.16 子文手掌穴位按摩方法手掌穴位按摩方法。

【2019年整理】盖氏穴位癌症诊断法

【2019年整理】盖氏穴位癌症诊断法

“盖氏穴位癌症诊断法第一,定位穴:凡是能指示发病部位的穴位,统称定位穴。

如胸腹部的中府、中腕、天枢、带脉等穴,背部的十二经俞、肺俞、神堂、厥阴俞、肝俞、脾俞、肾俞、大肠俞、心肠俞、三焦俞、胆俞、胃俞、膀脱俞等。

新增的定位穴有颈二、颈三、颈四。

颈五、项肌失衡、结核穴、血压点、食管下俞、膈俞、胰俞、肩井穴、大抒、生殖点、次髎穴等。

第二,定性穴:凡是能指示疾病性质的穴位,并与定位穴相配,做出现代疾病诊断的穴位。

统称为定性穴“盖氏穴位诊断法”的主要特点是:用穴位检查法,检测穴位的“病理信息”的量变程度,然后进行综合分析。

也就是通过对“定位穴”。

“定性穴”的分析做出西医的明确诊断结果。

这种诊断方法对诊断一般常见病。

多发病和一些疑难病等的诊断是一个捷径,它不需要任何特殊设备和高昂的经费,而且在数分钟内迅速完成诊断“对患者无痛苦”。

无副作用,还有点穴治疗作用。

准确率比较高。

特别是对于肿瘤的诊断,如果配合GAI盖氏穴位信息肿瘤诊断机,不仅可以达到早期发现的目的,还可以达到定位、定性的理想效果。

100例癌症穴位压痛阳性反应率初步验证结果 (表一)穴位食道癌肺癌直肠癌甲状腺癌胃癌292841 1出现压痛反应例数%出现压痛反应例数%出现压痛反应例数%出现压痛反应例数%出现压痛反应例数%大郄29 100% 27 99% 4 100% 1100% 1 100%胃管下俞29100%肺俞28 100%大肠俞4 100%颈五1100%胃俞1100%中府18 64.2%次髎三阴交积聚块100例癌症穴位压痛阳性反应率初步验证结果 (表二)100例癌症患者均为肿瘤医院住院病人,均有病理证实。

通过穴位压痛诊断验证,100例癌症患者在新大郄穴均出现明显压痛(除妇科卵巢癌及子宫癌经放疗后,新大郄穴压痛不太明显外)。

穴位诊断

穴位诊断
8、蛔虫(蚘虫):
①下牙龈下方有 很多白点。
②眼白的地方出现蓝色的点。
③(小孩)肚子大。 ④睡Βιβλιοθήκη 的时候肛门痒。 (5)百虫窝
9、三阴交:压痛点,月经不正常时有痛感。
10、关元:压痛有肿瘤
11、关元旁开三寸:压疼盆腔有瘀血
12、三阴交:压疼有肿瘤或瘀血
13、大 杼:压痛骨裂
1、第六、七胸椎(灵台、至阳):诊断血癌;
2、第 五 胸 椎:诊断心脏病
3、孔 最 穴 压痛:痔疮
4、印 堂 痛:胃有问题
5、承 泣 穴:拉开下眼睑看到眼翳从下向上升是足阳明经出了问题。
6、天 枢:压天枢惨叫,大便燥矢
7、阑 尾 穴:压惨叫阑尾炎。
14、三胸椎压疼:易患肺癌早期
15、九椎压疼:易患肝病
16十胸椎压疼:易患胆结石
17、十三胸椎压疼:易患肿瘤和瘀血
18、乳根穴压疼:易患乳癌
19、消积穴压疼:有肿快或肿瘤(后跟正中上三寸)
20、胆石点压疼:胆结石(阴陵泉下一寸)
21、肾结石点压疼:肾结石(交信和太溪中间)
22、手掌小鱼际鱼腹的位置,有深咖啡色的斑点,代表有盲肠破裂引起的腹膜炎,时间比较久,浅色的斑点,是盲肠炎时间短,在足三里下一寸的阑尾穴有压痛点,可以互相印证是盲肠炎引起的腹膜炎,颜色变淡是病在退,见好中。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大全(附穴位示意图),快快收藏!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大全(附穴位示意图),快快收藏!
[功用] 膻中为气之会穴,居胸中,推揉膻中能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 主治] 各种原因引起的胸闷,呕吐,气逆,咳喘,痰鸣等症。
天枢
[位置]肚脐旁2寸(约一指)的地方,左右各一个。
[操作]用食指和中指分别点按在两侧的天枢穴,轻轻的按揉,揉50~100次。
[功用]天枢为大肠之募穴,能疏导大肠,理气消滞。临床上常用治疗消化系统疾患。
儿科学基础
1、儿科基础知识:小儿的解剖、生理和病理特点、2、儿科诊断基础:小儿常见病的四诊(望闻问切)
十天
小儿推拿基础
小儿推拿适应症、禁忌症、基本要求、推拿处方、注意事项;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详解及实际操作,老师一对一指导;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定位、操作、功效及主治。
小儿推拿临床运用
常见病及疑难病证治疗:
小儿推拿
全科班
小儿推拿中级+小儿推拿高级+一天校内真人小儿模特实操
+5天免费中医门诊实习+中医药博物馆游学
【证书】国家人社部双认证康复理疗师小儿推拿证书
【复训】一年之内免费复训
小儿推拿中级班3980(前10名送小儿推拿证书+开店扶持)
报名资料
身份证复印件、学历证复印件、个人近照(2寸蓝底照片4张以及电子版照片)
【小儿推拿高级班】招生简章
【招生对象】
以小儿推拿为职业者、获取小儿推拿专业资格者、增加小儿推拿专业技能者、为自己宝宝治疗保健者、小儿推拿爱好者。如医生、护士、医学院校毕业生等。
宋《苏沈良方》中有掐法治疗脐风口撮等症;
明清已有小儿推拿专科, 小儿推拿著作有30余种;
小儿推拿于2013年正式列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小儿推拿至今兴起
【小儿推拿的核心优势】

手的第二掌骨全息穴位图

手的第二掌骨全息穴位图
二、进针法:针刺之前先探寻到压痛点。令患者手自然放松,握空拳竖直放于桌上。常规消毒后,执针在压痛点上沿着第二掌骨侧的桡侧面边缘刺入手心侧。进针时注意针体应与水平垂直,针深0.8寸左右。其中,针头穴宜成30度斜刺。当针到所需的部位时,会出现感应沿桡尺骨向上传导。如无强针感,可变换针尖方向加以探寻。
三、留针法:第二掌骨侧针法,一般留针45分钟,留针期间不行针,如针感逐渐减弱,可每隔5~10分钟略转动或提插几下即可。
(4)心肺穴
定位位于第、肺、胸、乳房、气管下段、食管下段及背部疾病。
(5)肝胆穴
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中段挠侧,脾胃穴与心肺穴连线的中点。
主治肝胆疾病。
(6)脾胃穴
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中段桡侧,头穴与足穴连线的中点。
主治脾、胃及胰脏疾患。
(7)十二指肠穴
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中段桡侧,脾胃穴与肾穴之间。
主治十二指肠及结肠右曲部疾患。
(8)腰腹穴
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近心段挠侧,脾胃穴与肾穴之间。
主治腰扭伤、腰腿痛、大肠与小肠疾病。
(9)肾穴
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近心段桡侧,脾胃穴与足穴连线的中点。
主治肾、输尿管、大肠、小肠疾病。
(10)下腹穴
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近心段桡侧,肾穴与腿穴之间。
主治下腹部、骶尾部、子宫、膀胱、结肠、直肠、阑尾、卵巢、阴道、睾丸、尿道、肛门等部位疾病。
二、配方
第二掌骨侧针法在配穴上强调少针穴准的原则,即组方的穴位以精少为贵。可采用上述单一或结合两种取穴法取穴配方,但一般不宜超过两穴。这是因为人体是一个泛控系统,向这个系统从较少的方向输入强的信息可以调动整体对这个信息的较强的响应,取得较好的效果。而只有取穴准确,才能保证输入信息的可靠性。
操作方法

人体经络时辰表(配图)十二经络

人体经络时辰表(配图)十二经络
• 其直行的经脉从锁骨上窝向下,经乳中,向下挟脐两旁,进入少腹。 • 其支脉从胃口向下,过膈肌,分别与任脉、足太阴脾经连接。由此经脉
气通降下行,经气所过和所主的部位疾病都可治。
足太阴脾经
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 侧正中线上行,在内踝上 8 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 进入腹部,属脾,络胃。向上穿过膈肌,沿食道两旁,连舌本散舌下。
辰时-巳时:胃经与脾经
胃经
辰时(7:00-9:00)胃经当令,此时胃气充盈,应该吃早餐。胃经不畅可表现 为胃痛、胃胀、呕吐等。
脾经
巳时(9:00-11:00)脾经当令,此时脾气健运,运化水谷。脾经不畅可表现为 腹胀、便溏、水肿等。
午时-未时:心经与小肠经
心经
午时(11:00-13:00)心经当令,此时阳气最盛,阴气初生,应 该午睡养心。心经不畅可表现为心悸、失眠、多梦等。
其分支从胃别出,上行通过膈肌注入心中,交于手少阴心经。
手少阴心经
起于心中,走出后属心系(心与其他脏 器相连系的部位),向下穿过膈肌络小
肠。
其分支从心系分出向上挟着食道连于目 系(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
其直行者从心系出来退回上行经过肺再 浅出腋下(极泉穴),沿上肢内侧后缘 下行过肘内侧经尺神经沟入掌中桡侧直 到小指桡侧末端源自少冲穴)交于手太阳跨学科合作
人体经络时辰表研究涉及医学、生物学、物理学、心理学 等多个学科领域,未来需要加强跨学科合作,共同推动经 络研究的深入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腰椎间盘突出
腰部经络不畅可引发腰椎病变, 表现为腰痛、下肢麻木等症状。
关节炎
关节部位经络瘀滞可导致关节炎, 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

中医人体穴位分类-功效分类法(超完整30页)

中医人体穴位分类-功效分类法(超完整30页)

中医人体穴位分类功效分类法功效分类法,即根据腧穴功效而排列腧穴的方法。

该方法强调腧穴及辨证施治之间的联系。

将全部腧穴和常用经外奇穴分别归属于解表、清热、止咳平喘化痰、消食导滞、益气壮阳、补阴、温里、平肝息风、理气、理血、调经止带、利水通淋、安神、开窍苏厥、利窍、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等17项类别之下,便于根据辨证结果选择恰当腧穴。

◎解表穴(12穴)◎清热穴· 清心热穴( 9穴)· 清肺热穴(10穴)· 清肝胆热穴(20穴)· 清胃肠热穴(18穴)· 清三焦热穴( 7穴)· 清热解毒穴(21穴)◎止咳平喘化痰穴(31穴)◎消食导滞穴(16穴)◎益气壮阳穴(28穴)◎补阴穴( 9穴)◎温里穴(13穴)◎平肝息风穴(15穴)◎理气穴(49穴)◎理血穴(10穴)◎调经止带穴(26穴)◎利水通淋穴(15穴)◎安神穴(19穴)◎开窍苏厥穴(28穴)◎利窍穴·利目穴(19穴)· 利鼻穴( 9穴)· 利耳穴( 5穴)· 利口舌咽喉穴(16穴)· 通利诸窍穴(14穴)◎袪风除湿穴(12穴)◎舒筋活络穴(54穴)腧穴及脏腑之间的关系从人的整体来说,脏腑居于躯干体腔之内,能藏精寓神、化生精微。

腧穴布散于体表,是气血汇聚、转输的部位,因而脏腑及腧穴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如果内在脏腑出现某些病变可以在相应的腧穴上反映出来,同时在体表腧穴上施以或针或灸,则能治疗相关脏腑的某些疾病。

1.脏腑是化生气血之源由于生存的需要,人类必须向自然界索取食物、水和空气。

其中摄入的水谷经过脏腑的腐熟、传导、运化等作用部分转化为精微,其糟粕则经过脏腑的气化、排泄等作用面排出体外。

水谷精微可进一步化生成为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即气血津液和精,并在脏腑功能的作用下运送到四肢百骸、五官九窍、五脏六腑而滋润荣养周身。

总之,脏腑是化生气血之源,而气血又汇聚、转输于腧穴。

原穴_络穴_郄穴_下合穴_八会穴_八脉交会穴_募穴_明细表

原穴_络穴_郄穴_下合穴_八会穴_八脉交会穴_募穴_明细表

十二原穴十二经各有一原穴,均分布在四肢腕踝关节附近。

原穴与三焦有密切的关系,是脏腑原气腧注、经过,留止的部位。

导源于脐下肾间动气,而腧布全身,调和内外,宣上导下,关系到整个人体的气化功能,特别是对促进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有一定意义。

《难经.六十六难》说:“五脏六腑之有病者,取其原也”。

原穴不仅可以治疗五脏六腑之病,而且可以根据原穴的反应变化推断脏腑功能的盛衰。

十二经原穴十五络穴络穴是指十五络脉从本经(脉)别出之处的穴位。

其中十二经脉的络穴有沟通表里经脉和治疗表里两经相关疾病的作用,它们可治疗表病、里病及表、或表里两经同病。

任、督及脾之大络的络穴有通调躯干前、后、侧部之营卫气血和治疗胸腹、背腰及胁肋部病症的作用。

十五络穴原络配穴在临床上原穴和络穴多配合应用,称为“主客原络配穴”。

它是以脏腑经络先病、后病为依据。

运用时一般是先病脏腑为主,取其经之原穴;后病脏腑为客,取其经之络穴。

原络配穴十六郄穴“郄”(qie)有空隙之意,郄穴是各经经气深聚的部位。

郄穴大多用于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症。

归纳起来,阴经郄穴多治血证,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疼痛。

如咯血时,临床多选用孔最(肺经郄穴),胃痛时多选用梁丘(胃经郄穴)。

临床应用时,郄穴不仅用于治疗而且可以诊病。

当某脏腑有病变时,可按压郄穴进行检查,协助诊断。

郄穴共16个,十二经各有1个郄穴。

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也各有1郄穴,多分布于四肢肘膝部以下。

十六郄穴六腑下合穴下合穴是指手三阳穴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荥输治外经,合治内腑”。

六腑下合穴包括足三阳经的合穴以及手三阳经合于足三阳经的3个腧穴。

共计6个。

六腑下合穴八会穴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所会聚的腧穴,能治疗其病变。

《难经.四十五难》说:“热病在内者,取其会之气穴也”。

说明八会穴还能治疗某些热病。

1).脏会章门:又为脾募。

脾、胃合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11.呼吸系统疾病穴位检查

11.呼吸系统疾病穴位检查
Fra bibliotekq 文
章 点 评 0

>>上篇文章: 10.36腧募细穴主症表
>>下篇文章: 12.消化系统疾病穴位检查
『关闭窗口』
11.呼吸系统疾病穴位检查
11.呼吸系统疾病穴位检查
呼吸系统疾病穴位检查
感冒,基础穴是肺俞,诊断穴是风门。
支气管炎,肺俞库房穴。
肺气肿,肺俞穴,痰喘(膺窗穴旁开1.8寸)。
支气管扩张,肺俞穴,膺窗穴在乳头直上一寸。
支气管哮喘,肺俞穴,气户。
肺炎,肺俞穴,乌鳢。
肺结核,肺俞穴,结核穴(大椎穴旁开3.5寸)。
肺门淋巴结核,肺俞穴,玉堂。
胸膜炎,肺俞,渊腋穴。
渗出性胸膜炎,肺俞穴,水分穴。
肺癌,新大细穴,(臂横纹与横纹连线中点偏外下五分),肺俞穴。
咯血,肺俞穴,印口穴(背部肩胛骨下角处)。
胸痛,肺俞穴,池颧(腕背横纹之中点伸指总肌腱桡侧廷出。

面部穴位以及作用

面部穴位以及作用

面部穴位及作用大迎穴:位于嘴角斜下巴骨的凹陷处,主治收紧皮肤、收双下巴、促进血液循环.承浆穴:下颤正中线凹陷处;主治输通帮助大肠协调、帮助膀胱排出多余水分;〔膀胱一天排尿6——7次是正常;少于5次不正常;超过7次是肾虚的表现〕限制激素分泌,保持肌肤张力,预防面部松弛,牙痛、口角歪斜、流口水,落枕.地仓穴:口角外侧旁开0.4寸处;主治抑制食欲、减肥,促进全面部的血液循环以及预防细纹产生.巨髅穴:位于眼球正下方,大约与鼻翼平行处;主治雀斑、暗疮、口眼歪斜.颠髅穴:眼外角直下;颠骨下缘凹陷处;主治牙痛、面瘫.听宫穴:位于耳珠平行凹陷处;主治牙痛、面瘫.听会穴:耳垂前一厘米;主治耳鸣、耳聋、腮肿、面部神经麻痹.下关穴:位于耳前一横指;颠骨凹陷处;主治牙痛、三叉神经痛、嘴唇麻木.颊车穴:沿脸部下颗轮廓向上划就可发现凹陷处;主治浮肿、过多摄人糖类的肥胖者.人中穴:人中沟三分之一与三分之二交界处;主治癫狂、昏迷、牙关紧闭、面部浮肿.迎香穴:鼻翼旁;消除眼部疲劳,改善眼袋、黑眼圈,主治消除浮肿、鼻塞、预防皮肤松弛.耳门穴:位于耳珠上方稍前凹陷处;在听宫穴上方;主治耳鸣、耳聋、耳部疾病、牙痛.睛明穴:位于内眼角稍上方凹陷处;主治迎风流泪、结膜炎、偏头痛、眼部疲劳、近视.丝竹空穴:位于眉尾处;主治头痛、目赤肿痛、斜视、鱼尾纹.头维穴:位于发髻点旁侧约4.5寸;主治偏头痛、目痛多泪.瞳子髅:位于眼外侧移厘米;主治促进血液循环、治疗眼部疾病、去眼纹〔皱纹〕.太阳穴:位于眉梢和外眼角处;主治减压、鱼尾纹、偏头痛.医风穴:位于耳后凹陷处;主治舒缓疲劳解疲劳.印堂穴:位于两眉头之中点;预防肌肉松弛和水肿,主治高血压、失眠、头痛.攒竹穴:眉头内侧点;主治流泪、眼睛充血.四百穴:承泣的稍下方;主治去眼袋、黑眼圈、眼部皱纹、提升肠胃功能,改善面部肿胀以及皮肤粗糙.承泣穴:目平视瞳孔中央直下,下眼眶上缘处;趋风、明目成效,主治目赤痛、眼睑肿、斜视.鱼腰穴:眉毛正中;主治提升帮助调节胸部机能、改善眼部疾病.神庭穴:前额正中人发际线;主治舒缓情绪、放松、减压、改善疲劳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按摩此穴可以使脸色红润、皮肤细致.简介:面部常用经络穴位〔一〕头部为诸阳之会,而面部那么是十二条经络中有六条手足三阳经经过,并有督脉所主.其分布大致如下:1、手足阳明经:正面眼睛以下大局部区域;2、手足少阳经:耳部上下旁测区域;3、手足太阳经:眉上额部及正文:面部常用经络穴位〔一〕头部为诸阳之会,而面部那么是十二条经络中有六条手足三阳经经过, 并有督脉所主.1-督脉一一哑门、风府、百会、上星〔前发际正中直上一寸〕、神庭、人中;2-任脉一一承浆;3-足太阳膀胱经一一晴明、攒竹;4-手太阳小肠经一一颤醪、听宫;5-手阳明大肠经一一迎香、禾醪〔与人中相平〕6-手少阳三焦经一一翳风、角孙、耳门、丝竹空;7-足阳明胃经一一承泣、四白、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头维;8-足少阳胆经一一瞳子醪、听会、上关、阳白、头临泣、风池;9、足厥阴肝经一一无重要穴位.其分布大致如下:1、手足阳明经:正面眼睛以下大局部区域;2、手足少阳经:耳部上下旁测区域;3、手足太阳经:眉上额部及头顶、后枕部.〔二〕常用穴位:1、承浆〔任〕:主治:癫狂、歪嘴、脸肿、牙痛、强壮身体、平衡内分泌、润肌、对经期前后暗疮有极佳的抑制作用.2、大迎〔胃〕:主治:发热恶寒、面浮肿、眼闭不合、颈痛、凄疮等,对恢复面部光泽有直接充实作用.3、颊车〔胃〕:主治:歪嘴、牙关紧、牙痛、暗疮、失音、脏躁、扁体炎症.有疏风活络、止痛作用.4、下关〔胃〕:主治:耳鸣、耳聋、牙齿痛、重听.能润肌肤消除暗疮.5、地仓〔胃〕:主治:流口水、失音不语、腹腔痛胃院痛.流通经脉,扶正镇痛,润泽肌肤,消除眼袋.6、颤〔小肠〕:主治:目下部肿痛、三叉神经痛.眼睑眨不止,有镇痛镇痉.抗皱消疮、散瘀祛皱作用.7、听会〔胆〕:主治:耳鸣、耳内流脓、下颔关节炎、牙痛、腮肿、疏经活络、活泼面部细胞、开窍益聪.面色红润.8、人中〔督〕:主治:癫狂、昏迷、牙关紧闭.嘴歪、腰酸痛.强壮身体、对笑肌、面部表情肌有良好的连带作用,消除皱纹好.9、巨〔胃〕:主治:口眼歪斜、目下眶部肿痛鼻塞、唇颊肿痛、三叉神经痛、本穴能贯穿内外肌肉皮毛,修复受损细胞,改善暗疮去除斑痕好.10、听宫〔小肠〕:主治:耳聋、耳鸣、腹腔满痛、通经络、开耳窍、止痛、益聪令皮肤光泽.11、迎香〔小肠〕:主治:歪嘴、鼻痛、脸痛,消除眼袋、明目.12、四白〔胃〕:主治:头痛、目眩、目赤肿痛、眼睑瞬动不息、鼻炎等症.13、上关〔胆〕:主治:牙痛、偏头痛、耳鸣、癫痛等.对肝胆型黄褐斑有良好的改善作用.14、睛明〔膀胱〕:主治:青光眼.早期白内障、眼红肿痛、迎风流泪.色盲.疏风泄热,解毒明目作用.15、承泣〔胃〕:主治:夜盲、口眼歪斜、红肿、泪泣症.消除眼袋油脂粒、开窍、明目.16、球后〔经外〕:主治:神经萎缩、青光眼、白内障、青少年近视等、本穴对消除黄褐斑、皱纹有显著的疏络作用.17、瞳子〔胆〕:主治:头痛、目痒、角膜炎、三叉神经痛、口眼歪斜、青少年近视.疏散风热、清头明目消肿止痛作用,对上眼睑红肿,下眼睑红肿,下眼袋充胀起疏导作用. 18、攒竹〔膀胱〕:主治:头痛、目眩.消除眼部、额部抬头皱纹、明目.对眼睛疲劳,上眼睑浮肿有独特疗法.19、鱼腰〔经外〕:主治:眼红肿疼痛、面神经麻痹、前额痛等.对换肤后皮肤增厚症变红或是用劣质化装品敏感症,均有独到的修复作用.20、丝竹空〔三焦〕:主治:头痛、目眩、偏头痛、消除额部皱纹、鱼尾纹、润泽肌肤、明目.21、阳白〔胆〕:主治:前额头痛、目眩、迎风流泪、能消除额部皱纹、明目.22、太阳〔经外〕:主治:眼睛红肿,头痛、头晕、神经衰弱、可消除疲劳、消热解毒、清头明目、醒脑、明目.23、神庭〔督〕:主治:心神烦乱、精神焦虑、头痛、失眠、眩晕、惊恐、强身、预防衰老.24、印堂〔督〕:主治:前额痛、鼻部疾患、去皱纹,使皮肤光亮红润.25、头维〔胃〕:主治:头痛、目眩、目痛、增强体质、提神、醒脑.26、曲鬓〔胆〕;颔颊肿痛、颈项强痛不回忆、偏头痛.27、耳轮廓〔反射区疗法〕:强身健体、令肌肤回复弹性、白嫩.28、翳风〔三焦〕:主治:耳鸣、扁桃体炎、耳内湿痒、颊肿、牙痛、偏头痛、疏风通络、镇痛等.29、风池〔三焦〕:主治:头痛、脑疾患、眼病.精神病或神经系统的常用穴.对忧郁肝斑症有效.30、百会〔经外〕:主治:头痛、眩晕、中风、昏迷、心烦、惊悸、健忘、精神病、子宫出血等症、清热开窍、健脑宁神、回阳固脱、平肝息风囊肠肠 宫胱咽肺心肝胆小大肾胃牌子膀目窗上星 曲差临 泣 竹O上关 0C凡夕阳虺更百会 神庭颔厌 悬颅 悬厘和髅下关 片通— 素髅水沟 兑端 颊车大迎攒竹 承浆本神阳白鱼腰球后 太阳瞳子瞪4 耳门. 白听宫0听会.地仓麟子修上迎春廉泉・全息:是全部信息的简称.〔身体的全部信息反映在面部,面部就是身体的一个全息胚.〕经络: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网络人体脏腑肢节,沟通人体内外环境的通路.人体全身有十二条正经,其中面部就经过了九条. 〔多条经络经过的地方容易出现问题,puma v1 .例:多条路的交叉口容易出现交通堵塞交通事故.例:多方面参与问题就比拟复杂.〕一.学习面诊的第一步,要学会查颜观色,观色看的那么是整体面色.面部的颜色在一般情况下会出现五种:1.黄:面色萎黄没有光泽,是脾胃功能失调,易消化不良,肚胀,一般患有胃病, 或浅表性胃炎.性情易思虑.2.白:面色苍白没有血色〔或肤色过白〕,是肺功能偏弱,面部皮肤毛孔易粗大, 说话声音稍微,免疫力低下,容易感冒,易乏力,性情易忧伤.3.红:面色偏红〔或肤色易泛潮红色〕,是心脏功能偏弱,心火偏旺,性格易急躁,要注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4.黑:面色晦暗没有光泽,肾虚,睡眠质量不高,易牙疼,记忆力减退,易腰疼, 而且容易受到惊吓.5.青:面色泛青色,肝血功能失调,注意肝胆方面的疾病.性情易郁闷,脾气易急躁.二.区域性的个案诊断.1.痘:长痘分为两种,一种是大而红的痘,是实火.调理方法为:泻火.一种是小而淡的痘,是虚火.调理方法为:滋阴.2.斑:长斑是虚症,但凡长斑的人心脏收缩功能低,中医上讲:心气缺乏.额头区:额头长大痘:心肺火旺,易咽干,嗓子干,精神压力过大,心情容易急躁. 〔或妇科有炎症.〕额头长小痘:肺气虚,体质弱,体弱的连痘都长不出来了.额头长斑:气血缺乏,记忆力减退,易失眠多梦,头昏脑胀.额头过早的出现皱纹:阳气缺乏,怕冷,手脚易冰凉,懒言少语,体质偏弱.眼周区:眼袋:1.豉胀,大而饱满的眼袋:长这种眼袋的人一般红光满面,食欲很好,易患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3.松弛的眼袋:脾虚,肾虚,易乏力,四肢无力,皮肤颜色黄没有光泽,思虑过多.黑眼圈:1.发青色的眼圈:肝血缺乏,nfl hats .Another day memorable ,眼易干涩,迎风流泪,腿易抽筋.2.发黑色的眼圈:肾虚,记忆力减退,易腰膝酸软,3.内眼角发黑:肾虚,易腰酸,腰疼.眼周皱纹:1.上眼角皱纹:胆经,三焦经不通,睡眠质量差.2.下眼角皱纹:思虑过多,胆小,害怕,体质虚弱.3.内眼角皱纹:肾虚,膀胱经不通,易患妇科疾病.眼周长斑:1.下眼角长斑:颈肩斑,易颈椎,zapatillas puma ,肩周不适.2.外眼角长斑:肾虚,有妇科疾病,易腰疼.3.眼皮上长斑:内分泌问题,卵巢萎缩,流产引起的内分泌失调.面颊区:面颊长痘:小肠火旺,a&f outlet ,体内缺水,小便发黄,discount skechers , 节段性的食欲旺盛,肠胃有火.面颊长斑:小肠气虚,吸收功能差,形体偏瘦,易胸闷,心慌.注意养心,养脾胃.色斑青色是肝气瘀节,色斑为黄色,是脾虚型的黄褐斑.鼻区:鼻中间发暗,长斑,无光泽,肝瘀气滞,爱生气,脾气易急躁.鼻子长痘:脾胃有火,胃口好.口唇区:口唇周围长斑:腰腿疼,数据显示:服装快时尚〞带火三类人才就业,月经不调, 妇科有炎症,容易腰酸腰疼.口唇周围长痘:便秘,大便不调,下焦有湿热,白带偏多,妇科有慢性炎症.在月经期前后长痘,雄性激素分泌过旺.下颌长痘:肾虚,多是妇科问题,或是月经期前后.三 .面诊全息口诀.额头大脑咽与喉,肺和心脏眉眼间.人中子宫外膀胱,鼻头脾胃鼻中肝.飘下大肠外属肾,颤内小肠斜上胆.两颊膝膑口旁股,下颌亦肾颤上肩.四.面诊经络口诀.晴明穴上膀胱经,胆经三焦走侧面.阳明胃经U形循,太阳小肠走耳前.大肠经脉绕口唇,肝经重合胃经线.任脉督脉走中间,六腑阳经到达面.面部经络九条线,循经刮拭美容颜.上肢斑多长在眼睛下颤骨上的位置,是比拟难消的斑 ,把这40句话看懂了你会想通很多事情〔想不通的时候可以慢慢看...〕,现在的生活环境〔污染〕,生活习惯如穿露背装,吊带,穿高跟鞋时,全身重力压于脚掌,脚掌是人的全息穴区反映,诸多因素使上肢斑形成.所以上肢斑多难消除.。

穴位诊断与治疗三部曲

穴位诊断与治疗三部曲
穴位诊断与治疗三部曲
先俞穴:排出脏腑垃圾毒素。再募穴:为清洁的脏腑募集气血。
后原穴:启动脏腑完成本职工作、进行自我保养。这就是穴位诊断与治疗的三部曲。它好比运输车,先卸车并打扫干净,装上新货物,运达目的地。圆满完成任务。人们重视的是本职工作,忽略自身保养,以神农为榜样“尝百草”来以身试“法”。“法”即以黄帝内经理论为中心的中医养生、治未病、康复保健的实践经验。
十二原穴表
经脉

大肠



小肠
膀胱

心包
三焦


原穴
太渊
合谷
冲阳
太白
神门
腕骨
京骨
太溪
大陵
阳池
丘墟
太冲
十二背俞穴表十二募穴表
五脏
背俞
六腑
背俞
两侧
正中

肺俞
大肠
大肠俞
脏腑
募穴
募穴
脏腑

肾俞
膀胱
膀胱俞

中府
膻中
心包

肝俞

胆俞

期门
巨阙


心俞
小肠
小肠俞

日月胃
胃俞

章门
石门
三焦
心包
厥阴俞
三焦
三焦俞

京门
关元
小肠
大肠
天枢
中极
膀胱

特定穴的最全汇总表格及简介

特定穴的最全汇总表格及简介

特定穴的临床应用【学习纲要】一、五输穴的临床应用五输穴指“井、荥、输、经、合”五类腧穴。

它们有以下特点: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以治脏腑病为主,都归属于十二经,从肢端开始按“井、荥、输、经、合”的顺序向心性排列,都与五行相配属。

在治疗上常用的方法一是按《难经》所说“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来用;另一是按《难经》所说的“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来用,如肝(木)实证可在心(火)经上选属火的少府穴,肝虚证可在肾(水)经上选属水的阴谷穴。

1.五输主病《难经·六十八难》根据《黄帝内经》的经旨,又结合经脉的生理、病理特点,进一步总结出“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的主病范围。

2.子母补泻子母补泻法是根据疾病的虚实性质,结合脏腑、经脉和五输穴的五行属性,虚则补其母穴,实则泻其子穴。

临床应用分本经取穴和异经取穴两种方式。

(1)本经取穴法病在某经,就在本经按“虚则补其母穴,实则泻其子穴”选取子母穴。

(2)异经取穴法异经取穴法系按十二经脉之间的五行生克关系,根据“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的治疗原则,分别在病变经脉的母经或子经选取母经或子经的本穴施术。

现将五输穴子母补泻的具体应用列表如下:在运用五输穴进行子母补泻时,若遇到井穴补泻,可以采用“泻井当泻荥,补井当补合”的变通之法。

3.因时而用《难经·七十四难》曰:“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输,秋刺经,冬刺合。

”是结合四季应用五输穴的方法。

春夏之季,阳气在上,人体之气也行于浅表,故应浅刺井荥;秋冬之季,阳气在下,人体之气也深伏于里,故宜深刺经合。

另外,“子午流注”针法,也是以五输穴为取穴依据的时间针刺法。

二、原穴和络穴的临床应用原穴是本经气血流止之处,又是本脏气血流止之处,还是三焦的原气进入该经脉的部位。

由于原穴是脏腑原气汇聚之处,所以原穴的变化最能反应脏腑气机的变化。

近代研究也最多。

穴位压痛辨病诊断法

穴位压痛辨病诊断法

穴位压痛辨病诊断法前言穴位压痛辨病诊断法是通过对患者经络穴位检查,以穴位压痛为依据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四医院穴位诊断研究小组在学习祖国医学和下乡巡回医疗实践的基础上,于1970年开始穴位普查,通过对700个人,78400个穴位的研究、筛选、整理、归纳和分类,分别从十二经每条经上,选出俞穴、募穴和郄穴,共三十六个穴做为基础穴,用来分经诊断,对于尚未归经的“经外奇穴”和临床上对某些疾病有较好治疗作用的“临床特效穴”组合在一起,用来辨病诊断和施治,并总结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经验。

几年来,对消化系统,肝胆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三十九个病种,1308例病人,经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海军总医院,空军总医院,空军四六六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二医院以及北京首都医院,日坛医院,阜外医院,工农兵医院,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北京结核医院,海淀医院,二龙路医院肛门科门诊部,展览路医院等单位的大力协助下,对西医确诊的病例,进行了验证,验证的结果,穴位压诊大部分准确。

穴位压痛辨病诊断法是在祖国经络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西医结合的、新的诊断方法,是历代劳动人民通过长期与疾病斗争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医学成果,临床适应范围比较广泛,各科均可采用,且不受条件、仪器设备的限制,可因地制宜,就地诊断,就地治疗,有得于抓革命,促生产,一般学习三个月即能在临床上应用,可作为医院、厂矿、部队和学校、医疗部门辅助诊断的一种手段,既有利于平时,也利于战备,特别对巩固和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

应该着重指出的是,应用穴位压痛焦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如心血管及恶性肿瘤等疾病也获得初步可喜的进展。

目前,在有关单位的配合下进行探索,发现各类癌症患者(除妇科子宫癌及卵巢经放射线治疗后压痛不明显者外)的新大郄穴均出现明显压痛,通过100例的穴诊验证,基本符合。

为争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线索,有待进一步探索。

经络腧穴学整理版

经络腧穴学整理版

经络腧穴学1.掌握经络的定义、经络系统的组成。

2.掌握十二经脉的概念、名称、命名、体表分布规律、走向与交接规律、循环流注顺表里关系及与脏腑器官的络属关系。

3.掌握经络学说的概念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4.熟悉奇经八脉的概念、循行分布概况及其特点和功能。

5.熟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分布概况、特点和功能6.熟悉经络的标本、根结与四海的意义。

7,熟悉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8,了解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9,厂解经络气街的意义。

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其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和难以计数的浮络、孙络等。

现将经络系统的组成内容列表(表1—1)并分别论述如下。

1.掌握十四经脉循行分布及其与脏腑器官的属络关系。

2.掌握十四经脉138个常用经穴的归经、定位、主治和*作;掌握12个奇穴的定位、主治和*作。

3.熟悉十四经脉的病候及主治概要。

4.了解奇经八脉的循行、病候及意义。

构成人体经络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均有一定的循行、分布和功能意义及病候。

其中经脉的循行路线及其脏腑官窍的属络规律与该经腧穴主治作用有密切的内在联系。

所以,掌握各经脉的循行、分布和脏腑络属,对于更好地熟悉和掌握腧穴主治范围与肘膝关节以下腧穴的远治作用有重要意义。

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有其所属腧穴,合称“十四经穴”;冲、带、矫、维六脉的腧穴均交会、附寄于十二经。

腧穴是针灸治病的特定部位,必须熟练掌握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和*作,才能为针灸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十二经脉十二经脉即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的总称。

它们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故又称“正经”。

(一)命名依据十二经脉的名称是根据脏腑、手足、阴阳而定的。

它们分别隶属于十二脏腑,各经都用其所属脏腑的名称,结合循行于手足、内外、前中后的不同部位,根据阴阳学说而给予不同名称。

如将其中隶属于六腑、循行于四肢外侧的称为阳经,隶属于五脏和心包、循行于四肢内侧的称为阴经,并根据阴阳衍化的道理分出三阴(太阴、厥阴、少阴)、三阳(阳明、少阳、太阳)。

经络腧穴学习图表汇总

经络腧穴学习图表汇总

经络腧穴学习图表汇总(学员专用)经络资料汇集到这里供大家查询:经络的涵义经络是人体气血的通路,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起到沟通内外、贯穿上下、联系左右、网络周身的作用,将外在筋、脉、肌、皮、五官、九窍与内在的五脏六腑等连成统一的有机整体。

凡人体内行于深层纵行较大的主干脉为经脉,行于浅层横行较小的分支脉为络脉。

经尤如直行的径路,是经络系统的主干。

络有网络的含义,是经脉的细小分支。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 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灵枢经别指出:“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

”即:生命是否存在,取决于经络。

疾病之所以发生,是由于经络出了问题;疾病之所以能够治疗,也是由于经络起了作用。

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在内连属于腑脏,在外联络于筋肉、皮肤。

正所谓“诸病于内,必形于外”。

经脉可分为十二经脉、奇经八脉。

络脉分为十五络脉、孙络、浮络等。

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合称“十二经脉”,十二经脉在体内与脏腑相连属,其中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阳,形成了脏腑阴阳表里属络关系,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

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

它们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别道奇行,故称奇经。

冲脉与任、督脉,足阳明、足少阴等经有联系,故有十二经之海、血海之称,具有涵蓄十二经气血的作用;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行于腰背正中,循脊柱上行,经项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再回出上至头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唇系带处。

督脉:督,有总督的意思。

督脉行于背正中,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能总督一身之阳经,故又称阳脉之海。

主生殖机能,特别是男性生殖机能。

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经阴鼻,沿腹部正中线上行,通过胸部,颈部,到达下唇内,环绕口唇,上至龈交,分行至两目下。

穴位压痛辨病诊断法

穴位压痛辨病诊断法

穴位压痛辨病诊断法前言穴位压痛辨病诊断法是通过对患者经络穴位检查,以穴位压痛为依据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四医院穴位诊断研究小组在学习祖国医学和下乡巡回医疗实践的基础上,于1970年开始穴位普查,通过对700个人,78400个穴位的研究、筛选、整理、归纳和分类,分别从十二经每条经上,选出俞穴、募穴和郄穴,共三十六个穴做为基础穴,用来分经诊断,对于尚未归经的“经外奇穴”和临床上对某些疾病有较好治疗作用的“临床特效穴”组合在一起,用来辨病诊断和施治,并总结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经验。

几年来,对消化系统,肝胆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三十九个病种,1308例病人,经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海军总医院,空军总医院,空军四六六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二医院以及北京首都医院,日坛医院,阜外医院,工农兵医院,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北京结核医院,海淀医院,二龙路医院肛门科门诊部,展览路医院等单位的大力协助下,对西医确诊的病例,进行了验证,验证的结果,穴位压诊大部分准确。

穴位压痛辨病诊断法是在祖国经络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西医结合的、新的诊断方法,是历代劳动人民通过长期与疾病斗争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医学成果,临床适应范围比较广泛,各科均可采用,且不受条件、仪器设备的限制,可因地制宜,就地诊断,就地治疗,有得于抓革命,促生产,一般学习三个月即能在临床上应用,可作为医院、厂矿、部队和学校、医疗部门辅助诊断的一种手段,既有利于平时,也利于战备,特别对巩固和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

应该着重指出的是,应用穴位压痛焦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如心血管及恶性肿瘤等疾病也获得初步可喜的进展。

目前,在有关单位的配合下进行探索,发现各类癌症患者(除妇科子宫癌及卵巢经放射线治疗后压痛不明显者外)的新大郄穴均出现明显压痛,通过100例的穴诊验证,基本符合。

为争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线索,有待进一步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