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及控制分析

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及控制分析随着医院科技、设备和药物的进步,治疗难度也在不断加大,医院感染逐渐成为当前医院管理面临的严重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医院感染的传染性强、潜伏期长、发病率高、死亡率较大等问题。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运用分析方法研究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已成为关键问题。
1、研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医疗设施、医疗工作人员、患者本身以及使用药物、医用器械等因素。
研究发现,医院感染的病因学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患者的基础病情和免疫功能状态患者基础病情较差、抵抗能力低,如恶性肿瘤患者、血液病患者等,因其免疫功能低下,容易被病原体侵袭而引发医院感染。
(2)手术操作和诊疗过程中的因素手术操作和诊疗过程中常需要使用大量的医疗设备和药品,如吸氧管、安装导尿管等,若管理不当,可能导致交叉感染。
(3)医疗机构管理和医护人员素质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与医疗机构管理和医护人员素质有关。
如医护人员手卫生不良、口罩不正确佩戴等问题都容易导致交叉感染的发生。
(4)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也是导致医院感染重要原因之一。
如单位时间内大量使用抗生素,将导致局部菌群失衡,甚至导致耐药菌株的出现。
2、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对于医院感染的防控,我们应该解决危险因素的同时,采取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医院管理和规范操作严格执行手卫生标准、常规消毒、环境清洁等日常操作,加强医甲人员对医疗器械的规范操作,防止医用器械污染。
(2)提高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宣传教育意识要求医生和护士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着装规范,加强患者手卫生宣传教育和科普,提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
(3)合理使用抗生素合理应用抗生素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应用抗生素需依据患者体质、菌株特点、过敏史等影响因素科学选药,防止药品滥用。
(4)建立库存管理系统建立医用器材、药品库管制,合理保管和使用,加强冷链管理,减少医疗器械和药品的污染。
骨牵引患者针孔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方式的研究进展

骨牵引患者针孔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方式的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骨折是常见的创伤,而骨折的治疗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骨牵引。
骨牵引通过施加外力来维持骨折端的位置,促进骨折愈合。
骨牵引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针孔感染,这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孔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患者自身条件、治疗过程中的护理不当、环境因素等。
对于骨牵引患者针孔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了解骨牵引患者针孔感染的危险因素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这一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指导临床工作中对患者的护理方式和措施的选择。
本研究旨在系统分析骨牵引患者针孔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总结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制定的护理方式,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系统分析骨牵引患者针孔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针孔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并总结临床表现,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有效的护理方式。
通过此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提高骨牵引患者的护理水平和减少针孔感染的发生率提供参考和指导。
为未来针对骨牵引患者针孔感染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通过对针孔感染的控制和治疗方法的探讨,希望能够有效减少骨牵引患者针孔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减轻医疗资源的负担。
通过对骨牵引患者针孔感染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分析,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更加科学的护理方案和治疗措施,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加丰富的经验。
2. 正文2.1 骨牵引患者的针孔感染危险因素分析1. 患者基本情况:首先要对骨牵引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包括年龄、性别、病史、手术方式等。
不同的患者可能有不同的感染风险因素。
2. 皮肤情况评估:骨牵引患者的皮肤情况对针孔感染的风险起着关键作用。
皮肤损伤、炎症、湿疹等都会增加感染的可能性。
3. 静脉输液:经常需要使用静脉输液的患者,尤其是长期输液的情况下,针孔感染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急诊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进展

急诊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进展摘要:通过对现阶段的急诊科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其中,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的应用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探究,在此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急诊重症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防治对策,进而帮助重症患者快速康复。
关键词:急诊科;重症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伴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发展,医疗领域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对于急诊科每天接收的患者比较多,对于急诊科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其中的急诊重症监护室主要是用于抢救、诊治、监护重症患者的重要科室,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急诊重症监护室日常的患者流动性比较大,通常情况下,患者都是合并症自身有多重疾病,必要的情况下,还需要进行紧急抢救,在此期间就很容易导致重症患者在医院感染的几率,进入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在此基础上,就需要进一步分析重症患者在急诊重症监护室中的危险因素,以便于日常预防。
一、急诊重症患者医院感染发生因素(一)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自身的免疫功能就会下降,很多老年人普遍存在呼吸、循环等系统功能的退化,身体中各种淋巴因子分泌均会减少、免疫球蛋白水平也会比较低,又加上老年人中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合并症的比例比较高,因此,在急诊重症监护室感染的概率就会比较高,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感染风险更高[1]。
(二)体质量指数据有关数据统计发现,我国肥胖人群的比例不断增高,在急诊重症监护室中这类患者的感染几率就会比较大,首先,由于肥胖患者接触的面积比较大,就会增加细菌入侵的风险;其次,就是由于大部分肥胖患者免疫功能减弱,机体免疫细胞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进入就容易引起炎症反应,据相关研究表明,肥胖本身就处于一种低度炎症状态,尤其是在术后是感染的危险因素。
(三)糖尿病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的饮食习惯也逐渐发生了改变,糖尿病合并症患者的比例越来越高,这类患者本身免疫功能低下,基础代谢功能紊乱,在急诊重症监护室中,就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治疗的研究进展彭召红,曹贤,曹青凤**收稿日期:2020-12-22基金项目: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自主科研项目(No.EY2019014)o作者简介:彭召红,硕士研究生,主管检验技师,从事微生物耐药性研究。
*通讯作者:曹青凤,主任检验师,从事免疫学及微生物学研究。
(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康巴什部检验科,内蒙古鄂尔多斯017010)摘要:铜绿假单胞菌(Pseiofomsas aeruginosa, PA)是院内感染常见病原菌之一。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铜绿假单胞菌 重症感染的重要抗生素,近年来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给临床治疗带来巨大挑战。
因此, 分析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arbapenem-resistance Pseudomonas aeruginosa, CRPA)感染的危险因素,了解其治疗的研究进展非常必要。
本文从CRPA 感染危险因素、治疗CRPA 的新药、PA 中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M 基因、联合治疗方案和新的研究思 路等方面对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耐碳青霉烯类;重症监护室;mcrJ 基因;联合治疗中图分类号:R978.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751(2021)02-0070-07Research for the Progress on Risk Factors and Treatment of Carba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fectionPeng Zhao-hong, Cao Xian, Cao Qing-feng(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Medicine in Kangbashi, Ordos Central Hospital, Ordos Inner Mongolia 017010)Abstrac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 is one of the common pathogen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Carbapenems are important antibiotics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fection, the resistance rate of carbapenems to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s increasing obviously in recent years, it brings great challenge to clinical treatment.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of CRPA(Carbapenem-resistance Pseudomonas aeruginosa, CRPA) infection and learn the progress research of CRPA treatment. In this paper,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of CRPA infection risk factors, new drugs for CRPA, Colistin resistance gene mcr-1 gene in PA, combinedtreatment regimen, new research ideas at internal and abroad was reviewed.Keywords: Pseudomonas aeruginosa^ carbapenem-resistant; intensive care unit; mcr-1 gene; combined treatment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is 9 PA)是 在住院患者中最常见的一种引起院内感染和医疗相关感染(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s, HAIs)的革兰阴性杆菌⑴。
医院感染在国际上的研究进展是什么

医院感染在国际上的研究进展是什么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与住院患者的医疗行为相关并具有一定患病风险的感染。
它是医疗安全领域的一个严重问题,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威胁,且增加了医疗机构的经济负担。
随着全球交流和移民的增加,医院感染已成为国际上的关注焦点。
本文将探讨医院感染在国际上的研究进展。
1. 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旨在了解感染的发生率、类型、传播途径和相关因素。
国际上的研究表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在不同地区和医疗机构之间存在差异。
研究还发现,手术患者、危重病患者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更容易感染。
此外,研究还探索了医务人员感染率、院内感染与抗生素耐药性之间的关系等。
2.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策略为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国际上开展了大量的预防与控制策略的研究。
其中包括严格执行手卫生措施、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加强医疗器械的清洁和消毒、推行规范的感染控制指南等。
研究还发现,通过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知识和培训水平,可以有效地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3. 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报告系统建立健全的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系统是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国际上的研究表明,建立有效的监测与报告系统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及时发现和应对感染事件,提高感染控制水平。
研究还探讨了不同感染指标的监测方法和评估体系,以及感染报告系统的规范和效果评估等问题。
4. 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学研究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学研究有助于了解感染的病原体、耐药性机制和传播途径等。
国际上的研究发现,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多种病原体都与医院感染有关。
此外,研究还探讨了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趋势以及新型抗菌药物的开发和应用等。
5. 医院感染的经济学研究医院感染不仅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影响,还给医疗机构和社会经济带来了负担。
因此,国际上的研究还关注医院感染的经济学影响。
研究发现,医院感染会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和康复难度。
此外,研究还探讨了医疗保险制度和支付机制对感染控制的影响等。
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发生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探讨

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发生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探讨【摘要】目的:了解引起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防治医院感染提供依据,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方法:对广西浦北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人,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意识障碍、滥用抗生素、吸氧、鼻饲、持续导尿、吸痰、输白蛋白、血白细胞计数升高等与医院感染有关;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活动障碍、持续导尿、白细胞计数升高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论: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获得途径以外源为主,针对主要危险因素的发生原因,我们对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的预防应采取综合预防为主与重点预防相结合的措施。
【关键词】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各种先进诊疗手段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加上近年来细菌谱的变异,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以及大量老龄病人和慢性病人的存在,使医院感染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
特别是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
为探讨该科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我们调查了广西浦北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人的医院感染情况,通过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
病例组为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广西浦北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医院感染病例,按同性别,同年龄组,基础疾病相同,同期住院等为配对条件,选择无医院感染的住院病人为对照组,进行1∶1病例对照研究。
1.2调查内容与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法,按统一表格逐项填写。
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出院诊断、感染时间、感染部位、神志状态、活动情况和抗生素的使用及实验室辅助检查等。
1.3统计分析方法。
先进行单因素卡方分析,再用条件logistic 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多元分析,计算or值及其95%可信限等。
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及控制分析

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及控制分析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院环境的日益复杂,医院感染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而检验科作为医院中的重要部门,其工作性质决定了其工作人员长期处于与病原微生物密切接触的状态,因此更容易成为感染的危险源。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控制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本文将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并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和探讨。
一、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1. 工作环境因素检验科通常是一个密闭的环境,工作人员需要长时间待在其中进行实验、检测等操作。
这种封闭的环境容易滋生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从而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检验科中常常存在大量的实验仪器和器具,这些设备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清洁和消毒,也会成为感染的潜在来源。
2. 工作操作因素检验科工作人员需要进行各种各样的实验和检测操作,这些操作涉及到病原微生物的接触和处理,如果操作不当则容易造成感染。
操作中未正确佩戴或更换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具,或者在实验台面未及时清理、消毒,都有可能导致感染的发生。
3. 人员因素检验科工作人员是医院感染的重要防线,其个人的卫生习惯和身体健康状况对感染的控制至关重要。
如果工作人员本身存在传染病患者的症状,或者个人卫生习惯不佳,那么就容易成为感染的传播者。
4. 管理因素检验科的管理水平和质量控制对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有着直接的影响。
如果管理不善、质量控制不到位,就很容易导致实验室操作不规范、设备设施不清洁、职工不懂得个人防护等问题,从而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二、检验科医院感染的控制分析1. 建立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和制度为了降低感染的风险,检验科应建立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和制度,明确各项操作的具体要求和步骤,规范消毒和清洁程序,确保所有实验和检测操作都按照规定进行,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感染的发生。
2. 加强工作环境和设备的清洁消毒检验科应加强对工作环境和实验设备的清洁消毒工作,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和表面清洁,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卫生环境,避免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和传播。
医院感染的进展与未来发展趋势

04
新型抗菌药物的研究进展
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
抗菌药物种类增多
随着科研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新型抗菌药物被研发出来,针对不同 种类的细菌和真菌,提高了治疗的有效性。
抗菌药物的靶向性增强
新型抗菌药物更加注重靶向性,能够针对特定的细菌或真菌进行攻 击,减少对正常菌群的干扰。
抗菌药物的给药方式改进
新型抗菌药物的给药方式更加便捷,如口服、吸入、皮肤局部用药 等,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03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的 防控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 法规和规范,加强了对医院感 染的监测和管理。
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体
常见的医院感染病原体包括 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肺炎克雷伯菌等细菌,以 及甲型流感病毒、乙型肝炎
病毒、艾滋病毒等病毒。
耐药病原体的出现使得治疗 难度加大,如耐甲氧西林金 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 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等。
推广先进技术
推广先进的医院感染防控技术,提高防控效果 。
完善规章制度
完善医院感染防控的规章制度,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
感谢观看
THANKS
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医疗水平、患者群体和病原体分布的差异,医院感染 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存在较大差异。
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其中耐药病原体的出现 给治疗带来极大的挑战。
中国医院感染情况
01
中国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 率与全球平均水平相近,但存 在地区和医院之间的差异。
02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院管 理水平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高,中国医院感染 的控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真菌也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 原体,如念珠菌、曲霉菌等 ,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和长 时间住院的患者。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在医院环境中,感染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问题,给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带来威胁。
因此,了解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对于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患者和环境两个方面分析危险因素。
一、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1. 接触传播:此类传播途径是最常见且容易产生感染的途径之一。
患者、医护人员和访客之间的直接接触可能会导致病原体的传播。
同时,接触患者或污染物表面的受污染手部也是感染传播的重要途径。
2. 空气传播:一些呼吸道疾病的病原体可以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
例如,肺结核、流感等疾病可以通过患者的呼吸、打喷嚏或咳嗽将微小的病原体颗粒释放到空气中,然后被他人吸入而感染。
3. 食物和水传播:在医院环境中,食物和水也可能成为传播病原体的途径。
食物和水的不合理处理或不洁净可能导致病原体的污染,进而传播给摄入者。
二、患者因素1. 免疫功能低下: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更容易受到感染。
例如,在严重烧伤、器官移植或受化疗影响的患者中,免疫系统已经受到抑制,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入侵。
2. 长期住院:长期住院的患者暴露在医院环境中的时间更长,接触传播途径的机会更多。
此外,长期住院也可能因手术等医疗操作导致伤口感染的风险增加。
3. 大型医院:大型医院的患者数量众多,病房密集,人流量大,这也增加了感染传播的机会。
另外,大型医院往往接收更多的高风险病例,增加了感染的潜在危险。
三、环境因素1. 医院设施和设备:医院设施和设备的清洁状况直接影响着感染的传播。
例如,未及时消毒或清洁的医疗设备可能成为感染源,故而定期维护和消毒设施与设备至关重要。
2. 空气质量:医院内的空气质量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过度拥挤的病房、缺乏通风或没有空气过滤系统的部门,容易导致空气中微生物的滋生和传播。
3. 卫生与消毒管理:医院的卫生与消毒管理水平对感染控制至关重要。
有效的“无菌技术”和规范的清洁程序可以减少感染的机会,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
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的研究进展

2 预
防
12 2 输血 ..
许多研究认 为 H D患者感染 H V与输 血有 密 2 1 加 强 管 理 C . () 1 血液透析 室应严 格 区分清 洁 区和污 染 区 , 格执 行 严 《 血液透析质量控制管理规范》, 建立 血液 透析 中心 的规章 制
切关系 , 输血作 为抢 救和治疗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 , 无疑 也增 加 了感染 的风险 。在 H D患 者 中 HC V感 染 与输血 的 次数 和 量密切相关 】 。陈 丽 萌等 发 现输 血 组 的 H V感染 率 高 C
患者一次透 析需用水 10~ 5 2 1 0
L 若透析液 中的化学污染物和 ( 微生 物超标 , 可通过透 , 或) 则
析 液 进 入 血 液 , 成 各 种 急 慢 性 并 发 症 。 如 透 析 液 未 做 到 无 造
菌配制 , 就有 发生 透析 液污染 的 可能。文献 报 道【1 B液 的 1, 6
毒学研究发现 , 同一 透 析 中 心 的 病 毒 性 肝 炎 患 者 HB H V V、 C
治疗手段 。然而 由于尿毒症患者毒素积蓄 、 代谢 紊乱 、 免疫 功 能低下及频 繁接受有创 操作 等多种原 因 , 使他们 成为 医 院感 染 的高 发群 体 。林 文 龙 、 惠 芬等 报 道 医 院感 染 发 生 率 为 连
1. % ~ 5 9 。 。感 染 是 引 起 终 末 期 。 患 者 死 亡 的 第 42 4 . % l】 肾病
2位 原 因 J 。严 重 影 响 维持 性血 液透 析 ( D) 者 的生 活 质 MH 患
量 和 生 存 期 。经 参 阅 有 关 文 献 , 对 H 患 者 医 院 感 染 危 险 针 D 因素 和预 防研 究 进 行 综 述 。现 报 道 如 下 。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控制

汇报范围
• 本次汇报主要涉及医院感染的定义、危险因素、预防控制 措施及案例分析等方面。
02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患者自身因素
01
02
03
免疫功能低下
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低下, 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导 致感染。
基础疾病
患有慢性疾病、恶性肿瘤 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由于 身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发 生医院感染。
诊疗操作
接受手术、插管、介入等 诊疗操作的患者,由于操 作过程中可能带入病原体 ,增加感染风险。
医院环境因素
空气污染
医院环境中的空气污染, 如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含 量过高,容易引发感染。
医疗器械污染
医疗器械如手术器械、注 射器等在使用过程中可能 受到污染,导致交叉感染 。
环境卫生
医院环境卫生状况不良, 如地面、墙面不洁,可能 导致病原体滋生和传播。
医护人员因素
操作不规范
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操作不规 范,如手卫生不严格、无菌操作 不规范等,可能导致病原体传播
。
防护措施不到位
医护人员自身防护措施不到位,如 穿戴不规范、消毒不彻底等,可能 增加自身感染和传播病菌的风险。
培训不足
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 不足,对感染防控措施执行不力, 也容易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
03
04
介绍了医院感染的定义、分类 和危险因素
探讨了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措 施,包括消毒灭菌、隔离、手 卫生、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具体
措施
分析了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的 重要性,以及监测数据的分析
和利用
讨论了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挑 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对未来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展望
加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宣传和教育 ,提高医护人员的意识和技能水平
医院感染的研究进展与前沿技术

分析前沿技术的应用
介绍当前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前沿技术 ,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并分析其 在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和效果。
医院感染的现状与挑战
医院感染的现状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 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医院感染 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增加了医疗费用和死亡率。
加强医务人员
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防控的认识
和重视程度。
加强医务人员技能培训
02
对医务人员进行消毒隔离、无菌操作、手卫生等方面的技能培
训,确保其能够熟练掌握并正确应用相关技能。
定期开展知识更新培训
03
随着医学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医院感染防控的新知识、新技术
不断涌现,需要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培训。
患者教育与参与
加强患者健康教育
通过宣传册、视频等多种形式,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医院感染防 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
鼓励患者参与防控工作
鼓励患者及其家属积极参与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如保持个人卫生、 正确使用消毒剂等,共同维护医疗环境的安全和卫生。
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 ,推动前沿技术在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 和发展。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医院感染防控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提高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水平。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先进国家的合作与交流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推动我国医 院感染防控事业的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研究发现,空气传播是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特别是在手术室、重 症监护室等高风险区域。因此,加强空气消毒和通风是预防医院感染的 重要措施。
医院感染相关护理因素和预防与控制措施的研究进展

医院感染相关护理因素和预防与控制措施的研究进展[摘要]医院感染始终是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更是一个需要关注的社会问题。
它不仅会增加社会、医院和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同时,医院感染也是造成医患矛盾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关研究表明,30%~50%的医院感染均与护士不规范的护理操作有关,因此,护理人员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主力军。
为了提高护士对医院感染的防控意识,本文就院内感染发生的护理因素和预防与控制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护理;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综述相关概念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在出院后获得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经开始或在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1]。
国内外研究现状近年来,国内外医院感染发生率均呈显著上升,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当前经济发达的国家院内感染率为3%~5%,发展中国家占10%~20%,我国医院感染率为9.7%[2]。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较完整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将院感相关工作纳入法制管理,规范技术标准,使临床工作有章可循,我国医院感染已进入规范化和法制化阶段[3]。
1.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1.1 护士的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淡薄。
临床护理的每一个细节都会影响到医院感染,有些护士只是重视业务能力的提高,而忽视了护理工作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护士没有严格掌握医院感染的防控知识,出现不规范的护理操作也是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一个重要因素。
1.2 医院对护士的监督机制不完善[4]。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医院感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些医院对护士的监督力度不够大,监督机制不完善,导致在护理工作中各种违规操作大量存在,使得医院感染发生的机率大大提高,对医院、病人及社会均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1.3 不严格的无菌操作。
国内外调查显示, 医院护理工作中, 出现的感染情况有30%~50%与不恰当的护理操作及管理有关[5]。
医院感染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 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医护 人员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06
研究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加强,国内外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 呈现下降趋势。
特定病种和部位的医院感染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针对手术部位、呼吸道、泌尿道等高风险部位的医院感染,国内外研究者已经提出了一 系列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显著降低了这些部位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
用
国外重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通过制定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和规 范,有效减少了抗菌药物滥用和 耐药性的产生。
国外医院感染研究的主要成果
抗菌药物的研发
国外在抗菌药物的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不断推出新型抗菌药物,为治疗医院感染 提供了更多选择。
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优化
针对医院感染的特点和流行病学特征,国外研究提出了多种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显著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飞沫等途径传播。
02
高危人群
老年人、儿童、身体虚弱者、 接受侵袭性治疗的患者等人群
更容易发生医院感染。
03
季节性特征
某些医院感染具有季节性特征 ,如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期。
医院感染的危害与影响
01
02
03
患者安全
医院感染不仅增加患者的 痛苦和医疗负担,还可能 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医疗质量
医院感染的发生可能导致 治疗延迟、病情恶化,甚 至影响医疗质量。
患者安全文化的建设
国外在医院感染控制中注重患者安全文化的建设,通过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 高了患者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自我防护意识。
国外医院感染研究的趋势与展望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的新进展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的新进展医院感染,也被称为卫生保健相关感染,是指在接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患者出现的新感染。
医院感染是全球范围的公共卫生问题,不仅使患者的病情复杂化,延长住院时间和费用,还增加了患者的死亡风险。
因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至关重要。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已经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细菌耐药性和医院感染细菌耐药性是医院感染防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传统的抗菌药物已经失去了对一些病原菌的效果,这就引发了更多的细菌耐药性感染。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研究机构和制药公司都在积极寻找新的抗菌药物。
例如,抗生素合成领域的创新研究已经产生了许多新的药物,并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此外,还有很多机构致力于研发疫苗来预防一些重要的医院感染的病原菌,这将在根源上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二、新技术在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带来了新的进展。
首先,基因测序技术的引入使得病原菌的快速检测成为可能。
通过对患者样本中的病原菌基因进行测序,可以迅速确定感染菌株,从而采取相应的抗菌药物治疗。
此外,微生物组的研究也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对患者肠道菌群等微生物群落的调查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微生物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三、医院感染防控的新策略除了新技术的应用,还有一些新的策略被提出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首先,建立完善的感染控制制度是关键。
医疗机构应建立专门的感染控制部门,负责监测和管理医院感染。
其次,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医务人员应该接受关于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培训,并了解正确的手卫生操作和消毒措施。
此外,加强患者和家属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宣传和教育,患者和家属可以更好地理解医院感染的危害,并主动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感染的发生。
总结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当前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的重要一环。
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及控制分析

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及控制分析
一、危险因素分析
1. 患者自身因素:疾病、年龄、免疫状态等均影响其易感性,这些因素使患者更容
易感染病原体。
2. 医疗过程中的因素:手术、输血、造口、导管等医疗操作均会破坏机体的防御屏
障和自身免疫力,从而增加患者感染的危险性。
3. 医疗人员的因素:医务人员手卫生不严格、穿着不规范、医疗器械不规范使用等
是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
二、控制措施分析
1. 建立规范化的感染预防措施,包括消毒、无菌操作、管路护理、用药指南等,规
范化操作流程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首要措施。
2. 加强医务人员对感染控制的学习和培训,建立感染控制培训制度,加强对医务人
员的个人卫生和职业规范的约束和管理。
3. 合理使用抗生素,采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治疗原则,减少多药耐药的发生,
避免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药物监测不足和副作用。
4. 加强检查和监管,设立检测监测机构,对医院内疫情调查和监测,及时发现病例,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避免传播。
结论
医院感染是医疗卫生领域中的一个具有较高风险的问题,需要医护人员不断完善感染
控制制度,对危险因素实施科学有效的策略。
同时,要求医务工作者在医疗过程中严格把
控医疗质量,促进医疗卫生事业规范化、标准化和质量化的发展。
医院感染的研究进展

医院感染的研究进展
近些年来,医院感染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由此引发了大量的相关的研究。
在这里我们来看看最近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首先,医院感染监测技术的发展,是对医院感染研究的重要部分。
目前,有多种技术可以用于监测医院环境中的细菌,例如抗生素靶标检测(ATD)、荧光原位杂交(FISH)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等,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监测医院环境中的细菌。
此外,另一重要的研究领域是免疫抑制技术的发展。
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技术,即基因疗法,已经可以运用于抗医院感染的研究中,其原理是通过将一个正常的基因插入到患者的细胞内,来抑制有害细菌在体内的繁殖和蔓延。
此外,抗菌活性材料的研究也备受关注。
近年来,通过对抗菌活性材料的研究,已经发现了新型的抗菌活性材料,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医院感染性。
比如铜离子和二氧化钛纳米粒子,可以有效抑制医院细菌的繁殖和蔓延。
最后,有关抗生素耐药性的研究也被广泛进行。
根据相关研究发现,由于以前在医院使用抗生素过度,导致细菌产生了高度的耐药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 述・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潘 革1,熊 靖1,韦香妮1,审校 罗建明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西南宁530031; 2.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530031)关键词: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研究中图分类号:R181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529(2003)1221194203 随着现代医学快速发展,高效、广谱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的长期、广泛使用,老年人口及慢性病、癌症患者的增加、大量侵入性诊疗技术的开展,近年来,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N I)率有上升的趋势。
它不仅增加了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降低病床周转率,增加医务人员工作量,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我国1998~1999年的126所入网医院的N I发病率为3192%,N I例次发病率为4113%1。
美国每年有200多万例N I患者,花费415亿美元2。
文献报道1,比利时N I发生率为1418%,澳大利亚为816%,法国为910%,英国为1112%,泰国为716%,1997年,香港玛丽医院N I发生率为2111%,心脏骤停以及心肺复苏术后N I发生率为6019%,气管插管术后的N I发生率为5015%,N I患者病死率达3214%3。
可见医院感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医院医疗水平和工作效率、降低医院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引起当今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现就近年来N I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简述如下。
1 N I的危险因素111 年龄 Richards等报道4,血液感染和外科感染以约1~2个月婴儿多见;尿路感染多见于>5岁儿童;国内陆佩芳等5认为,年患者的年龄与N I发生率呈正相关(P<0101 ,因年龄越大,生理防御功能越差,N I的发生率越高。
112 基础病和病情严重程度及其治疗方式11211 内科 如冠心病、脑血管意外、恶性肿瘤、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等发生N I为多5。
11212 外科 Harbarth等6报道外科患者N I发生率为1612%,比非外科患者(816%)高;Papia等7报道在563例外伤患者中,有209例发生N I(37%),经多变量分析,与N I 相关的因素有:使用机械通气(OR=216,P<01001 、多次手术(OR=218,P=0102)、多次输血(OR=213,P=0104)合并脊髓损伤(OR=510,P<01002 ;Michalopoulos等8报道2615例成人心脏外科复杂性手术,共发生严重脓毒血症41例,最常见的是联合冠状动脉搭桥术和瓣膜手术,41例严重脓毒血症与无脓毒血症病例(n=2574)比较进行单变量分析,有意义的因素有:年龄、手术类型、手术持续时间、出血或重做手术或大量输血(P<01002)、发生低心脏输出量收稿日期:2002212220; 修回日期:2003205211综合征;Khaodhiar等9研究手术前高血糖与N I的关系,认为高血糖可以是组织炎症性反应的结果,也可以作为感染和损伤的严重程度和免疫活性反应结果程度的指标,而手术前高血糖也是N I的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
11213 儿科 Avila Figueroa等10报道在1d内调查全国21所公立医院的1183名住院儿童,N I率为918%(CI95%, 811~1116),用回归逻辑分析法发现有4个独立的N I危险因素:中央静脉导管(OR313;CI95%110~519)、全肠道外营养(TPN)(OR211;CI95%110~415)、呼吸机辅助呼吸(OR213;CI95%112~411)及低体重儿(OR216;CI95% 110~618)。
总的死亡率为418%,有N I的死亡率比无N I 的死亡率高2倍(OR216;CI95%113~511);Gray等11研究认为:患高血压母亲新生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增加N I的风险度,而且发现这些新生儿的N I与其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有关。
11214 ICU 李革等12报道综合性ICU N I率为29133%, ICU患者发生N I的危险性比普通病房患者高5~10倍; Barrios Perez等13根据美国国家N I监测系统(NN ISS)的要求,对在ICU3个月内确诊的308例N I进行统计分析,其感染发生率为814%,发生密度为在ICU每停留1000d发生N I1219例次,机械相关感染率(device2associated infection rates)为每使用呼吸机1000d,发生肺炎2819例次,每导尿1 000d,发生尿路感染513例次,每留置中心静脉导管(CVC) 1000d,发生菌血症014例次;Richards等4对美国1992年1月~1997年11月间全国61个PICU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其N I发生率为5168%,几乎都与使用侵入性机械有关,认为PICU的分布与成人ICU不同。
Robertson等14对ICU中的100名患者、100位监护护士及500名献血者的血标本(对照组)进行幽门螺杆菌(HP)血清学检查,严重患者HP血清的阳性率(67%)显著高于对照组(39%)(P<01001 ,监护护士组HP血清学阳性(40%)显著高于年龄相匹配的对照组(19%)(P<0102 ,监护的持续时间与血清学阳性呈显著相关(P<0102),提示HP可以在医院内传播。
11215 化疗或抗生素治疗 Kremery等15报道,105例真菌感染患者在使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或治疗后,8219%的真菌感染患者肠道厌氧菌群受到抗生素影响,其中4415%的患者接受了氧氟沙星的预防性用药;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碳青酶烯类、糖肽类和广谱青霉素类比使用保护肠道厌氧菌・4911・Chin J Nosocomiol Vol.13No.122003的抗生素治疗更有可能增加曲霉菌的入侵感染(2719%比513%,P<01001);Richardson等16认为,广泛并长期化疗后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全身真菌感染的主要风险因素,与真菌感染相关的死亡率是高的。
113 N I发生部位11311 国内资料 成人N I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其次是 肠道及泌尿道感染1;儿科N I以消化道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17;ICU的N I以肺部感染最常见20149%,尿路感染10195%,手术伤口感染2147%12。
11312 国外资料 Harbarth等6报道瑞士大学4所附属医院的N I发生率为1116%;其中外科N I最常见(占总N I30%),其次是泌尿道感染(22%)、呼吸道感染(15%)、血液感染(13%)。
Avila Figueroa等10报道:儿童医院的N I以肺炎多见(25%),其次为败血症/菌血症(19%)、泌尿道感染(5%)。
Richards18报道美国ICU的N I以泌尿道感染最多(31%),其次是肺炎(27%)、原发性血液感染(19%);87%的原发性血液感染与CVC有关;86%的肺炎与应用呼吸机有关;95%的泌尿道感染与使用泌尿道导管有关。
美国PICU 的N I最常见的是血液感染(28%)、肺炎(21%)和尿路感染(15%)4。
114 N I的病原体11411 国内资料 吴安华等1在51820例次N I病例中分离出12265株病原体(2317%);革兰阳性(G+)球菌占2716%,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818%,表皮葡萄球菌810%,肠球菌219%;革兰阴性(G-)杆菌占5015%,其中大肠埃希菌918%,铜绿假单胞菌占816%,肠杆菌属616%;真菌1711%,其中明确为白色念珠菌者618%。
韦利萍等19报道广州市3所医院共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26株,确定为N I 金黄色葡萄球菌108株,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60株(5819%),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44株(4112%);社区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118株,其中MRSA45株(3811%),MSSA73株(6119%),显示N I的MRSA高于社区感染(P<0105);说明金黄色葡萄球菌N I 多为耐药菌引起。
11412 国外资料 Harbarth等6报道,内科、外科及ICU的156例N I,常见的致病菌是大肠埃希菌(28%)、金黄色葡萄球菌(13%)、假单胞菌属(11%)及念珠菌属(10%),有1/3的病例无细菌学依据。
Michalopoulos等8报道,2615例的成人心脏手术患者有41例发生严重脓毒血症,出现54例次菌血症,其中37例次的病原体为G+球菌,6例为G2菌,11例次为白色念珠菌;表皮葡萄球菌26例次(48%),这是最普遍、孤立的病原菌。
脓毒血症通常发生在手术后头两周,且与细菌感染有关;手术20d后最常见的N I病原体是真菌。
Perl等20研究发现30%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是由于内源性细菌所致;其感染菌株遗传基因与鼻部的菌株完全相同,金黄色葡萄球菌鼻部携带者增加手术室及静脉导管感染风险2~10倍。
Nathens等21报道,ICU中并发腹膜炎常见病原菌是肠球菌属、念珠菌属、表皮葡萄球菌和肠杆菌属。
Richards等18报道,美国ICU的血液感染致病菌最常见的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36%),其次是肠球菌属(16%)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3%),真菌(12%);引起肺炎的致病菌是G-菌需氧菌(64%),其中铜绿假单胞菌21%,金黄色葡萄球菌20%;白色念珠菌是尿中分离出的较常见的致病菌,占真菌感染的>50%;真菌性尿路感染无症状者更为多见(P<01001)。
美国PICU的血液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是CNS(30%),常见的肺炎致病菌是铜绿假单胞菌(22%),尿路感染以埃希菌属(19%)多见。
K ahla Clemenceau等22报道综合性医院ICU发生MRSA的暴发流行,携带MRSA的13例中有6例发展为显性感染,它们有相同的抗菌谱,其住院期有重迭,而且流行曲线提示是由交叉感染所致。
据报道14,15,23,因血液病、癌症使用免疫抑制剂化疗,致中性粒细胞减少,使用广谱抗生素造成体内正常菌群失调,一方面因体内真菌感染引起N I,另一方面外来真菌如新隐球菌和曲霉菌感染导致N I。
Y amamura等24报道加拿大1992~1994年的真菌感染,念珠菌属是血液感染重要的病原体,且日益增多;在415例念珠菌感染中,儿童48例(1116%),成人367例(8814%);其中白色念珠菌286例(6819%),近平滑念珠菌43例(1014%),光滑念珠菌34例(812%),热带念珠菌27例(615%),其他种类念珠菌18例(413%),混合性感染的念珠菌血症7例(117%);与念珠菌血症有关的临床死亡率为19%;其中儿童死亡率较低(217%);年龄>60岁及停留在ICU时间长者死亡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