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若为王 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我若为王》教案

《我若为王》教案

《我若为王》教案《我若为王》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及问题特征2、理解作者对国民王权意识、奴性意识的深刻认识和无情批判。

能力目标1、学习作者以调侃的文笔借戏说的形式表现自己思想的写法。

2、品味__中含意丰富的语句,深刻理解作者的思想。

3、体会杂文鲜明的思想性、文学性。

德育目标学习作者敢于直面现实,痛斥奴性,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度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诙谐幽默的语调中所包含的深刻思想。

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是深刻含义3、体味杂文的思想性、文学性。

课时安排:一课时(多媒体)教学步骤一、导入1、故宫图片及漫画导入二、初步感知1、“我”若为王,这世界会成为一种怎样的光景?请大家阅读课文,分点作简要说明。

妻——王后子——王子、太子女儿,亲眷——公主、皇亲国戚“我”——天子,万岁2、地位如此尊贵,有条件吗?——只因为“我”是王,“我”有权。

三、深入探究1、看来这王是个好东西啊,引无数人竟折腰。

问世间,王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唐朝玄武门之变,手足相残;明朝靖难之役,叔侄反目;近有袁世凯称帝,卖国求荣;军阀割据,民不聊生。

不就是为了王位,为了王权吗?那么,王究竟是什么东西呢?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解。

————王是封建残物,奴才的首领2、看来作者对王的态度很明显,是蔑视,是批判。

(生活在奴才们中间,做奴才们的首领,我将引为生平的最大的耻辱、最大的悲哀。

)四、难点突破1、作者假定自己为王,却发誓要将所有的臣民杀死,这是为什么?提示:①臣民们犯了什么错,要一齐杀死?——他们是奴才,作者憎恶一切奴才和奴才相。

②奴才相是怎样一副嘴脸,再文中找一找——第五段,请大家读一读。

③请大家用成语概括——阿谀奉承,卑躬屈膝,低三下四,奴颜媚骨……④看来奴才有很大的危害性啊,下面请大家看一个小故事。

——易牙善烹调,齐桓公召之。

一日,齐桓公说:“我尝遍天下美味,却不知道人肉是什么滋味。

”易牙听后,烹子,以媚桓公。

语文教案我若为王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我若为王教学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我若为王教学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运用想象和联想,培养创新思维。

(3)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敬领袖,尊敬师长,尊敬劳动人民的情感。

(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想象与联想法: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理解课文内容。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黑板等。

(2)学生预习课文,预习生字词。

2. 课堂导入:(1)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学生分享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生字词,教师讲解并板书。

3. 课堂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解释作者的表达意图。

(3)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4. 课堂练习:(1)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讲解和辅导。

5.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内容,巩固生字词。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

《我若为王》教案

《我若为王》教案

《我若为王》教案2一、教学设想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德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尽最大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能力,从而达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课于生的初衷。

二、教学安排一课时三、教学内容(一)预习指导1、从音形义三个方面,掌握下列字词。

光景德性亲眷敬畏憎恶谄媚悲戚呵斥乞求2、浏览全文,初步把握作者抨击的对象,即杂文中的靶子。

3、本文在立意和结构处理上,有何妙处?谈谈你的看法。

4、阅读《读本》第13—15课,以加深对杂文作品的认识。

(二)教学步骤1 导语设计好的导语能迅速将学生引向授课主题,带入教学情境之中,或能动人心扉,或能发人深思。

请你以教师身份,拟一则80字左右的导语。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我若为王》。

2、根据同学们的导语,联系课后练习中的一则材料,得出本课的中心论题是什么。

(1)学生谈自己导语设计的出发点。

(2)讨论犯罪分子为何能轻易得逞?3、为了能讲清楚这个问题,你的文章打算怎样写?试列出你的结构提纲。

4、联系自己的构思,对照本文,讨论本文在写法上的成功之处,作为将来写作的借鉴。

文章立意上:表现在对王权和奴性批判的处理上讨论:作者为什么“深深地憎恶一切奴才或奴才相”。

奴才的嘴脸到底有多可恶,根据文中的具体描写概括奴才相的特点。

奴才:惟命是从(趋炎附势,阿谀奉承,俯首帖耳) 尽力实现王的愿望;不指摘王的过失、罪行。

卑躬屈膝低头、鞠躬、匍匐巧言令色谄媚、乞求、快乐的表情低微、柔婉、畏葸的声音欺软怕硬也曾是昂首阔步、耀武扬威结构安排上:1、捧高跌低法:王——————————臣民王权——————奴性妻子——王后唯命是从儿子——太子卑躬屈膝女儿——公主巧言令色(铺垫)虚——————————实(欲擒故纵)2、虚拟幻想法:假设:我若为王。

;我将。

3、排山倒海法:表现在段与段之间,也表现在段落内部。

4、波澜突起法:“王”的想法既合理,又来得突然,有些意外。

公开课《我若为王》教案设计

公开课《我若为王》教案设计

《我若为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我若为王》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2)能够把握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和作者的观点;(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观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分享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3)通过课后实践,将课文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2)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公正正义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我若为王》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2)掌握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和作者的观点;(3)能够将课文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和寓意;(2)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观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3)将课文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我若为王》的作者和背景;(2)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们成为了王,你们会怎样做?”引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我若为王》,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思想;(2)学生标注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和作者的观点;(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和寓意;(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课堂分享;(3)教师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四、课后实践: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观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2. 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导学生提高解题能力;3. 学生将自己的作业成果进行分享,进行课堂讨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积极性和表达能力;2.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在作业中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3. 课后实践评价:评价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和问题解决能力;4. 综合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2024年语文教案-我若为王

2024年语文教案-我若为王

2024年语文教案-我若为王一、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课文《我若为王》的主题思想,领略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憧憬。

1.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3 通过对课文的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我若为王》的内容介绍。

2.2 课文的文学特点和语言风格。

2.3 课文中表达的理想主义情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理解课文《我若为王》的主题思想。

3.2 分析课文的文学特点和语言风格。

3.3 引导学生思考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4.1 讲授法:介绍课文的内容、作者、背景等。

4.2 讨论法: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文学特点等。

4.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理想主义情怀。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我若为王”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5.2 介绍课文《我若为王》的背景和作者。

5.3 分析课文的内容和主题思想。

5.4 分析课文的文学特点和语言风格。

5.5 引导学生思考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进行案例分析。

5.6 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5.7 总结课堂教学,布置课后作业。

六、课后作业:6.1 请学生阅读其他有关“我若为王”主题的文学作品,如《王者归来》、《王者之心》等,对比分析与本课文的异同。

6.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我若为王”的作文,谈谈自己的理想和对未来的憧憬。

七、教学评价:7.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文,评估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对未来憧憬的表达。

7.2 在课堂上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讨论成果,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深度。

八、教学反思:8.1 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如教学方法的应用、学生的参与度等。

8.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效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拓展学习:9.1 推荐学生阅读作者的其他作品,如《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生命的意义》等,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文学思想和风格。

《我若为王》教学设计[袁卫星]教案教学设计

《我若为王》教学设计[袁卫星]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我若为王》的内容;(2)掌握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式的运用;(3)了解作者袁卫星的背景及其作品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课文主题和人物形象;(2)学会从不同角度解读文学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3)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理想的追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民族观;(3)学会尊重他人,关爱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我若为王》的内容介绍;2. 作者袁卫星的背景及作品特点;3. 课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式的运用;4. 课文主题和人物形象的深入分析;5. 从不同角度解读文学作品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我若为王》;(2)掌握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式的运用;(3)了解作者袁卫星的背景及其作品特点;(4)深入分析课文主题和人物形象;(5)从不同角度解读文学作品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某些抽象和深层次的含义的理解;(2)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创意写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袁卫星及其作品特点;(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我若为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本的韵律和情感;(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字词障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分析课文主题和人物形象;(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主题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的运用;(2)讲解作者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5. 解读作品:(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文学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2)分享解读心得,进行全班交流。

6. 创意写作:(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创意写作;(2)挑选优秀作业进行展示和点评。

《我若为王》教学设计[袁卫星]教案教学设计

《我若为王》教学设计[袁卫星]教案教学设计

《我若为王》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我若为王》的基本内容,掌握作者袁卫星的写作背景和文学地位。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权力与责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课文《我若为王》的作者袁卫星,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2.2 课文解读分析课文《我若为王》的主题思想,探讨作品中的权力、责任、人性等元素。

2.3 修辞手法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文学美。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和作品背景,准备相关问题。

3.2 课堂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3 课堂讲解分析课文主题思想,讲解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3.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5 课堂小结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效果。

4.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我若为王》课文文本。

5.2 参考资料关于袁卫星的生平介绍、相关学术论文等。

5.3 网络资源相关在线文章、视频等,丰富学生的学习渠道。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世界。

6.2 问题驱动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6.3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促进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氛围。

6.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第七章:教学活动7.1 课前活动让学生分享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增加学生对课文的了解。

《我若为王》教案

《我若为王》教案

《我若为王》教案教学目标1. 解文章大开大合的结构, 假设的论证方法和幻想虚拟的写法, 理清全文思路。

2.理解作者对王权意识和奴性思想的深刻认识, 在批判王权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奴性的危害。

3. 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

教学方法:1.讨论点拨法。

教读本文, 应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 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

2. 品读鉴赏法。

体味杂文的思想性、文学性。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联系历史人物, 引领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二、简介作者聂绀弩的杂文是“有力的响箭”。

三、文本探究1 从文章最后一段切入, 提出两个问题, 整体把握全文:①我若为王, 为什么最终不能为王?②既然不能为王, 为什么又会成为古今中外最大的王?a学习2――5段, 让学生认识到王的两面性——显赫之至与寂寞之至。

b学习6——7段, 明确中心, 思考“我终于不能为王”的原因。

重点理解“我将变成一个暴君, 或者反而正是明君:我将把我的臣民一齐杀死, 连同尊长和师友, 不准一个奴种留在人间”这个句子。

明确: 在上文中, 作者对于王权和奴才这一对“孪生子”表示了深深的憎恶和愤慨。

“生活在奴才们中间, 作奴才们的首领, 我将引为生平的最大的耻辱, 最大的悲哀。

”作者在这里又翻出一层意思, 认为奴才比王权更可怕, 因而要“不准一个奴种留在人间”斩钉截铁地表示铲除一切奴种的强烈愿望, 体现了作者语言的犀利和思想的深刻。

c齐读最后一段, 联系全文, 理解“最大的王”及“真的人”的含义。

明确:世界上没有了奴才, “我”终于不能为奴才们的首领, 那么, “我”和所有的人都变成“真的人们”了。

对这种景象, “我将和全世界的真的人们一同三呼”。

2 师生再次品读第5段, 感受作品的文学性, 归纳奴性的特点。

四、课外拓展开放性讨论: 什么是奴才?奴性和王权有何联系?最盲目的服从乃是奴隶所仅存的唯一美德。

———卢梭对于羊显凶兽相, 而对于凶兽则显羊相。

2024年语文教案-我若为王

2024年语文教案-我若为王

一、《我若为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文章的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权力与责任的关系。

【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2.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引导学生思考权力与责任的关系。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关于国王的故事或诗歌,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的主题思想。

3. 课文解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讨论作者为何要写这样一个故事,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培养批判性思维。

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强调权力与责任的关系,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权力。

6.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我若为王”的想象作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我若为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熟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熟读课文,理解生僻词语和句子。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生僻词语和句子。

2. 识别并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课文熟读:让学生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

3. 词语解析: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修辞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我若为王》教案范文

《我若为王》教案范文

《我若为王》教案范文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到《我若为王》这篇文章的独特魅力。

引导学生思考并探讨文章中所表达的作者观点和情感。

1.2 教学内容简介《我若为王》的作者及其背景。

引导学生初步阅读文章,感受文章的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

采用分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第二章:作者背景与写作背景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个人背景和写作背景,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2.2 教学内容介绍作者的个人经历和成就。

分析文章中所体现的作者写作背景和社会背景。

2.3 教学方法采用资料展示法,向学生展示相关的背景资料。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探讨文章背景对文章的影响。

第三章:文章主题与观点帮助学生明确文章的主题,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章,分析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探讨文章中所使用的事例和论据对主题和观点的支持作用。

3.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主题和观点。

第四章:文章语言与风格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欣赏并分析文章的语言风格,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细致阅读文章,注意并欣赏文章的语言风格。

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特点。

4.3 教学方法采用朗读法,让学生朗读文章,感受语言风格。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探讨文章的语言特点。

第五章:实践活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欣赏。

5.2 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辩论等。

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

采用反馈与评价法,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六章: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6.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深入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6.2 教学内容选取文章中的重要场景或对话,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

我若为王公开课教案

我若为王公开课教案

我若为王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激发对“我若为王”这一主题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我若为王”的含义和背景。

讨论什么是优秀的领导者以及领导者的基本素质。

1.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对优秀领导者的看法。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领导者的责任和挑战。

第二章:领导者的品质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领导者应具备的品质。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培养这些品质。

2.2 教学内容:讨论领导者应具备的品质,如智慧、勇气、公正、诚信等。

分析如何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培养这些品质。

2.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领导者品质的看法。

利用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领导者面临的挑战和决策。

第三章:领导者的责任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领导者的责任。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履行领导者的责任。

3.2 教学内容:讨论领导者的责任,如带领团队实现目标、关心团队成员的成长等。

分析如何有效地履行领导者的责任。

3.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领导者责任的理解。

利用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领导者如何应对挑战和困难。

第四章:领导者的决策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领导者在决策中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出明智的决策。

4.2 教学内容:讨论领导者在决策中的角色和影响。

分析如何利用数据和信息来做出明智的决策。

4.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领导者决策的看法。

利用模拟决策游戏,让学生体验决策过程和结果。

第五章:领导者的沟通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领导者沟通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有效地沟通。

5.2 教学内容:讨论领导者沟通的重要性和影响。

分析如何通过有效沟通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

5.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领导者沟通的看法。

利用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领导者如何进行有效沟通。

第六章:领导者的团队建设6.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领导者对于团队建设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打造高效团队。

语文教案我若为王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我若为王教学教案

《我若为王》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我若为王》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掌握文章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学会如何欣赏和评价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反思,培养学生的理想主义情怀。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我若为王》的主要内容及其主题思想。

(2)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3)文章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如何欣赏和评价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

(3)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用于讲解课文内容、生字词、语法和修辞手法等。

2. 自主学习法:用于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查找资料、完成练习等。

3. 合作探讨法:用于分组讨论、分享心得、互相评价等。

4. 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准备课文《我若为王》的文本和相关的教学资料。

(2)安排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 课堂导入:(1)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

(2)简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我若为王》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讲解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3)讲解文章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并进行实例分析。

4. 课堂练习:(1)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5. 课堂小结:(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和总结。

我若为王教案

我若为王教案

我若为王教案【篇一:六、《我若为王》教案】我若为王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的思想性批判性。

2、理清思路,体会“虚拟幻想式”的写法,把握本文大开大合的结构。

3、进一步掌握杂文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目标1、2教学难点:目标2课时安排:一教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介绍作者:同学们,提到杂文,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鲁迅,我们知道,他的杂文,是“匕首”,是“投枪”,刺向黑暗的社会现实。

今天,我们介绍另一位作家,有人称他的杂文是“有力的响箭,常常射中敌人的鼻梁”。

他就是著名的杂文作家——聂绀弩。

聂绀弩,现代作家,湖北金山人,是中国现代杂文史上继鲁迅、瞿秋白之后,在杂文创作上成绩卓著、影响很大的战斗杂文大家。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他以耳耶、萧今度、迈斯、悍膂、淡台、灭暗等笔名,以饱满的革命热情,创作了大量的点斗杂文。

二、析题:问:你们认为标题中最重要的一个字应该是什么?明确:“若”。

可以看出,本文在构思上是采用了一种“虚拟幻想式”的方法。

三、整体感悟,问:作者采用这种“虚拟幻想式”的方法,假想自已是王,你感觉是为了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思想呢?(这一步可让学生自由发言,一般都能大致把握本文思想,但教师可不做定论。

)四、分析文思:1、问:我们已经基本感悟了本文作者的基本构思,那么,你能理清本文的脉络吗?在分析的过程中请注意语言上的标志。

明确:第一层(1),由一部电影为引,假设“我若为王”。

第二层(2-5)设想“我若为王”后的种种情形。

第三层(6-10)在上文假想基础上的感悟。

语言上的标志为:1节“我若为王,这世界会成为一种怎样的光景?”2-5节首“我若为王”6节的“我将恍然大悟”2、阅读第1节,问:作者对“王”和“为王”持什么态度?明确:鄙视,厌憎。

从中我们看出,作者对皇权是否定的。

3、思考:请同学们进一步阅读2-5节,看一看,作者主要写了“我若为王”之后的哪些情景,这些情景的共性是什么?明确:作者虚拟自已若为王,则妻就是“王后”,儿子就是“太子或者王子”,女儿就是“公主”,亲眷都是“皇亲国戚”,而我则是“万岁”。

公开课《我若为王》教案设计

公开课《我若为王》教案设计

《我若为王》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并欣赏文学作品《我若为王》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1.2 教学内容简介作者及其作品背景引导学生阅读选段,感受作品风格1.3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介绍作者鲁迅及其作品《我若为王》的背景学生阅读选段,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语言、形象描写等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引导讨论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色第二章:作品分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我若为王》的主题和思想内涵培养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2.2 教学内容分析作品的情节、人物、环境等元素探讨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3 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作品内容,分析作品的情节、人物、环境等元素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讨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分析第三章:角色扮演3.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和表演能力3.2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选择作品中的角色进行扮演学生通过表演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3.3 教学过程教师布置角色扮演任务,学生分组准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表演中的情感表达和语言运用学生分享扮演心得,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第四章:创意写作4.1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4.2 教学内容学生根据作品《我若为王》的情节和人物,创作自己的故事4.3 教学过程教师提出写作任务,引导学生思考和构思学生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成果,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和思考5.2 教学内容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对作品的理解教师推荐相关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5.3 教学过程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教师推荐相关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和思考第六章:课堂互动讨论6.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6.2 教学内容针对作品《我若为王》中的某一议题,进行课堂讨论学生准备自己的观点,参与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6.3 教学过程教师提出讨论议题,如作品中的权力、人性的探讨等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形成小组意见各小组代表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引导讨论,总结观点第七章:课外阅读推荐7.1 教学目标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7.2 教学内容教师向学生推荐与《我若为王》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介绍这些阅读材料的特点和价值7.3 教学过程教师介绍推荐的课外阅读材料,包括其他鲁迅作品、相关历史背景书籍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材料第八章:文学鉴赏方法指导8.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鉴赏方法8.2 教学内容教师介绍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如关注语言、形象、情节等分析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来鉴赏《我若为王》8.3 教学过程教师讲解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学生运用这些方法来分析和鉴赏《我若为王》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鉴赏过程和心得第九章:作业布置与反馈9.1 教学目标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通过作业反馈,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9.2 教学内容教师布置与《我若为王》相关的作业,如写作、思考题等学生完成作业,教师进行批改和反馈9.3 教学过程教师布置作业,明确作业要求和提交时间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教师批改作业,给予评价和反馈第十章:课程总结与反思10.1 教学目标学生自我总结学习成果教师反思教学效果,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方向10.2 教学内容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总结收获教师分享教学体会,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10.3 教学过程教师收集学生的总结,进行教学反思,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方向重点解析重点:1. 作品《我若为王》的语言、形象描写及其艺术特色的理解和欣赏。

《我若为王》教学思路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我若为王》教学思路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我若为王》教学思路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我若为王》教学思路教案教学设计1《我若为王》是一部以社会思考为主线的小说,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社会问题,了解社会现状以及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思路的设计应以学生的思维诉求和提高能力为中心,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 了解《我若为王》的主要内容、情节组织和文学特点。

2. 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深入思考小说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3. 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自我检测和反思能力。

(二)情感与价值目标1. 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质疑,促进其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发展。

2. 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主动思考、勇于表达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选择小说《我若为王》是一本充满现实可感、思想深刻的小说,它不仅能够引导学生真正地思考社会问题,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以及相关技能。

本次教学的选择,就是通过这本书的阅读,使学生具有爱读书、读好书的兴趣和习惯。

2. 教学方法与策略1)活跃气氛,激发阅读兴趣一个教师,你可以通过自己对文本的深入研究,不断丰富自己的阅读感受和层次,从而更好地通过讲授的方式,让学生们真正读懂小说,并思考其中的问题。

同时,你还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活动,如角色扮演、辩证探究等方式,让学生们深入到小说中,增加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参与性,促进他们的思考与观察。

2)讲解文本结构,梳理思路给学生分配分段为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整部小说的文本结构。

在对其中的段落进行分析,梳理思路时,可以采用“五步法”,即寻找大意——-画重点——-抽象——-翻译——-理解。

只有明白具体的意思和文学特点,才能更好地进行情感层面(如情感共鸣,情感表达),价值观层面(如人生态度、个人价值观等)的广度与深度剖析。

3)灵活运用教材资源,巧妙设计教案通过“多维度”“多手段”的教材解读,促使学生对阅读对象进行深入思考与思考,发现其中的问题,从而发现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更好地切入教学。

语文教案我若为王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我若为王教学教案

《我若为王》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我若为王》的主题思想和内容;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3.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4.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1.2 教学内容1. 课文《我若为王》的阅读与理解;2.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3. 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4. 进行口头表达和写作训练。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课文《我若为王》的阅读与理解;2.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2.2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刻思想和哲理;2.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3. 实践法:进行口头表达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

3.2 教学手段1. 课本:提供课文《我若为王》及相关辅助材料;2. 多媒体:利用幻灯片、视频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3. 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和关键词语。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我若为王》的作者和背景;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3. 内容分析: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4. 思考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5. 口头表达: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训练,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4.2 时间安排1. 导入新课:5分钟;2. 阅读理解:15分钟;3. 内容分析:20分钟;4. 思考讨论:15分钟;5. 口头表达:10分钟;6. 写作训练: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下一节课前提交。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1. 学生口头表达和写作的能力;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考;3. 学生对人生意义的认识和思考。

我若为王(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我若为王(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我若为王》教学设计课时安排:每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文章主题及背景介绍2. 文章结构分析3. 重点词汇和句型讲解4. 课堂讨论和练习二、教学准备教师用书:《我若为王》原文及相关教学材料学生用书:《我若为王》原文及相关练习题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相关词汇和句型。

b. 宣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文章主题及背景介绍(10分钟)a. 简要介绍《我若为王》的作者及其背景。

b. 阐述文章主题,引导学生了解权力与责任的关系。

3. 文章结构分析(10分钟)a. 分析文章的总体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

b.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论点和论据。

4. 重点词汇和句型讲解(10分钟)a. 讲解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b. 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和练习(10分钟)a. 引导学生针对文章内容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b.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6. 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a.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

b.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文章内容,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逻辑思维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促进师生互动。

2. 案例分析:以《我若为王》为例,分析权力与责任的关系,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吸取教训。

《我若为王》教学设计[袁卫星]教案教学设计

《我若为王》教学设计[袁卫星]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我若为王》教学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段:八年级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2.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感悟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梦想和追求。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反思。

2.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辅助材料:课文朗读录音、相关文学作品的资料教学设施: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出本节课的教学主题《我若为王》。

二、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标记出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

三、课堂讲解(20分钟)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的讲解,包括生字词的解释、课文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等。

四、课堂讨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出本节课的教学主题《我若为王》。

二、课堂讲解(20分钟)教师对课文进行进一步的讲解,深入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小组讨论(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整个课文进行总结,强调课文中的重要观点和思想,激发学生的梦想和追求。

五、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梦想和追求的短文,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程度,以及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我若为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我若为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我若为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我若为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我若为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金庸的创作特点。

(2)理解《我若为王》的核心思想及故事情节。

(3)掌握小说讲述方式,如时间结构、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等。

2. 能力目标:(1)学会读懂小说中的经典语句,并借鉴其谋篇布局的技巧。

(2)通过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提高自己的情感领悟与审美能力。

3. 情感目标:(1)通过阅读小说,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历史文化的关注。

(2)让学生在品味经典的过程中感受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与方式1. 教学内容:《我若为王》2. 教学方式:(1)导入:通过介绍历史文化背景、作者金庸的生平和创作特点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阅读分析:通过分组的方式分析小说中的时间结构、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等细节,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3)情感领悟: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展示等形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情感领悟和个人能力。

(4)作业布置:布置课外阅读及写作作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图片和音频介绍历史文化背景和作者生平,使学生进入小说阅读的主题。

2. 阅读分析以分组为单位,每组负责分析小说中的一段或一章,分析时间结构、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等细节,让学生在集体合作与个人独立思考中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3. 情感领悟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展示等形式,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和感悟,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提高学生的情感领悟和个人能力。

4. 作业布置让学生根据课程要求和自身兴趣,选择一篇与小说相关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和写作,并在下次课上分享自己的阅读和笔记感受。

四、教学手段1. 图片和音频设备(导入环节)2. 个人电脑、小组展示设备(阅读分析)3. 讨论板、讨论桌(情感领悟)4. 学习笔记本、自由阅读材料(作业布置)五、教学评价1. 客观评价:阅读理解测试题,作业写作评分2. 主观评价:课堂讨论表现、小组展示表现、自由阅读分享表现3. 效果评价:对学生成绩提高和学习兴趣的调查评价。

语文教案我若为王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我若为王教学教案

我若为王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我若为王》。

(2)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景物和表达情感。

(3)提高自己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自信、勇敢的品质,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3.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我若为王》的文本和相关的教学参考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 课文中的相关图片或视频,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展示课文中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情境。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并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合作探讨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分享自己的理解。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教师通过示例,引导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景物和表达情感。

4.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朗读和背诵课文的实践活动。

(2)学生展示自己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品。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收获。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困惑,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实践活动等。

2. 朗读和背诵: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若为王教案教学设计我若为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2.理解作者对国民王权意识、奴才性格的深刻认识和无情批判。

能力目标1.学习作者以调侃的文笔借戏说的形式表现自己思想的写法。

2.品味文中含意丰富的语句,深刻理解作者的思想。

3.体会杂文鲜明的思想性、文学性。

德育目标学习作者敢于直面现实,痛斥国民奴性,改进世界,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诙谐调侃的语调中所包含的深刻思想。

●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意。

2.体味杂文的思想性、文学性。

●教学方法1.讨论点拨法。

教读本文,应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

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点拨的方式,引导学生真正理解文章,品读文章。

2.品读鉴赏法。

体味杂文的思想性、文学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文字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教学要点]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理清思路,整体把握文意;合作研讨,深层探究,理解作者的思想;揣摩语言,感受文章的思想性、文学性;体验与反思,联系现实,深化对文章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古代封建君王享有至上的权力。

请同学们大胆设想,假如你是君王,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学生交流)今天我们学习聂绀弩先生的《我若为王》,看看作者大胆的假设中包含着什么样的思想和认识呢?二、作者及文体简介多媒体显示:聂绀弩(1903~1986),现代作家。

他有多方面的写作才能,作品有小说、寓言、诗歌、剧本、散文等多种形式,杂文集有《关于知识分子》《血书》等多种。

杂文,散文的一种。

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变化的文艺性论文。

以短小、活泼、锋利、隽永的特点,既有政论的性质,又有文艺的特点。

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政治事变的杂感、杂谈、随笔都可归入这一类。

《拿来主义》是一篇有关文化动态的一篇杂感。

《我若为王》就是一篇有关思想动态的杂谈。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教师提醒学生积累以下词语:指摘:挑出错误,加以批评。

谄媚:用卑贱的态度向人讨好。

悲戚:悲痛哀伤。

畏葸(xǐ):畏惧。

2.学生大声读课文,初步交流阅读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甲:本文的想象新奇大胆,文思飞扬。

学生乙:“平易的语言、深刻的思想”是我对文章的第一感受。

学生丙:我只想说一句: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学生丁:本文思想深刻,但又有文学情趣。

……四、整体把握文意,深层探究,理解作者的观点1.学生默读课文,划分文章结构,理清行文思路。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求同存异,然后全班交流。

明确:文章以一部影片引出论题《我若为王》,然后假想自己成王后,亲眷摇身一变成为皇亲国戚,众人成为奴才的情形,悟出这君王不过是奴才的首领。

最终认识到改进世界的关键在于改造国民的奴性,主张铲除奴种,去除王权,呼唤民主平等。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3.聚焦关键语句,理解其深层含意,体会作品的思想性。

多媒体显示:(1)我将变成一个暴君,或者反而正是明君:我将把我的臣民一齐杀死,连同尊长和师友,不准一个奴种留在人间。

(2)我若为王,将终于不能为王,却也真的为古今中外最大的王了。

“万岁,万岁,万万岁!”我将和全世界的真的人们一同三呼。

学生联系上下文,揣摩语句,讨论交流。

明确:(1)之所以成为“暴君”,是因为滥杀臣民;之所以称为“明君”,是因为将不再是奴才的首领,是真正的智慧明君。

作者认为改进世界的要义在于铲除奴种,只有铲除奴种,“我”才会成为“真正的君王”。

(2)“我若为王”,将铲除奴种,人人自由、平等,那也就无所谓“王”了,故言“将终于不能为主”。

没有了王权,也就没有了奴性;有了民主、平等,也就有了世界的改进。

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民主的热切期盼。

4.教师总结:这篇杂文,借“我若为王”的假想,痛斥可恨的王权意识,可恶的奴才性格,表达了推翻王权,铲除奴种、改进世界、追求民主的强烈愿望。

五、品读文章,感受作品的文学性提问:杂文作为一种文艺性论文,既有政论的性质,又有文艺的特点,请自由选择角度,作精彩评析。

学生自主赏析,同桌之间交流,然后全班讨论。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甲:文章借可笑的幻想写奴性的丑恶。

课文2~5段描绘“我若为王”后的种种情景,充分展现了奴性的可鄙、可弃,令人作呕的丑态,揭示了王权思想根深蒂固,为说理作了必要的铺垫。

学生乙:文章运用了排比,“假定又假定”的前三段联想,句式几乎相同,有助于增强语势,使王权思想、奴才性格的丑恶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学生丙:文章语言的讽刺色彩集中表现在把要否定的现象漫画化,以示其滑稽,令人忍俊不禁,感受作者辛辣的笔触,体现了作者对奴性的无情批判。

课文第5段表现最为突出。

学生丁:文章也流露出作者对奴性的愤慨之情,对民主、平等的热切期盼。

如:“生活在奴才们中间,作奴才们的首领,我将引为生平的最大的耻辱,最大的悲哀。

”如“我若为王,将终于不能为王,却也真的为古今中外最大的王了。

‘万岁,万岁,万万岁!’我将和全世界的真的人们一同三呼。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见解都很好。

这篇杂文的文学性集中体现在:想象与现实相映衬,说理与抒情相交融,语言诙谐幽默,有强烈的讽刺色彩。

六、合作研讨,开放探究教师提问:文中所讲的王权意识和奴才思想,现实生活中还存在吗?学生讨论。

教师提示:学生阅读课本P46的材料,并提问。

为什么这些诈骗犯能屡屡得手?学生思考,并相互交流。

学生甲:“朱皇帝纳了十多个娘娘”使我想起曾经读过的一个故事:老君王不幸身染恶疾,不久将魂归西天,宫人四下查访民间美女入宫做妃,陪伴君王归天。

一时民间沸腾,不少人家争相贿赂宫人,愿把女儿送入宫闱。

他们看重的是宫女的身份,并不考虑宫女的命运。

这两个故事深深地折射出人们灵魂中的王权意识、奴才意识还十分强烈。

学生乙:其实现实生活中的王权意识还存在,比如行业垄断行为、执法部门知法犯法行为、行政部门不作为行为……与此对应,奴才思想也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如少数农民甘受个别为霸一方的村干部的欺凌而敢怒不敢言,普通职员受上司的冷遇而自认倒霉等等。

正是这种可怕的奴性,助长了社会上少数权力在握的人的嚣张气焰。

学生丙: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民主制度已逐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虽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产生,但瑕不掩瑜。

现在是聂绀弩先生和“全世界真的人们”一同三呼的时候了。

……七、布置作业1.整理课堂上的讨论发言,然后写一篇富于针对性的批判文章,二三百字左右。

2.课余借阅三联书店出版的《聂绀弩杂文集》,选读他的其他杂文,并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延伸阅读阅读下文,完成1~5题。

人而有格,并非怪事。

世上的万物,无不有格。

鉴定产品或接待外宾讲□格,处世交往或文艺创作讲□格,立身为人讲□格,查阅历讲□格,写诗讲□格,交易讲□格。

人为万物之灵,________________人们把“侮辱人格”视为大不敬,把“降低人格”视为大不当,把“丧失人格”视为大不义,这更说明“人格”比各种各样的“格”都更为紧要。

有人说:做人难。

这不是危言耸听。

至少应该正直、诚实,这是起码的格。

但这不够,还应该有助人为乐,勇于献身,为国争光,心怀天下的抱负和情操,即应有高格。

人的本领不可强求一致,但为人求高格,则是每个人努力都可做到的。

我们讲精神文明,“文明”同“精神”是不可分的。

文明诚可贵,精神义更深。

这人格以及国格等问题,也是精神文明的真髓,振奋民族精神的大端。

而且应该说,在新的复杂情况和发展形势下,人格问题已显得突出,要求也更高了。

我们每个人都应反躬自省:在高低贵贱多种人格中,你属于哪一格。

1.依次填入第一段方格处的词语是()A.风、规、资、品、诗、价B.品、规、风、价、诗、资C.规、品、资、风、诗、价D.规、风、品、资、诗、价2.第一段画线处应填入哪一项才能使上下文的语意连贯()A.人格非常重要B.是要讲人格的C.要讲怎样的人格呢?D.岂能无格?3.对第一段内容及写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人而有格,并非怪事”这句话紧扣题目,提出了本段的论点。

B.举出万物各种“格”是为了更好地衬托“人格”,这里运用了比喻论证。

C.提出论点后不直接进行论证,好处是使行文跌宕多姿、富有变化,且能引人入胜。

D.“大不敬”的“敬”,“大不当”的“当”,“大不义”的“义”等字眼用词准确、精当,恰当地表达了内容。

E.“人格比各种各样的‘格’都更为紧要”这句话既照应首句,又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4.对“有人说:做人难。

这不是危言耸听”应该怎样理解()A.作人艰难在人事关系复杂,纷争频繁,应付艰难。

B.作人艰难在要讲究人格,因为人是万物之灵。

C.作人艰难在不仅要讲起码的人格,而且要有高格。

D.作人艰难在形势不断发展变化,人格也要跟着变化。

5.为什么在新的复杂情况和发展形势下,人格要求更高了()A.因为文明越发展,精神也应随之发展,人格要求就会越高。

B.因为人的本领不可强求一致,人格则可以要求高格。

C.因为文明诚可贵,精神义更深,人格是精神的体现。

D.因为新的复杂情况和发展形势要求人的自省:在高低贵贱多种人格中,自己属于哪一格。

参考答案:1.D2.D(注意语境对选句的要求)3.BC(B项应为类比论证。

C项表述有误)4.C5.A●备课资料一、课文补注作者简介聂绀弩(1903~),湖北京山人。

早年参加过第一次国内大革命。

1924年在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二年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回国。

1928年起,任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副主任。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因参加反日运动而离职。

以后在上海参加左翼作家联盟,曾编《中华日报》副刊《动向》。

1938年在新四军军部任文化委员会委员兼秘书,编辑军部刊物《抗敌》的文艺部分。

1939年任浙江省委刊物《文化战士》主编,以后又先后在桂林、重庆等地担任过报纸编辑和西南学院的教授。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南区文教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香港文汇报总主笔、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兼古典部主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等职。

作品有:短篇集《邂逅》《两条路》,寓言《天亮了》,诗集《元旦》,长诗《山呼》,剧本《小鬼凤儿》,散文集《婵娟》《沉吟》《巨象》,杂文集《关于知识分子》《血书》等多种。

此外,还有语言文字学和古典文学的学术论著数十万言。

绀弩有着多方面的写作才能,涉猎的面也很广。

他的文笔晓畅、明快,不管写什么,仿佛都喜欢率意而言、信笔而书,不受什么拘束,然而又自有优美的感情色泽和锐利的思想机锋闪烁其中。

这种善于驾驭不同文体的写作要求并能使之互相交流、融贯的艺术风格,在他的散文中似乎表现得尤为特出。

二、类文荐读1.荐读聂绀弩杂文《往星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