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晋义熙元年(公元405年),陶渊明41岁。这年十一月,爱好自然的陶渊明不堪社会的动乱与污浊,毅然辞去彭泽令之职,这是他第四次辞官,也是最后一次,自此归隐田园再未出仕,以一首《归去来兮辞》展开了他躬耕自资的农村生活,只留给后人许许多多的清新田园诗。

归隐是因为“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因为“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因为“世与我而相违”,而“园林无世情”。归去可以脱离污浊的官场和红尘俗世,可以“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可以回归本性、回归自然,所以他此后所作的若干田园诗平淡自然、感情真挚,情、景、理交融,远离尘俗,却又在自然中阐发深刻的哲理,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平淡与醇美两方面。

一、陶渊明田园诗之平淡

陶渊明田园诗开创了诗歌的意境美,其韵味醇厚而又自然宁静。他的诗常常取自自然和平常的生活,但看似信手拈来的随意之笔,却又无处不透露出诗人细巧的心思:取景,山水田园远近相依,既有草庐村舍,又不乏自然之美;记事,家长里短有情有趣,既有田耕之乐,又充满生活气息。诗人把所见所闻巧妙组合,呈现新的意境,给人以美感。朱熹的《朱子语类》说:“渊明诗平淡,出于自然”,就是说其诗风的“平淡”,表现自然,毫无矫饰。

平淡可分为平实的景物和平常的人事两方面。

(一)平实的景物

陶渊明田园诗中描写之物象,都是生活中随处可见,抬眼可及的,从堂前屋后,到田间菽稷,房舍村落,远山炊烟,点染勾勒间,落笔看似随意,却又错落有致。

近处,有描写居住的房舍院落的,还未走出篱笆墙,诗人就已经洋洋洒洒留下许多好诗了,如《时运》中写道:“斯晨斯夕,言息其庐。花药分列,林竹翳如。清琴横床,浊酒半壶。”这里写的就是院内的景物,无论晨昏,简朴的草庐清净的令人止息,竹林的清荫遮住了庭院,一边是药栏一边是花圃,横放在琴架上的是素琴一张,旁边有浊酒半壶。。。。。。平实的景物,平时的生活,没有什么比这更简单,更真实了,但落笔之间又让人感觉如世外桃源般清新纯美。还有《归园田居》(一)中所描写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诗人对草屋茅舍,榆柳桃李,远村炊烟,鸡鸣狗吠的白描,给我们呈现了一幅农村恬静美丽的风景画,农村是那么恬美、宁静,远处的村庄依稀可见,袅袅炊烟依依

升起,从幽深的小巷中偶尔传来几声狗吠,阵阵鸡鸣随处可闻,似乎从桑树的树梢传来,让人不由得想起小时候郊游的村落,亲切之感油然而生。让人留恋往返,驻足神往。“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远一近;“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以动写静,简直达到了化境。作者眼之所见、耳之所闻,细细读来,犹如身临其境。这一切经过陶渊明点化也都诗意盎然了,仿佛自己要将置身于世外桃源了。诗人那纯净的心地、平和的心境,与简朴恬静的田园风光交融在一起,给人一种无限回味之感,充满了欣然畅快之情。再如《饮酒》(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在东篱下采菊,悠闲自得,偶尔抬眼便是南山的美景,时值傍晚山岚间氤氲绵绵,结伴成群的飞鸟纷纷归来,怎样一副怡然自乐的画卷啊!诗人由衷地赞颂了农村生活和恬淡的环境,同时将农村那宁静平和的生活表现得诗一般优美,令人神往。

出了村子,便是描写田间耕种之景象。既是归耕,自然是亲自下田,田间劳作。既是每日生活,诗中自然是少不了与耕种有关之事了,如《桃花源诗》中:“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极目远望,是桑树茂盛,垂下的枝条阴影相接,连成了片片树荫,春蚕可以结茧收取长丝,俯视田间,豆子与谷物按时播种,秋收后也不用缴纳王税,欣欣向荣之境令人心驰神往,虽“秋熟靡王税”是有些想象的意境,但此情此景却是来自日常之生活。再有《归园田居》中也不止一次提到田间的农作物,如“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等等,辛勤劳动自然会有所收获,耕地日渐拓广,桑麻一天天长高,而草盛豆苗稀的遭遇也是不可避免的现实,诗人每每以平常之心看待平实之物,心情愉悦时所见也是“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广阔美丽的稻田吹来远方的清风,茁壮的麦苗也仿佛在欢迎新春,句句都不忘歌颂美好的田园。

放眼远望,更有描写大自然中的景色。劳作之余,诗人也会相约三两个近邻好友四处走走,所过之处皆留有好诗篇,如《时运》中所写:“山涤馀霭,宇暧微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写的就是诗人踏青所见,山峦间剩余的烟云已被涤荡,只是一抹淡淡的云让天空还有些许的不明亮,南方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一片新绿起伏不定,山间早春的清晨,宁静而清新。因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所以诗人总是能在游山玩水中捕捉到平凡的事物,一如“弱湍驰文鲂,闲谷矫鸣鸥”,本应湍急的流水此刻却平静地流淌,鲂鱼欢快地游来游去,原本幽静的山谷中高飞起鸣叫的沙鸥,似乎是被游人惊扰了,只是偶然所见,寥寥几笔却又隐隐透出一种豪迈风骨。诗人在平常生活中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可谓是细致入微,在《饮酒》(八)中有“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一株青松,在平常的日子里被众多的杂草淹没了自己的奇姿,而等到严冬的霜雪凋零了周围的草木,青松依然挺拔的高枝便卓然而见了,青松与杂草,从春到冬的不同姿态,对比之间赞颂了青松。

诸如此类平常之景物的描写,看似平淡,不温不火,但细细读来,余味悠长。

(二)平常的人事

人物事件描写,无论是诗人自己还是身边的邻居,亦或是邻里间之相处,都是农村生活中平常琐事,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既有躬耕之美好又充满人伦之温馨。

陶渊明诗中常描写天伦常情。天伦之情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最为平常,因为它无处不在,不经意的抬手举足之间,似乎察觉不到,但任谁都无法忽视,在《和郭主簿二首》中“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烫一杯熟酒,自斟自饮,呀呀学语的小儿子在身边玩耍,写的是平常的家庭生活,朴实的天伦之乐,质朴自然中流露真情,让人感同身受,一种温馨甜美之情油然而生。平常之情,平常地叙述,也能表达出不寻常的深意,诗人四十四岁时曾作一篇《责子》,诗中有“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真真个如话家常,通俗易懂,虽是诉说对儿子的失望,但诗人心中骨肉之情既深厚又率真,从责备的内容上又反映了对儿子的希望。

另外,陶渊明诗中所写的邻里交往,也是农村中农人之间最平常的交往状态。正如《归园田居》(二)中所描述:“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在弯弯曲曲的僻静小路上,邻人拨开草丛互相探望,见了面不谈论世俗之事,只不过聊一聊庄稼的生长情况而已,这要换做旁人,恐怕不会想到如此稀松平常的事情也能拿来作诗。诗人所描写的农人邻里之间,虽朴实简单但并不冷淡,是不乏温情的,也常常“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农民的生活朴实简单,心地自然善良而单纯,一天的辛勤劳作之后,也会踏着落日结伴而回,闲下来拎一壶好酒去慰劳一下邻居,诗中之情亲切而温暖。又如《饮酒》(九)中“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子为谁欤?田父有好怀”,简简单单,再平常不过,只是某一天清晨,邻居农夫提着酒前来问候,而诗人急急开门连衣服都穿反了,“倒裳”二字惟妙惟肖,足见诗人细微之处斟词酌句,把个披衣开门的场景描绘得生动自然,也足见诗人与生活中观察之细致,即便只是一件晨起串门的小事在诗人笔下也可如此丰满,绘声绘色。陶渊明四十六岁时由园田居迁至南村,曾作《移居》二首,其二有“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也是平实地描述了自然生活中与邻里相处之乐,过门即打招呼,有酒便同饮共欢,干农活便各自归去,思念便寻访谈笑,歌颂自然,也赞美自然中人与人的关系,更坚定了自己归田力耕的信念。

陶渊明诗中所写的劳作躬耕也是农村常见的场景。如《归园田居》第五首“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南山种豆,杂草旺盛豆苗却稀疏,只得清晨起来便去锄草,月上树梢才抗锄而归,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湿了有什么可惜的呢?只求不违背我归隐的初衷。朴实的农民田间耕种,既有披星戴月的辛苦,又不失浪漫唯美的感觉。“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

再者《归园田居》(五):“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