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笔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梦溪笔谈》中的科技成就

《梦溪笔谈》是我国北宋著名沈括学者所写的一部科学名著。在《梦溪笔谈-自序》中沈括写到“予退处林下,深居绝过从。思平日与客言者,时纪一事于笔,则若有所晤言,萧然移日,所与谈者,唯笔砚而已,谓之《笔谈》。圣谟国政,及事近宫省,皆不敢私纪。至于系当日士大夫毁誉者,虽善亦不欲书,非止不言人恶而已。所录唯山间木荫,率意谈噱,不系人之利害者;下至闾巷之言,靡所不有。亦有得于传闻者,其间不能无缺谬。以之为言,则甚卑,以予为无意于言可也。”从中可以看出他在经历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后心态所达到的平和,梦溪笔谈正是他将自己一生的对于文学、艺术、科学、技艺和历史、考古研究的记载。

现存《梦溪笔谈》共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1篇。它主要包括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技艺、书画、器用、神奇、异事、谬误、杂志、药议等十七目,在这些条目中,属于人文科学例如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音乐等方面的,约占全部条目的18%;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约占总数的36%,其余的则为人事资料、军事、法律及杂闻轶事等约占全书的46%。其中最为后人所称道得的便是是关于沈括以及同时代人科学技术成就和贡献的记载。沈括博闻多学,于天文、地理、律历、音乐、医药等都有研究。对当时科学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情况,如水工高超、木工喻皓、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升、炼钢炼铜的方法等,凡有所及,无不详为记载。这使得《梦溪笔谈》成为一部重要得科学巨著。其中记载的很多当时的科学成就已处于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可以说是一部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的光辉巨著,在世界广受称赞,更有英国学者、汉学家李约瑟博士称:“《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关于《梦溪笔谈》中的关于科学技术以及工艺技巧的技术我们可以从几个例子中了解:

一、《梦溪笔谈》中的科学认知

在《梦溪笔谈中》有这样的记载:“予观雁荡诸峰,皆峻拔险怪,上耸千尺,穹崖巨谷,不类它山,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砂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与此相类,沈括在西北当政时关于竹子化石“无奈旷古之前,地卑气湿宜竹”的论断,也是极具科学性的。这样的认识在当时是非常积极先进的。纵观我们古人对于山川河流的解释大多是用传说或者神话的形式,把认识与敬畏融合在一起,诸如“共工撞不周山”“女娲补天”等就是认识中华西高东低地势和洪水泛滥的景象的。在江湖上行船,最怕的就是风。但是有一个商人,总结出了一些规律,那就是五更看天象,晴空万里,月光皎洁,没有云气,即可行船,但只能到巳时(上午11点)。推其理,“大凡夏月风景,须作于午后”。这其中的道理也是很明白的:这段时间气温变化不大,空气压力也相差无几,再没有云气,也就不会产生急速流动,形不成风。另外,在对于中药的自然习性和功用认识上,沈括也有不少的独特看法。这一点在《卷二十六.药议》中很详细。特别是采中药确实很有讲究,“皆不可以限时月”,要根据需要按时采集,“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用芽者自从本说,用花者取花初敷时,用实者成实时采”,以我从小采药经历看,此言甚为有理。要根据需要和药材生长的规律来采摘,才会更好的发挥其药性功用。在关于“石油”方面的认识,沈括更是前无古人的,尤其是“石

油”一名的确立和“此物必大行于世,自予始为之”的推断,真的是惊世骇俗,叹为观止。根据当时的封建皇权统治下以及人们当时所受的教育,人们对与自然界中的奇异之事能有如此贴近现今科学解释的推断是极其难能可贵的。虽然其中也有“盖石油之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这样的记载,虽然现在看来很是荒谬,但如果放眼于当时世界的科技水平,也是不足为奇的。

二、《梦溪笔谈》中的科学技术

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很多的科学技术。其中关于印刷术有这样的记载:“版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版本。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版,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贴,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可见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使用过程以及最原始字模的保存等,都一一记录在案。关于活字印刷的记录还曾作为印刷术源自中国的强有力的证据。可以说,如果没有沈括的详尽记载,我们对于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的很多具体细节是永远也不清楚的,甚至连他的归属都没有办法证明。还有机器人制作,就是放在现在也是前沿的科技,但在沈括的记载中有一李姓术士,“多巧思”,曾经制造了一个“舞钟馗”,能够“左手扼鼠,右手用简毙之”。这应该是很先进的技术了。在这之前墨子的飞鸟、诸葛的木牛流马和《荷马史诗》中的特罗伊马等都是古人探求的重要结果。

三、《梦溪笔谈》中的工艺技巧

在技术运用上,《梦溪笔谈》中也记载了很多例子。例如丁谓修缮皇宫所用的统筹法:取土挖沟-决汴入壑-船运材料-瓦砾填壑。既节省了时间,不至于窝工,有节省了大量金钱,“计省费以亿万计”。在《卷十一官政一》关于堵黄河决口的记载也很有科学性,说明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另外,像《梦溪笔谈.卷十三权智》中记载的关于苏州至昆山潜水中因地制宜造地为路(取水中芦苇干草制墙,充填以淤泥,干后去芦苇干草,就做成了土路)和濉阳都水丞侯叔献以古城泄淤保堤(“急发汴堤注水入古城,下流遂涸”;然后,修好堤坝,再“徐塞古城所决,平而不流,瞬息可塞”)的故事,都证明了古代先人的智慧。最为后人称赞的还是书中关于羌人冷锻铁甲的记载:“青堂羌善锻甲,铁色青黑,莹彻可鉴毛发,以麝皮为綇旅之,柔薄而韧。镇戎军有一铁甲,椟藏之,相传以为宝器。韩魏公帅泾、原,曾取试之。去之五十步,强弩射之,不能入。尝有一矢贯札,乃是中其钻空,为钻空所刮,铁皆反卷,其坚如此。凡锻甲之法,其始甚厚,不用火,冷锻之,比元厚三分减二乃成。其末留箸头许不锻,隐然如瘊子,欲以验未锻时厚薄,如浚河留土笋也,谓之“瘊子甲”。今人多于甲札之背隐起,伪为瘊子。虽置瘊子,但原非精钢,或以火锻为之,皆无补于用,徒为外饰而已”可见在金属加工手段缺乏的当时人们的智慧,这种金属加工的方法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与宋朝同期的欧洲各国仍然在采用锁子甲与棉甲,这大大的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弥补了军事制度对战斗力的制约。与之同样的,还有对古人水法炼铜以及营舍之法的记载,都足以体现沈括对工程技术的重视,这与封统治下其他人对科技的轻视形成对比,可见其智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