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植物配置
中国传统园林树木园林应用分析
中国传统园林树木园林应用分析——历史中的园林树木摘要:简要介绍不同时代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的园林树林应用,包括树木种类和简单的配置手法关键词:园林树木应用植景配置手法园林树木种类1.引言山,水,植物,建筑乃是构成园林的四个基本要素。
园林树木随着中国传统园林的发展,不断丰富其种类,增加其配植手法,直至今日,已成为园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2.历史中的园林树木2.1萌芽期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商﹑周﹑秦﹑汉。
此时贵族宫苑和皇家的宫苑园林兴起。
园林树木应用的萌芽期,主体为自然树,主要应用为生产,辅以景观使用。
商周的奴隶主贵族把树木看做一个民族,一个部落的象征。
《论语﹒八佾》:“哀公问社于宰我,宰对我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
”社即社木,也就是象征民族﹑部落的“社稷之木”。
分别把松树,柏树,栗树作为夏﹑殷﹑周的社木,足见古人对树木的重视和崇敬。
根据《诗经》等文字记载,至晚在西周时的观赏树木已有栗﹑梅﹑竹﹑杨﹑柳﹑榆﹑桐﹑梧桐﹑梓﹑桑﹑槐﹑楮﹑枫﹑桂﹑桧等品种。
周定王时已有两旁栽种行道树的做法,并且把它作为治国措施。
赵国的赵圃,广植松柏。
春秋时晋国鉏麑“触槐而死”,《家语》载“齐君为国,奢乎台榭,淫乎苑囿”说明当时不特国君有园亭之乐,其中有树木,粗具绿化端倪。
秦“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表明当时行道树的种植情况。
汉武帝时期,上林苑“林麓泽薮连亘”天然植物极为丰富。
人工栽植了大量的树木,见于文献记载的有松﹑柏﹑杨﹑柳﹑榆﹑桐﹑梧桐﹑梓﹑桑﹑槐﹑竹等用柴林,桃﹑李﹑杏﹑枣﹑栗﹑梨﹑柑橘等果木林以及桑,漆等经济林。
司马相如在《上林赋》描写到“于是乎卢橘夏熟,黄甘橙楱,枇杷橪柿,亭奈厚朴,梬枣杨梅,樱桃蒲陶,隐夫薁棣,答沓离支,罗乎后宫,列乎北园。
崒丘陵,下平原,扬翠叶,扤紫茎,发红华,垂朱荣,煌煌扈扈,照曜钜野。
沙棠栎槠,华枫枰栌,留落胥邪,仁频并闾,欃檀木兰,豫章女贞,长千仞,大连抱,夸条直畅,实叶葰楙,攒立丛倚,连卷欐佹,崔错癹骫,坑衡閜砢,垂条扶疏,落英幡纚,,纷溶箾蔘,猗狔从风,藰莅卉歙,盖象金石之声,管籥之音。
寺院园林植物的配置
寺庙园林植物的配置寺庙园林主要是指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也可泛指那些属于为宗教信仰和意识崇拜服务的建筑群所附设的园林。
寺庙园林环境的氛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植物的营造。
作为中国古典园林四大类型之一的寺庙园林,其植物配置自然遵循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原理与方法。
除此共性之外还有其独特的个性,具体表现在儒道佛对自然的态度、寺庙与植物的关系、寺庙园林植物配置方法与寺庙园林植物选择特点等。
1 儒道佛对自然的态度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在中国思想史上虽然出现过诸多学术流派,而覆盖最广、传播最久、影响最深的是儒道佛三家。
研究这三家对自然的态度,就是把握住中国人对自然态度的关键。
儒学的创始人孔子提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这种从人的伦理道德的观点去看自然,把自然看作是人的某种精神品质的表现和象征。
不论山水、松柏或其他自然现象,只要它同人的某种精神、品质、情操有同形同构之处,都可能为“君子”所“乐”。
这种“乐”显然不是某种功利上的满足,而是精神上的感应、共鸣,是对自然与人之间有某种内在的同形同构的对应关系的发现。
以儒家的眼光看自然,则“山之拱揖也以礼,山之行徐也以和,山之环聚也以谨,山之虚灵也以智”。
植物变成人的品德、感情和吉祥的化身:“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以松柏比喻坚贞的品德。
由这种“比德”思想指引而产生的梅兰竹菊“四君子”和松竹梅“岁寒三友”,以及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爱菊,周敦颐“出污泥而不染”之爱莲,林和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爱梅等,无不为植物赋予了人格的象征。
道教的创始人老子看到了在自然中一切事物的产生变化都是无意识、无目的的、无为的,但其结果却又都是合乎某种目的的、有序的。
自然并没有下意识地要去追求什么,但它却在无形中达到了一切,从而加以哲学的概括:“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将“自然”提升到老子所极力推崇的“道”的师法对象的高度。
园林建筑与植物配置(一)
园林建筑属于园林中以⼈⼯美取胜的硬质景观,是景观功能和实⽤功能的结合体;植物体是有⽣命的活体,有其⽣长发育规律,具有⼤⾃然的美,是园林构景中的主体。
园林建筑和植物的配置如果处理得好,可互为因借、相得益彰。
1、园林建筑和植物配置的关系 1.1 园林建筑对植物配置的作⽤ 园林建筑为植物提供基址、改善局部⼩⽓候。
建筑的外环境、天井、屋顶为植物种植提供基址,同时,通过建筑的遮、挡、围的作⽤,能够为各种植物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园林建筑对植物造景起到背景、框景、夹景的作⽤,江南古典私家园林以墙为纸、以植物为绘,加“海棠春坞”⼀景,⼀丛翠⽵、数块湖⽯、以沿阶草镶边,以⽩粉墙为背景,使这⼀粉壁⼩景充满诗情画意;各种门、窗、洞对植物起到框景、夹景的作⽤,形成“尺幅窗”和“⽆⼼画”,和植物⼀起组成优美的构图。
园林建筑、匾额、题咏、碑刻和植物共同组成园林景观,突出园林的主题和意境.匾额、题咏、碑刻等⽂学艺术是园林建筑空间艺术的组成部分,在它们和植物共同组成的景观中,蕴含着园林主题和意境。
1.2 植物配置对园林建筑所起的作⽤ 植物配置使园林建筑的主题和意境更加突出,依据建筑的主题、意境、特⾊进⾏植物配置,使植物配置对园林建筑主题起到突出和强调的作⽤。
植物配置软化建筑的硬质线条,打破建筑的⽣硬感觉,丰富建筑物构图,建筑物的线条往往较“单调、平直、呆板“植物的枝⼲则娜娜多姿,⽤“柔软、曲折”的线条打破建筑的“平直、机械”的线条,可使建筑物景⾊丰富多变。
植物协调建筑物使其和环境相宜,建筑周围植物配置往往要把相互之间的关系进⾏综合考虑。
2、不同风格、类型、功能的建筑及其建筑不同部位的植物配置园林建筑类型多样,形式灵活,建筑旁的植物配置应和建筑的风格协调统⼀,不同类型、功能建筑,建筑的不同部位要求选择不同的植物,采取不同的配置⽅式,以衬托建筑、协调和丰富建筑物构图,赋予建筑以时间季候感。
同时,亦应考虑植物的⽣态习性、含义,以及植物和建筑及整个环境条件的协调性。
寺庙园林植物景观
园林植物与其他景观元素的相互搭配,是形成园林整体风格的重要组分。
植物有强烈的空间结构特征和建造功能,使植物与寺庙园林其他造园要素一样,成为景观空间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将植物的景观构成要素与寺庙人文环境中的空间构成要素相结合,按人们对植物环境的视觉审美需求,形成在特定寺庙园林空间内植物景观的多种空间类型及组合方式。
南京作为江南地区最主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中国寺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南京地区的寺庙发展、演变概括成四个阶段:六朝时期(形成和发展时期);隋唐宋元时期(衰落时期);明清时期(繁荣期);近现代(复兴期);新中国成立以来,南京地区寺庙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1]。
南京寺庙园林从六朝至今,随着造园艺术的日趋成熟,植物景观也逐步形成了蕴涵悠久寺庙文化的特有空间配置模式和空间构成理念。
1南京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类型寺庙园林包括三种情况:毗邻于寺庙而单独建置的园林;与寺庙同为一体的园林,寺、观内部各殿堂庭院的绿化或园林化;自然风景区寺庙及其外围园林化环境,即郊野地带的寺、观外围的园林环境[2]。
事实上这三种情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许多寺庙园林是二者或三者的综合。
目前南京地区,范围包括南京城区和周边郊县,仍在开展佛事的寺庙有三十余处,结合南京地区寺庙园林的具体情况,将南京地区寺庙园林分为“寺庙丛林”与“寺庙园林”两大基本类型。
“寺庙丛林”指自然风景区寺庙及其外围园林化环境,包括天然植被林、入寺前引导林、风水林、生产林等,而“寺庙园林”指毗邻于寺庙以及与寺庙同为一体的园林,包括寺园、寺庭、寺径、寺庙入口及外墙周围等园林空间。
2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空间构成寺庙园林艺术大体可分为两个层面。
一方面,是“形”的设计和创作,包括建筑、山水、植物等造园因素的空间尺度关系、构造或配置艺术,用以“艺术”内容的表达,即“物质空间”构成;另一方面,在与通过艺术布局形成的一系列的景象的组织和安排,由此按秩序地将意念传达给观赏者,从而由“形”转化为“神”的意会,即“精神空间”构成。
浅议寺庙园林植物配置_徐东
园林规划与设计浅议寺庙园林植物配置徐 东摘 要:寺庙园林环境的氛围很大程度上依赖植物的营造,作为中国古典园林四大类型之一的寺庙园林,其植物配置自然遵循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原理与方法,除此共性之外还有其独特的个性,具体表现在:寺庙与植物的关系、寺庙园林植物配置方法、寺庙园林植物选择特点、宗教对大自然的态度。
关键词:寺庙;植物;配置Abstract : Temple garden environment to a large extent dependent on the atmosphere created plants, as a classical Chinese garden, one of the four typesof temple gardens, its natural plant configuration follow classical garden plant configuration principles and methods and there is still common outside itsunique personality, The concrete manifestations : temples and plants, garden plants configuration temples, monasteries garden features plants choice,religious attitude to nature.Key words : temple garden, plant configuration1 寺庙与植物的关系园林植物是营造自然美、创造山花野鸟之间那种朴野撩人气息不可缺少的物质材料。
在园林这个“人化”自然中,植物营造出“生境”,美化着“生境”,也优化了“生境”,园林植物是自然美的象征。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栽植历史非常悠久,由于历史久远以及养护等原因,早期的树木遗留下来的也很少,故显珍贵。
寺庙园林的选址布局及植物配置
寺庙园林的选址布局及植物配置寺庙园林植物的象征意义中国古典园林通常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其中寺庙园林是指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1-2]。
寺庙园林禀承了佛教(超尘脱俗、恬静无为)、道家(清净无欲、修养内丹)的主旨,庄严肃穆的宗教场所通过园林化而更加赏心悦目,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景观环境,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寺庙园林的选址中国寺庙园林的选址十分注重环境,多选择环境幽静、山林茂密、环境优美的自然山川(便于僧侣清修),且要水源丰富(满足僧侣生活需要),向阳背风,幽隐,交通方便(便于游人、香客通行)。
我国许多寺观依山而建,依据自然条件进行园林绿化,景观风貌优异。
因此,在许多名山名川中保存了大量的寺观,文献上有“天下名山僧(道)占多”[3]的说法。
寺庙园林在选址上还受到中国传统风水学的影响,寺庙多隐于丛林中的幽深之处,三面群山环绕,一面视线敞开,既有神秘的宗教气氛,也有风景园林学和风水学中的围护与屏蔽的特征。
寺庙整体坐北朝南,背靠青山,面临清水,符合中国风水学的负阴抱阳[4]的说法,“山以水为脉,水以山为面”,“山得水而活,水得水而媚”。
背山面水的空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生态和局部小气候,基本吻合风水学中所说的最佳选址。
佛教寺庙园林来说,这种前朱雀、后玄武的布局观念作为寺庙选址地理环境的基本原则,体现了宗教精神与人工山水的完满结合。
同时,寺庙园林的选址还受到中国古典园林中昆仑、蓬莱神话仙境及壶天和风水佳穴模式的影响。
在特殊时代的环境影响下,人们心目中的昆仑山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神仙居所,一种虚幻的境界,非常人所及,昆仑山已抽象为一个无比高峻且与外界隔绝的理想景观模式。
中国神话中的另一仙境是海上仙岛,既大海中有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实质上是海上昆仑,显示了人们对空间隔离结构和虚无飘渺的虚幻胜境的向往。
随着人们对梦寐以求的仙居环境的向往,神话仙境模式进一步发展,最终转化为壶天和风水佳穴模式的理想化的隐密环境。
浅析寺庙园林的植物配置
浅析寺庙园林的植物配置作者:陈文志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年第32期摘要:本文从寺庙的特殊环境入手分析了寺庙园林植物配置的特点,以期对今后寺庙园林以及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做更为深入的研究打下基础。
关键词:寺庙;园林;植物配置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寺庙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中独具特色的一个类型,主要是指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
寺庙园林环境的氛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植物的营造,它兼具宗教活動场所和园林游赏的功能,是宗教建筑与园林环境的结合。
因此,它的植物配置除遵循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原理与方法之外还有独特的个性,具体表现在儒、道、佛对自然的态度、寺庙与植物的关系、寺庙园林植物配置方法与寺庙园林植物选择特点等[1]。
1 寺庙园林植物配置分析1.1建筑与植物配置植物配置因建筑环境功能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说,寺庙园林主要殿堂的庭院多栽植松、柏、樟、银杏、七叶树等姿态挺拔,虬枝古干,叶茂荫浓的树种以烘托宗教的肃穆幽玄,同时也在客观上丰富了建筑物的立面效果,如北京潭石寺雄伟的大雄宝殿两侧植以高大的银杏树与七叶树,杭州灵隐寺影壁前配置的古朴参天的香樟,殿外高耸的枫香等,气氛肃穆而协调。
许多寺庙园林中设塔院,塔院的绿化应更好地表现其崇拜和寄思功能,因此,塔院内常以七叶树、龙柏、香樟等为基调树种,并适当点缀花灌木,如七叶树在寺庙塔院中经常被用到,其塔形的花序与塔院环境极为协调。
寺庙的次要殿堂、生活用房因宗教性逐渐减弱则多栽植富有诗情画意的四季花木,以体现禅房花木深的意境,戒台寺的方丈院内,花木繁多,姿态各异,主要有丁香、牡丹、金银花、珍珠梅、紫薇、樱花等,此外还有粗壮高大的银杏树以及数棵高大挺拔的苍松翠柏,给人一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感觉。
杭州虎跑寺翠樾堂庭院以桂花、玉兰作为主调树种,并间以红枫等色叶树,下植书带草,突出了季相的变化,使庭院更富有自然风趣。
有的寺庙园林单独设置附园,其植物造景旨在创造雅致怡人的空间,如位于香山的碧云寺,北跨院为水泉院,清泉从山石流出,汇集池中,因水得景,开辟了水泉院园林,院内古木华盖,古柏参天,清泉叮咚、亭台、小桥点缀其中,形成了有变化的幽静的庭院园林。
凤阳龙兴寺建筑空间布局与植物景观营造分析
凤阳龙兴寺建筑空间布局与植物景观营造分析连洪燕,王雪娟,吴燕,成彦丽,夏友勇(安徽科技学院建筑学院,安徽蚌埠233000)作者简介:连洪燕(1982-),女,山东泰安人,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园林与观赏园,硕士,讲师。
专业方向:园林植物应用。
基金项目: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项目(SK2020A0094)基于空间句法的皖北寺观园林景观特色研究;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项目(SK2020A0096)基于SBE法的皖北城市公共绿地植物景观美学质量评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010879075)蚌埠市寺观园林景观格局汇集整理与分析研究。
摘要:凤阳龙兴寺建寺历史悠久,为皖北地区著名的寺观园林。
通过实地调研与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查阅,分析了龙兴寺的建筑空间构成与序列、主要建筑形制及布局形态等,归纳总结了其空间布局特征,认为凤阳龙兴寺具有因借地势而建、平面为主次双轴线模式、各类空间井然有序、园林空间具有特色等特征。
寺的观营造方式进行了分析归归纳了主要特‘:植物种类丰富,种植形式多样化,注重视觉景观效果,兼顾佛教文,但同时寺内缺少古树名木,平有。
关键词:龙兴寺;建筑空间;布局;植物景观盪眯卯卑圏恶换弭戦中图分类号:TU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359(2021)03-0005-04D0I:10.16330/ki.1007-7359.2021.03.0021龙兴寺概况龙兴寺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城北,依山而建,北靠凤凰山日精峰,东邻安徽机电工程学校,南接东华路,西依安徽科技学院凤阳校区。
建寺历史悠久,其前身为凤阳皇觉寺[11,1383年(明洪武十六年)由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敕书重建,后屡经毁坏修缮,1981年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重点开放寺院,国家AAA级风景区,皖北地区著名寺观园林。
作为明代著名皇家寺院,龙兴寺初建时规模宏大,占地多达85hm2,寺内建筑鳞次栉比、宏伟壮丽臥“上自为文记之佛殿、法堂、僧舍之属,凡三百八十一间。
扬州大明寺园林植物配置调查及分析
孤植即单株种植或者是几株绑在一起栽植,来表现植株的整体 效果,通常均为体形高大雄伟或姿态奇异的树种,或花果叶片观赏 效果显著的树种。孤植的作用可以引导游客的视觉中心,往往是园 林构图的主景,孤植树定植的地点以大草坪最佳,或植于广场的中 心、道路交叉口或坡路转角处。该寺庙常见的孤植树种有:香樟、 银杏、枫杨、松柏等。栖灵塔西侧左边以孤植形式配置香樟,该树 为常绿植物,树冠成球形,冠幅约7m,树高约6m,夏季可以遮阴纳 凉,周围配置了一大片小叶黄杨,整形低矮绿篱,高低的落差,突 显出香樟树的孤立挺拔。栖灵塔西侧的路口广场,种植一颗枫杨, 该树为落叶植物,枫杨为扬州市的乡土树种,距今近200年,属于 古树名木。到了夏天枫杨也可以遮阴纳凉,秋冬季落叶后,阳光午 后,可以为游客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与周边的建筑相呼应,更加 突显其古刹。 2.2 对植
调查结果表明,大明寺应用的园林树种一共有68种(同一种 植物表现乔灌木不同性状时按一种植物进行统计),隶属32科56属 (表1)。 3.2 大明寺乔木与灌木比例
乔木在绿地结构和整体生态效益的发挥中占有主导地位,作 为在乔木空间下使用的地被灌木在丰富景观生态功能和提高环境保 护效益方面也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6]。在调查大明寺树种结构中, 乔木共39种,如圆柏、侧柏、刺柏、椿树、香樟、银杏、鸡爪槭、 罗汉松、五针松、构树等;灌木13种,如瓜子黄杨、红花继木、石 楠、迎春等,竹类5种,分别是紫竹、刚竹、乌铺鸡竹、方竹、凤 尾竹;水生植物4种,如金鱼藻、菖蒲、睡莲、芦竹。乔灌比例3: 1,乔木应用的比例远大于灌木,可以适当再种植些灌木种类。 3.3 大明寺植物的观赏特性
浅谈园林建筑与植物配置的关系及作用
浅 谈 园林 建 筑 与植 物 配 置 的关 系及 作 用
陈 文 凌
摘 要 : 园林建筑 与植 物配置的关系做一探讨 , 就 详细介绍 了不同风格建筑 、 同建筑单体及建 筑不同部 位的植物配置 不 要求, 以衬托建筑 、 协调和丰 富建筑物构 图以及整个环境条件 的协调性。 关键词 : 园林建筑 , 植物 配置 , 建筑单体 , 建筑物 中图分类号 : 9 6 4 TU 8 . 文献标识码 : A
选择 应 和其取得 一致 , 如亭 的攒尖较尖 、 挺拔 、 秀 , 俊 应选 择 圆锥 形、 圆柱形植物 , 如枫 香 、 毛竹 、 圆柏 、 侧柏 等竖线 条为 主 的植 物 ; 如“ 竹栖 云径 ” 三株老枫 香 和碑亭 , 形成 高低错 落 的对 比, 从亭 的 主题上考虑 , 应选择 能充分 体现其 主 曲的植物 。从 功效上 考虑 ,
式 多样 。
5 欧洲风格建筑 的植物 配置一般 为多行 、 ) 耐修剪 、 整形树种 , 如圆柏 、 、 、 侧柏 冬青 枸骨等 , 修剪造型时应和整个建筑的造型相协调。
镶边 , 以白粉墙为背 景 , 这一粉壁 小景充 满诗情 画意 ; 使 各种 门 、
窗、 洞对植物起 到框 景、 夹景 的作用 , 形成 “ 尺幅 窗” 无心 画” 和“ , 和植物一起组成优美 的构 图。园林建 筑 、 匾额 、 题咏 、 碑刻 和植 物
3 寺 院 、 园建筑 的植物配 置主要体 现其庄严 肃穆 的场景 , ) 陵
多用 白皮松 、 油松 、 圆柏 、 国槐、 叶树 、 七 银杏 , 且多列植 和对植 于 建筑前。
配置如果处理的好 , 可互为因借 、 相得益彰 。
1 园林建 筑和植 物 配置 的关 系 1 1 园林 建 筑对植 物配 置的作 用 .
寺庙园林植物造景分析
寺庙园林植物造景分析寺庙园林主要是指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也可泛指那些属于为宗教信仰和意识崇拜服务的建筑群所附属的园林。
作为中国古典园林四大类型之一的寺庙园林,其植物配置自然遵循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原理与方法。
除此共性之外还有其独特的个性,具体表现在儒道佛对自然的态度、寺庙与植物的关系、寺庙园林植物配置方法与寺庙园林植物选择特点等。
1 儒道佛对自然的态度儒学的创始人孔子提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这种从人的伦理道德的观点去看自然,把自然看做是人的某种精神品质的表现和象征。
不论山水、松柏或其他自然现象,只要它同人的某种精神、品质、情操有同形同构之处,都可能为“君子”所“乐”。
这种“乐”显然不是某种功利上的满足,而是精神上的感应、共鸣,是对自然与人之间有某种内在的同形同构的对应关系的发现。
道教的创始人老子看到了在自然中一切事物的产生变化都是无意识、无目的的、无为的,但其结果却又都是合乎某种目的的、有序的。
自然并没有下意识的要去追求什么,但它却在无形中达到了一切,从而加以哲学的概括“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将“自然”提升到老子所极力推崇的“道”的师法对象的高度。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5世纪的印度,创始人释迦牟尼所出生、苦行乃至圆寂的环境,都与美丽的树木有关。
中国人对自然的态度无不打上儒道佛的烙印。
传统的哲学、美学从视觉感知所产生的形而下的层面越出,达到追求意境、提升灵魂的形而上的高度。
将自然的感悟与人的精神相融合,正真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2 寺庙与植物的关系寺庙与植物的关系,既是美学的,又是宗教的。
寺因木而古,木因寺而神。
2.1寺因木而古中国古代的建筑以木构架为主要的结构方式,风雨侵蚀,难以长久,几千年或几百年之后便需修葺重建,因而很少有古意。
而名木古树不仅高耸巨大,具有强力的形体美,且皴痕记流年,给人以幽深古远的历史沧桑感。
寺观园林景观设计ppt
寺观园林的特点
• 寺庙园林同帝王苑囿、私家园林相比较,有一些特点: • ①它不同于禁苑的专供君主享用和宅园的属于私人专用, 而是面向广大的香客、游人,除了传播宗教以外,带有公 共游览性质。 • ②在园林寿命上,帝王苑囿常因改朝换代而废毁,私家园 林难免受家业衰落而败损。相对来说,寺庙园林具有较稳 定的连续性。一些著名寺观的大型园林往往历经若干世纪 的持续开发,不断地扩充规模,美化景观,积累着宗教古 迹,题刻下历代的吟颂、品评。 • ③在选址上,寺庙可以散布在广阔的区域,使寺庙有条件 挑选自然环境优越的名山胜地,“僧占名山”成为中国佛 教史上带规律性的现象。
寺观园林景观设计
小组成员:张玲 赵小敏 汪琴 李靖 胡梦茹 张晓阳 宋德强
目录
• • • • • 寺观园林景观的起源与发展 寺观园林的特点 寺观园林的组群布局 影响寺观园林景观设计的因素 植物对寺庙园林各造园因素的景观 空间构成及作用 • 寺观园林主要植物及配置方法 • 寺观园林实例分析
寺观园林景观的起源与发展
影响寺观园林景观设计的因素
(一)寺观文化对寺观园林气氛的影响 寺观园林一般来说都是和寺观连接在一起的, 出于佛门清净的原因,寺观园林多建在郊区风景 优美的地方,多以山林本身的景色作为衬托。这 类园林通常采用藏而不漏的建筑方式,让园林和 山林融为一体,达到了一种静雅幽邃的气氛效果。 在寺观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佛教,道家,儒家思 想,士人文化以其各自经典的思想精髓,影响着 寺观文化的发展形成。寺观园林独特的文化为寺 观园林的气氛奠定了基调。
(一)植物与寺庙水体的景观空间构成
• 池 即放生池,是寺庙园林中最重要的水体形式。
栖霞寺月牙池周边环绕古枫杨,树冠和虬枝伸向 池面,倒影生动,增加了景观层次,而且结合了 钟楼和鼓楼两寺庙建筑创造了生动的水体景观空 间(如图);兜率寺前庭的放生池中,种满荷花, 其景观是以水生植物取胜的;有的放生池则不种 植物,仅养鱼放龟,亦能产生一种有别于植物的 动态景观。
寺庙园林中植物配置与造景的探讨共28页文档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寺庙园林中植物配置与造景 的探讨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Hale Waihona Puke
浅析西普陀寺植物景观及其文化内涵
浅析西普陀寺植物景观及其文化内涵周定君(贵州林业勘察设计有限公司,贵州贵阳550001)摘要:寺庙园林是中国园林基本类型(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之一,寺庙既是人们寄托信仰的场所,也是游赏的胜地。
植物群落是寺庙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从古至今众多寺庙内的环境及其氛围大多都依靠植物来营造,本文主要以寺庙园林中植物的种类、群落配置,浅析植物景观在寺庙园林中表达的禅宗思想和文化理念。
关键词:寺庙园林;植物群落;西普陀寺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1)08-0076-021场地概况贵阳市西普陀寺位于贵阳市白云区泉湖公园南入口处。
北靠泉湖公园主峰,南临龙井大道和轻轨2号线,东侧紧挨泉湖公园东入口,与西南家居城仅云峰大道一路之隔。
整个寺院占地约66.57亩(44378m2),呈坐北朝南的中轴线布局形式,泉湖公园呈环抱之势将其围合。
2西普陀寺主要园林植物种类2.1西普陀寺植物数量及品种统计根据调查发现,西普陀寺内共有常用园林植物64种,其中,乔木树种17种占总数量的26%,灌木树种12种占总数量的19%,地被植物12种占总数量的19%,花卉、藤蔓植物及竹19种占总数量的30%,水生植物4种占总数量的6%。
2.2乔木植物名录桂花、樱花、银杏、白玉兰、雪松、广玉兰、垂柳、红枫、红豆杉、香樟、侧柏、菩提树、枇杷、紫薇、杨梅、罗汉松、黑松。
种植频率较高的品种主要有雪松、银杏、桂花、白玉兰、广玉兰、香樟。
2.3灌木植物名录山茶球、苏铁、崖柏、三角梅、迎春、蜡梅、海桐球、含笑球、红梅、龙柏球、大叶黄杨球、棕竹。
种植频率较高的品种主要有崖柏、蜡梅、含笑球。
2.4地被植物名录八角金盘、福建茶、紫叶小檗、红花檵木、金森女贞、鹅掌柴、杜鹃、洒金珊瑚、南天竺、茶梅、龟甲冬青、小叶栀子。
种植频率较高的品种有杜鹃、茶梅、小叶栀子。
2.5花卉、藤蔓植物及竹肾蕨、一叶兰、麦冬、美人蕉、玉簪、黄金菊、吉祥草、文殊兰、文竹、八仙花、常春藤、爬山虎、五叶地锦、马尼拉草皮、紫藤、金银花、黄金竹、慈竹、凤尾竹。
本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图解分析 (1)
日本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图解分析•作者:倪静雪, 傅德亮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日本园林对植物的修剪是从室町时代(1393- 1573 年)后期禅宗寺院的庭院开始的]。
禅宗园林以低矮的石景为视觉焦点,如果不对植物进行修剪,那么植物在温润的条件下生长迅速,势必将石景遮盖住。
另外,日本园林空间较小,将远景的树木修剪成几何形,是通过画论中“远树无形”的原理,来加强景深。
日本园林常以表现“海洋岛屿文化”的水景为主题,因此植物也常被修成海浪形、船形或岛形。
例如,大池寺庭院(江户初期,滋贺县).的前庭为修剪式庭院,以修剪的植物来表示大海的波涛,表达七福神乘坐宝船而来的主题。
然而,茶庭中的植物是不做造型修剪的。
《壶中炉谈》一书对茶庭作了这样的一番论述:“在街市住宅周围,很少有天然野姿。
……只要志的原野,即便在自家的小茶庭里也能领受到身在吉野(日本有代表性的原野名称———作者注)。
不接待喧闹的俗客,一心等待知心的到来。
……真为雅兴无穷。
”从这段描述可以看出,茶庭文化对自然的追求和世俗的鄙夷与中国文人。
植物基于造景功能被抽象为一种景观符合修剪成几何形的远景树木( 和歌山粉河寺)模仿海浪和船形的造型( 京都大池寺)“七五三”韵律模式韵律是由连续性元素彼此之间的关联形成的。
对于任何艺术形式,色彩、形态、质感的良好韵律都是十分重要的。
“七五三”是日本园林石景的一种固定形式,即七石景多与三石景和五石景结合。
正如前文所述,植物与石头同样被当造景符号,因此在植物造景时也出现了很多“七五三”式和它的变形。
例如,正传寺庭院(江户初期,京都)的院中就布置了以白沙为背景的呈七五三排列的修剪杜鹃。
而鹿苑寺金阁庭园(镰仓时代,京都)水面上的芦原岛,做为金阁的主要对景,也是“一三五”模式栽植松树(见图4)。
在现代设计中许多数列被用于创造设计元素的韵律感,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费波纳奇数列等。
“七五三”的实质是一个等比数列模式,因此我们也可以组合“一三五”、“二四六”等等。
园林植物配种
园林植物配种1、庭萌树是植于庭园或公园以取其绿荫为主要目的的树种。
一般多为冠大荫浓的落弘乔木,在冬季人们需要阳光时落叶。
例如:梧桐、银杏、七叶树、槐、栾、朴、榉、榕、樟等。
2、行道树是种在道路两旁给车辆和行人遮荫并构成街景的树种。
落叶或常绿乔木均可作行道树,但必须具有抗性强、耐修剪、主干直、分枝点高等特点,例如。
悬铃木,槐,椴,银杏、七叶树、元宝枫、樟、银桦等;3、园景树(孤赏树)通常作为庭园和园林局部的中心景物,赏其树形成姿态,也有赏其花、果,叶色等的。
如南洋杉,日本金松、雪松、金钱松、龙柏、云杉,冷杉、紫杉,紫叶李、龙爪槐等。
4、花灌木通常指有美丽芳香的花朵或色彩艳丽的果实的灌木和小、乔木。
这类树木种类繁多,观赏效果显著,在园林绿地中应用广泛。
例如:梅花、桃花、樱花、海棠花、榆叶梅、锦带花、连翘、丁香、月季、山茶、杜鹃、牡丹、木芙蓉、金丝桃、紫珠、火棘、枸骨等。
5、藤木是具有细长茎蔓的木质藤本植物。
它们可以攀援或垂挂在各种支架上,有些可以直接吸附于垂直的墙壁上。
它们不占或很少占用土地面积,应用形式灵活多样,是各种棚架、凉廊,栅栏,围篱,墙面,拱门、灯柱、山石,枯树等的绿化好材料。
对提高绿化质量、丰富园林景色、美化建筑立面等方面有其独到之处。
例如:紫藤、凌霄、络石,爬山虎(地锦)、常春藤、薛荔、葡萄、金银花、铁线莲、素馨、木香,山荞麦、炮仗花等。
6、绿篱树种是适于栽作绿篱的树种。
绿篱是成行密植、通常修剪整齐的一种园林裁植方式。
主要起范围和防范作用,也可用来分隔空间和屏障视线,或作雕象,喷泉等的背景。
用作绿蓠的树种,一般都是耐修剪,多分枝和生长较慢的常绿树种。
例如。
圆柏、侧柏、杜松、黄杨、女贞、珊瑚树等。
也有以观赏其花、呆为主而不加修整的自然式绿篱。
常用树种有:小檗,贴梗海棠,黄刺玫,珍珠梅,构桔、木槿等。
7、木本地被植物是指用于对裸露地面或斜坡进行绿化覆盖的低矮、匍匐的灌木或藤木。
例如:铺地柏、爬翠柏、匍地龙柏、平枝枸子、箬竹、金银花、爬山虎、常春藤等。
浅谈大兴善寺园林植物造景
浅谈大兴善寺园林植物造景王海丽(广东科技学院)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兴善寺园林植物造景方面的分析,对寺院园林天人合一的造景理念和移步换景的造景手法进行了阐述,寺院建筑空间的植物造景的基本方法,为营造寺院文化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植物造景;寺院园林;禅宗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19)20-0129-01大兴善寺,位于西安市城南约2.5km的小寨兴善寺西街。
隋文帝开皇二年扩建,更名大兴善寺。
印度僧人曾住寺内翻译经文,唐玄宗开元年间,“开元三大士”善元畏、金刚智、不空到此寺传授密宗,成为当时长安翻译佛经的三大译场之一、中国佛教密宗的发源地[1]。
大兴善寺寺院的建筑主要采用中轴对称布局,山门后依次是天王殿,东西配殿分别是救苦地藏殿、平安地藏殿,大雄宝殿,观音殿,文殊殿,普贤殿,后殿中主要收藏的唐朝和宋朝的佛像。
各个殿堂飞檐翘角、宽敞厚重,错落不一,疏密有致,身处其中,让人有天上人间之感。
大兴善寺重视古树名木的保护,主要大的古木有侧柏、国槐、银杏、紫薇、楸树等。
殿堂中主要采用的是对置的形式布置,规则式的种植形式,更加的表现出了寺院的肃穆感。
修剪优美的盆景分布在殿宇之间,主要有桂花、龙爪槐、罗汉松等。
寺园庭院中多采用自然式种植形式,植物数量和种类都比较多,创造寺院中优雅、清新的禅宗气氛。
1大雄宝殿庭院围合空间植物配置分析此空间是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围合而成的寺院,是游览人群和僧侣进入大兴善寺的第一个庭院空地,在此庭院中植物的数量和种类都比较多,是游人和香客祭祀、参观、休息的重要场所。
植物采用的规则式的种植方式,更加的突出主殿(大雄宝殿)的宏伟肃穆,对佛学产生敬畏之情。
主要植物有: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雪松(Cedrus)、樟树(Catalpabungei)、玉兰树(Magnolia denudata)、桂花(Osmanthus fragrans)、国槐(Sophora japonica)、小叶黄杨(Buxus sinica),地被草、狗牙根。
寺庙园林植物造景特色_金荷仙
/20F+’25) 2&( 72N)+ (") 2O+(&2’( ("*0N*0C ’,0’&)() 20F 02(D&2/ 5/20(+ "D720H 6") ’,7J*02(*,0 ,- 02(D&) 20F
2&(*-*’*2/ )--,&(+ ’20 /)2F (") LD20(*(2(*M) ’"20C) (, (") LD2/*(2(*M) ’"20C)H P20F+’25) A&’"*()’(D&)Q 6)75/) P%0F+’%5) A&’"*()’(D&)Q R)+)%&’"Q ./%0( P%0F+’%5)
1
的娑 罗树 所 迁 移 ! 北 京 慈 仁 寺% 殿 前 双 松 # 当 时 已 称 数 百 年 物 #东 一 株 高 四 丈 余 #偃 盖 三 层#涛 声 满 天 ’西 一 株 仅 二 丈 余 #低 枝 横 荫数 亩 # 鳞皴 爪 攫 # 以 数 十 红 架 承 之 " # 松 柏 长 青 #佛 道 久 远 ! 宁 波 天 童 寺 #周 围 植 物 资 源十 分 丰富 ! 植被 类 型主 要有 常 绿阔 叶林 # 常绿 阔叶 $落 叶 混 交 林 #针 $阔 混 交 林 #针 叶 林 #竹 林 #灌 草 丛 等! 植 被 垂 直 结 构 为 五 个 类型 &山脚 部 分为 针$阔 混 交 林 $常 绿 阔 叶 和 毛 竹 林 #山 腰 部 分 为 常 绿 $落 叶 混 交 林 #
以儒 家的 眼光 看 自然 ! 则’ 山 之 拱 揖 也 以 礼 !山 之 行 徐 也 以 和 !山 之 环 聚 也以谨 ! 山之虚灵也以智 ) [4]# 植物变成 人的 品德 % 感情 和 吉祥 的化 身 &’ 岁寒 然后 知 松柏 之后 凋 也 ) ! 以 松柏 比 喻坚 贞的品德 # 由这种’ 比德 ) 思想指引而 产生的梅兰竹菊 ’ 四君子 ) 和松竹梅 ’ 岁 寒 三 友 ) ! 以 及 陶 渊 明’ 采 菊 东 篱 下 !悠 然 见 南 山 ) 之 爱 菊 !周 敦 颐 ’ 出 污 泥 而 不 染 ) 之 爱 莲 ! 林 和 靖’ 疏 影 横 斜 水 清浅 ! 暗香 浮 动月 黄昏 ) 之 爱 梅 等 ! 无不为植物赋予了人格的象征 # 道教的创始人老子看到了在自然 中一切事物的产生变化都是无意识 % 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寺庙园林主要是指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也可泛指那些属于为宗教信仰和意识崇拜服务的建筑群所附设的园林。
寺庙园林环境的氛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植物的营造。
作为中国古典园林四大类型之一的寺庙园林,其植物配置自然遵循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原理与方法。
除此共性之外还有其独特的个性,具体表现在儒道佛对自然的态度、寺庙与植物的关系、寺庙园林植物配置方法与寺庙园林植物选择特点等。
1 儒道佛对自然的态度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在中国思想史上虽然出现过诸多学术流派,而覆盖最广、传播最久、影响最深的是儒道佛三家。
研究这三家对自然的态度,就是把握住中国人对自然态度的关键。
儒学的创始人孔子提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这种从人的伦理道德的观点去看自然,把自然看作是人的某种精神品质的表现和象征。
不论山水、松柏或其他自然现象,只要它同人的某种精神、品质、情操有同形同构之处,都可能为“君子”所“乐”。
这种“乐”显然不是某种功利上的满足,而是精神上的感应、共鸣,是对自然与人之间有某种内在的同形同构的对应关系的发现。
以儒家的眼光看自然,则“山之拱揖也以礼,山之行徐也以和,山之环聚也以谨,山之虚灵也以智”。
植物变成人的品德、感情和吉祥的化身:“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以松柏比喻坚贞的品德。
由这种“比德”思想指引而产生的梅兰竹菊“四君子”和松竹梅“岁寒三友”,以及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爱菊,周敦颐“出污泥而不染”之爱莲,林和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爱梅等,无不为植物赋予了人格的象征。
道教的创始人老子看到了在自然中一切事物的产生变化都是无意识、无目的的、无为的,但其结果却又都是合乎某种目的的、有序的。
自然并没有下意识地要去追求什么,但它却在无形中达到了一切,从而加以哲学的概括:“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将“自然”提升到老子所极力推崇的“道”的师法对象的高度。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5世纪的印度,创始人释迦牟尼所出生、苦行乃至圆寂的环境,都与美丽的树木有关。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而产生传播广、信徒多的中国化的佛教———禅宗,更是以顺应自然不失本性为悟道的首要,以自然之景为永恒的本真体现。
以禅的眼光看自然,则“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大自然中的风花雪月无不禅理,草木花叶皆是玄机。
宋代的黄庭坚就是闻木樨花香而顿悟禅旨的,木樨花香饱含着生命气息扑鼻而来,使人体会到自然界永恒的生机。
这样,我们就会发现中国人对自然的态度无不打上儒道佛的烙印。
传统的哲学、美学从视觉感知所产生的形而下的层面越出,达到追求意境、提升灵魂的形而上的高度。
将自然的感悟与人的精神相融合,真正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2 寺庙与植物的关系
中国的寺庙主要是佛寺、道观两家宗教的活动场所,也包括儒教的孔庙建筑等。
寺庙与植物的关系,既是美学的,又是宗教的。
寺因木而古,木因寺而神。
2.1 寺因木而古
中国古代的建筑以木构架为主要的结构方式,风雨剥蚀,难以久长,几十年或百年后,便需修葺重建,因而很少有古意。
而名木古树不仅高耸巨大,“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三千尺”,具有强力的形体美,且皴痕记流年,给人以幽深古远的历史沧桑感。
“多年树木碍筑檐垣,让一步可以立根,斫数桠不妨封顶。
斯谓雕栋飞楹构易,荫槐挺玉成难”,指出了保护古树的重要性。
无论是入世的儒家孔庙,还是出世的禅宗、道教寺宇,无不珍护名木古树。
曲阜“三孔”之一的孔林,总面积200hm2,树木4万余株,“古柏森森聚虬龙,石麟含笑坐春风。
”古老的孔林,不仅以其久远的历史和丰富的文物遗物扬名于世,而且也是一座博大、深厚、格调独具的园林。
佛教修行方法之一的“安静而止息杂虑”的禅定,需要修行者以静坐敛心专注一境,从而达到身心“轻安”,
观照“明净”的状态,修行的环境自然要安静。
植物不仅能远隔尘世,过滤噪音,产生静谧幽深的森林环境,而且还会给人提供一种神性的启迪、精神的慰藉和陶冶于广袤自然的乐趣。
因而“禅林”既是丛林,更是禅机。
无论戴叔伦的:“归来挂衲高林下,自剪芭蕉写佛经”,还是皎然的:“清朝扫石行道归,林下暝禅看松雪”,无不参禅佛于林中,因而名刹古寺皆翠色耸天,绿荫匝地。
北京卧佛寺内娑罗树“大三围,皮鳞鳞,枝槎槎,瘿累累,根抟抟,花九房峨峨,叶七开蓬蓬,实三稷陀陀,叩之丁丁然。
周遭殿墀,数百年不见日月”,几疑是释迦牟尼圆寂时所庇荫的娑罗树所迁移。
北京慈仁寺“殿前双松,当时已称数百年物,东一株高四丈余,偃盖三层,涛声满天;西一株仅二丈余,低枝横荫数亩,鳞皴爪攫,以数十红架承之”,松柏长青,佛道久远。
宁波天童寺,周围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植被类型主要有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竹林,灌草丛等。
植被垂直结构为五个类型:山脚部分为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和毛竹林,山腰部分为常绿、落叶混交林,山顶部分为阔叶矮林和灌木丛。
据鄞县林业局1985年调查,这里有种子植物112科580种,蕨类植物15科34种。
如此丰富的森林环境,不仅至清末成为中国禅宗四大丛林之一,而且被誉为全国五大丛林之一。
2.2 木因寺而神
树木虽寿长千年,但由于人类的活动而屡遭破坏。
庄子在寓言中描述“散木”因无用而保天年,高大悠古。
现实中能保存至今的名木古树多与寺庙有关。
由于人们对宗教的信仰,使得寺庙周围的树木神化而免遭破坏,历代相传,蔚为壮观。
如曲阜孔庙大成门内左侧有一桧挺立,高约10m,,粗可合抱,树冠如帷盖,青笼苍翠,旁有一树桩,饱经风雨而未摧,这便是驰名天下的“先师手植桧”。
此桧被视为孔子思想的象征,倍受敬仰。
明代钟羽正的《孔庙手植桧歌》将古桧视为孔学兴衰的象征:“此桧日茂则孔氏日兴”,并与王朝的兴衰相联系:“恍惚枯荣关气数”。
孔庙中的另一景“杏坛”,其杏树不但凝固“孔子游乎缁帷之林,坐休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的历史故事,而且把红花摇曳的杏树提升到:“岂是人间凡卉比,文明终在共春熙”的神化高度。
再如北京孔庙大成殿前的古柏,已有600多年历史,“凌寒翠不夺,还暄绿更浓。
”据民间传说,明代奸相严嵩代嘉靖皇帝来此祭孔,被柏枝掀掉了乌纱帽,严被罢相后,人们称此柏
为“除奸柏”。
清·龚自珍《说京师翠微山》记叙了龙泉寺上之四松:“形偃神飞,白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
”北京西山八大处香界寺山门内的古松,“雪霜知劲质,今古占嘉名”,是寺庙悠久历史的见证。
北京大觉寺寺中有被誉为“大觉六绝”的奇景珍物,其中三绝是古木:植于400年前的白玉兰、抱塔松和6人方可合抱的古银杏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