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课程论文

合集下载

2024年我国移动通信发展论文

2024年我国移动通信发展论文

2024年我国移动通信发展论文一、引言自20世纪80年代起,移动通信技术在我国经历了飞速的发展和变革。

从最初的模拟信号,到后来的数字信号,再到如今的4G、5G网络,每一步的跨越都标志着我国在移动通信领域的巨大进步。

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二、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一)模拟移动通信时代我国的移动通信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的移动通信系统采用模拟信号传输方式,主要以大哥大为代表。

虽然此时的通信质量并不稳定,覆盖范围也有限,但它标志着移动通信技术在我国的初步应用。

(二)数字移动通信时代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90年代初,我国开始进入数字移动通信时代。

这一时期的代表技术是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数字通信的引入,大大提高了通信质量和信号的稳定性,同时也扩大了覆盖范围。

(三)3G移动通信时代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移动通信技术迎来了3G时代。

3G技术相较于2G,具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好的网络性能,使得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更加广泛。

此时,智能手机开始普及,各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四)4G与5G移动通信时代近年来,随着4G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的移动通信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4G技术提供了更快的网络速度和更低的延迟,进一步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

而5G技术的出现,更是为我国的移动通信带来了新的飞跃。

5G网络具有超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极低的延迟和广泛的连接能力,将为实现万物互联、智能化社会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三、我国移动通信发展的影响因素(一)政策推动政府在移动通信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我国政府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规划,为移动通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例如,在频谱分配、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发等方面,政府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推动。

(二)市场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通信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移动通信技术毕业论文(优秀3篇)

移动通信技术毕业论文(优秀3篇)

移动通信技术毕业论文(优秀3篇)通信技术,又称通信工程(也作信息工程、电信工程,旧称远距离通信工程、弱电工程)是电子工程的重要分支,同时也是其中一个基础学科。

那么这个专业的论文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美丽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移动通信技术毕业论文【优秀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通信技术毕业论文题目篇一1、基于OFDM的电力线通信技术研究2、基于专利信息分析的我国4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研究3、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智能电表研制4、基于Android手机摄像头的可见光通信技术研究5、基于激光二极管的可见光通信技术研究和硬件设计6、智能家居系统安全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实现7、基于DVB-S2的宽带卫星通信技术应用研究8、基于近场通信技术的蓝牙配对模块的研发9、多点协作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10、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性能研究11、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研究12、水声扩频通信关键技术研究13、基于协作分集的无线通信技术研究14、数字集群通信网络架构和多天线技术的研究15、通信网络恶意代码及其应急响应关键技术研究16、基于压缩感知的超宽带通信技术研究17、大气激光通信中光强闪烁及其抑制技术的研究18、卫星通信系统跨层带宽分配及多媒体通信技术研究19、星间/星内无线通信技术研究20、量子通信中的精密时间测量技术研究21、无线传感器网络多信道通信技术的研究22、宽带电力线通信技术工程应用研究23、可见光双层成像通信技术研究与应用24、基于可见光与电力载波的无线通信技术研究25、车联网环境下的交通信息采集与通信技术研究26、室内高速可调光VLC通信技术研究27、面向5G通信的射频关键技术研究28、基于AMPSK调制的无线携能通信技术研究29、车联网V2I通信媒体接入控制技术研究30、下一代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31、物联网节点隐匿通信模型及关键技术研究32、高速可见光通信的调制关键技术研究33、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大规模MIMO关键理论及技术研究34、OQAM-OFDM无线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35、基于LED的可见光无线通信关键技术研究36、CDMA扩频通信技术多用户检测器的应用37、基于GPRS的嵌入式系统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38、近距离低功耗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39、矿山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中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40、基于信息隐藏的隐蔽通信技术研究铁道信号专业毕业论文题目篇二1、CTCS应答器信号与报文检测仪-控制主板软硬件设计2、基于ACP方法的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应急疏散若干问题研究3、全电子高压脉冲轨道电路接收器的硬件研究与设计4、实时断轨检测系统中信号采集与通信子系统研究5、基于模型的轨旁仿真子系统验证及代码自动生成6、基于全相位FFT的铁道信号频率检测算法研究7、基于机器视觉的嵌入式道岔缺口检测系统应用8、铁路信号产品的电磁兼容分析与研究9、铁路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研究10、铁道信号电子沙盘系统整体规划及设计11、基于Web的高职院校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2、铁道信号沙盘模拟显示系统研究13、联锁道岔电子控制模块的研制14、基于ARM的故障监测诊断系统设计(前端采集和通信系统)15、客运专线列控车载设备维修技术及标准化研究16、驼峰三部位减速器出口速度计算方法研究17、CTCS-2级列控系统应答器动态检测的研究18、石家庄铁路运输学校招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9、铁道信号基础设备智能网络监测器设计20、基于光纤传感的铁道信号监测系统软件设计21、铁道信号基础设备在线监测方法研究22、有轨电车信号系统轨旁控制器三相交流转辙机控制模块的研究23、基于故障树的京广高速铁路信号系统问题分析及对策24、站内轨道电路分路不良计轴检查设备设计与实现25、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技术研究与工程建设26、客运专线信号控制系统设计方案27、铁路信号仿真实验室的硬件系统设计及其信号机程序测试28、基于C语言的离线电弧电磁干扰检测系统数据采集及底层控制的实现研究29、铁路综合演练系统的开发与实现30、大功率LED铁路信号灯光源的研究31、牵引供电系统不平衡牵引回流研究32、CBTC系统中区域控制器和外部联锁功能接口的设计33、城轨控制实验室仿真平台硬件接口研究34、ATP安全错误检测码与运算方法的研究与设计35、LED显示屏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在铁路信号中的应用36、客运专线列控系统临时限速服务器基于3-DES算法安全通信的研究与实现37、基于动态故障树和蒙特卡洛仿真的列控系统风险分析研究38、物联网环境下铁路控制安全传输研究与设计39、轨道交通信号事故再现与分析平台研究与设计40、铁路强电磁干扰对信号系统的影响41、基于LTE的列车无线定位方法研究42、列车定位系统安全性研究43、基于CBTC系统的联锁逻辑研究44、无线闭塞中心仿真软件设计与实现45、职业技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46、光纤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数据前端设计47、LED大屏幕在铁路行车监控系统的应用研究48、基于微机监测的故障信号研究与应用49、语域视角下的人物介绍英译50、基于嵌入式系统的高压不对称脉冲轨道信号发生器设计通信专业毕业论文题目篇三1、高移动无线通信抗多普勒效应技术研究进展2、携能通信协作认知网络稳态吞吐量分析和优化3、协作通信中基于链路不平衡的中继激励4、时间反转水声通信系统的优化设计与仿真5、散射通信系统电磁辐射影响分析6、无人机激光通信载荷发展现状与关键技术7、数字通信前馈算法中的较大似然同步算法仿真8、沙尘暴对对流层散射通信的影响分析9、测控通信系统中低延迟视频编码传输方法研究10、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与前瞻11、城市通信灯杆基站建设分析12、电子通信技术中电磁场和电磁波的运用13、关于军事通信抗干扰技术进展与展望14、城轨无线通信系统改造方案研究15、无线通信系统在天津东方海陆集装箱码头中的运用16、分析电力通信电源系统运行维护及注意事项17、无线网络通信系统与新技术应用研究18、基于电力载波通信的机房监控系统设计19、短波天线在人防通信中的选型研究20、机场有线通信系统的设计简析21、关于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见解22、机载认知通信网络架构研究23、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研究24、论无线通信网络中个人信息的安全保护25、短波天波通信场强估算方法与模型26、多波束卫星通信系统中功率和转发器增益联合优化算法27、HAP通信中环形波束的实现及优化28、扩频通信中FFT捕获算法的改进29、对绿色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思考30、关于数据通信及其应用的分析31、广播传输系统中光纤通信的应用实践略述32、数字通信信号自动调制识别技术33、关于通信设备对接技术的研究分析34、光纤通信网络优化及运行维护研究35、短波通信技术发展与核心分析36、智慧城市中的信息通信技术标准体系37、探究无线通信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情况38、卫星语音通信在空中交通管制中的应用39、通信传输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发展40、通信电源系统安全可靠性分析41、浅谈通信电源的技术发展42、关于电力通信网的可靠性研究43、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性能研究44、数能一体化无线通信网络45、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协同传输技术46、无线通信技术发展分析47、实时网络通信系统的分析和设计48、浅析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49、通信网络中的安全分层及关键技术论述50、电力通信光缆运行外力破坏与预防措施51、电力通信运维体系建设研究52、电力配网通信设备空间信息采集方法的应用与研究53、长途光缆通信线路的防雷及防强电设计54、电网近场无线通信技术研究及实例测试55、气象气球应急通信系统设计56、卫星量子通信的光子偏振误差影响与补偿研究57、基于信道加密的量子安全直接通信58、量子照明及其在安全通信上的应用59、一款用于4G通信的水平极化全向LTE天线60、面向无线通信的双频带平面缝隙天线设计。

5g移动网络技术论文范文

5g移动网络技术论文范文

5g移动网络技术论文范文5G移动通信技术作为后4G时代的衍生产物,它的发展状况备受社会公众的关注。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5g网络技术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5g网络技术论文篇一:《试谈5G移动通信技术及发展》摘要:5G移动通信技术作为后4G时代的衍生产物,成为面向2020年所推崇的新一代智能型移动通信系统,其发展状况备受社会公众的关注。

目前,以4G为典型代表的移动通信技术正处于快速建设阶段,5G移动通信发展进入初级探究工序,相关技术要点、性能特征、网络功能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因此,明确5G移动通信系统的定位内容成为当下的实践要务,对移动通信网络的持续发展具备积极影响。

基于此,本文结合5G移动通信技术,论述基本发展现状及其关键要点,为其提供几点优化意见,以供相关研究参考。

关键词:5G移动通信;5G关键技术;无线网络;云计算;D2D通信引言自网络技术正式进入应用阶段后,移动通信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

倡导高性能、高效率的通信系统,早已成为社会公众积极追求的实践要务。

4G移动通信最早起源于2000年的中后期,面对无线技术的高数据传输速率,第四代无线通信技术难以全面适应数据速率理论需求,而5G通信系统因2012欧盟所启动的METIS项目备受关注。

当前,开展5G移动通信网络研究活动显得尤为关键,便于稳定移动互联网的基础性能[1]。

5G移动通信系统整合以往通信机制的便利优势,杜绝单一化的无线接入技术,基本传输速率可达10Gb/s,自身覆盖率相比其他通信系统更具实际效益,成为实际可行的融合网络,值得应用于实践研究。

一、5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在3G/4G通信技术的持续发展背景下,5G移动通信技术因其独特的研发特征,成为通信行业的新一代改革内容,也是后4G时代通信技术高效发展的关键要务。

目前,5G需求及其频谱、技术要点研究工作正在稳定运行。

以“2018年完成IMT-2020标准、2020年确定5G 标准”为设定方案,这与“中国863计划”所涵盖的技术研究核心理念不谋而合,为5G通信技术的优化发展提供了一定辅助条件[2]。

中国移动毕业论文

中国移动毕业论文

中国移动毕业论文中国移动毕业论文中国移动是中国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之一,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先进的通信技术。

在中国移动的发展历程中,不仅展现了中国通信行业的崛起,也体现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力量。

本文将从中国移动的发展历程、技术创新和未来发展方向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国移动的发展历程中国移动成立于1997年,是中国电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成立初期,中国移动主要提供基础的移动通信服务,如语音通信和短信服务。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移动逐渐扩大了业务范围,推出了更多的增值服务,如移动支付、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

同时,中国移动还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与全球各地的运营商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国际漫游和国际通信服务。

二、中国移动的技术创新作为一家领先的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中国移动推动了3G和4G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商用化。

通过引入国际先进的通信技术,中国移动实现了移动通信网络的升级和优化,提高了用户的通信质量和体验。

其次,中国移动积极探索5G技术的应用,加快了5G网络的建设和商用进程。

5G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为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推动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

此外,中国移动还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领域进行研究和应用,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竞争力。

三、中国移动的未来发展方向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移动将继续致力于推动通信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升用户的通信体验和服务质量。

首先,中国移动将加快5G网络的建设和商用进程,推动5G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应用,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

其次,中国移动将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推动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融合发展,打造更多的智能化服务和产品。

此外,中国移动还将加大对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中国移动将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加强与全球运营商的合作,提供更好的国际通信服务。

5G 移动通讯对中国未来的影响本科论文

5G 移动通讯对中国未来的影响本科论文

复旦大学5G 移动通讯对中国未来的影响(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 5G移动通讯对中国未来的影响学生姓名:王菲尔所在学院:软件学院专业:软件工程学号: 012869288指导教师:李丽完成日期: 2021-06-01摘要自上世纪80 年代以来,移动通信每十年出现新一代革命性技术,持续加快信息产业的创新进程,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

当前,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正在阔步前行,它将以全新的网络架构,提供至少十倍于4G 的峰值速率、毫秒级的传输时延和千亿级的连接能力,开启万物广泛互联、人机深度交互的新时代。

作为通用目的技术,5G 将全面构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从线上到线下、从消费到生产,从平台到生态,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本报告测算结果显示,2030 年,在直接贡献方面,5G 将带动的总产出、经济增加值、就业机会分别为6.3 万亿元、2.9 万亿元和800 万个;在间接贡献方面,5G 将带动的总产出、经济增加值、就业机会分别为10.6 万亿元、3.6 万亿元和1150 万个。

5G 正处于技术标准形成和产业化培育的关键时期,全球各国在国家数字化战略中均把5G 作为优先发展领域,强化产业布局,塑造竞争新优势。

我国要紧抓这一历史性新机遇,加大统筹推进力度,加快5G 产业化进程,超前部署网络基础设施,营造产业生态环境,深化各领域融合应用,全面开创5G 发展新局面,为全球5G 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目录一、5G 将成为引领国家数字化转型的通用目的技术 (1)(一)5G 技术开辟移动通信发展新时代 (1)(二)5G 网络构筑万物互联的基础设施 (2)(三)5G 应用加速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 (3)二、5G 经济社会影响的传导机制和测算框架 (6)(一)5G 对经济社会影响的传导机制 (6)(二)5G 对经济社会影响的测算框架 (9)三、5G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及前景展望 (11)(一)5G 对经济产出的贡献 (11)(二)5G 对经济增加值的贡献 (14)(三)5G 对就业增长的贡献 (17)四、充分释放5G 发展潜能的相关举措建议 (20)(一)把握发展窗口,加快产业化进程 (20)(二)加强国际合作,共享全球发展红利 (21)(三)加强超前谋划,构筑网络基础设施 (21)(四)营造创新环境,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22)一、5G 将成为引领国家数字化转型的通用目的技术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移动通信每十年出现新一代革命性技术,推动着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和应用的革新,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移动通信原理结课论文

移动通信原理结课论文

移动通信原理结课论文题目:移动通信原理论文姓名: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任课老师:班级:成绩:目录移动通信原理结课论文 (1)目录 (2)一、移动通信概述 (2)二、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3)三、移动通信的特点 (4)四、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 (5)4.1信源编码和调制解调技术 (5)(一)信道编码 (5)(二)各种移动通信系统所采取的调制方法 (5)(三)信源编码作用: (6)(四)信道编码分类: (6)(五)性能指标: (6)4.2调制技术 (6)4.3、分集技术 (7)4.4蜂窝组网技术 (8)4.5、多址接入技术 (10)参考文献 (13)一、移动通信概述移动通信(Mobile communication)是移动体之间的通信,或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通信。

移动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汽车、火车、轮船、收音机等在移动状态中的物体。

采用的频段遍及低频、中频、高频、甚高频和特高频。

移动通信系统由移动台、基台、移动交换局组成。

若要同某移动台通信,移动交换局通过各基台向全网发出呼叫,被叫台收到后发出应答信号,移动交换局收到应答后分配一个信道给该移动台并从此话路信道中传送信令使其振铃。

移动通信系统由两部分组成:(1) 空间系统;(2) 地面系统:①卫星移动无线电台和天线;②关口站、基站。

移动通信系统从20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到2020年将大体经过5代的发展历程,而且到2010年,将从第3代过渡到第4代(4G)。

到4G,除蜂窝电话系统外,宽带无线接入系统、毫米波LAN、智能传输系统(ITS)和同温层平台(HAPS)系统将投入使用。

未来几代移动通信系统最明显的趋势是要求高数据速率、高机动性和无缝隙漫游。

实现这些要求在技术上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此外,系统性能(如蜂窝规模和传输速率)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频率的高低。

考虑到这些技术问题,有的系统将侧重提供高数据速率,有的系统将侧重增强机动性或扩大覆盖范围。

5g通信技术的大学生论文

5g通信技术的大学生论文

5g通信技术的大学生论文5G通信是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当前这种技术还不是很成熟,处于探索和研发阶段。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5g通信技术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5g通信技术论文篇一:《5G无线通信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摘要:5G无线通信是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当前这种技术还不是很成熟,处于探索和研发阶段。

笔者在对5G无线通信技术系统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之上,重点针对了5G无线通信系统的大规模MIMO 技术、超密集异构网络技术和全双工技术进行论述。

关键词:5G无线通信大规模MIMO 技术全双工技术超密集异构网络引言: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移动通信使得人们生活和工作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今已进入了信息化发展的新时代,由于移动终端越来越普及,使得多媒体数据业务的需求量极具增长。

可以预测到,移动通信网络将在2020年增长1000倍的容量和100倍的连接数,众多的用户接入以及很低的营运成本的需求也会随之出现。

因此,对5G无线网络技术的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

鉴于此,笔者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够对5G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5G无线通信系统概述5G无线通信和4G相比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其覆盖性能、传输时延以及用户体验方面比4G更加良好,5G通信和4G通信之间有效的结合将贵构成一个全新的无线移动通信网络促进其进一步扩展。

当前国内外对5G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已经进入到了深入时期,如2013年欧盟建立的5G研研发项目METIS(mobil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nablers for the 2020 information society)项目,中国和韩国共同建立的5G技术论坛以及我国的813计划研发工程的启动。

由此可以看出5G无线通信是移动互联网在外来发展的最为重要的驱动力,将对移动互联网作为未来新兴业务的基础平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而当前在互联网进行的各种业务大多都是通过无线传播的方式进行,而5G技术对这种传输的效率和传输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移动通信技术论文

移动通信技术论文

移动通信技术论文移动通信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从早期的模拟通信到如今的 5G 技术,移动通信经历了多次重大的变革。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80 年代。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采用的是模拟信号传输,主要用于语音通话。

但由于其容量有限、通话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很快被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所取代。

2G 采用数字信号传输,不仅提高了语音质量,还支持短信等简单的数据业务。

随着人们对通信需求的不断提高,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应运而生。

3G 实现了更高速的数据传输,使得移动互联网成为可能。

人们可以通过手机浏览网页、下载文件、观看视频等。

然而,3G 的传输速度仍然不能满足一些高带宽需求的应用,如高清视频直播。

为了进一步提升移动通信的性能,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闪亮登场。

4G 具有更高的传输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好的网络容量。

这使得在线游戏、高清视频通话等应用得以广泛普及。

我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进行高清视频会议,与远方的朋友进行流畅的交流,或者在移动设备上观看高清电影,享受优质的娱乐体验。

而如今,5G 技术正引领着移动通信的新潮流。

5G 不仅仅是速度的提升,更是在连接密度、时延、可靠性等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

5G 技术的超低时延使得远程医疗、自动驾驶等对实时性要求极高的应用成为可能。

在远程医疗中,医生可以通过 5G 网络实时操控机械臂进行手术,为患者提供更及时、更精准的治疗。

自动驾驶汽车可以借助 5G 网络快速获取路况信息,做出更安全、更智能的决策。

5G 技术还推动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

工厂中的设备可以通过 5G 网络实现高速、稳定的连接,实现智能化生产和管理。

这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例如,频谱资源的有限性是制约移动通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和数据流量的爆炸式增长,频谱资源日益紧张。

移动通信技术论文

移动通信技术论文

移动通信技术论文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移动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简单的语音通话到高速的数据传输,从短信交流到丰富多彩的多媒体应用,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80 年代。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主要基于模拟信号,实现了基本的语音通话功能。

然而,由于其频谱利用率低、容量有限,很快就被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所取代。

2G 采用数字信号传输,不仅提高了语音质量,还支持短信等简单的数据业务。

随着人们对数据传输需求的不断增长,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应运而生。

3G 网络使得移动互联网成为可能,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浏览网页、下载文件、观看视频等。

它的数据传输速率有了显著提升,为移动多媒体应用的普及奠定了基础。

紧接着,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带来了更高速、更稳定的数据连接。

4G 网络能够支持高清视频流、在线游戏等高带宽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方式。

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进行视频通话、观看高清电影、参与在线直播等。

如今,我们正步入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时代。

5G 技术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大容量等特点,将为众多领域带来创新和变革。

在医疗领域,5G 支持远程手术、远程诊断等应用,使医疗资源能够更广泛地覆盖;在工业领域,5G 推动了智能制造的发展,实现了工厂设备的智能化连接和控制;在交通领域,5G 助力自动驾驶技术的实现,提高交通安全性和效率。

移动通信技术的核心在于无线通信原理和网络架构。

无线通信依靠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信号,而不同频段的电磁波具有不同的特性。

移动通信系统需要合理分配频段资源,以避免干扰和提高频谱利用率。

网络架构方面,从传统的蜂窝网络到现在的分布式网络架构,不断演进以适应日益增长的数据流量和多样化的业务需求。

在移动通信中,信号传输和接收是关键环节。

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衰减、多径效应、干扰等。

移动通信课程改革论文

移动通信课程改革论文

移动通信课程改革的探讨摘要:本文针对移动通信课程的特点,结合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实验、考核方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移动通信课程进行了改革和探讨。

关键词:移动通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 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移动通信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课程。

该课程具有教学内容多、涉及面广、内容更新快, 目前受实践条件限制, 课程教学难度大。

为了提高移动通信课程的教学质量, 改进教学效果, 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 一年来, 我们对移动通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验、考核方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讨。

1.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组织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为核心,采用项目化构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按照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将教学内容的主要知识点分成6个项目,遵循由浅入深、以及工作过程的循序渐进原则设置。

内容由理论知识点和实践内容构成。

课程内容取舍上,基础理论以必需和够用为度,以实训项目加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职业技能的掌握,知识侧重点。

2 .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课程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理论教学将复杂的原理用简单的、感性的方法展现出来,并选取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讲解,有效地使难以理解的概念简单化、形象化,充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课程教学中,设置一些内容让学生讨论,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给学生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

实训过程中,鼓励团队合作精神和培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①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根据移动通信课程的特点,将移动通信内容分为6个项目,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

5G移动通信技术论文范文

5G移动通信技术论文范文

5G移动通信技术论文范文5G移动通信技术作为目前最前沿的通信技术,是应2020年后通信技术发展需求而生的,店铺整理了5G移动通信技术论文范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5G移动通信技术论文范文篇一浅析5G移动通信技术及未来发展趋势【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而通信技术方面的技术变革,更是站在当今发展最快的技术变革行列的前茅。

5G移动通信技术作为目前最前沿的通信技术,是应2020年后通信技术发展需求而生的,目前该技术尚处于探索研究阶段。

本文从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展开分析,对5G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优点及发展趋势做简要介绍,希望能给当今移动技术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历程特点及优点发展趋势5G(fifth-generation)即第五代移动电话系统,是4G移动通信技术的延伸。

目前尚未有任何一家标准制定组织或者电信公司的公开规格,也没有在任何官方文件中有所涉及,即该技术尚未有具体的标准。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通信技术领域的期望越来越高,5G移动通信技术,势必得到飞速的发展。

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到现在,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代(1G)通信技术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被提出,历经十年的发展问世,这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主要是通过模拟传输,因此具有速度低、质量差、安全性差、没有加密、业务量小的特点及不足。

第二代(2G)通信技术的发展开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该技术通过采用更密集的技术结构以及引用智能技术等,较1G技术有所进步,但依然不能真正满足移动通信业务的发展需求。

第三代(3G)通信技术的问世,通过应用智能信号等处理技术,已经能够提供前两代技术无法提供的移动宽带服务,但该技术中频谱利用效率还是比较低,依然有大量宝贵的频谱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因此,3G技术同样还是远远不能满足未来人们对于通信技术的需求。

第四代(4G)通信技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其视频图像传输的效果可以媲美高清晰电视;拥有极高的下载速度及灵活的计费方式等,具有前三代无可比拟的先进性。

M2M技术课程论文

M2M技术课程论文

河南理工大学《M2M技术》课程论文M2M的移动通信优化技术专业班级:物联网专业****班学号:*******姓名:***日期:2016年12月28日1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日益提高,如何构建一个以“无处不在的网络”为目标的泛在网络社会成为许多国家的政府、学术界以及运营企业高度关注的课题。

2015年两会期间,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

要实施高端装备、信息网络、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重大项目,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

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国家已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要整合筹措更多资金,为产业创新加油助力。

M2M被正式纳入国家《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的重点扶持项目。

目前欧洲M2M 市场已比较成熟,产业链较完整。

在亚太地区,日本和韩国的M2M市场发展较快,在中国,各通信运营商都在紧锣密鼓地制定计划或将其推广。

M2M无线应用正生逢其时,通过无线技术将泛在网络的基础单元——将人类社会的有形物资连成网络,实现以人为本,所有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连接。

随着物—物(M2M)通信业务的快速发展,传统传感器网络承载M2M业务面临越来越多的局限性和挑战,急需将传感器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相结合,发挥移动通信覆盖广、可靠性高、传输延迟小等特点,形成分层移动M2M网络。

本文也对3GPP在M2M优化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做了简单介绍。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和移动通信的结合,既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需要,如图1所示,这种结合可以解决两个产业的诸多发展瓶颈,大大扩展两个产业的业务应用领域,带来很多新的机遇。

移动通信小论文

移动通信小论文

4G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论文题目4G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姓名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班学号 2011115126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4G的相关概念和现实意义,分析了4G技术的运用现状;对4G技术的发展和研究,得出4G技术在不同地方的运用优势,同时也给出了存在的一些缺点;并从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的支持介绍了4G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可以看出4G技术发展的必然。

关键词:4G通信技术;核心技术;应用前言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技术的不断的提升,是发展的必然的趋势,只有不断开放,不断的在我们原有的技术上改革,不断的尝试,这样我们才不会不断的进步。

就如4G 来看,作为一项新兴技术,CDMA、CDMA2000正迅速风靡全球并已占据18%的无线市场。

截止2012年,全球CDMA2000用户已超过2.56亿,遍布70个国家的156家运营已商经商用3G CDMA业务。

包含高通授权LICENSE的安可信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在内全球有数十家OEM厂商推出EVDO移动智能终端。

随着数据通信与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发展,适应移动数据、移动计算及移动多媒体运作需要的第四代移动通信开始兴起,因此有理由期待这种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给人们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另一方面,4G也因为其拥有的超高数据传输速度,被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誉为机器之间当之无愧的“高速对话”。

是根据欧洲标准而确定的频率范围在900~1800MHz之间的数字移动电话系统,频率为1800MHz的系统也被美国采纳。

GSM是1991年开始投入使用的。

到1997年底,已经在100多个国家运营,成为欧洲和亚洲实际上的标准。

GSM数字网也具有较强的保密性和抗干扰性,音质清晰,通话稳定,并具备容量大,频率资源利用率高,接口开放,功能强大等优点。

不过它能提供的数据传输率仅为9.6kbit/s,和用固定电话拨号上网的速度相当,而当时的internet几乎只提供纯文本的信息。

5g论文

5g论文

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若干关键技术摘要:最近几年,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迅速,现在已经发展到4G移动通信技术,5G移动通信技术也逐步完成,本论文主要从不同方面阐述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若干关键技术,希望为研究移动通信技术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关键技术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简称5G)是面向2020年移动通信发展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具有超高的频谱利用率和超低的功耗,在传输速率、资源利用、无线覆盖性能和用户体验等方面将比4G有显著提升。

1. 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是5G移动通信的主要驱动力.移动互联网将是未来各种新兴业务的基础性业务平台,现有固定互联网的各种业务将越来越多地通过无线方式提供给用户,云计算及后台服务的广泛应用将对5G移动通信系统提出更高的传输质量与系统容量要求.5G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发展目标将是与其他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密切衔接,为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提供无所不在的基础性业务能力.按照目前业界的初步估计,包括5G在内的未来无线移动网络业务能力的提升将在3个维度上同时进行:(1)通过引入新的无线传输技术将资源利用率在4G的基础上提高10倍以上;(2)通过引入新的体系结构(如超密集小区结构等)和更加深度的智能化能力将整个系统的吞吐率提高25倍左右;(3)进一步挖掘新的频率资源(如高频段、毫米波与可见光等),使未来无线移动通信的频率资源扩展4倍左右.当前信息技术发展正处于新的变革时期,5G技术发展呈现出新的如下特点.(1)5G研究在推进技术变革的同时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网络平均吞吐速率、传输时延以及对虚拟现实、3D、交互式游戏等新兴移动业务的支撑能力等将成为衡量5G系统性能的关键指标.(2)与传统的移动通信系统理念不同,5G系统研究将不仅仅把点到点的物理层传输与信道编译码等经典技术作为核心目标,而是从更为广泛的多点、多用户、多天线、多小区协作组网作为突破的重点,力求在体系构架上寻求系统性能的大幅度提高.(3)室内移动通信业务已占据应用的主导地位,5G室内无线覆盖性能及业务支撑能力将作为系统优先设计目标,从而改变传统移动通信系统“以大范围覆盖为主、兼顾室内”的设计理念.(4)高频段频谱资源将更多地应用于5G移动通信系统,但由于受到高频段无线电波穿透能力的限制,无线与有线的融合、光载无线组网等技术将被更为普遍地应用.(5)可“软”配置的5G无线网络将成为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运营商可根据业务流量的动态变化实时调整网络资源,有效地降低网络运营的成本和能源的消耗.2我国5G移动通信推进及研发进程5G移动通信发展是全球移动通信领域新一轮技术竞争的开始.及早布局、构造开放式研发环境,力争在未来5G技术与商业竞争中的获得领先优势,已成为我国信息技术与产业未来发展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2013年初,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面向5G移动通信研究与发展的IMT-2020推进组,明确5G发展远景、业务、频谱与技术需求,研究5G主要技术发展方向及使能技术,形成5G移动通信技术框架,协同产学研用各方力量,积极融入国际5G发展进程,为2015年之后全面参与5G移动通信技术标准制定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重大专项在推动LTE产业化的同时,开展了LTE的后续演进与无线新技术的研究,力争在5G国际标准化的候选技术上产生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为我国布局5G关键技术的研究做了起步的工作.国家973计划也部署了移动网络体系创新的研究课题。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趋势研究论文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趋势研究论文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趋势研究论文一、引言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移动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早期的简单语音通话到如今的高速数据传输、多媒体应用和智能连接,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用户需求的持续增长,研究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80 年代,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主要采用模拟信号传输,仅能支持语音通话。

20 世纪 90 年代,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引入了数字信号,不仅提高了语音质量,还支持短信等简单的数据服务。

21 世纪初,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的出现使得移动互联网成为可能,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浏览网页、下载文件等。

随后,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带来了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支持高清视频流、在线游戏等丰富的应用。

三、当前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与应用目前,4G 移动通信技术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

4G 网络具有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能够满足大多数用户日常的通信和娱乐需求。

在应用方面,4G 技术使得移动支付、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服务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然而,随着物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兴技术的兴起,4G技术在某些方面逐渐显露出局限性。

例如,对于大规模物联网设备的连接,4G 网络的容量和能耗可能无法满足需求;对于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高带宽、低延迟的应用,4G 网络的性能也有待提升。

四、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一)5G 技术的普及与应用5G 技术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高速率、低延迟、大容量等显著优势。

5G 网络的峰值速率可达 20Gbps,比 4G 网络快数十倍。

低延迟特性使得 5G 能够支持自动驾驶、远程手术等对实时性要求极高的应用。

大容量连接则为物联网的大规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5G 技术的应用场景十分广泛。

在工业领域,5G 可以实现智能制造,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交通领域,5G 助力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提升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和效率;在医疗领域,5G 推动远程医疗的发展,让优质医疗资源能够覆盖更广泛的地区。

移动通信技术毕业论文

移动通信技术毕业论文

移动通信技术毕业论文移动通信技术毕业论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最初的2G到如今的5G,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本文将从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和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的1G时代。

1G时代的移动通信技术主要是模拟信号的传输,通信质量较差,且容量有限。

然而,1G时代的出现为后续的移动通信技术奠定了基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2G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数字通信的时代开始。

2G时代采用了数字信号传输,通信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同时,2G时代还引入了短信功能,为人们的日常沟通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进入21世纪,3G时代的到来使得移动通信技术进一步发展。

3G时代的移动通信技术不仅具备了更高的通信速度,还支持了更多的应用,如视频通话、移动互联网等。

3G时代的移动通信技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4G时代的到来使得移动通信技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4G时代的移动通信技术具备了更高的传输速度和更稳定的连接,使得高清视频、在线游戏等应用成为可能。

4G时代的移动通信技术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如今,5G时代已经来临。

5G技术的到来将进一步提升移动通信的速度和可靠性。

5G时代的移动通信技术将为人们带来更多的创新应用,如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等。

5G时代的移动通信技术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二、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以下是移动通信技术的一些主要应用领域。

首先是通信领域。

移动通信技术使得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进行语音通话、短信传输等。

这种便利的通信方式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他人保持联系,极大地提高了沟通的效率。

其次是互联网领域。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移动互联网成为现实。

人们可以通过手机上网浏览资讯、购物、社交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代移动通信关键技术——OFDM 摘要:随着移动市场的快速发展,用户对于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第四代移动通信关键技术——OFDM 的性能和不足等进行分析,阐述了OFDM 的原理、关键技术和应用等。

关键字:4G 移动通信 OFDMThe Key Technology of the Fourth Generation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OFDM Abstract:With the rapid expansion of the mobile market,user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performance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This paper analyses performance and shortage of the key technique of 4G ——OFDM.Also,the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s of OFDM is elaborated.Key words:4G mobile communication OFDM一、OFDM 产生的背景第四代移动通信(4G )中系统的速度可以达到10~20Mb/s ,最高可以达到100Mb/s 。

能够实现全球无缝漫游。

未来的移动通信业务将从话音发展到数据、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业务,因此,对服务质量和传输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

这对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宽带在移动通信中是非常稀缺的资源,因此,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有效地利用宝贵的频率资源,以满足高速率,大容量的业务需求。

无线信道由于其信道特性不理想,发射的信号往往是经过多条路到达接收端,即产生多径效应。

从而造成接受信号相互重叠,产生信号符号间相互干扰,致使接收端判断错误,严重影响信号的传输质量,这种特征为信号传输的弥散性。

特别是当信号的传输速率较高是更是如此。

这是因为当信号的周期很短而信号传输速率又非常高时,在接收端信号符号重叠的程度将进一步加深,从而信号的干扰就更加严重。

从另一角度看,当信号符号的传输速率较高时,信号带宽较宽,当信号带宽接近和超过信道相干带宽是,信道的时间弥散性将对接受信号造成频率选择性衰落。

多径效应造成频率选择性衰落引起码间干扰,使得接收端正确解调困难。

严重时,单靠增加发射功率提高接收端的信噪比并不能降低误码率,而OFDM 技术是目前进行无线高速数据传输时提高资源利用率、克服多径效应的最有效的方法。

二、OFDM 的原理OFDM 的英文全称为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中文含义为正交频分复用技术。

OFDM 的工作原理简介,输入数据心愿的速率为R ,经过串并转换后,分成M 个并行的子数据流,每个子数据流的速率为R/M ,在每个子数据流中的若干个比特分成一组,每组的数目取决于对应子载波上的调制方式,如PSKQAM 等。

M 个并行的子数据信源编码交织后进行IFFT 变换,将频域信号转换到时域,IFFT 块的输出是N 个时域的样点,在将长为Lp 的CP(循环前缀)加到N 个样点前,形成循环扩展的OFDM 信元,因此,实际发送的OFDM 信元的长度为Lp+N ,经过并/串转换后发射。

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是时域信号,此信号经过串并转换后移去CP ,如果CP 长度大于信号的记忆长度时,ISI 仅仅影响CP ,而不影响有用数据,去掉CP 也就去掉了ISI 的影响。

二进制 OFDM . . . . 信号 . . . . 信号分帧 分组 串/并变换 编码 映射 ID FT 串/并变换 D/A 变换 上变 频 图1-1 OFDM 调制原理方框图三、OFDM的关键技术1、同步与其它数字通信系统一样,OFDM系统需要可靠的同步技术,包括定时同步、频率同步和相位同步,其中频率同步对系统的影响最大。

移动无线信道存在时变性,在传输过程中会出现无线信号和频率偏移,这会使OFDM系统子载波间的正交性遭到破坏,使子信道间的信号相互干扰,因此频率同步是OFDM系统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不破坏子载波间的正交性,在接收端进行FFT变换前,必须对频率偏差进行估计和补偿。

可采用循环前缀方法对频率进行估计,即通过在时城内吧OFDM符号的后面部分插入到该符号的开始部分,形成循环前缀。

利用这一特性,可将信号延迟后与原信号进行相关运算,这样循环前缀的相关输出就可以用来估计频率偏差。

2、信道编码为了抗无线衰落信道中的随机错误和突发错误,通常采用信道编码和交织技术。

OFDM 系统本身具有利用信道分集特性的能力,一般的信道特性已被OFDM调整方式所利用,可以在子载波间进行编码,形成编码的OFDM(COFDM),OFDM技术和信道编码、频率时间交织结合起来,提高系统的性能,其编码可以采用各种码(如分组码和卷积码)。

3、训练序列/导频及信道估计技术接收端使用差分检测时不需要信道估计,但仍需要一些导频信号提供初始的相位参考,差分检测可以降低系统的复杂度和导频的数量,但却损失了信噪比。

尤其是在OFDM系统中,导频信号是时频二维的,为了提高估计的精度和系统复杂度的折衰。

导频信号之间的间隔取决于相干时间和相干带宽,在时域上,导频间隔应小于相干时间。

在频域上,导频间隔应小于相干带宽。

实际应用中,导频的模式的设计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4、峰值功率由于OFDM信号在时域上位N个正交子载波信号的叠加,当着N个信号恰好都以峰值出现并将相加时,OFDM信号也产生最大峰值,该峰值功率是平均功率的N倍。

这样,为了不失真地传输这些高峰均值比的OFDM信号,对发送端和接收端的功率放大器和A/D变换器的线性度要求较高,且发送功率较低。

解决方法一般有下述三种途径:(1)信号失真技术采用峰值修剪技术和峰值窗口去除技术,使峰值振幅值简单地非线性去除;(2)采用编码方法将峰值功率控制和信道编码结合起来,愿用合适的编码和解码方法,以避免出现较大的峰值信号;(3)采用扰码技术,对所产生OFDM信号的相位重新设置,使互相关性为0,这样可以减少OFDM的PAPR。

这里所采用的典型方法为PTS(Partial Transmit Sequence)和SLM(Selective Mapping)。

四、性能分析1、OFDM的主要优点(1)OFDM技术的最大优点是对抗频率选择性衰落或窄带干扰。

在单载波系统中,单个衰落或干扰能够导致整个通信联络失败,但是在多载波系统中,仅仅有很小一部分载波会受到干扰。

对这些子信道还可以采用纠错码来进行纠错。

(2)通过各子载波的联合编码,可具有很强的抗衰落能力。

OFDM技术本身已经利用了信道的频率分集,如果衰落不是特别严重,就可以通过将各个信道联合编码,则可以使系统性能得到提高。

(3)可以有效地对抗信号波形间的干扰,适用于多经环境和衰落信道中的高速数据传输。

当信道中因为多径传输而出现频率选择性衰落时,只有落在频带凹陷处的子载波以及其携带的信息受影响,其他的子载波未受损害,因此系统总的误码率性能要好得多。

(4)高的频谱利用率,这点在目前频谱资源稀缺的无线环境中非常重要。

当子载波个数很大时,系统的频谱利用率趋于2Baud/Hz。

(5)在窄带带宽下也能够发出大量的数据。

OFDM技术能同时分开至少1000个数字信号,而且在干扰的信号周围可以安全运行的能力将直接威胁到目前市场上已经开始流行的CDMA 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态势,正式由于具有了这种特殊的信号“穿透能力”使得OFDM技术深受欧洲通信营运商以及手机生产商的喜爱和欢迎。

(6)基于DFT的OFDM有快速算法,而且算法的复杂度可以由DSP的发展来弥补。

(7)简化了均衡器设计,或者根本不需要均衡器,且数据传速率可调。

(8)OFDM还采用了功率控制和自适应调制相协调的工作方式。

信道好的时候,发射功率不变,可以增强调制方式(如64QAM),或者在低调制方式(如QPSK)时降低发射功率。

功率控制与自适应调制要取得平衡。

也就是说对于一个发射台,去过他有良好的信道,在发射功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可使用较高的调制方案去64QAM;如果功率减小,调制方案也就可以相应降低,使用QPSK方式等。

正是因为OFDM具有如此显著的优点,OFDM可以应用于速率高于10Mb/s的宽带无线接入系统。

然而在宽带无线接入领域一些公司开发的技术虽然都基于OFDM,但有各自的特色,形成一些专利技术。

如VectorOFDM(VOFDM),WidebandOFDM(WOFDM),flashOFDM等。

2、OFDM的不足(1)对频率偏移、定时和相位噪声比较敏感,容易带来衰耗。

传输的非线性会造成互调失真(IMD),此时信号具有较高的噪声电平,信噪比一般不会太高,失步和多普勒平移所造成的频率偏移是信道间失去正交特性,仅仅1%的频偏就会造成信噪比下降30db。

所以精确定时和减少频偏对OFDM尤为重要。

如果做不到这点,OFDM的正交性将无法保证,必须引起各子载波之间的相互干扰和ISI。

(2)峰值与平均值比较相对大,这个比值增大和降低射频放大器的功率效率。

而且由于输出信号的峰均比(PAR)高,正交频分复用信号输出信号有较大的动态范围,所以对放大器的线性要求较高。

(3)OFDM自适应跳频技术会相应增加发射机和接收机的复杂度。

多径信道中,速率为1Gb/s的信号的频响特性每15cm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信号的频率刷新速度要比15cm 的移动速率快很多,一般情况下终端每移动5cm刷新一次就足够了。

比如终端以每小时60Km 的速度移动,刷新速率就是大约330次/s。

当终端移动速率每小时高于30Km时,自适应跳频就不是很适合了。

当信道变化太快,跳频速度跟不上时,用随机跳频代替自适应跳频。

(4)引入的保护间隔降低了信道利用率。

添加循环前缀技术利用的是离散线性系统原理中的一个概念。

我们知道,在连续时间域,两个时域信号的卷积就等于这两个信号频域形式的乘积。

但是,在这离散时域的情况下一般是不成立的,除非使用无限大的样值点N或者知道一个卷积信号时周期性的(在该情况下,信号可以被圆周卷积)。

因为只能使用有效的样值点N,所以只能利用循环前缀使OFDM信息码在我们感兴趣的时间区内呈现周期性。

循环前缀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可以消除码间干扰。

我们要求循环前缀的值比信道内存更大一些。

多径信号引起先发信息码字的滞后到达而影响当前信息码字,从而产生码间干扰。

但是,事实上,码间干扰仅仅会干扰当前新号码的循环前缀。

因此,使用适当大小的循环前缀就能够使OFDM技术消除码间干扰。

众所周知,可靠性的提高势必会带来有效性的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