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是怎样教育孩子
德国婴幼儿启蒙教育
德国婴幼儿启蒙教育德国作为一个教育发达的国家,其婴幼儿启蒙教育备受瞩目。
德国的婴幼儿启蒙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社会性,以及全面发展孩子的身心健康。
在德国,婴幼儿启蒙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下面我们将从德国婴幼儿启蒙教育的特点、实施方式和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德国婴幼儿启蒙教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德国的婴幼儿启蒙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鼓励孩子自由地探索、发现和学习。
二是关注孩子的社会性和情感发展。
德国的婴幼儿启蒙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会性,倡导孩子与他人和谐相处,培养孩子的情感表达和交流能力。
三是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
德国的婴幼儿启蒙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身心健康,倡导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其次,德国婴幼儿启蒙教育的实施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
德国的婴幼儿启蒙教育通过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如玩具、图书、游戏等,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二是注重家庭和社会的参与。
德国的婴幼儿启蒙教育鼓励家庭和社会参与孩子的教育,倡导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育人。
三是注重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
德国的婴幼儿启蒙教育重视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
最后,德国婴幼儿启蒙教育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德国的婴幼儿启蒙教育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二是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和情感发展。
德国的婴幼儿启蒙教育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和情感发展,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情感表达能力。
三是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
德国的婴幼儿启蒙教育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培养孩子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
总之,德国的婴幼儿启蒙教育在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社会性,以及全面发展孩子的身心健康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们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加强婴幼儿启蒙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为我国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有益的借鉴。
由国外的挫折教育及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作品赏析)
由国外的挫折教育及如何对孩子进展挫折教育 (作品赏析) 由国外的挫折教育及如何对孩子进展挫折教育 (作品赏析)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到达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
在教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进展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那么来看看国外都是怎么对孩子进展挫折教育的。
我们应如何对孩子进展挫折教育?日本挫折教育:让孩子从小吃“苦”在日本,一些家庭利用“挫折教育”手段,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吃苦能力。
每到冬天,他们就让幼儿赤身裸体地在风雪中摸爬滚打。
天寒地冻,北风怒吼,不少幼儿嘴唇冻得发紫,浑身发抖,父母们那么站在一旁,置之不理。
日本还提倡“穷留学之风”,让富裕的大城市学生,到偏远的山区、村寨承受艰辛的生活训练,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瑞士挫折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瑞士虽然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但瑞士的父母们绝对不让自己的孩子养尊处优,他们很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十五六岁的女孩,初中毕业后,就要到别人家做一年女佣,上午劳动,下午上学;男孩到一定的年龄也要参加劳动,锻炼他们的劳动能力和独立生存能力,以免长大后成为不能独立生活的无能之辈。
美国挫折教育:认识劳动的价值美国南部一些州立中学,为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特别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才能毕业。
美国中学生的口号是:“要花钱,自己挣!”不管家里多么富有,孩子一般12岁以后就得给家里做家务,如剪草、送报等,当然,家长也要相应付给自家的孩子“劳务报酬”,表达按劳取酬。
美国的父母们常说,只要有利于培养孩子谋生的能力,让他们吃再多的苦也值得。
14岁的詹尼佛每周礼拜六要去餐馆打工,虽然她也可以选择在家帮妈妈干活,照样可领取工资。
但詹尼佛觉得在家赚自己母亲的钱不是本领,她一定要去外面赚钱来表示自己有自理能力。
德国挫折教育:让子女学习应该做的事德国的父母们从来不包办孩子的事情,他们将子女视为独立的个体,给他们足够的空间,让子女学习作为独立的人应该做的事情。
学前幼儿心理学的意义
学前幼儿心理学的意义浅谈国外幼儿教育发展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或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
20世纪下半叶,幼儿教育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早期教育热”,幼儿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普遍重视。
各国对于幼儿教育的发展以及崇尚的理念也各不相同,以下例举了德、美、日、法四国的幼儿教育概况:1 德国的幼儿教育德国的幼儿教育提倡:培养一个完整的人。
因为孩子是一个活泼的、完整的人。
德国人认为,孩子是一个人,但他需要时间去发展成为一个人。
孩子是一个历史的人,他总是出生在某个空间、社会的某个阶层以及某个时代背景,他还面对未来不断变化的历史,孩子是生活在一个与他互动的社会空间。
他需要与同伴、成人、社区以及乡土文化建立各种各样的关系;强调孩子生活在一个与他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中,海水、太阳、石子、树林、沙子等等都是他所要探索和利用的。
德国幼儿教育的特色就是,把教育的责任归为父母。
指出婴幼儿阶段父母就是完备教育的主人。
德国宪法明文规定:教养儿童就是父母的自然权利和义务。
政府对幼儿教育东站在辅助的立场,真正出任教育责任的就是父母。
父母就是教育的主人,孩子就是孩子,幼儿园就是孩子发展的地方,必须对孩子提供更多协助、积极支持、引导、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赢得自我发展的能力。
1.1 混龄编班在德国的幼儿园里,没小、中、小班的区分,所有的幼稚园不分后私立还是私立的,全部使用混龄编班的体制。
德国的幼教界一致指出,幼儿在混龄的班级里更有助于蜕变,这样孩子可以熟识各种社会犯罪行为,而且能培育孩子互助友爱的品质。
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时代里,混龄编班能使孩子体会至大家庭中兄弟姊妹一起蜕变的感觉,也并使孩子懂平和,懂互动,并使孩子们相处更加的亲密、人与自然。
1.2 崇尚自然针对幼儿这一特定的教育对象,德国幼儿园著重把幼儿情感目标放在首位,指出只有使幼儿至环境中回去重新认识自然,体会自然,观赏自然的美,就可以并使他们真正爱好自然,关心环境。
德国的善良教育
生 命 。 儿园 也饲养 了各种 小动物 , 幼 由孩子们 轮流 负责 喂 养 , 要求 孩 子 们注 意观 察 小动 物 的 成长 、 育和 游 戏 , 还 发
对 孩子 进行“ 良教 育 ” , 国人还 十 分重 视“ 善 时 德 反面 教育 ” 的作 用 。 对那 些中小 学校校 园里 出现 的恃强 欺弱 的 所 谓“ 小霸 王 ”校 方 的反对态 度非 常鲜 明。 悉 , , 据 凡经2 次
着 再 由“ 良少 年管教 部 门’ 予管教 。 不 ’ 给
对 于影 视节 目中频 频 出现 的暴 力镜 头 ,无 论是 教师
还 是父 母 , 都十 分注意 弓 导孩 子 以“ 判 ” l 批 的眼光 来 审视 。
德 国制造 的武 器之 精 良举世 闻名 ,但 德 国人并 不赞
作文 比赛 。 一个 l 岁 的男孩 以充满 爱怜 的笔调 , 3 记录 了他 为一 只小 鸟医治 创伤 , 来又将 其 放归 大 自然 的过程 , 一 后 文
此 格外重 视对孩 子 善 良品质 的培养 ,并 将其 列为 德 国教 育 的有机 组成部 分 。 爱护 动物 爱护 小动物 是许 多 德国幼 童接 受 的“ 良教育 ” 善 的第
一
辱 的流 浪者 来家做 客 , 大人们 则毫 无保 留地支 持 。 宽容待 人 “ 宽容 待人 ” 德 国人 普遍 认定 为一 个人“ 良品质 ” 被 善
的一方 面 。 一个 叫雪丽 的7 岁小 女孩在 自己的生 日晚会上
遭 到好 友梅 芙 的无端 抢 白而感 到大 丢面 子 ,因而试 图报 复 以泄心头 之恨 。 但后 来在母 亲 的劝说 下 , 通过和 梅芙 她
课。 在孩 子 刚刚学会 走路 时 , 不少 德国 家庭就特 意 为孩
德国人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德国人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大多数的德国家庭都会从小教育孩子爱护动物、尊重生命、注重环保、珍惜森林等。
所以德国人的素质是很高的,想要学习他们的教育方法吗?下面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德国人教育孩子的方法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德国人教育孩子的方法孩子丢三落四怎么办?→德国妈妈三「不」曲:不提醒、不帮忙、不管他!孩子花钱如流水?→给孩子的礼物──对帐本!多花的钱,就扣回来!教会孩子,多花的每一分钱都是父母的。
孩子不好好吃饭,怎么办?→德国妈妈的饥饿教育:不好好吃饭,就得挨饿!小孩抢玩具,怎么办?→先到者先得,不然都别玩!教会孩子,社会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规则与秩序。
孩子拖拖拉拉就是不睡?→说定时间,绝不妥协!父母破坏规则,孩子就会轻视规则。
我的孩子恋爱了?→德国妈妈尊重孩子的爱情,因为学习爱与被爱是一种可贵的能力。
德国人教育孩子从细节开始从出生开始的生活教育对于他们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位母亲会不厌其烦的告诉孩子,这是不应该做的,即使那么点的小孩子还听不懂,但是母亲却一定会说。
在火车上,经常能看到,基本上小孩子都是被父母抱在怀里的。
小婴儿好奇,喜欢乱动乱爬,每一分钟都要想方设法的爬到桌子上,但是只要他把脚一抬上桌面,母亲就会把他抓下来抱回怀里,周而复始,不管婴儿怎么爬,母亲总是有办法把他抓下来,让婴儿在自己的怀里老老实实的躺着。
母亲用实际行动告诉幼小的婴儿,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你不应该将脚抬到桌子上。
这样的从小教育,会让孩子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如果小孩子好奇的去拿别人的一些小东西,那么父母会把东西轻轻的放回原位,并且像主人道歉,而且还会温声细语的对还不会说话的婴孩说:"别人的东西是不可以没经过同意便随便乱拿的,你要先问过主人是否同意。
“这样一些小事情,会让人印象深刻不已。
这些情况随处可见,在公共场合言传身教的教育自己的孩子,即使他只是个婴儿,即使大家都知道婴儿这种行为会被原谅,但是只要存在教育机会,那么家长一定不会放弃这么一个好机会。
德国人把孩子看成一粒种子观后感
德国人把孩子看成一粒种子观后感篇1:嘿,大家好!我是小明,今天我看了一个特别有趣的视频,是关于德国人怎么教育孩子的,就像把他们当成一粒种子一样。
哇,这可真让我大开眼界!“你知道吗,小红,我今天看了个视频,德国人教育孩子的方式好特别啊!”我兴奋地对同桌小红说。
“真的吗?怎么个特别法?”小红好奇地问。
“他们把每个孩子都看成是一粒种子,需要慢慢长大的那种。
”我边说边比划,“就像我们种的向日葵一样,要给它浇水、晒太阳,它才能长高高。
”“哈哈,那他们怎么浇水晒太阳呢?”小红笑着问我。
“嗯,他们让孩子自己去探索世界,就像给种子松土一样。
”我想了想,“比如,他们会让孩子自己决定要做什么,就像我们选择种什么花一样。
”“哇,那孩子们不会乱来吗?”小红担心地问。
“不会啦,他们还有规则呢,就像我们种花要按照季节来一样。
”我解释道,“他们会教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但是不会强迫他们,就像我们不会强迫花儿快点开一样。
”“那他们怎么教孩子学习呢?”小红好奇宝宝上线了。
“他们让孩子在玩中学,就像我们在花园里找宝藏一样。
”我笑着说,“他们认为学习应该是有趣的,不是那种死记硬背的。
”“听起来好棒啊!我也想去德国上学。
”小红眼睛闪闪发光。
“嘿嘿,我也是!不过,我觉得我们老师也挺好的,他们也在努力让我们学得开心。
”我安慰小红。
“对啊,我们的老师就像园丁一样,照顾着我们这些小花小草。
”小红点头同意。
“没错!我们每个人都是特别的种子,只要好好培养,都能开出美丽的花。
”我自信地说。
“那我们也要努力成长,成为最棒的花朵!”小红握紧小拳头。
“没错!我们一起加油吧!”我兴奋地回应。
就这样,我和小红聊了一个课间,感觉德国的教育方式真的很酷。
他们把孩子们当成种子,慢慢培养,让他们自由成长。
我觉得,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
我们要像种子一样,勇敢地发芽,快乐地成长,最终开出属于自己的美丽花朵!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希望大家都能像种子一样,找到自己的阳光和水分,茁壮成长哦!嘿嘿,我们下次再见!篇2:嘿,你们知道吗?我最近看了一个超级有趣的故事,是关于德国人怎么把小孩看成一粒种子的!哇塞,这个想法真是太酷了,就像我们种下的小树苗一样,需要阳光和水分才能长大。
德国那些值得深思的教育理念
德国那些值得深思的教育理念作者:潘建安来源:《中华家教》2013年第01期再富也要穷孩子到一个贫穷的国家或地区过上一段艰苦的生活,加深对社会、对人生的了解。
这是当今每个德国城市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项必修课。
在德国,每年都有一大批中小学生,利用假期万里迢迢来到南美洲和非洲,在这项独特的体验活动中接受锻炼。
这项活动的宗旨既不是出国旅游,也不是勤工俭学,而是培养孩子的吃苦耐劳和适应社会的生活能力。
活动的一切费用均由自己出,是名副其实的自己掏钱“买苦吃”。
众所周知,德国属于世界发达国家之一,人民生活较为富裕。
然而,富裕的德国人却信奉“再富也要…穷‟孩子”。
他们的理由是,娇惯了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长大后会很难适应社会,免不了要吃亏走弯路。
孩子长大了,早晚要离开父母去自闯一片天地。
与其让他们那时面对挫折惶惑无助,还不如让他们从小就多吃些苦,摔打出直面人生的能力和本事。
不给孩子现成的财富在德国,许多有钱人已经认识到,坐拥万贯家财不一定就是好事。
如果让年轻人轻易得到巨额财富,就有可能将他们推向堕落的深渊。
基于这种认识,很多依靠自己奋斗成为富豪的德国企业家改变了子承父业的观念,纷纷表示不会把自己的财产全部留给子孙,而是将绝大部分乃至全部财产都捐给慈善事业。
绝大多数子女对其父母的这种想法和做法表示敬佩和支持。
他们认为,父母的财产是父母的,父母有处置的权利。
作为子女,不应该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多少遗产。
只要自己努力奋斗,就可能会和父母干得一样好,甚至更为出色。
他们相信真正的幸福,来自自己的成功。
现年24岁的蒂姆·海因茨是拥有10亿欧元资产的德国某运输公司董事长的儿子。
大学毕业后,他和兄弟姐妹5人每个月只能从父母的财产托管机构得到最低的收入。
对此,蒂姆表示:“父母的钱,我无权拥有,也不想拥有。
父母把钱用在社会需要的地方,不用在我们的享乐上,这是明智的。
父母给我们留下了奋斗的机会。
有一天,我也会通过奋斗拥有自己的财产,获得如同父母一样成功的喜悦。
德国学制 从小到大
德国学制从小到大其实对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来说都是很奇怪的。
大多数国家都是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的顺序学下来。
德国人则是特立独行的用了13(12)年级制度。
德国的初等教育是在小学里完成的,大家都接受同样的教育。
一般为4年,生源是6~10岁的儿童。
德国法律规定家长必须送子女去小学学习。
孩子一到入学年龄,地方政府就会在开学前,给孩子的父母来函,指点、帮助、督促家长送孩子去小学,并申明在办理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可向政府有关部门寻求帮助。
4年之后,家长将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和成绩择校。
是上国民学校、实科学校,还是完全中学。
(从这么小就开始“分科”!)德国人认为,儿童修完基础学校后应当进入最适合于他们学习能力的学校就读。
学习一般、动手能力强的贫民子弟多上国民学校。
学习不错、爱动手操作的学生上实科学校。
学习好、今后想从事科研的人上完全中学,以便将来能直接升入大学。
完全中学学制为9年,完全中学5~10年级属中等教育领域的第一阶段,学生享受义务教育,11~13年级是完全中学的高级阶段,这一阶段实行课程制。
完全中学以毕业证书考试告终,学生通过这一考试后即可进入大学学习。
实科学校是一种继续学校,实科学校的修业期为6年,学生年龄一般为11~16 岁。
德国的实科学校于18世纪初就出现了,是一种既有普通教育性质,又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新型学校。
德国中等教育的第二阶段包括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
普通学校是指完全中学的高年级,分为普通和特殊两种。
普通的话:古典语文,现代语文,数学,自然科学,音乐完全中学。
特殊的有:经济类、技术类、家政与营养类、农业类、纺织类完全中学、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双文凭中学。
各类完全中学都是由天赋突出的学生选拔出来的。
职业包括:、职业学院、职业进修学校、专科生实用学校、大部分毕业生必修学校。
注:在德国,每个公民都必须完成12年的义务教育过程,否则不能就业。
然后是高等教育。
它包括大学和各种专门大学(即学术型大学)。
华德福教育
华德福教育 - 简介华德福教育是德国人鲁道夫〃史代纳根据自创的人智学理论创建的。
华德福教育,简单地说是一种以人为本,注重身体和心灵整体健康和谐发展的全人教育,体系主张按照人的意识发展规律,针对意识的成长阶段来设臵教学内容,以便于人的身体、生命体、灵魂体和精神体都得到恰如其分地发展。
华德福教育的创办者是奥地利教育家鲁道夫〃史代纳(1861-1925),于1919年在德国创立第一所华德福学校,历经90多年的发展,如今华德福教育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非宗教的独立教育运动,华德福学校遍布各大洲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价值观的国家。
课程设臵是根据儿童不同阶段的意识发展,针对意志、感觉和思考,对儿童的身、心、灵、精神进行整体平衡教育,并结合儿童与生俱来的智慧和独特的个性本质,进行深层意识教育,协助儿童的智慧生成[1]。
办学目标以学校为纽带,使学校建设参与者、志愿者、老师、家长和孩子一起形成有着共同理念的生活文化社区,成为一个共同学习,开放交流、互相帮助和不断完善自我的平台。
通过华德福教育,帮助成人和孩子的身心灵健康地和平衡地成长,在学习科学知识和生活技能的同时,丰富心灵情感,不断地探索人生以提升人文精神,成为精神意义上独立和自由的人。
办学理念教育是科学的,也是艺术的,教育是基于对人的天性及本质全面观察和认识基础上,充满着生命力和创造性的活动。
每个人都是精神、心灵和身体结合的整体,华德福教育遵循人类发展的天性和规律,通过独特的方法和渠道,在深入的体验和审视自我的基础上,深入细致地对每个学生的生命和本质进行全面的观察和研究。
并根据学生的发展阶段,以学生的意志、感觉和思考的发展需求为目标,帮助学生的身体,心灵和精神平衡和谐的发展,最终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具有创造性、道德感和责任感的独立思维的人。
学校组织全球的华德福学校都是非赢利机构,通过社会捐赠筹资和其它教育基金的注入,由老师共同管理,学校财产不属于任何一个人。
德国的学前教育
德国的学前教育德国的学前教育源远流长。
文艺复兴之前,德国学前儿童的主要教育形式是家庭教育,母亲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自福禄贝尔1837年在家乡附近的勃兰根堡开办了一所学龄前儿童教育机构、1840年将其正式命名为幼儿园(Kindergarten)后,德国成为学前教育机构—幼儿园的发祥地。
福禄贝尔在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一套有自己特色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促进了德国学前教育事业质的飞跃,同时也对世界学前教育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标志着世界幼儿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德国对学前儿童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也逐渐走上正轨,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
一、德国学前教育概况在德国,幼儿园不属于国家的学校体制,而属于青少年救济事业。
主要由教会、联合会、乡镇负责举办幼儿园,也有企业和协会办的幼儿园。
德国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主要是社会教育,旨在培养儿市既对自己负责又能合群的个性。
德国幼儿园不是义务教育,幼儿自愿入学,因此要收费。
但是,不同家庭所交费用是不一样的,即孩子的父母根据收入情况向幼儿园交费。
这就有效地解决了贫穷家庭儿童的入园问题。
2002年,德国人有8253.7万,幼儿园27830所,平均2966个居民就有1所幼儿园。
但在德国西1部,平均每园不到80个儿市。
这主要是因为德国西部出生率极低,很多家长自认为家庭教育更好,因此较少送孩子入园。
而在德国东部,由于历史原因,平均每园有642名儿童,这与我国相似。
在我国,对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的要求基本相同。
在德国,则有所不同。
而幼儿园老师则必须在专门的学校培养。
这类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2年。
德国幼儿园老师都属于雇员性质。
2002年底,德国幼儿园的雇员共374170人,其中女性359811人,占96.16070;男性14359人,占3.84%。
从年龄看,20-30岁段的最多,有12.3万人,其次是30-40岁的,有11.7万,40-50岁的有9.6万人,20岁以下和50-60岁的均不到2万人,2002年,全德国学前班有儿童1.92万人,学校幼儿园有3.56万人,二者共5.48万,仅占小学在校生的0.56%,以及专门在放学后照顾学龄儿市的校外照顾中心。
德国与中国相比,家庭教育有何异同?
德国与中国相比,家庭教育有何异同?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也有所不同。
本文将从德国和中国两个国家的角度出发,探讨家庭教育的异同点,以及它们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一、家庭教育观念方面的差异1.德国重视自由、独立的教育理念德国人着重强调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强调尊重孩子的意愿和兴趣。
德国的家庭教育主张为孩子提供相应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让孩子可以自由地探索世界,并且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判断。
2.中国强调孝道文化传统中国的家庭教育观念受到孝道文化传统的影响,强调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感和道德观念。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严格要求孩子的行为规范,希望孩子能够遵守社会公德和家庭做人的基本准则。
二、教育方式方面的差异1.德国重视互动学习德国的家庭教育强调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互动,认为这是最基本的学习方式。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引导孩子自主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2.中国强调知识传授中国的家庭教育则更加强调知识传授。
父母会给孩子灌输大量的知识,希望孩子能够在各类知识中获得优势并在学校中表现出色。
此外,中国的家庭教育注重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更强调“考上好学校”的重要性。
三、家长与孩子沟通方面的差异1.德国注重开放式沟通在德国,父母与孩子之间注重开放式的沟通方式。
孩子们天生就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权利,父母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意愿和兴趣,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这种方式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和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2.中国注重家长的指导中国的家长往往会过多地指导孩子的行为和生活,对孩子个人的兴趣和成长方向缺乏足够的重视。
父母更为注重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和遵守家庭规矩,孩子的自由意志常常被忽视。
综上所述,德国与中国的家庭教育在一些方面存在差异。
德国的家庭教育更为注重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强调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创造;而中国的家庭教育则更加注重孩子学习的知识,强调孩子们遵循家庭和社会的准则。
关于德国教育的理念总结
德国教育的理念总结关于德国教育的理念总结关于德国教育的理念总结平民的中德教育之比较:不要让教育承担太多的责任听朋友谈德国教育很有味道,他在那里生活快十年了,如今儿子已是德国中学生。
为了儿子的读书选择,他对德国的教育很上心,日久食髓知味的,说话也有点专业范了。
这回他对我说:“我们国内的教育真有问题,而且教育的问题,不一定在教育本身。
我们国内习惯于把社会问题都往教育这个箩筐里装,其实是不对的。
德国的教育为什么有效?因为它单一,教育就是教育,没有杂七杂八的使命。
”朋友介绍:德国教育的目的十分明确:一是“公平”,所谓义务教育,是让所有应该受教育的人都受到教育,公民和学校不可以让应该受教育的人不读书;他们不赞成在义务教育阶段“因材施教”,多教一部分人点东西,那样不公平。
由于德国人是从十岁开始分专业的,年龄这样小,学生们不一定想周全的,但不要紧,并不一定要从一而终,德国的职业分类图相互关联,像上海的地铁图,你从任何一个地方上车,都可以到达市中心的。
所以专业的初选并不重要,机会都很公平,如果做工人的将来想竞选总统,不会受专业限制,当然需要继续读书深造,而读书的道路都很畅通,只要你肯读且读得进。
二是“需求”,源动力在于社会,因为学校不可能知道该把人培养成什么样的。
总是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学校才会去培训什么。
这种决定权在社会而不在学校,所以不可以把责任都推给教育,恰恰是社会的需求导向,决定了教育的培养目标。
德国需要“有用的人”,所以每个人各让自己对国家有用,没有学历等统一的比较尺度。
如技工是一个“有用的人”,油漆匠是一个“有用的人”,大学教授是一个“有用的人”,相互间没有可比性,“需求”的前提就是“公平”。
在德国,不是人人都想考大学的,朋友说:他所在地区三所高中,去年共有2000人可以参加高考,结果只有80多人去考,我们真的无法想像。
我国社会标榜高学历,以学历分人高低,所以不分青红皂白,大家都去上大学考硕读博了。
德国人是怎样教育孩子
德国人是怎样教育孩子德国人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哪些?教育孩子要找到对的方法,只有正确的方法才会教育出品学兼优的好孩子。
想知道德国人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吗?下面是分享给大家的德国人教育孩子的方法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德国人教育孩子的方法01. 好的习惯源自于从小的教育。
首先想说一下关于网络上经常看到的“德国禁止学前教育”这种说法。
德国的孩子并不是在上学前天天傻不啦叽的就是玩,而德国人对“学”前教育有自己的理解,孩子们也会学一些东西。
他们的书包不比我们的小。
比如幼儿园时:老师会教孩子们如何乘坐公共交通回家,如果遵守交通规则,在公共场合不可大声说话,甚至是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等遵守社会秩序的教育。
而如果孩子对某类学科,比如音乐、艺术或体育感兴趣,他们是有权利在一些学校或机构进行学习的,甚至有些是免费的。
在德国有一本有关儿童教育的书,十分流行,叫Struwwelpeter 蓬头彼得,以很多荒诞诙谐的故事,来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他们最注重孩子的性格、品德培养,很多好习惯也是因为从小家庭教育的结果。
比如自理能力:如饮食、睡眠、排泄安排、自理能力训练。
比如规则意识:盛入自己盘中的食物一定要吃光;必须先吃完饭菜,才能吃零食。
比如爱心:很多家庭会在家中养小动物、如小狗、小猫,让孩子亲自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懂得体贴入微地照顾弱小生命。
比如坚强:孩子摔倒后,只要不是很严重,父母不会马上去帮忙,而是让他们学会自己站起来。
比如尊重:告诉孩子要尊重别人的隐私。
德国父母很多不会在未经过孩子同意时去翻阅孩子的东西。
比如礼貌:德国父母在寻求孩子帮忙时会说bitte(请),之后会说danke(谢谢)。
比如理财:德国父母会非常严格的控制零用钱数量,会让孩子做些简单的家务以获得零用钱,避免不劳而获。
比如承担后果:有一个德国母亲对自己总是起晚的儿子说“很遗憾,我不能开车送你去学校。
这得怪你自己,你可以选择是放弃早餐,还是迟到。
”比如承担责任:有严厉的德国家庭,如果孩子忘了把脏衣服放进洗衣袋,他还得继续穿脏衣服。
德国人教育孩子学习的方法有哪些-德国人教育孩子
德国人教育孩子学习的方法有哪些|德国人教育孩子其实德国父母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刻板印象,反而很多都是很随性的。
他们对独立性和责任感高度重视。
因此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做到放养式学习,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德国人教育孩子学习的方法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德国人教育孩子学习的方法不督促阅读他们认为小时候应该把时间放在玩耍和交朋友上。
即使在一年级,功课也不会很难。
半天上课中间会有两个课间在户外运动。
但不要认为这种轻松的方法意味着教育效率低下: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12年的一项评估,德国15岁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方面的表现远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而美国学生却远远落后。
让孩子独自出去大多数小学生自己去学校。
有些甚至单独乘地铁。
德国父母当然关心交通安全,但他们不担心孩子被绑架。
毕竟美国每年绑架的孩子只有115个。
他们认为独立的走动对孩子有好处。
开学典礼德国人很重视人生三个重要的转折点:Einschulung(小学开学典礼),Jugendweihe(成人礼)和结婚。
孩子上小学第一天,在学校将会有盛大的庆祝,一个巨大的盒子里装满了铅笔,手表和糖果。
放学后孩子与家人和朋友还要举行晚宴。
Einschulung是孩子们期待多年的节日。
它标志着一个重大的生活变化,意味着对学习充满热情。
Jugendweihe一般在孩子14岁时举行。
会有类似的仪式,聚会和礼物,标志着成长的下一个阶段。
每天带孩子出去德国人经常说,没有恶劣的天气,只有不合适的衣服。
无论天多冷,父母仍然带孩子到公园,或让他们自己出去。
储蓄奖励,学会节俭其实,这样的储蓄奖励活动遍布全德国,是银行专门为儿童设置的一项活动,旨在鼓励小孩子从小就要学会节俭。
因为活动办得很有趣,所以总是会吸引很多小朋友来参加。
不仅如此,每个办理了储蓄卡的小朋友都会得到很多的鼓励,而这种鼓励也使孩子们积极参加的愿望变得更强烈了。
对于大部分小孩子而言,储蓄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晰,对于钱,也没有什么太多的认识。
德国学制详解
德国学制详解德国学制详解久闻德国的教育体制与国内不同,幼儿园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初高中注重个性发展,大学里勤奋好学,研究生和博士更是苦心钻研,而选择移民德国,很多家长的出发点也是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德国给每个孩子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不会让任何一个孩子感觉被抛弃在整个社会的教育体系之外。
所以这个好不只是体现在教育的高质量,更体现在每个孩子在对选择受何种教育方式上有话语权。
而因此,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也承担了更大的责任。
家长需要在中小学时代就开始挖掘孩子特长,根据孩子的能力和爱好选择孩子以后该走的路。
由于德国学制体系的复杂和特殊性,初到德国的家长们总是显得有点手足无措,今天就来带各位家长们揭开德国教育体系的面纱。
幼儿教育作为人生启蒙的德国幼儿教育,在德国人的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是什么样的幼儿教育,使得德国宝宝们能在之后的人生中后劲十足?不同于国内幼儿园赢在起跑线上的概念,德国幼儿园会更注重激发孩子们的天性,独立性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只不过他们的培养方式是玩。
在幼儿园的三年时间里,孩子们会接触到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内容,接触真实的社会。
去警察局,学会如何在碰到坏人时报警;去消防队,和消防叔叔们学习如何灭火,如何在着火时保护好自己和离开危险的地方,以及一些躲避火灾的常识;体验野外森林;参观一些花圃和庄园;在一些蔬果丰收的季节,老师会带着他们体验大自然,亲手采摘草莓,樱桃或者南瓜。
孩子三岁到六岁的时候,德国幼儿园如此丰富的内容,启发性的引导,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动手能力。
移民德国后的家庭,在孩子入了德国幼儿园后,学习语言和其他能力的速度非常惊人。
而老师们也会积极给家长反馈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提醒家长在哪个方面需要要多引导孩子。
而这个提醒很少是跟学习相关的,如果被幼儿园老师发现孩子提前学会了认字,家长们还会被老师批评。
◆德国小学过了幼儿园,6岁了,来到小学教育,学制为4年。
德国的小学生没有什么学业的压力。
第三章 德国学前教育
(3)父母管理中心
(二)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
联邦一级——联邦青年、家庭和健康部 州一级——社会部、卫生部,少数由文化部
地方——青少年福利局
二、学前教育课程
德国学前教育课程领域包括:游戏、社会教育、语言教育、动作教育、韵律与音乐教育、图像与劳作性教育、事实与 环境教育、实际生活与家政教育等八个方面,每一个领域都有其目标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游戏:幼儿通向真实世界的桥梁,是幼儿生活与学习的活动形式,游戏给予幼儿自由的机会,使幼儿的个性得到充分 的发展。 社会教育:协调幼儿的需求与社会的实际需要,从幼儿的个性与社会背景出发来促进其社会性行为。 语言教育:通过阅读图书、听故事、猜谜语、游戏等,促进幼儿的语言和表达能力。 动作教育:发展幼儿的动作能力,包括触摸、手工操作、闻气味、跳跃、跑步等,提高幼儿的行动欲望和自我创造力 ,学会认识和领会世界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韵律与音乐教育:通过音乐节奏、运动、舞蹈的体验,使幼儿获得对美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心灵的陶冶。 图像与劳作性教育:给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材料,引导他们熟悉不同的工具与技术,引发幼儿对创造性活动的兴趣, 给他们设计和实施自己的想法的机会,从而进一步训练他们的注意力和耐心。 事实与环境教育:唤起幼儿环境保护的初步意识;通过观察,访问不同的机构,促进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直观地 体验自然过程。通过各种方式让幼儿接触事实与自然,是培养幼儿环保意识的前提条件。 实际生活与家政教育:创设有意义的情境,给幼儿以机会,形成集体生活中必须具备的技能。如:穿衣,熟悉使用各
中德差异
德国教育概况
教育 德国的教育机会是多样化的,易于利用而且质量优秀。公立学校免费、教师高度称职、学生的资质受到国际认可。有无 数的双语儿童保育中心和幼儿园。德国的教育体系为12至13年义务教育,大致上为初中等教育的阶段,实际上教育体制 因邦而异。学前教育端赖家长的意愿,可将儿童送往托儿所,纯属非强迫性。小学阶段除了少数邦为6年(如柏林)之外 ,其余为4年。在中等教育阶段,德国主要采行的制度为"一本三枝",在晋升至中学阶段期间,存有一为期两年的定向阶 段(Orientierungsstufe),借此可以透过老师的建议以及学生与家长的意愿,决定往后就读的学校。中等教育主要有 三种学校可供选择,依次为主干学校(Hauptschule)、实科中学(Realschule)以及文法高中(Gymnasium)。
德国人教育孩子的十条规则
德国人教育孩子的十条规则德国人教育孩子和中国人教育孩子简直是天壤之别,想知道德国人教育孩子有什么规则吗?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德国人教育孩子的十条规则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德国人教育孩子的十条规则一、对待孩子的态度要平等对待,相互尊重在德国,大人都会对孩子说敬语,请,谢谢,非常感谢,而且在孩子说一些事情的时候不是很不耐烦的打断他们,而是很安静的听完,然后再说自己的态度。
在对孩子说话的时候一般情况下都是半蹲着,眼睛相互对视。
孩子做错了事,也必须让他道歉,而大人自己做错了,也会向孩子道歉。
在孩子做对了的时候,家长会很自豪的去表扬他们,有时会给他们一些小小的奖品,比如糖或者冰淇淋之类的。
朱珠说,“答应小孩的事,他们都会做到,如果做不到或者不能按时做到,他们会对小孩道歉并解释。
然后提出解决的方法。
早上吃早点的时候孩子说想吃什么,来不及准备,那妈妈就会对孩子说,宝贝我们明天早上吃好吗?第二天早上,就算孩子忘了,如果母亲没来的及准备也会自己对孩子说,对不起。
”“我教了很久,才教会他们要拿东西去给父母吃,然后,那个一岁的小孩就会在吃饭的时候用手抓起东西,给一圈。
这时一定要谢谢他,然后吃下去,表扬对他们很重要。
”二、倾听孩子孩子早上去幼儿园,中午或下午是由大人接回家的。
在接回家的路中,大人就会问他,今天干什么了,有没有什么特别有意思的事情。
小孩在回答的时候,大人会很认真的去听,然后会说上几句。
晚餐的时候,就会让孩子把有意思的事情说给父母听。
三、遵守规则田芳忆女士深有感触的说,“如果在一起玩的时候小孩耍赖,也不会太纵容,而是很认真的对他说,你这样是不对的,这不符合游戏规则,这次我可以原谅你,如果有下次,我就没兴趣和你一起玩了。
一般晚上7点就应让孩子做睡觉准备。
孩子晚上上床睡觉,都不会太听话,大人会先说,还有五分钟就去睡觉了,孩子说,好。
五分钟过后,当然他不会去睡,这时大人又会说,那你还可以玩一小会儿,然后就必须睡了。
德国为何立法禁止学前教育
德国为何立法禁止学前教育在全球教育的大环境中,学前教育被广泛认为是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许多国家都在积极推动和完善学前教育体系。
然而,德国却立法禁止学前教育,这一举措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那么,德国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德国对于儿童成长和教育的理念。
德国人普遍认为,儿童在学龄前应该尽情地玩耍和探索世界,保持他们的童真和好奇心。
他们认为过早地进行系统的知识学习,可能会压抑孩子的天性,剥夺他们自由发展的机会。
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来看,学龄前的儿童正处于身体和心智快速发展的时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更需要通过游戏、运动和与周围环境的互动来锻炼各种能力,比如创造力、想象力、社交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过早地对他们进行学科知识的灌输,可能会限制他们思维的发展,让他们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而缺乏主动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此外,德国的教育体系注重培养孩子的个性和兴趣。
他们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有着不同的天赋和发展节奏。
在学前阶段强制进行统一的教育,可能会忽视孩子的个体差异,无法满足他们个性化的发展需求。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避免过度竞争和压力过早地降临到孩子身上。
在当今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尽早起跑,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但德国的教育政策制定者认为,这种过度的期望和竞争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在学前阶段就开始强调学习成绩和知识储备,可能会让孩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将学习视为一种负担而不是乐趣。
德国的社会文化也对这一立法产生了影响。
德国人重视生活质量和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他们希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能够享受到无忧无虑的童年,而不是被各种学习任务和培训课程所填满。
这种价值观反映在教育政策中,就是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自由成长。
而且,德国的教育工作者认为,学前教育如果不科学、不合理,可能会导致孩子在进入正式学校教育后出现学习疲劳和厌学情绪。
他们希望孩子在进入小学时,能够保持对学习的新鲜感和好奇心,以更好地适应学校的教育环境和学习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人是怎样教育孩子
01.好的习惯源自于从小的教育。
首先想说一下关于网络上经常看到的“德国禁止学前教育”这种说法。
德国的孩子并不是在上学前天天傻不啦叽的就是玩,而德国
人对“学”前教育有自己的理解,孩子们也会学一些东西。
他们的
书包不比我们的小。
比如幼儿园时:老师会教孩子们如何乘坐公共交通回家,如果遵守交通规则,在公共场合不可大声说话,甚至是如何进行垃圾分类
等遵守社会秩序的教育。
而如果孩子对某类学科,比如音乐、艺术或体育感兴趣,他们是有权利在一些学校或机构进行学习的,甚至有些是免费的。
在德国有一本有关儿童教育的书,十分流行,叫Struwwelpeter
蓬头彼得,以很多荒诞诙谐的故事,来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对的,什
么是错的。
他们最注重孩子的性格、品德培养,很多好习惯也是因
为从小家庭教育的结果。
比如自理能力:如饮食、睡眠、排泄安排、自理能力训练。
比如规则意识:盛入自己盘中的食物一定要吃光;必须先吃完饭菜,才能吃零食。
比如爱心:很多家庭会在家中养小动物、如小狗、小猫,让孩子亲自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懂得体贴入微地照顾弱小生命。
比如坚强:孩子摔倒后,只要不是很严重,父母不会马上去帮忙,而是让他们学会自己站起来。
比如尊重:告诉孩子要尊重别人的隐私。
德国父母很多不会在未经过孩子同意时去翻阅孩子的东西。
比如礼貌:德国父母在寻求孩子帮忙时会说bitte(请),之后会
说danke(谢谢)。
比如理财:德国父母会非常严格的控制零用钱数量,会让孩子做些简单的家务以获得零用钱,避免不劳而获。
比如承担后果:有一个德国母亲对自己总是起晚的儿子说“很遗憾,我不能开车送你去学校。
这得怪你自己,你可以选择是放弃早餐,还是迟到。
”
比如承担责任:有严厉的德国家庭,如果孩子忘了把脏衣服放进洗衣袋,他还得继续穿脏衣服。
比如诚信:德国家长首先会以身作则,并经常会告诉孩子,要遵守约定,不能轻易誓言,答应过的事情,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到。
比如自信:德国家长非常重视自己孩子的自信培养,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家长都会给与更多的鼓励和赞赏,因为他们知道孩子从小的自信来源是父母。
他们也绝不以成绩的好坏去否认自己孩子在其他方面的优秀。
比如合作:在德国无论是家里还是学校,都会有意的去为孩子们组织一些集体活动。
因为在德国有这么一句话叫做: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
02.来看看他们长大后的好习惯。
看书:德国人经常手里拿着一本书,在地铁上,玩手机的人少,看书的人多。
在德国如果你留心能看到各种大小的书店,而书店里永远都有不少的读者。
纸质的书籍在这个电子社会当中,似乎在德国仍然流行。
德国人有91%在过去一年中至少读过一本书,23%年阅读量在9到18本之间;25%年阅读量超过18本。
礼貌和谦让:礼貌和谦让其实是一种宽广的心态。
有一次在德国高速上遇到事故,两排车并为一道,因为有急事,一个在我左方的车主动放慢让我先过。
如果你在人多的时候坐地铁,你也会发现,站在门口的人会主动先下车,让后面需要下车的人下车后在重新上车。
准时:大多数德国人都能遵守规定好的时间,这里说的准时并不单单只德国人,还指德国的公共交通,在没有意外的情况下,每辆
地铁、公交车都能按照时刻表的时间准时到达车站。
注重家庭:德国人与注重工作相比更注重家庭,他们会在下班后回家与家庭团聚,很少因为应酬而不回家,在节假日更是会把时间
花在自己家庭身上。
记事本:几乎每一个准时的德国人都会有一本记事本,这个记事本不一定是要与工作相关,但一定与自己的生活相关,比如记录重
要的事情或预约时间。
遵守交通规则:德国人十分遵守交通规则(不是全部,当然也有
闯红灯的行人),尤其是司机,因为这关乎到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在德国开车基本都会打开日间行车灯,而他们在变道时不仅要看后
视镜,还要扭头去看盲点区是否有车(考驾照时必学的)。
注重生活质量:德国人绝对不是一个爱慕虚荣的民族,他们宁可把钱花在正在品质生活上去享受,尽管他们能造出世界顶级汽车。
比如他们会花200欧去买一个保温壶,而不是一个Gucci钱包,他
们会花500欧去买一个厨房用具,而不是一个LV包,他们会花上千
欧去维护自己的花园,而不是一件Burberry大衣。
因为他们知道真
正的奢侈品是自己的生活品质,而不是一个包或一件大衣。
注重环保:德国人很少乱扔垃圾,因为他们知道环境的重要性,即便身在外国,他们也多数如此。
我和一个德国人在中国爬山,由
于没找到垃圾箱,这个德国人拿着自己的冰糕棍一路走下山,找到
了一个垃圾桶后才扔掉。
严谨:他们的严谨源自对细节的考虑,比如在德国超市里买到的每一个鸡蛋,上面都会有一个标号,而你可以通过这个标号,了解
到下这个鸡蛋的母鸡的生长环境。
契约精神:在我们看来很多德国人非常死板,甚至是不会变通,但这是因为文化和从小养成的一种“契约精神”造成的,他们轻易
不作出承诺,但承诺过的事情一定会做到。
有了保证,才有了德国
品牌质量的承诺。
不屈不挠:为什么德国汽车比普通汽车贵出许多?为什么德国的
锅比普通锅贵出几十甚至几百倍?为什么德国的米勒洗衣机要几万甚
至几十万?为什么MadeinGermany是高品质象征?其实百年前的德国
产品是被英国人嘲笑的疵品,但就是因为专注和坚持,才有了今天
质量上的保证。
遵守社会秩序:每一个德国人几乎都会遵守社会秩序,比如排队,无论是人在排队,还是汽车堵车排队,很少有过插队现象。
公共道德:如果你留心,你会发现大多数时候德国的公共场所(除了球赛期间)十分的安静,几乎大家都是窃窃私语的状态,很少
有大声喧哗的。
(除了球迷和醉鬼)。
同情心:多数德国人会主动帮助弱者、残疾人或老人。
老人摔倒这种事也会在德国发生,但一定会有人上来帮忙,而且不只一个。
当遇到残疾人时,也会有人主动上前帮忙。
爱国:德国人很少嘴上去说自己多爱自己的国家,甚至经常讽刺自己国家不合理的地方。
但从他们坚持使用自己国家生产的产品不
难看出他们的爱国精神,当然也是他们对自己产品的信心。
如果遇
到国际球赛,那么你肯定能够感受他们强烈的爱国情怀。
尊重生命:当遇到特殊车辆时(拉着警报的警车、救火车、救护
车等),民用车会主动靠边让特殊车辆通行。
1、能力大于成绩!——让孩子成为独立、完整的个体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更不是父母未完成梦想的接力者。
想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应该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完整的人
来看待。
规则1:孩子像花也像大树,需要呵护更要历练!死知识和活能力,都是学习!
规则2:既要学业好,更要能力强,宠物是最好的老师──教会
孩子热爱生命、付出爱心和动物相处,就是一种学习。
规则3:从小能和动物相处,长大就能和他人相处,拥有柔软的心,关怀弱势,善良比金子更可贵!照顾比自己弱小的生命。
规则4:为故事设计不同的结局,训练逻辑思辨能力,动脑筋,
就能克服困难,解决难题。
规则5:从餐桌上学礼貌,随时随地机会教育,培养孩子的礼仪。
规则6:放手,是学习独立的第一堂课!自己能够完成,就不接
受他人帮助。
规则7:不要多帮孩子做,而是多「让」孩子做。
规则8:环保,不只是口号!就从生活做起,让孩子从小知道爱
护环境、保护自然环保教育,从日常生活做起。
规则9:相信孩子的感受与判断力,不以自己的经验,取代孩子
的感受。
2、身教重于言教!
关于亲子教育,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与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否则就无权要求孩
子这样去做。
规则10:再怎麽富裕,都要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人格养成:教
育孩子:不必要的花费,就是浪费!几块钱也是浪费!
规则11:阅读是孩子形成独立人格的基础
规则12:跌倒了,自己站起来!负责的第一步──告诉孩子:这
是你的责任!孩子出了问题,自己要负责。
规则13:以身作则:守规矩,从过马路做起闯红灯是小事吗?再
小的事都要以身作则!父母坐得直,孩子就行得正。
规则14:一分或一秒都算迟到,德国妈妈这样教守时!迟到一分钟,也要向孩子道歉!为了孩子,父母必须学会守时。
规则15:说到做到!对孩子守信,可不是随便说说,妈妈,你说话不算话.……父母说话算数,孩子才会守信。
规则16:成为图书馆的常客──阅读是最浪漫的教养,为孩子打开知识的大门。
规则17:家裡瀰漫美妙音乐,是让孩子喜欢音乐最好的方式,潜移默化的音乐教育,父母喜欢,孩子就会喜欢。
规则18:家庭气氛和谐,才能教出性格平和的孩子,不要在孩子心里埋下暴力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