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解剖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系统解剖

神经系统按解剖可以分为

中枢神经系统(主管:分析综合体内外环境传来的信息);周围神经系统(主管:传递神经冲动)

按照神经系统功能的不同又可分为

1、躯体神经系统(调整人体适应外界环境变化)

2、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其它系统器官,稳定内环境)—交感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系统

也可以分为:感觉神经系统和运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1、脑:大脑、小脑、间脑、脑干2、脊髓大脑:是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由左、右大脑半球组成,包括灰质和白质。灰质:包括:“大脑皮质”和“基底核”大脑皮质:每个大脑半球表面被覆一层灰质。

基底核:是埋在大脑白质中的灰质团块,位置接近与脑的底部。白质:位于大脑皮质的深处,又被称为:大脑髓质,由大量的神经纤维组成。灰质:包括大脑皮质和基底核

大脑皮质:每个大脑半球表面被覆一层灰质。可分为5叶,即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岛叶、边缘叶基底核:是埋在大脑白质中的灰质团块,位置接近与脑的底部,包括:纹状体、尾状核、豆状核(壳核、苍白球)、红核、黑质、丘脑底核大脑皮质的分叶: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岛叶额叶:

在外侧沟以上和中央沟以前。

额叶前部:精神活动中枢,病变引起精神障碍为主

额叶中回后部:侧视中枢,病变引起斜视。

额叶后部:“中央前回”为运动中枢,病变引起单瘫或Jackson癫痫

优势半球额叶中回后部:书写不能。优势半球额叶下回后部:运动性失语

顶叶:在中央沟与顶枕沟之间。

中央后回:感觉中枢,受损以感觉症状为主——感觉性癫痫发作或精细感觉障碍。

左侧角回:引起“失读”

左侧缘上回:引起“两侧运用不能”

还包括,会出现病觉缺失、自体认识不能、触觉忽略、损害视辐射而偏盲。

人体各部在躯体运动中枢的投影特点:

1、身体不同部位,在大脑皮质的代表区的大小,与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进行精细复杂运动的

部位所占的皮质代表区大。2、人体在大脑皮质的投影,类似一个“倒立”的人体。

3、对骨骼肌的支配是交叉性的:

左侧大脑运动中枢:支配右侧躯体运动;右侧大脑运动中枢:支配左侧躯体运动。

人体各部在感觉中枢的投影特点:

1、代表区的大小与身体不同部位的“感觉灵敏度”有关,感觉灵敏的部位所占的代表区就大,反之则小。

2、人体在皮质感觉区的投影,类似倒立的人体。

3、感觉传入的皮质投射是交叉的。

左侧大脑半球的感觉中枢管理:右侧身体的感觉;右侧大脑半球的感觉中枢管理:左侧身体的感觉。枕叶、颞叶、岛叶

枕叶:在顶枕沟以后的部分——“视觉中枢”,引起视觉障碍颞叶:在外侧沟以下的部分。病变最易引起的是癫痫发作。另外,左侧颞叶病变会产生感觉性失语或命名性失语。岛叶:在外侧沟的深处。边缘叶:扣带回、海马旁回、沟

边缘叶的主要功能:与内脏活动密切相关主要由边缘叶组成的边缘系统,又名:内脏脑基底核:埋在大脑白质中的灰质团块,位置接近与脑的底部

1.纹状体:尾状核;豆状核:壳核、苍白球

2.红核

3.黑质

4.丘脑底核基底核,临床上又称基底节,病变主要表现为肌张力改变和运动异常。

白质:位于大脑皮质的深处,又称为大脑髓质,由大量神经纤维组成。其中,内囊是由上、下行纤维密集而成的白质区,位于尾状核、豆状核、背侧丘脑之间。纤维向上联系各叶大脑皮质,向下会聚于大脑脚。

内囊的结构:内囊前脚、内囊后脚、内囊膝部内囊与基底节的位置关系:位于尾状核、豆状核、背侧丘脑之间。内囊中的传导束:

1.内囊前脚:额桥束、丘脑前辐射;

2、内囊膝部:皮质延髓束;

3、内囊后脚:皮质脊髓束、丘脑辐射、视辐射、听辐射

意义:内囊作为大脑皮质与脑干之间的上行、下行神经纤维的密集处,其病变将:

1、易引起严重的神经受损;

2、表现为相应受损传导束的功能缺失;

3、“三偏”症,是内囊病变的特征性表现。偏瘫、偏盲、偏侧感觉障碍。小脑:位于颅后窝。通过三对小脑脚与脑干相连。(故与脊髓、前庭、大脑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结构:小脑蚓部、小脑半球功能:保持身体平衡、控制姿势和步态、调节肌张力和协调动作的准确执行。间脑:位于中脑和大脑半球之间,除其下部外,被两侧大脑半球所掩盖。外侧部与半球的实质融合。该部位的病变多无明显的定位体症。主要表现是颅内压增高的症状。结构:丘脑、下丘脑、上丘脑丘脑:为各种感觉(嗅觉除外)进入大脑之前的最末级中继核

前核、内侧核、外侧核(腹后外侧核,腹后内侧核,腹前核,腹外侧核)

下丘脑

视上核、视前核、后核、室旁核、腹内侧核、脊内侧核、灰结节核、乳头体核部位:位于丘脑的下部(位于丘脑下沟的下方),

重要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神经结构:植物神经皮质下中枢,又是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内分泌腺体。其中有些神经元能够通过神经纤维和垂体门脉系统控制垂体的功能。它还与脑干、丘脑、基底节、

边缘系统以及大脑皮质间存在着密切的交互联系。功能:调节体温、体重、代谢、内分泌、饮

食、生殖、睡眠、觉醒等重要的生理功能及生命活动,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和决定情绪、行为

反应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病理表现:如中枢性尿崩症,中枢性发热,下丘脑性肥胖,厌食,性早熟,多睡但易觉醒,深睡,甚至在急性下丘脑病变中常伴有“胃十二指肠溃疡和出血”。上丘脑即松果体区。临床上的病变以肿瘤多见。故病变上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和由于压迫中脑四叠体而出现的“帕里诺(Parinaud)综合征”(瞳孔对光反射消失、眼球垂直性同向运动障碍、神经性聋、小脑性共济失调)。

脑干

结构:中脑、脑桥、延髓

功能:它与大脑皮质、丘脑、下丘脑、边缘系统、小脑、脑干神经核和脊髓等都有密切的联系,几乎参与所有神经系统的重要活动,控制运动和感觉功能,调节呼吸、循环、消化等内脏活动以及清醒

和睡眠的交替节律等。神经系统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十二对脑神经就是起于脑干中的脑神经核。

所以在临床上,脑干受损的部位的判断是根据脑神经的平面来决定的。

病理表现:脑干的常见病因为血管性病变、肿瘤、感染。其中脑向上连间脑,延髓下端与脊髓相连。病变表现的症状特点是:病变同侧的周围性脑神经麻痹和对侧的中枢性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

脊髓

是中枢神经的低级部分,为四肢和躯干的初级反射中枢。正常的脊髓活动总是在大脑的控制下进行的。

是脑干的延伸部分,向上与脑干的延髓相连。其外被三层结缔组织包围,分别是:硬膜、蛛网膜、软膜。

黄韧带其间为:硬膜外腔(有静脉和脂肪组织)硬膜其间为:硬膜下腔(无特殊组织)蛛网膜其间为:蛛网膜下腔(充满脑脊液)软膜中间无其它组织,软膜紧贴在脊髓表面脊髓中央管:内为脑脊液,向上与中央导水管相连。

脊髓灰质

1、灰质前连合

2、灰质后连合

3、前角:内含运动神经细胞,属下运动神经元。

4、后角:内含传递痛、温度觉和部分触觉的感觉神经细胞(第二级感觉神经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