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分析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分析方法

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密切程度的测定,主要是通过对相关系数的计算与检验来完成的。

1. 两要素之间相关程度的测定

1) 相关系数的计算与检验

(1) 相关系数的计算

相关系数——表示两要素之间的相关程度的统计指标。

对于两个要素x与y,如果它们的样本值分别为xi与yi(i=1,2,...,n),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

r xy>0,表示正相关,即同向相关;rxy<0,表示负相关,即异向相关。的绝对值越接近于1,两要素关系越密切;越接近于0,两要素关系越不密切。

■ 若记:

则:

■ 若问题涉及到x1,x2,…,xn等n个要素,多要素的相关系数矩阵:

[相关系数矩阵的性质]

[举例说明]

例1:中国1952~1999年期间的国内总产值(GDP)及其各次产业构成数据如表3.1.1(单击显示该表)所示。试计算GDP与各次产业之间的相关系数及相关系数矩阵。

解:

(1) 将表3.1.1中的数据代入相关系数计算公式计算,得到国内生产总值(GDP)与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4,0.9994,0.9989。

(2) 根据表3.1.1中的数据,进一步计算,得到国内生产总值及

一、二、三产业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

(2) 相关系数的检验

一般情况下,相关系数的检验,是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下,通过查相关系数检验的临界值表来完成。表3.1.2(点击显示该表)给出了相关系数真值(即两要素不相关)时样本相关系数的临界值

[临界值表说明]

2) 秩相关系数的计算与检验

(1) 秩相关系数的计算

秩相关系数——是描述两要素之间相关程度的一种统计指标,是将两要素的样本值按数据的大小顺序排列位次,以各要素样本值的位次代替实际数据而求得的一种统计量。实际上,它是位次分析方法的数量化。

设两个要素x和y有n对样本值,令R1代表要素x的序号(或

位次),R2代表要素y的序号(或位次),代表要素x和y的同一组样本位次差的平方,则要素x和y之间的秩相关系数被定义为

(2) 秩相关系数的检验

与相关系数一样,秩相关系数是否显著,也需要检验。表3.1.4(点击显示该表及表的说明)给出了秩相关系数检验的临界值。

[举例说明]

例2:全国1999年各省(市、区)的总人口(x)和社会总产值(y)及其位次列于表3.1.3(因为缺数据,香港、澳门、台湾三个地区未列入)(点击显示该表)。试计算总人口(x)与社会总产值(y)之间的秩相关系数并对其进行检验。

解:

(1) 计算秩相关系数。

n=31,n(n2-1)=29760,将表3.1.3中最后一列数据代入上面的秩相关系数公式计算得:

即:总人口(x)与国内生产总值(y)之间的等级相关系数为0.806。

(2) 秩相关系数的检验。

n=31,表中没有给出相应的样本数下的临界值,但同一显著水平下,随着样本数的增大,临界值r a减少。在n=30时,查表得:

r0.05=0.306,r0.01=0.432,由于r`xy=0.806>r0.01=0.432,故r`xy在α=0.01的置信水平上是显著的。

2. 多要素间相关程度的测定

1) 偏相关系数的计算与检验

(1) 偏相关系数的计算

偏相关系数矩阵:

①一级偏相关系数的计算:

②二级偏相关系数的计算:

(2) 偏相关系数的性质

(3) 偏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偏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一般采用t检验法。

计算公式为

[举例说明]

例3:对于某四个地理要素x1,x2,x3,x4的23个样本数据,经过计算得到了如下的单相关系数矩阵:

试计算各个一级和二级偏相关系数并对其进行显著性检验。

解:

(1) 求一级偏相关系数;

把数值代入一级偏相关系数公式计算得:

同理,依次可以计算出其它各一级偏相关系数,见表3.1.5。

(2) 求二级偏相关系数;

求出一级偏相关系数后,可代入公式计算二级偏相关系数:

同理,依次可计算出其它各二级偏相关系数,见表3.1.6。

(3) 显著性检验。

对于r24·13=0.821,

在自由度为23-3-1=19时,查表得t0.001=3.883,t>t a,这表明在置信度水平=0.001上,偏相关系数r24·13是显著的。

2) 复相关系数的计算与检验

复相关分析法能够反映各要素的综合影响。几个要素与某一个要素之间的复相关程度,用复相关系数来测定。

(1) 复相关系数的计算

复相关系数,可以利用单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求得。

设y为因变量,x1,x2,…,x k为自变量,则将y与x1,x2,…,x k之间的复相关系数记为R y·12…k。则其计算公式如下。

当有k个自变量时,

(2) 复相关系数的性质

(3) 复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一般采用F检验法。

计算公式:

n为样本数,k为自变量个数。查F检验的临界值表,可以得到不同显著性水平上的临界值Fα,若F>F0.01,则表示复相关在置信度水平a=0.01上显著,称为极显著;若,则表示复相关在

置信度水平a=0.05上显著;若,则表示复相关在置信度水平a=0.10上显著;若F

[举例说明]

例4:对于某四个地理要素x1,x2,x3,x4的23个样本数据,经过计算得到了如下的单相关系数矩阵:

若以x4为因变量,x1,x2,x3为自变量,试计算x4与x1,x2,x3之间的复相关系数并对其进行显著性检验。

解:

(1) 计算复相关系数

按照公式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