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概况
攀枝花概况

第2章项目区域概况2.1 攀枝花市概况2.1.1 自然地理攀枝花市位于中国西南川滇交界部、金沙江与雅砻江汇合处,东经101°08′~102°15′北纬26°05′~27°21′。
是长江上游第一城。
北距成都749公里,南接昆明351公里,是四川通往华南、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的最近点。
为“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地。
本项目位于攀枝花市东区。
2.1.2 城市性质及规模攀枝花市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为开发我国西部丰富的矿藏资源,改善我国工业布局而建设发展起来的现代城市。
经过近四十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成为我国西部工业重镇和新的经济支撑点、川滇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长江流域经济带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
攀枝花的资源得天独厚,已经查明的主要矿产有47 种,尤以钒钛磁铁矿为最其中钛储量占世界第一位,钒储量占全国第一位、世界第三位。
水能资源亦非常丰富。
1999年已建成的二滩电站装机容量330万千瓦,在三峡电站全部建成前为全国之最。
装机容量50 万千瓦的桐子林电站即将竣工,新的水力开发还在进行。
攀枝花城市建成区面积61平方公里,2010年末总人口111.7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2.97万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4‰,城市化水平达到60.1%。
常住人口121.41万人,年平均增长1.07%。
攀枝花的城市布局根据资源、用地、地形条件和工业企业的协作关系,在金沙江南北两岸由西向东布置了功能不同、规模不等、相互联系的八个片区。
城市中心区由炳草岗、渡仁、弄弄坪、攀密四个片区组成,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商贸、金融等职能于一体;面积40平方公里,人口40-42 万人;城西分区由格里坪、河门口、陶家渡三个片区组成,以能源、建材工业和木材储运加工业为主,兼有向滇西北中转、集散物资和商贸功能,面积15-17平方公里,人口18-20万人;城东分区由金江片区和团山-马店河沿线组成,以铁路运输、物资集散和发展钛化工工业为主,面积9-10平方公里,人口3-5万人。
攀枝花市场分析

攀枝花市场分析一、市场概况攀枝花市位于中国四川省西南部,是四川省的一个重要城市。
市场规模庞大,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潜力。
本文将对攀枝花市的市场概况进行详细分析。
1.1 地理位置攀枝花市位于四川盆地的西南边缘,地处北纬26°06′至27°46′,东经101°56′至103°20′之间。
市区地势由北向南逐渐升高,地貌类型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地势较为复杂。
1.2 人口和消费水平攀枝花市的人口数量稳步增长,截至2022年底,总人口已达到300万。
市民的消费水平逐年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稳步增长。
这为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3 产业结构攀枝花市的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包括零售、餐饮、金融、旅游等行业。
此外,农业和工业也是该市的重要支柱产业。
攀枝花市以农产品、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为主要经济支柱。
二、市场需求分析了解市场需求是制定市场营销策略的重要基础。
在攀枝花市场分析中,我们将对市场的需求进行细致的分析。
2.1 食品需求攀枝花市人口众多,对食品的需求量大。
市民对于食品的安全性和品质要求较高,对有机食品和健康食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食品格业应注重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满足市场需求。
2.2 旅游需求攀枝花市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游客对于旅游服务的需求包括旅游交通、住宿、餐饮、购物等方面。
旅游行业应注重提升服务质量,满足游客的需求,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
2.3 电子产品需求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加。
攀枝花市的消费者对于电子产品的需求量大,包括手机、电脑、家电等。
电子产品格业应关注产品的创新和技术升级,满足市场的需求。
三、竞争分析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对于制定市场策略至关重要。
在攀枝花市场分析中,我们将对竞争对手进行详细分析。
3.1 零售业竞争攀枝花市的零售业竞争激烈,市场上有多家大型连锁超市和商场。
这些竞争对手在产品种类、价格、服务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
攀枝花市场分析

攀枝花市场分析一、市场概况攀枝花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川滇黔渝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城市。
该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是川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攀枝花市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经济状况攀枝花市的经济以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为主。
农业方面,该市拥有大片的农田和丰富的水资源,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蔬菜等作物。
工业方面,攀枝花市拥有一批重点企业,涵盖了煤炭、电力、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
服务业方面,旅游业是该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
三、市场规模攀枝花市的市场规模庞大。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攀枝花市的年总消费额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其中,食品饮料、服装鞋帽、家居用品、电子产品等消费品是市场的主要需求。
四、消费者画像1. 年龄分布:攀枝花市的消费者年龄分布较为均衡,主要集中在25-45岁之间。
2. 收入水平:攀枝花市的消费者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大部分居民属于中低收入阶层。
3. 消费习惯:攀枝花市的消费者更加注重实用性和性价比,偏好购买价格合理、品质可靠的产品。
他们对品牌的忠诚度较低,更加注重产品的功能和性能。
4. 购物渠道:攀枝花市的消费者购物渠道多样化,包括实体店、超市、电商平台等。
近年来,电商平台在攀枝花市的普及率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线购物。
五、竞争分析攀枝花市的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竞争:1. 同行业竞争:攀枝花市的各个行业内存在着众多的竞争对手,如食品饮料行业有多家知名品牌;服装鞋帽行业有多家实体店和电商平台竞争。
2. 替代品竞争:攀枝花市的消费者对于某些产品存在替代品的选择,例如,传统的手工艺品与现代工艺品之间的竞争,传统餐饮与快餐店之间的竞争等。
3. 地域竞争:攀枝花市周边的城市也是该市的竞争对手,如成都、重庆等大城市的商品和服务也会对攀枝花市的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
六、市场机遇1. 攀枝花市的旅游业发展迅猛,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为相关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攀枝花三线建设资料

攀枝花三线建设资料攀枝花是四川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中国西南部。
作为中国的三线建设项目之一,攀枝花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计划。
以下是关于攀枝花三线建设资料的详细介绍。
一、背景介绍1.1 攀枝花地理位置攀枝花位于四川盆地东南缘,地处长江上游和雅砻江中下游交汇处,紧邻云南、贵州两省。
它是连接西南地区和长江中上游地区的重要交通节点。
1.2 三线建设背景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政府提出了“三线建设”计划,旨在推动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并缩小与沿海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
攀枝花被确定为其中一个重点城市,并得到了大量的投资和政策支持。
二、基础设施建设2.1 交通基础设施为了加强攀枝花与周边地区以及全国其他城市之间的联系,大量的交通基础设施得到了兴建或改善。
- 铁路:攀枝花火车站作为成昆铁路的重要中转站,得到了扩建和改造。
- 公路:修建了一批高速公路和国道,提高了攀枝花与其他城市之间的交通便利性。
- 水运:攀枝花位于雅砻江畔,水运成为重要的交通方式。
建设了港口和码头,促进了水上货物运输。
2.2 水电基础设施攀枝花地区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因此在三线建设过程中注重发展水电产业。
- 水电站:修建了多座大型水电站,如狮子山水电站、蒲江河水电站等。
这些水电站不仅为当地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还向周边地区输送电力。
2.3 城市基础设施为了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和提升城市形象,攀枝花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 供水系统:修建了新的供水管网和水处理厂,解决了城市供水问题。
- 排水系统:改善了城市排水系统,避免了污水积聚和洪涝灾害。
- 城市道路:新建了许多城市道路和桥梁,改善了交通拥堵问题。
- 公共设施:修建了公园、广场、体育馆等公共设施,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经济发展3.1 工业发展攀枝花在三线建设过程中大力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和石化工业。
- 钢铁厂:修建了大型钢铁厂,提高了地区的钢铁产能。
- 石化厂:兴建了石油化工企业,如攀枝花石化公司。
攀枝花地理特征

攀枝花地理特征攀枝花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地理上具有独特的特征。
该地区地势复杂,山脉纵横,河流纵贯横流,独特的地貌和气候条件造就了攀枝花丰富多样的地理特征。
一、地理位置攀枝花位于四川盆地的西南边缘,东邻四川省内江市、泸州市,北接眉山市,南与云南省保山市相连,西隔澜沧江与缅甸接壤,处于西南地区的交界处。
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交通便利,是西南重要的经济枢纽城市。
二、地势地貌攀枝花地势起伏,地貌复杂多样。
境内主要分布着昆明至成都、昆明至重庆的两条大断裂带,这使得攀枝花拥有了许多山脉和丘陵。
其中最著名的是攀枝花市区北部的马岭山脉,山势险峻,海拔高度逐渐增加,最高峰为马岭山,海拔3420米。
此外,攀枝花还有大量的河流,如攀脊河、瘴江等,它们在不同的山脉间蜿蜒流动,形成了攀枝花独特的地貌。
三、气候条件攀枝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属于高原季风气候。
受到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影响,攀枝花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夏季炎热多雨,而冬季相对较短且温暖。
年平均气温为18℃左右,降水相对较少。
四、生态环境攀枝花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
攀枝花位于横断山区,地理条件多样,造就了该地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市区内有大片的森林覆盖,分布有珍稀的动植物资源。
马岭河流域是世界著名的亚热带季风森林区,拥有大量的珍稀濒危物种,如金丝猴、大熊猫等。
五、经济地位由于地理上的优势和发达的交通网络,攀枝花已经成为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
农业是该地区主要的经济支柱,主要种植水稻、玉米、香蕉等农作物。
此外,攀枝花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铁、煤、石灰石等,这为该地区的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总结:攀枝花地理特征的独特性体现在其地势地貌、气候条件、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地位等多个方面。
这些特征不仅决定了攀枝花的自然风光的丰富多样,也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攀枝花的地理特征使其在旅游业、农业和工业等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对该地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攀枝花市场分析

攀枝花市场分析一、市场概况攀枝花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四川省的一个重要城市。
该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市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人口与消费水平攀枝花市的人口数量逐年增长,截至2021年底,总人口已经达到300万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也在逐渐增强。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攀枝花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多年保持较高增长速度,消费水平稳步提升。
三、主要产业1. 农业:攀枝花市农业发达,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玉米、小麦、豆类等。
农产品产量稳定,品质优良,深受市场欢迎。
2. 工业:攀枝花市的工业经济也相对发达,主要涉及有色金属冶炼、化工、电力等行业。
市内有多家大型企业,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产品和就业机会。
3. 旅游业:攀枝花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旅游业成为了市场的重要支柱产业。
四、市场竞争分析1. 竞争对手分析:攀枝花市的市场竞争主要来自本地企业和外地品牌的产品。
本地企业在市场上有一定的优势,但外地品牌的产品也在不断渗透进来。
2. 产品差异化:市场上的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明显,缺乏差异化竞争。
因此,企业需要通过提升产品品质、创新包装和服务等方面来脱颖而出。
3. 市场份额:攀枝花市场规模较大,市场份额分布相对均衡。
主要企业之间的市场份额差距不大,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五、市场发展趋势1. 消费升级: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观念的改变,市场需求逐渐向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转移,消费升级成为市场的主要趋势。
2. 网络销售: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销售在攀枝花市场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企业需要积极拓展线上渠道,提升网络销售能力。
3. 绿色环保:在社会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绿色环保产品将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企业应积极响应环保政策,推出绿色环保产品。
六、市场策略建议1. 提升产品品质:企业应不断提升产品品质,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攀枝花市场分析

攀枝花市场分析一、市场概况攀枝花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四川省的一个重要城市。
市场分析是了解该市经济发展、消费者行为以及竞争环境的重要手段。
1.1 经济发展攀枝花市经济发展迅速,GDP持续增长。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攀枝花市去年的GDP达到1000亿元,同比增长8%。
该市的主要经济支柱包括农业、制造业、旅游业和服务业。
1.2 人口统计攀枝花市人口数量稳定增长。
截至目前,攀枝花市总人口约为200万人。
其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0%,农村人口占40%。
人口结构年轻化,大部分居民年龄在20至40岁之间。
1.3 消费水平攀枝花市居民消费水平逐年提高。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同比增长10%。
居民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更加注重品质和服务。
二、市场竞争分析攀枝花市的市场竞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主要竞争对手攀枝花市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本地企业和外来企业。
本地企业具有地域优势和客户资源,而外来企业则带来了新的商业理念和技术。
2.2 竞争优势攀枝花市的竞争优势主要包括地理位置、资源优势和政策支持。
攀枝花市位于四川省的交通枢纽,交通便利,有利于物流运输。
此外,该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水电资源和农产品资源。
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吸引了大量企业进驻。
2.3 市场需求攀枝花市的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食品、服装、家居用品和旅游等领域。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品质和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
三、市场前景分析攀枝花市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3.1 经济发展前景攀枝花市将继续加大经济发展的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未来几年,该市将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企业进驻。
3.2 消费市场前景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观念的升级,攀枝花市的消费市场前景广阔。
消费者对品质、健康和环保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促进了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3.3 旅游市场前景攀枝花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旅游市场前景广阔。
攀枝花市地理环境

攀枝花市地理环境
攀枝花市位于四川省南部,地处川西高原东部,三江汇流地带。
攀枝花市地理环
境独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特征。
下面将从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
系河流等方面介绍攀枝花市的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攀枝花市地处山地和盆地交汇处,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主要分布着川西北山地、
攀西盆地和攀西丘陵三大地形地貌类型。
市区西北部是大雪山脉余脉,地势陡峭,气
候寒冷;东南部是攀西盆地,地势较为平坦,气候温和。
攀枝花市地形多样,山水相间,风景秀丽。
气候特点
攀枝花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年平均气温在16℃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在0℃左右,夏季最高气温可达35℃以上。
降雨集中在夏季,年
降水量约为1000毫米。
气候适宜,四季分明。
水系河流
攀枝花市地处长江上游水系,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主要河流有攀西河、攀蓉河等,水系发达,有利于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
攀枝花市地理环境水资源丰富,为当地经济
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综上所述,攀枝花市地理环境多样丰富,地形地貌复杂多变,气候适宜,水资源
丰富,为当地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优势和条件。
攀枝花市情介绍

攀枝花市情概况攀枝花市位于四川西南金沙江和雅砻江交汇处,是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
1965年建市,是中国西部重要的钢铁、钒钛、能源基地。
幅员面积7440平方公里,人口110万,城区建成面积61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超60%。
成昆铁路和108国道公路纵贯全境,北距成都749千米,南接昆明351千米,西至泸沽湖213公里,到丽江302公里,是四川通往华南、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的最近点,为川西南、滇西北重要枢纽城市。
攀枝花拥有丰富的矿产、水能、旅游资源,邓小平同志称赞“这里得天独厚”。
概括起来可谓自然资源丰富,人文景观独特,气候资源优越,民族风情浓郁。
矿产资源富甲天下全市已发现矿种76种,钒钛磁铁矿探明储量73.37亿吨,远景储量超过100亿吨,已得到开发利用的矿产47种。
其中,铁储量占全国的近20%,钒、钛储量分别占全国的61%、75%和全世界的11%、35%,分别居世界第三位和世界第一位。
攀枝花还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和非金属矿产,其中煤炭保有储量7.1亿吨,石灰石矿保有储量2.5亿吨,花岗石矿保有储量7500万方,苴却石矿保有储量600万方,晶质石墨保有储量1547.5万吨。
气候资源独具特色以南亚热带为基带的“岛状”立体气候,享有“太阳城”的美誉,造就了攀枝花独特的光热资源优势,年平均气温20.3℃左右,无霜期 300 天以上,年降雨量760~1200毫米,全年日照时间2700多小时,昼夜温差大,河谷地区全年无冬,是四川省年平均气温和总热量最高的地区。
独特的光热资源造就了农作物产量高、品质好、反季节生长等特点,发展立体生态农业条件十分优越。
此外,由于光照充足,攀枝花太阳能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攀枝花市境内生息繁衍的动物有264种,其中属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19种;植物190余科、900属、2300余种,生物质原料、药用植物、油料植物、香料花卉植物等种类丰富,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前景异常广阔。
攀枝花市场分析

攀枝花市场分析一、市场概况攀枝花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四川省的重要城市之一。
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使得攀枝花市具备了发展多个产业的潜力。
下面将对攀枝花市的市场概况进行详细分析。
1. 人口和经济情况攀枝花市的人口规模较大,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攀枝花市的常住人口超过200万人。
随着经济的发展,攀枝花市的人口数量还在不断增长。
这将为市场提供了广阔的消费群体。
攀枝花市的经济也在稳步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攀枝花市的GDP在过去几年中保持了稳定的增长率。
这表明攀枝花市的市场潜力巨大,吸引了许多企业的关注和投资。
2. 主要产业攀枝花市的主要产业包括农业、制造业、旅游业和能源产业等。
农业方面,攀枝花市拥有丰富的农田资源,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蔬菜等农作物。
制造业方面,攀枝花市的主要产品包括钢铁、化工产品、建材等。
旅游业方面,攀枝花市拥有众多的自然景点和人文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能源产业方面,攀枝花市拥有丰富的煤炭和水力资源,成为了四川省的能源基地。
二、市场竞争情况在攀枝花市的市场中,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下面将对攀枝花市主要行业的竞争情况进行分析。
1. 农业竞争攀枝花市的农业市场竞争激烈。
主要农作物的生产量较大,市场供应相对充足。
此外,攀枝花市还面临来自其他地区的农产品竞争。
为了在农业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农业企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拓展市场渠道。
2. 制造业竞争攀枝花市的制造业市场也存在激烈的竞争。
主要制造业产品的生产能力较强,市场需求相对有限。
此外,攀枝花市的制造业还面临来自其他地区的竞争。
为了在制造业市场中脱颖而出,企业需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3. 旅游业竞争攀枝花市的旅游业市场竞争也很激烈。
攀枝花市的自然景点和人文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但同时也吸引了其他地区的旅游企业进入市场。
为了在旅游业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企业需要提供独特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提高旅游体验,加强品牌建设。
关于攀枝花的介绍

关于攀枝花的介绍攀枝花位于四川省西部,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座美丽的城市。
攀枝花地处川滇黔三省交界处,是连接四川和云南的重要交通枢纽。
攀枝花市辖区面积约为7955平方公里,下辖五个区,人口约为150万人。
攀枝花的名字源于一种生长在当地的特有植物攀枝花。
攀枝花是攀枝花市的市花,也是攀枝花市的象征。
攀枝花的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如春,适宜各种植物的生长。
攀枝花的自然景观非常丰富,有着许多独特的自然奇观和风景名胜。
攀枝花的主要景点之一是攀枝花大佛。
攀枝花大佛位于攀枝花市区的峨眉山上,是世界上最大的铜制佛像。
攀枝花大佛高达71米,庄严肃穆,给人以庄重肃穆的感觉。
攀枝花大佛背靠着峨眉山,面朝着攀枝花市区,是攀枝花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攀枝花的另一个著名景点是攀枝花海洋公园。
攀枝花海洋公园是一个集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公园内有各种海洋生物,如海豚、海狮、鲨鱼等,游客可以近距离观赏这些可爱的海洋动物。
此外,攀枝花海洋公园还设有各种游乐设施和表演场所,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娱乐项目。
除了以上两个景点,攀枝花还有许多其他的旅游景点。
比如攀枝花猕猴谷、攀枝花虎跳峡、攀枝花狮子山等。
这些景点各具特色,有着独特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
攀枝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这里有藏族、羌族、彝族等多个民族,各民族之间交流融合,形成了独特多元的文化景观。
攀枝花的民俗文化丰富多样,有着许多传统节日和民间艺术活动。
其中,攀枝花的火把节和彝族的三月三节是最具代表性的节日之一。
这些节日都有着浓厚的民族特色,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体验和观看。
攀枝花也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
攀枝花的主要经济支柱是农业和工业。
攀枝花的农业以水果种植和茶叶种植为主,有着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攀枝花的工业以煤炭、电力、化工等为主,拥有一批大型的企业和工厂。
攀枝花的经济发展带动了城市的建设和改善,使得攀枝花成为一个宜居宜业的城市。
攀枝花介绍

攀枝花攀枝花市是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地级以上城市,2005年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2008年荣获“国家卫生城市”、“中国钒钛之都”称号。
气候条件:南亚热带为基带的立体气候类型经纬度:北纬26°05′~ 27°21′,东经101°08′~ 102°15′。
攀枝花共有42个民族,其中汉族占全市人口的87%,41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彝族占9%,其次是傈僳族、苗族、纳西族、满族、彝族、藏族、羌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侗族、瑶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锡伯族、哈尼族、独龙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
攀枝花属南亚热带为基带的立体气候类型,旱、雨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气侯干燥,降雨量集中(全年815毫米),日照长(全年2443小时),太阳辐射强,蒸发量大,小气候复杂多样。
年平均气温20.3℃,是四川年热量值最高的地区,日照时数是四川盆地的2~3倍,最热月为5月,最冷月为12月或1月,6~10月为雨季,11月至翌年5月为旱季,无霜期达300天以上;海拔低于1500米的河谷地带,全年无冬,无霜期长(全年达300天以上),被誉为天然的“大温室”;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高于13℃,接近热带气温与热量水平;夏季气温不高,最热月平均气温约26℃左右。
总体而言,攀枝花气候具有春季干热、夏季湿热,秋季凉爽、冬季温暖、四季不分明的特点。
攀枝花市大部分地区属于以南亚热带为基带的立体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
年平均气温20.3摄氏度,河谷地区常夏无冬,全年阳光明媚,气候宜人。
得益于优良的立体气候资源,攀枝花一年四季有摘不完的水果,枇杷、樱桃、桂圆、荔枝、木瓜、香蕉、芒果、脐橙……一茬接着一茬,一批接着一批,让人尽饱口福。
优良的阳光气候条件,也使得攀枝花成为多项体育运动的冬训宝地,金沙江“长江第一漂”漂流基地、国家皮划艇训练基地、四川省射击训练基地等相继在攀枝花落户,由此带来的系列体育运动休闲旅游景区也逐渐发展起来。
攀枝花市介绍(修正)

旅游资源
6
旅游资源
(3) 红格温泉旅游区
红格温泉旅游区位于攀枝花 市境内,是一个以温泉度假 和运动休闲为主的专业旅游 区。这里有优质的温泉资源 ,水质优良、环境优美。游 客可以在这里享受到舒适的 温泉浴、桑拿、按摩等服务 ,还可以参加各种户外运动 项目如攀岩、漂流等
6
旅游资源
(4) 长江国际漂流基地
该市东与凉山彝族自治 州接壤,南与云南省相 邻,西与云南省和西藏 自治区交界,北与四川 省和西藏自治区相邻
攀枝花市土地面积 741.4平方公里,人口 约为122.9万人
PART 2
历史沿革
2
历史沿革
攀枝花市原名渡口市,始建于 1965年,是一座因国家三线建设
而兴起的新兴工业城市
攀枝花市的名字来自于境内的一 棵古老攀援植物——攀枝花,这 棵植物现在已成为该市的市花
2
攀枝花学院是该市唯一的 一所本科院校,设有多个
学科和专业
3
此外,攀枝花市还有多所 职业学校和技工学院,为 当地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
的专业人才
PART 9
美食特产
9
美食特产
攀枝花市的美食和特产 丰富多样,其中最
-
-
12
+
34
其中,钒钛资源丰富,是 世界三大钒钛矿产地之一
近年来,攀枝花市政府积极 推进经济转型,发展旅游、 商贸、服务业等第三产业, 努力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PART 5
交通状况
5
交通状况
交通状况
攀枝花市交通便捷,成昆铁路和公路贯穿全境,还有G4216高速公路 (攀枝花-丽江)和G5京昆高速公路(成都-昆明),以及G4218高速公路 (成都-林芝)等交通干线
攀枝花市场分析

攀枝花市场分析一、市场概况攀枝花市位于中国四川省南部,是四川省的重要城市之一。
该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具有较高发展潜力的市场。
以下是对攀枝花市场的详细分析。
二、人口和消费能力攀枝花市的人口规模约为20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占比约为70%。
攀枝花市的人口结构相对年轻,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
根据统计数据,攀枝花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近几年稳步增长,达到了每年2万人民币。
三、主要产业攀枝花市的主要产业包括农业、旅游业、能源和矿产资源开辟等。
农业是该市的支柱产业,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
旅游业也是该市的重要经济支柱,攀枝花市以其独特的自然体面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能源和矿产资源开辟是该市的重要产业之一,攀枝花市拥有丰富的煤炭、天然气和铜矿等资源。
四、市场需求1. 农产品市场需求:攀枝花市的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主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对优质、有机农产品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2. 旅游市场需求:攀枝花市的旅游市场需求旺盛,游客对于旅游景点、特色美食、旅游记念品等的需求量大。
同时,随着人们对健康、休闲度假的需求增加,健康养生旅游产品也有着很大的市场潜力。
3. 能源和矿产资源市场需求:攀枝花市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于工业和建造业。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工业发展的需求增加,对煤炭、天然气和铜矿等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五、竞争分析攀枝花市场存在一定的竞争,主要来自于本地企业和外来企业。
本地企业在市场上有一定的优势,因为他们对当地市场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与当地消费者有更密切的联系。
然而,外来企业也在市场上有一定的份额,他们通过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来吸引消费者。
六、市场发展趋势1. 农产品市场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健康、有机食品的需求增加,农产品市场将逐渐向有机、绿色农产品转变。
同时,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智慧农业、农业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将在市场中得到应用。
攀枝花介绍-攀枝花简介PPT(经典版)

“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
姓名:
日期:
目录/contents
1 历史渊源 2 城市概况 3 旅游景点 4 美食文化
1
历史渊源
1、历史渊源
攀枝花位于金沙江畔,原 名上、下坝村,形成于清 朝 同 治 八 年 ( 1869 年 ) 前 后,因村口有一株古老而 高大的攀枝花树,遂称“攀 枝花村”。 攀枝花市是全国唯一以花 命名的城市,享有“花是一 座城,城是一朵花”的美誉。
3、旅游景点
苏铁保护区
目前我国唯一苏铁类植物侣游玩推荐:天然苏 铁林、铁树开花苏铁保护区地处我国西南一川、 滇两省交界的云贵高原西北部,区内有天然生 长的攀枝花苏铁23万多株,是一个天然的物种 基因库,是欧亚大陆苏铁类植物自然分布纬度 最北、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株数最多、分布 最集中的天然苏铁林。
是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的著名特色小吃,该 品因不加石膏或盐卤,所以既无卤水味也没有 苦涩味,而具有味醇、鲜嫩、色白且略有回甜 的特点,配以当地特有的鲜辣调料,别有风味。 四川攀枝花盐边县的箐河浑浆豆花远近驰名。
神厨霸王蟹
主料:越南肉蟹二只配料:温江独蒜、青椒、红椒 调味品:鸡精、味精、日本辣椒酱、七星椒、花椒、 李锦记蚝油、香油制作:将肉蟹宰杀洗净切成件, 青椒红椒去头尾切至8厘米长段,七星干辣椒切节, 温江独蒜去头。将炒锅至旺火,下入少许色拉油, 将温江独蒜、七星干辣椒、花椒放入锅内炒出香味, 再将日本辣椒酱、李锦记蚝油、肉蟹一起翻炒后再 将鸡精、味精、香油下锅翻炒装盘即可。
4
美食文化
攀枝花芒果
该品具有纤维少、味甜芳香、质地腻滑、香气怡人、 组织细密、营养丰富的优良品质,集热带水果精华 于一身,被誉为“热带水果之王”。攀枝花得天独厚 的光热资源和南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特征,以及丰 富的待开发土地资源,具有我国乃至世界上海拔最 高、纬度最高、成熟期最晚、品质最优的较大规模 的芒果生产基地的条件,为攀枝花芒果生长及特色 品质的形成提供了独特的环境条件。
攀枝花市场分析

攀枝花市场分析一、市场概况攀枝花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川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攀枝花市场潜力巨大,经济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以下是对攀枝花市场的详细分析。
二、人口与消费能力攀枝花市总人口约为20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约占5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规模不断增长,为市场提供了广阔的消费群体。
攀枝花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消费能力逐年提升。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攀枝花市人均消费支出在西南地区居于前列,人们对于高品质、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有较高的需求。
三、主要行业与市场需求1. 农业:攀枝花市农业发达,以水果、茶叶、烟叶等农产品为主要农业产业。
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优质、有机、绿色农产品上,对食品安全和健康有较高要求。
2. 工业:攀枝花市工业以电力、冶金、化工等为主导,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高效、环保、节能的工业产品上,如新能源设备、环保设备等。
3. 服务业:攀枝花市服务业发展迅速,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旅游、餐饮、医疗、教育等领域。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对旅游服务、特色餐饮、医疗健康、教育培训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
四、竞争对手分析攀枝花市场存在着一定的竞争,以下是对主要竞争对手的分析:1. 农产品市场:攀枝花市场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竞争对手有来自四川省内外的农产品供应商。
他们通过品质、价格、渠道等方面的竞争来争夺市场份额。
2. 工业市场:攀枝花市工业市场竞争主要来自其他地区的工业产品供应商。
他们通过技术创新、品质保证、售后服务等方面的竞争来争夺市场份额。
3. 服务业市场:攀枝花市服务业市场竞争主要来自同行业的竞争对手。
他们通过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创新的服务模式等方面的竞争来争夺市场份额。
五、市场发展趋势1. 农产品市场: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重视,农产品市场将更加注重品质和安全性,有机、绿色农产品将成为市场的发展趋势。
2. 工业市场:随着低碳经济的提倡,环保、节能、新能源等领域将成为工业市场的发展重点。
攀枝花地理情况

攀枝花地理情况:攀枝花市是中国四川省直辖市。
位于中国西南川滇交界部,金沙江与雅砻江汇合处,东经108°08'~102°15',北纬26°05'~27°21'。
东北面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会理、德昌、盐源3县接壤,西南面与云南省的宁蒗、华坪、永仁3县为界。
成昆铁路和108国道公路纵贯全境,北距成都749千米,南接昆明351千米,是四川通往华南、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的最近点,为“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地。
攀枝花市辖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
有16个街道办事处,44个乡镇,129个社区居委会,353个村民委员会。
【国土资源】攀枝花市幅员面积7440.398平方千米。
2005年全市土地总面积7423.43平方千米,其中,农用地6676.2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504.31平方千米),约占89.93%;建设用地292.32平方千米,约占3.94%;未利用地面积454.84平方千米,约占6.13%。
【矿产资源】全市共发现矿产76种,矿产地490处(含矿点、矿化点),探明储量的矿产39种,已得到开发利用的矿产45种。
全市宝玉石资源也较为丰富,计有各类矿点81个。
2005年主要矿产储量:煤保有储量39055万吨,钒钛磁铁矿保有储量67.29亿吨,伴生钛保有储量42870万吨,伴生钒保有储量1047.9万吨,溶剂石灰石保有储量29554万吨,冶金白云岩保有储量7495万吨,耐火粘土保有储量1032.4万吨, 晶质石墨保有储量1545. 3万吨,水泥用灰岩保有储量20166万吨,水泥砂岩保有储量1194.05万吨,大理石资源储量5399万立方米,饰面用花岗石资源储量8387万立方米,苴却砚石资源储量2098.5万吨。
【水能资源】攀枝花市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492.9万千瓦。
全市可开发量占理论蕴藏量的83.2%,可达410.1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271.5万千瓦小时,平均每平方千米占有年均发电量365.19万千瓦小时,为全国的17.7倍,四川省的4倍,攀西地区的1.27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项目区域概况2.1 攀枝花市概况2.1.1 自然地理攀枝花市位于中国西南川滇交界部、金沙江与雅砻江汇合处,东经101°08′~102°15′北纬26°05′~27°21′。
是长江上游第一城。
北距成都749公里,南接昆明351公里,是四川通往华南、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的最近点。
为“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地。
本项目位于攀枝花市东区。
2.1.2 城市性质及规模攀枝花市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为开发我国西部丰富的矿藏资源,改善我国工业布局而建设发展起来的现代城市。
经过近四十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成为我国西部工业重镇和新的经济支撑点、川滇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长江流域经济带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
攀枝花的资源得天独厚,已经查明的主要矿产有47 种,尤以钒钛磁铁矿为最其中钛储量占世界第一位,钒储量占全国第一位、世界第三位。
水能资源亦非常丰富。
1999年已建成的二滩电站装机容量330万千瓦,在三峡电站全部建成前为全国之最。
装机容量50 万千瓦的桐子林电站即将竣工,新的水力开发还在进行。
攀枝花城市建成区面积61平方公里,2010年末总人口111.7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2.97万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4‰,城市化水平达到60.1%。
常住人口121.41万人,年平均增长1.07%。
攀枝花的城市布局根据资源、用地、地形条件和工业企业的协作关系,在金沙江南北两岸由西向东布置了功能不同、规模不等、相互联系的八个片区。
城市中心区由炳草岗、渡仁、弄弄坪、攀密四个片区组成,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商贸、金融等职能于一体;面积40平方公里,人口40-42 万人;城西分区由格里坪、河门口、陶家渡三个片区组成,以能源、建材工业和木材储运加工业为主,兼有向滇西北中转、集散物资和商贸功能,面积15-17平方公里,人口18-20万人;城东分区由金江片区和团山-马店河沿线组成,以铁路运输、物资集散和发展钛化工工业为主,面积9-10平方公里,人口3-5万人。
2.1.3 历史沿革攀枝花市由原四川省(西康省)和云南省部分地区组成。
进入民国,市境仍分属川滇两省。
1951 年在会理、德昌部分地区,建立迷易县,次年更名为米易县,隶于西康省西昌专区。
1955 年,西康省撤销,会理、米易及盐边等县,随西昌专区重隶四川省。
市境江北西部地,初属云南省丽江专区华坪县,江南地属楚雄专区永仁县。
1958 年,合永胜、华坪两县为永华县,永仁县并入大姚县,市境两地亦随之改属。
1965 年1月7日,中共西南局向中共中央、国务院作了《关于成立攀枝花工业区政府的请示》,建议在攀枝花工业区党委统一领导下,成立一个工业区人民政府。
1965年3月20日,徐驰宣布攀枝花特区人民委员会成立。
1965年5月30日,国务院秘书厅制发了“四川省渡口市人民委员会”印章,由四川省人民委员会转发给渡口市人民委员会启用。
1974 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将永仁县的平地公社(不含落水涧、大麻塘、小石桥)3个生产队和大龙潭公社,划归渡口市。
1978年7月,四川省决定将会理县红格区所属的红格、新九、猛新3个公社,和爱公社的4个生产大队,划归市辖。
1978年10月,四川省报请国务院批准,将西昌专区之米易县和盐边县,划为渡口市辖县。
市辖区域面积增至7434 平方公里。
1987年1月渡口市更名为攀枝花市。
1994年2月2日,四川省民政厅批准攀枝花市东区、西区、仁和区3个区部分区域进行调整。
2002年3月,攀民政[2002]19 号文核定,行政区域面积为7440 平方公里(2014年统计数据为7401平方公里)。
攀枝花市至今辖三区(东区、西区、仁和区)两县(盐边县、米易县)。
2.1.4 自然概况1. 地形地貌攀枝花位于四川西南部、川滇交界处,在横断山区,地处攀西裂谷中南段,属侵蚀、剥蚀中山丘陵、高原峡谷地貌,山高谷深、盆地交错分布,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山脉走向近于南北,是大雪山的南延部分,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可分为平坝、台地、高丘陵、低中山、中山和山原6 类,以低中山和中山为主,占全市面积的88.38%。
海拔最高点位于盐边县境内的柏林山穿洞子(4195.5 米),最低点位于仁和区平地镇师庄(937 米),相对高差3258.5 米,一般相对高差1500~2000 米。
2. 地形、水文河流属长江水系,境内有大小河流95 条,分属于金沙江水系和雅砻江水系,两江在倮果雅江桥汇合。
金沙江不仅是主要供水水源,也是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受纳水体。
年过境径流量达1102 亿立方米,流域控制面积较大的有安宁河、三源河、大河三大支流,其中流域面积大于500 平方千米以上的6 条,100~500 平方千米的26 条,50~100 平方千米的18 条,5平方~50 平方千米的小河流直接汇入金沙江、雅砻江的共45 条。
3. 气象攀枝花市属南亚热带—北温带的多种气候类型,被称为“以南亚热带为基带的岛状立体气候”。
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四季不显著,旱、雨季分明。
由于受海拔高程和地形变化的影响,垂直差异明显,小气候复杂多变,区年平均气温20.5℃,极端最高气温41℃,极端最低气温-2℃。
多年来的气象观测资料表明,区内年气温超过30℃以上约为180天,高于35℃达55 天,每年6~11 月为雨季,11~翌年5 月为旱季,年降雨量在760~1200mm,平均为900mm,年蒸发量2400~2900mm。
每年7、8、9 月多暴雨,且雨量充沛,降水持续两个昼夜以上时,地表径流易在测区内的沟谷及支流中汇集为山洪并造成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形成。
近年来随着二滩水库的建成和市区环境改善,年降雨量有增大的趋势,年蒸发量逐渐减少。
日照强烈,气候干燥,降雨集中。
区内的山区气候较为明显,垂直分带较为突出。
河谷940~1100m地带降雨量一般小于800mm,随着海拔高程的增高,降雨量逐渐增加,1100m 海拔高程以上地带降雨量一般在1000~1200 ㎜。
河谷地带年平均蒸发量为2400~2900mm,山岭地带为1400~1800mm。
测区年平均相对湿度一般在50~60%,河谷地带在雨季相对比较湿润,月平均相对湿度一般在64~75%,最湿为9 月,而旱季月平均相对湿度则在50%以下。
另据资料显示,测区内每年3~5 月份气温和蒸发量将达全年最高峰。
12 月~翌年4 月风季时,风力强劲,一般风速1.1~1.3m∕s,最大风速13.3 m∕s,风向多为西北。
根据以上攀枝花地区气候变化的总体特征,区内小气候类型为:干热河谷地区高原谷地亚热带半干燥气候。
2.1.5 自然资源1. 土地及水利资源攀枝花市幅员面积7410 平方公里。
其中农用地约666200 万平方米,建设用地约30300 万平方米,未利用地约45900 万平方米。
攀枝花水能资源丰沛,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687.9 万千瓦以上,可开发量达到599.4 万千瓦,2010 年装机容量约350 万千瓦。
攀枝花地区水能资源分布集中,主要分布在过境的金沙江、雅砻江以及支流安宁河、永兴河、藤桥河。
2. 矿产资源全市共发现矿产76 种,探明储量的矿产39 种,得到开发利用的矿种45 种。
全市发现矿产地490 余处,其中特大型、大型矿床46 个,中型矿床30 个,小型矿床52 处,矿业及矿化点289 处。
主要金属矿产储量情况为:钒钛磁铁矿保有储量669374.1 万吨,占四川省铁矿探明资源储量的72.3%,是全国四大铁矿之一。
其中伴生钛保有储量42457.93 万吨,占全国的93%,居世界第一;共生钒保有储量1037.59 万吨,占全国的63%,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三。
钴保有储量7.46 亿吨,此外还有铬、镓、钪、镍、铜、铅、锌、锰、铂等多种稀贵金属,多个项目被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世界之最。
非金属矿产中,煤保有储量36947.26 万吨,熔剂石灰石保有储量29493.1 万吨,冶金用白云岩保有储量36374万吨,晶质石墨保有储量1529.8 万吨,硅藻土1355.6 万吨,饰面用花岗石资源储量8375 万立方米,苴却砚石资源储量2098 万吨。
3. 生物资源攀枝花的植物和野生动物种类繁多,达2500 多种。
珍贵稀有动物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4 种:金雕、豹、黑颈鹤、四川山鹧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30 种。
国家重点保护的一级、二级珍稀濒危植物14 种,其中,一级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攀枝花苏铁举世称奇,成片生长,达20 多万株,且年年开花,雌雄竞放,与恐龙、熊猫一并被誉为“巴蜀三宝”。
4. 旅游资源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攀枝花市,旅游资源独特,集溶洞、石林、瀑布、温泉、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地下海子、世界第三高坝、象牙微雕钢城为一体;拥有国家、省级森林公园多处,被称为植物学家的天堂,其中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原始苏铁林,这里铁树年年开花,被誉为奇观。
还有植物立体分布的大黑山;有号称“中华奇洞”的米易龙潭溶洞;有稀有的氡气温泉;有举世惊叹的攀钢和雄奇的二滩高峡平湖;有奇趣横生、有惊无险的“万里长江第一漂”。
热带水果、水产品及水晶、玛瑙、翡翠等宝玉石和称为“砚中奇品”的苴却砚等旅游商品丰富多彩。
开辟了桃花节、阳光之旅、泼水节、龙舟节和风筝节等旅游项目和节庆活动。
2.2 攀枝花市社会经济发展2.2.1 人口现状1. 人口规模攀枝花市现辖三区两县(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是一座移民城市,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市总人口1091657人。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市常住人口为1214121 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122464 人,增长11.22 %,年平均增长1.07%。
全市户籍人口为1117929 人,其中农业人口51.71 万人。
图2-1攀枝花市多年总人口(人)至2014 年底全市总人口111.88 万人,常住人口123.2 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74%,城镇化率64.03%,比上年提高0.6%。
2. 人口变化从攀枝花全市来看,五普和六普期间的十年,攀枝花市常住人口年平均增长1.07%,比全国年平均增长0.57%高0.5 个百分点,比全省年平均减少0.35%高1.42 个百分点。
而近几年人口增长逐年变缓。
家庭规模继续小型化,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 人,比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24 人减少0.24 人。
家庭户规模缩小,主要是由于生育水平不断下降、生活观念发生变化、人口迁移流动增加等因素的影响。
总人口性别比仍然偏高。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占51.80%,女性人口占48.20%。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09.74 下降为107.46,性别比呈逐步下降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